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凤阳花鼓教学设计与教案
凤阳花鼓
教学设计:
本课我所用的教材是花城出版社出版的小学音乐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多彩乡音中的歌曲《凤阳花鼓》。《凤阳花鼓》一曲选自安徽流传已久的民歌旋律优美动听易上口。表达了当地老百姓以歌抒情,即兴演唱讨生活的一种心情。歌曲演唱形式是通过边歌边舞进行的,充满安徽凤阳地方民歌的风味特色,节奏平稳,略带有跳跃性,衬词非常有韵味特色。
这首民歌,曲调简单很容易通过模唱或是多遍学唱让学生学会。怎样才能使学生较好的体会歌曲蕴涵的情感,通过演绎唱出来呢?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听赏新旧时期的凤阳花鼓并让学生用颜色区分歌曲的情绪。这种视听结合的手段,在感官上刺激学生,使他们对所学的内容有鲜明的了解,演唱也随之生动起来。其次,《凤阳花鼓》是一种只用锣鼓不用丝弦伴奏的表演方式,我就用常见的碗、盘、筷子加入学生的演唱,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另外鼓励学生用不同形式表现歌曲,激发学生创新灵感,由于有了之前的铺垫,后期创作歌曲时学生的热情更高了。
教案: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凤阳花鼓》
2、用简易打击乐器为歌曲《凤阳花鼓》伴奏
3、欣赏《花鼓新声》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凤阳花鼓》,感受安徽民歌的风格,并能根据歌曲选择适当的乐器和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2、通过新旧凤阳花鼓音乐的对比,感受不同的情绪和节奏。了解历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欣赏《花鼓新声》,感受不同形式的凤阳花鼓,拓展学生的视野。
4、能完整演绎《凤阳花鼓》并为其创编。教学重点:
感受不同音乐的情绪及创造性地参与音乐表演的实践活动; 教学难点:
衬词部分的演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看这是谁?出示图片海宝 嗨!大家好!生回答(海宝,是世博会的吉祥物)师:海宝最近为了世博会忙坏了,他领着世界各国的人参观世博园给他们介绍园里的各种文化。今天他在百忙之中来给我们班的同学当导游,你们想不想知道他要给我们讲解什么文化呢?
生:想。
师:那我们就跟着海宝走一走吧(出示安徽代表性图片)海宝把我们带到哪里了?
生(安徽)
师:安徽有个凤阳县那里有一样东西很出名,而且几乎人人都会用它来表演,现在我们来欣赏一下?
师:播放旧安徽凤阳歌
师:谁能说一说你从刚才的视频中听到、看到感受到了什么? 生:拿鼓唱,有点儿民歌风格 歌曲里唱的很可怜。。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这是一首安徽特有的音乐文化凤阳花鼓,看,这就是刚才大家看到的凤阳花鼓(出示图片)
海宝介绍凤阳花鼓出示教学建议
二、新课教学
师:就像同学说的一样刚才的凤阳花鼓是旧社会人们为了讨生活唱出来的,感觉非常的凄凉,老师这里有个调色盘你觉得用什么颜色能表达这首歌曲的情绪呢?
生回答出示幻灯
师:如今的凤阳花鼓有了新的改变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师:范唱《凤阳花鼓》
师:这首凤阳花鼓有了什么变化? 生:回答(感觉很开心)节奏快了 师:那我们用什么颜色呢? 生答出示幻灯新凤阳
师:同学们真棒!让我们跟着这个愉快的旋律用啦轻声的哼唱一下吧,生跟着旋律哼唱。
师:刚才我们观察凤阳花鼓边唱便怎么样呀(生敲花鼓),现在把你已经准备好的小碟子,小碗拿出来吧,让我们边哼唱边敲一敲。注意看旋律
生边唱边敲
师:出示曲谱,现在跟着我的琴声一起来慢慢的唱曲谱。生唱曲谱
师:你们真棒!谁能说说这首歌曲中,你印象最深的是哪部分呢? 生:得儿铃铛飘一飘 一生说纵
师:恩,这也是安徽地区特有的民族方言风格。你们看(示范)我这样像是在表演句话?
