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表格数据计算与排序》说课教学设计
《表格数据计算与排序》教学设计
福建福清虞阳中学 王 政
一、教材分析
利用表格整理、记录和分析数据,是许多领域中常用的一种信息处理方式。在学习《表格数据计算与排序》之前,学生已初步具备了对表格数据的编辑、修饰的能力,因此本课内容是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的一个再提高。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要求及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及难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学会使用函数进行数据计算(2)使学生掌握数据的排序方法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各种操作
(2)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德育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协同合作的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数据函数计算和排序。数据函数计算与排序作为一个新知识点,学生可以利用它来解决学习、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所以确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函数计算”中数据区域的选择和“多关键字排序”的操作,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因此将二者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学情分析
农村中学学生信息技术基础存在明显差异,导致课堂教学深浅难以把握,容易在教学中出现学生“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矛盾。但学生思维较为活跃,动手能力较强,并且对信息技术有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只要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学生还是能够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的。
三、教法和学法分析
(一)教法
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因此,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分为“复习导入→展示任务→讲解示范→实践操作→综合练习→评价总结”六步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课堂设计以满足大多数学生学习需求为主,并且适当增加较复杂任务供水平较高学生选择。
(二)学法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因此,在教学中主要引导学生按以下两种方式来完成任务:
1.自主探索。学生通过自己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体验成功与失败,从中获取对知识的正确理解,探求问题的解决方法。
2.协作学习。学生通过网络分成小组,共同完成任务。通过协作和沟通,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开拓了学生的思路,从而对知识产生新的理解。
(三)教学媒体
腾图多媒体电子教室(软件)。在教学中主要应用腾图多媒体电子教室的五个功能:屏幕广播、电子举手、屏幕监视、遥控辅导、示范操作。
四、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
展示表格:初三年某班学生中考各科成绩表(图1)。
图1 中考成绩表
提问复习:简单叙述出制作这张表格的方法和步骤。
引入新课:为了对表格数据作进一步的统计和分析,还需要计算各个学生的总分、平均分等其他信息。
(二)展示任务、讲解示范及学生实践操作
在教学的不同阶段分别向学生展示两个任务,并且通过多媒体电子教室向学生演示讲解操作过程,在学生实践操作过程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电子教室的屏幕监视功能观察学生操作情况并遥控辅导,学生如有疑问或已完成任务可利用电子举手功能向教师反馈,教师做出应答,然后,教师选出一名学生向全体学生作示范操作,最后教师对学生的操作进行评讲与总结。
【任务一】统计成绩表中各个学生的总分和平均分
首先引导学生认识,如果靠手工计算学生的总分、平均分,再输入到表格中,将是一件非常繁琐的事。接着引入新知识,利用电子表格软件Excel所提供的SUM函数和AVERAGE函数可以快速完成任务。
