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t1_第1课时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0:35: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Unit1_第1课时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Unit1_第1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篇:Unit1_第1课时教学设计

Unit1 My day 第1课时教学设计

第1课时:A Let’s try.Let's talk.一、教材分析

这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Let’s try为与本课主题相关的听力练习。Let’s talk为交际对话,通过Zhang Peng询问Pedro在西班牙的作息时间来学习如何询问别人的作息时间并作答。

二、教学目标

1.能听懂对话,能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并按意群朗读对话。

2.能够在情景中运用句型“When do you(usually)…?”询问他人的作息时间作答。3.能够在语境中理解新词“late”, “when”, “after”, “start”, “usually”, “Spain” , “eat dinner”的意思,并能正确发音。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在情景中运用句型“When do you(usually)...?”询问他人的作息时间作答。2.难点:单词“usually”表示的频率及其用法;“at +时间点”表示“在某个具体的时间点”。(此难点为预设难点,教师可根据班里实际情况调整)

四、教学评价

1.通过仿读课文及分角色朗读能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来表演课文中对话。(检测目标1的达成情况)

2.通过Role-play及“Pairwork”能运用重点句型。(检测目标2的达成情况)3.通过教师创设的语境及仿读课文来理解新词的意思并正确发音。(检测目标3的达成情况)

五、教学过程 Step 1: Warm-up 1.教师在上课前播放四年级下册Unit 1 B Let’s sing歌曲“Our school”,让学生进入到英语学习的氛围中。

2.教师欢迎学生返校,师生相互问候。

3.教师播放四年级下册Unit 2 B Let’s sing歌曲“It’s twelve o’clock”,学生跟唱,活跃气氛。

4.教师出示钟表,钟表时间分别为:6:30、7:30、12:00、4:00、9:00,师生用

/ 15

四下学过的What time is it? It’s ….It’s time to ….对话。Step 2:Presentation 1.Let’s try.(1)教师介绍听力任务。

(2)第一次播放教学录音,学生根据录音内容给正确的图片打钩。(3)教师第二次播放教学录音,师生一起核对答案。2.Let’s talk.(1)教师在课件上出示本部分的情境图并介绍情境图内容。

(2)教师播放A Let’s talk课文录音,学生边听录音,边画出生词,然后回答问题:Where is Pedro from?(如学生回答不出,教师出示西班牙国旗,给予提醒。学生可以用用汉语回答。)

(3)教师通过与学生对话,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新词when, after, start, usually, late.如:

教师:What time is it now? 学生:It’s…

教师: If we want to know the time, we can also ask: “When is it?”.Now please answer my question again.When is it? 学生:It’s… 教师:When do we begin our class? 学生:….教师:Yes, we start our class at....What class do you have after 9:00? 学生:We have … after 9:00.教师:When do we usually have English class on Mondays? 学生:….(教师重读“usually”,提醒学生“usually”表示的频率及用法)教师:Who is late for our English class today? 学生:….(4)教师在课件上出示新词,学生跟录音读。(5)教师再次播放课文动画,学生跟着读。

(6)教师再次播放课文动画,学生听完录音后回答问题: ① When does Pedro finish class in the morning? ② When does Pedro go back to school after lunch? ③ When does Pedro usually eat dinner in Spain? Answers:

/ 15

① At 1 o’clock.② At 2:30.③ Usually at 9:30 or 10 o’clock.(7)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逐句仿读。(提醒学生在跟读的过程中注意模仿录音中的语音、语调)Step 3:Practice 1.师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同桌分角色朗读对话;教师可挑学生上台表演对话。2.Role-play.(1)请两位学生站起来,一位学生扮演访问者,一位扮演出租车司机,示范读对话。

(2)学生同桌合作,根据图片提示,替换对话中的关键短语,编新对话,并尝试表演新对话。

(3)请两三对学生上台,戴上头饰,表演新对话。

(4)问答接龙:教师把班里学生分成若干组,A问B “When do you(usually)…?”,B回答后问C,C回答后问D。依次类推,循环进行问答练习。最先完成任务的小组获胜。

教师可提供参考词汇:get up, go to school, go to bed, have breakfast, have lunch, have dinner, have English class, have Chinese class…

3.Pairwork: 教师让学生列出一张自己的作息时间表(包括起床、吃饭、上各种课、回家、看电视、睡觉),同桌两人就彼此的时间表进行对话。参考句型:When do you(usually)…? I(usually)… at … o’clock.Step 4: Summary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所学重点句型,鼓励学生提出问题。Step 5: Homework 1.按照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对话。

2.运用句型“When do you(usually)…? I(usually)… at … o’clock.”和你的朋友一起根据彼此的作息时间对话。3.预习A Let’s learn中的单词。

/ 15

Unit1 第2课时教学设计

A Let’s learn.Ask and write.一、教学目标

1.能听、说、读、写单词“exercise”和动词短语“eat breakfast”, “do morning exercises”, “have...class”, “play sports”, “eat dinner”; 能听、说、认读单词“a.m.”, “p.m.”。

2.能运用句型“When do you...? I … at … a.m./p.m../At … o’clock.” 询问别人的作息时间并回答。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能听、说、读、写四会单词和动词短语。

2.难点:exercise的发音;“a.m.”和“p.m.”的含义和运用。(此难点为预设难点,教师可根据班里实际情况调整)

三、教学评价

1.通过动作、游戏“唱反调”和“I say you do”来让学生听、说、读、写单词。(检测目标1的达成情况)

2.通过创设情境及“Ask and write.”来运用重点句型。(检测目标2的达成情况)

四、教学过程 Step 1: Warm-up 1.师生相互问候。

2.教师在课件上呈现大量已经学过的动词短语,让学生快速认读。如: get up, go to school, go to bed, watch TV, read books, play computer games, clean the bedroom, listen to music, do homework, sweep the floor,...教师说短语,学生做动作;教师做动作,学生说短语。

3.师生用上节课所学重点句型When do you(usually)…? I … at … o’clock.进行简单的对话;同桌之间用以上句型对话。Step 2:Presentation 1.呈现新短语。

(1)教师做“do morning exercises” 的动作,并问:

“What am I doing now?”学生可能会用汉语回答,教师接着说:“I am doing morning exercises.I usually do morning exercises at 7:00.When do you do morning

/ 15

exercises?”引导学生用句型 “I usually do morning exercises at.../At ….”回答; 教师可多问几名学生,让学生熟练答语; 同桌之间相互问答。

教师用同样的方法引出“eat breakfast”, “have...class”, “play sports”, “eat dinner”。(2)教师在黑板上板书do morning exercises, eat breakfast, have … class, play sports, eat dinner。师生用“唱反调”的方法巩固上面的动词短语。

规则:教师大声读短语,学生就小声读;反之,教师小声读短语,学生就大声读。(单词exercises的发音较难,教师要帮助学生多练习几遍)。2.Let’s learn.(1)教师播放A Let’s learn课文动画,学生跟着录音读动词短语和对话。(2)教师再次播放A Let’s learn课文动画,男女生分角色跟着录音读。

