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红根教学设计五篇

时间:2019-05-11 22:01: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姚红根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姚红根教学设计》。

第一篇:姚红根教学设计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安居苑小学 姚红根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93~94页例1~例3,练习十七第1、2题。

教材分析:

“圆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认识的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是小学阶段认识的最后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教材首先从日常生活的常见物体中引出圆,再通过测量、比较和交流等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圆的半径和直径以及它们的长度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教材虽然没有给出圆的本质特征的描述,但教材在画圆、探索交流圆的特征等环节引导帮助学生对此加以体会,为学生将来圆的本质定义提供了感性认识和直观经验。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能正确画圆;初步利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2.通过分组学习,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以及抽象、概括等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通过学习,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体验数学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认识圆,掌握其特征,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教学难点:画圆,用圆的知识来解释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设计思路:

先在圆的欣赏中导入课题,初步感受圆的特征,再联想到生活中的圆。在以画圆为主线的教学中,进一步让学生感知、体验,在此基础上教学圆各部分的名称。

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激发学生探索圆的特征的兴趣,在一系列的操作活动中充分感受圆的魅力与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最后在小结评价中完善知识结构,在拓展中再次感受圆的魅力,有效的渗透数学文化。

教学过程:

一、“赏圆”导新课

1、欣赏图片、激发兴趣

引导:我们先来认识一位名人,他是古希腊著名数学家——毕达格拉斯,他说“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是最美的”(课件出示)

过渡:圆真有那么美吗?请看大屏幕(课件依次出现下面图片并配乐伴奏)

提问:在这些画面中,你找到圆了吗?,用手比划一下。

2、寻找圆形、唤起经验

提问:那生活中见过圆吗?举个例子。(排除球体)

揭示课题:是的,圆在我们生活中可谓无处不在,如果把它们画在一个平面上,它就成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平面图形——圆

3、创意画圆、初步感知

过渡:那你们想不想自己画一个圆?

师:利用你们身边的工具在纸上画一个圆。(展示学生作品)

比较:你们看了,想了,又画了圆,那能不能感觉出圆的特别之处呢?当然有比较才有突出。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还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

追问:那圆有何特别之处呢?(圆是曲线图形)

【设计意图】:(通过赏圆、说圆、画圆三个环节的教学,在唤起学生生活经验的同时使学生对圆有了初步的感知,同时为接下来的圆规画圆以及圆特征的探索做好了知识和心理上的铺垫)

二、“画圆”识名称

1、圆规引入

谈话:刚才同学们想到了很多画圆的方法,其实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我们来看看。能看出这三种画法的共同点吗?(固定一端靠旋转另一端来画圆)

提问:利用这个原理人们发明了一种专业的画圆工具知道是什么吗?

2、圆规画圆 介绍:(教师简介圆规)这是圆规的手柄,画圆时手捏的地方,这是圆规的两只脚可以随意叉开,一只脚上是针尖用来固定、另一只脚是铅笔芯用来画圆

尝试画圆:现在就尝试在作业纸上任意画一个圆吧,边画边想画圆的步骤,画圆时要注意什么。

小结:谁来说说画圆的步骤?

追问:那画圆时有什么特别要注意的吗?(针尖固定在一点,两脚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

画指定大小圆:记住这些过程和注意点我们再画一次。不过老师希望全班同学画的圆一样大,有办法吗?

小结:先让圆规两脚定在一个相同的距离就像这样对吗?(课件),3、认识名称

过渡:谁再来说说画圆要特别注意什么?(针尖不能动,两脚之间的距离也

不能动)

追问:动了会怎么样,那看来针尖固定的地方对圆来说很重要,我们把它标出来,两脚之间的距离也不能动,看来这个距离也很重要,唉,距离在哪呢?谁能把这个距离标出来。(生上台标)

引出圆心:既然重要,咱们就来认识它们,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一下针尖这个点在圆中的位置。

指出:在圆的正中心,我们简称为“圆心”用字母“0”表示(结合课件)引出半径:这条线也很重要,我们也来认识一下,这条线是从哪连接到哪? 指出:我们把这样的线段叫圆的半径,用字母r表示。(结合课件)追问:为什么用“任意”一词? 引出直径:如果沿着半径的圆心这一端延长延长就得这样一条线,这条线在圆中的位置有什么特点?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

指出叫直径,可以用字母d表示。(结合课件)

要求:请同学们在自己画的圆上表出圆心,再画出一条半径和一条直径并用字母表示。

练习:老师这有个圆,你能指出哪些线段是直径,哪些线段是半径吗?(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第一环节由画圆的原理引出画圆的专业工具——圆规,使圆规的出现不至于生硬,同时也是学生潜移默化地感知了圆的本质特征——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第二环节通过两次画圆一方面是学生明确还原的步骤与注意 4

点,另一方面让学生画指定大小的圆既是今后进一步学习所需同时为让学生再次积累画圆的经验为接下来引出圆心、半径作铺垫同时也为例3的探索作准备第三环节由画圆时的注意点引出圆心和半径使教师教的痕迹淡化而是从学生内需出发——针尖和距离不能动否则画不出圆,说明它们对圆很重要所以我们要去认识它们这样就避免了直接出示圆心、半径的突兀感)

三、“猜圆”悟特征

1、引导猜测

谈话:我们学会了画圆又认识了圆心、半径、直径,那对圆的探究可以结束了吗?

过渡:是的,单就圆心、半径、直径就有很多值得我们研究的地方,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几个研究提示我们来看看。(课件出示)

师提出:我们先来猜一猜。(生猜师板书结论)

2、验证猜测

提出要求:请同学门以小组为单位,拿出你们的圆片,画一画、量一量、或折一折、想一想看能否快速验证出我们猜测的结论。

①用画、折、想的方法来验证半径、直径有无数条。小组汇报后课件演示

②用量、折、想的方法来验证半径、直径相等。(强调同一圆内)

展示学生想法和作品然后课件演示

③通过测量和推理的方法验证直径是半径的2倍,并让学生理解用字母表示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提问:第三个结论如何验证呢?(生汇报师课件演示)

过渡:在操作或思考的过程中,有什么其它发现吗?

小结:相信同学们还有很多精彩的发现,课下可以继续交流.

3、渗透文化

谈话:说到发现,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就已经有了对圆的记载比如大思想家墨子是这样描述圆的“圆,一中同长也”“一中”就是一个圆心,那“同长”是什么意思呢?

小结:这一点和刚才同学们的发现一样吗?墨子的这一发现其实比西方整整早了一千多年。

过渡:当然我国古代对于圆的记载又何止这些?前面同学们想到了很多画圆的方法。但你知道古人最初是怎么画圆的吗?古书《周髀算经》中是这样记载的画圆的——“圆出于方,方出于矩”瞧!(课件演示)

练习:如图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8厘米,你能得到关于圆的哪些信息? 过渡:说起古代的圆就不得不提下面这幅图(阴阳太极图)这是由一个大圆和两个完全一样的小圆组成的,如果现在告诉你小圆的半径是3厘米,你还能知道什么?(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由于有了前面一系列对圆的认识活动,关于圆的一些基本特征大部分同学已经能猜测出来,所以可先让学生先猜测结论再通过动手画一画、折一折、想一想等实践活动,来验证猜测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实际又不至于使操作流于形式。在渗透数学文化上为避免生硬我努力设计巧妙的过渡语并在其中加入练习这样既渗透了数学文化也进一步巩固了新知,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用圆”触本质

谈话:其实从古到今,不管在自然界还是在人类社会,人们都对圆情有独钟,难道圆的魅力仅在于它的美吗?它在生活中有没有不可替代作用呢?能举个例子吗?

