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的人》教学设计 详细
《有的人》
教学设想:
这首诗歌是臧克家为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作,不仅仅是单纯怀念鲁迅,而是通过与有的人的对比阐扬了一种人生哲理,融入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学习时,要通过反复的诵读、揣摩、品味,把握诗人感情的脉络,学习诗歌中运用的对比手法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2、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和理解诗歌的内涵 教学难点: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准备:PPT,课文朗读录音 课时准备: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简介背景,导出课题
1、师:同学们,通过对前面课文的学习,我们对鲁迅先生已经有了一些了解。毛泽东曾这样评价鲁迅先生:“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强、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一连五个“最”,论定了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2、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于上海。“赶快收殓,埋掉,拉倒”“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是他最后的遗言。然而,人们真的会忘记他吗?显然是不会的,事隔13年,在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他。继郭沫若之后,我国诗坛上最杰出的大诗人之一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目睹了人民群众纪念鲁迅的盛况,并瞻仰了鲁迅在北京的故居。他深切追忆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百感交集,于1949年11月1日写了《有的人》这首短诗。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朗读录音,请同学们学着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现在请大家一起来听课文朗读,注意下他是如何朗读的。听完后,我们也要学着来朗读。
播放—朗读)
2、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全文能分成几部分?并概括段落大意。第一部分:1
写了虽死犹生,虽生犹死的两种人。
第二部分:2-4
写了虽生犹死人对人民的压迫和虽死犹生的人对人们的奉献。第三部分:5-7
写了两类人最后不同的结局。
3、课文最后描写了两种人不同的结局,分别是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的活?
(他活着怎么别人就不能活了呢?他做了什么呢?那么另外一种人,他怎么又能使多数人更好的活呢?
好,我们从文中找出句子来,仔细的了解一下。)
三、交流,品读全文
1、找出能证明“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句子。”谈谈你的理解 ·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1)先请你有感情的朗读这句话。
(2)你为什么这样读?(可以直接切入“骑”,也可以谈谈自己朗读的语气。)
(3)(根据学生刚才的表现来介入下个环节)想象一下这个场景,你平时的理解中“骑”的是什么?而现在用在这里,你认为合理吗?为什么?(理解到:用骑这个字表现了?—生动表现了反动派欺压人民,作威作福的神态
深刻揭露了反动统治者骄横的形象,凶暴的本质。)
(4)他骑在人民头上,说——(引读)“呵,我多伟大”,你觉得他当时说的时候是怀着怎么样的心情在说的,你来试着说说看(耀武扬威的样子)
(5)你认为他真的伟大吗?(相当于理解这个问题:你觉得说这样的话的人,会是怎么样的人?)(自我吹嘘,外强中干)
·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1)先请你有感情的朗读这句话.(2)读了下你有什么感受啊?他想要不朽,不朽是什么?(为什么要刻入石头?—反动统治者想要留名“不朽)
(3)他想不朽是众望所归的呢?还是她自己这样自诩的?——你从哪里看出来?(用“刻”说明了?—刻表明是用力的,说明统治者硬是想要流芳百世)
2、好,既然他们既是骄横,无理,自我满足这样的形象,那么就是这样的一类人,其下场真的是使别人活不了了吗?他们的结局是什么?请你从文中找出句子。·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
(1)先请你有感情的朗读这句话——
(2)结局是什么?——让我们来想象一下这个场景,人们把他们摔垮,人们恨他们吗?——你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摔垮说明了?—摔表示很用力,把所有的仇恨和力量都凝聚在一个摔字上
垮表示?—反动派可耻又必然的下场)
(3)好,那么他做的事情开始使别人活不下去,但是他最后的结局是被人民摔垮,可见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人民万众一心,他们必然毫无活路——整句话说明了什么?(整句话表明了人民要推翻反动派打倒反动派)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的更早
(1)首先请你有感情的朗读这句话
(2)名字刻入石头,我们能够理解,是能刻在石头上的!可是这里为什么要用烂,我们改成消失好不好?烂字能写出反动派恶贯满盈 又能显示人民对这类人的厌恶之情,(3)不需要几天,名字烂的比尸首快,可见时间之短。烂写出了?反动派想要流芳百世却烂得比尸首快,尸首烂起来可不需要几天!)
