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
《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
【教材简解】
《姥姥的剪纸》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板块“民风民俗”中的第一篇课文,全文一共13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其中“剪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的载体。沿着这条主线,就可以披文入情,走进姥姥与作者的情感世界。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通过动情地读就可以感受到姥姥对“我“的深情及“我“对姥姥的思念。【目标预设】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剪纸技艺的高超。
4、整体感知全文,感悟剪纸中饱含的浓浓“祖孙情”。【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品读语言文字,感受姥姥心灵手巧、勤劳善良。
难点:通过让学生与文本接触,整体感知全文,为下一节课体会“祖孙情”打下基础。【设计理念】
全文以剪纸为线索,语言优美,情感饱满。在教学中根据文本特点,让学生夸一夸,谈一谈,演一演,练一练,以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架设了文本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平台,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一、采用课件演示、剪纸欣赏、话语激情、情景表演、课堂练笔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教学理念。
二、以朗读训练贯穿整个教学活动,落实了“三读”的语言实践过程。
三、在教学环节中,让学生进行仿写练习,注重演练结合,渗透了写作指导。既锻炼了学生的口才,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学生自信地读和说,尽情地去体验,产生主动学习的欲望,积极、愉快地参与学习【设计思路】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朗读,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充分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在美读课文中,培养学生语感。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身心特点,我设计了让学生联系生活演一演,找一找,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去感受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使学生在良好、愉悦的状态中读、想、说、演、议、写,从而提高学生理解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通过与文本的对话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培养审美情趣,感受祖国民风民俗的悠久历史和神奇魅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剪纸作品激发学生兴趣,板书:剪纸
2、简单介绍剪纸,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欣赏剪纸作品,指名说说感受
剪纸是我国的一种民间传统工艺品。早在汉唐时代,民间妇女即有使用金银箔和彩帛剪成方胜、花鸟贴在鬓角为饰的风尚。后来逐步发展,在节日中,用色纸剪成各种花草、动物或故事人物,贴在窗户上(叫窗花)、门楣上(叫门签)作为装饰,也有作为礼品装饰或刺绣花样之用的。剪纸的工具,一般只用一把小剪刀,有的职业艺人则用一种特制的刻刀刻制,所以,剪纸又称为“刻纸”.3、民间会剪纸的人很多,而最让作者难忘的人是?(姥姥),板书:姥姥
4、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姥姥的剪纸,齐读课题
【设计理念】剪纸是传统的民间艺术,学生比较感兴趣,鲜艳的剪纸图片既能激起他们对民间艺术的兴趣,又能引发他们内在的情感体验,使他们以饱满的热情主动地学习新知识.二、初读感知
1、请学生针对课题提出疑问
2、带着疑问,生自由朗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读好本文中的“儿化音”和“轻声”。③读不通、不理解的地方,多读几遍。
④再思考:课文为什么用“姥姥的剪纸”为题?
3、生自由朗读课文
4、检查自读效果 ①出示生字词
小屯 择菜 喂猪 刁难 捂着 岂知 庄稼 驮着 啃食
心灵手巧 广结善缘 清清爽爽
②先指名读,强调个别字读音,如:择(zhái)菜、刁难(nàn)、庄稼(jia读轻声),再齐读
③请生说说自己对词语的理解,师适当指导: 刁难:故意为难。
啃食:一点一点地咬吃。小屯:小村子。
广结善缘:多做善事,得到众人的赞赏。
④指导课后生字书写:生自主说书写每个字时应注意的要点 ⑤师指导书写:多媒体出示“爽”,指导笔顺以及各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师在黑板上范写
⑥生翻到课后生字表描红
⑦仔细观察四行生字,你有什么发现?
(最后一行的词语是形容姥姥或与姥姥有关的)⑧整体感知这篇课文主要说了什么?指名答 【设计理念】课题看似简单,但细读深思还是可以提出不少疑问的,这其实也是激趣导入,让学生能带着疑问读文本,读出自己的独特感悟.生字词的学习是语文的基础,第一课时让他们读准,写规范,并能结合上下文准确理解词语含义.为深入学习奠定基础.三、精读品味
师:文章最后一段说“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姥姥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他肯定会回想起左邻右舍的窗子上姥姥剪的窗花。书上哪几自然段写了这些内容? 生:1-3自然段。
师:第一自然段,谁来读?
