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物质的物理属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质量,密度,硬度,弹性,导电性,磁性都是物质的物理属性,会描述这些属性。
2、会根据物理属性对物质分类,能与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
3、通过探究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激发探究兴趣。
教学设想重点:知道质量,密度,硬度,弹性,导电性,磁性都是物质的物理属性。
难点: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激发探究兴趣。
教法:实验探究法教学准备铁钉,玻璃板,钢锯条,塑料尺,粉笔,铜钥匙,铅笔芯,金属勺,塑料勺,热水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 课题引入
介绍已学过的物质的状态,密度,比热容都是物质的物理属性。
二 讲授新课
1.播放光盘,铁钉在石蜡上刻画的`图片。体验物质的软硬程度不同。
2.组织学生探究物质的硬度。
(1)鼓励学生大胆猜想:铁钉,玻璃板,钢锯条,塑料尺,粉笔,铜钥匙,铅笔芯这七种物质的硬度大小,并按硬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2)组织学生设计“比较这七种物质硬度”的实验方案。
(3)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并收集合理的实验方案。
(硬度大的痕迹浅)
(4)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并巡视指导。
(5)组织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检验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6)介绍硬度这种物理属性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3.组织学生讨论物质的其他物理属性。
(1)组织学生观察课本图6-18,讨论物质还有哪些物理属性。
(2)播放苏科版配套光盘中有关物质的物理属性在生活中应用的图片。
4.组织学生探究“金属,塑料谁的导热性能好?”
(1)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猜想。
(2)组织学生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3)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并收集合理的实验方案。
(4)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并巡视指导。
(5)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6)组织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检验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5.指导学生根据物质的物理属性对物质分类。
(1)介绍自然界的物质形形色色,多种多样,按物理属性加以分类研究是研究物体的比较简单的办法,这也是科学家常用的方法。
(2)组织学生对课本第19页中第一题中的物品进行分类。
(3)组织学生阅读“生活,物理,社会”栏目中的南京长江二桥。
(4)播放苏科版配套光盘中的图片或自制的课件。
三 小结
四 作业布置
课堂作业:学习指导用书
家庭作业: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6.5物质的物理属性
硬度:描述物质软硬程度的物理量。
硬度是物质的物理属性之一。
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状态,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弹性,磁性,韧性
教后感:
【《物质的物理属性》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初中物理物质的物理属性同步测试题
2.八年级物理物质的物理属性训练题
3.物质的量物理说课稿
4.物理教案《物质的量》
5.《物质的跨膜运输》教学设计
6.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说课稿模板
7.物理《电压》教学设计
8.初中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实验报告
9.水果的属性区分
第二篇:初二物理教案物质的物理属性
初二物理教案物质的物理属性
编者按:查字典物理网小编为大家收集发布了初二物理教案物质的物理属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二物理教案物质的物理属性
物质的物理属性复习
[设计意图]通过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使学生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
[复习目标]掌握质量,密度,比热容等物理量,巩固天平,量筒等仪器的使用方法.能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手脑并用,合作探究的科学精神.[复习重点和难点]密度和比热容知识的理解运用
[教具和学具]天平,量筒,一元硬币,五角硬币,磁铁,三角板,刻度尺,铁汤匙和塑料汤匙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与时间分配 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 点评
一、了解硬币
(20分钟)
1、用天平分别称出一元硬币和五角硬币质量,并加以比较。测量中要注意天平的使用方法。(能否用没有砝码的天平比较出两枚硬币的质量大小呢?)