生:得儿铃铛飘一飘
师:那这锣声是。生“得儿”,让我们一起来模仿一下注意看老师的手 生单独模仿,评价 师:那这个舞步就是。。
生:飘一飘就是人们模仿打击乐器的发音,就像这个小锣(师示范敲,让学生听觉感受音响)我们来试着模仿一下 通过老师的手势及示范,指导学生用打颤舌的方法,灵敏而迅速的收回,且发音要短而轻。
边敲手里的乐器边练习
师:让我们一起唱一唱这部分,边唱边敲手里的乐器。
师:接下来我们玩接唱的游戏,好不好?老规矩 衬词的地方我们合唱师:准备好了,一句生一句。
师:真不简单,都唱对了!刚才我们说这首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 生:热烈,欢快 师:啊,这么多,还是用你的歌声来告诉大家吧!师:你们觉得自己唱的怎么样? 生自评
师:又到各小组展示才艺的时间了,今天老师给你们出的题目是用不同的方式来表演歌曲,想一想谁想做你们小组的小导演?
第一组?生:男女生对唱 评:男生比女生声音大,女生声音好听 第二组? 生:用乐器伴奏和独唱 有点乱。。
第三组?生:我想排个表演唱 我喜欢他们的表演形式,谁演得最好。。
师:随着时代的发展花鼓的打法、舞步、演唱等在保持浓郁的地方特色的同时,形式更加活泼多样,气氛更加热烈欢快起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花鼓新声》的片断。
师:新一代的凤阳人欢天喜地的唱着凤阳花鼓,我们能唱一唱我们自己的家乡吗?好!那我们盘锦都有什么特色呢?鱼米之乡,有大米,石油,丹顶鹤 螃蟹 红海滩。。
创编例:说盘锦,道盘锦 盘锦真是个好地方,稻田螃蟹鱼满仓,石油城丹顶鹤的故乡 美丽的红海滩美名扬。
师:谁能说一说这节课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你有哪些收获?
生:这节课我听的很认真,我学会了唱《凤阳花鼓》。。。师:你们的收获还真不小,海宝这个小讲解员一定很高兴,让我们谢谢海宝跟他说再见吧!
生:海宝再见!
第二篇:《凤阳花鼓》教学设计
《凤阳花鼓》教学设计
一、教学年级:三年级
二、教学课时:1课时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凤阳花鼓》,让学生体验凤阳花鼓独特的表演风格,在相互合作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安徽地方风格的音乐和文化。
2、能够用圆润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并通过表演、伴奏等形式共同表现歌曲,表达出歌曲欢快愉悦的情绪。
四、教学设计思路:
(一)设计理念
本课《凤阳花鼓》,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利用生动活泼的形式,逐步引导学生用圆润而富有弹性的声音唱好歌曲。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在学习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进行凤阳花鼓表演,并且运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感悟,理解音乐,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创造性潜质。
整节课力求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在美的音乐情绪中充分感受《凤阳花鼓》的民间音乐风格,使整个音乐课堂充满安徽民间歌舞的氛围。
(二)教材分析
《风阳花鼓》是流行于安徽的民间歌舞曲。为五声宫调、4/4拍、一部曲式结构。歌曲为扩充了的一段体,从第十一小节开始以独特的衬词增添了音乐的感染力和生活气息。全曲具有抒情叙事性,歌与舞相互结合,富有浓郁的民间歌舞风格。前四句构成一个起承转合结构的乐段,每句间采用“鱼咬尾”式的承递发展法,后三句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前面的乐段进行补充,进而完善作品的结构。前10小节旋律优美抒情,后面的衬词“嘚儿”诙谐风趣。
(三)学情分析
在小学阶段,三年级的大多学生对于安徽的地方曲艺知之甚少。但是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也往往比较乐意接受他们认为比较感兴趣的一些新事物。因此,本节课的全部音乐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实际出发,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到我的教学活动中来,使每一位学生音乐潜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喜欢音乐,享受音乐,感悟音乐。
五、教学重点:
在唱好歌曲的基础上,能够运用表演、打击乐器伴奏等多种形式共同完成歌曲的表现,表达出歌曲欢快愉悦的情绪。
六、教学难点: 能够用连贯的声音演唱歌词部分,尤其是能够唱好一字多音处;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的衬词部分。