好,我们了解了这类人的结局,被人民摔垮,烂的比尸首更早,这是不是就是文中最后说的,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场可以看到。他的下场就是上面说的!
3、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另外的一类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的活,请找出找出能证明“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的活”的句子,谈谈你的理解
·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1)的朗读下这句话
(2)一下俯下身子是怎么样的场景,你做做看?你有什么体会?弯下腰 表现了心甘情愿为人民服务(3)牛马是什么含义?我们老是说,当牛做马也要报答你的恩典啊!——这句话说明了什么?这类人乐忠于为人民服务。辛勤劳动的代表
心甘情愿的做牛做马的为人民 说明了为人民做贡献
·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1)请你有感情的朗读这句话,(2)有怎么样的特点啊?——野草是怎么样的?—野草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有生命力的!即使被烧完了。但是来年还是会长,也说明了为人民服务的人是源源不断,烧不尽的!
(3)是就只是说草被烧掉吗?——这里的草是指什么?指为人民做牛马的人。被火烧象征什么啊?——无私奉献说明了这些人愿意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革命事业 真正无私奉献)
(4)这里有一个字用的特别好,请你找出来?等!说明了这类人无私的一样个形象,没有挣扎的,就等在那里,十分从容。
4、好,这么一群为民做牛马,为人民服务的人,那么他们这样的人的结局是什么?请你从课文中找出句子来读读
·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
朗读!——(这样的人,对人民那么好,那么人民自然会报答他,纪念他,一代代的传下去他们的名字,远比刻在上面留的久吧!这才是真正的流芳百世!)——请大家有感情的齐读
你还能找到哪句?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请你朗读下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1)家有感情的齐读
(2)春风指的是?—广大人民群众
青青的野草指的是?—像鲁迅那样的人
青青说明了?—有生机 说明了 这些人为人民奋斗一生有无穷的生命力和对他们精神不朽的赞颂!
表现出了人民群众对鲁迅先生无比的崇拜和爱戴的深厚感情)
(3)那么这类为人民服务的人的结局,是否就是文中最后说的,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的活的人,群众把他抬举的很高,很高 是不是!
5、好,那么这样鲜明的两类人我们已经了解了,他们的死是真正的死吗?他们的活是真正的活吗?臧克家是怎么说的?从文中找出句子。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1)请你有感情的朗读这句话
(2)活着又死了?这么矛盾,你觉得矛盾吗?为什么?
(3)好,那么就是说这类人,他们活着的是?死了的是?(指的是哪类人? —反动统治者 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活着的是?—躯体 死了的又是?精神,生命毫无意义
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只是躯壳活着,虽生犹死,生命毫无价值)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1)请你有感情的朗读这句话。
(2)这里又说死了可还活着,这里死了的是?活着的是?哪类人能够有这样的本事么,死了还活着的啊?——请大家有感情的齐读
(指的是哪类人?—甘愿为人民作牛马的人
死来的是什么?—生命
还活着的又是?—精神、思想
一生为人民,甘愿为人民作牛马的人,生命虽然不复存在了,但是他们的思想,精神永驻人间)
学到这里,好像文章写的很有规律的哦,先写了什么,在写什么!在写作上,你发现了什么?有何作用 对比!在诗歌中运用对比,能产生强烈的感情冲突,更加鲜明的向我们展示了两种人不同的态度和不同的结局!告诉了我们作威作福的反动统治者是这样的,马上又说为人民服务的人是这样的,写了作威作福反动统治者有这样的结局,马上又说为人民服务的人是这样的,只会让我们觉得好的更好,坏的更坏。
好!接下里让我们回归都课题,让我们读课题,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你觉得鲁迅是哪类人? #鲁迅是哪类人?
第二类人,为人民做牛马
鲁迅的《自嘲》: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那么作者这首诗歌是纪念鲁迅的,纪念鲁迅的什么啊? ——赞颂了鲁迅鞠躬尽瘁为人民的伟大精神。
赞颂鲁迅虽死犹生的人生,非常有意义!
四、课外拓展
1、接下来,让我们大家怀着纪念鲁迅的感情,有感情朗读整篇课文
短短的几句诗,我们竟能读出那么多东西,这就叫做把书给读厚了,那么,你觉得这首诗还能献给历史上的哪些人?
