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计算数据教学设计
计算数据
【教材分析】
《计算数据》是山东省泰山版初中信息技术第一册(下)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教材通过一个家庭收支账目表来让学生学会用excel计算数据,计算所需公式和函数都有各自的优点,其中所涉及的函数有sum(求和),average(求平均数),max(求最大值),min(求最小值)。
【学情分析】
初一(下)年级学生已经对word界面比较熟悉,对于excel也会很容易上手,公式的用法和数学是一样的,比较简单,只不过函数的用法需要学生用心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自定义公式进行简单的数值计算。
(2)理解函数的意义,并能使用简单函数进行必要的数值计算。过程与方法
从自定义公式入手,由数学方法慢慢向excel的公式表达方式转化。然后再由公式过度到函数,通过实例让学生体验函数的便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案例体验公式和函数对数据计算所带来的方便,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数据的加工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电子表格中利用公式进行数据计算。难点是函数的应用。
【教学策略】
采用任务驱动,微课教学,学生自主探究等方法,掌握公式和函数计算数据的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只是点拨和辅助,把课堂真正的交给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屏幕展示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中《师傅被妖精抓走了》搞笑小视频,引出故事情节,小沙不满如来的封赏,在回家的路上伙同妖怪抓走了师傅,现在你变成了大侠,需要打怪升级和boss挑战才能救出师傅。
然后出示excel表格,说出任务,讲明用法,讲明加分细则。
(设计意图:通过有趣的故事,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
二、自主探究
任务一:打怪升级(基础知识)
参考导学案操作提示和微课程的操作演示完成任务一打怪升级。
学生活动:自学导学案任务一的内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任务一的操作,完成后学生讲解计算的方法。小组长可以帮助组员完成,组员之间也可互相帮助。
师任务:引导学生解决任务一的问题,并且根据完成情况和回答问题情况给学生所在组加分。教师总结演示操作方法,然后布置没完成的同学继续完成,完成的学生尝试任务二。学生操作过程中可以适当放点音乐,创造一个轻松的气氛,也可以掌握时间。
(设计意图:通过有趣的任务,引导学生学会公式和函数计算数据。)
任务二:boss挑战(拓展提高)
参考导学案操作提示和微课程的操作演示完成任务二boss挑战。其中有四个boss:boss、大boss、超级大boss,终极boss。只有完成一关,才能进入下一关,这样学生必须做对才行。
学生活动:自学导学案任务二的内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任务二的操作,完成后学生讲解计算的方法。小组长可以帮助组员完成,组员之间也可互相帮助。
师任务:引导学生解决任务二的问题,并且根据完成情况和回答问题情况给学生所在组加分,教师总结演示操作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有难度的任务,引导学生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总结归纳
总结本节课所有内容,根据得分选出优胜组。
作业是sheet3中的继续修行。
(设计意图:拓展延伸知识,教师总结本节课内容,系统的梳理知识点,强化操作技巧。通过作业再一次巩固本节课内容)【教学反思】
通过小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从一开始就抓住了学生的兴趣所在,为下面的新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新课采用微课和导学案的方式,在兴趣的驱动下,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利用小组合作探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课上学生积极性高,完成任务的效果很好。教师的作用从传道授业解惑变成了引导者,帮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学能力,增强学习兴趣。
第二篇:《表格数据的数据计算》教学设计
《表格数据的数据计算》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表格数据的数据计算”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中第四章第二节的第一部分内容。本节内容主要讲解怎样对数据进行计算、排序和分类汇总。这个知识点在现代办公中应用非常广泛,也是Excel数据应用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二、教学目标
1、理解信息的表格化、掌握表格数据的处理
2、熟练运用公式与函数统计数据
3、通过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工作表数据计算、运用公式与函数统计数据的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数据进行计算、排序和分类汇总等
四、教法: 讲练结合法和网络教学模式法, 任务驱动法, 自主学习法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次重点中学联考各科的成绩都出来了,如果要你把每个同学的的总分算一下,你该怎么办?把每个同学的平均分算一下你打算怎么办?如果再看看你的成绩名次你该怎么办?