(3)学生同桌合作,根据情境图中的动词短语和时间,替换对话中的关键词,重新编写对话。请两三对学生上讲台表演对话(表扬表演到位的学生)。Step 3:Practice 1.游戏:I say you do.规则:教师说短语,学生做动作;教师做动作,学生猜短语。

2.教师在课件中出示情境图中出现的几个时间点:7:00 a.m.8:00 a.m.9:00 a.m.6:00 p.m.9:00 p.m.教师可先让学生猜a.m.和p.m.,然后再告知其用法。a.m.意为“上午”,p.m.意为“下午”,两者在用法上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两者都不能单独使用,要与表示时间的数字连用,且位于数字之后。②两者都不能与in the morning或in the afternoon连用,以免造成用词重复。③两者都不能与o’clock连用。如: 他早上六点起床。He gets up at 7:00 a.m.(√)He gets up at 7(o’clock)in the morning.(√)He gets up at 7 a.m.in the morning.(×)He gets up at 7 o’clock a.m.(×)3.Ask and write.(1)学生同桌互读书上的8个动词短语,说出这些动词短语的汉语意思。

/ 15

(2)学生同桌互相调查彼此的作息时间表,将时间填在横线上。(3)教师请一位学生和自己示范读对话。教师:When do you get up? 学生:….(4)学生同桌合作,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对话。Step 4: Summary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所学的词汇和句型,鼓励学生提出问题。Step 5: Homework 1.在四线三格中正确抄写“eat breakfast”, “do morning exercises”, “have...class”, “play sports”, “eat dinner”5遍。

2.运用句型“When do you(usually)…? I(usually)… at …a.m./p.m../At… o’clock.”和你的朋友一起根据彼此的作息时间对话。

第3课时教学设计

第3课时:A Let’s spell.一、教材分析

这是本单元的第三课时。Let’sspell为语音学习,通过学习大量含有cl和pl的单

二、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听例词发音,观察例词结构中共有的字母,知道字母组合cl和pl在单词中的发音。

2.能够在练习的基础上独立拼读出单词。

三、教学过程 Step 1: Warm-up 1.师生相互问候。

2.师生用上节课多学重点句型“When do you...?I … at … a.m../At … o’clock.”进行简单问答。Step 2:Presentation Read, listen and chant.(1)依次出示本部分的图片,引出单词。

(2)在课件中出示这8个单词,播放录音,学生跟读。

/ 15

(3)请学生观察两组单词,看学生能发现什么共同点。师生一起总结:第一组单词中包含字母组合cl,第二组单词中都包含字母组合pl。

(4)播放本部分的教学录音,全班学生跟着录音读,提醒学生在跟读时要注意模仿录音中的发音,尽量做到读准音,尤其要注意发好辅音字母组合cl和pl的音。(提醒学生:字母组合cl中,“cl”发/kl/音,而字母组合pl中的两个字母则各发各的音。)

(5)教师请学生以“开火车读”读的方式练习拼读单词,教师注意学生的发音。Step 3:Practice 1.Bingo!(1)学生跟录音读单词;学生分组自读单词。class eggplant please classroom cloudy playground clever uncle

clean play clock clothes plate people player clear(2)教师任意读课本上表格中的单词,如果哪位学生发现单词组成一个横行、竖行或斜行,那么该学生就举起自己的手,并说:“Bingo!”,则该学生所在小组可加一分。

(3)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四人或六人小组内玩这个游戏。2.Choose, write and say.(1)请两位学生站起来读本部分的句子。

(2)学生用表格中的单词替换句子中的关键词,重新写句子,然后同桌相互读一读。

Step 4: Summary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cl和pl的发音,让学生说出今天所学的含有cl和pl的单词(可请一位学生先说,其他同学补充,老师及时评价)Step 5: Homework 1.正确拼读课本第6页的单词。2.预习B Let’s learn中的单词。

/ 15

Unit1 第4课时教学设计

第4课时:B Let’s try.Let's talk.一、教学目标

1.能听懂对话,能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并按意群朗读对话。

2.能够在情景中运用句型“What do you do on the weekend? I usually/often/ sometimes ….”询问并表达自己的周末活动。

3.能够在语境中理解新词“why”, “shop”, “work”, “last”, “also”, “busy” , “need” , “sound” , “go shopping”的意思,并能正确发音。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在情景中运用句型“What do you do on the weekend? I usually/often/ sometimes ….”询问并表达自己的周末活动。

2.难点:正确使用频度副词表达自己的周末活动。(此难点为预设难点,教师可根据班里实际情况调整)

三、教学评价

1.通过仿读课文及分角色朗读能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来表演课文中对话。(检测目标1的达成情况)

2.通过“句子接龙”及“Make a survey”能运用重点句型。(检测目标2的达成情况)

3.通过教师创设的语境及仿读课文来理解新词的意思并正确发音。(检测目标3的达成情况)

四、教学过程 Step 1: Warm-up 1.师生相互问候。

2.教师播放本单元歌曲“My weekend”,学生先听一遍,然后跟唱,活跃气氛。3.教师出示之前所学的一些短语动词,师生或同桌之间用所学重点句型“When do you...? I … at … a.m./p.m../At … o’clock.”对话。参考短语动词:get up, eat breakfast, do morning exercises, eat breakfast, have… class, eat lunch, play sports, eat dinner, go to bed.Step 2:Presentation 1.Let’s try.8 / 15

(1)教师引导学生看图并说出图中三个建筑物的名称:shop, library, school。(2)教师介绍听力任务。教师播放教学录音,学生根据录音内容圈出正确的图片。(3)教师再次播放教学录音,师生一起核对答案。2.Let’s talk.(1)教师出示本部分的情境图,师生一起谈论情境图内容。教师: Look at the picture.Who’re in the picture? 学生:…

教师: What’s Sarah doing? 学生:…

(2)教师播放B Let’s talk课文动画教学录音,学生听录音,初步感知课文。再次播放教学录音,学生跟读。

(3)教师再次播放B Let’s talk课文动画,学生观看完后回答问题。① Why is Sarah shopping today? ② What does Sarah do on the weekend? ③ What does Sarah need? Answers:

① Her mum worked last night.So she’s shopping today.② She watches TV and plays ping-pong with her father.③ She needs a robot.(4)教师播放B Let’s talk课文录音,学生逐句仿读。(提醒学生在跟读的过程中注意模仿录音中的语音、语调)Step 3:Practice 1.师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同桌分角色朗读对话;教师可挑学生上台表演对话。2.教师在课件中呈现课文中重点句型,师生运用句型 “What do you do on the weekend? I usually/often/ sometimes ….”就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简单对话;同桌之间相互问答。

(教师简单介绍频度副词:频度副词是表示与次数、频率有关的副词。我们学过的频度副词有:always, usually, often, sometimes。这四个频率副词表示的频率大小不同。如果按照百分制来计算的话,通常说来,它们所表示的频率大小为:

/ 15

always(100%)> usually(80%)>often(60%)> sometimes(40%))2.Ask the question and then pass it on.(1)学生一起读方框中的动词短语,同桌之间相互说说这些动词短语的汉语意思。

