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江苏版科学三上《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案例
《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案例
三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1课
一、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从课前导入,到课堂思考,再到课堂实验验证思考,最后实践到生活中,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提出问题。课前导入活动——认识固体和液体“占据空间”的性质。通过“已装满粉笔的盒子里无法再装入粉笔”和“已装满水的杯子里倒不进水”这两个现象,让学生在已知的“物体占据地方”的表层了解中,引出“空间”和“占据空间”两个科学名词,进一步认识到“固体和液体占据空间”的事实,从而引导学生猜想和思考空气是否也占据空间。
第二部分,解决问题。课堂实验——先猜测,再实验。通过“水会漏下去吗?”、“纸团会不会湿?”和“气球吹得大吗?”这三个简单的经典实验来研究空气是否占据空间,让学生在实验中感知真理,“水漏不下去”、“纸团不会湿”和“气球吹不大”的现象让学生亲自验证第一部分的思考,认识到空气也像固体和液体一样,具有占据空间的性质。
第三部分,新发现。学生通过挤压注射器里的空气,去感知活塞位置的变化和手的感觉,来感受空气在密闭容器里可以被压缩,了解压缩空气具有弹性的性质。
第四部分,交流。学生了解了压缩空气的性质,再去了解压缩空气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用途,也通过课本知识和现实生活的结合,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在低年级已经学习了空气的存在及颜色、状态和气味等,他们能直观地认知空气的基本特征,但不会有意识地去发现和研究空气的性质。要让学生去认识空气占据空间,先通过固体和液体占据空间的实验引发学生思考——“空气是否占据空间”,并且让学生先了解“空间”和“占据空间”的概念,再从实验中让学生亲自去感知,通过对空气进行研究的实验,让学生充分认知空气占据空间这一性质。
三、学习目标
1.能用不同的实验方法证明空气占据空间。
2.能从具体现象中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能依据证据概括空气占据空间的性质。
3.在玩注射器的活动中,认识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具有弹性。
4.能够列举压缩空气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四、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认识空气占据空间、可以被压缩的性质,且了解压缩空气具有弹性。
难点:认识空气占据空间和压缩空气有弹性的性质。
五、教学准备
教室材料:多媒体教学课件、相关图片和视频
学生分组材料:小口瓶、漏斗、橡皮泥、烧杯、水槽、玻璃杯、面巾纸、塑料瓶、气球、锥子、注射器、橡皮、水。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出示一首小诗,让学生读一读并且猜一猜。
虽然看不到你,也摸不着你,可你自由自在地
在世界每个角落嬉戏。
你呀,总是这么调皮!
植物说:有了你,我们才能茁壮成长;
动物说:没有你,我们就会停止呼吸。
你呀,就是这么神奇!
2.学生交流:这首诗写的是空气的什么特点?
3.学生回答。
4.小结:同学们,通过这首小诗和以前的学习,我们了解到,空气无处不在,并且具有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但是空气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5.谈话:既然空气是实实在在的物质,那么它还有什么特点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空气具有的性质。
(板书课题:第一单元 认识空气)
【意图解析】这是一个引入新课的内容,先由一首诗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引导学生在所学知识上去思考空气还有何种性质,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带着思考继续学习。
(二)课堂导入
1.教师出示一盒已被装满的粉笔盒和一个装满水的杯子,向学生提问:能否再向盒子装粉笔?能否再向杯子里装水?
2.预测:学生回答不能。盒子满了,没有地方装粉笔了;杯子满了,没有地方装水了。
3.谈话:非常好。同学们都知道,盒子和杯子都已经没有地方装更多的粉笔或者水了。是因为盒子和杯子的“空间”是有限的,而粉笔和水都是占据空间的,对不对?当盒子和杯子的空间被占满了,就没有多余的空间再装东西了。
4.盒子和杯子是空间,粉笔和水占据空间。那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我们周围的空气,占据空间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话题。
(板书:1 空气占据空间吗)
【意图解析】在研究空气是否占据空间之前,需要解释“空间”和“占据空间”的概念。用两个小研究让学生去接受这两个概念,能更生动形象的让学生理解。也由粉笔盒和水杯的研究引出空气是否占据空间的问题,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思考,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
(三)课堂实验——研究空气是否占据空间
1.谈话:相信大家内心都有一个自己的答案,那我们先把答案记起来,然后一起通过几个小实验来研究,空气是否占据空间。
2.实验一:水会漏下去吗?
