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优课教学设计

2021-09-13 07:40: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统编版」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优课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统编版」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优课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围绕“家乡”这个主题编排了《古诗二首》和《黄山奇石》《日月潭》《葡萄沟》三篇课文。它们都描写了祖国的山水风光,《古诗二首》分别描写了登鹳雀楼所见和庐山瀑布的风光,《黄山奇石》抓住一个“奇”字介绍了黄山的四绝之一“怪石”,《日月潭》描写了我国宝岛台湾的著名景点日月潭,《葡萄沟》描写了我国新疆吐鲁番葡萄沟的优美风光及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感受祖国的地大物博、风光秀丽,激发学生认识家乡的渴望,培养学生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单元教学目标】

字词句:

1.认识67个生字,读准4个多音字,会写37个字,会写32个词语。

2.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词句的意思。

3积累词语,并能够运用。

4.借助火车票上的信息认识8个生字,增强在生活中主动识字的意识。

5.发现描写颜色的词语的构词规律,并积累相关的词语。

阅读: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古诗和指定的课文段落。

2.激发学生认识家乡、赞美家乡的情感。

3.背诵风景名句,初步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

4.阅读《画家乡》,感受家乡的美。

表达:

1.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描绘的画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

2.能展开想象,用“像”说生活中的事物。

写作:

1.仿写句子,提升写话能力。

2.了解留言条的基本内容与格式,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写留言条。

8 古诗二首

【教材分析】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在登上鹳雀楼后根据自己的所见有感而发,写下的一首名诗。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发感想。其中的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蕴含“站得高,看得远”的深刻哲理,成为传诵千古的佳句。

《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教学目标

1.认识“楼、依”等11个生字,会写“楼、依”等9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3.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拼音卡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登鹳雀楼》

课时目标

1.认识“依、尽”等6个生字,会写“依、尽”等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登鹳雀楼》。

3.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明白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图片激趣,揭示诗题

1.谈话: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去山西的永济市玩一玩。(课件出示鹳雀楼图片)看,这里有座楼,好高啊,数一数,它有几层?这里有一种叫“鹳雀”的鸟儿喜欢在上面休息,所以它有一个很美的名字,叫“鹳雀楼”。(板书:鹳雀楼)

2.导入课题:唐代有一位叫王之涣的诗人,登上了鹳雀楼,留下了千古名篇《登鹳雀楼》。(板书:登)

3.齐读诗题,读好节奏:“登/鹳雀楼”,指导读好停顿。

【设计意图】学生欣赏鹳雀楼图片,拉近与鹳雀楼的距离,交流图中之景,为后面想象诗歌画面作铺垫。通过画节奏斜线,读好题目,初步感受古诗的节奏感。

板块二 初读诗歌,感受节奏

1.引导自读:诗人王之涣登上鹳雀楼见到了怎样的景象呢,请打开课本,一起读读这首诗吧!

出示学习提示。

课件出示

学习提示:

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不会读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指名读诗,相机正音。

3.教师配乐范读,学生感受节奏。

4.学生自主练读,教师指名读。

5.师生合作读。教师:(低声)白日——依山——尽,学生:(高声)黄河——入海——流。教师:(低声)欲穷——千里——目,学生:(高声)更上——一层——楼。

6.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读诗,从读正确到读出节奏,让学生对诗有一个整体感知,有节奏地朗读,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在头脑中构建属于自己的“诗境”,为后面品读诗句作铺垫。

板块三 品读诗句,想象画面

1.学习第1、2句。

(1)引导:诗人登上鹳雀楼,都看到了哪些景物?请再读古诗,圈画出诗人看到的景物。(预设:白日、山、黄河)

(2)出示诗句,指名朗读。

(3)交流:一首诗就是一幅画,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自由交流)

(4)借助插图理解古诗。(出示动画)你们看,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沉下去,滔滔黄河水朝着大海的方向汹涌奔流。这就是“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学生齐读)

(5)识记“依、尽”。

①识记“依”:从哪个字可以看出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下沉?(依)给“依”字组词,体会夕阳依傍着西山缓缓下沉。

②识记“尽”:哪个字告诉我们夕阳已经消失在天边了呢?(尽)结合插图理解、识记“尽”。

(6)看到这样的景象,你有什么感想?哪些词语能够描绘眼前的景象?