生:“大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 师:非常准确,知道什么是“小屯”吗? 生:小村庄.师:在这段话里,作者的写作顺序是怎样的? 生:是由远到近地写的。
生:从大平原到小屯到左邻右舍最后到窗子,一步一步缩进,像电影镜头推进一样,最后定格在窗户上。
师:这种写法,让你感受到什么? 生: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生:就像看电影一样,使我们的眼睛跟着文字进行了一番游历。师:真好,语言很有文采。一个“都”字,还让你感觉到什么? 生:姥姥的剪纸作品很受家乡人们的欢迎,到处贴着她的作品。生:我感觉到姥姥这个人真好,是有求必应。
师:大家想想,当作者写下这句话的时候,他的心情怎样的? 生1:自豪的。
师:请你带着自豪的心情读一读。
生1:“大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 生2:赞叹的。
师:请你带着赞叹的口吻读一读。
生2:“大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 生3:开心的。
师:请你开心地读一读。
生3:“大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 生4:温馨的。
师:请你带着温馨的感觉读一读。
生4:“大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生:(齐)“大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 师:这是作者对姥姥的赞叹,乡亲们又是怎样赞叹姥姥的手艺的呢?谁来读一读? 生:“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师:这是啧啧赞叹的口气吗?谁还想读。生(惟妙惟肖地):“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师:读得真好。这句话读上去感觉怎样? 生:像顺口溜,很押韵。
师:谁再来很有节奏地赞叹一番? 生(惟妙惟肖、富有节奏地):“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师:请注意这番话中乡亲们仅仅是在赞叹姥姥剪什么剪得活灵活现? 生(齐):动物。
师:除了动物,姥姥还会剪什么?书上怎么说的? 生:人物、植物、器物等等。
师:现在请你扮演乡亲们,学着书上这句话的韵味和形式来夸夸姥姥剪的其它东西,前后四个同学先互相夸夸。(大屏幕出示:你姥姥神了,剪 像,剪 像,剪个,剪个。)
(学生讨论,互相仿句练习。)
师:来,这位老乡,你来赞叹赞叹。(幽默的话语逗笑学生,大家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积极参与)生:“你姥姥神了,剪男人像男人,剪女人像女人,剪个娃娃会哭笑,剪个老头长胡须。” 师:小孩儿是最喜欢姥姥剪的这些个人物。生:“你姥姥神了,剪树像树,剪花像花,剪个苹果红通通,剪个黄瓜长溜溜。” 师:是在赞叹姥姥剪的花儿和水果。
生:“你姥姥神了,剪凳子像凳子,剪桌子像桌子,剪个花篮喜洋洋,剪个房子好气派。” 师:这位老乡,如果您儿子结婚您就让姥姥给您剪这些吧!师:让我们用乡亲们话中的一个字来夸夸姥姥------生:(齐声)神!师:是啊,姥姥神了,这一个神字充分赞扬了姥姥什么特点? 生:心灵手巧。(相机板书)生:剪纸技艺高超。(相机板书)生:剪纸技艺深入人心。师:第三段有这样一句话,(投影,看大屏幕)“慈祥的姥姥广结善缘,有求必应,任谁开口都行。姥姥撩起蓝布围裙擦擦手:“说吧,派啥用场?往哪儿帖?”看人乐颠颠地走了,她接着干活儿:洗衣服、纳鞋(xié)底、择(zhái)菜、淘米、喂猪、薅(hāo)草„„”谁来读一下? 生:读
师:这位同学读得很准确,尤其择(zhái)这个多音字、薅(hāo)这个难读字都读得很准确。(幻灯片上将这两个字变成红色,并出示注音。)师:谁再来读一下? 生:读
师:你觉得,在这段话里,你还读出了姥姥的什么特点? 生:慈祥、广结善缘 生:善良、豪爽、勤快 生:朴实
师:是啊,这就是作者心中的“姥姥”!,她勤劳善良、心灵手巧,怎能不叫人怀念!她的剪纸技艺高超、活灵活现怎能不叫人赞叹!【设计理念】“剪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的载体。第一课时精读文章的第一部分时,让学生从对姥姥剪纸技艺的赞叹入手,感受姥姥剪纸的技艺高超、活灵活现,与此同时,由“都”字渐渐引导学生分析姥姥性格特点,披文入理,逐渐感受姥姥勤劳善良、心灵手巧的特点,为下文体会“祖孙情”打下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自读,齐度,反复读,品读,对比读等方式穿插在一起, 落实了“三读”的语言实践过程。同时抓住“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这句话让学生合作练习,在良好、愉悦的状态中读、想、说、演、议、写,从而提高学生理解和应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四、总结激趣
