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几个与第几个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通过听来确定声音的次数,声音有先后次序。2.能将摸到的物体的个数,用不同方法记录下来。3.通过听着数、摸着数,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 展以及对数的概念的进一步巩固。
4.通过有趣的学习过程,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 的快乐,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听觉和触觉进行记数练习,进一步巩固对数的理解和记忆。
3.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1—10,还学会了用不同的方式去记录它们,现在就让我们来复习一下!
师:一共有几辆小轿车? 生:有8辆。
师:如果要你用简单的记号把它们表示出来,你会吗?谁想来?
师:为什么画的要么是8个圆片,要么就是8根竖杠,为什么都是8个的呢? 生:因为一个圆圈就表示一辆小轿车,有8辆,就要画8个。师:嗯,小朋友真聪明,都做对了。
二、新课探索
1、探究一
师:小朋友,这是什么啊?现在,我们来做游戏好不好?
师:老师来敲鼓,请你用简单的符号来记录听到鼓声的次数,你想用什么符号就用什么符号。看看谁能记得又快又正确? 师:谁想来?(指名学生)
师:对吗?一共是几声啊?四声,对啦!师:你用什么记号表示? 生:4根竖杠。生:4个圆片。
2、探究二
师:这个乐器你认识吗? 生:三角铃。
师:听听响了几下?用你喜欢的记号表示。(学生记录,举纸校对)
师:刚才小朋友不仅对听到的声音的次数进行了记录,而且完全正确!真棒!
3、小结。
师小结:听着数时,听到几下,就用几个小圆片或几根竖杠来表示。
4、探究三
师:小胖在干什么呢? 生:在数有几粒纽扣?
师:但是,小胖今天数的方法和前几次不同,小胖是怎样数的?
生:蒙上了眼睛摸着数的。
师:小胖摸到了几粒纽扣?用你喜欢的记号记下来。生:10个圆片,10根竖杠。
5、摸着数小结。
师小结:摸着数时,摸到几个,就用几个小圆片或几根竖杠来表示。
三、课内练习
1、练习一(1)
师:老师请了小狗和我们一起做游戏,你们欢迎吗? 生:欢迎。
师:请你们仔细听一听,小狗叫了几声?用简单的记号记下来。生:○○○○○
︱︱︱︱
2、练习一(1)
师:小羊也来玩游戏了,它让你们用记号记下它叫了几声? 生:○○○○○
︱︱︱︱ ︱︱ ○○
3、练习一(2)师:同学们做的真棒,老师的这块木板上钉上一些螺丝钉,请位同学摸一摸一共有几颗?(指名学生摸一摸,报出数量,其余记录)生:一共有六颗螺丝钉。
4、练习一(3)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老师有2个袋子,每个袋子里有不同个数的弹珠,谁想上来摸一摸,数一数?(指名学生上台摸一摸)师:(开袋验证)真棒,表扬。
(可以变化袋中弹珠的数量,请不同的学生上台游戏)
师:我们做完了摸弹珠的游戏,现在我请你学一种小动物的叫声,其余小朋友边听边记,看谁记得又快又对。(请一学生上台学动物叫声,其余学生边听边记,集体校对)
5、练习二
师:游戏就做到这里,接下来老师请你当一回小小幻想家,例如有3个圆片,我说它表示有3支铅笔。你认为它表示什么呢?