(1)教师出示实验操作图和实验步骤,讲解实验材料、方法以及注意点。
实验材料:漏斗、小口瓶、橡皮泥、烧杯、水等。
实验方法:将漏斗插入小口瓶,用橡皮泥封住瓶口,然后快速向漏斗里倒水。
实验注意:要用橡皮泥封住瓶口,不能漏气;倒水速度要快。
(2)谈话:同学们,我们在做实验之前,先猜测一下,水会漏下去吗?并且把猜测结果写在活动手册上。
(3)分组实验,教师指导,提醒学生注意观察。
(4)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实验结果:水是否会漏下去,并写入活动手册。
(5)谈话:同学们,水是否会漏下去?(学生回答:不会)那如果我们把瓶口的橡皮泥拿掉,水会不会漏下去?
(6)引导学生再次进行实验并且交流。
(7)小结:当瓶口被橡皮泥封住时,空气无法从瓶中跑出,空气占据了瓶内的空间,所以水不会漏下去。
2.实验二:纸团会不会湿?
(1)教师出示实验操作图和实验步骤,讲解实验材料、方法以及注意点。
实验材料:水槽、水杯、纸巾和水等。
实验方法:将一团纸紧塞在杯底,再把杯子竖直向下倒扣在水中。
实验注意:水杯竖直向下快速倒入水中,不能倾斜。
(2)谈话:同学们,我们在做实验之前,先猜测一下,纸团会湿吗?并且把猜测结果写在活动手册上。
(3)分组实验,教师指导,提醒学生注意观察。
(4)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实验结果:纸团不会湿,并写入活动手册。
(5)谈话:同学们,纸团会不会湿?(学生回答:不会)刚刚实验时,老师一直强调,水杯要垂直向下,快速扣入水中,那如果水杯倾斜着放入手中,又会产生怎么样的现象呢?
(6)引导学生再次进行实验并且交流。
(7)提问:为什么在第一次实验中纸团没有湿,而当杯子倾斜入水时纸团就湿了呢?(引导学生回答:当杯子垂直向下进入水中时,空气跑不出来,杯子里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水进不去,所以纸团不会湿。而当杯子倾斜进入水中时,空气从杯口跑出来,空气原本占据的空间就被水所占据,水进入杯子中,纸团就湿了。)
(8)小结:空气占据杯子里的空间。
3.实验三:气球吹得大吗?
(1)用以上教学步骤进行实验,然后引导学生交流实验结果:气球吹不大。记入活动手册。
(2)引导学生继续实验:假如在塑料瓶钻一个洞,气球还能吹得打吗?交流结果并记入手册。
(3)小结:空气占据了瓶子里的空间,无法将气球吹大。
4.实验结果交流
(1)谈话:同学们,从上面三个实验,我们知道,水不会漏下去,纸团不会湿,气球吹不大,都是为什么?因为空气占据了空间。
(板书:空气占据空间)
第二篇: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
空气占据空间吗?
说学情
三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科学课,操作能力还不够成熟,需要老师细致的指导。在学习过程中对于那些平时动手能力比较弱的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动手,勤于思考,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整个探究活动中。而对那些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则要引导他们学会合作,科学概念: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体积)是可以变化的。
过程与方法:用实验的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用对比实验控制条件的方法,进行观察;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知道空气与其他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但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改变的,认识到空气是一种物质。
教学难点: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改变的,并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教学准备:给每个小组准备:一个水槽,半截饮料瓶,纸巾,一个乒乓球。
给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针管。教学流程: 一.创设魔术情景、激发探究兴趣
老师表演魔术,指着装有水的水槽问:水槽里有什么?我们可以说,水占据水槽的空间。老师把点燃的蜡烛放在泡沫板上,并把它按入水底,你看见了什么?(学生猜测)
难道空气真的占据空间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板书课题。
二.师生互动合作、开展探究活动
师:要想知道空气是否占据空间,我们必须通过实验。老师这里有一个装有水的水槽、一个杯子、还有一张软纸,你利用这些材料打算怎样做这个实验呢?
