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凤阳花鼓》教学设计
《凤阳花鼓》教学设计
一、教学年级:三年级
二、教学课时:1课时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凤阳花鼓》,让学生体验凤阳花鼓独特的表演风格,在相互合作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安徽地方风格的音乐和文化。
2、能够用圆润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并通过表演、伴奏等形式共同表现歌曲,表达出歌曲欢快愉悦的情绪。
四、教学设计思路:
(一)设计理念
本课《凤阳花鼓》,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利用生动活泼的形式,逐步引导学生用圆润而富有弹性的声音唱好歌曲。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在学习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进行凤阳花鼓表演,并且运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感悟,理解音乐,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创造性潜质。
整节课力求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在美的音乐情绪中充分感受《凤阳花鼓》的民间音乐风格,使整个音乐课堂充满安徽民间歌舞的氛围。
(二)教材分析
《风阳花鼓》是流行于安徽的民间歌舞曲。为五声宫调、4/4拍、一部曲式结构。歌曲为扩充了的一段体,从第十一小节开始以独特的衬词增添了音乐的感染力和生活气息。全曲具有抒情叙事性,歌与舞相互结合,富有浓郁的民间歌舞风格。前四句构成一个起承转合结构的乐段,每句间采用“鱼咬尾”式的承递发展法,后三句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前面的乐段进行补充,进而完善作品的结构。前10小节旋律优美抒情,后面的衬词“嘚儿”诙谐风趣。
(三)学情分析
在小学阶段,三年级的大多学生对于安徽的地方曲艺知之甚少。但是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也往往比较乐意接受他们认为比较感兴趣的一些新事物。因此,本节课的全部音乐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实际出发,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到我的教学活动中来,使每一位学生音乐潜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喜欢音乐,享受音乐,感悟音乐。
五、教学重点:
在唱好歌曲的基础上,能够运用表演、打击乐器伴奏等多种形式共同完成歌曲的表现,表达出歌曲欢快愉悦的情绪。
六、教学难点: 能够用连贯的声音演唱歌词部分,尤其是能够唱好一字多音处;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的衬词部分。
七、教学用具:
钢琴、课件、凤阳花鼓、打击乐器等。
八、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1、学生听《凤阳花鼓》音乐进教室。
2、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凤阳花鼓》。
3、听:介绍《凤阳花鼓》的由来。
(设计意图:以敲锣打鼓的形式进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运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初步了解凤阳花鼓的历史。)
(二)学习歌曲。
1、聆听歌曲范唱。
教师有感情地范唱歌曲。设问:这首歌唱了什么内容,情绪怎样?(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范唱,以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
2、用模唱的方法学习歌曲的歌词部分。
(1)教师提问:鼓敲击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2)用“咚”模唱歌曲的歌词部分。(3)教师提问:锣敲击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4)用“呛”模唱歌曲的歌词部分。
(设计意图:通过模唱歌曲,用正确的发声状态歌唱,为学唱做好铺垫。)
3、学生学唱衬词部分。(1)学生跟琴学唱衬词部分。(2)加入力度处理衬词部分。
(设计意图:衬词部分是这首歌曲比较有特点的地方,进行了强、弱的力度处理,使衬词部分活泼、有趣。)
5、学生合着伴奏完整地演唱歌曲。
6、进行歌曲处理。
(1)为歌词部分加入二声部演唱。(2)在教师的指挥下,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设计意图:由齐唱歌曲到二声部演唱歌曲,丰富了歌曲的艺术表现力,增强了感染力。)
(三)表演歌曲。
1、听《凤阳花鼓》。
(1)歌曲中有几种演唱形式(2)加入锣鼓伴唱