教师演示:用SUM函数计算出第一个学生总分(操作时提醒学生注意如何选择数据区域)提出问题:如何利用已学的知识快速求出其他学生总分?(学生可利用电子举手功能进行反馈,教师选择一名学生回答)
总结学生回答并且演示:利用“自动填充”功能可以快速求出其他学生总分,并且用函数求出的总分还能自动随着各科成绩的变化而变化。
学生练习:自学AVERAGE函数并且求出所有学生的平均分
【任务二】将成绩表按总分以递减的顺序排列,并且列出学生名次
提出问题:按总分或平均分排序可能会出现多名学生分数相同的情况,如何解决? 教师演示:将所有学生按总分递减排序,同时引导学生探索如何利用“排序”对话框实现按多个关键字排序操作,排序完成后利用自动填充功能快速列出学生的名次。
学生练习:将成绩表按学生语文成绩递减进行排序,语文成绩相同情况下按总分递减排序。
通过任务驱动,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综合任务练习
练习:将C盘的“SendFile”文件夹中的“工资表”文件打开(图2),统计所有工作人员的总工资与实发工资,并且按实发工资递增排序,实发工资相同的按职称及姓名排序,最后筛选出实发工资高于1500元的高级教师名单。
图2 工资表
学生完成任务方式:由于综合任务难度较大,因此安排5人一组,分组协作完成任务。其中筛选数据属于选做内容,水平较高的学生可参考教材阅读材料进行操作,要求每组在指定时间内递交一份已统计好的工资表。
通过协作学习的环境,学习者群体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而且也可以促进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的发展。
(四)评价总结
对其中递交的两组作业进行评价,并且由教师将综合练习的具体操作过程再演示一遍,在评价中总结和深化本节课的内容。
第二篇:《表格数据的数据计算》教学设计
《表格数据的数据计算》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表格数据的数据计算”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中第四章第二节的第一部分内容。本节内容主要讲解怎样对数据进行计算、排序和分类汇总。这个知识点在现代办公中应用非常广泛,也是Excel数据应用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二、教学目标
1、理解信息的表格化、掌握表格数据的处理
2、熟练运用公式与函数统计数据
3、通过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工作表数据计算、运用公式与函数统计数据的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数据进行计算、排序和分类汇总等
四、教法: 讲练结合法和网络教学模式法, 任务驱动法, 自主学习法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次重点中学联考各科的成绩都出来了,如果要你把每个同学的的总分算一下,你该怎么办?把每个同学的平均分算一下你打算怎么办?如果再看看你的成绩名次你该怎么办?
(用传统手算或者是计算器计算与计算机的使用引出人们常用的表格办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出新课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我们经常要处理各种各样的表格,如学生成绩表、考勤表、学籍档案表、工人工资表等等,并对这些表格数据进行挖掘、提炼后统计和分析,形成科学准确地分析报告,以便人们能快速地接收和提取所需的信息,作出有效的判断和决策。
常用的表格处理软件是Execl,我们下面就以Execl为例看一下表格信息的加工和表达。讲述概念:
单元格:单元格是表格中行与列的交叉部分,它是组成表格的最小单位,单个数据的输入和修改都是在单元格中进行的。
工作表:工作表是一个由若干行和列组成的表格,一行和一列的交叉部分称为单元格。一般而言,数据处理都是在单元格内进行的。电子表格常常处理成批的数据,它一般包含大量的单元格。工作簿:工作簿一般由若干个工作表组成,并以文件形式存放在磁盘上。所以,工作簿是面向用户操作的一个概念,而文件则是面向计算机系统的一个概念。
3、教师活动:通过实例介绍,一边讲解以上概念,一边演示操作过程。
下面,具体来看这个实例:下面是某班的部分同学成绩表。
要求:
1、利用公式计算出每位同学的总分、平均分。(目的是引入公式、函数的计算)
2、利用公式计算出每学科的最高分、最低分。(目的是为了引入函数计算)
3、按总分从高分至低分进排序,看看谁第一名。(目的是引出数据的排序操作,让学生理解当中文做关键字时,按拼音顺序排列)演示操作讲述后让学生自主练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4、课堂练习: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对数据表格表示和表达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下面让我们来处理一下下面的表格:
完成以下任务:用公式算出合计里的总销售量和销售额,算出每种商品的利润和总利润
5、遇到困难可以请教周围同学或老师。
第三篇:《EXCEL中数据计算及处理》说课教学设计.