师:组内交流一下,把你的想法和组内的同学说一说。
生:组内讨论
师:刚才同学们讨论的非常认真,那你能站起来说给大家听听吗?
师:这是你们组的想法,其他组的想法呢?
师:为了方便大家的研究,老师有几点要求,请大家注意听。(师边说边演示)
1、将纸巾揉成团,塞到杯子底部,不能掉下来;
2、将杯子轻轻地竖直倒扣下去一直压到底,不能松手,再轻轻..地将杯子从水中拿出来,杯口朝下;
3、用桌上的毛巾将杯子先擦干后,取出纸看看有没有湿。
4、组内同学要合作,一人操作、其余学生仔细观察。小组汇报:在刚才的活动中你们看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还有哪个小组想补充?纸没有湿,说明杯子里水进去了没有?水为什么进不去?(杯子里有空气,空气占据了杯中的空间,水就进不去了)
师:你们听明白了吗?那就开始实验吧。请各组派代表来取实验材料。
生:实验,师巡视。
师:看见同学们认真研究的样子真像一位科学家。谁愿意把你们的发现汇报一下。
师:不管是纸湿了还是纸没有湿,这两种现象都说明了空气可以占据空间。
过渡语言:利用空气可以占据空间这一性质,我们可以解决一些问题。老师这里有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你们愿意接受老师的挑战吗?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乒乓球,把矿泉水瓶倒立压入水槽中,矿泉水瓶子中的乒乓球会有什么变化?我们试一试。
生:发现乒乓球进入水中。师: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我们再一次证明了空气是占据空间的,(修改板书把“?”和“吗”去掉)
过渡:我们知道水会占据空间,空气也会占据空间,那它们占据空间的大小会变化吗?
三、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
师:(出示注射器)见过吗?哪里见过? 师:你很聪明。师:今天的玩法很特殊,一定要注意,我们先抽入6毫升的水,然后用手堵住管口,用适当的力向下压,向上拉注射器活塞。我们观察到了什么?再用注射器抽进6毫升空气,用适当的力向上拉,向下压。你又感觉到了什么?
师:邻近的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发现。师: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
师:如果我们把空气想象成许多微粒组成的,你们说压了之后会怎么样?用手压了之后会怎样?用手拉了之后又会怎样?刚才发现同学玩的很尽兴,那你在玩耍中有什么发现吗?(水占据的空间不能变,空气占据的空间可以变化)
师:板书,变化。
师:空气可以被压缩的性质在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什么?课件:篮球,打气筒,在生活中,你们还知道哪些地方运用了空气可以被压缩的性质吗?(喷壶,水枪)
四、总结延伸
师:空气占据空间,而且空气占据空间会变化,空气还有许多性质,请同学们有时间可以研究一下。板书设计:
空气占据空间
变化
第三篇: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
《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可以变化(被压缩和扩张)的。
2、过程与方法: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用对比实验控制条件的方法,进行观察;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空气占据空间。
教学难点:解释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变化的。教学准备
实验材料:矿泉水瓶、吸管、橡皮泥、注射器、塑料杯、抹布、透明玻璃杯、纸巾、玻璃水槽、石头。
教学过程:
一、过渡谈话,建立“空间”概念,揭示课题。
出示一空杯子,倒入水,杯子的空间被什么占据了,再放入石头
会怎样?这时杯子里还有什么?空气占据空间吗?
二、学习新课。
活动一:验证空气占据空间
1、出示透明玻璃杯:同学们这是一个透明的玻璃杯,它里面有什么?(空气)
2、教师演示,将纸塞入玻璃杯后竖直倒扣入水槽中,预测:杯中的纸会不会被水浸湿?
