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不不施努策尔教学设计
小不不施努策尔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不不施努策尔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养成对事物仔细观察,认真分析,虚心求教的习惯。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读准多音字“调、决、难、别”的读音。
3.在句子中找出“发现、孤独、确实”的近义词。
4.流利的朗读课文教学课时:2课时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第3——5段认识青蛙的蝌蚪和癞蛤蟆的不同特点。
2.培养仔细观察,认真分析,虚心求教的态度和习惯。
3.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听写
3.什么叫“不合群”那只小蝌蚪“不合群”表现在什么地方?
二.导入新课
我和永明通过观察,发现这是一只不合群的小蝌蚪。但它俩并不满足已有的结论,又进一步动起脑筋,他们想弄明白了没有?又是怎样弄明白的?
三.讲读第3段:
1.这段话有几句?各写什么?
2.“我”和永明觉得很奇怪。对什么觉得很奇怪?
3.通过观察,他们发现这支蝌蚪与其它蝌蚪有哪几方面不同?游动方式:独游——群游体形:略微大一点——小一点颜色:青灰色——黑色
4.看课文插图说说这两种蝌蚪的不同之处。
5.两种蝌蚪的这些不同之处容易看出来吗?根据课文及插图说说理由。理解“略微大一点”,说明体形大小相差不大。青灰色和黑色,颜色相近。他俩为什么能发现这些不同?
6.根据上述观察所得,对于这只小蝌蚪为什么不合群这个问题,我想到什么?“不是一家人”比喻什么?
7.“我们的答案到底正不正确呢”,他俩最后是怎样解决的?
四.讲读第4段
1.这只小蝌蚪不合群是因为它们不是一家人,我们的这个猜想到底对不对?从哪个词可以看出?
2.从老师的话中我们可以知道它们是怎样得“两家人”?
3.齐读。
五.讲读第5段
1.“原来是这样”,“这样”指什么?
2.“哦”是个语气词,你们知道一般在什么情况下用?这段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
3.试读,齐读。
六.总结:
1.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我”和永明这次春游收获真不小,他俩对上述蝌蚪的知识从不懂到懂,从了解较少到完全掌握,靠的是什么?具体表现在课文中哪些地方?
3.小结知识内容和本文说明的道理,对学生提出希望。
七.齐读全文
八.作业
抄写,背诵课文第4段。
第二篇:不进位加法教学设计
不进位加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计算百以内加法的经验,探索并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能用竖式计算和在100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并会用“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
2.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计算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比较、分析和简单推理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探索并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引入:在学习新知识前,先通过一些小题目给我们的小脑袋做做操,同时,也观察哪些同学在说的时候最认真,听别人的时候最安静、最仔细,他就是我们班最会发言、倾听的学生。投影出示:口算题。
+ 50= 53+3= 400+200= 53+30= 600+ 40= 530+300= 师:在口算时,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在口算的时候要注意,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
师表扬用语。
师:你能用竖式计算下面这题吗?
投影出示: 35+24= 师:在列竖式计算时,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投影出示:列竖式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
(指名同学板演,其他学生拿出本子写)师:你算对了吗?
生:...引导语:通过活动,我们知道无论是口算还是笔算,在计算时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可以相加,这节课我们将要用这个规律开始学习新的知识。揭示课题:不进位加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复习引入中涉及到以前学习的加法口算和竖式计算,有助于学生通过回顾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学习本课的铺垫,同时,复习中,重点强调了“相同数位的数才能相加”“从个位算起”口算和竖式计算关键点,为学生在后面自主探索三位数加三位数和三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提供了帮助。]
二、新授 1.以情境引入。
(出示情境图)
引导语:这是图书室第七周各年级借书情况统计(一年级85本......)
