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1《社戏》第1课时优质课教学设计

2020-04-28 13:40: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1《社戏》第1课时优质课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1《社戏》第1课时优质课教学设计》。

1《

社戏》第1课时优质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社戏》,鲁迅著短篇小说,选自鲁迅小说集《呐喊》。《社戏》是鲁迅先生的代表作品之一,作于1922年10月,作者少年时代在农村看社戏经久不忘,到了成年,在北京看的京戏却索然无味。作者在回忆对比中赞美了农民子女的优秀品质,给我们留下了质朴,温厚,可爱的农村小朋友的形象,农村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乐土,可以不必读书,可以钓鱼放牛,可以看社戏,作者描摹出孩子的真实心理。同时,作品的心理描写也非常出色,如对看社戏雇不到船时的急切和有船时的轻松两种心情,刻画的真切动人。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梳理详略,加深理解。

2、揣摩文中的美词佳句,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独特感受。

3、学习小说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4、领会小说景物描写的特色,理解本文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

5、体会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好客能干和“我”与农家小朋友的诚挚情谊。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体会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2、了解人物性格,理解表现劳动人民的纯朴可爱和怀念社戏的关系。

【教学难点】本文结尾对“豆”与“戏”的评价、赞美的理解。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多媒体播放《童年》MTV

一首轻松活泼的歌曲,把我们带到了天真烂漫的童年,童年有很多美好的回忆,透过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可以领略到鲁迅童年的生活,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他写的小说《社戏》,小说写的人与事不一定都是真人真事,但也能从中看出鲁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的心情。

二、自学检测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归省(xǐng)

行辈(háng)

惮(dàn)

絮叨(xù

dāo)

怠慢(dài)

撺掇(cuān

duō)

凫水(fú)

潺潺(chán)

蕴藻(zǎo)

家眷(juàn)

皎洁(jiǎo)

漂渺(miǎo)

纠葛(gé)

篙(ɡāo)

踱(duó)

宛转(wǎn)

2、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归省:指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看望父母。省,探望、问候。

自失:(听得出神)忘了自己。

撺掇:从旁鼓动人做某事。

絮叨:翻来覆去地说。

依稀:隐隐约约。

惮:怕,畏惧。

怠慢:招待不周。

纠葛:纠缠不清的事情。

3、作者链接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等,都收在《鲁迅全集》里。

4、《呐喊》简介

本文选自《呐喊》。《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部分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作者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愿望。这部小说集于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出版社出版,集中有《狂人日记》《药》《明天》《阿Q正传》等十四篇小说。

5、文体简介

本文是一篇小说。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有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6、社戏知识简介

“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庙,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名称,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简单地说,凡一村或几村合伙出钱,为祭神而演,大家都可看的戏便是“社戏”。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视频朗读

2、用圈点勾画法标出自己最欣赏的词、句、段。

3、自由诵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①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根据线索划分课文结构。

本文的线索是到赵庄看戏。

从时间角度来概括:看戏前——看戏——看戏后。

从事情角度来概括(请你用四字短语来概括):随母归省——钓虾放牛——戏前波折——夏夜行船——船上看戏——归航偷豆——六一送豆

②“夏夜行船”你怎么知道是“夏夜”?

文中“消夏”“扫墓完毕之后”“罗汉豆成熟”“两岸的豆麦”

写的就是春末夏初时的景物。

③上述哪些事是详写?哪些事是略写?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明确:详写的是③④⑤⑥,略写的是①②⑦。因为文章主要内容是看社戏,所以看社戏前的波折、夜航去看社戏途中、去赵庄看社戏、看社戏后归航偷豆等详写;其他情节略写。

四、合作探究,平桥“乐”事。

1、朗读第1至3段,平桥村是一个偏僻的小村庄,却是“我”的“乐土”,“乐”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1)“我”可以免读“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一类难懂的书,可以自由欢乐地生活。

(2)这里有许多年龄相仿的小朋友陪着“我”玩,彼此平等,没有封建礼教的约束。从中可以体验到没有约束,人人平等的自由快乐的乡间生活。

(3)每天可以钓虾,放牛,生活丰富多彩,并充满了友爱和情趣。

2、本篇题为“社戏”,重在叙写去看戏,写这些在平桥村的一般乐事又有什么样的作用?(多方表现乐趣,铺垫赵庄看戏)