3、小组汇报:在刚才的活动中你们看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纸没有湿,说明杯子里水进去了没有?水为什么进不去?杯子里有空气,空气占据了杯中的空间,水就进不去了)
4、如果杯子倾斜会怎样?演示,纸为什么湿了?这说明了什么? 活动二: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
1、好了,同学们现在我们可以很肯定地说空气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确确实实地存在,并且空气和水、石头等物体一样,可以占据空间。那么空气占据空间和水占据空间有没有什么不同呢?
2、(出示注射器)我们要借助它来研究这个问题,这是什么?介绍各部分名称(筒身、刻度和活塞)它都可以怎么玩?下面我们
就用向下压和向上拉的方法来研究水和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
3、课件出示实验要求:
(1)用2个注射器分别抽取同样多的水和空气。(怎样做到同样多?抽到相同的格)
(2)将管口堵住,用力把活塞向下压,注意一定不能让空气或水跑出来,仔细观察注射器中空气和水占据空间的大小变化.(3)将管口堵住,用力把活塞向上拉,注意不要把活塞从筒里完全拉出来,仔细观察注射器中空气和水占据空间的大小变化.4、小组进行实验活动。
5、汇报交流:空气和水占据空间有什么特点?(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会变化,水占据空间的大小不会变化。)
6、解释:为什么空气能被压缩,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会变化呢?学生尝试解释。
7、小结:空气是由许多微粒组成的,自由状态下的空气微粒间的距离很大,当我们用力压活塞时,微粒间的距离就会变小,所以能被压缩;而水微粒间的距离本来就很小,不能被压缩了。
8、(课件出示维恩图,比较空气和水的异同)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空气和水都会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会变
化,而水占据空间的大小不会变化。
9.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空气被压缩的例子?出示课件。
三、根据例子解决问题。
1、同学们,你们都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这段童话故事,看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播放课件)。
2、谁能说说聪明的乌鸦是利用什么喝到水的?为什么利用小石子能喝到水?
(小石子,因为小石子占据了水的位置(空间),所以水没位置了,就升上来了。)
3、过渡:现在我们知道了空气也能像小石子那样占据空间,聪明的乌鸦是利用小石子占据空间的性质喝到水的,我们也利用空气占据空间的性质来挑战一个难题好吗?
4、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有半瓶水、两根吸管和一块橡皮泥,你们能利用空气使瓶里的水从吸管里流出来吗?老师的要求是:
(1)不能倾斜瓶子。(2)不能压瓶子。(3)不能用嘴吸水。
5、教师引导巡视
橡皮泥在这里的用处是什么呢?(堵住瓶口,不让空气跑出
来。)是谁把水挤出来的?(瓶里面的空气多了,多余的空气占据空间,把水挤出来了)如果不用橡皮泥,水还会被挤出来吗?做一做。
四、总结延伸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研究,我们明白了什么?其实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地方都运用到了科学知识,有时我们可以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身边的难题。关于空气这种气体你们还想继续研究学习吗?那就让我们下节课再见吧。
板书设计:
占据空间
空气 可以被压缩和扩张 占据空间的大小会变化 教后反思: 本节课从认识空间开始,巧妙地引出课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从演示实验入手,让学生预设结果,引导观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初步认识了空气占据空间,然后自己动手实验,通过压拉注射器比较水和空气,知道了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是可以改变的,然后从乌鸦喝水的故事,转入用空气挤出瓶中水的研究,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认识了空气是占据空间的,最后通过趣
味实验来解决新的问题,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本节课教学过程清晰,环环相扣,突破了重难点,既有教师的演示来激趣,也有学生的自行探究发现知识巩固知识,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动手、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整节课学生情绪始终高昂,探究热情此起彼伏,让学生体验了在知识的海洋里徜徉的快感。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更使得教学锦上添花。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在教学中相信学生,大胆的放手,多给学生思维的空间,相信会有更多精彩的瞬间等待我们去捕捉,让我们一起期待。
第四篇:“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
《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
新平县平掌乡小学 杨艳仙
【教学内容】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6课《空气占据空间吗》。
【教材分析】《空气占据空间吗》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水和空气”单元的一课,空气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这比固体、液体占据空间来的更抽象。让学生认识到空气确实存在,知道空气和其他物体一样能够占据空间,了解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让学生通过具体形象的事物,自己动手实验,去体会、去探索。本课主要安排以下几个活动:
1、空气占据空间;
2、杯子倒扣在水中,里面的纸团不湿;
3、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水和空气的比较。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体积)是可以变化(被压缩或扩张)的。
过程与方法: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用对比实验控制条件的方法,进行观察;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知道空气与其他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但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改变的。
【教学难点】让学生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空气占 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改变的,并能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教学方法】学生探究、验证为主,教师讲述、示范为辅。【教学准备】
1、教师:玻璃杯、水槽、水、饮料瓶、餐巾纸、注射器、多媒体课件等。
2、学生(每个小组):1个矿泉水瓶、2根吸管、1块橡皮泥、1个水槽、1个水杯、注射器等。【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课件播放乌鸦喝水的故事。
(2)提问:你知道为什么把石子放入水中乌鸦就能喝到水了吗?为什么放入小石子,水就会上升呢?
(3)交流,引导学生明确石头占据空间使瓶子中的水上升。(板书:占据空间)
(4)引出课题:空气占据空间吗
二、科学探究
(一)探究空气是否占据空间 活动一:空气占据空间
1、(课件出示:瓶子、吸管、橡皮泥和实验要求)提问:利用这些材料,你们能不能让瓶子中的水上升并流出来?小组讨论一下。(课件出示:实验要求)
2、学生四人小组讨论。
提示学生:平时喝盒装饮料时,在什么情况下饮料会自己流出?
3、小组汇报交流实验方法。
4、引导学生分组实验。并在小组内交流:在实验过程中,看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有这些现象?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5、小组汇报交流:观察到的现象,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板书:空气占据空间)
活动二:杯子入水,杯底纸巾不湿实验
1、(出示课件:实验示意图和方法)教师依图指导,同时(课件依次展示实验步骤)
2、学生预测:纸巾会不会被浸湿?
3、师演示一遍,学生仔细观察。
4、分组探究,教师巡回指导!
5、引导小组汇报实验现象和结论。
6、以上这些实验都说明了什么?你们对空气的性质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二)探究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
1、(课件出示:注射器结构图)结合实物简介注射器。
2、(课件出示:实验要求和示意图)结合示意图师示范:我们可以用注射器先抽20毫升的水,然后用手指堵住管口,先用力压活塞,再向上拉活塞。仔细观察注射器中水占据空间大小的变化。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3、学生各自探究。
4、组织学生汇报实验情况(课件出示:记录表填写)。
5、同样的方法引导研究空气占据空间大小的变化。
6、组织汇报实验情况(课件出示:记录表填写)。
7、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了什么?请小组交流一下。
8、引导学生小组交流。
9、组织小组汇报。板书:占据空间的大小会变化(被压缩或扩张)
10、组织归纳空气和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课件出示)
11、让学生举例说一说空气可以被压缩的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
12、课件出示:篮球、打气桶 等。
三、课堂小节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说一说。
四、课后拓展
空气可以被压缩的性质在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并记下来,下节课与同学一起分享。
板书:
空气占据空间吗
占据空间
空气 被压缩
占据空间的大小会变化
被扩张
第五篇: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
《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变化(被压缩或被扩张)的。
2、引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用对比实验控制条件的方法,进行观察;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3、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知道空气与其他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但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改变的,认识到空气是一种物质。
2、引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改变的,并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教具准备:
演示实验材料:水槽、水、泡沫片、蜡烛、打火机、去底饮料瓶、烧杯、一次性塑料杯、小石块、抹布、注射器2个(抽入水和空气)。
分组实验材料:水槽、水、抹布(课前摆好)、一次性塑料杯、纸巾(6组);乒乓球、去底饮料瓶;饮料瓶、气球、剪刀;漏斗、橡胶塞、一烧杯水、锥形瓶(各2组);注射器12个,实验记录表6张。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你们喜欢看魔术表演吗?今天我为你们表演一个!