(2)学生三人一组,进行“句子接龙”游戏。教师可先挑两名学生与自己一起做这个游戏,给其他学生示范。如: 教师:What do you do on the weekend? 学生1:I always watch TV.What do you do on the weekend? 学生2:I sometimes go for a walk.What do you do on the weekend? 教师:I often wash my clothes.3.我是小记者

六个同学为一组,一位同学扮演电视台记者,采访其他同学,了解他们的周末活动;学生轮流做小记者来采访。Step 4: Summary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所学重点句型,鼓励学生提出问题。Step 5: Homework 1.登陆优教同步学习网,观看课文动画,按照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对话。2.运用句型“What do you do on the weekend? I usually/often/ sometimes ….”和朋友一起根据彼此的周末活动对话。3.预习B Let’s learn中的单词。【教学反思】

Unit1 第5课时教学设计

第5课时:A Let’s learn.Do a survey.一、教学目标

1.能听、说、读、写单词“take”, “dancing”和短语“clean my room”, “go for a walk”, “go shopping”, “take a dancing class”。2.能灵活运用频度副词介绍自己的周末活动。

二、教学重难点

/ 15

1.重点:能听、说、读、写四会单词和动词短语。

2.难点:灵活运用频度副词介绍自己的周末活动。(此难点为预设难点,教师可根据班里实际情况调整)

三、教学评价

1.通过动作、游戏 “I say you do”来让学生听、说、读、写单词。(检测目标1的达成情况)

2.通过创设情境及活动“我是小记者”和“Do a survey.”来运用重点句型。(检测目标2的达成情况)

四、教学过程 Step 1: Warm-up 1.师生相互问候。

2.教师播放本单元歌曲“My weekend”,学生先听一遍,然后跟唱,活跃气氛。3.师生运用上节课所学重点句型“What do you do on the weekend? I usually/often/ sometimes ….”询问并表达自己的周末活动;同桌之间用以上句型对话。Step 2:Presentation 1.呈现新短语。

(1)教师出示打扫房间、散步、购物、上舞蹈课的图片,并分别问学生:“Do you often clean your room/go for a walk/go shopping/take a dancing class on the weekend?”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以此引出新短语。教师板书这些动词短语。

(2)教师播放单词录音,学生齐读、分男女生读、“开火车”读。(3)同桌之间用刚学的短语动词及上节课所学句型“What do you do on the weekend? I usually/often/ sometimes ….”来对话。2.Let’s learn.(1)教师播放A Let’s learn课文动画,学生跟着录音读动词短语和对话。(2)教师再次播放课文动画,学生边读边做动作。

(3)学生同桌合作,用图片上面的动词短语做替换练习,相互介绍自己的周末活动。请五六名学生起来讲述自己的周末活动。Step 3:Practice

/ 15

1.游戏:I say you do.规则:教师说短语,学生做动作;教师做动作,学生猜短语。2.Do a survey.(1)教师简单介绍频度副词:频度副词是表示与次数、频率有关的副词。我们学过的频度副词有:always, usually, often, sometimes。这四个频率副词表示的频率大小不同,通常说来,always表示100%,usually表示80% , often表 示 60 %,sometimes 表示 40 %。

(2)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从表格中选出自己做某种活动的频率以及时间。(3)同桌合作,根据选择情况进行对话。如: 学生1:What do you do on Sundays? 学生2:I always go shopping on Sundays.(4)学生在四人或六人小组内进行类似的对话。如: 学生1:What do you do on Saturdays? 学生2:I always go shopping on Saturdays.学生3:I often take a dancing class on Saturdays.学生4:I sometimes clean my room on Saturdays/on Sundays/on the weekend.…

3.我是小记者

六个同学为一组,一位同学扮演电视台记者,采访其他同学,了解他们的日常活动;学生轮流做小记者来采访。Step 4: Summary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所学的词汇和句型,鼓励学生提出问题。Step 5: Homework 1.在四线三格中正确抄写“clean my room”, “go for a walk”, “go shopping”, “take a dancing class”5遍。

2.运用句型“What do you do on …? I always/usually/often/ sometimes … on ….”和你的朋友一起根据彼此的日常活动对话。Unit1 第6课时教学设计 【内容来源】人教版pep(2013年版)五下Unit1 【主

题】My day

/ 15

【课

时】第6课时:B Read and write.Let’s check.Let’s wrap it up.一、教材分析

这是本单元的第六课时。重在复习本单元重点内容:表示日常活动的短语动词;询问并回答他人日常活动与安排。“Read and write”和“Let’s check”为以上基础知识的练习。“Let’s wrap it up.”为以前学过知识的归纳与整理。

二、教学目标

1.能够在图片和语境的帮助下读懂信件,并且能够以信件为基础,运用本单元所学重点内容。(Read and write)

2.能听、说、认读单词“play”, “letter”, “live”,“island”, “always”, “cave”, “win”和词组“go swimming”。

3.检测部分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地听、说并运用本单元对话部分的主要句型,能够听、说、读、写四会单词及短语。(Let’s check.)

4.能归纳、整理学过的常见的以go, play, have, do开头的动词短语。(Let’s wrap it up.)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能熟练地运用本单元所学词汇、句型进行交流。

2.难点:读懂信件并回信。(此难点为预设难点,教师可根据班里实际情况调整)

四、教学评价

1.通过图片及语境的帮助认读重点句子,并进行口头表达。(检测目标1的达成情况)

2.通过语境及教师讲解听、说、认读单词。(检测目标2的达成情况)3.通过图片复习单词;通过师生对话及分角色表演复习重点句型。(检测目标3的达成情况)

4.通过学生自主总结以go, play, have, do开头的动词短语学会归纳、整理。(检测目标4的达成情况)

五、教学过程 Step 1: Warm-up 1.师生相互问候;

2.教师播放本单元歌曲“My weekend”,学生跟唱;男女生比赛唱歌曲。

/ 15

Step 2:Presentation 1.出示本课A Let’s learn/B Let’s learn情景图片,复习单词(重点复习黑体部分的单词)。

2.通过师生问答及介绍复习重点句型。参考重点句型: When do you...? I … at … a.m./p.m../At … o’clock.What do you do on …?