2、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用歌、舞、奏的形式完整地表现歌曲。
(设计意图:通过表演让学生体验凤阳花鼓独特的表演风格。通过编创与活动,能够运用表演、打击乐器伴奏等多种形式共同完成歌曲的表现,表达出歌曲欢快愉悦的情绪。)
(四)拓展延伸。
(此环节根据课堂教学的时间多少灵活把握)
1、欣赏不同版本的《凤阳花鼓》
2、课堂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聆听与比较,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九、教学反思:
(一)本次执教的班级是借班上课,对于学生歌唱、识谱情况不了解,因此课前应准备多种方案,课上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处理。
(二)这节课的教学时间是三十分钟,教学设计的容量比较大,因此拓展部分可以根据上课班级教学的具体情况取舍。
(三)在不熟悉学生的情况下,师生互动需注重调动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
第二篇:歌曲 《凤阳花鼓》 教学设计(定稿)
歌曲 《凤阳花鼓》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轻快、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逐步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2.初步了解安徽民歌《凤阳花鼓》的产生背景。2学情分析
在中年级的音乐课中很一些学生仅仅是被动地接受,机械地学唱歌曲,缺少积极的学习状态,更谈不上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和爱好了。对于学生来说,这首歌曲最难的地方就是衬词部分,通过小组合作和竞技表演让同学们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来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着重通过双手拍节奏的方法来学习这一部分。3重点难点
重点:体验感受XX X节奏特点。
难点:正确掌握歌曲的难点节奏XX X 和难点乐句。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课题,激发兴趣。
教师活动:
1、教师老师边敲击小乐器,边范唱歌曲,引出歌曲,简单介绍歌曲的背景。
2、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
提出问题:聆听歌曲,这首歌曲的情绪抒情的还是欢快的? 学生活动:
1、通过聆听,引出歌曲。
2、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设计意图: 通过听辨、回忆歌曲,引出新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了解凤阳花鼓。
活动2【讲授】初步感知,熟悉旋律。
教师活动:
1、聆听歌曲,师生一同感受歌曲情绪。
2、哼唱旋律。
带着欢快的心情和节拍,用“la”跟着钢琴哼唱旋律。
3、熟悉旋律,再加入歌词跟钢琴唱。熟悉歌词,跟着音乐演唱。学生活动:
1、学生用书、笔作为打击乐器打节拍,感受歌曲。
2、学生跟着钢琴哼唱,进一步熟悉旋律。
3、熟悉旋律之后,再进行歌词的学唱。设计意图: 在学习过程中先引导学生以律动的方式,完成新课教学中的较难音乐小节,扫清歌曲教学中的难点。
活动3【讲授】新歌学习,解决难点。
教师活动:
1、学习切分节奏
师生合作,引导学生尝试二声部的节奏游戏,引出切分节奏,加以巩固。小组合作完成节拍和切分节奏的合作,老师加入钢琴进行演唱。
2、学唱衬词部分 跟着歌曲伴奏,由学生分组完成二声部节奏,演唱歌曲,老师在衬词部分加入铃鼓。
3、唱好难点乐句 聆听学生的演唱。
4、完整表现
全班同学完整演唱歌曲,引导学生用自然、轻快的声音跟着钢琴表现歌曲。演唱歌曲,分组加入不同的小乐器,为歌曲伴奏。学生活动:
1、合作完成节奏游戏,巩固切分节奏,逐步学唱歌曲。
2、学唱衬词“得儿”。
3、学唱难点乐句。
4、完整演唱歌曲。设计意图:
1、对于重难点部分着重讲解与分析让学生对于这一部分不惧怕,为的是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层层递进解决难点。
2、学生的互相学习,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学生通过听辨,提高分析和鉴赏能力。活动4【活动】拓展延伸,开阔视野。
“老歌新唱”
凤阳花鼓经过了百年的传唱,音乐家们对这一首经典的歌曲改编成各种不同风格的作品。欣赏不同风格的《凤阳花鼓》。设计意图: 通过欣赏不同风格的《凤阳花鼓》,感受因不同因素而变化不同风格的音乐,感受音乐的多元化。
活动5【测试】回顾小结,加深印象。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一个地方民歌?认识了哪一种表演乐器?学会了一个新的节奏叫什么名字?怎样表现? 回顾学习内容,加深印象。
第三篇:歌曲 《凤阳花鼓》 教学 设计