剪纸不仅扮靓了村庄,也扮乐了“我” 儿时的记忆。姥姥喜欢剪植物、动物、人物、器物,给企盼幸福的村里人剪了很多幅“喜鹊登枝”,但姥姥最喜欢剪的还是“兔子和老牛”。精美的剪纸承载者浓浓的祖孙情,仿佛一根丝线牵拽着长大的我,即使远在他乡,也时常梦归故里。这份浓情厚意,我们下节课再去感悟吧!
五、作业巩固:(一)、当堂检测
1、看拼音写词语。
diāonàn qǐ zhī tuó zhe qīng qīng shuǎng shuǎng()()()()
2、填空。
①、剪纸又称为_________。它贴在窗户上叫__________,它贴在门楣上叫_________。②、“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这句话用了______的手法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你姥姥神了!”这其中的“神”字指姥姥的剪纸(填写四字词语,越多越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后作业
① 熟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② 动手学剪一次剪纸
③、小练笔: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写百字左右的一段文字,夸夸校门口卖棉花糖老爷爷的高超技艺。(可仿写课文第二自然段)④朱自清的《背影》、朱德的《我的母亲》、三毛的《我的母亲》等文章也都是写亲人的,推荐给大家课后阅读。
【设计理念】紧扣重点,多层次,有梯度地设计练习,巩固知识的同时,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展现自我的机会.题目设计贴近生活,鼓励学生应用语文知识描述生活,让他们真正体会到语文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同时增加阅读量,拓展阅读视野,让学生感受不同作家的文风,丰富阅读量.六、板书设计:
12、姥姥的剪纸
姥姥 剪纸
心灵手巧 技艺高超
勤劳善良 活灵活现
【设计理念】剪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姥姥是本文的主人公,抓住这两点概括,简洁明了地突出重点.
第二篇: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
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
江苏省赣榆县罗阳镇中心小学 任小香
一课前谈话
1、俗语引入:“猫恋食,狗恋家,小孩最恋姥姥家。”
是啊小孩子最喜欢到姥姥家玩?姥姥疼爱我们,给我们的童年生活带来了许多美好的回忆。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笑源写的一篇回忆姥姥的文章《姥姥的剪纸》。
二、问题探究,深入研读
(一)技艺高超,深入人心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姥姥的剪纸留给下了怎样的你印象 师生交流:形象生动,技艺高超。传神,传情。
2、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默读课文的1—6自然段,想想哪些语句写出了姥姥的剪纸技艺的高超呢?一边默读一边用笔圈划出有关的语句,特别有感触的地方可以简要写一写你的理由。
学生默读圈划,教师巡视。
3、对话交流:
(1)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翻来折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①品味梳理:
·姥姥的剪纸剪得这么像,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栩栩如生)“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说明材料——普通,“翻来折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说明动作——熟练。
·随即板书:“材料普通”、“动作熟练”、“无所不能”、“栩栩如生”。真是要什么剪什么,剪什么像什么!