生:它可以表示3本本子。(3只鸡、3个苹果、3匹马、3辆车等)
6、练习二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继续你们的想象力,以小组为单位,和你小组里的伙伴们说说这些记号可以表示什么?(小组讨论,教师巡视参与讨论)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玩了听着数和摸着数的游戏,还知道了听到几声,就可以用几个小圆片或竖杠表示;摸到几个,就用几个小圆片或竖杠表示。
第二篇:第10课 “冷战”与“热战”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铁幕”演说和两级对峙局面形成的史实;
2、通过阅读“每课一得”,掌握世界格局的概念,培养分析和理解能力;
3、通过比较北约和华约,培养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铁幕”演说主要内容的分析,培养学生从历史资料中获得知识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进一步分析两级对峙局面形成的必然性及其对历史造成的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两级格局的形成,初步认识“冷战”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深刻认识世界和平的可贵,理解和平与发展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2.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铁幕”演说和两级对峙局面形成的史实;
2、通过阅读“每课一得”,掌握世界格局的概念,培养分析和理解能力;
3、通过比较北约和华约,培养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谈话进入,贴近时政热点:以微信朋友圈《卢布狂跌 华人扫空莫斯科奢侈品》新闻报导话题导入,俄罗斯货币——卢布贬值,不仅对华人、而且对当地居民也带来很大的影响,抢购商品等现象可看出俄罗斯的经济秩序出现混乱(展示抢购的照片)。除了卢布贬值,俄罗斯的国民经济命脉——石油也受到创伤,国际油价大跌。(出示两幅漫画)师问:为什么俄罗斯现在会面临现在这么尴尬的情况?生答:(从漫画中可看出)受到美国和欧盟的制裁。师:这两年,随着各方面实力的强大,俄罗斯开始扩张。最近的焦点就是乌克兰。由此,俄罗斯与美国、欧盟等进行了直接对抗,经济制裁也就随之而来。现在国际社会上都有这样一种声音:新的冷战是不是要来了?什么是冷战?冷战现在还在继续吗?今天请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课“冷战”与“热战”。【新课讲授】
师:首先,我们要弄明白什么是“冷战”?(先让学生表述什么是“冷战”)生:“美国和苏联冷战„..”、“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阵营„„”、“没有直接进行军事上的攻击„„”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和讲解“冷战”的概念,注意要强调实质)冷战是指二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全面对抗的一种现象。这种对抗除了直接大规模的军事冲突之外,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等一切领域,实质是遏制共产主义。是一种埋藏着战争危机的和平状态,也是一种以和平形式表现的战争。
那么,冷战,它对于人们或者世界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呢?下面,我们通过历史情境——一个德国家庭的悲欢离合,一起走进这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学生活动:学生描绘以下情景)
【情景一
第一幕:期待重逢——1945年10月某一天.,德国柏林,Lisa站在夕阳中,焦急地眺望着远方,丈夫Jason参加二战至今未归,生死未卜。女儿Linda已经10岁,儿子David也已经6岁了。全家人都在盼望着Jason...】
【情景二
第二幕:喜极而泣——落日的余晖中,在远处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他是个身材高大魁梧的男人,仿佛能从他身上闻到战争的硝烟气味。两个小孩尖叫着朝爸爸跑去,男人不断亲吻着自己的孩子,做出一个“感谢上帝”的动作,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他甚至不感相信自己还能回来,女人在他身后泣不成声。】
【情景三
第三幕:天伦之乐——丈夫回来后的第二天,给家人在讲述二战中惊心动魄的故事,讲述他是怎么死里逃生的经过,其中讲到他在军中听说的罗斯福、斯大林、丘吉尔的故事,他们结成盟友,对我们展开猛烈的攻势......】
师:看到这里,我们知道,Lisa的丈夫Jason是一位参加二战的德国士兵。人类步入21世纪,在短短的几十年内就经历了两次世界性的大战,其后果不堪设想。现在大家回想一下,一战后确立的世界新秩序是什么? 生: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师:这个秩序有维持下去吗?