歌曲 《凤阳花鼓》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唱歌曲《凤阳花鼓》,了解凤阳花鼓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相互合作的学习过程中,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尝试用身体乐器边唱二声部边为歌曲伴奏,初步建立学生的二声部概念。
3、知识与技能目标: 1).用击拍唱谱的方法学会切分音演唱,并能独立击拍演唱《凤阳花鼓》的歌谱。2).能准确地用节奏乐器为歌曲伴奏。2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风阳花鼓》又称双条鼓、打花鼓、花鼓小锣,是安徽地区一种集曲艺和歌舞为一体的汉族民间表演艺术。它流行于明清时期,一人击鼓,一 人击锣,口唱小调,鼓锣间敲,有凤阳“一绝”和“东方芭蕾”之美称。安徽民歌《凤阳花鼓》为4/4拍,前10个小节旋律优美抒情,并配有锣鼓的“咚 锵”声势为二声部演唱,后面部分则配以幽默风趣的衬词,以及节奏乐器的伴奏,整首歌曲欢快、风趣,具有浓郁的安徽花鼓的地方风格。
教学对象分析:三年级的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与积累,已经有了初步的音高概念和识谱能力,基本掌握了常用的节奏型,并能用简单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而且,在上学期,他们已经开始接触“多彩的乡音”,对《捕鱼歌》、《太阳出来喜洋洋》这些民歌朗朗上口的音调记忆犹新,非常喜爱,因此,尽管大多学生对于安徽的地方曲艺知之甚少。但是这些孩子应该对这首歌曲比较感兴趣。本节课的全部音乐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在活动中感受音乐,活动中获得知识,在活动中锻炼能力。3重点难点
重点: 1.能独立击拍演唱《凤阳花鼓》的歌谱。
2.引导学生尝试用身体乐器和节奏乐器为歌曲伴奏。难点: 1.用击拍唱谱的方法学会切分音演唱。2.能用正确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阶段
1.看一看:播放多媒体,提问:什么是凤阳花鼓? 2.播放视频:播放 《凤阳花鼓》 表演视频。3.出示课题,导入新课。活动2【讲授】展看阶段
1.突破难点: ①.出示节奏谱。②.出示二声部歌谱。
③.引导学生加入声势伴奏。
2.播放歌曲,并让学生加入二声部及声势为歌曲伴奏。3.出示歌谱,学生分组识谱。
4.解决难点,引导学生用击拍唱谱的方法学会切分音的演唱。5.学唱旋律
⑴引导学生自学旋律
⑵教师弹奏旋律,及时提醒唱得不好的旋律。6.学唱歌词。
(1)学生自学歌词,教师提示比较难唱准的地方。
(2)教师弹奏旋律,提出要求:提醒切分节奏的歌词唱法。(3)完整演唱全曲。
7.播放音乐,指导学生加入二声部演唱。活动3【活动】拓展阶段
1.出示第二部分节奏谱。
2.检查自学情况,并进行指导。
3.指导学生正确使用乐器为歌曲伴奏。4.组织全班加上节奏乐器完整演唱歌曲 活动4【作业】结束阶段
1、提问:说一说你今天的收获。
2、教师小结。
第四篇:音乐七年级下册《凤阳花鼓》教学设计
《凤阳花鼓》教学设计
延津县石婆固乡初级中学
李妍妍
一、教学内容
1.回顾旧知:民族管弦乐队打击乐器组:鼓、锣;
2.辨别民族五声调式、探究民歌中“鱼咬尾”的创作方法;
3.学唱歌曲《凤阳花鼓》;
4.用人声模仿鼓和锣的声音并为歌曲伴奏。
二、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演唱的动态解读中,领略传统音乐文化中蕴含的优秀品质。
(二)过程与方法
1.用聆听作品、找出骨干音等方法辨别民族五声调式; 2.在歌曲乐段分析中,探究民歌中“鱼咬尾”的创作方法。
(三)知识与技能
能够用正确的演唱方法,准确表达民歌风格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完整背唱歌曲《凤阳花鼓》
四、教学难点
能够准确把握民歌《凤阳花鼓》的风格并加以表达。
五、教学方法
视唱法、演示法、讲述讲解法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上课问好
(二)新课导入
聆听歌曲《凤阳花鼓》旋律片段。师:听听看这段旋律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生:打击乐器;鼓和锣。
师,这是双条鼓。通常,表演者单手持鼓,另一只手持两根鼓条敲击 鼓面,双条鼓由此得名。双条鼓起源于凤阳,又称凤阳花鼓,在安徽有一首民歌就是以凤阳花鼓为名的,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唱吧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进入学习,创设音乐情境。通过对歌曲旋律的设问,培养学生积极思辨的能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新课学习1.学生齐读教学目标
2.初听范唱,感受歌曲情绪。(同学们,听听这首歌曲,你知道它是哪种曲艺表演形式吗?)
3.再听歌曲,学唱并分析歌曲
a.让我们再来听听歌曲,你发现歌曲中缺少哪两个基本音符吗?(缺少“4”和“7”两个音符);
b.《凤阳花鼓》仅使用了do、re、mi、sol、la五个音,这五个音在我国古代分别被称为宫、商、角、徵、羽。这就构成了我国的民族五声调式; c.念一念、唱一唱,歌曲中“手拿着”、“别的”、“单会”三处有什么共同之处?(切分节奏;特点是:中间长,两边短)
d.学唱歌曲前半部分,探究民歌中“鱼咬尾”的创作方法并随伴奏演唱,e.你认为歌曲在感情、声音的表现上应该注意什么?