②模仿迁移:如果剪的是植物、器物、人物,村里人会怎么样说呢? 例如:你姥姥神了,剪花像花,剪草像草,剪棵桃树能结果,剪朵玫瑰扑鼻香。
你姥姥神了,剪船像船,剪车像车,剪艘快艇水里游,剪只火箭能上天。
③啧啧赞叹:读出节奏,读出自豪。
点拨:把“你姥姥神了,„„”改成“我姥姥神了,„„”把这种自豪的情感写在你的脸上,融进你的声音里,练习读。
(2)“我是个出名的调皮蛋,经常变着花样刁难姥姥。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岂知工夫不大,一幅“喜鹊登枝”便完成了。呵!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
①引导梳理: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师生交流:“难度大”,“时间短”,“效果好”。②追问品析:
·会读书的同学,能够一边读书一边在头脑中想象出画面来。再读一读这段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有趣的画面?
·这种情境一定也是作者至今难以忘怀的!哪些词一下子就让这段话变得有声有色,有情有趣了呢?
师生交流:刁难、耍赖
·明明要写姥姥的剪纸技艺高超,为什么写自己的调皮呢?
师生交流:越调皮,就越能看出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我越调皮,就越能感受到姥姥对我的疼爱!
③趣文趣读:作者把这幸福的回忆变成了文字,我们读书时就要读出文字,读出画面,读出情感。更主要的是我们还要读懂了作者为什么这样写!用你们的声音把这一老一小剪纸的有趣的情景读出来,让我们都走进那有声有色的回忆之中。
4、感悟“熟能生巧”。姥姥的剪纸真是“神”了,“神”到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的剪纸,“神”到对村里人的有求必应,姥姥的剪纸为什么能“剪”这么神呢?
点拨引领:
六个“剪”字,就像六张老照片一样: 数九隆冬,大雪纷飞,姥姥在—— 三伏盛夏,烈日炎炎,姥姥在—— 姥姥有时在日光下——
姥姥有时在月光下—— 姥姥有时在灯光下—— 姥姥甚至摸黑——
这就叫“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这就是“熟能生巧”,巧能生“神”呀!姥姥长年累月地剪,久而久之,姥姥的手成了她的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手指。
想想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熟能生巧的例子?(出示说话练习。)
(二)老牛小兔,深入我心
1、默读课文7——13 自然段,姥姥给村里人剪了许多的喜鹊登枝,深入人心。姥姥为我剪了许多的老牛和兔子,更是深入我的心呢!其实老牛就是——兔子就是——
2、虽然每一幅剪纸具体的形象不同,但是都表达出了一个共同的主题?板书:爱。
3、课文中作者并没有用“爱”这个字。这些“爱”都聚焦在了第7自然段中的一个字上面。(拴)
4、品味“拴”字:从哪儿看出来“拴”住我了?
师生交流:用剪纸拴,更是用爱拴;拴住身子,更是拴住心。
①爱是有声的,在有声有色的对话中: ·分角色朗读7——12自然段。②爱更是无声的,在深情的剪纸里:
·深情诵读: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了,但我还是不断收到姥姥寄来的剪纸,其中有一幅是这样的:
出示:
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
·入境品味:同学们,当年的调皮蛋,如今已经长成了大学生。为什么这一幅剪纸给作者的印象最深呢?仔细地读读这段话,读到哪些词的时候就让你心动了呢?