2、请大家比较两枚硬币的密度,要求大家设计表格,记录你测量的数据。最好能用两种方法来测量密度。
3、自选器材,探究这两枚硬币还有那些性质。
动手测量硬币的质量,进一步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并提出可以把两枚硬币分别放在调节好的天平两边来比较他们的质量。自主设计测量密度的实验表格,提出不同的测量密度的方法。(一种用天平和刻度尺,一种用天平和量筒),最好能引导学生自发的把桌上的硬币拿到一起,用测多算少的方法来测量硬币的厚度。学生研究总结出两种硬币是否可以被磁铁吸引 通过这个活动大家要掌握天平量筒的使用方法,学会从多个角度解决问题,并且能够研究发现一些新的问题
二、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8分钟)
水的比热容比较大,生活中有很多地方用到了这一性质,请大家总结自己知道的现象,交流一下 学生讨论
交流每个小组的讨论结果 总结每个小组的讨论,让大家对比热容有更深刻的理解
三、物质有哪些物理属性?(10分钟)
总结学过的物质的物理属性,请同学们设计实验从物质的物理属性的角度比较铁汤匙和塑料汤匙 从密度角度比较
从比热容的角度比较
从硬度角度比较
从导电性角度比较
从导热性角度比较 制造每一件物品的选材都要根据它的用处,我们要把不同物理属性的物质用在最适合的地方
四、总结知识点(7分钟)
归纳质量,密度,比热容的物理意义及其单位,复习课后的知识梳理 学生听讲
[教学资源]复习课往往比较枯燥,在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的时候可以上物理课件圆,发光的小球等网站下载flash,配合课堂使用
[教学评析]从运用知识的角度来复习本章内容,以为是复习课,教师只需要在适当的时候做必要的引导,大部分活动让学生自主完成。这样学生不但认识了知识,也用过了这些知识。
第三篇:物质的物理属性 教案
《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各种物质的硬度不同。
2、了解物质一些物理属性,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
来。
3、学会对物质分类。
能力目标
1、用探究的方法,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养成建立比较基准点的习惯。
2、培养乐于探索精神和敢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的精神。情感目标
1、通过用物质的物理属性对物质分类,感受自然界物质的多样性,激发探究自然界奥秘的浓厚兴趣。
2、在探究过程中,通过学习交流与协作,培养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硬度、透明度、导电性、导热性等。
三、设计思路:
探究是科学的灵魂,而猜想与假设是探究的核心,探究教学通过猜想、设计实验等完成教学过程,增加了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性和思考深度。
教案从学生身边常见的物理现象出发,引出问题,应用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方法,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建立物理概念,让学生通过协作交流了解物质的物理属性。
四、学具准备: 演示:(1)铁钉与石蜡(2)飞镖与飞镖盘(3)铜块与铝块。(4)水与酒精(5)酒精与玻璃。学生:(1)泡沫板与铅笔。
(2)玻璃板、钢锯条、塑料尺、粉笔、铁钉、铜钥匙、铅笔心。
(3)①玻璃板、塑料板、木板;②电池(电池组)、导线(3根)、灯泡(附灯座)、铜条、铁条、木条;③烧杯、热水、金属勺、塑料勺;④弹簧、橡皮筋、橡皮泥;⑤磁体、铁钉、铜块、铝块。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你能区别下列物质吗?
并出示:(1)铜块与铝块(2)水与酒精(3)酒精与玻璃
学生讨论回答后,老师总结:密度、状态、颜色、气味都是每种物质所特有的,是物质的物理属性,了解这些属性,对于生产、生活及认识世界都有重要的意义。并告诉学生物质的属性包括:状态、硬度、密度、导电性、导热性、透明度、磁性、弹性等。
(二)、讲授新课
过渡问题:除密度、状态、颜色、气味外,物质还有哪些物理属性呢?
一、演示活动:
(1)墙上挂飞镖盘,请一位同学用飞镖射中飞镖盘,看到飞镖头部进入盘中。
(2)老师用铁钉在石蜡上刻画图片,看到铁钉在石蜡上留下痕迹。感受活动:拿出一把铅笔刀与一块橡皮,用铅笔刀在橡皮上刻画。
提出问题:实验中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学生通过观察、交流得出:不同物质的软硬程度是不同的,物质软硬程度的特性称为硬度,它是物质的物理属性之一。
过渡问题:不同物质的硬度不同,那么下列物质的硬度谁大谁小呢?你能从大到小排列正确吗?
二、探究活动: 比较物质的硬度
[器材]:玻璃、钢锯条、塑料尺、粉笔、铁钉、铅笔心、铜钥匙等。[探究目的]:比较物质的硬度,并按硬度大小排序。
[猜想]:根据你的预测,将这些物质硬度的大小进行排序:
(1)(2)(3)(4)(5)[设计实验]:
(1)学生思考、交流得出比较硬度大小的方法:
将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表面上刻画,若被刻画物上留下痕迹,则刻画物比被刻画的硬度大;若被刻画物上不能留下痕迹,则刻画物比被刻物的硬度小。
(2)比较的物质种类多,刻画的次数多,较为繁杂,费时较长,学生思考、交流得出一种较为简单的实验方案。
①选择你认为硬度居中的物质为比较基准点(如玻璃)用它在其他物质表面上进行刻画,将其他六种物质分为两大类:硬度大的(如铁钉、钢锯条)、硬度小的(如塑料尺、铅笔心、铜钥匙、粉笔)
②在硬度大的一类,采用上述方案,进行分类,然后排序。
③在硬度小的一类,采用同样方案,进行分类,然后排序。[实验结论]:
这些物质按硬度大小的排序是:钢锯条、铁钉、玻璃、铜钥匙、塑料尺、铅笔心、粉笔
学生了解金刚石的硬度最大
过渡问题:想一想,物质还有其他属性吗?