七、教学用具:
钢琴、课件、凤阳花鼓、打击乐器等。
八、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1、学生听《凤阳花鼓》音乐进教室。
2、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凤阳花鼓》。
3、听:介绍《凤阳花鼓》的由来。
(设计意图:以敲锣打鼓的形式进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运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初步了解凤阳花鼓的历史。)
(二)学习歌曲。
1、聆听歌曲范唱。
教师有感情地范唱歌曲。设问:这首歌唱了什么内容,情绪怎样?(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范唱,以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
2、用模唱的方法学习歌曲的歌词部分。
(1)教师提问:鼓敲击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2)用“咚”模唱歌曲的歌词部分。(3)教师提问:锣敲击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4)用“呛”模唱歌曲的歌词部分。
(设计意图:通过模唱歌曲,用正确的发声状态歌唱,为学唱做好铺垫。)
3、学生学唱衬词部分。(1)学生跟琴学唱衬词部分。(2)加入力度处理衬词部分。
(设计意图:衬词部分是这首歌曲比较有特点的地方,进行了强、弱的力度处理,使衬词部分活泼、有趣。)
5、学生合着伴奏完整地演唱歌曲。
6、进行歌曲处理。
(1)为歌词部分加入二声部演唱。(2)在教师的指挥下,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设计意图:由齐唱歌曲到二声部演唱歌曲,丰富了歌曲的艺术表现力,增强了感染力。)
(三)表演歌曲。
1、听《凤阳花鼓》。
(1)歌曲中有几种演唱形式(2)加入锣鼓伴唱
2、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用歌、舞、奏的形式完整地表现歌曲。
(设计意图:通过表演让学生体验凤阳花鼓独特的表演风格。通过编创与活动,能够运用表演、打击乐器伴奏等多种形式共同完成歌曲的表现,表达出歌曲欢快愉悦的情绪。)
(四)拓展延伸。
(此环节根据课堂教学的时间多少灵活把握)
1、欣赏不同版本的《凤阳花鼓》
2、课堂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聆听与比较,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九、教学反思:
(一)本次执教的班级是借班上课,对于学生歌唱、识谱情况不了解,因此课前应准备多种方案,课上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处理。
(二)这节课的教学时间是三十分钟,教学设计的容量比较大,因此拓展部分可以根据上课班级教学的具体情况取舍。
(三)在不熟悉学生的情况下,师生互动需注重调动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
第三篇:歌曲 《凤阳花鼓》 教学设计(定稿)
歌曲 《凤阳花鼓》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轻快、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逐步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2.初步了解安徽民歌《凤阳花鼓》的产生背景。2学情分析
在中年级的音乐课中很一些学生仅仅是被动地接受,机械地学唱歌曲,缺少积极的学习状态,更谈不上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和爱好了。对于学生来说,这首歌曲最难的地方就是衬词部分,通过小组合作和竞技表演让同学们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来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着重通过双手拍节奏的方法来学习这一部分。3重点难点
重点:体验感受XX X节奏特点。
难点:正确掌握歌曲的难点节奏XX X 和难点乐句。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课题,激发兴趣。
教师活动:
1、教师老师边敲击小乐器,边范唱歌曲,引出歌曲,简单介绍歌曲的背景。
2、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
提出问题:聆听歌曲,这首歌曲的情绪抒情的还是欢快的? 学生活动:
1、通过聆听,引出歌曲。
2、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设计意图: 通过听辨、回忆歌曲,引出新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了解凤阳花鼓。