I often/usually/always/sometimes ….3.教师出示两篇“Let’s talk”课文图片。带领学生一起朗读Unit1的两篇“Let’s talk”.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扮演,可以挑学生上台表演。Step 3:Practice 1.Read and write.(1)简单了解小说《鲁滨孙漂流记》

教师在课件上出示电影《鲁滨孙漂流记》中主人公在荒岛上生活的片段,引出小说《鲁滨孙漂流记》和小说中的主人公鲁滨孙及他的仆人星期五。

(2)介绍短文背景:Do you remember Robin? He is a robot.Now Robin is in a play.He is Robinson Crusoe.Here is a letter from him.Let’s read the letter and know something about his play.(3)教师播放本部分录音,学生了解信件的大致内容;教师再次播放本部分录音,学生根据录音内容,判断书上句子正(√)误(×)。Answers: ①× ②× ③√

(4)给学生五分钟时间,学生自己读信件,画出不认识的单词和词组,教师在课件上出示新单词“play”, “letter”, “live”,“island”, “always”, “cave”, “win”和词组“go swimming”,播放录音,学生跟读并稍作讲解。(5)Write a letter to Robinson.① 学生根据课本上所给的提示,给鲁滨孙写一封信,介绍自己每天经常做的事情。

/ 15

② 学生先在小组内阅读自己写的信件,然后教师请一两位小组代表阅读信件,其他学生点评。2.Let’s check.(1)在听之前,先让学生看图片,猜测听力内容。

(2)教师播放本部分录音,学生根据录音内容选出正确的图片;教师第二次播放教学录音,师生一起核对答案。

(3)Give answers about yourself.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3.Let’s wrap it up.(1)学生自己填写表格,给动词短语归类,师生一起核对答案。go: go swimming

go running

go shopping play: play sports

play ping-pong

play the pipa

play kung fu have: have class

have dinner do: do homework

do morning exercises(2)学生观察书上面自己填写的表格,在小组内讨论,看看能发现什么规律。然后师生一起总结:

go + v.-ing 表示“去做某件事”。

play+表示体育运动或乐器的单词,表示“做某项体育运动”或“玩某种乐器”。have构成的动词短语中,have可以表示多种意思,如“上„„课;吃”等。

do构成的动词短语中,do表示“做”。Step 4: Summary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单元所学的词汇和句型,鼓励学生提出问题。Step 5: Homework 1.登陆优教同步学习网,观看课文动画,能按照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表演课文对话。

2.运用Let’s talk中的重点句型与朋友对话。(基础较好学生)【教学反思】

/ 15

第二篇:Unit1_第1课时教学设计

Unit1 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用所学词语和句子谈论家族成员。

2.能听懂并会用Who is/are…? He is/They are…句型进行问答对话。3.让学生初步了解中西方文化中对家族成员称呼的异同。

二、教学内容

1.词汇:sister cousin son daughter brother uncle aunt 2.句型:I have two sisters.They are Aunt Maggie and Aunt Lucy, Who is Cousin Harry? He is Aunt Lucy’s son.三、教学活动

做一次“悄悄话大声说”游戏。将学生分成5~8人一组,每组选派一个代表来讲台前。教师低声告诉几个代表一个新单词(如果学生没有听清楚,可以重复)。学生代表听清楚后,迅速返回自己的小组,并轻声告诉小组其他成员。小组成员都听清楚后,齐声说出这个单词。最先且准确说出这个单词的小组得70分。游戏结束,得分最多的小组为优胜小组。

四、课前准备

教师课前需要准备音频(教师可在优教平台直接下载使用)、教学图片、单词卡片和家谱简图。

五、教学过程 1.Warm-up.在前面几册书中,学生已初步学习了对家庭成员的一些英文称谓。开始上课时,教师可以首先用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 Who are they? How about your father’s and mother’s family? 引导学生用There are…句型进行回答。由于学生对家族成员的中文称谓非常熟悉,所以,本节课在学习家族成员的英文称谓时可通过出示家庭成员照片并作介绍的方式,不仅能帮助学生尽快了解和掌搪家族成员的英文称谓,而且可以在比较中发现中西方对家族成员称谓的异同。为此,教师可以先出示自己的家谱简图,通过介绍家族成员及关系来呈现课文里的词汇,如brother, sister, cousin等,并顺便复习以前学过的其他家庭成员称谓,1 / 3

如 parents, uncle, aunt等。

这样的开头和过渡,合理、自然,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很快转移到本课教学内容上。

2.任务1的教学:

(1)在进行上述活动的基础上,教师可将以前学过的家庭成员的英文称谓写到黑板上,先复习这些英语单词。

(2)让学生看Look, listen and act的教学内容,看对话中出现了哪些人物,提到了哪些家族成员。

(3)播放Look, listen and act的录音,先让学生听两遍。在听懂大意的基础上,给学生布置“任务”,比如:Who are coming to China next week? Who is Cousin Harry? How do they come to China? 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目的去听录音。(4)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朗读Look, listen and act的内容,比如:跟录音读,跟教师读,角色扮演朗读(根据对话角色,让不同的学生扮演)。也可以让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将课文内容换成自己的话来进行复述。(注意,复述课文内容难度比较大,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使用。而且,只要学生大致复述即可,不可在语法等上过度苛求学生,以免打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5)在学生听懂和熟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角色扮演,模仿Look, listen and act的内容进行对话表演。(在学生进行对话表演时,教师可将Look, listen and act内容通过图片或多媒体等方式,向学生适当提供情景,以便学生模仿对话时参考。)语言点解释

① 汉语中对父母同辈的男性,根据不同的关系分别使用叔父、伯父、舅父、姨丈、姑丈称呼,而英语中一概用uncle称呼;

英语中的brother既可指“兄(哥)”,也可指“弟”;sister既可指“姐”,也可指“妹”cousin可以指“堂兄弟(或姐妹)”,也可以指“表兄弟(或姐妹)” ;grandfather可指“爷爷”也可指“外公(姥爷)”,grandmother可指“奶奶”,也可指“外婆(姥姥)”。

对家族成员的称呼,汉语与英语不尽相同,应让学生适当了解。

② uncle和aunt通常与名字连用,如Uncle Tom, Aunt Lucy等,不可单独与姓连

/ 3

用。因为家里或许有几个uncle和aunt,而他们都是同姓的,只有使用“Uncle/Aunt +名字”才能清楚地表达 呼所指的对象是谁。

③ 表达对家族成员的称呼时,uncle, aunt, cousin等可以大写首字母,如Uncle David, Aunt Maggie, Cousin Harry。

④ 表示交通方式时,在by与乘坐的交通工具之间不可加任何冠词,如by plane, by train, bus, by bike等。3.任务2的教学:

(1)教师出示Listen and say的教学图片,带领学生朗读son, daughter, brother, sister, uncle, cousin,或让学生齐声朗读这几个单词。

(2)播放Listen and say的录音,让学生仔细听,注意录音中提到的家族成员的英文称呼。

(3)根据Listen and say的内容,让学生两人一组,仿照对话范例,就图片涉及的家族成员进行对话练习。例如: Pupil A: I have two uncles.Pupil B: Who are they?

Pupil A: They are Uncle Tom and Uncle John.(4)组织学生进行“悄悄话大声说”游戏。将学生分成5~8人一组,每组选派一个代表来讲台前。教师低声告诉几个代表一个新单词(如果学生没有听清楚,可以重复。)学生代表听清楚后,迅速返回自己的小组,并轻声告诉小组其他成员。小组成员都听清楚后,齐声说出这个单词。最先且准确说出这个单词的小组得10分。游戏结束,得分最多的小组为优胜小组。

/ 3

第三篇:Unit1_第3课时教学设计_

Unit1 第3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用学过的词语和句型谈论校园设施和场所的具体情况。

2.能听懂并会用How many classrooms are there? Is the playground big?等句型进行问答对话和交流。

3.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校园,爱护校园里的一草一木。

二、教学内容 1.词汇:many behind 2.句型:There are many classrooms in my school.There is a music room, a big computer room and an art room.There is a nice garden behind the playground.Is the playground big?