4.分小组配合表演歌曲。用什么声音可以来代替花鼓和小锣?让我们随音乐表演一下吧!(鼓:咚咚咚咚咚咚;锣:锵锵锵锵锵锵)
5.表演展示
1.再听歌曲范唱,注意听歌曲的前奏音乐及歌曲的速度、音调、情绪等信息,为接下来的跟伴奏演唱做准备;
2.完整地、充满热情地演唱歌曲。
七、拓展与提高
1.以人声模仿的鼓和锣作为伴奏,分小组进行练习。2.用合唱中轮唱的方法重新编排歌曲。
八、知识总结
1.民族管弦乐队打击乐器组:鼓、锣; 2.民族五声调式:宫商角徵羽; 3.切分节奏、“鱼咬尾”; 4.轮唱。
第五篇:音乐教案-《凤阳花鼓》-教学教案
为了宏扬民族文化,学唱安徽民歌《凤阳花鼓》,了解民族打击乐器,并初步掌握它们的演奏方法和使用效果,让学生用打击乐器参与活动,为《凤阳花鼓》进行再创作。重难点是歌曲中的附点掌握,打击乐合奏。
教学过程
1、课前放录音《鄂伦春小唱》给学生听。
2、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3、发声练习:
(1)用“u”音唱(问学生学过力度记号f、p运用发声中)6| 6|| u(2)
4、提问课前听过什么地方的什么歌曲?(回答:鄂伦春族民歌《鄂伦春小唱》)
5、归纳引入新课:我国的同歌有着悠久的历史,种类繁多,每个民族、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民歌,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安徽民歌《凤阳花鼓》(板书)(书23页)。
(1)老师范唱。
(2)节奏训练:8小节板书。(3)视唱(难点 附点)(2遍)。(4)用节奏读歌词。
(5)歌曲的分析:(先让学生讲,老师再补充,后听录音)这首歌曲是流传于安徽的一首民间歌舞曲,旧社会里淮河流域的人民在剥削阶级的压迫和连年水患下迫于生活,向外逃荒,有的沿街卖唱,《凤阳花鼓》就是当时卖唱者的舞歌,史书记载:“凤阳女花鼓敲,打锣的男子跟着跑”描写了街头卖艺者的情景。歌曲是八小节为一段,共二段,词句精练质朴,前四句直接指出了明王朝统治下的饥荒景况,后四句叙述了人民的悲惨生活。
歌曲开头由四小节的锣鼓点作前奏,唱腔分两个乐段,一段唱后又以四小节锣鼓点为间奏,第二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变化反复句,最后又有四小节锣鼓点结束。曲调具有抒情叙事性,歌和舞互相结合,富有浓郁的民间歌舞风格。(听录音)
(6)填词演唱(2遍)
(7)提示:今天我们过着辛福生活,不要忘记过去的苦,我们在这么好的环境里一定要好好学习,让我们的祖国和人民更加繁荣富强起来,不能让这种沿街卖唱的现象在我们国家重演。为了有个完美的结局,在第一段的歌词的基础上,再创作出第二段词,中心是反映新社会的美好。(尽量减少改动的字词,还要压韵。这是老师的创作。尽量鼓励学生创作。)
说风阳,唱风阳,风阳就是好地方。自从来了共产党,一年更比一年强。
大户人家种田地,小户人家来经商。俺家喜欢卖杂货,身背货担走四方。(随着录音演唱第二段)
6、下面我们认识几件打击乐器(鼓、锣、钹):
这是我们民族打击乐器,我们民族打击乐器种类繁多,大体分为鼓、锣、钹、梆子四种,打击乐器经常运用合奏方式演奏,它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我国人民在节日和喜庆的场面喜欢用它来助兴。
(1)简单介绍各种乐器的打法。
(2)练习(看小黑板)少数人打打击乐器,多数人用手拍打。
(3)我们二段合起来演唱、演奏(看效果如何,可轮换)。(4)完美的演唱: 要求:二段应有对比。
小结
我们初步了解并初步掌握了打击乐器的使用方法,学唱了《风阳花鼓》又进行了再创作,这些都是我国民族文化中最宝贵的遗产,我们一定要让这些民族文化和民族音乐,在我们这一代得到继承和发扬,一定要代代流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