·如果给这幅剪纸定一个名字,怎么样最能表达姥姥的情和爱呢? ·师生共读:
同学们,此时也许再多的语言都难以表达姥姥对我的情和爱,就让我们通过自己的朗读,让我的心与姥姥的心贴在一起吧。让我们轻声地一起读——
那头定定地站着的老牛就是我的姥姥呀,那只远去的小兔子就是顽皮的我呀,这不正是家乡的村头离别时那依依不舍的画面吗,一幅剪纸胜过百封家书啊,指名读——
我越走越远了,姥姥不能再和我朝夕一起了,她把自己所有的思念、祝福、期待都藏在了这幅剪纸里,默默地把最美好的祝福寄到我的心头,寄到我的梦里,指名读——
因为爱,姥姥希望我回到他的身边,更因为爱她希望我走得更远,生活得更好!一看到这老牛和小兔,我的眼泪一下就涌出了眼眶,一起再读——
听那悦耳至极的剪纸声 / 想起月光下姥姥 / 还是那月光下的话语 / 还是那慈祥的面容 / 还是那恬静的微笑 / 真想 / 再一次回到姥姥的身边 / 怀念姥姥亲切的话语 / 怀念姥姥勤劳的身影 / 怀念姥姥剪纸的刷刷声 / 好想 / 一切都回到从前 / 好想 / 再回到姥姥的身边)
5、动笔倾诉:此时此刻,所有的回忆袭上心头,最想对亲爱的姥姥说些什么呢?拿起笔来,写一写你最想说的一两句话,或是一段话。
三、总结提升,情深意浓
大平原,小屯子,姥姥的剪纸,这一切都成为了我最美好的回忆。每每想起姥姥,想起姥姥的剪纸,就想起了自己最幸福、快乐的童年。
也许我们的姥姥、奶奶、爷爷并没有这么一手令人惊叹不已的绝活,也许他们只是能做你喜欢的饭菜,也许只是能陪着你读书、写作业,也许只有几句重复了千百遍的叮咛„„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捕捉、记忆和感恩。让我们带着感恩的心结束今天的这堂课。
第三篇:姥姥的剪纸 教学设计(范文)
《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
济水南街学校
李曼
(一)文本解读:
《姥姥的剪纸》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姥姥剪纸技艺高超,广结善缘,以及我与姥姥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
一、姥姥剪纸的“神”,是本文的一个主线。
1、姥姥的剪纸技艺高超,“普普通通”“翻来折去”,材料平常,方法简单,居然“要什么有什么”“无所不能”,从正面表现了姥姥剪纸的“神”。邻居的赞叹,“下蛋、打鸣”则从侧面反应了姥姥剪纸的“神”。姥姥手里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我”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
2、“撩起、擦擦手”可见姥姥干脆利落,说剪就剪;“说吧,派啥用场?往哪儿贴?”可见姥姥的爽朗,剪纸有针对性,会剪的东西多,各有用处,也反映出姥姥剪纸的“神”。
3、“那剪刀行在纸上的刷刷声,悦耳至极。”姥姥剪纸手法娴熟,如同行云流水,富有节奏、韵律。这句话通过我的感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姥姥剪纸的“神”。
4、“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岂知工夫不大,一幅“喜鹊登枝”便完成了。” “死死地捂住、摸着剪”说明剪窗花难度之大,“工夫不大”说明姥姥动作熟练,完成速度快。“形象生动”说明姥姥的剪纸惟妙惟肖,“无可挑剔”是说我没有办法找到毛病。也进一步说明姥姥剪纸的“神”。
5、“你差点儿把姥姥的眼珠子按冒了!”姥姥用指头点了一下我的鼻子。慈爱的姥姥与顽皮的作者形象已经浮现在我的眼前了。同时也说明姥姥高超的剪纸技艺,姥姥剪纸的“神”。
6、“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这里看出姥姥剪得多,剪得时间长。长年累月地剪,使得姥姥对“喜鹊登枝”非常熟悉,所以有了一些灵巧的方法,剪得熟练。这是姥姥剪纸的“神”的原因。
7、“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手指。”这是姥姥“熟能生巧”的表现。说姥姥的手就是眼睛,是因为——姥姥的手有分寸,有把握,也就是姥姥说的“有准头”;说剪刀好使,就像姥姥延长的手指,是因为——姥姥的手非常灵巧,把剪刀运用得灵活自如。这里更进一步说出了姥姥剪纸的“神”。
二、这剪纸“拴”着浓浓的祖孙情。
这里的兔子暗指作者,“蹦跳、奔跑、睡觉”是贪玩的作者,而老牛指的就是姥姥,“拉车、耕地”是勤劳的姥姥。这是作者在姥姥跟前生活时的场景的描写,是作者对姥姥、对家乡的思念。
第一幅剪纸其实是告诉我们,姥姥的背上驼着孙子,那是姥姥对孙子浓浓的亲情。
第二幅剪纸仿佛告诉我们慈祥的姥姥和顽皮的孙子在一个锅里吃饭,体现了祖孙间的温馨,体现了祖孙两人间浓浓的亲情。
第三幅剪纸上我们不难看出,慈祥的姥姥对作者的期待,是不要忘记他们祖孙间的感情,是姥姥对作者的思念。
最后由剪纸引出,“心境”指作者无时无刻都在思念姥姥技艺高超的剪纸。“梦境”指梦中总不时映现出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其实这是我对姥姥的深切思念。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读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阅读能力已经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在本文的教学中我还是以读为主导,让学生在读中想象,读中感悟,读中升华,最终与作者的感情融为一体。本年级的学生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意识,所以,我在教学中,将保证让学生有足够的探究时间、小组合作时间,在问一问、说一说、读一读中顺利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三)教学过程: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理解姥姥的“神”。