(用传统手算或者是计算器计算与计算机的使用引出人们常用的表格办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出新课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我们经常要处理各种各样的表格,如学生成绩表、考勤表、学籍档案表、工人工资表等等,并对这些表格数据进行挖掘、提炼后统计和分析,形成科学准确地分析报告,以便人们能快速地接收和提取所需的信息,作出有效的判断和决策。
常用的表格处理软件是Execl,我们下面就以Execl为例看一下表格信息的加工和表达。讲述概念:
单元格:单元格是表格中行与列的交叉部分,它是组成表格的最小单位,单个数据的输入和修改都是在单元格中进行的。
工作表:工作表是一个由若干行和列组成的表格,一行和一列的交叉部分称为单元格。一般而言,数据处理都是在单元格内进行的。电子表格常常处理成批的数据,它一般包含大量的单元格。工作簿:工作簿一般由若干个工作表组成,并以文件形式存放在磁盘上。所以,工作簿是面向用户操作的一个概念,而文件则是面向计算机系统的一个概念。
3、教师活动:通过实例介绍,一边讲解以上概念,一边演示操作过程。
下面,具体来看这个实例:下面是某班的部分同学成绩表。
要求:
1、利用公式计算出每位同学的总分、平均分。(目的是引入公式、函数的计算)
2、利用公式计算出每学科的最高分、最低分。(目的是为了引入函数计算)
3、按总分从高分至低分进排序,看看谁第一名。(目的是引出数据的排序操作,让学生理解当中文做关键字时,按拼音顺序排列)演示操作讲述后让学生自主练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4、课堂练习: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对数据表格表示和表达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下面让我们来处理一下下面的表格:
完成以下任务:用公式算出合计里的总销售量和销售额,算出每种商品的利润和总利润
5、遇到困难可以请教周围同学或老师。
第三篇:小学信息技术数据计算教学设计
吉林教育出版社 刘晓峰主编的《信息技术》四年级下册教材。
《数据计算》教学设计
前郭县哈萨尔路小学
郑晓冬
教学目标:1.能用编辑公式的方法进行数据计算
2.能用工具栏按钮Σ进行计算
3.能用自动填充的方法进行快速计算
4.打开、保存文件
5.小组比赛激发学生应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用编辑公式的方法进行数据计算 教学难点:能用工具栏按钮Σ进行计算总和、平均数 课 时:1课时
教学方法:观察法、演示法、实践法 学习方式: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首先听一首《数鸭子》儿歌,有会唱的同学跟着一起唱,还有两名舞蹈队的女生随着音乐跳舞,然后在听后你从中能得到什么信息?
学生:听到数鸭子的方法;听到了有一个老爷爷;听到了鸭子多的数不过来。
那么今天我们也来学习有关数据计算的知识。板书:数据计算。
二、小组合作
2通过本节课,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对“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深有感触,教后有很多的想法,现总结如下:
一、从学情来反思
学生的掌握知识程度参差不齐,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不同,如何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一定的发展是我们每一个老师任务。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会用同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位学生,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学会那些技能、完成那些任务。这样其实会抹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任务定得太高有的学生完不成,索性就不高兴做了;任务太低了,好的学生完成了就没有事做,就可能会制造一些其他的“事件”。所以我在教学中布置分层次的任务,也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同学充当一下“小老师”,让他们尝试角色的转变,同时增进学生间的友情。这样我们就能让每一个学生在不同的层次上都能得到一定的发展。根据四年一班学生的情况,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小老师”来配合教学,效果很好。
二、从教学效果来反思
开展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开展互动学习,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家长、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主动地采用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局域网络环境给课程整合提供了非常好的协作交流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所有学生可以平等的对话,没有性别的差异,没有性格的差异,没有身份的差异,更没有传统评价标准强加在学生身上的优劣标志。我们更看重的是学习的完整过程,他们是不是学会了学习?他们是不是不再需要我们的扶持?利用局域网中的学生作品展示,可以让学生很快学会本节的知识。同时在教学中进行学科整合非常重要,因为信息技术也不是单一的知识体系,在讲解本节课时,我着重从数学的角度来讲解本节的数据计算,让学生体会计算机的计算能力。让学生掌握在表格中去如何计算,用最简捷的方法提高计算速度。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很好的利用信息技术知识,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的确,信息技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显得年轻和稚嫩,在实践中不可避免地会面临很多的问题,但也毋庸置疑信息技术在整个社会
56-
第四篇:使用函数计算数据教学设计
使用函数计算数据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八年级(下)第四单元在Excel中进行数据计算的第二课时。《使用函数计算》一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使用公式计算数据》,掌握了在Excel中基本的数据计算方法后,学习的另外一种对Excel数据进行计算的内容,同时也是学生利用Excel软件处理数据的一个基本的、重要的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函数在它与EXCEL前面所讲的单元格地址紧密联系,是它的延续;这部分内容在整册书中是重点也是难点,对于整个EXCEL的数据处理而言,它是一个基础。本节课实用性很强,在实际生活当中有很多运算都可以通过EXCEL的函数来解决,所以对学生以后的工作学习都显得很重要。学生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公式运算,而且他们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学生对微机兴趣浓厚,但是,仅有热情是不够的,大多数学生基础差;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Excel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但对数据处理的认识不多,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之前,通过利用公式进行数据计算,初步具有了对数据进行处理的能力,掌握了数据计算的基本方法,了解数据计算过程中可以引用单元格地址等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函数基本的调用、编辑方法
