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分类》教学反思[精选5篇]

时间:2022-10-16 01:22: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分类》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分类》教学反思》。

第一篇: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分类》教学反思

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分类》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分类》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分类》教学反思1

俗话说的好,俗话说的好:“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得学得好。”在《角的分类》这节课教学内容比较抽象,概念较多,学生对抽象的东西能知道一些,但从语言表达上就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小学生自身特点,运用谜语导入新课,引出新的知识内容。然后让学生动手画、观察、比较、讨论、合作、探究,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同时,有意识的让学生在旋转活动角的过程中出现的两个特殊角,自己提出问题,为学生创造了质疑的空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体验感知,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有好多种分类方法,选择最合理的一种。在这个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最后通过应用深化,知识拓展使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这样开拓了学生视野,使学生知识结构得到拔高,增强对各种角的认识。使学生体验成功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课后反思一下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谜语导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面对“角”这个比较枯燥无味的新知识,我首先考虑到怎样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于是我就设计了“有风不动无风动,不动无风动有风(打一生活用品)”这样一个谜语,学生一下子被吸引到课堂上,抓耳挠腮,个个都全身心投入到猜谜语中,于是引出来——扇子。随即教师出示一把扇子,在手中摆弄着并质疑:如果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这一下有把学生带入到思维当中,同学们根据二年级时所学的角的有关知识,纷纷举手发言,不费力气的引出了新课,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二、自己动手,亲历探究,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数学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有效地数学教学学习活动不能够单纯的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在该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角并展示,让同学们用活动角代替扇子也把活动角旋转并观察,师有意识的引导活动角转到平角时让小组合作讨论:这种情况是角吗?为什么?它有多少度?这样的角叫什么角?同学们经过动手实践,交流讨论最后给出“平角”的概念,并根据自己的操作边转动边说出平角的概念。同样的方法解决了“周角”概念。学生观通过自主观察体验得出:1周角=2平角,

1平角=2直角,1周角=4直角。这个过程中,让学生理解了知识,发展了思维。改变了过去教师当演员学生当观众的局面,学生也能大胆放手操作,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表达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为学生创造了质疑的空间,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三、积累经验,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一个研究者,当然学生也不例外。当学生走向知识,亲历探究活动后,对周角、平角的概念已经完全掌握,这时我把以前所见到的锐角、直角、钝角等一大堆都搬出来,混在一起,乱七八糟。当同学们看到这种情况后,就形成了思维矛盾,在矛盾冲突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探究轨迹,产生求索动力,从而自主构建新知——对这些角进行分类。于是学生先直观感知到根据角的大小及形状将角进行分类,后自己意识到仅凭眼睛观察不够精确,还需根据确切的度数来区分,在知识形成的同时感觉数学的严密性、科学性,通过应用深化,使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加深认识,体验成功感。

四、应用拓展,体验数学乐趣。

当学生对基本知识已经掌握了,我就想到该让孩子始终“踮着脚摘苹果”,于是就设计了一些知识拓展——数角。我用多媒体出示生活中的.练习“数一数”。学生根据才学到的知识,不但数出了角的个数,还对不这些角进行了分类;接着我通过“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身上找角并分类”,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一一列举出来。这样既开拓了学生视野,使学生知识结构得到拔高,增强对各种角的认识,同时获得主动探究数学的快乐!使学生觉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分类》教学反思2

一、对教材的分析和学生的认识

1、教材分析

关于“角”,学生在二年级已有初步的接触,但是大都属于直观的描述,现在是在二年级的基础上恰当抽象出图形的特征,系统学习角的概念、角的度量、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等等。角的分类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平角、周角,根据角的度数分类,区分直角、平角、锐角、钝角和周角。

2、学生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很多的大小不同的角,但对常见的角的分类的知识,生活中接触很少,显得比较抽象。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依然形象具体思维为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较弱,有待进一步培养。

二、教学体会

而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是探索问题的广阔天地,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是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因此,我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自己捕捉生活素材,然后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使他们获得主动探究数学的快乐。

1、利用知识迁移引入,同时体现数学源于生活。

课堂伊始,我让学生回忆角的概念和如何去量角等已经学过的知识,为本节课新知识的学习做铺垫,接着出示生活中常见的钟面,让学生用量角器量出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所成的度数,量出度数后提问:你能根据这些角的大小对角进行分类吗?学生产生疑问,接着我说:学了这节课的知识,大家就能对角进行分类了。这样顺理成章的利用生活中的知识引入新课,体现知识源于生活。

2、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对于直角,学生在二年级的时候已经有了很深的印象,因此在学习直角时,我直接让学生利用长方形纸折出直角,然后用量角器量出直角的度数,让学生更准确的知道直角是多少度。在学习锐角和钝角时,我都是让学生用活动角去感受它们是比直角大还是比直角小,而对于平角和周角的学习,也是通过学生动手用活动角旋转而感受它们的形状,并通过用量角器量而得出度数。这样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充分感受了各种角的形成过程,而且对度数的取值范围以及准确的度数也有了很深的印象。

3、给予学生丰富的学习资源和足够的学习空间。

(1)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长方形、活动角等。利用学具的直观性特点,组织学生折一折、转一转,在直观操作中体会各种角的形成。给学生提供形象直观的课件,使学生一目了然。

(2)促使探究活动的开展和深化。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观察、思考、归纳,经历探索新知的过程,体会探索成功的喜悦,并在教师的恰当引导下把探索过程引向深入。

 三、不足分析

1、对于教材的挖掘不够深

对于教学平角和周角的认识这一知识时,我只是简单的让学生通过旋转活动角感受了平角和周角的形状,推导出它们的度数,而没有更进一步的让学生画一画,说一说,加深对这两种角的认识,课后我认真的反思后认为还是自己对教材没有很深的理解,只是注重了表面。

2、重点知识没有讲透彻

在讲课过程中以及课后的练习中,我发现学生对于各种角以及度数的掌握,只是一知半解,并没有掌握的很透彻,因此我反思得出还是自己在讲授新知识时没有很好的把重点内容讲的很到位,因此导致学生没有真正的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3、难点没有很好的突破

本节课的难点是让学生明白直线和平角的区别,周角和射线的区别,可能由于设计教学时只是简单的考虑根据它们各自的特点就可以区别,而没有更深入的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等,因此部分学生在后面的练习中出现错误。

4、教学程序出现次序颠倒现象

在教学完平角后本来应该直接引导学生探究平角和直角的关系,而我在教学完周角以后才共同引导学生探究直角和平角以及周角的关系,在教学程序上出现颠倒。

5、教学语言不够精炼

教学语言不太严谨,比如说平角和周角的概念的准确表述等等。

6、评价方式太单调

对学生的评价方面做的还不够,不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7、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学习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高,可能与教学的设计以及教师的激励有关。

 四、努力方向

1、继续深入研究教材,学习课标,熟话说“学无止尽”,确实如此,一天不学习就感觉自己落后于别人,因此我继续坚持每天备课时认真的研究教材与教参,以及深入了解学生,结合多方面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必须做到每节课都能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合理的分配教学时间,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