3、品味姥姥对“我”浓浓 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二、教学重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 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三、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姥姥的“神”。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播放剪纸的图片,简介剪纸。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姥姥剪纸技艺高超,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着作者再次走进姥姥的剪纸,去认识这位可亲可敬的姥姥,重温那浓浓的祖孙亲情。
二、研读课文,体会姥姥的“神”:
让学生默读课文1-6自然段,找找、画画、看看,你从课文中认识了一位怎样的姥姥?并在旁边做上批注。并进行小组成员之间的讨论,后再交流,感受姥姥的“神”。
1、姥姥的剪纸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你是从哪儿读出来的呢?让学生交流找出文中有关语句读一读。
2、结合学生回答,课件出示下列句子,指导学生朗读,体会姥姥剪纸的技艺高超。
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①说一说你的体会。
②这句中哪一个字把姥姥剪纸的技艺说白了,说透了?(相机板书:神)
③姥姥的剪纸这么神,她有什么特殊的工具吗?(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
④是的,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到了姥姥的手里翻来折去,便——(引读)。⑤姥姥神不神?
3、除了动物,姥姥还会剪什么?书上怎么说的? 生:人物、植物、器物等等。
现在请你扮演乡亲们,学着书上这句话的韵味和形式来夸夸姥姥剪的其它东西,前后同学先互相夸夸。(大屏幕出示:你姥姥神了,剪____像____,剪____像____,剪个_______,剪个_______。(学生讨论,互相夸夸。)
4、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让你觉得姥姥很神?
让学生自己去品味、理解句子,进一步体会姥姥的神。
5、姥姥这什么这么神?
结合学生回答,出示下列句子,并联系生活实际加以体会:
“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让学生去自己读,自己品味。)
三、透过剪纸,体味祖孙情深
默读课文7-12小节,找出我与姥姥的对话,把你觉得甜蜜的、温馨的、感动的值得品味的地方画出来,批注在旁边。
然后再利用课件展示牛兔图让学生结合生活想象牛的勤劳、兔的顽皮,最后抓住“缠、栓”进行想象,从而感受亲情。
四、读写结合,升华情感
我先总结再范读作者后来写给对姥姥的回忆的片段,最后出示:姥姥,我想对您说---的句式进行续写。
第四篇:《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
《姥姥的剪纸》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宁德市古田县 吉巷中心小学
林秀娜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在具体语境中理解词语“刁难、挑剔、耍赖、调皮蛋”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的浓浓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教学重点:
1.让学生明确“剪纸”在文中的寓理、传情的作用,学习文中“托物写人、借物寄情”的手法。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教学过程:
一、抓“作者梦境
”,复习入文。
1.作者笑源在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出示:事实上,我不管走多远„„有声有色。)究竟是怎样的剪纸让作者魂牵梦绕、究竟只怎样的剪纸让作者记忆犹新,让我们再次走进《姥姥的剪纸》。
2.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课文中姥姥与我相处时,为我剪了几幅剪纸? 预设
1、在我的刁难下,剪了“喜鹊登枝”图 预设2姥姥为了拴住我,剪了“牛驼兔子” 图 预设3一头老牛与兔子在草地上啃食青草
3、梳理总结:喜鹊登枝
老牛兔子
(板书)
二、剪纸寓理-----感受姥姥的孰能生巧
1.齐读第二段
请同学们聚焦“喜鹊登枝”这幅图,思考:孰能生巧是什么意思?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姥姥剪纸很熟练?(用电子白板中放大镜的功能,突出强调)
指导学生有感情读“我用双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黑剪窗花” 过渡“孩子们,你们抬头看看,姥姥的“喜鹊登枝”图剪出来了。(链接剪纸图)请学生分角色朗读,指导学生读出“耍赖”的语气
3(1)出示“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提问:下文中那句话告诉我们“总剪”?