生:没有,二战该体系瓦解,雅尔塔会议后,形成了新的世界格局——雅尔塔体系。
师:(展示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三大巨头”参加的雅尔塔会议的页面)我们知道,在二战中,为了共同反抗法西斯,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处于共同利益的需要,形成了一个“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其中哪两个国家起了比较重要的作用? 生:美国和苏联
师:它们在二战中的关系是?(盟友)
(出示材料:“斯大林曾在雅尔塔会议上说:‘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分裂。’”)二战结束后,美苏的盟友关系还可以维持下去吗?他们之间的关系又有了怎样的变化呢? 生:盟友变成了对手。
历史探源:一探盟友为何变对手?二探盟友如何变对手?反思冷战之得失。师:二战后,国际形势有了新的变化(出示材料:“丘吉尔在1943年的德克兰会议上曾形象地描绘:我的一边坐着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丘吉尔为什么这么说呢?)生:因为二战后欧洲国家普遍衰落,最强大的是美国和苏联。
师:(出示表格材料《战后美苏实力对比》):美国在经济上是最大的资本输出和债权国,军事实力世界第一,还垄断了原子弹,在世界各地建立了近500个军事基地,并操纵着联合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借此强大的优势要称霸世界。而战后的苏联也毫不示弱,凭着极高的政治地位和仅次于美国的军事实力,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强大的同时,它还认为它的政治制度非常优越。出示材料:“罗斯福说:‘吾国因拥有道义、政治、经济及军事各方面之力量,故自然负有领导国际社会之责任。’”美国集西方文明之大成的天生优越感,这种优越感来源于美国先进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美国认为,它有责任将其民主制度和自由的价值观念向全世界移植等思想。美国的政治野心与他的实力同步膨胀起来,雄厚的经济、军事实力,为其全球扩张创造了条件。
与此同时,苏联的力量也逐渐强大,东欧一些国家在苏联的影响和帮助下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杜鲁门上台后,一再声称,我们赢得了胜利,把领导世界的重担放在了美国人头上,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的制度。而苏联则对此也表示出极大的不屑。因为社会制度以及意识形态的差异,更加导致了美苏相互间的误解和不信任。一位美国学者说:“美苏双方都像在镜子里看人一样,看到的是反像,即把对方看成是世界上的恶霸。”此时,二战时期的共同利益不复存在,且两国利益形成对立,意识形态的差异,导致矛盾进一步激化,美苏两国由盟友变成了对手。在这个国际大背景之下,我们再来看看这个德国家庭的生活:(学生活动:描述情景和播报新闻)
【情景四
第四幕:幸福生活——他们正过着平淡而幸福的生活„„听到一则新闻:“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
师:这是1946年丘吉尔访问美国,在杜鲁门陪同下在富尔顿发表的一篇名为《和平砥柱》的演说。请大家注意,“铁幕”一词比较特别,同学们觉得什么是铁幕?透过丘吉尔的话,你知道演说中的“铁幕”又指什么呢?(出示《“铁幕”分割欧洲形势图》)生:讨论
师:总结。“铁幕”指的是冷战时期将欧洲分为两个受不同政治影响区域的界线,具体指的是苏联东欧人民主义国家(共产主义)。丘吉尔以铁幕一词公开地把矛头指向苏联,声称苏联威胁了欧洲的安全、和平,鼓吹并号召英美联合对抗苏联,揭开了冷战的序幕。这就是著名的“铁幕演说”。原来,首先挑起冷战是非的是丘吉尔。
对于这次演讲,苏联方面如何回应?(学生活动:分别演绎记者和斯大林)
资料回放(出示材料“斯大林《关于丘吉尔先生的演说和(真理报)记者的谈话》”)
师:总结。斯大林认为这次“铁幕”演说是一次危险的行动,在挑拨离间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美苏双方的矛盾浮出水面。(学生活动:描述情景)
【情景五
第五幕:风雨前夕——1947年的某一天,姐姐所在学校突然沸腾起来,出去一看,只见挂着一幅大字标语,上面写着:“欢迎杜鲁门的到来,感谢上帝。”姐姐就急忙跑回家,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妈妈,从妈妈的脸上可以看出她的表情是喜忧参半,因为这可能将有一场大得暴风雨就要来了„„】 师:出示图片和材料(图:1947.3 杜鲁门总统在国会发表演说&《杜鲁门致国会咨文(部分)》)和学生分析材料,得出就结论。杜鲁门主义的本质:遏制苏联,称霸世界。杜鲁门主义——冷战开始的标志。大家怎么看待杜鲁门主义?
生:是美国政府内部酝酿已久的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如同对苏联发动全面冷战的宣战书。
师:冷战的战书已发,美苏接下来要进行怎样的勾心斗角呢?