2、加强教学语言的锤炼,适时合理的使用教学评价语言,通过教学我深刻的认识到自己在这方面的不足,因而,我决定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摸索学习,严格要求自己,争取做到课课理用精炼的语言让学生学会应学的知识,并且巧妙的利用评价,使学生学的轻松,学的愉快。

3、精心设计教学,教学设计关系到整节课教学的成败,所以,我在设计教学时一定要做到考虑全面,结合学生年龄特点,结合学生认知能力等等,设计重点突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合理的教学过程。

4、适当的运用给予学生评价,学会教学中急中生智,合理处理教学生成资源,教学机智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练就的,这需要日积月累,需要不断的总结研究,不断的学习参考,虽然这方面能力的练就需要大量时间,大量精力,但我会尽自己所能不断努力。

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分类》教学反思3

在《角的分类》一课中,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探究实践,学会了“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在课结束之余,我饶有兴致地布置了探究作业,“钟面上时针与分针在什么特殊时刻形成什么类型的角?”课一结束,同学们便三五成群聚在一起,以小组为单位,研究对策。第二天,当我走进教室的时候,同学们争先恐后的说:"老师,昨天你留的作业我们讨论完了。"我定睛一看,吃了一惊!本子上画满了各式各样的钟表,有着不同的时刻,不同的角度,有的说回去和爸妈商量讨论,有的几个同学聚起来,用量角器量,有的理直气壮地说,是通过计算、观察得出的。于是,一堂生动的汇报课开始了,有的把结果制成了小报,有的设计成了表格……娓娓道来。

组1: 我们小组来汇报一下,首先××同学家有一个破手表,我们先对它进行了研究,后来得出了形成直角的时刻和看似直角却并非直角的时刻,如形成直角的时刻有:3∶00,9∶00;并不形成直角容易发生错误的有:12∶15(锐角),12∶45(钝角),3∶30(锐角),6∶15(钝角),6∶45(锐角),9∶30(钝角)。

组2: 我们小组要补充以上小组的结论,我们还专门对180°(平角)和看似平角的时刻进行了研究,我们发现:6∶00时是180°(平角),而3∶45、9∶15、12∶30看上去像平角,实际上时针与分针形成的并非平角,同学们要注意。……

课后我有这样的疑问:在认识周角这个环节,我们为了让学生感受随着边的张开角是由小到大变化的,在用动画展示的时候,在1800和3600之间稍作停留,让学生判断这时的图形是不是角,猜想一下它大于1800还是小于1800,通过判断想加强学生对“两条边叉开的越大,角越大”这句话的理解,为周角的认识作铺垫,让学生知道周角是3600,而不是00,也让学生知道1800和3600之间还有别的的角存在(因为在另外一个班上课时,有很多学生认为1800之后就是3600,中间没有别的角存在)。

第二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分类》教学反思

《角的分类》教学反思

从教学内容来说,关于“角”,学生在二年级已有初步的接触,但是大都属于直观的描述,现在是在二年级的基础上恰当抽象出图形的特征,系统学习角的概念、角的度量、角的分类 和角的画法等等。角的分类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平角、周角,根据角的度数分类,区分直角、平角、锐角、钝角和周角。

从教学方法来说,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依 然形象具体思维为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较弱,有待进一步培养。而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是探索问题的广阔天地,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是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因此,我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自己捕捉生活素材,然后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使他们获得 主动探究数学的快乐。

不足之处,在教学周角时,没有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周角的形成过程,及这个360度怎么得出的,没有和学生好好探讨。如果能用多媒体慢慢演示,让学生观察的是它转过的范围。可以这样:先转到直角的位置,提问:现在是什么角,是多少度?继续转到平角的位置,提问:现在是什么角,是多少度?由此得出,周角是360度,一周角是2个平角,4个直角。

总之,关于角的分类的知识,我让学生在主体积极参与、操作、交流、动脑、动口的探究性学习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应用概念。实践证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焕发师生生命的活力,让课堂更精彩。通过微视频,既有教师的讲解性

学习、也有针对学生的提问,增加学生思考、操作的时间,真正实现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第三篇: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分类》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分类》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认识平角、周角以及锐角、直角、平角和周角之间的关系。(课文底41页的例

2、例3及相关的练习)、教具准备:量角器、活动角、尺或三角板;各种角的学具。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角的分类,使学生学会根据角的度数区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并知道直角、平角和周角的关系。2.初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平角和周角形成过程,并根据角的度数加以区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

区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

难点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1.出示一组图形(课件出示)

(1)上面画的都是什么图形?

(2)什么叫做角?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3)指名到黑板上测量每个角的度数。

(4)角的大小是由什么来决定的?

2.指名在黑板上画角并说出画角的步骤。

(二)探究交流、解决问题

我们理解并掌握了角的概念,角的大小可用量角器来度量,角有很多种,今天我们就学习角的分类。(板书:角的分类)

1.认识直角。

(1)学生动手,用准备好的长方形纸先横着对折,再竖着对折。

提问:折出的角是什么角?量一量这个角有多少度?

从而得出:直角是90度。板书:直角90度

2.认识平角。

(1)学生动手,把刚才折成的直角纸打开来。两个直角组成一个新的角,这个角有什么特点?(角的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了。)

(2)请你指出这个新的角的边和顶点各在哪里?(顶点没有变动,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了。)

(3)这个角是多少度?(180度,因为是两个直角组成的。)

(4)教师指出:角的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这样的角叫做平角。平角是180度。

板书: 1平角=2直角

(7)右面图形哪个是平角? ·

引导学生明确:图①是一条直线,它没有端点,也就不是平角;图⑦是两边在一条直线上,而且有一个端点,所以它是平角。

3.认识锐角和钝角。

(1)教师演示。

先出示直角,然后将角的一条边向右移动,这时两边所夹的角就小于90度,可以得到60度,30度.....

再将角的一条边向左移动,这时两边所夹的角就大于90度,可以得到120度,150度……但一定不超过180。

2.学生操作。

利用自己的活动角,同样把角的一条边向左、有移动,观察移动后角的大小。

3.通过操作,移动角的一条边后,这些角的度数与90度角相比,你可以分成几类?

引导学生归纳出:一类是小于90度的角;一类是大于90度又小于180度的角。

教师明确指出并板书:小于90度的角叫做锐角;大于90度而小于180度的角叫钝角。

问:钝角必须符合哪两个条件?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钝角的概念。

4.认识周角。

(1)教师演示。

把折扇慢慢打开,让学生看清扇子把转动了一周,也就是两条边重合了。

(2)教师画图。

让学生看出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一周,知道了周角的画

法。

(3)学生操作。

把自己活动角的一条边,旋转一周,两条边重合了。

(4)师指出:通过刚才的动手操作,看出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一周所成的角叫做周角。周角是360度。(板书)

让学生指出周角的顶点和两条边,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两条边重合了。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练习五第4-6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学到了那些知识?