链接“数九隆冬剪„„甚至摸黑剪” 分组读、男生女生读
总结“熟练就能产生巧办法,还有许多窍门。这就是孰能生巧
板书”孰能生巧”
学生齐读,总结学法:读书就是得“瞻前顾后”(3)提问:姥姥用剪纸告诉作者什么?
学生联系生活谈体会
三、剪纸传情——感受浓浓的祖孙情
1默读7到12自然段 提问:这一段作者是如何写用“借物寄情”手法表达姥姥对作者的爱,画出有关句子,词语说体会。
预设1
“拴”(用魔术笔画简笔画,感受姥姥的爱是无形的爱)
预设2 姥姥用剪纸表达对我的爱,老牛总是在干活,兔子总是在玩耍。
四、寄收剪纸——感受祖孙的思念之情
1、动画演示:作者不断收到剪纸
旁白(姥姥的剪纸会说话,姥姥的剪纸会传情,可是我总要长大,总要离开姥姥,姥姥又在小屋里,在窗台下剪纸
为什么作者只写了这一副“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地。
(用探照灯强调,让学生将目光聚焦这幅图深刻感受这幅图所代表的特殊意义)
总结:姥姥把最朴素的道理蕴含在剪纸中,她的剪纸表达的是对作者深深的爱,这样的写法叫做“借物寄情”(板书)
2、出示“事实上,我不管走多远、走多久,梦中总不时映现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梦境和心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配乐朗读)
3、是啊,儿时的记忆怎能忘记,慈祥的姥姥又怎会忘怀,听到那刷刷的剪纸声了吗,你的梦境中看到了姥姥在干什么?看到了怎么样的剪纸 学生练笔
教师点评
总结:这就是有声有色的梦境,透过剪纸,我们明白了熟能生巧的道理,透过剪纸,我们感应到了浓得化不开的亲情。
五、小结、作业
1、搜集一些民间传统工艺,深入了解其背后的内容及故事!
2、学习“借物奇情”写作方法,写一篇关于思念亲人的文章 板书设计:
《姥姥的剪纸》
第二课时
喜鹊登枝
孰能生巧
借物寄情
老牛兔子
浓浓深情
第五篇: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上册《姥姥的剪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宝应县泾河镇中心小学 宋倩 邮编:225802 【教材简解】《姥姥的剪纸》一课语言优美,情感饱满,展现了一个既“平凡”又“不平凡”的姥姥,一个心灵手巧,广结善缘,与“我”之间有着浓的化不开的亲情的姥姥。“剪纸”一词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又是我和姥姥身后感情的载体。教学时,要顺着这条线索,披文入情,带领学生走进“我”与姥姥的情感世界。
【目标预设】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生字,理解本课新词。
2.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积累好词佳句并相机进行写作方法的指导。
3.研读课文1-3段,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有求必应,广结善缘。【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清课文脉络,学习姥姥的优秀品质。【教学难点】
研读课文1-3段,感受姥姥的广结善缘,心灵手巧。【设计理念】
一、让学生乐学。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激起学生学习的乐趣是多么重要。本教学设计我采用了出示实物,多重方法指导学生记忆字形,小组件互相比赛等多种方法激起学生的兴趣。
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很多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任重而道远。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首先,教学设计要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上下功夫。本教学设计我着重培养学生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交际能力以及文化修养、品德情操等方面。
