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读书》教学设计
王玲
共 1 课时 忆读书
小学语文
北师大 2001 课标版 评论(0)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将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如诗如画的情境中,感受读书的重要性。
2、2、积累语言,像作者那样留心观察自己周围的事情。
3、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受到语言美的熏陶。
评论(0)学情分析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学习习惯,初步具备了朗读默读的能力。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谊方面的作用。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等方面也具备了一定的能力,也形成了一定的语言积累,所有这些都位学生的继续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评论(0)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将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如诗如画的情境中,感受读书的重要性。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评论(0)活动 1【导入】亿读书 一、交流谈话,导入新课:
师问,平日里你都喜欢读什么书?丛书中尼有什么收获?指名回答。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是一篇诗一样的文章,同学们一定等不及了,也想读读这优美的诗篇,请你们打开书,利用手中的字典、结合课后的生字表解决生字新词,将课文读通读顺。
1、学生初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纠正错误发音,指导个别字的发音。
三、研读课文,了解内容;
这篇文章表达了自己热爱书的思想感情。因此我认为在教学中还应以读为主,为的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能够较为深刻的感受文本所表达的中心思想,也为学生能够通过自己一遍一遍有效和真情的与文本对话。
四、品读课文,感悟内涵:
在设计品读课文这一环节中以各种不同的阅读方式和有效的指导,让学生能够自主感悟,自发抒情,自然续情。
1、自由阅读课文,解决课前预设的问题:冰心少年时代是怎样读书的?你是否做到了“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2、选择几段读给你的同位听听,看看你的同位能否明白作者是怎样读书的?从书中学到了什么?。根据学生情况,及时指导学生用“心”来说话。用心来朗读。再指名朗读。
3、从课文中找到“总而言之”“同而言之”这两个词语,体会它们的意思和在文章中的作用。
4、读读课文的最后一节,回想文中一句句真情的话语,你能感受到作者想表达自己怎样的感情吗?
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五、感情朗读,深化主题;
全班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作者“喜欢读书”的心情。个人,小组间互读,评议。
六、谈感受:
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表达自己读后的感受,你应该怎样读书?
作业设计:
搜集读书的名言警句
板书设计:
忆读书
读书好
多读书
读好书
共 1 条评论 我要点评 点评
第二篇:读书教学设计
《小学生阅读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教学设计
(一)教师:张丽丽 教育心理学认为:阅读是一种由感觉、知觉、思维、想象、记忆等多种心理因素组成的复杂心理活动,在阅读过程中,学生的个性、情趣、动机、兴趣等心理因素也都直接起着调节作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结果,不是让学生机械地复述原文,而是通过学生兴趣盎然的“品味”,从认读——揣摩——自培——练习——学会——会学等一系列的阅读实践活动,达到培养学生认读能力、理解能力、吸纳能力、评价能力的目的。
现就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培养学生朗读和背诵的习惯和能力。
阅读教学,实际上是以阅读文章为主,将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融为一体的综合训练。因此,阅读教学的重心应放在“读”字上,(包括朗读和默读)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促进。课堂上应尽可能多的保证学生的读书时间,尽可能增加学生的读书机会,创设各种读书环境,让学生自由地读,充分地读,有感情地读,使学生读出情(感情),读出形(形象),读出意(意境),读出味(品味),读出神(神韵),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2、培养学生勾、画、圈、点、批,以笔助思的习惯和能力。