三、探究活动二:物质的其他属性
①物质的透明度 [器材]:玻璃板、塑料板、木板
②物质的导电性 [器材]:电池(组)、灯泡(附有灯座)、导线(3根)、铜条、铁条、木条
③物质的导热性 [器材]:烧杯、热水、金属勺、塑料勺
④物质的弹性、范性 [器材]:弹簧、橡皮筋、橡皮泥
⑤物质的磁性 [器材]:磁体、铁钉、铜块、铝块
安排五大组分组实验,每大组进行一个实验探究,且五组同时进行实验,每组经过实验、交流得出结论后,再请每大组中的某一小组展示给全体学生,不能展示的留给同学们课后交流。
经过学生的实验、交流、讨论,老师总结得出:
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状态、硬度和比热、密度、导电性、导热性、透明度、磁性、弹性等以外,还有:脆性、抗压性、抗拉性、延展性、粘度、颜色、韧性、耐腐蚀、透风性、吸水性等。
过渡问题:物质的物理属性多种多样,我们学过有什么应用呢?
四、生活 物理 社会
① 对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的无数物体,如果按照物质的物理属性加以分类、研究,是研究问题的比较简单的方法,科学家与发明家常用这种方法,并取得了丰硕的果实。② 在设计宇宙飞船时要考虑所选材料的哪些物理属性?
③南京长江二桥建设利用到了物质的哪些物理属性? ④重庆綦江彩虹桥垮塌事故的分析
⑤药方橱柜的门所选材料的哪些物理属性?
(三)、总结
1、判断硬度的方法
2、物质的物理属性:状态、密度、比热 容、硬度、透明度、导电性、磁性、导热性、弹性等
3、对物质进行分类
(四)、反馈练习与课堂练习
(五)、学生自我小结
(六)、作业布置
第四篇: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测试
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测试
一、选择题
1、以下关于密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体积大的物体质量一定大
B.一种物质的质量越大,密度越大
C.体积相同时,质量越大的物体密度越大
D.对于某种物质,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2.在用托盘天平测最质量的实验中,如果使用了沾有油污的砝码,则()
A、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
B、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小
C、测量结果仍然很准确
D、测量结果偏大偏小是不能确定的3.一定质量的封闭气体,当它的体积被压缩后,它的密度将()
A.不变
B.减小
C.增大
D.无法判断
4.甲、乙两个实心球,它们的体积之比是2:3,质量之比是1:3,则甲、乙两球密度之比是()
A.1:2
B.9:2
C.2:1
D.2:9
5.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下列情况中会出现测量结果比真实值偏小的是()
A.游码没放在零刻度线,就调节横梁平衡测量物体的质量
B.使用已被磨损的砝码
C.按游码右端所对的刻度读数
D.横梁没有平衡,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就进行测量
6、小华同学在探究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关系时,做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与质量无关B.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与体积有关
C.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相同
D.不同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不同
7、一位同学用已调节好的托盘天平称量某种物体的质量时,将砝码放在了左盘,盘内的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物体的质量应为()
A.55.8g
B.58.2g
C.55.6g
D.58.4g
8.一只空瓶装满水时的总质量是400g,装满酒精时的总质量是350g,则该空瓶的容积是()
(ρ水=1g/cm3,ρ酒精=0.8g/cm3)
A.400cm3
B.350cm3
C.250cm3
D.200cm3
9.体积和质量都相等的铝球,铁球和铅球,密度分别为ρ铝=2.7g/cm3,ρ铁=7.8g/cm3,ρ铅=11.3g/cm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铝球是实心的,则铁球和铅球一定是空心的。
B.若铁球是实心的,则铝球和铅球一定是空心的。
C.若铅球是实心的,则铝球和铁球一定是空心的。
D.不可能三个球都是空心的10.为了测盐水的密度,某实验小组制订如下的实验计划:
①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盐水,测出它们的总质量;
②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盐水的密度;
③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
④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⑤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
以上实验步骤安排最合理的是()
A.④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④①⑤③②
二、填空题
11.装在烧杯中的水被倒出一部分后,烧杯中剩余水的密度;密封在容器中一定质量的气体被抽出一部分后,容器中剩余气体的密度。(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2、一块金属的质量为8.1×103kg,它的体积是3m3,则这金属的密度是______
kg/m3;若将它截去一半,则其质量为_____________,密度为___________。
13.容积为250mL的容器,装满水后的总质量为300g,则容器质量为
g;若装满另一种液体后的总质量为250g,则这种液体的密度为
g/cm3。(ρ水=1.0×103kg/m3)
14.在“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的实验中,小明对A、B两种物质进行了探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了如图所示的图象,由图象得到的信息可知,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成________关系,A、B两种物质中,________物质的密度较大.其中B物质可能是________.