追问:那车轮为什么用圆形,车轴又为什么装在圆心?

五、课堂总结

谈话:如果把我们心中圆的世界形容为一棵树,课前它也许只是几支稀疏的枝干,现在回忆一下我们知道了关于圆的哪些知识?(课件出示)

结语:看到这枝繁叶茂的大树,也许你会觉得我们对圆的探究可以结束了,可圆的世界绝不只是我们心中的这棵大树,而是一片森林,老师希望你们能以这棵树为起点,走进森林继续你们对圆的探索之旅。

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在“圆的认识“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体现这一理念:

1、让学生自主探索

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始终将学生自主探索的理念贯穿其中。例如:让学生自主尝试画圆的方法;让学生先猜测圆的特征再通过小组合作,观察、探究圆的半径和直径的特点等。总之,在各个探究活动中力求使学生体现出他们的个性和潜在的创新意识,使他们的创新能力在探究中显现本色和活力。

2、注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例如: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的圆形的;讨论生活中的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车轴应装在哪里等环节,都注意了密切联系生活实际。

3、以生为本

在对圆的概念的要求上,并没有强加给学生圆的科学概念,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进行学习,在头脑中自然形成圆的概念,为将来中学学习圆的科学定义作铺垫。

第二篇:根教学设计

我们先看到了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过程与方法:用适宜的方法记录、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根据已有的经验和所观察到的现象,作出有依据的预测;用观察、实验的方法验证推测;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树立科学是讲求实证的意识。【教学重点】:观察植物根的生长变化;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教学难点】: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前一周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试管、水、食用油、一颗有根有叶的小植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问题导入

1、师:一棵大树,我们要把它从土壤中拔出来是很困难的;一株小草,我们要把它从土壤中拔出来,容易吗?

2、生:思考后回答。

3、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植物的根来。(出示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我们种植的四季豆,你先看到了什么?

4、师:揭示并板书课题:我们先看到了根

二、(观察活动)观察植物根的生长

1、师:我们种下的四季豆已经发生了变化,现在请你们认真地观察观察,看看

能发现什么?

2、生:学生观察自己在前几天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

3、师:刚才,你们认真观察了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有什么发现呢?

4、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5、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的方向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快。

三、(研究活动)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

1、师:我们给凤仙花浇水时,一般往哪里浇?为什么大部分都浇到土壤上?

2、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3、师:植物的根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什么作用呢?下面,我们来研究植物根的作用。

4、师:同学们想一想,是什么能使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5、生:讨论后回答。(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

6、师: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看植物的根还有什么作用?实验步骤如下: 参看p8页书上的内容,教师边讲边操作。①选择一棵带根的植物装入有水的试管中。②将植物的根浸泡在试管里的水中。③在水面上滴一些植物油,试管口塞一些棉花,使试管中的水不会被蒸发到空气中去,并在水面处做好标记。④观察试管中的水量有什么变化。

7、师:过几天,试管中的水量变化说明了什么?

8、师:(总结)植物的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植物的根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矿物质。

【作业布置】:

家庭实验:参看p8页书,制作一个“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的实验装置,并注意观察实验装置里水量的变化。【板书设计】: 3.我们先看到了根

固定植物

植物根的作用

吸收水分篇二:平方根 教学设计(一)平方根 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想:

平方根及算术平方根是两个重要的概念,是全章的教学重点.学生对平方根及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常常混淆,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真正理解这两个概念的本质是什么,并能分清它们的区别与联系,这是两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中,力求在以下两方面突出特点: 1.引导学生建立清晰的概念系统,首先在第1课进要求学生正确理解平方根的概念的意义和平方根的表示法;其次在第2课时专门讨论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及其表示.对于a表示a的算术平方根的条件是,被开方数a表示非负数,而a本身也表示非负数,因此在教学中不能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要向学生说明规定的合理性.为此,提出算术平方根的一种几何解释,即面积为a的正方形(a为正数),它的边长为a(a也是正数),从而直观、形象地说明了算术平方根约定的合理性.2.编选了有针对性的、有梯度的、形式多样的课堂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和加深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促使学生尽快地把新知识纳入到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平方根。2.知道开平方与平方是互逆的运算,会利用这个互逆运算关系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3 表示的是非负数a的平方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比体会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的联系和区别; 2.在学习开平方运算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的过程中,体会开平方运算与平方运算之间的互逆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进一步感受到所学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和求法.难点:弄清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意义

教学方法:

探究学习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和乘方运算,但在现实生活中,有些问题仅运用这五种运算是无法解决的.例如个面积为 50平方米的正方形展厅,它的边长应是多少?解决这个问题就要运用一种新的运算方法,这种运算叫做开方.这节课我们就要学习开方运算和平方根.二、大家谈谈

(1)计算:4,(-4);(),(?);(10),(-10)0(2)如果x2=16,则x等于多少?

因为4=16所以x=4;又因为(-4)=16,所以x=-4.4或-4的平方都等于16,可以表 2示为(±4)=16.因为4或-4的平方都等于16,我们把4及-4叫做16的平方根.2比如100的平方根是10与-10.因为(±10)=100,所以10与-10是100的平方根.你能说出49,144的平方根吗?

三、一起探究

1.当一个正数和一个负数互为相反数时,它们的平方有什么关系? 2.正数有平方根吗?如果有,有几个?它们的有什么关系? 3.0有平方根吗?如果有,它是什么数? 4.负数有平方根吗?

学生独自思考,通过具体实例弄懂上述问题,然后总结出:

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 0有一个平方根,它是0本身;

负数没有平方根。

一个正数 a 的正的平方根,用符号“a” 表示,a 叫做被开方数,2 叫做根指数。正数a 的负的平方根,用符号“- 2222352352222a”表示。这两个平方根合起来可以记作“±a”。

这里,符号“a”读作“二次根式”,±a读作“二次根号 a”。根指数是 2 时,通常将这个 2 省略不写,如,a记作a,读作“根号 a”;±a记作±a,读作“正、负根号 a ”。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例1.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1)8;(2)362;(3)0.64;(4)(?2.6)121 2解:(1)因为(?9)?81,所以 144的平方根是±19.

即 ??9.

6236,)?11121 636所以 的平方根是±. 11121(2)因为(? 即 6??. 11 2(3)因为(?0.8)?0.64,所以 0.64的平方根是±0.8.

即 ?0.64??0.8.

(4)?(?2.6)2??6.76??2.6.