讨论明确:钓虾、放牛已是乐趣甚浓,“第一盼望”的“看戏”更是乐趣无穷。这样,就为写最大乐事看戏作了铺垫,吸引读者读下去。

(这一部分写“我”随母亲归省在平桥村的生活,意在突出人物活动的环境,同时简写一些“趣事”,为下文详写“看戏”中的趣事作铺垫。)

3、作者在“看戏”这部分没有平铺直叙,而是写得起伏有致。如写看戏前的三次波折、三次转机。请同学们在书上找出来,并思考这样写的好处。

明确:三次波折:①叫不到船;②不准和别人去;③外祖母要担心。

三次转机:①八叔的船回来了;②小伙伴们与“我”同去;③双喜写包票。

好处:①笔法曲折,文气摇曳,为看社戏做好充分的铺垫;②初步表现小伙伴的热情、能干等特点,尤其是双喜。

4、有人说,《社戏》是鲁迅笔下一幅画,一幅充满浓郁乡土气息的风俗画。这幅长长的画卷中描绘了儿时的记忆。

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社戏》中描绘了儿时哪些记忆?将你读到的情节或画面,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

小组讨论概括:

戏前**   月下美景   船头看戏  月夜归航   归航偷豆   戏后送豆

教师总结:如画的文字加上同学灵动的思维,让我们近距离观察了这幅江南水乡风俗图。

5、请问:你最喜欢哪个情节或画面呢?为什么?

请同学们下去认真朗读课文,下节课我们来回答这个问题。

五、课后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朗读这篇课文。

【教学反思】

《社戏》选自《呐喊》。为什么充满诗情画意的《社戏》会和鲁迅同期的作品《狂人日记》、《阿Q正传》收录在一起呢?因为小说本身具有“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的两面。小说写的是作为成人的“我”两次去北京看戏,痛感座椅如刑具,人情冷似铁,“觉得此地是不适合生存的”,于是回忆起儿时一段快乐的经历。如果把课文作为单一的文本来讲,势必会减损原作的本真。所以,我尝试从鉴赏“情趣”的角度入手,让学生理解《社戏》不单是写一群孩子的游戏,更是写一个成年人的精神返乡。

鲁迅是文学大家,他的深刻不是浏览所能体会的。《社戏》中的情趣以及道不尽的“人生经验通感”是它令我产生鉴赏教学尝试的根源。

看社戏是《社戏》一文中的中心事件,也是最令“我”难忘的。那么,社戏真的很好看吗?学生从文章中发现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我”渴望看的能连翻

84个跟头的铁头老生偏不翻跟头,蛇精和套了黄布衣跳老虎也始终没有出现,最怕看到的老旦却令人头疼地唱个没完。我是不是烦躁之下义无返顾地拂袖离去呢

?学生从“回望”一词中读出了“我”的留恋。我追问学生,除了抱有“老旦也许已经进去了”的幻想之外,难道没有别的原因了吗?学生联想自己生活的实际,读出了戏前波折的铺垫作用,如此难得的看戏机会,“我”付出了如此多的期盼、焦虑、失望、欣喜,就算戏不好看,“我”也不可能走得头也不回啊!更何况期间还有伙伴们的热情、关怀、体贴、照顾,这所有的真心真情,怎一个“走”字了得?“我”回望的不仅仅是“飘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似的”戏台,更是因想看社戏而产生的种种经历和体验!反观自己,我们谁不曾有过费尽心血拥有却怅然若失,但决不肯轻易抛弃的情感经历?瞧,鲁迅先生的一个“回望”,能勾起我们多少似曾相识的回忆啊。