2、能熟练运用常见函数对数据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课本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探索函数的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信息技术在生活中数据处理方面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体会到运用函数进行统计能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EXCEL中函数计算的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需要选取正确的函数及函数参数的设置; 教学方法:
演示讲解法、任务驱动、教学过程
一、引课
复习: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使用公式计算数据。输入公式的基本步骤需要大家掌握,同学们还记得是哪四步吗?(通过练习)发送任务文件
打开学生成绩表(广播教学演示上节课用公式计算数据和本节课用函数计算数据的不同而引入新课)
在我们刚开始学习数据处理,认识EXCEL的时候,就曾告诉大家EXCEL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准确的处理大量繁杂的数据,而它这一优点的实现,正是我们本节课跟大家共同学习的内容——函数。
二、新课
1、什么是函数
Excel函数是公式的特殊形式,是Excel自带的内部公式,是执行计算、分析等处理数据任务的特殊公式。
2、函数的一般表达形式是:
函数名(参数1,参数2,„„)
3、函数的调用方法:(屏幕广播)①通过“插入”菜单的“函数”命令 ②通过“fx”按钮
③通过常用工具栏的“自动求和”下拉菜单中的“其它函数”命令
打开学生成绩表,演示函数的调用方法,并且通过分别计算个人总分和三科总分,让学生观察参数的变化,理解参数的意义。
步骤:
(1)选择目标单元格
(2)通过“∑”按钮下拉菜单选择常用函数、通过“fx”按钮、通过“插入”菜单的“函数”命令
(3)确定函数取值区域(4)回车完成函数应用
4、布置任务:按照课本62页“做一做”的要求,使用“自动求和”按钮,计算每个学生所有学科成绩的总分以及完成练习工作表
教师发送“任务”文件
教师巡视,给予指导 请个别学生演示操作过程
对学生的成绩予以肯定,同时指出操作中个别学生在参数定义时,将不同类型的数据一起求和,如文本型数据和数值型数据,这样做是不对的。总结:在Excel中,只有同一类型的数据才能进行求和。
提问:有了这么方便的求和函数,那么接下来各学科的平均分,又怎么求出呢?
5、布置任务:按照课本63页“做一做”的要求,使用求平均值函数Average计算全班各学科的平均分以及完成练习工作表.教师巡视、指导 请个别学生演示操作过程 给学生的操作给予评价
教师演示并总结普遍存在的问题。
三、解决问题、实践应用、巩固提高。教师发送“任务”文件,巡视给予个别指导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个函数,分别是:求和函数SUM和求平均值函数AVERAGE:
1、调用所需函数的方法
2、会用求和函数和求平均值函数计算数据。
3、用于计算的数据范围不正确,可以通过哪些途径修改? 学习完后我们可以解决很多的实际问题,希望大家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基本函数的使用方法。熟练运用常见函数对数据进行计算,并且高效,准确。
五、反思
本节课学生做的不错,能够快速准确的完成课本中的做一做和教师发送的任务。大多数学生学会了使用函数计算。就是时间分配不准,复习的时间有些长在后面没有时间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演示。
第五篇:《数据计算》教学反思
回顾本课,能够根据学生特点、恰当地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实施有效的教学。成功之处,归纳起来可以用“有趣”、“自主”、“有效”六个字来描述。
一、有趣:数据计算本来是比较枯燥的内容。为了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致,活跃课堂的气氛,我通过设计有趣的课堂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激情,激发起一个又一个学习高潮。在新课导入部分,我故弄玄虚地提出跟学生进行“计算比赛”,一下子引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当“我”以惊人的速度赢得比赛时,更是使在场的学生惊呆了,这就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为课堂教学的开展打好了基础。在课的巩固练习环节设计让学生测量、统计、计算平均身高,不但让“坐久了”的学生有一个“放松”的机会,更是为学生创造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机会,将本课再推向一个高潮。课堂上学生们个个兴致勃勃地参与其中,在实践中获真知,这不正是实施新课程的精彩所在吗!
二、自主:新课程提出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因此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人性化、个性化和宽松的空间,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但宽松不等于放任自由,我也非常注重学生学习的指导,积极引导学生通过看书、网络求助,小组互助、知识迁移等方法获取知识,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让学生在课程中如鱼得水,体现了新课程中的学生发展观。
三、有效:新课标还提到,要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知识,并且让知识走出课堂,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在讲授本课时,本人引用了成绩表这个学生平时接触最多的例子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学习表格计算的知识;在最后的课堂活动中,让学生测量、统计小组成员的身高、计算平均身高,这样又将本课所学习的知识应用到了生活实践中,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的喜悦。
本节课以任务驱动贯穿整节课,使每个环节都非常紧凑,一气呵成,而且各环节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梯度性,教师从“扶”到“放”,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从学生学习效果看,一节课下来,学生已经掌握了几种数据计算的方法,并且能应用到生活中,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统观全局,教学时间显得有些前紧后松,如能再增加一些相应的练习,课堂就更加充实,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