四、巩固练习

1.下列各式中哪些有意义哪些?哪些无意义? 2(1);(2)-2;(3)4;(4)(?3);(5)?3.2.判断下列各题正确与错误,并将错误改正.?1?1(1)???=; ?3?3(3)=?4;

22(2)|-9|没有平方根; 2(4)(?2)=-2;(5)(?3)=-3; 2 22(6)?=; 3321?1?(7)??; ?的平方根是?10?10?(8)-?24是的算术平方根; 525(9)-(-2493)是的算术平方根;(10)-?是的一个平方根.41639 3.还应下列各数的平方根及算术平方根;(1)10,000;(2)7.29;(3)4.求下列各式的值: 121;289(4)111.25 24(1);(2)-;9(3).21;(4)-???2??.3?

五、小结

这一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开方与平方逆运算;平方根的定义;平方根的性质;平方根的符号表示与读法;开平方运算。

六、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问:1.625的平方根是多少?这两个平方根的和是多少? 2.-7和7是哪个数的平方根? 3.正数m的平方根怎样表示? 4.下列各数的平方根各是什么?(1)64;(2)0;(3)(-0.4);

答:

1.625的平方根是25和-25,这两个平方根的和是0.2.-7和7是49的平方根.3.正数m的平方根表示为?m.4.(1)64的平方根是?64=?8.(2)0的平方根是0.2?2?3(4)??1?;(5)-16;(6)(-4).?3?2(3)因为(-0.4)=0.16,所以它的平方根是?.16=?0.4.2 255?2??5?25?2?(4)因为??1?=???=,所以??1?的平方根是?=?.93?3??3?9?3?(5)因为-16<0,所以-16没有平方根.(6)因为(-4)=-16<0,所以(-4)没有平方根.问:已知正方形的面积等于a,那么它的一条边长等于多少?

答:设正方形的一条边长为x,则x=a,根据平方根的定义,x=?a.因为正方形的边233222 长是正数,所以正方形边长为a.二、讲解新课

正数a有两个平方根(表示为? 表示为a.0的平方根也叫做0的算术平方根,因此0的算术平方根是0,即0=0.用几何图形可以直观地表示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如图所示,面积为a(a应是非负数)、边长为a a的算术平方根.a),我们把其中正的平方根,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是算术平方根的符号,a就表示a的算术平方根.a的意义有两点:(1)被开方数a表示非负数,即a≥0;(2)a也表示非负数,即a≥0.也就是说,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是非负数.负数不存在算术平方根,即a<0时,a无意义.如9=3,8是64的算术平方根,?6无意义.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算术平方根的符号“”不仅是一个运算符号,如a≥0时,a表示对非负数a进行开平方运算,另一方面也是一个性质符号,即表示非负数a的正的平方根.篇三:平方根的教学设计

平方根(第2课时)的教学设计

一.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在七年级上册学习“棋盘上的故事”就认识了一种运算 “乘方”,并能熟练计算任何一个数的平方.知道正数的平方是正数,负数的平方是正数,0的平方是0.在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实数》的学习中又认识了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已能求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那么这一课时进一步学习习近平方根本节课是第二课时,继续学习习近平方根的概念及其运用.并对“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平方”和“开平方”的概念做辨析,使学生在“引导---探索---类比----发现”中发展学习数学的能力.二.学习任务分析 第二章《实数》的第二节.本节安排了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是了解数的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在具体的例子中抽象出概念,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本节课是第二课时,继续学习习近平方根的概念及其运用.并对“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平方”和“开平方”的概念做辨析,使学生在“引导---探索---类比----发现”中发展学习数学的能力.三.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平方根、开平方的概念.2.明确算术平方根与平方根的区别和联系.3.进一步明确平方与开平方是互逆的运算关系.能力目标 1.经历平方根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不仅掌握概念,而且提高和巩固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2.培养学生求同与求异的思维,通过比较提高思考问题、辨析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

1.在学习中互相帮助、交流、合作、培养团队的精神.2.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四.重点、难点

重点:

1.了解平方根开、平方根的概念.2.了解开方与乘方是互逆的运算,会利用这个互逆运算关系求某些非负数的算术平方

根和平方根.3.了解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区别与联系.难点:

1.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区别和联系.2.负数没有平方根,即负数不能进行平方根的运算.五.学习方法

自主 合作 探究

六.课前准备

完成导学稿

七.学习过程设计

需要3分钟

检查学生完成情况(方式一:组长检查,对答案)

(方式二:教师经行抽查,找出典型的问题经行讲解)

(一).自学范围:请自学教材第69页至第72页;

(二)1.0.64 ;

2.(?6)2? 3.25分钟

2(一)1.因52?25,所以25? 5 ;所以36?6 ;所以25 6?36,(用 “>”﹑ “<”“=”填空)222.因12?1,所以 1<2< ;因1.42?1.96,所以1.4<2< ;

1.5?2.25,2?4,3.算术平方根的估算:小组展示(一位组长展示,让其他学生思考找能不能用其他方法比较大小)再在课堂上展示

比较大小:5?1 2与0.5

(二)算术平方根的平方:

(1)的平方等于3;(2)比较大小:23与32;

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1.包含关系:平方根包含算术平方根,算术平方根是平方根的一种.2.只有非负数才有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3.0的平方根是0,算术平方根也是0.区别:1.个数不同: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但只有一个算术平方根.2.表示法不同:平方根表示为 ?a,而算术平方根表示为a 分钟检测,为了让学生对新知巩固,我增加了课堂检测,围绕“平方根”这一知识点进行各种题型的变式练习.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3平方根;②25的平方根是5;③-36的平方根是-6;④平方根等于0的数是0;⑤64的平方根是8.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0的平方根是0(b)?22的平方根是?2(c)非负数的平方根是互为相反数(d)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一定大于这个数的相反数

3.已知一个自然数的算术平方根是a,则该自然数的下一个自然数的算术平方根是().

(a)a+1(b)4.指出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 4 5.面积为9的正方形,边长= ;面积为7的正方形,边长= ; 1(c)a+1 2(1)0.04(2)6 6.比较大小: ?3 8与1 8 本节小结

作业布置

习题2.4

课堂学习设计反思

本节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平方根》的第二课时.(1)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和交流 本节课为学生提供了有趣而富有数学含义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探索和交流.(2)设计之中多处运用类比的方法,使学生清楚新旧知识的区别和联系.类比概念:“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区别和联系,“平方”和“开平方”运算.(3)根据学生实际,灵活使用教材

为了让学生对新知巩固,我增加了课堂检测,围绕“平方根”这一知识点进行各种题型的变式练习.当然,选题要有层次,有梯度.老师们在进行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作适当的取舍.篇四:算术平方根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课题:13.1算术平方根

学科长:

备课组长:杨爱国

授课教师: 审核意见: 签名时间: 备课组成员:杨爱国、杨明海、杨占成 授课时间:2009年10月 日 第 节

一、教学内容及其分析

1、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是掌握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并会求某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

2、分析:

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及其计算是学习习近平方根的基础,充分理解和掌握了算术平方根,对将来学习习近平方根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目标:

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并会计算出某数的算术平方根。

2、分析:

注重学生掌握、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后,会求某数的算术平方根。

三、教学问题分析

学生不能正确理解算术平方根一般式x2=a中x与a的关系时,教师要给予指导。

四、教学过程

(一)基本流程:

(二)教学情境:

1、导入:

由引言中提出的问题:计算第一宇宙速度v1和第二宇宙速度v2导入新课。

2、问题与例题:

问题1:要制作一块面积为25dm2的正方形画布,它的边长应为多少?假设正方形的面积变

4为1 dm2、9 dm2、16 dm2、36 dm2、dm2,此时正方形的边长应分别为多少dm? 25 设边长为xdm.x2=25 因为52=25,所以x=5.答:正方形边长应为5dm。

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正数x叫做a的算术平方 1 根。a的算术平方根记为a,读作“根号a”,a叫做被开方数。

设计意图:从实际出发,帮助学生理解相关定义。师生活动:教师指导,师生一起分析得出定义。

问题2: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

(1)100;(2)0.0001;(3)49 64.解:(1)因为102=100,所以100的算术平方根是10,即=10;(2)因为0.012=0.0001,所以0.0001的算术平方根是0.01,即0.0001=0.01;

(3)因为(7 8)2=49 64.,所以497497 64.的算术平方根是8,即64=8.设计意图:让学生从做题中去理解怎样求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核实答案。

问题3:引言中第一宇宙速度v1和第二宇宙速度v2该如何来求?(不用求解出结果)设计意图:让学生将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的现实价值意义。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

五、目标检测 1、121的算术平方根是()。2、6是()的算术平方根。3、0的算术平方根是()。

4、计算下列各数的值: 32=()1 81=().0049=()0 2009=()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掌握求一个有理数的算术平方根的方法。

师生活动: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自主完成。

六、课堂小结

1、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2、怎样求一个有理数的算术平方根的方法。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巩固本节的学习内容。

师生活动:师生共同回忆阐述。

七、配餐作业 a组: 1、1 9的算术平方根是()。2、12是()的算术平方根。

3、计算:36 121=()0.00169=()2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加深对算术平方根的掌握。b组:

1、-(-8)是()的算术平方根。

2、若x2=1,且x>0,则x=()。

3、计算﹣25+9=()。

设计意图:通过做题让学生更进一步掌握算术平方根的求法。教学反思:

3篇五:平方根教学设计

平方根教学设计

邮编423000 郴州市第六中学 王辉 教师 联系电话:***

一、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从学习内容的角度看,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乘方运算,能迅速求出一个数的乘方.理解乘方运算的本质,对加减、乘除运算的互逆关系有了明晰的认识;

从认知的角度来看,八年级的学生已经能从具体事例中归纳问题本质,通过观察、类比等活动抽象出问题的规律;

从学习能力方面看,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积累了自主合作探究的的经验,具备合作交流和归纳概括能力.二、知识分析:

《平方根》是湘教版八年级上第三章第一节内容,隶属于“数与代数”领域,重点结合实际问题情景认识平方根、算术平方根,探究平方根的性质.本节课是在学习了“乘方”运算的基础上安排的,同时为后面学习实数及二次根式做铺垫.本着从学生实际认知情况出发,从实际生活问题引入课堂,在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的过程中,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基础上,掌握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及求法.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2)会算出一个非负数的平方根及算术平方根;(3)了解平方与开平方是互逆运算.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学习习近平方根的概念,进一步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2)通过探究平方根的特征,及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区别和联系,体验类比、化归等问题解决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提高学生对问题的迁移能力。

第三篇:姚红燕发言稿

姚红燕先进个人代表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初春三月,阳光明媚。今天在这里隆重举行2010年医院工作会议,授予了我们很高的荣誉,这不仅是对我个人而且是对我们全体医务工作者莫大的关心和鼓励!在此,我作为先进个人代表向各位领导、各位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是一名儿科护士,众所周知,婴幼儿因其年龄小,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加上儿科平时护理工作量大且繁琐,家属不易理解等原因,使得众多护士不愿意或者不安心儿科护理工作。当我第一天成为儿科护士起,我就告诉自己一定要用微笑来面对每一个生病的孩子,一定要用过硬的护理技术和耐心周到的服务减轻患儿的痛苦。

实践证明,我成功了,当有患儿或家属点名让我为他们打针我又能一针打上时,看着家属满意的笑容,我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成就感。

我们选择了神圣的护理事业,今生无怨无悔,拯救生命是我们的天职,更是我们的荣幸,我们绝不辜负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对我们的期望,用我们的爱心、担心、耐心、细心、关心和责任心投入到所钟爱的护理事业中去,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为病人提供满意的服务,使护理质量更贴近病人、贴近临床、贴近社会,真正体现整体护理的深刻内涵。

成绩代表过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一如既往的爱岗敬业、任劳任怨、顾全大局、乐于奉献,克服攀比心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干得更好。为此,我们决心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立足岗位,加强自身人文素质的培养,增强竞争意识,开拓进取,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学习多元文化,采取多途经,多形式提高学习层次,提高自身素质。

二、要注重护理的人本和人文建设,提高主动服务意识,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切实为病人解决护理需求,在提高优质服务的同时,加强护患间的沟通,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健康教育知晓度。

三、要继续深入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规范护理服务行为,构建一个严密的无缝隙的护理体系,严谨语言、行为规范,积极推行“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

四、积极争创“护理示范科室”,为创建“护理示范医院”做出应有贡献。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护理管理,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护理质量,进行服务模式创新,改进运行机制和工作流程等。通过创建,努力实现护理队伍专业化、管理科学化,行为规范化,操作标准化、理念人文化、环境温馨化、病人满意化的标准。

五、严格依法执业,按照《护士条例》明确护士权利法律责任,在日常工作中要贯彻执行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切实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

六、要加强护理专业内涵建设,多角度拓展和延伸护理服务的范围和链条,为医院创服务品牌做贡献。

最后,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奋发有为,继承白求恩精神,脚踏南丁格尔的足迹,一如既往在平凡的护理岗位上谱写一曲曲不平凡的天使之歌,用我们的爱心为患者撑起一片希望的蓝天,为保障人民健康,建设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第四篇:根和茎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根和茎》是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植物的一生》的第二课。教材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比较、分类活动认识根的多样性,认识直根和须根。

第二部分,认识根的作用。课文重点介绍了“如何探究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感受到根系的庞大,能够支持和固定整棵植物体,使它不会倒下,因此,植物体越高大,它的根就扎得越深、分布越广。而“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这一探究实验学生在三上教材“水”单元已学过,此处是迁移所探究过的内容,以利学生的知识建构。

第三部分,在认识到茎是把植物身体各部分连成一个整体的基础上对比不同点,指导认识形态各异的茎。课文呈现的是:牵牛花(缠绕茎)、竹子(直立茎)、爬山虎(攀援茎)、西瓜(匍匐茎)。

第四部分,认识茎的生理作用。课文安排了证明茎具有运输水分的作用的实验,力求让学生通过茎和叶脉逐渐变红,推测植物“喝”的水是通过茎和叶脉运送到全身的,再做茎的斜切进行观察,体会茎的作用。教学目标:

1、认识根和茎的不同形态及其功能。

2、能通过实验探究根和茎的作用。

3、能照顾好自己栽种的植物,做好观察日记。教学重点:

认识根和茎的形态和作用。教学难点:

区分直根和须根。教学准备:

1、菠菜、葱。

2、一棵直根系的植株和水。

3、一株有根、茎、叶的植物,瓶子、红墨水、小刀。

4、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位小朋友,你们想知道是谁吗?