15.如图所示是一定质量的水体积随温度变化的图象.观察这个图象,可以得知,水在________℃时的密度最大.若水温从0℃到10℃则质量________(填“改变”“不变”),密度________.(填“先变小后变大”“先变大后变小”“不改变”)
16.为了测定牛奶的密度,将一袋牛奶倒入烧杯中,测出牛奶和烧杯的总质量是320g,然后将其中部分牛奶倒入量筒,量筒示数如图所示,再测出剩余牛奶和烧杯的总质量是254g,则量筒中牛奶的质量为
g,体积为
mL,牛奶的密度为
g/cm3.
三、实验题
17、在“探究物质的密度”的实验中,图所示是我们实验用的天平,砝码盒中配备的砝码有100g、50g、20g、10g、5g等。
请填写下列空格:
(1)调节天平时应将________移至零刻度处,然后调节________,使天平横梁平衡。
(2)小王同学进行了下列实验操作:
A.将烧杯中盐水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盐水的体积V;
B.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l;
C.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2;
以上操作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
(填字母代号)。
(3)小王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l时,估计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在150g左右。
试加砝码时,应用镊子夹取100g、50g砝码各1个放入右盘中,若指针右偏,则应取下______g砝码,试加上其它砝码,同时调节游码。
(4)
图是小李同学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情况。他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小明在实验室里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体积较大的矿石的密度。
(1)因矿石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他利用一只烧杯,按如图所示方法进行测量,矿石的体积是
cm3。
(2)用托盘天平已测得矿石的质量是175.6
g,则矿石的密度是
kg/m3;从图A到图B的操作引起的密度测量值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在使用已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按规范的操作来称量矿石的质量时,通过增、减砝码后指针偏在分度盘中线右边一点,这时应该。
A.向左调平衡螺母
B.往右盘中加砝码
C.从右盘中减砝码
D.向右移动游码
四、计算题
19.某运动员获得了一枚金牌,拿回家后,为了鉴别金牌是否是纯金制成的,他测出了金牌的质量为12.5g,体积为0.75cm3,问金牌是否是纯金制成的?(ρ金=19.3×103kg/m3)
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测试
一、选择题
1-5、CBCAD
6-10、BDCAD
二、填空题
11、不变 变小12、2.7×103
4.05×103kg
2.7×103
kg/m313、50
0.814、正比
A
水15、4
不变
先变大后变小16、66
1.1
三、实验题
17、(1)游码
平衡螺母
(2)BAC
(3)50
(4)在称量过程中,调节平衡螺母
18、(1)70
(2)2.51X103
偏小
(3)C
四、计算题
19、不是纯金制成的。
第五篇:《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教学设计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教材分析本框题是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的第四《探究世界的本质》的第二时。在此之前,学习了世界的物质性相关知识,所以这一框是对前一框知识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同时也是下一框运动是有规律的前提条和根本基础,有着承上启下的特殊作用。教材首先介绍了运动和静止的含义,然后着重从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以及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两个方面分析了运动的特点,最后分析了规律的客观性以及怎样认识、利用规律。教学任务分析通过本的学习,让学生全面理解,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物质又运动的,物质的运动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规律的,规律又是客观的。教学对象分析学生特点:高二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善思考,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知识方面:通过前一个框题的学习,特别是对世界是物质的学习,学生不仅对什么是物质、世界都是物质的有了初步的认识,而且初步掌握了本框教材的逻辑思路,有进一步学习本框知识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⑴识记运动和静止的含义,理解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的关系;⑵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答常见的生活哲学问题;⑶结合提供的资源信息,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习惯;⑷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过程和方法⑴通过学习,体会如何去理解一个哲学观点,如何以基本事实为基础进行哲学抽象,初步了解学习哲学的基本方法。⑵通过学习、体会、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⑶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并对问题多的地方进行指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⑴在初步树立唯物主义的自然界、世界观的基础上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规律观,懂得辩证唯物主义在承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还承认相对静止的重要作用,从而认识世界是可知的。⑵体验自主探究的乐趣,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⑶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反对离开相对静止谈运动,避免犯形而上学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的错误。