以笔助思,即培养学生的动手习惯,发展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要强化“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意识。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习惯和能力呢?一是在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用笔在文中的重要或关键字句上圈、点、勾、画、批。二是在读的过程中,摘录佳词妙句,写读书笔记或作简要批注。三是会查工具书,除了自觉查阅字、词典外,还应学会查阅图书目录和参考资料。勾、画、圈、点、批不仅在课内要求,而且在课外要求,逐渐内化为学生的习惯和能力。
3、培养学生品词评句的习惯和能力。
学生不会品词评句,严重地影响了对课文内容、思想、感情、意境、情趣的理解、体会。作者写文章是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我们读文章也是通过语言文字来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交融,必须对语言文字有较深入地理解。因此,必须培养小学生的品词和评句能力,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抓关键词句、重点词句的方法,而且要训练他们抓得快、抓得准,评得对,评得深。
4、培养学生善于联系的习惯和能力
阅读教学中有许多知识存在着联系,如在教学中,能巧妙地组织这些联系,从知识的联系中发展学生的语言,发展学生的思维,对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会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与学生思想实际的联系,重视课文内在的联系,重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重视与学生生活实践的联系,重视与当前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以联系中让学生自己去看事实,去理解思想品质。
5、培养学生想象的习惯和能力。
想象是人们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可以说,作家离开想象,就无所谓作品。同样,我们读文章离开想象,就不能披文入情。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想象丰富,不仅可以更充分、更深刻地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寓情于景,而且还可以启发学生进行艺术的再创造。小学课本中的许多文章属于形象文章,形象文章要用形象方式来读。通过想象,把话变为画,让学生头脑中浮现出优美的意境。培养学生想象的习惯和能力,一是要引导学生逐字、逐句理解好。二是留给学生充足的想象时间。三是创设安静的环境,留给学生开阔的空间,让学生在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境中去驰骋想象,拓宽思维空间。
《小学生阅读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教学设计
(二)教师:张丽丽 阅读教学应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内阅读的拓展和补充,从而使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成为有机整体。苏霍姆林斯说:“如果学生一步也不越出教科书的框框,那就无从谈起他对知识有稳定的兴趣。凡是那些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也不阅读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就非常肤浅。”阅读教学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外阅读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是不无裨益的。所以,我们要重视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越读越爱读的良好习惯。为此,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习惯:“不需特殊的练习,由于多次重复而形成的对于实现某种自动化动作的需要。也可以说是一种特殊形态的熟练。”
2、阅读习惯:所谓阅读习惯,指的是不需要别人强制,也不需要自己警觉,就能自然而然地去进行阅读的种种动作。它主要包括:多读、精思、勤记、善用四个方面。
3、关于小学生低中高不同学段语文文本阅读习惯的培养研究:低年级段重点培养:良好的阅读卫生习惯、每天阅读的习惯、借助工具书阅读的习惯;中年级段重点培养:专心阅读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边读边思考的习惯;高年级段重点培养:有目的地进行阅读的习惯、有序阅读的习惯、泛读的习惯、积累的习惯。
同时,加强班级文化氛围的营造,优化环境,让书香弥漫学习生活时空,让阅读伴随学生快乐成长。(1)精心布置教室读书环境,墙面布置师生撰写的阅读名言、古诗等内容;黑板报上开辟专栏,张贴学生的读书心得,使师生进入班级就时时处处置身读书氛围之中,班级特色墙饰的进一步完善;开放班级图书角,每周让学生有两个中午能自由读书。(2)加强图书角建设建立班级书库,让学生有书可读。完善班级图书角建设,学生将自己喜爱的图书带到班级,交换阅读、定期更换,指定专人管理,使每个孩子随时想读书,随时有书读。书由学生自带,存书量不少于50本,相互交流阅读。开辟“每日一诗”“读书格言”等栏目,推荐与年龄特点适宜的书籍,选取那些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经验的书报,使学生在阅读时易于领悟和感受,提高阅读兴趣。(3)通过开家长会,让家长参与读书,让家长感受班级的书香文化,支持书香班级建设。除学校图书室、班级读书角外,将读书计划布置给每个家长,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交流读书心得,并且每个家庭设立“家庭读书架”,家长给孩子定期购买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学校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做到家长、学校、教师共谋学生读书成长。