师:根据这些信息,谁能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要求:学生提问之后,要说说如何列式,无需解答)生:......2.根据学生交流有先选择地投影出两个题(预设:可能有学生提不出其中的一道问题,就以老师自己的名义提出)
(1)二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2)二年级和六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引导指出:本节课我们先来解决这两个问题,其余的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学习中加以解决。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与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同时,学生通过自己提问并列式,也能够让学生体验提出并解决问题过程,激发后续探究新知的动力] 3.解决“二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的问题。(1)自主探索竖式计算。
师:要求二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谁知道怎样列式?
生:143+126 师投影出示:143+126=_____(本)
问:你打算用什么办法来计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同桌之间交流,指名学生回答。预设一:学生提出用计数器计算。指名同学到黑板前演示。
师注意学生拨珠的顺序(从个位拨)预设二:学生提出用竖式计算
师:你能尝试用竖式计算出来吗?(让学生到黑板前尝试)
及时提问:你在列竖式时,两个加数要怎样?(数位对齐)师:为什么要相同数位对齐?(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想加)
师:也就是把哪些数对齐?计算又从哪一位算起?(6和3对齐,2和4对齐,1和1对齐)(要从个位说起。)
强调并投影出示(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
同学板演,并说说笔算的过程。(全体同学注意板演过程)(如果这个学生到时候算不出来的情况,鼓励其他学生接着尝试)
师最后针对学生的板演,示范竖式计算的过程,并强调相同数位对齐,个位算起)
(2)验算。
引导语:刚才我们已经算出了这两个数相加的和,那如果想知道算的对不对,该怎么办?
师:验算的方法还有很多,通常用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板书或投影“验算:”)学生交流并尝试“143+126”的验算过程。
投影出示:126+143的竖式,要求学生照样子检查自己的验算,看到有什么不同之处。
师: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的得数和第一次算出的得数什么的关系?(一样)假设反问:如果两次算出的得数不一样,那说明了什么?
4.学生独立解决“二年级和六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问题,并验算。师巡视,适时指导。全班交流,订正。
5.小结:笔算要检查加法做的对不对,可以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看看是否和第 3 一次一样,这样的检查,我们就叫作验算。
三、练习巩固完善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1)学生笔算。
(2)说说笔算过程。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按要求完成计算,并提醒学生写竖式时数位要对齐。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说说表中信息有哪些,要解决问题该怎样计算。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说说看图知道哪些信息,要求什么?该用什么方法计算?
(2)列式解答。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要从哪一位算起,又来怎样验算?
第三篇:《不偏食、不挑食》教学设计
《不偏食、不挑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了解浅显的营养学的知识,认识到偏食的危害。
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懂得不偏食的好处。
2、培养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教具:卡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孩子们,老师带来了几张卡片,一起看一看。这些卡片上面的食物有没有你最爱吃的和不想吃的,然后说一说你平时爱吃的和不爱吃的。
二、讲解我们吃三餐的意义。
1、早餐占全天身体新陈代谢供应能量的最大比例,不吃早餐,人会缺少提供脂肪燃烧的能量,时间久了,大脑会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
2、午餐所储存的能量是提供肠胃吸收营养和对抗下午精神不佳的重要来源。
3、晚饭可以吃的清淡一点。
三、老师指出偏食的害处。
1、儿童偏食、挑食会造成营养不良,导致儿童免疫力下降,容易引发各种疾病,如感冒发烧,甚至感染肺炎、哮喘等。
2、偏食、挑食导致营养不均衡,使身高、体格发育受到影响。
四、指导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1、每天吃饭都要定时、定量。就会养成正常的饮食习惯。这样,一到吃饭时间,就会产生饥饿感,饭菜就会感到香甜了。
2、少吃零食。
3、吃饭时间不宜过长,不要边吃边玩,或边吃边看电视的坏习惯。
4、饭前不吃零食,尤其不要吃糖果、巧克力等零食,以免影响食欲。
5、养成爱整洁的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
6、吃饭时要安静、不说话,不嬉笑打闹,以免呛入气管中。
五、课外拓展:
1、怎样帮助身边的小朋友改掉挑食偏食的毛病。讨论回答。
2、学习儿歌: 同学们请牢记,挑食偏食不可取。蔬菜水果和肉类,营养全面强身体。
六、课堂教学总结。