边说边演示:我把蜡烛点燃放在泡沫上,然后把它放入水中,它会浮还是会沉?蜡烛没点完之前会熄灭吗?现在我用这个没底的瓶子把它扣入水中。
你们看到什么现象了? 你们有什么疑问?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探究并揭开谜底!
2、出示杯子,引导观察:大家来观察这个杯子,它里面是怎么样的?杯子中空的部分我们可以把它叫做——“空间”,(教师在杯子里装满水)问:“现在呢?”我们可以说水占据了杯子的空间。
既然水占据了杯子的空间,你们认为它还能装进别的东西吗?
到底能不能呢?大家看,我这里有一个小石块,要是把它放入杯中,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为了防止水洒到桌面上,我把杯子放到水槽上方。(学生观察小石块放入水中前后的变化)
哦!水真的溢出来了!这是为什么呢?
3、师小结:说得非常好!水占据着杯子的空间,石块要想占据杯子的空间,必须挤掉一部分水。可见,液体和固体都能占据空间。
4、现在我把杯中的水和石块倒掉,杯子里还有物质吗?
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是否也能占据空间呢?(板书课题:空气占据空间吗?)
二、科学探究
(一)探究空气是否占据空间
1、我们先来预测一下空气到底能否占据空间?
有的说能,有的说不能,这只是我们的猜测,要想知道谁说得正确,就要用——实验来证明。
2、杯子倒扣纸巾不湿——空气也能占据空间
这是一个杯子,先在杯子的底部塞上纸团,然后将杯子倒过来,竖直扣入水中,大家猜一下,纸巾会湿吗?
要想把实验做好,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出示要求)(分发塑料杯、纸巾)分组实验。
引导汇报:你们看到了什么?这说明了什么?你们还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师小结:空气占据了空间,把水挤出去,所以纸巾不会湿。
3、多种方法证明空气也能占据空间
除了刚才的实验,你们还有什么方法能证明空气也能占据空间? 老师这里还有几组材料,观察你们的材料,小组内讨论一下,制订好你们的实验计划。
老师这里还有几点提示,一起看一下。(出示温馨提示)组长领取材料,学生实验,师巡回指导。
哪个小组愿意来汇报并演示一下,你们是怎么做的?(边汇报边演示)小结:听了大家刚才的汇报,我觉得我们班的同学真是太了不起了!老师真为你们高兴。通过这些实验,我们进一步明白了什么?(板书:空气占据空间)
现在我可以把黑板上的哪个字去掉了?
(二)探究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
1、水和空气都能占据空间,但空气和水占据空间的情况相比,又有什么不同呢?
这一次我们请注射器来帮忙。师出示注射器指导学生认识:圆筒形,针筒表面有刻度,有活塞,可以推拉运动。老师为每个组准备2个,1个抽水,1个抽空气,然后用手推或拉活塞。
要想公平、合理地进行比较,实验中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出示实验关键,学生读一读。)我们规定抽10毫升的水,如果抽水的时候注射器中混进了空气怎么办?
(组长领取注射器和实验记录表)学生分组探究并完成实验记录表。
学生根据实验记录汇报。
通过比较,你能将这幅图填写完整吗?(完成维恩图的填写)
2、刚才同学们发现:空气可以被压缩,空气的这一性质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你们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三、拓展应用
1、同学们回过头去想想开始时老师表演的魔术,现在你们能用今天学到的科学知识来解释蜡烛在水下还能继续燃烧的原因了吗?
2、课上到这里,我想起了《乌鸦喝水》的故事,聪明的乌鸦利用小石子喝到了瓶子里的水,你能利用空气让水从瓶子中流出来吗?课后动手试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