4、引领读书
(1)开卷有益——常读书。班级集体是一种传递信息的独特的交往形式,它充满了无穷的魅力,蕴涵着巨大的潜在的教育意义,起到“润物细无声”的独特作用。在班级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随时能打开书本阅读,可以让学生时时处处有收获,因此,教师从自身做起,并利用一切可用的条件,让学生知道开卷有益的道理,并常常打开书本。(2)良师益友——诵经典。名著里积淀着智慧,浓缩着丰富情感,蕴涵着优美意向,是人类文化中的精华,学生阅读名著,和大师对话,是一个最好的学习语言,进行精神提升的途径。学生对书的选择缺乏方向性,教师要定期向学生介绍经典,引领学生在有价值的书籍里畅游。(3)师生共读——开设“阅读课”。针对学生的实际进行师生系列阅读,“少儿作家、童话、名著、历史、名人、家乡”等都可以成为阅读的系列主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注重让学生充分感知文本,获得体验,让学生分享阅读的快乐和心得。(4)美丽性情——欣赏文章。欣赏美文、古诗文、故事,对朗读的文章进行评析,使他们从小就受到语言文字美的熏陶,并且能将这些优美的语句积累下来。(5)亦动亦趣——以读书活动为载体。在读书中体会着乐趣,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把书本的乐趣延续到生活之中。故事会、演讲比赛、调查报告、书签制作、小小报、读书征文比赛等形式,会让学生的阅读更多收获。(6)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日记伴成长。“写”是读的强化、读的深化。学生人手一本读书日记,在日记中可记录读书心得,可续编故事,可和作者对话,可另写故事,日记的内容可丰富多彩。学期末,可给读书收获多的学生评选不同的星级,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小学生阅读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教学设计
(三)教师:张丽丽 新课标指出:小学阶段学生应“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具有独立阅读能力”。“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通过调查发现,在大部分小学生中,良好的阅读习惯还没有养成。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重视阅读兴趣培养
社会在不断地进步,许多新事物层出不穷,现代小学生面对的,不仅仅是书本,还有许多精彩的、吸引他们的东西:电视、电脑、各种游戏等。所有这些,都大大地制约着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是阅读兴趣的培养。
1.故事吸引
听故事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之一。一个好的故事,如果教师在讲故事时,善于利用故事中不同人物的特征,配上不同的语调,加上得当的体态语言往往能吸引住学生。当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故事快到高潮时戛然而止,抓住时机,向学生介绍故事的来处,把学生的兴奋点吸引到书中去,从而自主地进行阅读。
2.课文延伸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精彩、生动、有趣的文章。在上课时,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稍作延伸,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向学生简介其他几部作品,逐渐引导学生走进书的海洋,走向广阔的阅读天地。只要教师能充分地利用课文资源,把课文内容加以延伸,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阅读欲望,就可以把学生带入无边的书海,任凭学生在其中遨游了。
3.表扬引导
在发现学生能够自觉地阅读时,就要恰当地、及时地给以表扬。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把他的阅读书籍推荐给大家,让他讲一讲读到的故事,对他的阅读行为加以肯定,将会使他增强阅读的信心,增加阅读的动力,他的读书兴趣就会越来越浓。如果学生课堂上回答问题或作文中运用了一些课外阅读所得的知识,教师更应及时表扬,大加赞赏,使课外阅读的作用显而易见。这样,不仅被表扬的学生受到鼓励,其他学生也会因此受到启发、激励。
4.活动促读
利用活动课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交流活动,让学生把自己所读到的故事讲给同伴听,并进行分组讨论,谈读后感,这样让每个学生主动地去读,无意间增强了读的质量,读的效果,让学生体验读书的乐趣。主要活动有:一是评比与展示阅读笔记;二是展评手抄报。
《小学生阅读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教学设计