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焦裕禄、孔繁森为人民积劳成疾,这就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让全中国人民过上了更加富裕的生活,这就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刚刚离开我们的钱学森──2009年10月31日8时6分逝世,他冒着生命危险1955年回到祖国、为了祖国人民更好地活。
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说:“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离开。” 屈原、文天祥„„
五、总结!
最后,老师用保尔·柯察金的一句话来结束这篇课文。
保尔·科察金说过:“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侯,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进行的斗争。‟ ” 我们有所作为,生命才有意义,投身全人类的解放事业,生命才有价值。
那么我们呢,我们已然不需要为解放事业在奋斗。我们要做的就是做好你该做的每一件事!不让你花下去的时间虚度!所有的事情,所有的时间都让他值得你付出!
六、板书设计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不能活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喊
摔垮
虽生犹死
名字刻下想不朽
烂的比尸首快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的活的人
俯首做牛马
永远被记住
虽死犹生
作野草燃烧
处处是野草(生机)
第二篇:有人生病时教学设计
《有人生病时》教学设计
兰溪市灵洞乡洞源小学 邵海仙 教材分析
本课是浙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第二单元《今天我当家》的第3课,由“生病真难受”、“我来照顾您”两部分组成,其中“生病真难受”是通过儿童以往的生活体验,告诉儿童一些常见病的病状,并因此产生对病人的同情,知道病痛会给生活、工作、学习带来很大的不便,我们应当预防疾病,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第一课时就是完成这部分的教学。接下来的“小调查”——“我们为什么会生病”,目的是为了告诉学生一些卫生保健知识,促成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小诊所”是为了告诉儿童一些有助于常见病康复的办法;“聪明谷”是介绍一些有关打预防针的知识;“诗园”则是通过儿歌诵读的方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最后的“我来照顾您”是告诉学生一些照顾病人的方法,在学会照顾的同时学会关心他人。
原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儿童常见病及症状,回忆生病的难受。
2、学习预防生病的正确方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小培养保健意识。教学过程:
一 激活生活体验 了解生病症状 1 故事《我想生病》这是关于一个小朋友想要生病的小故事,他觉得生病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小朋友们生过病吗?生病的时候感觉怎样呢? 自己生过哪些病,并说一说生这些病时不舒服的感觉。3 那你想生病吗?为什么?(学生交流讨论)二 怎么会生病呢 那你知道我们为什么会生病呢?(学生小组交流)(结合书本材料)饮食不卫生 缺少锻炼 小手脏等等 全班一起交流 三 怎样预防生病 1 小诊所
如果我们感冒了,你应该怎么做才能使我们恢复健康呢?(学生结合自身的经验谈一谈)多喝开水 多吃蔬菜和水果 多卧床休息等等
如果有人擦破了皮,怎么办呢?(用消毒水清洗伤口,再包上创口贴)学习“聪明谷”,说说平常我们应该怎样预防生病(小组讨论 全般交流)四 总结 教后反思:
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积极性不高,道理的感悟不够深刻是本堂课的最突出特点。教后我对这堂课和这个教学设计进行了反思。新课程标准提出:在目标设计上应包含结果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两个层面,而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逻辑联系。无论是什么目标都是以学生为主陈述的,在这个教学设计中,具有明确的结果性目标:掌握预防生病的正确方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但缺少了可操作的体验性目标,“掌握预防生病的正确方法”只是空洞的说教,强加给学生,没有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生活即教育” 这句话一点没错。这堂课中安排了一个板块是让学生来说一说生病时难受的感觉,这部分在教学时学生有话可说,非常投入,原因很简单,因为有生活经验。一个人从出生开始,或多或少地生过病,再加上现如今整个生态环境的改变,也使人类的抗病能力下降,学生对生病并不陌生,有自己切身的体验。因此在课堂上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生病时的一些难受的症状以及生病的原因,学生并不用太多考虑,只需从自己的记忆库中调出这些信息便可,而且说的感觉都是最真实的。品德教育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因此,在课堂上,从“生病真难受”、“怎么会生病”过渡到“怎样更健康”,这里就是一个质的飞跃。学生从课前调查、医生介绍、老师指导、同学的交流中知道了许多预防疾病的办法。比如要正确洗手、不挑食、经常锻炼身体等等,这一些一定会在学生今后的生活中带来改变。教育是生活的一部分,《品德与生活》呈现的形态就是儿童直接参与的活动、游戏和其他的实践活动,所以,教学中与其他学科在多种形式上的整合,将会使教学更加丰富多彩。本节课中,学生参与的活动太少。我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课堂上就显得比较沉闷。品德课就是要链接生活,激活真情。情境体验必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找准贴近学生生活的切入口,从而激活学生的真情。所以我想我们备课时,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品德与生活学科的课本上,要使教学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就要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生活。要认识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其他学科的内容也是教学资源的一部分,教学的目的在于充分了解学生,利用资源,整体发挥优势,促进教学效益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不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教师应该尊重每一位学生,多一些鼓励,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只有这样的气氛里,学生的思维才能处于积极状态,才能学得愉快。通过反思,我对原教案进行了修改后,形成了新的教案,如下:
新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一些儿童常见病及它的症状,回忆生病的难受。
2、初步学习预防生病的正确方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小培养保健意识。
教学重、难点:
回忆生病的难受,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小培养保健意识。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鼓励学生调查儿童常见病的症状及生病的原因,从各种渠道了解预防生病的办法。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
一、生病真难受!