小伙伴之间的淳朴友情,是作者动情描绘、泼墨最多的。为了满足远道来做客的“我”看社戏的渴望,小伙伴拍着胸脯“打包票”!决不吹牛

!大的能把船驾得如

“大白鱼背着孩子在浪花里蹿”,而“迅哥”有小的陪坐在船舱里。多么懂事的淳朴少年!“我”看不到翻跟头的铁头老生,有双喜善解人意的劝解;“我”有些倦了,马上有桂生舀来水喝;归心似箭的行船想必也是操心虽“打包票”大人也会惦记。特别是可爱的阿发,大家想吃罗汉豆时,他并没有开口就表明自己的大方,而是“往来的摸了一回”,才鼓动大家:“偷我们的吧,我们的大的多呢!”坦白赤裸的真情让人怦然心动!生活中,我们每一次的大度是否都如阿发般的由衷呢?后来双喜的阻止不过是想到阿发的娘,才又偷了六一公公家的。这是一群多么懂事体贴,善良真诚的乡下孩子啊。他们难道不是比城里穿名牌、赛阔气的小新新人类更能让我们体会到少年之美吗?当然他们也是蛮调皮的,“豆荚豆壳全抛在河水里,什么痕迹也没有了。”一种偷偷做了坏事后不会被人发现的窃喜!不少学生在我谈到此处时相视莞尔,课后他们写的《童年趣事》,证明很多人都曾有过类似的经历!

有同学对六一公公送豆的行为不以为然,觉得他做作,甚至有巴结之嫌。我就和学生谈起人的种种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首先需要满足的是生理需要,这和一般的动物没有什么区别。但是作为高等动物的人来说,他还有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抱负需要。别人偷吃了自己的辛勤劳动成果,六一公公为什么要再送豆“巴结”一个孩子呢?因为这个远方来的小客人夸自己的豆好!自己的劳动被认可,自己的尊重需要得到满足!况且,在中国这个“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传统国度里,读过书的“迅哥”的夸奖又有了更高的意义。中国崇尚“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那么,六一公公的送豆就有被尊重后的报答之意。

鲁迅先生写孩子之间的纯真,是在成年的“我”对都市生活失望的对比中突出的(这是编辑删去的内容),这不由得使我们认同,只有在对现实极度不满的情况下,才会更倾情地留恋逝去的岁月。“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曾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鲁迅留给我们的是人生经验的通感:我们难忘的、留恋的其实往往不是事物本身,而是由事物所连带出来的种种情感历程。哪怕是痛,也会在心头永恒的绽放。

学这一课时学生热烈的反应让我明白,语文课教无定法,换一种角度去理解和引导学生阅读,在增强他们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开拓了我们的教学思路。如果一定要说有一点点成功,那也是尝试的结果。

下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1《社戏》第1课时优质课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1《社戏》第1课时优质课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戏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社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习分析小说的一般方法,理解文中叙事有详有略的特点。 2. 理解本文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 3. 感悟课文所表达对劳动人民的深厚真挚的思......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社戏》教案

    《社戏》教案 教学目标: 1.梳理小说的情节,把握小说的故事梗概。 2.把握文章基本内容,把握小说主题。 3.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者对美好童年生活的回忆和眷恋之情。 教学重点 小说......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灯笼》教案

    4《灯笼》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散文优美的意境。 过程与方法 品味文章线索的贯穿,语言精当的作用。 体会文章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

    (部编)人教语文2011课标版一年级下册小壁虎借尾巴(第1课时)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 莆田市实验小学林艳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鱼、黄牛、燕子尾巴的用途和壁虎的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 2.学会生字,认识偏旁。 3.能正确、......

    2018年新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社戏表格式教案

    2018年新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社戏表格式教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课 题 社戏 课时课型 新授 教 学 目 标 .学习景物描写,并把握其作用 2.分析人物......

    2018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社戏教案

    1 社 戏 【知识与技能】 1.积累词语。 2.了解生动形象的人物描写与景物描写。 【过程与方法】 1.学习作者根据文章中心的需要妥善安排详略的写法。 2.感知内容,感悟中心。 3.体会......

    2017-2018学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同步同步练习【社戏】

    社戏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行辈(háng).B.怠慢(dài) .C.凫水(fú) .D.竹篙(gāo) .【答案】D 2.依次在横线处填上最恰当的关联词语。 我们年纪都相仿......

    五年级下册语文试题- 1《古诗三首》第一课时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第01课《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第一课时同步练习一、给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jiěxiè未解浑身解数解释解甲归田ɡònɡɡōnɡ供给供耕织提供供词二、比一比,再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