(四)教师:张丽丽 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离不开教师对于阅读方法正确地传授。以课内阅读教学促阅读,同时上好课外阅读指导课。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课外延伸,扩展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以方法为指导,定向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1定向训练就是对学生有目的地进行阅读的训练。为了积累好词佳句,学习写作方法,可以精读;以欣赏为目的,可以朗读;为了消遣,可以速读;为搜集资料,可以跳读。定时开展各类型的课外阅读指导课,比如语言积累课、绘本说与写、名著导读、班级读书会、读书讨论会、师生同说一本书、经典诵读等。在上阅读指导课的同时,培养学生做批注、记笔记、谈感受的能力,学会小组合作学写作。
2.做好读物的推荐工作
课外阅读是一项反映个性和人格的活动,它是依据学生的爱好和兴趣而维系的独立的读书活动,但小学生在选择读物时往往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必要的“干预”,要指导学生选择一些适合他们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的读物,这样既能保护和尊重他们的阅读兴趣,又增强阅读的实效性。
总之,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找到兴趣掌握合适的阅读方法,积累阅读经验,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当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被激发,阅读热情高涨,阅读面逐步扩大,阅读的量不断增加,阅读的质大幅度提高时,他们的独立阅读能力也将日益增强。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语文教师有坚持长期不懈地努力,才能让学生热爱读书,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逐渐地将课外读书变为一件极其享受的事情。
第三篇:读书交流会教学设计
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读书交流会教学设计
二(2)班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学生课外读书情况,把握学生课外读书动态,把学生课外读书活动引导到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上来。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
2、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3、提高学生的读书兴趣,体验好书的魅力,实现全体学生积极读好书、好读书的良性循环,同时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有体会、有收获。并懂得一定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汇报读书成果,展示个人的口才。
三、教学难点:学生自主准备交流会内容,并把自己喜欢的故事,能够讲给同学听。
四、教学准备:
1、课件。
2、会前了解同学们阅读情况,根据内容设计读书交流会分为两大板块:一是阅读汇报、交流,二是知识竞答。
五、教学过程:
(一)教师开场白
(二)读有关读书的名言(幻灯片出示)
1、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2、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一日不读
3、读了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位益友。
(三)说说你都看了哪些书?你喜欢看哪些书?为什么?
1、说说你都看了哪些书。
2、说说你从哪里可以知道这本书大概写什么?
(四)读《骆驼祥子》《朝花夕拾》《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交流会 前两个月我们每天都在读《骆驼祥子》《朝花夕拾》《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些故事中,有哪些故事和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像?
1、在小组里讲故事、交流读书感受。
2、派出代表上讲台讲(内容、人物形象、作者、写作背景、艺术特色、“我”的感悟)
3、教师小结
(五)出示读书知识竞赛题目---抢答(幻灯片出示)
(六)感恩阅读汇报
(1)小组交流:向小组里的同学推荐自己喜欢的故事,(展示自己带来的课外书)
(2)选择自己欣赏的片段读给大家听。(引导:你为什么喜欢这个故事?为什么对这个故事印象深刻?)
(七)小结
1、从这些人和事中,你有没有受到什么启发?
2、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本进行阅读,要持之以恒,读完整本书。采用多种方式留下自己读书的痕迹。
第四篇:读书交流会教学设计
《亲爱的汉修先生》读书交流会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的:
引导孩子有效地阅读,阅读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并且在阅读中真正与书中的人物对话,以此达到熏陶作用。教学过程:
一、以“读书”为话题引入:说说有关书的成语、格言
二、分步骤由浅入深交流读书心得
1、这本书不长,加上前言后序就106页,不知大家在什么情况下,花了多长时间读完这本书,都利用哪些时间看的?
2、很高兴看到这么多同学根据老师的推荐一起去分享这份智慧的结晶,看完之后觉得怎么样?有哪些人物是让你印象最深的?