为了更好推行杜鲁门主义、有效实施“冷战”,1947年,美国国务卿在哈佛大学演讲,抛出了援助欧洲经济复兴的马歇尔计划。(出示材料:马歇尔计划西欧接受美国援助的相关数据)说明:战后,由于战争的打击,欧洲形势严峻,国家经济处于崩溃,西欧需要援助。
生:讨论: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什么?马歇尔计划的实质是什么? 师:启发学生马歇尔计划的实质:援助西欧,加强资资本主义联盟、控制西欧、共同遏制苏联,称霸世界。——比喻:黄鼠狼给鸡拜年。这是杜鲁门主义的第一次大规模应用,是冷战政策的一个重要步骤。对此,苏联等成立经互会,发起了与美国在经济上的对峙。
这两极的对峙,还表现在军事上,如美苏军备竞赛(出示美苏军备竞赛数据表和相关漫画)
为有效实施“冷战”,美国在推行“马歇尔计划”的同时,便着手策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组织遏制苏联的军事政治集团。苏联也毫不示弱,也组织了自己的军事政治集团。下面我们来认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展示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材料&《北约和华约对峙形势图》)
北约和华约的成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两极格局)的形成。两极格局——二战后形成的以雅尔塔体系为基础、以美苏为中心的两大阵营全面对抗为特点的政治格局。(阅读课后“每课一得”——世界格局)跷跷板动图比喻:跷跷板两头熊比喻美国和苏联,由于势均力敌,跷跷板保持一种基本平衡。这就像二战后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格局,即两极格局。
国际形势发展至此,德国家庭又会受到什么影响呢?(学生活动:描述情景)
【情景六
第六幕:再次分离——1964年的某一天,爸爸还是在继续关注着电视新闻,因为时局紧张,姐姐从贸易公司下班回家了,讲述着公司在美国援助之下是如何起死回生的,妈妈在准备晚上要吃的三明治,画面中似乎少了一个人,那就是弟弟。弟弟现在正在东柏林的奶奶家,回不来了,因为一年前他去了奶奶家,结果一夜之间就被一堵大墙隔断了他与家人的团聚。几次想逃回来都被哨兵遣送回去,差点丧命,所以这家人看起来都不太开心。】 师:美苏冷战的另一表现——柏林墙,介绍柏林墙,讲述德国的分裂(展示柏林墙照片)
在欧洲,德国在美苏的冷战下一分为二,一堵柏林墙硬是把一个民族分成了两半。因为它,30年来,德国老百姓连亲戚朋友都不能正常往来,这给德国民众的心理带来多严重的创伤。而在亚洲,美苏两大阵营对抗也加剧了朝鲜半岛的分裂,这也是今天半岛危机的历史根源。再如,越南战争。局部“热战”也此起彼伏。(展示局部热战照片)
【情景七
第七幕:?(由学生命名)1990年某一天,柏林墙倒塌,东西德合并人们沉浸在一片欢乐当中。此时,柏林的上空凝固着幸福的空气,这其中有没有小弟弟和家人的重逢呢?】
冷战期间,世界范围内没虽然有爆发大规模大范围的战争,但是在冷战阴影的笼罩下,世界各地危机四伏,半个世纪以来都不得安宁。明争暗斗数十年,1991年随着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两极格局宣告瓦解,世界也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师:带学生总结“冷战”的进程:
冷战: 序幕
开始标志
发展
结束
时间: 1946年
1947年
1947年
1991年
事件:铁幕演说
杜鲁门主义
①马歇尔计划(经济)
苏东剧变
②北约VS华约(军事对抗)
华约解体
③柏林危机(政治)
冷战结束
【探究与交流】
(学生活动:各抒己见——请你说说“冷战”带来了什么影响?点拨:一分为二)生:讨论 师:归纳总结:冷战影响:积极:
1、在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2、客观上两强竞争促进了科技的发展。消极:
1、使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世界被分裂成两部分;
2、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下;3.严重破坏了世界的和平,爆发了局部的 “热战”。【小结】 贴近时政热点:
师:“冷战”早已过去,也成为了历史,但纵观今天的国际形势,冷战思维似乎还在延续,如课前导入的制裁俄罗斯、朝鲜半岛问题、《钢铁侠2》等,都有冷战思维的影子。尤其对于乌克兰问题上,北约秘书长呼吁政治对话、普京总统在2014年12月的记者会上也告诫西方勿以冷战思维筑墙。对于我们来说又能得到什么启发呢?怎么样才能让世界更好地发展呢?