三、树立“教是为了指导学生学”的观念。语文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学、自求、自悟、自得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学生主动学的过程。因此,本教学设计我的着眼点是“指导学生学”,教者设计好教学思路,引领学生去学。教师的讲,只是讲学生读不懂或领会不深的地方,是指点路径,是引导。【设计思路】 由实物入手,揭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研读文章第一部分,了解人物品质,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及时小结并布置作业,为下一课的学习做好铺垫。【教学过程】
一、展示剪纸,揭示课题
1.出示剪纸,生说说是什么,师板书:剪纸
2.生欣赏,说说剪了些什么内容。你们能想到那些成语来赞美它们:精美绝伦,惟妙惟肖„„
3.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了解的有关剪纸的知识。
4.师总结:剪纸是我国的一种民间传统工艺品。在节日中,用彩纸剪成各种各样的图案,有贴在窗户上的窗花、有贴在门楣上的门签,也有作为礼品装饰或刺绣花样之用的。
5.在作者的家乡有一位剪纸高手,她就是“我”的——姥姥。补充板书:姥姥,的。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2.检查自读情况,出示
小屯里 猪草 刁难 岂知 庄稼 驮着 啃食 择菜 薅草 左邻右舍 啧啧赞叹 广结善缘 无可挑剔 清清爽爽(1)指名读,集体正音 重点指导:多音字 择 难
前鼻音 啃 邻
(2)练读词语,重点理解:刁难 啧啧赞叹 广结善缘 无可挑剔
(3)记忆字形:“刁”注意和“习”区分;“岂”下面是“己”不是“已”;“爽”注意先写横,最后写“人”;“马”“大”才能“驮”得动东西。(4)带着对词语的理解再来读读词语。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组内合作读课文,要求:读流利,注意相互正音;难读的句子互相指导,争取读顺。
2.集体交流喜欢的句子,找出你们组认为难读的句子考考其他组同学。3.读了课文,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姥姥?(用文中的词或自己想到的词来说说),围绕着剪纸,作者回忆了他和姥姥的哪些往事?分别在课文中的哪几个自然段? 4.小结:
我和姥姥之间有哪些动人的往事?姥姥的剪纸到底具有怎样的魔力呢?要想有更加深入的体会,我们要深入到课文的字里行间中去感受感受。
四、研读1-3自然段,感悟姥姥的“心灵手巧”、“广结善缘” 1.默读思考,小组讨论:
(1)从第1自然段哪两个词可以看出姥姥的剪纸非常受欢迎?用“____”画出来。
(2)姥姥的剪纸为什么那么受欢迎,好在哪里?(3)读了1—3自然段后,你认识了一位怎样的姥姥? 2.交流:
(1)从“左邻右舍 ”“ 都贴着”中可以感受到姥姥的剪纸很受乡亲们的欢迎。
指导读好这句话,读出自豪之情。
(2)生交流后,出示:“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抓住一个“神”字理解,指导朗读。仿写句子:
你姥姥神了,剪___像___,剪___像___,剪个_________,剪个__________。
齐读第二自然段。第二自然段令我们具体深入地感受到姥姥的“心灵手巧“。(板书)
总结写法,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3)姥姥的剪纸非常受欢迎,还因为姥姥的——广结善缘,有求必应。指名读相关的句子,重点结合“任谁开口都行”,“姥姥撩起蓝布围裙擦擦手:‘说吧,派啥用场?往哪儿贴?’来体会。小结,板书:心灵手巧 有求必应 广结善缘 3.齐读课文1-3段,感悟姥姥的人物性格。
五、本课小结,布置作业
1.师小结: 姥姥凭着高超的剪纸技艺和有求必应的为人给乡亲们、作者、也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姥姥,剪纸和“我”之间又有什么样动人的故事,我们下一课继续学习。2.布置作业:
(1)读读课文中“我”和姥姥之间与剪纸有关的故事,初步感受我和姥姥之间浓浓的亲情。
(2)小练笔:学习文中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写百字左右的一段文字,夸夸我们班的版画小能手们。
六、板书设计:
姥姥的剪纸
姥姥---“我”
心灵手巧
有求必应 广结善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