2、教师出示连根拔起的菠菜和葱。

3、分别请两个学生向大家介绍这两种植物。

(二)认识直根和须根及根的作用。

1、认识直根和须根。

(1)谈话: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两株植物的根,找找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把不同点记录下来,看谁观察得最仔细。

(2)学生观察记录。(3)汇报观察结果。

(4)教师小结:像菠菜这样,根从茎的下面长出来长长地一根,粗粗的、外面长了一些细小的毛,这样的根我们在科学上叫它直根(板书:直根)。像葱这样,在茎下面长出的根有很多,都是差不多粗细和长短的,这样的根在科学上叫它须根(板书:须根)。

2、认识根的作用。

(1)谈话:你们知道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吗?

(2)学生回答。

(3)看多媒体课件介绍根的作用。

(4)学生看后谈感想。

(5)谈话:想不想看看土壤底下的根是什么样的?

(6)小组按步骤实验。

(7)讨论观察,进行总结。

(三)认识形态各异的茎及其运输功能

1、认识形态各异的茎。

(1)谈话:刚刚我们认识了两种不同的根,接下来我们来观察植物的另一组成部分:茎。

(2)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课本第20页上面的图片,说说这些植物哪部分是茎,有什么特点。

(3)各组交流。

(4)教师小结:比起根来,植物的茎是形态各异,多种多样。无论什么样子的茎,都是为了适合植物更好的生长。

2、认识茎的运输功能。

(1)谈话:不管茎的形态长成什么样,它们都有一个相同的功能,你们知道茎的作用是什么吗?

(2)谈话: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茎的作用呢?

(3)学生回答。

(4)教师出示一株养在红墨水中的植物,说明是什么时候放进去的,然后讲解解剖和观察方法。

(5)提问:我们在切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6)学生回答。

(7)学生小组观察记录。

(8)汇报交流观察结果。

(9)教师小结:形态各异的茎处于植物体的中央部位,它把植物身体的各个部分连成一个整体,它承担着运输的任务——把水和土壤中的养料从根部运送到叶子中去,并且把叶子制造的养分传送给植物的其他部分。

(四)总结延伸

1、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双色花:取一朵白色的花,把茎的下面分成两半,一半养在红色的水中,一半养在蓝色的水中,观察过了一段时间后,花有什么变化。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五)课后实践

种植活动:学生自己栽种一株植物,做好观察日记。板书设计:

根和茎

根的种类:直根和须根

根的作用:固定植物、吸收水分

茎的形态:多种多样

茎的作用:运输水分和养料

课后反思:根和茎是植物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发挥着支持植株、吸收和传输养料以及繁殖的功能。就教材的设计意图来看,重在让学生通过观察、描述、思考、讨论、实验等方法去探究根和茎的相关知识,掌握一定的方法与技能,陶冶学生热爱自然,热爱花草树木的情操。通过课中对插图的研读、课件演示、师生探讨以及课后的实验、比较和交流,学生基本认识了根和茎的不同类型,了解了根和茎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主要作用。

实际课堂教学中,自己在教学方法的选择、环节的设计上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担心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师讲的多,没有体现“双主体”理念;在根和茎部位的辨认上,教师知识不够专业,详解不清。

大千世界,植物万多。科学是什么?简单地说科学就是许多我们根本不知道、不熟悉、不了解、不明白,需要我们去联想猜测、动手观察、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事物。也许我们永远无法弄清结果,但我们更加注重的是探究的过程。在《科学》这门学科中,无论是知识和教学,我也和学生一样,需要不懈的学习和求索。

2、根和茎

教学目标

1、认识根和茎的不同形态及其功能。

2、能通过实验探究根和茎的作用。

3、能照顾好自己栽种的植物,做好观察日记。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是认识根和茎的不同形态及其功能。

2、教学难点是区分直根和须根。课前学案(略)

教学过程

一、认识植物的根

(一)了解根的分类

1、对比观察:植物都是有根的,植物的根是各种各样、形态各异的。我们首先来研究植物的根。请从你的植物中找出菠菜和葱,观察它们的根,根有什么不同?(直根、须根)

2、汇报交流:根有什么不同?(直根、须根)

3、小结:像菠菜的根是直的,这是主根,主根周围有比它细小的根,这样的根叫直根。像葱的根呈须须状,没有明显的主根,这样的根叫须根。

直根 须根

4、分组、实践:请同学们把带来的植物放在桌上,根据它们根的样子,把它们分两类。

5、汇报讨论交流的结果。

6、师:胡萝卜分哪类呢?它的根比较特殊,叫贮藏根,是植物根的变形,叫变态根。因植物生长环境和其自身基因的变化而使根发生变形,如萝卜、甘薯、地瓜、甜菜、土豆。

7、看课件:变态根

8、小结:植物的根分两类:直根和须根。变态根只是根的变形,或是直根的变形,或是须根的变形。

(二)认识根的作用

1、看课件图片和实物:观察植物发达的根系。

2、分组实践:观察自己带来的植物的根,数一数,有多少根?量一量最长的根有多长?

3、汇报交流

4、分组讨论:植物的根特别发达,那植物发达的根有什么作用?

5、汇报交流

6、小结:植物的根能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和养料。

吸收水、养料 固定植株

7、你们查书或者查网络,了解到:

(1)一棵只生长一年的苹果树苗有多少条侧根: 38000条侧根

(2)生活在沙漠中的骆驼刺的根可深入土中多少米以上: 20米以上

(3)香蕉的根系可向四周生长直径达多少米: 30米 它们的根系如此发达,是为了什么? 为了固根,吸收水和养料

二、认识植物的茎

(一)了解植物茎的形态

1、师:可见植物的生长,根起了巨大的作用。还要告诉大家,植物的生长也离不开它的茎。大多数植物都有茎。茎有多种多样的形态。现在我们来研究茎。

2、看课件图片,分组讨论:观察牵牛花、杉树、爬山虎、西瓜的茎的形态有什么不同?