我们要从小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合理膳食均衡营养再加上适当的运动,我们就会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最后让我们以一首健康歌来结束这节课。
第四篇:《不进位加法》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不进位加法
主备人:刘长荣
第一课时 不进位加法
教学内容:
课本P8---P10例
1、例2 教学目标:
1.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时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初步掌握笔算加法的法则,能熟练的计算。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书写工整的习惯。教学重点:
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2。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投影出示P8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同学们准备去参观博物馆。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字信息?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全班汇报发现。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学生小组交流汇报。(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组织教学例1。学生说想法及理由。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计算方法。先尝试写竖式,再讨论总结列竖式应注意的问题。(出示课件)
2、完成P9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计算方法。
3、教学例2。学生尝试计算,交流算法。尝试用多种算法计算。
4、完成P10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三、练习,实践应用1、2、练习二第1题说说图意,交流算法并汇报。
练习二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并板演笔算过程,同时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巩固两位数与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计算,熟练掌握计算方法。
四、课堂总结:(出示课件)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梳理。
五、随堂练习
2015年月28日
第五篇:不退位减 教学设计
不退位减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培养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2.理解算理,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会用竖式进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3.在探究活动中,提高小组合作,有条理表达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小朋友们,今年暑假的运会大家都看了吗?
1、出示金牌榜前八名
看,这就是本届奥运会的金牌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带着数学的眼光来审视这块金牌榜吧。
2、出示美国和日本金牌
根据表格中的信息,你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预设一:美国和日本一共获得几块金牌? 口答:46+12=58(块)
师;这是我们前几天学习的加法问题,还有吗? 预设二:美国比日本多多少枚金牌? 师这个问题还可以怎么说?
预设三:日本比美国少多少枚金牌?
(二)探究新知 1.列式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美国比日本多多少枚金牌?” 可以怎么列式呢?
生:46-12(板书算式)2.尝试计算
刚才,老师听到有的小朋友已经能够将答案脱口而出了。你们都会算吗?让我们试试看吧,先看大屏幕的合作要求:
① 同桌合作完成,在活动单上选1~2种方法算一算。
可以口算,画珠子,也可以用笔算的方法等。② 完成以后,举手表示。3.汇报 ①口算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1:6-2=4 40-10=30 30+4=34 46-12=34 师:你能解释一下每个算式表示的意义吗?
生:6-2=4表示个位上6个一减去2个一,还剩4个一。40-10=30表示十位上4个十减1个十还剩3个十。30+4等于34,所以46-12=34.预设2:6-2=4 4-1=3 46-12=34 师:还有一个同学,他师这样算的。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他把40-30写成4-1=3了,其他都一样。师:4-1哪里来的呢?
生;4是十位上的4,表示4个十,1是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
师:哦,老师明白了,原来是被减数十位上的4,减去减数十位上的1,表示的也是(4个十减去1个十等于3个十)。
但是这样写很容易让人误会,所以为了不让别人误会,我们写成40-10=30,让人看得清清楚楚。
他们两个的想法是一样的。都是用(个位上的数减个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减十位上的数)。也就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师:通过口算,我们得到46-12=34(板书)③ 珠子
师:谁看懂她的方法了,来说说看他是怎么画的?
生:他从十位上去掉一颗珠子,个位上去掉两颗珠子。所以46-12=34。(教师配合板演)
师:你们同意他的画法吗?有疑问吗?