活动2【讲授】初步感知,熟悉旋律。
教师活动:
1、聆听歌曲,师生一同感受歌曲情绪。
2、哼唱旋律。
带着欢快的心情和节拍,用“la”跟着钢琴哼唱旋律。
3、熟悉旋律,再加入歌词跟钢琴唱。熟悉歌词,跟着音乐演唱。学生活动:
1、学生用书、笔作为打击乐器打节拍,感受歌曲。
2、学生跟着钢琴哼唱,进一步熟悉旋律。
3、熟悉旋律之后,再进行歌词的学唱。设计意图: 在学习过程中先引导学生以律动的方式,完成新课教学中的较难音乐小节,扫清歌曲教学中的难点。
活动3【讲授】新歌学习,解决难点。
教师活动:
1、学习切分节奏
师生合作,引导学生尝试二声部的节奏游戏,引出切分节奏,加以巩固。小组合作完成节拍和切分节奏的合作,老师加入钢琴进行演唱。
2、学唱衬词部分 跟着歌曲伴奏,由学生分组完成二声部节奏,演唱歌曲,老师在衬词部分加入铃鼓。
3、唱好难点乐句 聆听学生的演唱。
4、完整表现
全班同学完整演唱歌曲,引导学生用自然、轻快的声音跟着钢琴表现歌曲。演唱歌曲,分组加入不同的小乐器,为歌曲伴奏。学生活动:
1、合作完成节奏游戏,巩固切分节奏,逐步学唱歌曲。
2、学唱衬词“得儿”。
3、学唱难点乐句。
4、完整演唱歌曲。设计意图:
1、对于重难点部分着重讲解与分析让学生对于这一部分不惧怕,为的是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层层递进解决难点。
2、学生的互相学习,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学生通过听辨,提高分析和鉴赏能力。活动4【活动】拓展延伸,开阔视野。
“老歌新唱”
凤阳花鼓经过了百年的传唱,音乐家们对这一首经典的歌曲改编成各种不同风格的作品。欣赏不同风格的《凤阳花鼓》。设计意图: 通过欣赏不同风格的《凤阳花鼓》,感受因不同因素而变化不同风格的音乐,感受音乐的多元化。
活动5【测试】回顾小结,加深印象。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一个地方民歌?认识了哪一种表演乐器?学会了一个新的节奏叫什么名字?怎样表现? 回顾学习内容,加深印象。
第四篇:歌曲 《凤阳花鼓》 教学 设计
歌曲 《凤阳花鼓》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唱歌曲《凤阳花鼓》,了解凤阳花鼓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相互合作的学习过程中,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尝试用身体乐器边唱二声部边为歌曲伴奏,初步建立学生的二声部概念。
3、知识与技能目标: 1).用击拍唱谱的方法学会切分音演唱,并能独立击拍演唱《凤阳花鼓》的歌谱。2).能准确地用节奏乐器为歌曲伴奏。2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风阳花鼓》又称双条鼓、打花鼓、花鼓小锣,是安徽地区一种集曲艺和歌舞为一体的汉族民间表演艺术。它流行于明清时期,一人击鼓,一 人击锣,口唱小调,鼓锣间敲,有凤阳“一绝”和“东方芭蕾”之美称。安徽民歌《凤阳花鼓》为4/4拍,前10个小节旋律优美抒情,并配有锣鼓的“咚 锵”声势为二声部演唱,后面部分则配以幽默风趣的衬词,以及节奏乐器的伴奏,整首歌曲欢快、风趣,具有浓郁的安徽花鼓的地方风格。
教学对象分析:三年级的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与积累,已经有了初步的音高概念和识谱能力,基本掌握了常用的节奏型,并能用简单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而且,在上学期,他们已经开始接触“多彩的乡音”,对《捕鱼歌》、《太阳出来喜洋洋》这些民歌朗朗上口的音调记忆犹新,非常喜爱,因此,尽管大多学生对于安徽的地方曲艺知之甚少。但是这些孩子应该对这首歌曲比较感兴趣。本节课的全部音乐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在活动中感受音乐,活动中获得知识,在活动中锻炼能力。3重点难点
重点: 1.能独立击拍演唱《凤阳花鼓》的歌谱。
2.引导学生尝试用身体乐器和节奏乐器为歌曲伴奏。难点: 1.用击拍唱谱的方法学会切分音演唱。2.能用正确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阶段
1.看一看:播放多媒体,提问:什么是凤阳花鼓? 2.播放视频:播放 《凤阳花鼓》 表演视频。3.出示课题,导入新课。活动2【讲授】展看阶段
1.突破难点: ①.出示节奏谱。②.出示二声部歌谱。
③.引导学生加入声势伴奏。
2.播放歌曲,并让学生加入二声部及声势为歌曲伴奏。3.出示歌谱,学生分组识谱。
4.解决难点,引导学生用击拍唱谱的方法学会切分音的演唱。5.学唱旋律
⑴引导学生自学旋律
⑵教师弹奏旋律,及时提醒唱得不好的旋律。6.学唱歌词。
(1)学生自学歌词,教师提示比较难唱准的地方。
(2)教师弹奏旋律,提出要求:提醒切分节奏的歌词唱法。(3)完整演唱全曲。
7.播放音乐,指导学生加入二声部演唱。活动3【活动】拓展阶段