3、汇报交流:

4、小结:(1)像牵牛花的茎细长而柔弱,不能直立生长,只能缠绕在别的物体上向上生长,叫缠绕茎。如菜豆、何首乌

(2)像杉树的茎自己直立向上生长,使植物稳固挺立,叫直立茎,如杨、柳、梧桐

(3)像爬山虎的茎细长而柔弱,既不能直立生长,又不能缠绕在别的物体上,而是靠吸盘吸在别的物体上,或靠卷须卷在别的物体上向上生长,叫攀缘茎。如葡萄、常春藤

(4)像西瓜的茎既不能直立,又不能缠绕,也不能攀缘,而是贴在地面上生长,叫匍匐茎。如草莓、红薯

牵牛花 缠绕茎

杉树 直立茎

爬山虎 攀缘茎

西瓜 匍匐茎

5、分组实践:找一找,你带来的菜中有没有缠绕茎、直立茎、攀缘茎、匍匐茎?没有也没关系,想一想,在平时生活中见过缠绕茎、直立茎、攀缘茎、匍匐茎吗?说一说。(兔子苗、何首乌、菜豆;玉兰;葡萄、常春藤; 草莓、红薯)

6、汇报交流: 说说你知道的缠绕茎、直立茎、攀缘茎、匍匐茎的植物。

7、师:同学们产生了疑问:土豆是什么茎呢?土豆是茎的变形,我们叫它变态茎。还有哪些是变态茎?

8、看课件:变态茎

9、小结:大多数植物都有茎。植物的茎分缠绕茎、直立茎、攀缘茎、匍匐茎四类。变态茎是植物茎的变形。

(二)认识植物茎的作用

1、看课件,观察实验:观察放在红水中的白菊花的茎和叶,它们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变红?

2、汇报交流

3、这个变化说明了什么?(运输水)(养料)(食物)

4、植物茎有什么作用呢?(运输水和养料、食物、把植物各部分连成一个整体)

5、小结:茎的作用有二:运输水和养料与“食物”、连成一体。

连成一体、运输水和养料与“食物”

三、教学总结

1、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根和茎的形态和作用,对植物的根和茎有了更多的认识。

2、到现在仍然没理解的问题,有吗?若有,提出来。

四、作业设计

1、学种植物,并管理、观察它的根、茎、花、果实的生长变化过程,做观察笔记。

2、完成习作。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 观察根的两种不同形态类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描述。2. 实验时懂得运用一定的方式能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更有利于观察。3. 培养学生制定、完善实验方案的能力,能做植物根吸收水和茎运输水的实验,并进行观察记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探究植物奥秘的科学兴趣。2. 认真的进行实验,学会细致的观察,促进认真、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形成。科学知识 4. 认识直根和须根。5. 知道植物用根吸取生长需要的水分。6. 知道植物的茎有输送水分的作用。教学准备 1.用锥形瓶、根系完整的植物幼苗、棉花、植物油组装“根有吸水作用”的实验装置。2.分组:把芹菜或常见植物的嫩枝下部浸在装有红水的容器中。(以上准备需提前一天,保证课堂上有可供观察的材料。)实验器材:刀片、放大镜。3. 一颗盆栽植物——凤仙花,提前1~2小时浇足水。学生准备:学生准备豆苗、葱等植物的根。4.有关茎的教学课件。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小朋友,我这里有一截植物,你们猜猜是什么?这是我近段精心培养的芹菜宝宝,你们看它是什么颜色的,我呀,给它取了个好听的名字——粉红女郎,你们知道绿绿的芹菜是如何变成粉红女郎的吗? 为了弄清楚这个秘密,让我们从观察植物的根开始吧!二.活动

观察植物的根 1.(出示示两种不同植物,豆苗、葱)老师这儿有两种植物,请小朋友看看他的根。2.学生仔细观察: 3.提问:这些根的形态有什么不同?(认识直根和须根)三.活动 植物的根真能吸水吗 1.我们认识了根的种类,你们知道根有什么作用吗?(学生猜测)2.提出问题:植物的根真能吸水吗? 3.设计实验证明根能吸水。4.交流、完善实验方案。5.组装实验装置。6.教师出示预先组装的装置,观察结果,植物的根有吸水的作用。四.植物怎样运输水 1.引发矛盾:根吸上来的水是不是全存根内,根怎么没胀大,水到哪去了? 2.学生猜测。3.教师出示提前2个小时浇水的盆栽植物,观察茎的截面有什么现象? 4.设计实验: 5.交流、完善设计方案。6.回家做实验。7.教师出示红芹菜,指导学生观察:(学会横切、纵切)认识导管,明白植物茎能运输水。五.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探究验证了植物的根有吸水,茎有运输水份的作用。原文地址:http:// 内容来源: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xiexiebang.com收集整理,感谢原作者。更新时间:2011-1-23 20:14:17 预期学习结果

1、认识根和茎的不同形态及其功能。

2、能通过实验探究根和茎的作用。

3、能照顾好自己栽种的植物,做好观察日记。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根和茎的形态与作用。难点:区分直根和须根。教学准备

1、课前学生分别准备一些植株完整的蔬菜、庄稼带进课堂(老师也相应提前准备一些菠菜、香菜、大蒜、小葱等植物);

2、两天前及课前20分钟将数段新鲜的芹菜的茎放入一个装有染过红色的水的容器中,以备教学观察;

3、提前准备透明的玻璃瓶或者杯子,一株完整的植物、食用油些许;

4、有关变态根和变态茎的实物。(箩卜、莲藕、大蒜、姜、荸荠)教学过程设计

一、观察实物,认识根的不同类型

1、出示根雕:它像什么?它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2、谈话:很多植物的根常常埋藏于土壤里面,平时难以看到它们的模样。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植物的根和茎,(板书:根和茎)让我们先来看看植物的根有什么特点吧!

3、出示菠菜和大葱,指出它们根的在哪里。

4、学生观察、比较:菠菜的根和大葱的根有什么不同?

5、提问:你们可以根据根的形态不同给它们取个名字吗?

6、学生交流汇报。

7、小结:像菠菜这样,根从茎的下面长出来长长的一根,粗粗的、周围长了一些细小的根毛,这样的根我们在科学上叫它直根(板书:直根)像葱这样,在茎的下面长出的根有很多,都是差不多粗细和长短的,这样的根在科学上叫须根(板书:须根)。

8、小组活动:植物分类——把带来的植物按照根的类型不同分一分,说说哪些植物是直根,哪些植物是须根。想一想它们一般分别种在什么样的土壤里。

9、小结:植物的根的特点与它的生长环境是密切相关的。

二、利用多种资料,认识茎的不同类型

1、小组活动:(出示图片)找一找,这些植物的茎在哪里?

2、交流汇报。

3、小结:大多数植物都有茎,茎有多种多样的形态。

4、出示杉树、牵牛花、爬山虎、西瓜等植物的挂图,观察、比较:这些植物的茎有什么不同?

5、交流讨论。

6、教师即时简单板画不同类型的茎,取名。重点区分攀缘茎和缠绕茎。(缠绕茎本身不能直立向上生长,必须螺旋缠绕于其它物体上才能向上生长;攀援茎也不能直立向上生长,而靠卷须攀援在其它物体上,才能上升,如豌豆的茎(叶卷须)、葡萄的茎(茎卷须)、爬山虎的茎(吸盘)等)。

7、小结:植物的茎形态各异,每一种形态的茎都是与植物的本身的特点及生长环境等相适应的。

三、探究植物的根和茎的作用

1、思考、讨论:植物如果没有根和茎可以不可以?为什么?