3、体会小主人公鲍雷伊习作水平的变化。
(1)先看鲍雷伊给汉修先生的第一封信并作评价
(2)你从哪里看到他习作水平的变化?这种变化来自什么动力?(3)展示本班循环日记,体现坚持写日记的重要性。
4、对没把这本书看完的同学进行问卷调查:
原因一:没有书看,我也不是太在意;原因二:想看,但借不到书;原因三,我不爱看书;原因四,看不看都无所谓。
5、提出希望:但愿通过我们孜孜不倦的阅读,在我们集体中能出现越来越多的“鲍雷伊”,也能出现越来越多的《亲爱的汉修先生》不过是五年五班版的。
成长——《亲爱的汉修先生》班级读书会预案
一、兴趣激发,分头阅读。
拿到这本书,我在想,这本书为何被授予“纽伯瑞儿童文学金奖”,又为什么被王林老师推荐呢?初步浏览,感觉倒没有什么,但重读数遍,感觉真是有必要向自己的学生推荐。至于其中原委,我倒想就让它成为一个谜团,让我们的孩子们通过自己的阅读去自主探究吧。一星期之后,大家可以就这个问题开展交流。
1、谈谈自己对这本书的大致了解。(作者、纽伯瑞儿童文学奖的由来等)
2、猜想这本书为什么会被推荐?
二、集中交流,分享阅读。
1、在这本图书的背后,写着一些短小的评论,请再仔细读一读,说说你对哪一点评价比较认同?能举例来说明吗?
· 极佳的故事,非常深刻;很有立体感,技巧出色,确实是一部佳作。· 幽默的风格使这部作品更加出神入化了。
· 这是一个男孩子经历了父母离异、生活发生变化的故事,读者可以从他的书信中接触到他的内心世界,这本1984年的得奖作品,并未随着潮流的变迁而褪色,书中男孩的心情仍然让读者感同身受。除此以外,你个人认为这是一部怎样的作品?能举例说明吗?
2、在书中,鲍雷伊和汉修先生之间一直有着独特的联系 —— 他们互为读者,我们能够感受到他们真诚、平等、友善的对话。而通过这些对话,一个天真活泼的儿童形象逐渐展示在我们的面前,那么,你认为鲍雷伊是个怎样的孩子?为什么呢? · 调皮? · 可爱? · 善良? „„
3、在鲍雷伊写给汉修先生或“假”汉修先生的书信中,记载了自己成长的经历。在这些大大小小的事情中,你至尽还记得的是哪一件事?你从中读出了什么?(快乐?遗憾?气愤?„„)能尝试介绍或表演吗?(可以和自己的同学表演)
4、你在鲍雷伊身上或多或少地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吗?说来听听?
5、如果你就是鲍雷伊,你在哪些事情的处理上与他不一样?
6、鲍雷伊通过与汉修先生的对话向我们倾诉了鲍雷伊生活中的诸多不如意,比如,爸爸和妈妈的离异,自己虽然坚持写信,也只是“入闱”„„对于这些,你如何看待?(认可?否定?)
7、汉修先生是书中屡次提及却从未正面介绍的一个人物,你喜欢汉修先生吗?为什么?
三、关注形式,引导实践。
1、鲍雷伊的这些书信与我们平常的书信和日记有许多不同的地方,你是否有所感受?能谈谈吗?
2、虚拟情景: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回答汉修先生的几个问题?