板书设计:角的分类

1平角=2直角

1周角=2平角=4直角

第四篇:数学角的分类教学反思

数学角的分类教学反思

数学角的分类教学反思1

《三角形的分类》是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83页至84页的内容,是学生在对三角形有了初步认识之后进行的教学活动。

如果只是单单学习这样一个知识学生并没有太多的困难,可是如果学生对学习没有更深入的理解的话往往到了后面的综合练习就容易出错。我个人觉得学生对于按角分类的三种不同的三角形应该从几个不同的方面来理解:

1、了解每种三角形角的特点,并通过对角的特点的分析,明白每个三角形中都有两个锐角,因此我们应根据第三个角是什么角来确定是什么三角形。对于这个知识学生一般能较好的掌握。

2、明确还可以根据最大的角来确定是什么三角形。如最大的角是锐角就是锐角三角形,是直角就是直角三角形,是钝角就是钝角三角形。

3、学习完等腰三角形以后,要让学生对它的特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同时还要和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联系起来,明白等腰三角形是根据边的特点对三角形所做的界定,而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是根据角的特点所做的分类,二者是不矛盾的,是可以同时存在的。

4、在学习三角形的分类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他们之间的关系,我反复让学生来选择,可以用哪种图形来表示他们的关系。

5、在学完三角形的内角和的知识的时候,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能够熟练应用,可以出示一些综合性较强的习题,如:“一个三角形最大的角是60度,这是什么三角形以及钝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的度数和90度等等。

数学角的分类教学反思2

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是探索问题的广阔天地,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是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角的分类教学反思。

关于“角”,学生在二年级已有初步的接触,但是大都属于直观的描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很多的大小不同的角,但对常见的角的分类的知识,生活中接触很少,显得比较抽象。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依然形象具体思维为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较弱,有待进一步培养。

我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自己捕捉生活素材,然后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关于角的分类的知识,我让学生在主体积极参与、操作、交流、动脑、动口的探究性学习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应用概念。使他们获得主动探究数学的快乐。

在角的分类教学中,平角和周角是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容易把它们和射线、直线混为一谈。所以在教学时,我紧紧抓住角的特点讲解平角和周角的特殊性。并注重和射线、直线的对比区别。在角的画法教学中,我采取的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画,在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体会和归纳画法。学生因为有用量角器量角的经验,所以基本上大部分的学生可以达到目标要求。

数学角的分类教学反思3

《三角形的分类》是小学四年级学生在对三角形有了初步认识之后进行的教学活动。分类是一种数学思想,它是根据一定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的划分和组合的过程,三角形的分类在于给学生一种数学模型,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应用三角形,进一步认识和研究三角形奠定知识基础。

开课伊始,我抓住给三角形分类这样一个有价值的活动,引导学生对用三角形拼成的小船进行分类,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究分类方法。教学中,如何避免学生按多种不同的标准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将学生引入到按照三角形边给三角形分类的层面上?我改变了知识的呈现方式,使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把两种标准下的三角形放在一起进行分类,把重点放在按角分上,让学生发现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特点,以角的标准,将三角形分为了这三类。然后让学生借助手中的工具看一看还有什么新发现,从而使学生发现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进而让学生感受到根据三角形边的特点,还可以按边的长度不同,分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并能进一步认识到它们之间的包含关系。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经历了自主探究的过程,从而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但是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交流的时间不充分,忽略未成功的学生及弱势群体学生按边分时,交流的时间少,特别是等边三角形为什么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没能让学生透彻的理解。从这节的教学中,我觉得作为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不同层次,这是在今后教学中要注意的。

数学角的分类教学反思4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分类》教学反思关于“角”,学生在二年级已有初步的接触,但是大都属于直观的描述,现在是在二年级的基础上恰当抽象出图形的特征,系统学习角的概念、角的度量、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等等。角的分类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平角、周角,根据角的度数分类,区分直角、平角、锐角、钝角和周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很多的大小不同的角,但对常见的角的分类的知识,生活中接触很少,显得比较抽象。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依然形象具体思维为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较弱,有待进一步培养。而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是探索问题的广阔天地,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是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因此,我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自己捕捉生活素材,然后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使他们获得主动探究数学快乐的快乐。

我根据学生们已有的钟表的认识,首先让学生看钟说出在几时整,时针和分针成90度的角?在几时整,时针和分针成180度的角?学生很快得出3时或9时成90度,6时整成180度。然后我让学生说出2时整,时针和分针成多少度角?当时有少数几个同学说出来了,并且说出了不同的想法。有个同学说3点整,时针和分针成90度,而3点时,分针走了3格,即3格是90度,那么1格就是30度,因此2时整的时候,时针和分针成60度的角;还有个同学说时针从12点再走到12点,走了360度,而钟面上有12格,因此每一格就是30度,所以2时整的时候,时针和分针成60度角。接下来我又问9∶30时成多少度角?结果好多同学上当了,都以为是形成了直角,最后全班只有一个同学答对了,他的小结让许多同学顿悟,原来,时针与分针都是在运动的,只是时针走得慢,分针走得快而已。在探究活动中,同学们形成了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分析能力,并切身体会到自己探究成果的乐趣,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探究大千世界的欲望。

在本课的结束部分,我与学生一起寻找生活中的角,将课本的知识有效地进行了延伸。总之,关于角的分类的知识,我让学生在主体积极参与、操作、交流、动脑、动口的探究性学习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应用概念。实践证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焕发师生生命的活力,让课堂更精彩。

数学角的分类教学反思5

本课教学先引导学生根据角的类型将三角形进行分类,然后围绕三角形的分类设计了一连串的学习活动:画一画、连一连、折一折、分一分、拼一拼、猜一猜等环节,目的是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深刻的体会各类三角形的特征。应该说准备是很充分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非常高的。但是其中也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现作个课后反思:

教学反思片段一:

有一点确实在备课过程中疏忽的,那就是:学生对角和三角形的概念似乎有些混淆。例如在课后练习中有这样一题:

观察图形,说说这个图形中有个直角三角形;有()个锐角三角形;有()个钝角三角形。在作业中发现不少学生写有10个锐角三角形。

找了几个学生面谈,发现他们在数锐角三角形的时候是数这个图形中锐角一共有几个。看来学生将锐角与锐角三角形的概念进行混淆了。

回顾课堂教学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引起了我的注意:在认识了三角形的分类之后,请学生在自己本子上分别画一个锐角三角形、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钝角三角形。在巡视中发现有几个学生画的是锐角、直角和钝角。但是在处理这个问题时候仅仅是提醒他们几个学生“画的是三角形”,他们就更改了过来。

我想这次教学的失败原因就在于没有抓住教学中生成的教学资源,而一味地以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为目的。

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应该将学生的错误作为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辨别,然后再将最后一个题目提起来,让学生找找这个图形中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这样的话应该能起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反思片段二:

本课在教学“猜一猜”这个环节中,充分运用了电教媒体展示性能好的特点,起到比较好的效果,学生在猜测第三个图形的时候,开始100%的学生认为这个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经过多次质问,有两三个学生举手说还有不同的看法,让他们回答后,大部分学生还是带着疑虑的神色看着老师。此时,用课件演示出可能的三种情况后学生们恍然大悟,连说:原来还可以这样。相信这样的呈现方式会给学生留下相当深刻的印象。