三、教学活动

让学生两人一组,根据本课学习内容一个人提问,另一个人对提问做出反应,两人轮流进行问答对话。挑选表现好的小组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可评选出“最佳组合”。

四、课前准备

教师课前需要准备音频(教师可在优教平台直接下载使用)。

五、教学过程

1.任务5的教学:

(1)让学生浏览Listen, read and tick的内容,先大致了解内容,知道其大意。

(2)向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听Listen, read and tick的录音,注意分别听到了校园中哪几个场所和设施,并记下所听到校园场所和设施的名字。

(3)在学生基本听懂的基础上,进一步朗读Listen, read and tick的内容。朗读可以采用录音读、教师带读、学生齐读,或分组轮流朗读等形式。

(4)在学生熟读Listen, read and tick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录音内容在方框中判断a, b和c三句话是否正确。如果句子正确,在True后的括号内打√;如果不正确,在False后的括号内打√。(学生写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相互核对或直接给出正确答案。)语言点解释

①there be后是复数名词时,be应用复数形式are;there be后有几个单数名词并列时,be习惯用单数形式is。例如:

/ 2

There are many classrooms in my school.There is a music room, a big computer room and an art room.②behind意思是“在„„的后面”,着重于位置,而after则着重于顺序。2.任务6的教学:

(1)让学生两人一组,仿照Pair work中的句型How many classrooms are there?和Is the playground big?用左栏的词语进行替换问答练习。

(2)先一个人提问,另一个人对提问做出反应,两人轮流进行。挑选表现好的小组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可评选出“最佳组合”。

(3)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新生入班的情景,让学生为新生介绍学校情况。新生可以随时提问,介绍者根据提问灵活回答(在活动中,教师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教材中给出的词汇和句型进行问答和交流)。

/ 2

第四篇:译林六年级上Unit1_第1课时教学设计

Unit1 第1课时教学设计

【内容来源】译林版(六年级)上册Unit1 【主

题】The king’s new clothes

【课

时】第1课时:Story time, Fun time

一、板块介绍

本部分讲述在很久以前,一位国王在骗子的蛊惑下,穿着所谓的“新装”,一丝不挂地上街游行。当所有人都附和称赞“新装”漂亮的时候,一个天真的孩子道出了真相。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拓展故事语言,将教材中的故事版本改编得更丰满,更生动,也可以鼓励学生想象故事的结尾或续写故事。

二、教学目标

1、能听懂、会说、会读、会写clever, foolish, laugh, shout;

2、能听懂、会说、会读Story time中的故事,及there was/were…

3、能够熟练掌握该部分出现的动词过去式。

三、教学重难点

1、句型:There was/were...的用法及动词的过去式

2、词汇:clever, foolish, laugh, point at, shout等词的音、形、义及相应的过去式

四、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教师可以在优教平台直接调用或下载)、课文录音、动画、教材图片、服饰类图片。

五、教学过程

Step 1: Warm-up/Lead-in 1.看图说话,复习there be句型和身体特征类的形容词。教师可以利用图片或在黑板上画简笔画,呈现一个单纯快乐的小男孩、两个骗子模样的成年男子和一个爱慕虚荣并且愚蠢的国王,导入课文中故事的人物。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用There is/are...和He/She is...的句式来描述这几个人物。教师可以在必要的时候介绍本单元的目标词汇clever和foolish。如: S1: There is a man.He is short and fat.S2: There is a man.He is tall and thin.S3: There is a king.He is old and fat.S4: There is a boy.He is cute and happy.2.看图并讨论人物,导人故事

教师安排学生两人或多人一组,讨论并猜测这些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喜好。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

1)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king? Does he look foolish? 2)What does the king like? Can you guess? 3)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two men? Do they look honest? Would you trust them? 4)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boy? Does he look clever? 3.看图问答,复习服饰类词汇和表示评价的形容词

教师可利用三年级上册Unit 4和四年级下册Unit 6的单词卡片,复习服装类的词汇。随后教师可呈现一些西方宫廷式服饰图片,要求学生欣赏和讨论,并给出评价。如:

T: Look at the clothes.What do you think? Are they nice/beautiful/cool? Ss: They’re beautiful./How cool!/They are so nice!T: Whose clothes are they? Can you guess? Ss: They’re the kings’/queens.Step 2: Presentation & Practice Story time 1.说说做做,教授规则动词的过去式

教师准备一些表示动作和运动的单词卡片(这些动词必须是规则动词,如shout, talk, walk, play, push, jump, skate, dance),要求学生看图认读单词,并做出相应的 动作。教师然后追问学生刚才做了什么动作,引出相关动词的过去式。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或在黑板上呈现两组动词,一组为动词原形,另一组为动词的过去式。如:

T:(出示单词卡片shout)Ss:(学生作喊叫动作)Shout.T: What did you do just now? Ss: I shout.T:(板书shout和shouted)No.You shouted.Ss: I shouted.… 2.师生问答活动,操练规则动词的过去式

教师做动作,呈现规则动词,要求学生用动词的过去式描述。如: T:(做弹钢琴动作)Ss: You played the piano.…

3.两人活动,操练规则动词的过去式

教师将规则动词的卡片一起呈现在黑板上,然后安排学生两人一组,一人选择一个动词并做相应动作,另一个人则用过去式给予描述。T:(呈现儿时照片)Who is this? Can you guess? Ss: It’s you.T: Yes, it’s me long ago.Now I’m thirty years old.What am I like? S1: You’re tall and thin.S2: Your hair is long.S3: Your eyes are big.S4: Your legs are long.…

T: Look at this picture again.I was five years old then.I was fat and short.My hair was short.My nose was small.My mouth was small too.My eyes were big.My legs were short...4.小组活动,描述儿时照片,操练be动词的过去式

教师安排学生小组活动,根据课前准备好的儿时照片,用be动词的过去式来描述。教师可要求学生互相描述对方儿时的样貌,操练You were..., 也可以邀请若干同学向大家描述自己或者其他组员的儿时样貌,操练I/He/ She was...如: S: I/He/ She was...years old then.I/He/ She was...My/His /Her...was/were...5.听录音,排序图片

教师在黑板上呈现课文的四幅图片,并打乱顺序。然后播放课文录音,要求学生在听完录音后,按照故事情节的先后顺序,排序图片,以检测他们对故事的整体理解。

6.阅读课文,检测理解 教师安排学生阅读课文,并完成学生用书烈True or false,检测学生对故事大意的理解。

7.师生问答,检测理解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徽阅读课文,并设计若干问题,帮助他们更加透彻地理解课 文。如:

1)Who liked new clothes?(the king)2)What could the men make?(magic clothes)

3)According to the two men, who can see the magic clothes? Who can’t see the magic clothes?(clever people;foolish people)What did the people in the street shout to the king?(What beautiful clothes!)4)Why did the little boy laugh? What did he say?(The king isn’t wearing any clothes.)5)Who was clever?(the little boy)6)Who was foolish?(the king and people in the street)7)Were there any new clothes in the story?(no)8)What were the two men?(cheats)9.分角色朗读