老师有一个疑问:为什么要在这里去掉两个珠子,不在那里去掉呢? 生:2在个位上
师:个位上的2要从个位去掉珠子,表示(6个一去掉2个一还剩下4个一),那十位上呢,表示(4个十去掉1个十还剩3个十)
那么同学们,在画珠子的时候我们又要注意什么呢? 生:画珠子的时候也要注意,在相同的数位上去掉珠子。师:刚才没有画过珠子的同学,你们也试着画画看吧。师:通过画一画珠子,我们得到46-12=34。③笔算
师:谁和他一样,也是笔算的?谁来说说看,你们是怎么笔算的? 生:先算6-2=4,再算4-1=3 所以46-12=34 师:你能把每一步表示的意义也像刚才一样,来解释解释吗? 生:先算个位上6个一减去2个一,剩下4个一。再算十位上4个十减去1个十,得到3个十。所以46-12=34,。师:现在,我们把笔算这个方法也记录到黑板上吧。笔算减法和我们之前学过笔算加法一样,数位也要对齐。(老师示范书写46-12)。为了计算的方便,我们一般从个位开始算起。下面计算的过程,小朋友们一起说一说,我来写下来。先算个位上6-2等于4,写在个位下面,再算十位上4-1=3,写在十位下面。4.小结,寻求联系
师:小朋友们用了口算,画珠子,笔算这么多方法,都得出46-12=34这样相同的结果。(板书)三种方法之间有什么相同之处呢? 生:都等于34。
师:是的,不管用什么方法计算,答案是相同的。
师:小朋友们也可以从计算的过程中去找找,都有什么? 生:都有6-2=4 师:是吗?我们来看看。这里个位上6-2=4,这里个位上也是6-2等于4,这里也是个位上6-2等于4.看来啊,这三种方法个位上都是6-2等于4.那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生:都有4-1=3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里为什么是40-10=30呢 生:表示4个十减1个十等于3个十。
师:哦,它是十位上的数减十位上的数。这里呢?(十位上4减十位上的1,这里呢,也是十位上的4减十位上的1。看来啊,不管用什么方法,我们都是(十位减十位,个位减个位)。也就是相同的数位相减。
师:笔算减法是我们今天新学习的。笔算的时候,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呢? 生: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
师:现在就让我们带着学到的知识,来练一练吧。
三、巩固练习
1.看图列竖式(集体完成)3分 ①
师:看得懂吗?谁会列算式? 生:64-42=22 师:用我们今天刚刚学习的笔算来算算看吧,做在练习纸的背面。
笔算的时候,先用(个位上的4减去2,得到2写在个位上。再用十位上的6减去4,得到2。写在十位上。)所以64-24=22.这两个2一样吗?
生:不一样,个位上表示2个一,十位上表示2个十。师:不同数位上数表示的意义也不一样。
②
2分钟
师:来看看这幅图,下面有两个算式,你们选哪个呢?用手势来表示。生:45-3 师:你们都同意吗?为什么不是45-30呢? 生:因为这个3在个位上。师:表示去掉(3个一)。
③ 师:如果这幅图,我要用45-30来列式,想象那该如何画珠子呢? 生:在十位上去掉三颗。
师:表示(从4个十中去掉3个十)
师:看来啊,数位对齐很重要,在不同数位上减去相同的个数,意义是不一样的。
2.竖式计算,解决答案中有“0”的问题 4分钟 师:下面,小朋友们自己试一试,来做两道题目好吗? 学生独立练习,两位学生板演 48-18= 25-21= 校对并思考:
这里个位上8-8等于0,这里十位上2-2也等于0.为什么这里的0要写,这里的0却不写呢?
师归纳:这里8个一减8个一等于0个一,因为它的前面还有数,所以要用0来占位,不然就变成3了。而这里,2个十减2个十等于0个十,这个0在数的前面,就可以省略不写了。
小朋友们在计算的时候,千万要注意这个调皮的0,如果它在数字后面,那这个0要写,如果在数字前面,0就不用写了。
四、全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回去思考一下,如果个位上不够减,怎么办呢?我们明天的课中再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