数学角的分类教学反思6

《角的分类》是学生已经学习了有关角的知识,有了度量角的简单基础。直角、锐角、钝角是学生经常见到的角,关于它们的定义应通过学生在分类后进行比较、想象、推理后正确的叙述出来。在学生对角已经认识的基础上,呈现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周角等图形。在分类思想的指导下,三个特殊角同时出现,形成一个问题的模块,为学生的思维提供时间和空间。

1、导学生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教学问题,激活生活经验。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是探索问题的广阔天地,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是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很多数学规律、数学思想方法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们的原型,学生善于捕捉生活素材,教师尽量提供学习空间,使学生能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获得主动探究数学的快乐!通过“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身上找角”,使学生觉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促进数学思考。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操作中理解知识,发展思维。一改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大胆放手,变过去的单纯看教师演示为学生自己动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本节课设计“找”、“说”、“做”的环节,帮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认识角、感悟角的大小,使得学习兴趣较为浓厚,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表达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要求学生用活动角转出一个自己喜欢的锐角,说说什么样的角叫锐角。再转出一个直角,同样要求量一量,再得出结论。教学钝角的时候,同样也要经历这个过程。教学周角时,我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学具转动的边,木条绕着它的一端转了一圈,由此得出一周角是360度。

在探索新知角的分类部分的教学环节,由于根据不同的标准,必然有不同的分类结果。另外由于中年级的学生分析、归纳、概括能力较弱,难免出现思维的漏洞,逻辑的错误,这就需要老师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时间,合作学习的机会,相互交流的平台。于是,老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再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交流。这样,学生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在小组交流中发现思维的漏洞,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不足之处,在教学周角时,没有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周角的形成过程,及这个360度怎么得出的,没有和学生好好探讨。如果能用多媒体慢慢演示,让学生观察的是它转过的范围。可以这样:先转到直角的位置,提问:现在是什么角,是多少度?继续转到平角的位置,提问:现在是什么角,是多少度?由此得出,周角是360度,一周角是2个平角,4个直角。

数学角的分类教学反思7

对四年级的学生而言,三角形是最熟悉不过的了。从一年级开始,教材就已经涉及了三角形的某些知识,所以,在上这一节课时,我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1、复习导入法是将新旧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从旧知识的复习中自然学习新知识。在数学学习中,复习导入法是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简洁的方法。课始我首先复习了角的分类,复习了三角形的特点,这些内容在知识和方法上都为新知识的学习做了铺垫。

2、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发现、创造的过程,因此,课堂教学既要重视学习结果,更要重视过程,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自己去发现。在课堂上我为学生创造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做中悟,悟中创,突出体现了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从不同角度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设计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并启发学生展开思考和学习活动。问题是思维的源泉,更是思维的动力。新课程改革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倡导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通过问题解决建构知识的理解。实施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问题的设计非常关键。在本课中主要问题有“你能把这些三角形分类吗?”“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吗?”等等。学生以问题为线索,以观察、思考、小组合作等为渠道,在积极思维的过程中深刻理解所学知识,同时学生带着问题去动手操作、观察、推理、验证、归纳。学生动手操作,把三角形按角分,再用集合的形式加以总结归纳。教师然后提出问题:还能怎么分?学生提出按边分。通过测量边的长短,学生把三角形分为三类:分别是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三角形的分类”的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动手操作,积极思考,与同学之间交流,展示自我的过程。

数学角的分类教学反思8

在《角的分类》一课中,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探究实践,学会了“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在课结束之余,我饶有兴致地布置了探究作业,“钟面上时针与分针在什么特殊时刻形成什么类型的角?”课一结束,同学们便三五成群聚在一起,以小组为单位,研究对策。第二天,当我走进教室的时候,同学们争先恐后的说:“老师,昨天你留的作业我们讨论完了。”我定睛一看,吃了一惊!本子上画满了各式各样的钟表,有着不同的时刻,不同的角度,有的说回去和爸妈商量讨论,有的几个同学聚起来,用量角器量,有的理直气壮地说,是通过计算、观察得出的。于是,一堂生动的汇报课开始了,有的把结果制成了小报,有的设计成了表格……娓娓道来。

组1: 我们小组来汇报一下,首先××同学家有一个破手表,我们先对它进行了研究,后来得出了形成直角的时刻和看似直角却并非直角的时刻,如形成直角的时刻有:3∶00,9∶00;并不形成直角容易发生错误的有:12∶15(锐角),12∶45(钝角),3∶30(锐角),6∶15(钝角),6∶45(锐角),9∶30(钝角)。

组2: 我们小组要补充以上小组的结论,我们还专门对180°(平角)和看似平角的时刻进行了研究,我们发现:6∶00时是180°(平角),而3∶45、9∶15、12∶30看上去像平角,实际上时针与分针形成的并非平角,同学们要注意。……

课后我有这样的疑问:在认识周角这个环节,我们为了让学生感受随着边的张开角是由小到大变化的,在用动画展示的时候,在1800和3600之间稍作停留,让学生判断这时的图形是不是角,猜想一下它大于1800还是小于1800,通过判断想加强学生对“两条边叉开的越大,角越大”这句话的理解,为周角的认识作铺垫,让学生知道周角是3600,而不是00,也让学生知道1800和3600之间还有别的的角存在(因为在另外一个班上课时,有很多学生认为1800之后就是3600,中间没有别的角存在)。

数学角的分类教学反思9

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的分类(按角的特征)

2、教材简析

“三角形分类”是新课程教材中“空间与图形”领域内容的一部分。学生在学习此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认识,能够在物体的面中找出三角形,学习了角的知识,认识了常见的角,为学生研究三角形的特征,从角和边的不同角度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做好了有力的知识支撑。三角形是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切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学好这部分内容,为学习其他多边形积累了知识经验,为进一步学习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打下了基础。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通过一、二年级的学习,对三角形都有一定的认识,而且也学习了角的分类和线线之间的关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能自然的引入。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会给三角形进行分类,辨认出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2、在三角形分类的的操作讨论活动中,总结、区别这些三角形的特征。

3、能举出三个以上在生活中见过的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4、能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做”中,学会按角和边的特征给三角形分类。

教学难点:区别、总结各类三角形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引入新知

1、师:同学们,你们说说以前学过哪些图形?三角形是什么样的?谁想上黑板画给大家看一看?

2、师:从同学们画的三角形中我们可以看出三角形可能存在这三个角。(课件出示)

①锐角、直角和钝角。

②三角形有三个特点,(课件出示)

有边,角,顶点。

(我这样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复习与新知识有密切联系的旧知识,是为学习新知识做好迁移铺垫,为突破难点打基础。)

3、揭示课题

在三角形这个大家族里,你若仔细观察,会发现它们的角和边各有特点,这节课咱们根据三角形角和边的特点给它们分类,好不好?