教师可利用课件呈现故事中主要人物的台词,要求学生根据人物的性格特点,模仿朗读。随后,教师可安排学生四人一组,分角色朗读故事。Fun time 1.人物联想

教师给出故事的四个人物,要求学生展开联想并说说与人物有关的词语或句子。如: T: The king.Ss: Beautiful clothes/foolish/fat/rich/… T: The men.Ss: Thin and tall/short and fat/magic clothes/liars/cheats/… T: The boy.Ss: Clever/honest/good/cute… 2.两人活动,补全对话

教师安排学生两人一组,补全对话。教师可鼓励学生根据图片,发挥想象力,拓展对话内容,丰富人物的语言以及动作,再构剧本。如: 图1 King: I’m the king.I’m rich.I have many beautiful clothes.I like new clothes.Who can make new clothes for me? 图2 King: Oh no, I can’t see the clothes.Am I foolish? No!I’m the king.I’m clever.Man 2: Do they fit, my king? King: Oh yes!These clothes are so beautiful.I like them.They fit well.3.小组活动,表演对话。

教师组织学生四人一组,表演对话。教师可布置分层任务,使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表演。教师可设置最佳表演奖和最佳编剧奖,以鼓励学生拓展对话,声情并茂地表演。

第一层:正确表演对话。

第二层:在一的基础上加上肢体语言和人物表情。第三层:在一和二的基础上适当添加符合人物特点的句子。Step 3: Consolidation 1.情景拓展,创编故事

教师安排学生三人或四人一组,任选课文中一个场景,进行拓展创编对话。小组活动后,教师可邀请若干能力较强的学生和自己一起编创对话,拓展故事情节。如:

S1: I’m the king.I have a lot of clothes.Look.Are they beautiful? Are they cool? But they are not new.I like new clothes.Who can make new clothes for me? S2: I can.I can make beautiful clothes, my king.S3: I can.I can make cool clothes for you, my king.S4: I can.I can make magic clothes for you, my king.S1: Wait a minute.What are magic clothes? S3: Magic clothes can tell who is clever and who is foolish.Clever people can see magic clothes, but foolish people can’t.S1: That’s interesting.Make some magic clothes for me.Quick!S3: Yes, my king.2.说一说,演~'演

教师安排学生完成学生用书P10 Fun time中的Say and act活动,以巩固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掌握。3.简述故事

教师要求学生完成学生用书P8 Read and write。教师核对答案后,要求学生以小组接龙的形式复述或者背诵这四段文字,以达到用过去时态简述或复述整个故事的目的。

4.阅读课文,掌握规则动词的过去式

教师要求学生再读课文,圈出所有动词的过去式,进一步理解规则动词过去式的构成。

Step 4: Summary 师生一起总结本课所学的词汇和句型,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

True of false 参考答案

IT F T F

5F Read and write 参考答案

I new clothes happy

see

boy Learning tip Recite the text, 背诵课文。

从五年级上册开始,Story time篇章和故事的比重会逐渐加大,在学生掌握一般现在时的第三人称单数这个重要的语法内容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复述或背诵部分课文,以培养学生的归纳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学生在复述和背诵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提供若干关键词或者图片,以作提示。

第五篇:化学平衡(第1课时)教学设计

第三节

化学平衡(第1课时)

化学平衡贯穿高中必修与选修内容,主要体现在必修二“化学反应与能量”和选修四“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等主题中,承前而又启后,是学生认识化学、学习化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从化学平衡中抽象出的化学平衡模型往往是学生的认知难点,因此化学平衡这一节不仅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一、单元课程理念分析

本单元主题为“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从化学反应速率入手,延伸到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最后过渡到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不仅是高中化学学习的重点与难点,同时它也遍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工业生产中,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并进行归纳总结。从课程基本理念来看,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要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包括生活经验以及前面已经学习过的化学知识,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贯彻落实以化学实验为主的课程理念,使学生体验科学究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教师应该用更加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也应该主动的进行自我评价。

二、内容标准分析

在义务教育的化学学习过程中,已经学习过饱和溶液以及溶解度的概念,这对于学生理解蔗糖的溶解、结晶平衡很有帮助。在必修二“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了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以及浅显的化学反应限度问题,并学习了催化剂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炼铁高炉尾气中存在的化学反应的限度问题。但是前面学习的这些内容仅是学习化学平衡章节的铺垫内容,虽然有部分交叉,但却是螺旋式上升的知识结构,在内容标准的要求上也有很大不同,但是也有着紧密的联系。

内容标准对比:

教材章节

内容标准

活动与探究建议

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第二节:溶解度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2.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涵义。

3.了解结晶现象。

4.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①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

探究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三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的温度变化。

必修二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1.认识提高燃料燃烧效率的重要性。

2.通过实验认识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化学反应的限度,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①实验探究:温度、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②设计实验:证明某些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选修四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

1.描述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

2.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能用理论加以解释。

3.认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①实验:温度、浓度对溴离子与铜离子配位平衡的影响。

②讨论:化学反应的趋势和速率。

③讨论:合成氨反应条件选择的依据。

从内容标准的动词上来看,从初中时期的知道、认识阶段,到必修二认识、了解阶段,再到本章节的探究、解释阶段,可见对于化学平衡的学习是一个不断进阶的过程,也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初中时期学过的溶解度概念是我们研究溶解、结晶平衡的基础;必修二中的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引入了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并通过实验初步探究了可逆反应的限度问题,并认识到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而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学生要进一步深入了解可逆反应、可逆过程,掌握可逆反应到达平衡时的特征,描述平衡的建立过程,并能够将可逆过程的平衡状态迁移到化学平衡状态,能够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进一步认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

从活动与探究建议来看,实验探究贯穿三个板块,可见教师在讲授化学平衡这一章节时,一定要注重运用探究性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合作意识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单元知识类型分析

从化学知识的分类上来看,本单元主要涉及化学用语、概念原理、化学计算以及化学实验四种知识类型。

化学用语

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

概念原理

可逆过程、可逆反应、化学平衡

化学计算

浓度的计算、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化学平衡状态时一些简单的逻辑推理运算

化学实验

蔗糖溶解、结晶平衡,二氧化氮与四氧化二氮的可逆平衡

四、单元概念图的概念编排顺序及特点

从这一单元的概念图来看,化学平衡是与化学反应速率以及反应进行的方向同一层级的概念,不同的是,化学反应速率是化学动力学问题,而化学平衡与反应进行的方向是化学热力学问题。化学平衡下面是发散出的更加细化的相关的概念,化学平衡是基于可逆反应的平衡,因此可逆反应是下层概念,可逆反应又有自己的下层概念,即它自身具有可逆性和限度。化学平衡的改变带来的就是平衡的移动,因此平衡移动是与可逆反应平行的下层概念,而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以及解释平衡移动的勒夏特列原理又是平衡移动的下层概念。化学平衡常数作为衡量可逆反应是否到达平衡的有效手段,也是化学平衡的下层概念。影响化学平衡的三大因素作为影响化学平衡因素这一概念下的三个平行概念。不难看出,化学反应作为本节的中心概念向外辐射,概念与概念之间层层递进也层层细化。