生:勿让冷战思维延续,勿让冷战重新上演!和平与发展才是时代主题,我们应该尊重各国人民根据国情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谴责和拒绝霸权主义。结语:“冷战虽成历史陈迹,冷战思维却从未在地球上真正消失。独不见,笼罩在世人头上的战争阴云,是否又以反恐战争旗号,重出江湖。”
——中国政法大学 俞飞
第三篇:第4节 密度与社会生活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会查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
2.能运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知道温度对密度的影响,知道密度知识对生产和生活的重要作用。
2、学会运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目标:通过介绍密度知识的实际应用,让学生认识理论与实际的密度联系,熏陶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运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能运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教学用具
天平(砝码),量筒,水,金属块,带有玻璃管的圆底烧瓶,烧杯,热水,冷水,纸风车,酒精灯,多媒体
4.标签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启动课堂
密度是物质的基本属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密度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有重要的价值。在解决不同的实际问题时,密度知识是如何应用的.
学生思考并回答,让学生明确密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
教师对密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行筛选,有目的的处理应用的几种情况。1.密度与物质鉴别 2.密度与温度 实验探究
1.密度与物质鉴别 讨论的问题如下:
教师出示学生体育课上用的4kg的铅球,问学生:你如何判断,这种铅球是否用铅制成的?请说出你的办法来.
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作答:先分别测量出铅球的质量和体积,再利用密度公式求出它的密度,判断它是否是铅组成的。
又提问:如何利用家里能找到的器材,测出测量出铅球的质量和体积呢?
用体重计测出铅球的质量,可以用水桶做排水器材测出铅球排开水的质量,即可算出铅球的体积。
实验:器材,实验步骤 计算:
总结:用密度鉴别物质问题,如果我们计算出某一物体密度和密度表中某一物质密度相同,我们只能说可能是这种物质,如果前边例题中你不知道是铜球,这样用计算出的密度值。一分析就会错误地认为是铁球.
所以在用密度进行物质鉴别时往往还要配合利用物质的其他特性,比如颜色、硬度等等。更科学的鉴别物质的方法,应采用化学分析或光谱分析,鉴别组成它的化学元素成分。
同种物质的密度一般是不变的,如一瓶水用去一半,剩下一半水的质量是原来的二分之一,但密度不变。
问题:同种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变吗?如果某物体的质量不变,而它的体积改变了呢? 实验:气体的热胀冷缩实验
介绍实验装置:圆底烧瓶上用带有注有一小段红墨水的玻璃管的橡皮塞密闭空气。先后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观察。现象:烧瓶放在热水中时,里面的红墨水向外移动,说明瓶内气体受热体积膨胀了。而放在冷水中时,里面的红墨水向里移动,说明瓶内气体遇冷体积收缩了。2.密度与温度
自然现象中风的形成也是因为密度与温度有关形成的 做风形成的实验:教材P22 空气因受热体积膨胀,密度变小而上升,热空气上升后,温度低的冷空气就从四面八方流过来从而形成了风。
思考:教材P24 根据气体的密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现象,试分析房间里的暖气一般都安装在窗户下面的道理。
暖气周围的空气受热体积膨胀,密度变小而上升,靠近窗户的冷空气密度大,下沉到暖气周围,又受热上升,利用这种冷热空气的对流,可以使整个屋子暖和起来。
人们很早就利用风力了,例如:利用风力来取水,灌溉、磨面,推动帆船、滑翔机等,近代大规模应用风力,主要在发电上。
温度可以改变物质的密度。固体、液体的热胀冷缩不像气体那样明显,因而密度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小。
设问:难道所有的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吗?