1、游戏引入,体验感冒鼻塞症状。
2、汇报自己生过哪些病,并说一说生这些病时不舒服的感觉。
二、怎么会生病?
1、播放因不注意饮食卫生而肚子疼的动画片。
2、结合课前调查表来说一说自己的一次生病原因。(挑食、病毒感染、缺少锻炼、受凉、不讲卫生、不吃早饭等)
三、怎样更健康?
1、学习正确洗手。
洗手歌
小朋友,别马虎,洗小手,分六步。第一步,擦手心;第二步,手交错; 第三步,擦手背;第四步,擦指背; 第五步,洗指尖;第六步,洗拇指。
左右手,交换洗。每一步,洗五遍。小小手,洗干净,吃饭香,身体棒。
2、汇报课前调查:预防生病的方法。
3、播放医生介绍如何预防疾病的录象。
4、教师送健康大礼。(1)演一演:防疫站的医生到学校里来打预防针了,一位小朋友吓得又哭又闹,说什么也不肯打,请你们来劝劝他,并表演打预防针。(提示:人物有医生、同学、老师,请组长马上分好工哦!)
(2)唱一唱:请小朋友们根据《两只老虎》的旋律来唱一唱下面这首儿歌。
预防感冒,预防生病,有绝招,有绝招: 饭前便后洗手,天冷及时添衣。身体好,身体好。
预防感冒,预防生病,有绝招,有绝招: 多吃蔬菜水果,不挑食多锻炼。身体好,身体好。
(3)选一选:
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很重要,那小朋友们到底吃哪些食物比较好呢,让我们来选一选吧!
米饭、方便面、油炸食物、橙子、冰淇淋、青菜、开水、饮料。
(4)辨一辨: 这几个小朋友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①满头大汗的小丽正对着空调吹冷风。②吃油炸不洁食物。③小朋友们在积极锻炼身体
5、课堂小结。
第三篇:《感动》教学设计(详细设计)
《感动》教学设计(详细设计)
教材简析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质朴情感”,这次口语交际围绕“感动”这一话题引导学生讲述令人感动的故事,再次体会人们美好、善良、纯朴、真诚的品质。
设计理念
课标指出“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感态度。评价必须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本设计通过对课堂上口语交际实例的分析评议,让学生进一步明白口语规范、语言习惯、听说态度等方面的标准要求,并且在评议过程中达到口语交际训练的目的。
教学目标
1、通过讲述、交流感人的事,激发学生追求真诚、善良、纯朴等美好品质。
2、表达能做到有条理,突出重点;能通过语言和表情打动、感染听众;能尊重对方,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并能抓住要点。
教学重、难点
表达有条理,突出重点;能通过语言和表情打动、感染听众;能尊重对方,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并抓住要点。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引入话题
同学们,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我们结识了一群朴实、善良的人们,说说他们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教师适时抓住学生发言的要点,引入课题。)
不论是最后一片永不凋零的常春藤叶,还是信箱里的一束花;不论是朋友间的把酒畅谈,还是修鞋姑娘的诚实友善,这其中都包含着人与人之间一种温暖的感觉,那就是——感动(板书)。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这个话题。
二、明确要求,自选话题
1、自读文字说明,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和要求。
/ 3
(1)学生自由读。(2)指名读提示。
(3)师生讨论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和要求,是讲让你感动的品德高尚的人的事;结合插图人物语言,明确这样的人可以是你生活中的,也可以是你在读物或影视作品中看到的。
2、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对“感动”的理解。
3、教师设计并深情讲述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或播放一段《感动中国》节目的片断。
4、让学生谈谈听了这个故事的感受,再说对“感动”的理解。
5、自选话题,讨论怎样说。
回忆自己经历过的或耳闻目睹的感人故事,并思考:(1)怎样才能把事情说清楚?(2)怎样才能突出让人感动的情节?(3)怎样才能打动听众?