3、有没有想过向你喜欢的作家写信?如果想写,《亲爱的汉修先生》这本书会告诉你,那将是一段让你终身难忘的成长历程。
第五篇:忆读书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忆读书》教学设计
头寨镇中心小学 吕亚宁
一、教材分析:
这是语文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是冰心老人的一篇关于如何读书的文章,内容简单扼要,又明白浅显。上学期就接触这样的文章可以说是很好的,因这可以借此来引导学生如何学习和如何阅读课外书籍。学习本文可以结合课文中所提到的各部书以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学生分析:
学生在以前已经积累了一定学习和阅读的经验,可引导他们在此基础上来进行学习和阅读。此文较简单,适合学生自己阅读。引导学生联系平时读书的实际,指导学生对自己的读书情况作一次总结,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后面推荐的名著,组织学生开展读书心得交流活动。还可引导学生进行积累有关“读书”和有关“书”的格言。
三、设计理念: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总目标提到: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在《语文课程标准》中还提出“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在阶段目标中又提出了“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故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四、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出文章的内容要点。
2、联系自己平时的读书实际,加深对读书的认识。将自己收集的有关“书籍”和“书”的名言拿出来交流。
五、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由冰心的一首小诗引入: 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本诗通过比喻揭示:成功来自艰辛的奋斗的道理。(激励青年努力学习,艰苦奋斗。)
(二)、课前准备: 摘录有关“读书”或“书”的名言。将它们拿出来交流。分小组,各小组先检查一下准备情况,然后讨论所摘录的是否符合“读 书”“书”的范围。然后各小组派一名同学到黑板上写出来。
六、教师小结:
其实这些名言正如冰心老人告诉我们的“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七、作业:
1、冰心奶奶读书的体会是什么?(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哪些内容可以说明“读书好”?
3、抄写本文的字词及整理出五条有关“读书”和“书”的名言。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二、分析新课:(本环节由学生讨论整理)
1、本文的主要内容。(结尾一句)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2、读书有哪些好处呢?试着概括一下。“读书好”这是全文的重点。
①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感情,让人获得多种美的享受。
②读书能扩大知识面。
③读书对写作有很大帮助。
④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3、“多读书”表现在哪些方面?
4、“读好书”在冰心看来又应是如何的?
三、就课文中出现的名著来让同学们说说他们所知道的内容。
如有关于《水浒传》中的人物名称及其绰号。
有关《红楼梦》中人物命运。
有关《三国演义》中人物的分类。等等。
四、让同学发问。
作业:
片段作文训练:书籍是人类最好的朋友,读一本好书如同与高尚的人交谈,请你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本书,仔细品读,你或许会有独特的读书体验,或许会产生一些感想,把你的感想或体验写下来,与人共享。
要求
1、题材不限,题目自拟。
2、字数200字左右。教学反思 本文内容浅显易懂,在引导学生学习时不必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课文中的一些书籍学生平时较少接触,了解的东西少,所以在第二节课时就比较难上。我就将该部分的内容转为请同学讲讲自己看过的,记忆深刻的书或一篇文章。这样一变学生的热情就来了,一改刚才死气沉沉的状态纷纷举手发言,有的甚至自己站起来抢着向同学叙述自己所看到的精彩的内容。有描述樱桃小丸子的任性,有的则描述蜡笔小新的调皮淘气,有的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景色,有的则描述自己家里的可爱的小猫小狗„„我看了这样的情形不禁暗暗高兴,不按已定的教案来上课那也是很好的,最重要的是要在课堂上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不能只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虽然没有完成教学任务,但我在另一个方面上激起了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他们进行课外阅读,并能够将自己所读到的文章说出来与大家共享。这就在不同程度度上体现了《课标》中“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这个目标。但课后还要多引导学生去阅读,特别是阅读一些名著,加深他们的文学修养。像中国的四大名著,文言文较多,学生看起来较难懂,可以先引导他们去读读简单的儿童版,然后再引导他们读读原著,这就可以加深他们对内容的理解。
片段作文训练是为组织学生开展读书心得交流活动做好准备的,有的同学就做得很好,能够及时的完成,而有的同学却没有完成。从中可以看出有完成的同学是有所思考的去读书,读过之后才有所得;没有完成的同学可能是没有去看什么书或者是看了却没有思考结果是写不出来。看来,不仅要引导同学去阅读,更要教他们如何阅读,读后应做什么。
不足之处:在课堂的导入方面相对来说较难,如第一课时的导入可以换成俗语或谜语来导入
如:千层宝典一翻开,黑白纵横一排排。历代往事它记载,知识没它传不开。(请打一物)谜底为 书。
而第二课时则可以用同学们没积累到的有关书的名言来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