水的凝固点是0℃,北方的寒冷冬天,气温在0℃以下,湖面结成了冰,行人可以在湖面上行走。湖底还有鱼存活吗?
知识梳理
1、物质的密度与温度有关,一般温度越高,密度越大。
2、水的密度与温度关系特殊,在4℃是密度最大,高于或低于4℃时,密度都变小。
3、密度只是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可以用来选种、鉴别物质、测算物体的体积、质量和长度等。技能迁移
物理与我们生活联系紧密,物理就在身边,请你列举物理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的事例不少于3个。(开放性题目)
综合训练
1、铁的密度为ρ =7.9×103kg/m3,一个铁球的体积为11cm,质量为79g,试通过计算铁说明铁球是实心还是空心?
2、质量为9千克的冰块,密度为0.9×103千克/米3。(1)求冰块的体积。
(2)若冰块吸热后,有3分米3的冰熔化成水,求水的质量。板书设计
第四篇:第7课 汉字与书法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
1、知识与技能:掌握文字发明的作用及其发展历程;掌握汉字发展为书法的条件和书艺的发展历程;掌握篆刻艺术的发展历程。
2、过程与方法:从书法作品中,感知这些作品的风格特点,进而探究书法艺术与时代变迁的关系;通过师生对话的方式帮助学生总结归纳汉字演变的基本脉络,归纳汉 字由繁到简的总趋势;从书法艺术的创始兴衰中,也可以寻索出每个时代的社会意识形态或者政治、经济、人文、风俗等等文化的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底蕴,体会祖国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通过汉字、书法、印章艺术的发展演变的学习,深刻认识伟大的中华文明是中华 民族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汉字对中华文明的绵延不绝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以此培养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感以及提高艺术鉴 赏力和内心修为。
2.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文字发明的作用及其发展历程;掌握汉字发展为书法的条件和书艺的发展历程;掌握篆刻艺术的发展历程。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课前:要求学生自主完成教师下发的导学案。并将疑难问题记录。
课中:请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利用学案中合作解疑部分来分组探究将研究结果填写在探究答案处。学生活动:
七体的不同特点。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中对于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形象直观的理解汉字的发展特征,认识文化源于生活,感受汉字的变迁特点。
让学生明确材料一中书法艺术属于谁的作品?其作品有何特点?通过材料二说明颜真卿和张旭书法的特点,并总结出隋唐时期书法有什么特点?请根据材料三回答宋代书法的特 《汉字与书法》课的主要内容是汉字的起源演变过程及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对于汉字的演变,本环节利用多媒体素材将不同字体的纵向演变形象化、直观化,帮助学习者动态掌握汉字的变迁形成整体的感知和认识。针对不同字体的基本特征,利用office2013版ppt的绘画工具制作动态漫画,创设氛围,营造环境,调动学生情绪,感悟汉字不同形体的特征
第五篇:第4节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1.常识性了解能量转化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变化。2.了解能量的转移和转化具有方向性。3.了解能源的消耗趋势以及产生的环境问题。1.2过程与方法
4.阅读反映能源革命的资料,讨论和调查能源使用对环境的影响。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5.通过对能量转移、转化具有方向性的理解,增强节能意识,关心 自己身边的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关注人类对能源的需求和大量消耗能源所带来的问题,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对保护环境,维持自然界的平衡与和谐负有责任感。
2.教学重点/难点
2.1 教学重点
能量转化和转 移的方向性,能源可持续发展。2.2 教学难点
收集消耗能源对环境造成破坏的资料用以讨论。
3.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
4.标签
教学过程
6.1 引入新课
【师问】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人类在能量转化方面的进步历程是怎么样的呢? 【生答】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通常要做转化才能被我们所用,人类历史上不断进行着能量转化技术的进步,这就是能源革命。【目的】:引发学生对能源历史进程的思考和兴趣。
6.2 新知介绍
1、人类进步的阶梯
1)【师问】人类能量的起源是什么?