《EXCEL中数据计算及处理》说课教学设计 天祝职教中心孙鹏
一、说教材
本节内容为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第四章第三节的任务,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本课教学的主要内容是电子表格中数据的处理。本课内容是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应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学习目标
(1通过实例,能够计算表中的小计与合计数,各种商品的平均销售额和百分比。(2 通过实例,会对数据进行排序和查询,并分类汇总统计表的数据。(3 能够熟练应用EXCEL中的各种函数计算
本课的难点在如何将乏味的理论概念通俗地告诉学生,为突破这一难点,我将生活中的实际数据计算引入到课堂,并通过学生自主总结归纳,使学生得以突破。
三、教学设想
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的教材训练重点,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强调情境创设的必要性,使学生掌握所讲授的内容。运用网络教室,创设多种情景,使学生完全置身于所创设的情景之中,寓教于乐,在轻松、愉快的
氛围中学习,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能更好、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从而深入地理解课堂内容。
在学法上,以现实生活的实际案例为情景创说,引导学生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代替我们教师单一的讲、管形式,达到教是为
了不教。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发展性,创造性这样学生的主体精神被大大激发,其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从而达到激发的兴趣,理解感悟的境界。
四、教学程序(一激趣导入: 教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WORD中表格数据的处理,其特点就是数据处理麻烦功能不全,在EXCEL电子表格中如何能够简单有效的处理表格数据。
总结:电子表格(EXCEL处理数据可以通过多种途径,简单实用。教师:对电子表格中的数据如何进行排序,数据的筛选以及分类汇总。(二新课讲授
在“电器销售.XLS”工作簿中按题目要求进行计算。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对常用的数据处理方式进行归纳: 1.自动求和计算
2.使用函数(使用函数的两种方式 3.使用公式(输入公式的两种方式
打开“D:ST电器销售.xls”工作簿,选择“销售表”为活动工作表,完成下列操作: 1.对电器销售表的数据排序 2.筛选电器销售表的数据 3.对统计表的数据分类汇总(三创设情景,完成知识目标
对前面提出的两个问题进行逐一解决,完成数据的计算和排序筛选及分类汇总(四知识拓展
1.如何进行高级筛选呢? 2.成绩问题似乎解决了,但看一看这个成绩综合表,对于 在只需要综合成绩的情况下,这么一个表是不是显得在复杂 了,而且要想加一些诸如各门课总分、平均分,那么就更复 杂了。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呢?(五总结升华
师:今天我们了解了电子表格处理数据的相关知识,知道了电子表格处理数据可以通过自动求和和套用函数来实现。回家后,请同学们看看在你周围有没有需要计算的数据,把今天学习到的知识用上,自己学习学习怎样使用相应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
(六布置作业
数据统计.xls”工作簿,完成下列操作: 1.数据求和。平均值 2.数据排序 3.数据筛选 4.数据分类汇总
第四篇:数据排序教学设计
数据的排序
一、教材分析:
“数据的排序”是冀教版《信息技术》1初中一年级第三单元第十三课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Excel工作表的基本操作及数据计算等基本知识的延伸,在整个Excel学习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是学生在掌握Excel基本操作的基础上解决实际问题的开始。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七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电脑基础,已经初步掌握了Excel操作基础知识,所以本节课主要是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探索进而完成学习任务。
三、教学目标:
1.学会在Excel中使用数据的排序功能。2.了解排序的几种类型。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让学生养成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排序的操作方法,难点是设置主要关键字和次要关键字排序。
五、教学策略:
任务驱动、小组合作探究。
六、教学过程: 1.认定目标:
明确今天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2.导入课题
教师展示几个学生设计的“运动成绩统计表”,让大家评价。学生观看、评价“运动成绩统计表”。
教师小结:由大家的评价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表格缺少“名次”一项。由此引出课题——排序。
3.预习反馈: 通过预习发现,学生对学习Excel兴趣很高,但对排序有一定的困惑。4.合作探究:
(1).使用工具按钮排序
教师打开“北京奥运会奖牌榜”文件,介绍按“总奖牌”(关键字)进行升序排序的方法。要求学生打开“北京奥运会奖牌榜”文件,然后以“总奖牌”为关键字,将“北京奥运会奖牌榜”按降序排序。
(2).使用菜单排序
教师演示利用菜单中的排序命令设定主要关键字、次要关键字完成排序的操作方法。选中“2008年北京奥运会金牌榜”数据区中任一单元格.选择“数据---排序”,在弹出的对话框中,“主要关键字”选择“金牌”,“关键字”选择“银牌”“第三关键字”选择“铜牌”,排列顺序都选择“降序”,单击“确定。