1.出示第二部分节奏谱。
2.检查自学情况,并进行指导。
3.指导学生正确使用乐器为歌曲伴奏。4.组织全班加上节奏乐器完整演唱歌曲 活动4【作业】结束阶段
1、提问:说一说你今天的收获。
2、教师小结。
第五篇:凤阳花鼓教案
《凤阳花鼓》
授课课型:唱歌综合课 设计思路:
《凤阳花鼓》又名《凤阳歌》,安徽民间小调。因最早流传于凤阳而得名,与花鼓灯、花鼓戏并称“淮河三花”,享有“东方芭蕾”的美誉,并于2006年评为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民族音乐发展史上的一朵美丽奇葩。
根据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本课主要以唱歌教学为主,并辅以体态律动、游戏来加强学生对音乐的关注。在整个教学中,我设计了我的身体会唱歌--感受作品--学唱歌曲--分析歌曲--歌曲处理--舞动课堂--拓展欣赏几个环节,本着“重导轻演”的原则,引领学生在重复、对比欣赏和学唱歌曲的过程中,通过发现、探究、合作、体验等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本节课,我选用了钢琴和双条鼓作为课堂教学乐器,钢琴主要用于歌唱教学,双条鼓可使学生更近距离的感受凤阳花鼓的艺术魅力。
我力求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加深学生对凤阳花鼓这一艺术形式的感受和体验,并热爱我们的民族音乐。教学目标:
1、饶有兴趣地背唱歌曲。
2、了解凤阳花鼓的艺术表现形式(表演形式、曲式结构、节奏特点),加深学生对凤阳花鼓的理解和体验。
3、加强对民族五声调式的认知。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感受凤阳花鼓的艺术特点并饶有兴趣的背唱歌曲。
2、教学难点:切分音、衬段部分的情绪特点和演唱。教学准备:
一、搜集有关凤阳花鼓的录像、图片,并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便于学生直观地了解教学内容。
二、教师课堂乐器选用钢琴和双条鼓,能够与学生灵活交流。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
1、我的身体会唱歌(打拍读节奏或者节奏律动)
【设计意图:考虑到学生未知的原有音乐知识水平,做了两种方案。若学生知识水平浅一些,可做打拍读节奏游戏,若学生知识水平较深,可以通过模仿击打节奏,并融入身体律动来感觉节奏。】
2、切分音
切分音是本课的重难点之一,如何将复杂的切分音给学生讲明白,一我本着“从前”的原则,在课的开始趁学生还比较精神集中的时候讲解,二本着“从简”的原则,只对本节课出现的一种比较常用的切分节奏进行讲解。主要通过图示和体态律动的方法加强学生对切分节奏的理解和体验。
a.强拍与弱拍
b.切分节奏
3、谁的耳朵最灵?
由节奏向旋律迁移,引出本课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我的身体会唱歌、谁的耳朵最灵游戏,拉进师生距离,从感受节奏中了解作品特点,解决切分音,并由节奏开始向旋律迁移,通过感受旋律情绪导入本课课题,将新授的部分曲调作了一个有效的渗透。】
三、新授课程
1、凤阳花鼓简介
2、感受作品
(1)完整聆听作品并谈谈你的感受?(2)带着问题跟随哼唱作品。
问题:你对哪一部分最感兴趣?乐曲可以分为几部分? 【设计意图:此曲旋律清新,简单易学通过完整聆听、哼唱作品,在感受作品的同时,使学生能基本常会歌曲。】
3、歌曲难点处理(1)切分节奏(2)小七度音程(3)“得儿” 【设计意图:通过图示形象直观的提示学生准确把握演唱情绪和风格】
4、分析作品
(1)谁的眼睛最亮?——主部 a.五声调式 b.鱼咬尾 c.旋律特点 【设计意图:运用多媒体技术更形象直观的让学生通过发现、探
究找出旋律特点和民歌的几种创作手法,夯实基础】
(2)谁是记忆王?——衬部 a.衬部旋律节奏特点 b.歌词的记忆
【设计意图:本段歌词有点“绕口令”式,因此如何让学生通过形象思维快速准确记忆歌词,直接影响到歌曲的演唱和表现,也是本课的重难点之一。在这一环节,我主要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讨论、发现并展示成果,然后教师讲解自己解决这一难题的过程,加深学生对歌词的理解和记忆。】
5、歌曲背唱处理
(1)正确的演唱姿势(2)饱满的情绪
(3)跟着老师的手势
6、双条鼓讲解及演示
7、舞动课堂
(1)感受凤阳花鼓的艺术魅力。(2)体会花鼓艺人的辛酸苦乐。
【设计意图:根据六年级学生特点,课的后半部分,注意力开始下降。通过身体律动的方式,再次引起学生对音乐的关注,并加深对凤阳花鼓这一艺术形式的理解和体验,感悟生活。】
四、拓展欣赏
1、《凤阳花鼓》 :“说凤阳,到凤阳……”
2、《打花鼓》
【设计意图:学生们在余音绕梁中再次感受凤阳花鼓的艺术魅力,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凤阳花鼓的认识,课虽终,思未了,趣不尽,情更浓。】
五、课堂小结
学生听着《名扬花鼓》主题曲走出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