6、师生讨论,归纳讲述要点。(1)讲故事要有条理,突出重点。(2)通过生动的语言、表情感染听众。(师将归纳的要点一一板书)
三、互相讨论,交流启发
1、同桌交流。
注意:在倾听时要认真、耐心;在表达时注意有条理,语气语调要适当,并能吸收同桌同学在表达、表情等方面的长处,发现问题提出建议。
2、小组交流。
在交流中,继续吸纳别人的优点,改进自己的不足,最后评选出小组内最优秀或进步最大的同学,推荐参与全班交流。
3、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从“是否把事情说清楚”“是否打动听众”等方面进行评价。(本环节为全课的重点环节,时间要充分。)
在学生互评时,可借助评价卡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 3
评价内容:
评语言:语言是否规范,用语是否恰当; 评思路:内容表达得是否清楚,是否有条理; 评仪态:声音、语气是否合适,表情是否自然。评价等级:
三颗“交际星”:以上评价内容全都做到的; 两颗“交际星”:较好地做到两项评价内容的; 一颗“交际星”:三项评价内容中,有一项做得好的。
在学生汇报交流时,评价应适时、适度,不要影响学生的正常表达;学生交流、评价时,教师要随时引导,及时调控课堂,让学生的交流更充分,评价更准确。
四、总结
今天我们共同聆听了许多让人感动的故事,希望这种温暖而平实的感觉能常常陪伴在我们的身边,感受温暖,丰富情感。更希望同学们能用自己的诚信、善良、淳朴,把这种温暖、平实的感动送给我们身边的人。
/ 3
第四篇:《夹竹桃》详细教学设计
《夹竹桃》详细教学设计
作者:江苏省泰州市海军小学
陈冬安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4
江苏省泰州市海军小学
陈冬安
邮编:2232
联系电话:13110289
教学过程:
一、引导谈话,揭示题。
同学们,今天这节,我们继续来学习季羡林先生给我们带来的一篇优美散文——《夹竹桃》。(板书:夹竹桃)请注意这里的“夹”读第一声,让我们齐读题。
二、浏览文,初知大意:、昨天,我们初读了文,现在请同学们浏览一遍文,找出文中直接写夹竹桃的自然段,在开头画上三角符号。然后读读这些自然段,请同学们自个儿先去感受感受。
2、学生自读文,教师巡视。
3、读好了吗?文中哪几个小节是直接写夹竹桃的呢?
4、学生汇报:第2、4、自然段。、接下来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夹竹桃花的世界,去欣赏、品味它„„
三、学习第2自然段:、让我们一起到季先生家的大门内,看看那两盆夹竹桃吧!(指名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
2、大家看到了那两盆夹竹桃了吗,她是什么样儿的呢?用“——”画出直接描写花的语句,读一读想一想,夹竹桃的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这是两盆什么颜色的花?(板书:花色)(生答:红色和白色的)
4、作者由这两种花色分别联想到什么呢?看文,老师引读,请大家跟读。、看到这样的景象,你有什么感受呢?(板书:奇妙有趣)
你为什么觉得这样的景象奇妙有趣呢?(火与雪是不相融的,却能融洽地开在一起。)
6、你们真的觉得这景象奇妙而有趣吗?请大家试着读出这景象的奇妙有趣。
学生自由练读;
通过练读有了自己的体会吗?怎样才能把这段话读好呢?(指名说,教师标出重音)你能为大家朗读吗?