(7)教师引读。(出示课文插图)诗人站在鹳雀楼上,远远望去,夕阳紧紧依傍着西山落下,近处波涛汹涌的黄河水奔流到海不复还,不觉吟出——白日依山尽,(学生接读)黄河入海流。

2.学习第3、4句。

(1)引导:登上鹳雀楼,诗人看到了这么壮丽的景色,由此想到了什么呢?

(2)出示诗句,指名朗读。

(3)识记“欲、穷、层”。

①识记“欲”:我们在学过的哪首诗中见过“欲”?(《赠汪伦》)回忆“欲”的意思,给“欲”组词。

②识记“穷”:结合课后习题第三题中“穷尽、山穷水尽”推测“穷”的意思,认读词语。

③识记“层”:引导学生看课文插图,这鹳雀楼一层叠着一层,数数共有几层。

(4)感悟道理: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句子的意思。

(5)联系生活:请学生思考,除了看风景,生活中哪些方面也需要更上一层楼?

(6)教师引读。

诗人说——(齐读)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于是我们懂得了,站得越高,看到的风景越多、越美。(教师引读)这就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当我们想要自己变得更优秀时,就对自己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当我们遇到困难想要退缩时,也对自己说一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事,我们都要更上一层楼。

3.小结:今天我们跟着诗人王之涣登上了鹳雀楼,看到了夕阳依山而落,黄河奔涌入海的壮美景象。懂得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设计意图】借助插图,想象画面,让学生身临其境,真切感受诗人所描绘画面的壮美。多次引读,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理解。

板块四 巩固写字,指导书写

1.指导写“楼、依”。

(1)出示田字格中的范字,指名认读。

(2)引导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3)教师范写,提示:这2个字都是左窄右宽,“楼”字中,“女”的撇点的折点在竖中线上,撇短点长,末笔长横比“米”略宽。“依”字中,“衣”的长撇从横笔中部起笔,撇至“亻”侧。

(4)学生描红,练写。

2.指导写“尽、层”。

(1)出示范字,指名认读。

(2)引导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3)教师范写,提示:“尽”,上宽下窄,“尺”罩住下方两点,前两笔居上偏左,末笔捺穿过田字格中心,尽量写得舒展,下方两点斜向平行,都收笔于竖中线。“层”字中,“云”两横上短下长,上横在横中线上,撇折起笔在竖中线上。

(4)学生描红,练写。

3.指导写“黄”。

(1)出示范字,学生交流: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2)教师范写,提示:中间是“由”,不能写成“田”;第四笔横要写得长一些。

(3)学生描红,练写。

【设计意图】识字和写字始终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本环节通过教师指导,出示范字,学生书写,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每课都有重点字教学,使学生在书写上有所得。

板块五 背诵古诗,积累拓展

1.配乐背古诗。

2.在唐代,有许多诗人都到过鹳雀楼,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有一位叫畅当的诗人,他站在鹳雀楼上,觉得自己高瞻远瞩,眼界超出了尘俗,所以他就挥笔写下了一首《登鹳雀楼》。大家感兴趣的话下课后也可以背一背。

课件出示

登鹳雀楼

[唐]畅当

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配乐背古诗,让学生再次感受古诗的意境。引入畅当的《登鹳雀楼》,实现以诗带诗,能扩大学生的阅读面。

板书设计

登鹳雀楼

所见      所想

第2课时

《望庐山瀑布》

课时目标

1.认识

“瀑、布”等6个生字,会写“炉、川”等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望庐山瀑布》。

3.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初步感受庐山瀑布的神奇、壮美。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揭示诗题,识记生字

1.揭示诗题。

(1)教师播放视频。在江西庐山有一座著名的山峰,因为常年云雾缭绕,就像燃烧着的香炉升起的烟一样,于是人们给它取名“香炉峰”。这座山峰上的瀑布可美了,诗仙李白看过都赞不绝口,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板书诗题。

(3)指名读诗题。根据学过的方法,学生自行划分朗读节奏,教师指导读好停顿。

2.随文识字。

(1)识记“瀑”:(出示“暴”字)同学们,这个字你们认识吗?你们在哪篇课文学过它?(回忆第2课《我是什么》中的“暴躁”)它和三点水交了朋友,变成了“瀑”。(出示加拼音的“瀑”字)学生认读,齐读。