2、提问:植物的根和茎分别有什么作用?

3、学生讨论、交流。

4、小结:根是植物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根的第一个作用是“固定植物”,它可以将一株植物牢牢地固定在地下。形态各异的茎处于植物的中央部位,它把植物身体的各个部分连成一个整体,也起到了“支持植物”的作用。

5、除此之外,植物的根和茎还有什么重要的作用?

6、质疑:你可以用什么来证明植物的根能吸收水分?

7、(1)分组讨论并汇报实验装置。(2)评价各组实验装置。

(3)完善方案,利用准备材料组织实施。

(4)观察:(前两天)放置在阳台上的“植物根吸收水分”的实验装置,烧瓶里的水有什么变化?学生观察、汇报。(水量减少)讨论:烧瓶里减少的水到哪里去了?你为什么这样认为?

(5)小结:由于水面有一层植物油,它阻止了水分蒸发,因此减少的水不可能是蒸发掉的。我们看到烧瓶里的水下降了,这就说明水分是被植物的根吸收了。根在吸收水分的同时,也将溶解在水中的养分吸收进来供植物生长。

8、讨论:植物的茎是如何传输水份和土壤中的养

《根和茎》教学设计

本文所属专题栏目是【】

作者:颦儿 文章来源:本站整理

本文《根和茎》教学设计由小学名师教学网HBteachers.CN收集整理,感谢原作者。更新时间:2011-1-23 20:14:17 料的?你可以通过实验观察到茎传输水分的过程吗?

(1)交流方法。

(2)(出示课前20分钟老师将一段新鲜的芹菜的茎放入一个装有染过红色的水的容器中)现在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芹菜的茎的颜色有什么变化。思考:这个现象能够说明什么?(植物体内有运输水分的管道)(3)为了进一步证明我们的推想是否正确,可以把老师前两天插入红水中的茎切开,看看里面是不是有运送水分的管子。演示讲解茎的横切和纵切的方法。

(4)学生分组实验。

(5)汇报讨论。在茎的横切面上的一圈小红点是什么?在茎的纵切面上的一条条红线是什么?

(6)小结:植物根部吸收的水分是通过植物体内的导管运送到植物“身体”的各个部分去的。

9、总结: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植物生长所必须的水分和营养物质,植物的茎承担着运输的任务——把水和土壤中的营养物质从根部运送到叶子中去,同时还把叶子制造的食物传送到植物的其他部分。

四、总结概括,拓展延伸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对植物的根和茎有了哪些了解?

2、拓展活动

(一):有些植物为了适应生存环境,根会产生特异功能,让自己和别人不一样,我们称之为“变态根”。出示实物:常见的变态根(包括储存根、块根、气生根、支柱根、水根等)

3、拓展活动

(二):你知道吗?这些也是植物的茎。出示实物:芋头、荸荠(球茎)、马铃薯(块茎)、大蒜、洋葱(鳞茎)、姜、莲藕(根茎)。

五、课后作业 回家搜集关于根和茎的相关知识。

难点:区分直根和须根。教学准备

1、课前学生分别准备一些植株完整的蔬菜、庄稼带进课堂(老师也相应提前准备一些菠菜、香菜、大蒜、小葱等植物);

2、两天前及课前20分钟将数段新鲜的芹菜的茎放入一个装有染过红色的水的容器中,以备教学观察;

3、提前准备透明的玻璃瓶或者杯子,一株完整的植物、食用油些许;

4、有关变态根和变态茎的实物。(箩卜、莲藕、大蒜、姜、荸荠)教学过程设计

一、观察实物,认识根的不同类型

1、出示根雕:它像什么?它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2、谈话:很多植物的根常常埋藏于土壤里面,平时难以看到它们的模样。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植物的根和茎,(板书:根和茎)让我们先来看看植物的根有什么特点吧!

3、出示菠菜和大葱,指出它们根的在哪里。

4、学生观察、比较:菠菜的根和大葱的根有什么不同?

5、提问:你们可以根据根的形态不同给它们取个名字吗?

6、学生交流汇报。

7、小结:像菠菜这样,根从茎的下面长出来长长的一根,粗粗的、周围长了一些细小的根毛,这样的根我们在科学上叫它直根(板书:直根)像葱这样,在茎的下面长出的根有很多,都是差不多粗细和长短的,这样的根在科学上叫须根(板书:须根)。

8、小组活动:植物分类——把带来的植物按照根的类型不同分一分,说说哪些植物是直根,哪些植物是须根。想一想它们一般分别种在什么样的土壤里。

9、小结:植物的根的特点与它的生长环境是密切相关的。

二、利用多种资料,认识茎的不同类型

1、小组活动:(出示图片)找一找,这些植物的茎在哪里?

2、交流汇报。

3、小结:大多数植物都有茎,茎有多种多样的形态。

4、出示杉树、牵牛花、爬山虎、西瓜等植物的挂图,观察、比较:这些植物的茎有什么不同?

5、交流讨论。

6、教师即时简单板画不同类型的茎,取名。重点区分攀缘茎和缠绕茎。(缠绕茎本身不能直立向上生长,必须螺旋缠绕于其它物体上才能向上生长;攀援茎也不能直立向上生长,而靠卷须攀援在其它物体上,才能上升,如豌豆的茎(叶卷须)、葡萄的茎(茎卷须)、爬山虎的茎(吸盘)等)。

7、小结:植物的茎形态各异,每一种形态的茎都是与植物的本身的特点及生长环境等相适应的。

三、探究植物的根和茎的作用

1、思考、讨论:植物如果没有根和茎可以不可以?为什么?

2、提问:植物的根和茎分别有什么作用?

3、学生讨论、交流。

4、小结:根是植物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根的第一个作用是“固定植物”,它可以将一株植物牢牢地固定在地下。形态各异的茎处于植物的中央部位,它把植物身体的各个部分连成一个整体,也起到了“支持植物”的作用。

5、除此之外,植物的根和茎还有什么重要的作用?

6、质疑:你可以用什么来证明植物的根能吸收水分?

7、(1)分组讨论并汇报实验装置。(2)评价各组实验装置。

(3)完善方案,利用准备材料组织实施。

(4)观察:(前两天)放置在阳台上的“植物根吸收水分”的实验装置,烧瓶里的水有什么变化?学生观察、汇报。(水量减少)讨论:烧瓶里减少的水到哪里去了?你为什么这样认为?