(板书:三角形分类)

(我这样设计的意图是:揭示课题的同时让学生明确了新课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学有目标,克服了盲目性。)

(二)实践探究 活动验证

1、根据角的特点,对三角形进行分类。(1)学生先是独立思考、独立操作,独立探索分类。(事先给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学袋:一张表格和一张彩色卡纸)

①学生根据表格对这12个三角形进行观察,再填表。填完表格,再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观察,就能容易地进行分类。

②把分类的结果贴在彩色卡纸上。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1112

锐角个数

直角个数

钝角个数

(2)小组交流

学生在小组内分别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说说自己的分类依据。

(3)展示学生代表作品,学生互评。

(4)师小结归纳(边把分类依据板书出来)

(5)鼓励学生给自己分类的三角形取个名字。

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就是学习的主人,体验劳动成果的喜悦心情,增强学习的信心。

(6)引导学生对三类的三角形进行比较,得出相同点:每个三角形至少有两个锐角。

2、游戏巩固

老师在一个袋子里放三个三角形,分别只露出三角形的一个角,让学生猜一猜分别是什么三角形。对于露出的这个角是直角或钝角的'时候给予肯定,露出的角是锐角的情况是不能确定角的。答对者,就把里面的三角形送给他。

(我这样设计的意图是学生通过数学游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并对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相同点、不同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3、指导学生根据边的特点,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1)请按边分类的同学说出分类的理由。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三角形的边,发现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特征,引导学生发现等边三角形也是等腰三角形。

(2)让学生想一想生活中在哪也见过这两种特殊的三角形。

(三)巩固应用 提高技能

这一环节主要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示一些动手操作的习题和拓展练习,提高学生的技能。

(四)全课总结 梳理知识

今天你学得开心吗?什么事让你开心?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体现了新课标评价的多样性,还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发展能力。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三角形分类

按角分 按边分

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三个角都是锐角 有一个角是直角 有一个角是钝角 有两条边相等 三条边都相等

数学角的分类教学反思10

《三角形的分类》是小学四年级学生在对三角形有了初步认识之后进行的教学活动。我认为分类是一种数学思想,它是根据一定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的划分和组合的过程,三角形的分类在于给学生一种数学模型,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应用三角形,进一步认识和研究三角形奠定知识基础。

本节课我抓住给三角形分类这样一个有价值的活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将三角形进行分类,探究分类方法,为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把两种标准下的三角形放在一起进行分类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把重点放在按角分上,让学生发现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特点,然后总结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概念并渗透集合思想。这样设计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经历了自主探究的过程,从而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为了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对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我设计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巩固复习题,让学生始终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巩固知识、拓展思维。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基本达到了预定的学习目标,尤其是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参与到了学习的全过程,他们经历观察、猜测、操作、验证以及在共享中修正认识这一系列探究过程,思维是活跃的,学习是有效的,体现了积极自主的探究过程,从而形成了一个较为合理的知识系统,同时掌握了科学的探究方法。特别是在小组汇报时,抓住按角分的关键,让其他各组同学也试着分一分,从而使全班同学都能掌握按角分的这种方法。在按角分类的同时,引导学生观察三种三角形的三个角,看看有什么发现?使学生明确每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角是锐角,为最后游戏中让学生猜角做好铺垫。这两点算是本节的成功之处吧!

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但良好的合作必须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没有个人想法的合作,只是流于形式,耗能而低效。在这一节课中,我充分注意到这一点,每次合作前都提醒学生先自己想一想,试一试,再在小组中交流各自的想法,使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合作学习的优势,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有助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数学角的分类教学反思11

从教学内容来说,关于“角”,学生在二年级已有初步的接触,但是大都属于直观的描述,现在是在二年级的基础上恰当抽象出图形的特征,系统学习角的概念、角的度量、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等等。角的分类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平角、周角,根据角的度数分类,区分直角、平角、锐角、钝角和周角。

从教学方法来说,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依然形象具体思维为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较弱,有待进一步培养。而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是探索问题的广阔天地,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是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因此,我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自己捕捉生活素材,然后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使他们获得主动探究数学的快乐。

不足之处,在教学周角时,没有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周角的形成过程,及这个360度怎么得出的,没有和学生好好探讨。如果能用多媒体慢慢演示,让学生观察的是它转过的范围。可以这样:先转到直角的位置,提问:现在是什么角,是多少度?继续转到平角的位置,提问:现在是什么角,是多少度?由此得出,周角是360度,一周角是2个平角,4个直角。

总之,关于角的分类的知识,我让学生在主体积极参与、操作、交流、动脑、动口的探究性学习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应用概念。实践证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焕发师生生命的活力,让课堂更精彩。通过微视频,既有教师的讲解性

学习、也有针对学生的提问,增加学生思考、操作的时间,真正实现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数学角的分类教学反思12

俗话说的好,俗话说的好:“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得学得好。”在《角的分类》这节课教学内容比较抽象,概念较多,学生对抽象的东西能知道一些,但从语言表达上就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小学生自身特点,运用谜语导入新课,引出新的知识内容。然后让学生动手画、观察、比较、讨论、合作、探究,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同时,有意识的让学生在旋转活动角的过程中出现的两个特殊角,自己提出问题,为学生创造了质疑的空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体验感知,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有好多种分类方法,选择最合理的一种。在这个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最后通过应用深化,知识拓展使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这样开拓了学生视野,使学生知识结构得到拔高,增强对各种角的认识。使学生体验成功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课后反思一下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谜语导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面对“角”这个比较枯燥无味的新知识,我首先考虑到怎样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于是我就设计了“有风不动无风动,不动无风动有风(打一生活用品)”这样一个谜语,学生一下子被吸引到课堂上,抓耳挠腮,个个都全身心投入到猜谜语中,于是引出来——扇子。随即教师出示一把扇子,在手中摆弄着并质疑:如果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这一下有把学生带入到思维当中,同学们根据二年级时所学的角的有关知识,纷纷举手发言,不费力气的引出了新课,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二、自己动手,亲历探究,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数学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有效地数学教学学习活动不能够单纯的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在该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角并展示,让同学们用活动角代替扇子也把活动角旋转并观察,师有意识的引导活动角转到平角时让小组合作讨论:这种情况是角吗?为什么?它有多少度?这样的角叫什么角?同学们经过动手实践,交流讨论最后给出“平角”的概念,并根据自己的操作边转动边说出平角的概念。同样的方法解决了“周角”概念。学生观通过自主观察体验得出:1周角=2平角,

1平角=2直角,1周角=4直角。这个过程中,让学生理解了知识,发展了思维。改变了过去教师当演员学生当观众的局面,学生也能大胆放手操作,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表达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为学生创造了质疑的空间,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三、积累经验,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一个研究者,当然学生也不例外。当学生走向知识,亲历探究活动后,对周角、平角的概念已经完全掌握,这时我把以前所见到的锐角、直角、钝角等一大堆都搬出来,混在一起,乱七八糟。当同学们看到这种情况后,就形成了思维矛盾,在矛盾冲突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探究轨迹,产生求索动力,从而自主构建新知——对这些角进行分类。于是学生先直观感知到根据角的大小及形状将角进行分类,后自己意识到仅凭眼睛观察不够精确,还需根据确切的度数来区分,在知识形成的同时感觉数学的严密性、科学性,通过应用深化,使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加深认识,体验成功感。