(2)理解“瀑布”:水有时候很暴躁,会变成洪水淹没庄稼,“暴”的意思是强大而突然来的,又猛又急的。它加上三点水,“瀑”就是从高山上陡直地流下来的水。(出示瀑布图片)这就是瀑布。(学生认读“瀑布”,感受瀑布的壮观)

3.过渡:今天就让我们看看庐山,去欣赏那里的瀑布。

【设计意图】通过所学“暴”字引出“瀑”,让学生了解瀑布的样子,感受瀑布的水势迅猛,为理解诗句作准备。

板块二 朗读古诗,感受节奏

1.识生字。

(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给自己不认识的字画圈。

(2)指名读诗,相机纠错。引导学生读好翘舌音:照、川。

(3)出示生字,学生认读,开火车读,齐读。

2.读古诗。

(1)指名读古诗。

(2)教师范读古诗,学生感受节奏。

(3)师生合作朗读古诗,引导学生读出节奏。

(4)学生配乐朗读古诗。

【设计意图】识字环节中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法识记生字,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多种方式朗读能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味。

板块三 品读古诗,想象画面

过渡:我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画就在诗里藏着,需要我们边读边想象,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感受香炉峰之美。

(1)自由读第1句。思考:李白看到了哪些景物?(预设:太阳、香炉峰、紫烟)请画出来。

(2)识记“炉、烟”。

①识记“炉”。(出示香炉的图片)这就是香炉,需要点火,所以“炉”有火字旁。(认读“香炉”)

②识记“烟”。香炉点火后会冒烟。给“烟”组词,结合图片认读“烟火”“炊烟”“烟雾”。

(3)教师点拨:诗中的“香炉”指的是香炉峰。(课件出示香炉和香炉峰的图片)同学们猜一猜:这座山峰为什么叫香炉峰呢?(预设:形状、烟雾与香炉有相似之处)

(4)指名读第1句,引导想象:你的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5)教师点拨:太阳照在香炉峰上,云雾弥漫,好像紫色的烟雾慢慢升起,环绕峰顶。看到这样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

(6)齐读第1句。

2.感受瀑布之美。

(1)学习第2句。

①教师读第2句。引导:除了美丽的香炉峰,李白还看到了什么呢?(瀑布)请画出来。

②理解诗句。

ɑ.(出示瀑布图片)瀑布像什么?(白布、白丝带)

b.是谁把瀑布挂起来的?(是大自然用神奇的“手”把瀑布挂起来的)

③识记生字“遥、川”。

ɑ.识记“遥”。诗人李白站在哪里看瀑布?(远处)从哪个词可以看出?(遥看)给“遥”组词,认读“遥看”。

b.(课件出示“川”字的甲骨文)字理识记“川”。

④教师引读:瀑布从青翠的山壁间跌落下来,好像一条巨大的白丝带高挂在山川之间。

学生齐读:遥看瀑布挂前川。

(2)学习第3句。

①(课件出示低矮的瀑布)挂着的瀑布是这样的吗?(不是)那诗中是什么样的瀑布?用诗中的句子说说。(学生齐读第3句)

②教师点拨:“尺”在古代是度量单位,三千尺相当于1000米,李白是拿着尺子去量的吗?引导学生理解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说明瀑布很壮观。

③指名读第3句,指导读好瀑布的壮观。

④这么壮观的瀑布是怎么流下来的?(飞)你有什么样的感受?(感受到瀑布的壮观、神奇等)

指名读,指导读出夸张的语气。

⑤齐读第2、3句。

3.感受想象之美。

(1)引导朗读:面对眼前雄奇壮观的景象,诗人觉得自己好像身处梦境之中,他不禁怀疑眼前看到的是不是真的。于是,他想到了——(学生齐读第4句)疑是银河落九天。

(2)引导想象:(出示银河的图片)这就是银河。九天是指极高的天空。瀑布从九天而落,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名读第4句)

(3)配乐齐读古诗。

【设计意图】通过图文结合,降低学生理解古诗的难度,启发学生体会诗句的意思,想象美景。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将学生带入情境,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板块四 巩固汉字,指导书写

1.指导写“炉、烟、挂”。

(1)出示田字格中的范字,指名认读。

(2)引导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3)教师范写,提示:“炉、烟”的“火”末笔捺改点,“户”末笔撇沿竖中线撇向“火”最后一点的下方,“烟”右边的“大”的末笔改点,“挂”右边的“圭”竖笔垂直对齐。