第五篇:教学设计----姚珊YS

单位:陕西省汉中市略阳县郭镇初级中学

《伤仲永》 教学设计

姚珊

《伤仲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学科:语文 课题:(第一单元第5课)《伤仲永》 所在年级:七年级下册 【教材依据】

本课是初中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实验版七年级下第一章第五课。【设计思路】

指导思想:本课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并融入素质教育中关于成长的教育思想。以方仲永由一个神童变为普通人的经历为载体,渗透后天教育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对后天教育产生深深的思考。

设计理念:语文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成为学习的行动者。本节课教学就是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听、说、读、写以及合作探究为主要方法,结合图片,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课堂,让学生善于学习,快乐学习。

教材分析:本课是初中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实验版七年级下第一章第五课,本单元都是以“成长”为话题的文章。而本文作者为一位“神童”最终变成常人而深感惋惜,并发表议论,以此引发人们的思考。

学情分析:对初一的学生而言,学习古文还是有很大难度的,毕竟他们积累的不多,接触的古文篇目也比较少,这就需要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多加引导,交给他们学习古文的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熟读、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理清文章脉络,了解借事说理、详略得当的写法。

方法与途径目标:通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情境教学法。

情感与评价目标:感悟文意,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了解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对儿童成长的负面影响。

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目标:能够熟练运用多媒体等教学设备。【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知识。

2、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教学难点】

学习纵向对比的方法。【教学准备】

1、搜集关于王安石的个人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

3、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查出文章重点字词的读音,意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天才,什么是天才?高尔基说过“天才出于勤奋”,“天才是打倒一百次仍站立着的人”。被誉为发明大王的爱迪生也有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中国唐代大文学家韩愈也曾说过“业精于勤,荒于嬉”。这些话语都讲的是一个道理,即学业方面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奋好学。遗憾的是,有很多人并未认识到这一点,因自恃天才,结果沦为庸才。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其中一例。让我们一起看看王安石为何“伤”仲永?(多媒体出示课题)

5、伤仲永

——王安石

二、作者、作品简介(先由学生个别回答,答案不完整的再由教师稍做补充----多媒体出示)

1、王安石: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江西临川人,字介甫,晚号半山,庆历进士,世称荆公,死后谥号文,故后人又称他王文公,唐宋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收集在《临川先生文集》和《王荆公诗笺注》。

2、唐宋八大家:

唐代:韩愈,柳宗元。

宋代:王安石,欧阳修,苏洵,苏辙,苏轼,曾巩。

3、《伤仲永》中“伤”是什么意思呢?

(伤:哀伤,叹息)

4、《伤仲永》是一篇随笔。随笔是散文的一种,意思是随手笔录,不拘一格。我国古代的随笔常常借一件事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阐明某种观点。

三、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标注生字词。

2、小组合作再读课文,要求能复述课文中的故事。

(找1至2人讲述方仲永的故事,可以加入自己的见解评价,回答后教师加以点评)

3、教师找学生逐句翻译课文,并加以点评,做适当补充。(多媒体出示本课重点语句翻译)(1)重要语句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这首诗以赡养父母、与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为内容。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最终成为普通人,那是因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2)重点词语

尝:曾经 书具:书写工具,指笔、墨、纸、砚。异:对......感到诧异。

纹理:文采和道理。乞:求取。宾客:以宾客之礼相待。利:认为......有利可图。扳:通“攀”,牵,引。先人:这里指王安石死去的父亲。

称:相当。通悟:通达聪慧。受之天 :先天得到的。受于人:后天教育。

四、思读课文,初步探究

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学生回答后多媒体出示)

童年时期:天资聪明(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纹理皆有可观者。)

少年时期:才能衰退,大不如前。(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青年时期:已经和平常人一样。(泯然众人矣。)

2、这几个阶段有见有闻,这样安排用意何在? 童年时期:天资聪明----以闻的形式。

少年时期:才能衰退,大不如前----以见的形式。青年时期:已经和平常人一样----以闻的形式。

课文详写第一阶段,铺陈方仲永才能初露的情形,暗示其前途无量,而其父的贪利之举则导致他才能衰退。后两个阶段略写,几笔点出方仲永沦落平庸的情形,引人深思。详略处理,有力突出文章主旨,体现“伤”的含义。

3、齐读第3段,思考下列问题。

(1)这一段在语言表达方式上有何特点? 采用了议论的形式。

(2)这一段“受于天”指什么?“受于人’仅指什么?

“受于天”是指人的先天条件好,即有天赋。“受于人”指人的后天学习和受到的教育。(3)这一段讲了几层意思:作者要表明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讲了两层意思:从“王子曰”到“不至”,揭示仲永才能泯灭的原因,即“受于人者不至也”。

从“彼其„„”至文末是第二层,由仲永引申出天赋差的人如果不“受之人”,结局更加可悲。这一段作者主要强调了后天的努力学习、接受教育对成才的重要作用。

4、作者讲述方仲永的故事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同桌相互讨论得出答案)本文意在以方仲永的故事为典型的反面事例,强调后天的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使人们领悟天资和后天成才的关系。

五、板书设计

5、伤仲永

——王安石

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童年时期:天资聪明(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纹理皆有可观者。)

少年时期:才能衰退,大不如前。(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青年时期:已经和平常人一样。(泯然众人矣。)【教学反思】

《伤仲永》是一篇借事说理的文言文。文章以方仲永天资过人到泯然众人的实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文章言简意深、说理严谨。本节课让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必要的时候做适当补充;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同学们各抒己见,积极讨论得出了本文核心问题的答案。但是,忽略了个别不爱举手,不爱交流的学生。在今后的课堂上应该多鼓励他们,关注他们,给他们更多表现自己的机会,争取让每一个同学在课堂上都能够得到锻炼。

下载姚红根教学设计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姚红根教学设计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红蜡烛》教学设计

    《红蜡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文,将自己感悟到的语气读出来,培养朗读能力。 3、练习讲童话故事,学习编童话故事。 教学重难点:......

    红虾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桂阳县北关完小徐文华 一、 教学内容: 湘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的第十八课 二、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 2. 在理解课文......

    助人为乐身边好人姚红荣

    助人为乐身边好人姚红荣 姚红荣,女,47岁,中共党员,秦皇岛市综合执法支队监察员。 1996年,姚红荣了解到青龙县祖山镇中心学校22位幼童因家贫面临失学的情况,她积极捐款捐物,并坚持十......

    姚伟红 个人工作总结5篇

    教育教学工作总结说心里话,一年级的工作非常不容易:忙碌而又充实,辛苦却快乐。因为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自控力差,孩子们很活泼,小脑袋学知识挺快,可也一天到晚问个不停,玩个不停,要管理......

    红根小学寒假活动工作总结

    红根小学学生寒假活动工作总结 愉快的假期生活结束了,带着憧憬,怀着渴望,我们携手迈进充满挑战、充满机遇、充满希望的新学年。在假期中,同学们的生活过得充实而有意义。 1.学生......

    红根小学请示报告制度(最终版)

    红根小学请示报告制度 一、学校各部门和个人的报告、请示,原则上应逐级呈报,不要越级呈报。呈报至校长室转呈上级部门的报告、请示,校长室应及时将报告、请示的批示或处理意见......

    《植物的根》教学设计教案

    《植物的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根的形状特征分类,并能够举出几个例子。 2、知道根的基本功能。 3、培养探究植物的根的兴趣。 教学重点:根据根的形状特征分类。......

    教学设计 我们先看到了根

    我们先看到了根 东镇小学 王军丽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知道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 2. 知道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 3. 知道植物的根能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能将植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