四、应用拓展,体验数学乐趣。

当学生对基本知识已经掌握了,我就想到该让孩子始终“踮着脚摘苹果”,于是就设计了一些知识拓展——数角。我用多媒体出示生活中的练习“数一数”。学生根据才学到的知识,不但数出了角的个数,还对不这些角进行了分类;接着我通过“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身上找角并分类”,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一一列举出来。这样既开拓了学生视野,使学生知识结构得到拔高,增强对各种角的认识,同时获得主动探究数学的快乐!使学生觉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数学角的分类教学反思13

《角的分类》是人教验教材第七册第二单元的内容,《角的分类》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根据角的度数区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并知道直角、平角和周角的关系,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观察比较能力。在分类思想的指导下,三个特殊角同时出现,形成一个问题的模块,为学生的思维提供时间和空间。《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是同一课时的两个内容,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所以我分了两个课时。

首先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实践中,是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很多数学规律、数学思想方法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们的原型,学生善于捕捉生活素材,教师尽量提供学习空间,使学生能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获得主动探究数学的快乐!通过“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身上找角”,使学生觉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其次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操作中理解知识,发展思维。一改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大胆放手,变过去的单纯看教师演示为学生自己动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本节课设计“找”、“说”、“做”的环节,帮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认识角、感悟角的大小,使得学习兴趣较为浓厚,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表达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要求学生用活动角转出一个自己喜欢的锐角,说说什么样的角叫锐角。再转出一个直角,同样要求量一量,再得出结论。教学钝角的时候,同样也要经历这个过程。教学周角时,我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学具转动的边,木条绕着它的一端转了一圈,由此得出一周角是360度。

在探索新知角的分类部分的教学环节,由于根据不同的标准,必然有不同的分类结果。另外由于中年级的学生分析、归纳、概括能力较弱,难免出现思维的漏洞,逻辑的错误,这就需要老师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时间,合作学习的机会,相互交流的平台。于是,老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再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交流。这样,学生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在小组交流中发现思维的漏洞,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

数学角的分类教学反思14

在教学实践中,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是小学中年级空间与图形板块较重要的一个内容,尤其《三角形的分类》这节课教学内容比较多,要通过学生的两个动手探究活动得到三角形分类的知识,并且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往往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难以完成。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不强,往往不能通过所学过几何形体的名称再现图形的表象和特征,而空间和图形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对小学生的进行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针对学生学习图形的这一大难点,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加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直观性了解,让学生在名称和图形特征之间建立实质性地联系,为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角形的分类》这一课建立在学生已经学习了角的认识的定义基础上的对三角形进行分类的一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细心观察、归纳概括的一系列的活动,发现并掌握三角形边和角的特征,在学习中体会分类的过程和方法,感受数学里的分类思想,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因此,制定了如下的环节达成教学目标:

一、在课前的知识衔接环节,根据新课程教材内容的特点与学生的实际认知情况,布置学生课前剪一剪三角形,量一量每个角的度数,课堂上利用电子白板展示了画三角形和量角的方法,使学生直接观察,巩固三角形的概念,加强学生对三角形特点的感性认识。同时也为新课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在课中的自主探究环节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探讨三角形分类方法,设计了两个探究活动:一是按角的特征分类;二是按边的特征分类。先通过幻灯片出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展示表格统计三角形角的种类,然后引导学生对所得材料进行比较、分析和判断、归纳,观察三个内角的特征,得出分类结果。幻灯片展示出将三角形图形和名称一一对应,在头脑中形成影像,加强了学生对特征的直观性认识。

学生在经历这样的探究过程后,对于边的特征的探究,就由学生自主进行。首先利用幻灯片提出问题:分类标准是什么?探究的步骤怎样才合理?设想你会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去思考探究的方法,并大胆假设,引起探究的兴趣。特别是自己设计方案,量出每一边的长度,填写统计表,分析结果,发现边的特点,这一系列外部程序“内化”为智力活动方式,学生能够在思维中操作,在操作中思维。体会分类的数学思想。

三、在巩固练习:通过课件导入连一连、猜一猜、分一分、画一画等的活动,利用学生已掌握的三角形的分类特征,通过观察图形进行判断分析,说明理由,训练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以起到让学生加深理解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以及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的特征,在头脑中形成表象,建立有关三角形的空间观念。同时再课内拓展利用电子白板中的作图软件,在点子图画一画的三角形,比一比谁画得更好,让学生在用数学的同时,从中感受、体验到一个探索者的成功乐趣,从而增强学习动力和信心。

这节课利用信息技术直观性强、信息量大的优点,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观察实践,从精心设计的教学探究活动中感知三角形的分类概念和各类三角形的图形特征。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有效整和,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数学角的分类教学反思15

《三角形的分类》是小学四年级学生在对三角形有了初步认识之后进行的教学活动。我认为分类是一种数学思想,它是根据一定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的划分和组合的过程,三角形的分类在于给学生一种数学模型,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应用三角形,进一步认识和研究三角形奠定知识基础。为了在课堂上有效地整合落实三维目标,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上课伊始, 我先创设了一个数学情境,让学生给教室里的学生按一定标准分类,(小组讨论)如:按性别 可分为男生和女生;按小组 分 ...... 按年龄分 ......目的让学生为多角度地给三角形分类做好铺垫,为学生营造了愉悦的情感心境,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二)、动手探究 合作交流

一节课的教学,重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将学生自己动手剪的三角形进行分类,探究分类方法,学生在探究三角形分类过程中,我首先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动手操作、观察、推理、验证、归纳。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交流中发现问题。学生动手操作,把三角形按角分: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然后引导学生分别起名字。我再用集合的形式加以总结归纳。然后提出问题:还能怎么分?学生有提出按边分。通过测量边的长短,学生把三角形分为三类:分别是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师生共同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教学后又完成了部分概念题,让学生对概念又了进一步的认识。学生在巩固所学知识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动手能力”,又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三角形的分类是让学生用内心创造与体验学习数学乐趣,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动手操作,积极思考,与同学之间交流,展示自我的过程。

(三)、 巩固知识 提高能力

我设计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巩固复习题,让学生始终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巩固知识、拓展思维,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相辅相成,融为一体,力求达到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

第五篇:数学角的分类教学反思

数学角的分类教学反思

数学角的分类教学反思1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分类》教学反思关于“角”,学生在二年级已有初步的接触,但是大都属于直观的描述,现在是在二年级的基础上恰当抽象出图形的特征,系统学习角的概念、角的度量、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等等。角的分类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平角、周角,根据角的度数分类,区分直角、平角、锐角、钝角和周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很多的大小不同的角,但对常见的角的分类的知识,生活中接触很少,显得比较抽象。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依然形象具体思维为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较弱,有待进一步培养。而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是探索问题的广阔天地,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是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因此,我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自己捕捉生活素材,然后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使他们获得主动探究数学快乐的快乐。