(4)学生描红,练写。

2.指导书写“照”。

(1)出示范字,指名认读。

(2)引导观察:写好“照”应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提示:“照”上下结构,“日”窄“召”宽,“灬”上合下开。

(4)学生描红,练写。

3.指导书写“川”。

(1)出示范字,指名认读。

(2)学生交流: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提示:“川”三笔分立,间距相等,第二笔竖在竖中线上,第三笔竖最长。

(4)学生描红,练写。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汉字的结构特点,让学生体会发现的快乐。强调书写规范,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

板书设计

望庐山瀑布

教学反思

《古诗二首》中的两首诗,都用凝练、精妙的语言描写了祖国的壮丽山河,鹳雀楼上眺望落日辉煌、长河奔腾的壮丽景象,香炉峰前遥望日照生烟、一瀑千里的瑰丽景象,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景色的奇特,产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美好情感。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借助插图,了解诗意。

在教学中,我借助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如学习《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时,我让学生观察课文插图,说说描绘的景物,并进一步理解“依”字,想象画面。教学《望庐山瀑布》时,让学生借助插图理解“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让学生调动已有经验,展开想象。

2.反复引读,理解诗意。

在了解古诗基本意思的基础上,我多次创设情境,将诗意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朗诵。如学习《登鹳雀楼》中最后两句时,多次联系实际,再现诗人创造的意境,带学生引读。让诗中的道理与诗人的情感在学生脑海中“活”起来,从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突破教学重难点。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看拼音,写词语。

huǒ

shān

chuān

guà

zài

jìn

tóu

二、填空。

1.“烟”字用音序查字典,查()字母,用部首查字查()部。

2.“照”用音序查字法,查()字母,用部首查字查()部。除部首外

还有()画。

三、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疑是银河落九天

()

①不相信

②难于解难于断定的③猜忌

2.白日依山尽()

①依靠

②同意

③按照

3.欲穷千里目()

①需要

②将要

③想要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课文整体梳理。

1.《望庐山瀑布》是()朝诗人()写的,这首诗是作者看到()时写的。我还知道《

》也是他写的。

2.《登鹳雀楼》这首诗的作者是()朝著名诗人()。诗的前两句写诗人登楼看到的(),后两句抒发诗人登楼时的()。

五、重点段落品析。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1.把诗句补充完整,写在横线上。

2.根据意思写出对应的诗句: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诗句:

3.这首诗中最后两句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六、根据不同的语境运用诗句。

一天,我和妈妈一起去看瀑布。当我看到长长的瀑布从山顶飞快地直泻下来,那么壮观,我不由得想起一句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一、火炉

山川

挂在尽头

二、1.y

2.z

三、1.②

2.①

3.③

四、1.唐

李白

庐山瀑布

静夜思

2.唐

王之涣

景物

情感

五、1.疑是银河落九天。

2.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3.运用了比喻与夸张的手法,表现作者对大自然惊心动魄之美的惊叹。

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下载「统编版」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优课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统编版」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优课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统编教科书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部编教科书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陈基 教科书分析: 1.课文的两首古诗,分别是唐•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和唐•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登鹳雀楼》描述的是诗人黄昏......

    8《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8.《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一)登鹳雀楼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学习这首诗,使学生初步了解“登高才能远望”的道理。 教......

    8 古诗二首

    第四单元本单元围绕“家乡”这个主题编排了《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两首古诗和《黄山奇石》《日月潭》《葡萄沟》三篇课文,写出了祖国的辽阔和美丽,激发学生赞美家乡的感情......

    《古诗二首》 教学设计

    《古诗二首》 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思路 本文分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先疏通字词,整体感知文意;第二课时,诵读两首古诗,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两首古诗的写作特点。 ● 教学目标......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古诗 18、《古诗二首》 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两首古诗。 《夜宿山寺》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全诗运用夸张手法描写了寺中楼宇......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由两首古诗组成,一首是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一首是朱熹的《观书有感》,都是写读书产生的感想。《冬夜读书示子聿》写的是南宋著名爱......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古诗二首 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一单元的第二课。本课两首诗都是咏物言志诗,可以说是写马诗里的压卷之作。虽都写马,但各具特色。杜甫的《房兵曹胡马》一诗,作者用雄健的笔力刻画雄......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正确认读本课2个生字,掌握4个要求会写的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