五、教材分析

化学平衡这一节位于选修四第二章第二节,承接必修二第二章第三节的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同时也是选修四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的理论基础,地位十分重要,同时也是教学的和学生学习的重难点。

栏目分析:

先行组织者分析——P25页第一段作为本节内容的先行组织者,通过例举了几个学生之前就已经接触过的化学反应,提出我们从前没有考虑反应的限度问题。然后通过物质的溶解引入溶解平衡这一物理平衡,引导学生在可逆过程平衡的基础上,构建可逆反应的化学平衡。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入手,利于学生理解,进行知识建构;从哪可逆过程到可逆反应,从简到易,符合学生的认知顺序。

P25资料卡片——详细讲解了固体溶质的溶解、结晶过程作为可逆过程的特点,便于学生理解可逆过程以及可逆过程的平衡,同时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溶液理论。

P26资料卡片——对可逆反应进行了明确定义,并将反应限度为100%以及为0%的反应作为特殊情况处理,那么所有的化学反应就实现了统一。有利于学生加深对于可逆反应的理解,在可逆反应的基础上建构化学平衡。

六、学情分析(三维目标起点状态)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溶解度的概念,明确蔗糖在水中不能无限溶解,在过饱和溶液中会有结晶析出。

2、了解温度能够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3、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并能够进行简单计算。

4、知道催化剂与温度能够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5、对可逆反应有一定的了解。

过程与方法:

1、有一定实验探究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2、有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但是不强。

3、抽象思维能力不强。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控制化学反应速率在生产生活中有重要的意义。

2、知道在工业生产(高炉炼铁)中存在化学反应的限度问题,改变化学反应的限度可以提高转化率。

七、三维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溶解平衡这一可逆过程的理解和迁移,使学生建立起化学平衡的概念,并理解可逆反应,明确可逆反应的表达方式。

2、通过实验探究以及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实验探究能力、科学素养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2、通过对化学平衡概念的理解,归纳出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的特征。3、能用平衡状态的特征来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平衡。

过程与方法:

1、从学生已有关于溶解的知识——溶解平衡,导入化学平衡,通过对溶解平衡的理解和迁移,使学生建立起化学平衡是个动态平衡的概念。

2、通过实验探究以及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探究可逆过程、可逆反应以及化学平衡的特点。

3、引导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讨论并归纳出反应达到平衡时所具有的特征。

4、通过适当的练习让学生用已归纳的平衡特征来判断在一定条件下,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某种程度时是否达到平衡。

5、通过课下查阅资料,提高搜集信息、筛选信息以及提取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化学平衡普遍存在于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与工业生产中,改变化学平衡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2、化学平衡的核心内容——动态平衡,日常生活中的溶解平衡、环保等平衡问题与化学理论密切联系在一起——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八、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对可逆过程以及可逆反应的认识和理解。

2、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过程以及概念理解。

3、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4、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教学难点:

1、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过程。

2、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以及判断。

重难点确定理论依据:

对于本节内容而言,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化学平衡展开,化学平衡这一节是下一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是选修二“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的延伸,无论在教材中还是在化学学科的知识体系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是对于可逆过程以及可逆反应的认识和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过程以及概念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以及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都是教师教学的重点。

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对可逆过程以及可逆反应的认识都比较浅显,而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化学平衡又十分抽象,不利于他们的理解,因此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过程、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以及判断是教学难点。

九、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法、提问法、谈话法、实验探究法、讲解法

十、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可逆过程及平衡

【提问】:大家结合我们的日常生活并回顾以前学过的知识,思考一下,蔗糖能够在水中无限的溶解吗?

【讲解】我们以前就已经学习过蔗糖、食盐等固体是不能在水溶液中无限溶解的,因为他们都有一定的溶解度。

【PPT展示】展示一杯饱和蔗糖溶液,杯内仍有没有溶解的蔗糖固体。

【提问】大家思考一下,当蔗糖溶液达到饱和的时候,溶解现象还存在吗,如果存在,如何通过实验验证呢?

【教师引导】向饱和蔗糖溶液中加入继续加入蔗糖晶体,蔗糖晶体的总质量不会再减少,但是如果蔗糖晶体能够在别的地方析出,就能证明蔗糖在析出的同时也在不断的溶解,因为在一定温度下,蔗糖的溶解度是一定的。大家思考一下,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样的手段让蔗糖在别的地方析出呢?

【PPT展示】播放向蔗糖溶液中插入棉线并有蔗糖晶体在棉线析出的视频,验证先前提出的假设。

【板书】蔗糖溶液

可逆过程

在溶液达到饱和时,v溶解=v结晶

【总结】蔗糖溶解是一个可逆过程,溶液达到饱和时,并非是一个静止的过程,而是蔗糖晶体的溶解速度与析出速度相同。

【提问】既然溶液中一直存在着溶解和结晶的过程,那在溶液还未达到饱和前,这两种过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在过饱和的情况下,这两种过程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引导学生阅读P25资料卡片。

【总结并板书】

未饱和时:v溶解>v结晶

过饱和时:v溶解

【思考并回答】

蔗糖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度,因此不会无限度的溶解。

【仔细观察】通过观察图片确定自己回答的正确性。

【思考并进行交流】溶解现象可能仍然存在,只不过溶解过程与结晶过程速度一样。

【实验设计】通过回顾初中知识,想到向饱和蔗糖溶液中插入棉线,观察是否有蔗糖晶体析出。

【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得出饱和蔗糖溶液中同时存在溶解与结晶两个过程,且v溶解=v结晶的结论。

【思考并回答】在没有达到饱和前,v溶解>v结晶;在过饱和的情况下v溶解

回顾溶解度概念,让学生明确蔗糖在水溶液中的溶解是有一定

“限度”的。

温故知新,在溶解度、饱和溶液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实验探究蔗糖的溶解是一个可逆过程,在饱和溶液状态下溶解与结晶达到平衡。

实验设计过程如果学生没有想到插入棉线,其他可行的方案也可以,教师可以进行适当干预

明确蔗糖溶解过程是一个可逆过程,在达到平衡时正过程与逆过程的进行速度一样。在没有达到饱和前,v溶解>v结晶;在过饱和的情况下v溶解

环节二

可逆反应

【导入】我们刚刚研究了蔗糖溶解这一可逆过程,但是我们不仅接触过像蔗糖溶解这样的可逆过程,还接触过可逆反应,比如说在高炉炼铁中存在的焦炭和氧气生成一氧化碳的反应,以及我们工业上的合成氨反应。

【板书】可逆反应

高炉炼铁:

2C+O2=2CO

工业及合成氨:

2N2+3H2=2NH3

【讨论】我们现在已经举出了几个可逆反应的例子,让我们来归纳一下,到底什么样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可逆反应应该用什么特殊的表示符号呢?

这个反应叫做可逆反应吗?