读得真不错,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好,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奇妙有趣的景象吧!(齐读)
四、学习第3、4自然段:
过渡:第2自然段对夹竹桃的花已经作了细致的描写,为什么接下来在第4自然段中还要写夹竹桃的花呢?这其中必有缘由。、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四段,想一想这段主要写了什么。(夹竹桃花期很长。)(板书:花期)
2、请同学们再读第四自然段,同桌之间合作学习,先画出描写夹竹桃花期很长的句子,再用着重号标出反映花期长的词语,然后好好地品读品读。
3、学生合作,交流,探究,教师巡视。
4、学生汇报交流:
师:刚才同学们学习得很认真,能一边读一边圈画,这真是“不动笔墨不读书”。那么,哪些句子写出了夹竹桃的花期长?
生(1)读第一句:(相机出示句子)
师:哪些词语反映了它的花期长?(又开出、又长出)
师:这句话不但写出了它的花期长,还写出了它的品性“悄悄地一声不响”,它是默默绽放,不张扬,常年不败。
师:该怎样读好这句话呢?请大家自己读。
指名读;评价。(“悄悄地一声不响”要读得轻柔些,而“又开出、又长出”要读得重些。)
齐读。
生(2)读第二句:(出示句子)
师: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它花期长的?
生2:看不出、也看不出、无日不
师:我们一起来感受感受吧!(齐读)
师:
(1)标出“和煦的春风里”、“盛夏的暴雨里”、“深秋的清冷里”,从这里的三个“在„„里”你体会到什么?(不管什么气候,夹竹桃始终是迎风吐艳。)
(2)“无日不”可不可以换个说法?(每天都这样)
这里为什么不用“每天都这样”而用“无日不”呢?(它的语气更加强烈,更能突出对夹竹桃的赞美之情)
应如何读呢?(指名读)
自由练读;
齐读;(大家读得很投入,我也被感动了。)
生(3)读第三句,从“无不”一词反映了夹竹桃的花期长。
师:“无不”是什么意思?(是“都”的意思)
这里不用“都”而用“无不”一词,大家懂了吗?(起强调的作用,不管什么季节夹竹桃都一一奉陪,突出了花期长,表达了对夹竹桃的赞美)
师:谁来读读这句话。
师:真不错,我们一起读。
6、师:夹竹桃的花期真长呀,所以在作者的心理又有什么新感受呢?
生(4)读句子;(教师相机出示句子)
这一点韧性,(板书:韧性)同院子里的哪些花?文中哪一小节写了?(生:第三小节)
同学们有没有注意第四自然段开头的词语“然而”,用“然而”过渡到夹竹桃,就说明第三自然段写了其他花。
请同学们读读第三自然段,看看写了多少花,有没有写夹竹桃?
(生答)
一百几十个字,写了十四种花,却没有一个字写夹竹桃的。那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段内容呢?(对比衬托夹竹桃的花期之长。)
我们再回到刚才的句子上,“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请大家换个说法。(出示陈述句)
请同学们把这两句话读一读,体会一下用哪一句好?
学生对比读。
哪一句好呢?(生答:反问句好,强调了夹竹桃韧性的可贵)(师标出“不是„„吗?”)是啊,说得真好。我们一齐来读读这个反问句。
7、让我们完整地欣赏一下第四自然段,好好地品味夹竹桃一年三季,花开不落的可贵韧性。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四自然段。
五、设置悬念:
夹竹桃的花色奇妙有趣,花期之长韧性可贵,读到这你们是不是也喜欢上了这夹竹桃?告诉大家,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别有一番情趣,让我们下节再接着去领略她月下的扑朔迷离的花影吧!
板书设计:
7、夹竹桃
花色——奇妙有趣
花期——韧性可贵
花影——?
第五篇:《夹竹桃》详细教学设计
《夹竹桃》详细教学设计 江苏省泰州市海军小学 陈冬安
邮编:225325 联系电话:*** 教学过程:
一、引导谈话,揭示课题。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季羡林先生给我们带来的一篇优美散文——《夹竹桃》。(板书:夹(jiā)竹桃)请注意这里的“夹”读第一声,让我们齐读课题。
二、浏览课文,初知大意:
1、昨天,我们初读了课文,现在请同学们浏览一遍课文,找出文中直接写夹竹桃的自然段,在开头画上三角符号。然后读读这些自然段,请同学们自个儿先去感受感受。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
3、读好了吗?文中哪几个小节是直接写夹竹桃的呢?