【生答】 太阳能是远古人类唯一利用的能源。【图片展示】 如右图所示。
2)【师问】那么人类是如何将太阳能转化为自己所需要的能量呢?
量 【生答】首先通过植物光合作用然后进一步摄取动植物的能量,来间接实现。
【图片展示】如下图所示。
2、三次能源革命
1)人类今天的文明与发展经历了三次能源革命。
【学生活动】学生观看录相,了解能源革命导致人类文明的跃进。
【目的】学生收看录像,思考问题,并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师讲解】
l 第一次:人工取火,使人类由“茹毛饮血”到“刀耕火种”。柴薪能源的开发和应用,带动了畜牧渔业的发展,而且直接导致陶器的产生,加快了金属冶炼和制造业的发展。
l 第二次:蒸汽机的发明:蒸汽机的发明推动了化石燃料工业的兴起,使人类进入工业化的社会,使人类又进入电气时代。
l 第三次:可控核能的应用。以核燃料为主要能源,为人类提供了更安全,更经济,效率更高的能源。
【图片展示】
人工取火 蒸汽时代 核能时代
3、能量转移和转化的方向性
1)【合作与探究】如下图所示,是豆子生长过程,不过次序已经打乱,请你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
【生答】生长顺序为:BAFECD。
【师问】①豆子的生长是否可逆?电影技术能否做到?
【生答】豆子的生长如果按相反顺序是不会发生的,自然界的过程也是有方向性的。能量的转移和转化也都是有方向性的。我们是在能量的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利用能量的,因此,不是什么能量都可以利用,能源的利用是有条件的。
【师问】②汽车制动,由于摩擦,动能转 化为地面和空气的内能,这些能量能 够自动开汽车吗?
【生答】汽车制动时,由于摩擦,动能转 化成轮胎、地面和空气的内能,这些消耗的能量不能再自动地被用来驱动汽车。
2)电能的转化 【师归纳】
【师问】电能的优点是什么呢?
【生答】便于输送和转化。
【师讲解】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是有方向性的,在能量的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利用能量,因此不是什么能量都可以利用,能量的利用是有条件的,也是有代价的。
3)21世纪能源趋势
【想想议议】人类在能源革命的进程中给自己带来了便利,也给自己造成了麻烦,说一说你的看法?
1)21世纪能源趋势 【图片展示】
【师讲解】能源消耗的迅速增长,地球储存的化石能源将日益减少,最终将枯竭,必须不断开发新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律,同时要节约能源,这是解决能源危机的主要途径。
【师问】能量失控的问题有哪些呢? 【生答】火灾,火山爆发等。【图片展示】①火灾。
②火山爆发
【合作与探究】在消耗各种能源时,对环境造成怎样的破坏呢?下表是某物理小组调查的结果,用“√”表示大量消耗能源对环境会有明显的破坏,用“×”表示对环境不会造成明显的破坏。
2)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师归纳】 u 热岛效应 u 温室效应 u 酸雨 u 烟尘废气 u 水土流失和沙漠化 u 有害辐射等
课堂小结
1.常识性了解能量转化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变化。2.了解能量的转移和转化具有方向性。3.了解能源的消耗趋势以及产生的环境问题。
课后习题
1.关于能量和能源的利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A.化石能源、水能、风能均是可再生能源
B.目前的核电站都是利用核裂变释放的能量来发电的 C.太阳能无法被人类直接利用
D.因为能量是守恒的.所以不存在能源危机
2.根据媒体了解到,造成空气污染的首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和二氧化硫。下列对其形成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C)
A.环境绿化不好,粉尘随风飘扬 B.生活和生产中燃烧煤炭 C.工业生产排放废水 D.机动车排放尾气
3.“能源危机”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对此,以下措施可行的是(A)A.人人都要自觉做到节约用水、节约用电,不浪费和人为毁坏物品 B.关闭现有的火力发电站 C.各地都要新建水力和风力发电站
D.停止使用石油资源,而以核能和太阳能取代
板书
1.常识性了解能量转化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变化。2.了解能量的转移和转化具有方向性。3.了解能源的消耗趋势以及产生的环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