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运动和物质、静止的关系依据:从基本观点教育的要求来看,这是理解马克思科学运动观的切入点和根本所在;从内容来看,这个关系问题是本框的理论中心,是理解运动是有规律的重要前提,也是培养和树立避免出现行而上学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错误观念的理论基础:从实践来看,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一关系,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践中的重大问题,也是学生思想方法和学习方法中的现实问题。难点分析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依据:这个问题涉及到理论的问题,学生很少涉思考,理解起来可能有一定的困难。
四、教学资源硬资源电脑、多媒体教室(需要实物展台、背投)、图片资料软资源用Perpint软制作的。信息资源文字和图片材料
五、教学策略教学突破重点突破:从三个方面指导学生对运动观有一个全方面的认识。
1、承认运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2、承认是物质在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3、承认物质绝对运动的同时,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难点突破: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让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到运动的绝对性与静止的相对性。同时,通过反面事例的分析,让学生在对比中进一步加深对运动与静止关系的理解。活动组织“展示材料→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点评归纳→阅读教材→整理知识→讲明问题→判断运用”教学支架认识运动①猜谜语:古埃及斯芬克斯谜语②设置问题、展示图片、导入题: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①展示:地理、生物及历史事例的图片分析运动的主体②突破:惠能的仁者心动和刻舟求剑这两个案例总结与动和物质的关系(图表。静止和运动的关系①乘胜追击设置问题,讨论交流静止是什么②影片《星梦奇缘》刘德华的化妆扮相的展示,指出静止的实质③物理案例引入分析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六、教学过程环节名称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前准备收集生活中最常见的运动图片、民谚成语、故事作知识储备。前分组自主学习和探究,并分清每个组员的任务。提高学生的团结和担当责任的意识导入新斯芬克斯谜语故事的讲解
学生猜谜故事激趣在通往开罗的必经路上,斯芬克斯出了一道谜语:“什么东西早上是四条腿,到了中午是两条腿,当太阳落山时又变为三条腿?”回答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人在变化,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在变化、运动?回答了解学生对生活的关心程度,拉近所学知识和生活的距离出示生活中机械、物理、化学、生命、社会的图片讲出各自属于哪方面的运动?走进生活,启发学生细心观察总结结论,出示题直接导向教学内容讲授新讲授新讲授新从以上的分析入手,提问:那什么是运动呢?学生回答针对学生的回答强调关键词展示马克思的名言学生感悟利用名人的名言帮助学生理解;那究竟是什么在运动?讨论交流、回答强调指出运动的主体(载体)引入地理、生物及历史事例的图片:天体运动、百花齐放、人的成长、古罗马发展历史分析主体各是什么?欣赏图片思考问题学科之间相互联系把握知识的衔接总结: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理解感悟归纳总结堂练习,出示材料:禅宗惠能的“仁者心动”刻舟求剑(寓言图片)问题:两则材料分别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上犯了什么错误?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典型题巩固所学知识强调物质和运动都不能脱离归纳总结两者的关系(图示)。(过渡)根据教材提问:世界上有没有绝对不运动的事物?有人说,世界上存在着不运动的物质,例如,某些物体从出现的第一天起就没动过,大雁塔在西安,故宫在北京就是如此。请你分析一下,这句话错在哪里?(展示图片)阅读教材,讨论交流,思考问题为下一个知识点作铺垫归纳:没有。此观点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大雁塔和故宫因为空间位置在一定条和范围内不变,是处于相对静止之中。体悟结论理清关系引入静止适当讲解分析题的解题方法和注意事项展示图片:刘德华主演的《星梦奇缘》中的10岁、20岁、30岁、40岁、0岁、80岁的化装扮相变化,学生思考说明虽然岁月变化,但是刘德没有变成梁朝伟,引导学生得出事物的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就是处于相对静止之中。要求学生归纳静止的含义。总结:静止的含义(两重含义)学生举例点评、分别以人在教室和水在恒温下的状态帮助分析展示图片:列车和小孩体会两者在一定条下的关系用浅显的物理知识剖析生活中常见的问题,缩小政治学习的难度提问:运动和静止是什么关系?(图表填空)根据已有知识作出回答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归纳两者关系(图示)出示漫画: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和克拉底鲁的名言辨别分析,各自蕴含的哲学道理?观看、思考、判断拓展知识面归纳第一句承认运动的绝对性。第二句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出示练习(选择题)思考、解答并讲明理由直接指向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起到检测或引导的作用,特别是渗透选择题的解题方法留出2分钟左右的时间对以上知识有不懂或还有疑问的地方提出并加以讨论分析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主建构知识体系,老师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总结反思构建该时的框架系统总结整体的把握所学的零星的知识,培养学生整体归纳意识外实践以研究性学习小组为单位,到植物园或商场中实地考察,拍摄有关各种运动或静止的照片、制作一期运动在身边的展览,并撰写小论文记录这次的考察经历或感受。实地考察参与实践获得真知,并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