我根据学生们已有的钟表的认识,首先让学生看钟说出在几时整,时针和分针成90度的角?在几时整,时针和分针成180度的角?学生很快得出3时或9时成90度,6时整成180度。然后我让学生说出2时整,时针和分针成多少度角?当时有少数几个同学说出来了,并且说出了不同的想法。有个同学说3点整,时针和分针成90度,而3点时,分针走了3格,即3格是90度,那么1格就是30度,因此2时整的时候,时针和分针成60度的角;还有个同学说时针从12点再走到12点,走了360度,而钟面上有12格,因此每一格就是30度,所以2时整的时候,时针和分针成60度角。接下来我又问9∶30时成多少度角?结果好多同学上当了,都以为是形成了直角,最后全班只有一个同学答对了,他的小结让许多同学顿悟,原来,时针与分针都是在运动的,只是时针走得慢,分针走得快而已。在探究活动中,同学们形成了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分析能力,并切身体会到自己探究成果的乐趣,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探究大千世界的'欲望。

在本课的结束部分,我与学生一起寻找生活中的角,将课本的知识有效地进行了延伸。总之,关于角的分类的知识,我让学生在主体积极参与、操作、交流、动脑、动口的探究性学习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应用概念。实践证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焕发师生生命的活力,让课堂更精彩。

数学角的分类教学反思2

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的分类(按角的特征)

2、教材简析

“三角形分类”是新课程教材中“空间与图形”领域内容的一部分。学生在学习此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认识,能够在物体的面中找出三角形,学习了角的知识,认识了常见的角,为学生研究三角形的特征,从角和边的不同角度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做好了有力的知识支撑。三角形是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切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学好这部分内容,为学习其他多边形积累了知识经验,为进一步学习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打下了基础。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通过一、二年级的学习,对三角形都有一定的认识,而且也学习了角的分类和线线之间的关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能自然的引入。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会给三角形进行分类,辨认出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2、在三角形分类的的操作讨论活动中,总结、区别这些三角形的特征。

3、能举出三个以上在生活中见过的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4、能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做”中,学会按角和边的特征给三角形分类。

教学难点:区别、总结各类三角形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引入新知

1、师:同学们,你们说说以前学过哪些图形?三角形是什么样的?谁想上黑板画给大家看一看?

2、师:从同学们画的三角形中我们可以看出三角形可能存在这三个角。(课件出示)

①锐角、直角和钝角。

②三角形有三个特点,(课件出示)

有边,角,顶点。

(我这样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复习与新知识有密切联系的旧知识,是为学习新知识做好迁移铺垫,为突破难点打基础。)

3、揭示课题

在三角形这个大家族里,你若仔细观察,会发现它们的角和边各有特点,这节课咱们根据三角形角和边的'特点给它们分类,好不好?

(板书:三角形分类)

(我这样设计的意图是:揭示课题的同时让学生明确了新课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学有目标,克服了盲目性。)

(二)实践探究 活动验证

1、根据角的特点,对三角形进行分类。(1)学生先是独立思考、独立操作,独立探索分类。(事先给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学袋:一张表格和一张彩色卡纸)

①学生根据表格对这12个三角形进行观察,再填表。填完表格,再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观察,就能容易地进行分类。

②把分类的结果贴在彩色卡纸上。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1112

锐角个数

直角个数

钝角个数

(2)小组交流

学生在小组内分别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说说自己的分类依据。

(3)展示学生代表作品,学生互评。

(4)师小结归纳(边把分类依据板书出来)

(5)鼓励学生给自己分类的三角形取个名字。

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就是学习的主人,体验劳动成果的喜悦心情,增强学习的信心。

(6)引导学生对三类的三角形进行比较,得出相同点:每个三角形至少有两个锐角。

2、游戏巩固

老师在一个袋子里放三个三角形,分别只露出三角形的一个角,让学生猜一猜分别是什么三角形。对于露出的这个角是直角或钝角的时候给予肯定,露出的角是锐角的情况是不能确定角的。答对者,就把里面的三角形送给他。

(我这样设计的意图是学生通过数学游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并对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相同点、不同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3、指导学生根据边的特点,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1)请按边分类的同学说出分类的理由。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三角形的边,发现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特征,引导学生发现等边三角形也是等腰三角形。

(2)让学生想一想生活中在哪也见过这两种特殊的三角形。

(三)巩固应用 提高技能

这一环节主要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示一些动手操作的习题和拓展练习,提高学生的技能。

(四)全课总结 梳理知识

今天你学得开心吗?什么事让你开心?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体现了新课标评价的多样性,还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发展能力。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三角形分类

按角分 按边分

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三个角都是锐角 有一个角是直角 有一个角是钝角 有两条边相等 三条边都相等

数学角的分类教学反思3

《三角形的分类》是小学四年级学生在对三角形有了初步认识之后进行的教学活动。我认为分类是一种数学思想,它是根据一定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的划分和组合的过程,三角形的分类在于给学生一种数学模型,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应用三角形,进一步认识和研究三角形奠定知识基础。为了在课堂上有效地整合落实三维目标,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上课伊始, 我先创设了一个数学情境,让学生给教室里的学生按一定标准分类,(小组讨论)如:按性别 可分为男生和女生;按小组 分 ...... 按年龄分 ......目的让学生为多角度地给三角形分类做好铺垫,为学生营造了愉悦的情感心境,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二)、动手探究 合作交流

一节课的教学,重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将学生自己动手剪的三角形进行分类,探究分类方法,学生在探究三角形分类过程中,我首先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动手操作、观察、推理、验证、归纳。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交流中发现问题。学生动手操作,把三角形按角分: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然后引导学生分别起名字。我再用集合的形式加以总结归纳。然后提出问题:还能怎么分?学生有提出按边分。通过测量边的长短,学生把三角形分为三类:分别是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师生共同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教学后又完成了部分概念题,让学生对概念又了进一步的认识。学生在巩固所学知识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动手能力”,又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三角形的分类是让学生用内心创造与体验学习数学乐趣,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动手操作,积极思考,与同学之间交流,展示自我的过程。

(三)、巩固知识 提高能力

我设计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巩固复习题,让学生始终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巩固知识、拓展思维,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相辅相成,融为一体,力求达到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

数学角的分类教学反思4

《三角形的分类》是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83页至84页的内容,是学生在对三角形有了初步认识之后进行的教学活动。

如果只是单单学习这样一个知识学生并没有太多的困难,可是如果学生对学习没有更深入的理解的话往往到了后面的综合练习就容易出错。我个人觉得学生对于按角分类的三种不同的三角形应该从几个不同的方面来理解:

1、了解每种三角形角的特点,并通过对角的特点的分析,明白每个三角形中都有两个锐角,因此我们应根据第三个角是什么角来确定是什么三角形。对于这个知识学生一般能较好的掌握。