【总结】在相同的条件下能够同时从正向和逆向两个方向进行化学的化学反应称为可逆反应,可逆反应要用可逆符号来表示。

【回顾】回顾从前学过的可逆反应,以及他们在工业生产的体现。

【交流讨论】可逆反应是正向和逆向均能进行的反应,但是要在同样的条件下,氧气与氢气生成水的过程与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过程反应条件不一样,所以不是可逆反应;可逆反应要用可逆号而不是等号来表示。

从可逆过程过渡到可逆反应,是知识进阶,也是知识迁移的一个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顺序,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把握可逆过程与可逆反应之间的关系。

通过交流讨论以及教师引导明确可逆反应的定义以及基本特征,能够判断可逆反应。

环节三

化学平衡

【类比探究】我们已经研究过,对于可逆过程,当它达到平衡时,存在v溶解=v结晶的动态平衡,那么可逆反应作为可逆过程的一种,是不是也存在这样的平衡呢?

【追问】那在达到平衡之前,这个可逆反应是怎样进行的呢?

【PPT展示】二氧化氮在容器里的反应过程,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气体颜色。预测达到平衡时的现象。

【继续PPT展示】将刚刚的实验装置进行热水浴操作,气体颜色改变,引导学生思考原因。

【讲解】气体颜色的改变意味着v正≠v逆了,说明平衡发生了移动,这意味化学平衡是可以改变的。

【回顾总结】在到达平衡时,这个体系有什么特点呢?

【总结归纳并板书】化学平衡

定义:

研究对象:可逆反应

标志:各组分浓度都不再改变

实质:v正=v逆

特征:

①逆:只有可逆反应才有化学平衡

②等:v正=v逆

③动:反应并没有停止,而是达到了动态平衡。

④定: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都不在改变。

⑤变:化学平衡是可以改变的。

【思考交流并回答】可逆反应同样存在这样的平衡,在达到平衡时v正=v逆,反应物不再减少,生成物也不再增加。

【回答】在到达平衡之前v正>v逆,,反应物不断减少,生成物不断增加。

【观察并思考】

反应达到平衡时,v正=v逆,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装置里的气体颜色不再改变。

【思考并回答】NO2变少了N2O2变多了,反应进行的程度加深了一些。

【归纳思考并回答】到达平衡时v正=v逆,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化学平衡会因为环境的影响而发生改变。

通过类比推理、知识迁移,以及小组间的合作交流,发掘出可逆反应的平衡特征。

教师引导,通过类比和迁移,自我构建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

通过实验探究,归纳思考、讨论交流等方式发现化学平衡的特征

通过归纳总结以及教师讲解,在化学平衡建立的基础上掌握化学平衡的特征。

环节四

巩固提升

【习题巩固】

【例1】

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AC)

A.C的生成速率与C分解的速率相等

B.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同时生成3nmolB

C.A、B、C的浓度不再变化

D.A、B、C的分子数比为1:3:2

【例2】

下列说法中可以充分说明反应:

在恒温下已达平衡状态的是(B)

A.反应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B.P和S的生成速率相等

C.反应容器内P、Q、R、S四者共存

D.反应容器内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而变化

【例3】

下列说法可以证明反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AC)

A.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形成B.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断裂

C.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H键断裂

D.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H键形成【教师讲解】

【思考作答】

回顾刚刚讲到的化学平衡的相关知识,并通过逻辑推理,简单运算等方式来确定答案。

【聆听讲解】仔细听教师讲解,审查自己的错误以及思维漏洞。

这是三道均是判断可逆是否达到平衡的题目,但是切入点却不一样,即从不同的方面来判断各组分是否还在变化,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有利于学生对化学平衡更加深层次的理解,同时也增强他们逻辑推理能力。

环节五

情感升华

【PPT展示】合成氨工业在人类历史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合成氨工业,就不会有今天迅猛发展的农业,也就不能养活地球上的七十多亿人口,尽管合成氨工业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收益,但事实上反应:

2N2+3H2=2NH3

它的转化率并不高,而提高合成氨的转化率,仍然是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的问题,如何让反应朝我们希望的方向进行?请大家思考这个问题并查阅相关资料,我们下一节课会讲解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倾听、思考】感受化学给人类文明带来的巨大贡献,并结合合成氨工业中的可逆反应,加深对本节课知识的印象,同时积极思考老师留下的问题并进行资料的查找。

通过讲述化学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应用以及贡献,让学生感受化学的魅力,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增强对社会发展的责任感。

十一:板书设计

主板书

三、化学平衡

研究对象:可逆反应

定义: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当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百分含量(浓度、质量、质量分数、体积分数)保持不变的状态。

标志:各组分浓度都不再改变

实质:v正=v逆

化学平衡特征:

逆、等、动、定、变

主板书

一、可逆过程

在溶液达到饱和时,v溶解=v结晶

未饱和时:v溶解>v结晶

过饱和时:v溶解

二、可逆反应

特点:在相同的条件下能够同时从正向和逆向两个方向进行化学的化学反应。

表示:可逆符号

到达平衡:v正=v逆

未达平衡:v正>v逆

副板书

练习题目的一些讲解

十二:教学设计反思

困难:

1.不能准确判断一课时教学具体能够进行到什么地方,因为没有进行过具体授课,因此无法确定每一部分的教学过程具体需要多长时间。

2.评价方式比较单一,只有习题和口头提问。

3.教学设计过程中,不能准确判断哪一种教学活动更有助于学生理解。

解决策略:

1.上网查找一些精品课程,同时学习老师发的一些案例,将一课时教学内容确定在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之前。

2.应该设计导学案对学生进行评价。

3.仔细分析内容标准与活动探究建议,尽量将教学活动设计为探究性的教学活动,教学活动尽量与学生的已有经验相关。

下载Unit1_第1课时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Unit1_第1课时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第1课时

    短文两篇 教案示例 第一课时 教育部基础教育资源中心版权所有 教学目标: 1.抓住两个对比,学习行道树的自我牺牲精神; 2.抓住议论性的文眼,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3.培养独立质疑和探......

    《日本》教学设计(第1课时)

    “基于标准的教学和评价”课堂教学设计 科目 地理 设 计 者 杨爱红 学校 薛店一初中 授课班级 七年级 学生人数 428人 课题__ _日本(一) __________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日期 201......

    《西亚》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册《西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执教:大崇中心学校向润芳时间:2017年4月6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明确西亚地处“五海三洲之地”的重要地理位置,说出西亚主要的国......

    Unit1__第1课时教学设计

    Unit1 第1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能听、说、读、写词汇:clock, wall, come in, sit down, be late和play computer games。 2. 同桌合作或者小组合作,能用句型What time is......

    “图案设计”(第1课时)教学设计(精选合集)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利用图形的平移、轴对称、旋转变换设计组合图案.数学思考学生应用各种图形变换的特征设计属于自己的图案,在对所学数学知识进行再认识的同时进行着独立地数......

    第1课时 《生日》教学设计

    第1课时《生日》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P83-84 教学目标: 1、 通过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2、 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

    “杠杆”教学设计(第1课时)

    “杠杆”教学设计(第1时) 【设计理念】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许多工具杠杆谈起,通过学生主动观察、分析、猜想、探究,从而得到杠杆概念及其平衡条。教学要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

    《矩形》教学设计(第1课时)

    《矩形》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一)内容 矩形的概念,矩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二)内容解析 有平行四边形的定义作基础,教科书采用属加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