4、学生汇报:第2、4、5自然段。
5、接下来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夹竹桃花的世界,去欣赏、品味它„„
三、学习第2自然段:
1、让我们一起到季先生家的大门内,看看那两盆夹竹桃吧!(指名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
2、大家看到了那两盆夹竹桃了吗,她是什么样儿的呢?用“——”画出直接描写花的语句,读一读想一想,夹竹桃的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这是两盆什么颜色的花?(板书:花色)(生答:红色和白色的)
4、作者由这两种花色分别联想到什么呢?看课文,老师引读,请大家跟读。
5、看到这样的景象,你有什么感受呢?(板书:奇妙有趣)
你为什么觉得这样的景象奇妙有趣呢?(火与雪是不相融的,却能融洽地开在一起。)
6、你们真的觉得这景象奇妙而有趣吗?请大家试着读出这景象的奇妙有趣。
学生自由练读;
通过练读有了自己的体会吗?怎样才能把这段话读好呢?(指名说,教师标出重音)你能为大家朗读吗?
读得真不错,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好,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奇妙有趣的景象吧!(齐读)
四、学习第3、4自然段:
过渡:第2自然段对夹竹桃的花已经作了细致的描写,为什么接下来在第4自然段中还要写夹竹桃的花呢?这其中必有缘由。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四段,想一想这段主要写了什么。(夹竹桃花期很长。)(板书:花期)
2、请同学们再读第四自然段,同桌之间合作学习,先画出描写夹竹桃花期很长的句子,再用着重号标出反映花期长的词语,然后好好地品读品读。
3、学生合作,交流,探究,教师巡视。
4、学生汇报交流:
师:刚才同学们学习得很认真,能一边读一边圈画,这真是“不动笔墨不读书”。那么,哪些句子写出了夹竹桃的花期长? 生(1)读第一句:(相机出示句子)
师:哪些词语反映了它的花期长?(又开出、又长出)
师:这句话不但写出了它的花期长,还写出了它的品性“悄悄地一声不响”,它是默默绽放,不张扬,常年不败。
师:该怎样读好这句话呢?请大家自己读。指名读;评价。(“悄悄地一声不响”要读得轻柔些,而“又开出、又长出”要读得重些。)齐读。
生(2)读第二句:(出示句子)
师: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它花期长的? 生2:看不出、也看不出、无日不 师:我们一起来感受感受吧!(齐读)师:
(1)标出“和煦的春风里”、“盛夏的暴雨里”、“深秋的清冷里”,从这里的三个“在„„里”你体会到什么?(不管什么气候,夹竹桃始终是迎风吐艳。)(2)“无日不”可不可以换个说法?(每天都这样)
这里为什么不用“每天都这样”而用“无日不”呢?(它的语气更加强烈,更能突出对夹竹桃的赞美之情)
应如何读呢?(指名读)自由练读; 齐读;(大家读得很投入,我也被感动了。)
生(3)读第三句,从“无不”一词反映了夹竹桃的花期长。师:“无不”是什么意思?(是“都”的意思)
这里不用“都”而用“无不”一词,大家懂了吗?(起强调的作用,不管什么季节夹竹桃都一一奉陪,突出了花期长,表达了对夹竹桃的赞美)师:谁来读读这句话。师:真不错,我们一起读。
6、师:夹竹桃的花期真长呀,所以在作者的心理又有什么新感受呢? 生(4)读句子;(教师相机出示句子)这一点韧性,(板书:韧性)同院子里的哪些花?文中哪一小节写了?(生:第三小节)同学们有没有注意第四自然段开头的词语“然而”,用“然而”过渡到夹竹桃,就说明第三自然段写了其他花。
请同学们读读第三自然段,看看写了多少花,有没有写夹竹桃?(生答)
一百几十个字,写了十四种花,却没有一个字写夹竹桃的。那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段内容呢?(对比衬托夹竹桃的花期之长。)
我们再回到刚才的句子上,“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请大家换个说法。(出示陈述句)请同学们把这两句话读一读,体会一下用哪一句好? 学生对比读。
哪一句好呢?(生答:反问句好,强调了夹竹桃韧性的可贵)(师标出“不是„„吗?”)是啊,说得真好。我们一齐来读读这个反问句。
7、让我们完整地欣赏一下第四自然段,好好地品味夹竹桃一年三季,花开不落的可贵韧性。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四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