学生听教师讲解,观看教师演示,学习使用菜单排序的方法。
(3).排序种类:一般情况下,总是按照数值大小排序,Excel还提供了按字母顺序、按姓氏笔画排序等方式。
5.展示点拨:
教师布置任务:下面是1998-2002年各消费大国家电市场的家庭平均消费资料。根据资料,计算各个国家五年的家庭平均消费总额,按降序排序。并在“家 2 庭平均消费表”最后添加“名次”一栏,填入名次。
学生上机实践,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进一步熟悉关键字、升序、降序等概念,和使用工具按钮排序的方法。
6.布置作业:
制作班级成绩表,按总分进行降序排序,主要关键字总分,次要关键字语文,第三关键字数学,排列顺序选择降序。使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进一步明确排序的作用。
附:板书设计
第十三课 数据的排序
一、排序的方法 1.利用工具按钮 2.利用菜单操作
(1)主关键字(2)次要关键字 教学反思:
由于学生之间有水平差异,教学控制有点难度,基础好的同学由于认为太简单在操作的时候就粗心大意,而基础差的同学又认为太难做不出来,应该对于他们布置不同的任务。教学时还应多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多给学生留一些空间,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体会、去思考,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
二、排序的种类 1.按数值排序 2.按笔画排序 3.按字母顺序排序
第五篇:计算数据教学设计
计算数据
【教材分析】
《计算数据》是山东省泰山版初中信息技术第一册(下)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教材通过一个家庭收支账目表来让学生学会用excel计算数据,计算所需公式和函数都有各自的优点,其中所涉及的函数有sum(求和),average(求平均数),max(求最大值),min(求最小值)。
【学情分析】
初一(下)年级学生已经对word界面比较熟悉,对于excel也会很容易上手,公式的用法和数学是一样的,比较简单,只不过函数的用法需要学生用心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自定义公式进行简单的数值计算。
(2)理解函数的意义,并能使用简单函数进行必要的数值计算。过程与方法
从自定义公式入手,由数学方法慢慢向excel的公式表达方式转化。然后再由公式过度到函数,通过实例让学生体验函数的便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案例体验公式和函数对数据计算所带来的方便,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数据的加工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电子表格中利用公式进行数据计算。难点是函数的应用。
【教学策略】
采用任务驱动,微课教学,学生自主探究等方法,掌握公式和函数计算数据的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只是点拨和辅助,把课堂真正的交给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屏幕展示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中《师傅被妖精抓走了》搞笑小视频,引出故事情节,小沙不满如来的封赏,在回家的路上伙同妖怪抓走了师傅,现在你变成了大侠,需要打怪升级和boss挑战才能救出师傅。
然后出示excel表格,说出任务,讲明用法,讲明加分细则。
(设计意图:通过有趣的故事,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
二、自主探究
任务一:打怪升级(基础知识)
参考导学案操作提示和微课程的操作演示完成任务一打怪升级。
学生活动:自学导学案任务一的内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任务一的操作,完成后学生讲解计算的方法。小组长可以帮助组员完成,组员之间也可互相帮助。
师任务:引导学生解决任务一的问题,并且根据完成情况和回答问题情况给学生所在组加分。教师总结演示操作方法,然后布置没完成的同学继续完成,完成的学生尝试任务二。学生操作过程中可以适当放点音乐,创造一个轻松的气氛,也可以掌握时间。
(设计意图:通过有趣的任务,引导学生学会公式和函数计算数据。)
任务二:boss挑战(拓展提高)
参考导学案操作提示和微课程的操作演示完成任务二boss挑战。其中有四个boss:boss、大boss、超级大boss,终极boss。只有完成一关,才能进入下一关,这样学生必须做对才行。
学生活动:自学导学案任务二的内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任务二的操作,完成后学生讲解计算的方法。小组长可以帮助组员完成,组员之间也可互相帮助。
师任务:引导学生解决任务二的问题,并且根据完成情况和回答问题情况给学生所在组加分,教师总结演示操作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有难度的任务,引导学生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总结归纳
总结本节课所有内容,根据得分选出优胜组。
作业是sheet3中的继续修行。
(设计意图:拓展延伸知识,教师总结本节课内容,系统的梳理知识点,强化操作技巧。通过作业再一次巩固本节课内容)【教学反思】
通过小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从一开始就抓住了学生的兴趣所在,为下面的新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新课采用微课和导学案的方式,在兴趣的驱动下,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利用小组合作探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课上学生积极性高,完成任务的效果很好。教师的作用从传道授业解惑变成了引导者,帮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学能力,增强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