2、明确还可以根据最大的角来确定是什么三角形。如最大的角是锐角就是锐角三角形,是直角就是直角三角形,是钝角就是钝角三角形。

3、学习完等腰三角形以后,要让学生对它的特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同时还要和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联系起来,明白等腰三角形是根据边的特点对三角形所做的界定,而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是根据角的特点所做的`分类,二者是不矛盾的,是可以同时存在的。

4、在学习三角形的分类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他们之间的关系,我反复让学生来选择,可以用哪种图形来表示他们的关系。

5、在学完三角形的内角和的知识的时候,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能够熟练应用,可以出示一些综合性较强的习题,如:“一个三角形最大的角是60度,这是什么三角形以及钝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的度数和90度等等。

数学角的分类教学反思5

对四年级的学生而言,三角形是最熟悉不过的了。从一年级开始,教材就已经涉及了三角形的某些知识,所以,在上这一节课时,我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1、复习导入法是将新旧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从旧知识的复习中自然学习新知识。在数学学习中,复习导入法是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简洁的方法。课始我首先复习了角的分类,复习了三角形的特点,这些内容在知识和方法上都为新知识的`学习做了铺垫。

2、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发现、创造的过程,因此,课堂教学既要重视学习结果,更要重视过程,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自己去发现。在课堂上我为学生创造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做中悟,悟中创,突出体现了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从不同角度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设计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并启发学生展开思考和学习活动。问题是思维的源泉,更是思维的动力。新课程改革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倡导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通过问题解决建构知识的理解。实施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问题的设计非常关键。在本课中主要问题有“你能把这些三角形分类吗?”“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吗?”等等。学生以问题为线索,以观察、思考、小组合作等为渠道,在积极思维的过程中深刻理解所学知识,同时学生带着问题去动手操作、观察、推理、验证、归纳。学生动手操作,把三角形按角分,再用集合的形式加以总结归纳。教师然后提出问题:还能怎么分?学生提出按边分。通过测量边的长短,学生把三角形分为三类:分别是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三角形的分类”的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动手操作,积极思考,与同学之间交流,展示自我的过程。

数学角的分类教学反思6

《三角形的分类》是小学四年级学生在对三角形有了初步认识之后进行的教学活动。我认为分类是一种数学思想,它是根据一定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的划分和组合的过程,三角形的分类在于给学生一种数学模型,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应用三角形,进一步认识和研究三角形奠定知识基础。

本节课我抓住给三角形分类这样一个有价值的活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将三角形进行分类,探究分类方法,为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把两种标准下的三角形放在一起进行分类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把重点放在按角分上,让学生发现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特点,然后总结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概念并渗透集合思想。这样设计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经历了自主探究的过程,从而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为了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对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我设计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巩固复习题,让学生始终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巩固知识、拓展思维。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基本达到了预定的学习目标,尤其是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参与到了学习的全过程,他们经历观察、猜测、操作、验证以及在共享中修正认识这一系列探究过程,思维是活跃的,学习是有效的,体现了积极自主的探究过程,从而形成了一个较为合理的知识系统,同时掌握了科学的探究方法。特别是在小组汇报时,抓住按角分的关键,让其他各组同学也试着分一分,从而使全班同学都能掌握按角分的这种方法。在按角分类的同时,引导学生观察三种三角形的三个角,看看有什么发现?使学生明确每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角是锐角,为最后游戏中让学生猜角做好铺垫。这两点算是本节的成功之处吧!

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但良好的合作必须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没有个人想法的合作,只是流于形式,耗能而低效。在这一节课中,我充分注意到这一点,每次合作前都提醒学生先自己想一想,试一试,再在小组中交流各自的想法,使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合作学习的优势,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有助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数学角的分类教学反思7

在教学实践中,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是小学中年级空间与图形板块较重要的一个内容,尤其《三角形的分类》这节课教学内容比较多,要通过学生的两个动手探究活动得到三角形分类的知识,并且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往往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难以完成。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不强,往往不能通过所学过几何形体的名称再现图形的表象和特征,而空间和图形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对小学生的进行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针对学生学习图形的这一大难点,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加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直观性了解,让学生在名称和图形特征之间建立实质性地联系,为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角形的分类》这一课建立在学生已经学习了角的认识的定义基础上的对三角形进行分类的一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细心观察、归纳概括的一系列的活动,发现并掌握三角形边和角的特征,在学习中体会分类的过程和方法,感受数学里的分类思想,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因此,制定了如下的环节达成教学目标:

一、在课前的知识衔接环节,根据新课程教材内容的特点与学生的实际认知情况,布置学生课前剪一剪三角形,量一量每个角的度数,课堂上利用电子白板展示了画三角形和量角的方法,使学生直接观察,巩固三角形的概念,加强学生对三角形特点的感性认识。同时也为新课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在课中的自主探究环节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探讨三角形分类方法,设计了两个探究活动:一是按角的特征分类;二是按边的特征分类。先通过幻灯片出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展示表格统计三角形角的种类,然后引导学生对所得材料进行比较、分析和判断、归纳,观察三个内角的特征,得出分类结果。幻灯片展示出将三角形图形和名称一一对应,在头脑中形成影像,加强了学生对特征的'直观性认识。

学生在经历这样的探究过程后,对于边的特征的探究,就由学生自主进行。首先利用幻灯片提出问题:分类标准是什么?探究的步骤怎样才合理?设想你会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去思考探究的方法,并大胆假设,引起探究的兴趣。特别是自己设计方案,量出每一边的长度,填写统计表,分析结果,发现边的特点,这一系列外部程序“内化”为智力活动方式,学生能够在思维中操作,在操作中思维。体会分类的数学思想。

三、在巩固练习:通过课件导入连一连、猜一猜、分一分、画一画等的活动,利用学生已掌握的三角形的分类特征,通过观察图形进行判断分析,说明理由,训练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以起到让学生加深理解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以及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的特征,在头脑中形成表象,建立有关三角形的空间观念。同时再课内拓展利用电子白板中的作图软件,在点子图画一画的三角形,比一比谁画得更好,让学生在用数学的同时,从中感受、体验到一个探索者的成功乐趣,从而增强学习动力和信心。

这节课利用信息技术直观性强、信息量大的优点,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观察实践,从精心设计的教学探究活动中感知三角形的分类概念和各类三角形的图形特征。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有效整和,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数学角的分类教学反思8

《三角形的分类》是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83页至84页的内容,是学生在对三角形有了初步认识之后进行的教学活动。我认为分类是一种数学思想,它是根据一定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的划分和组合的过程,三角形的分类在于给学生一种数学模型,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应用三角形,进一步认识和研究三角形奠定知识基础。

所以,我把整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能够按三角形的内角不同对三角形进行分类,掌握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特征,正确识别一个三角形。

2、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掌握它们的特征。

3、通过观察、比较、小组交流和合作讨论探索新知,培养组织协调能力和数学交流及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判断能力及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是会按角和边的特征给三角形分类。教学难点是区别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

在设计整个教学环节过程,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突破教学重难点:

一、老师的角色是“质疑”,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寻找规律、发现规律是本节课的突出特点。

(1)在观察所给的三角形,提出疑问:我们应该怎样给这些三角形分类比较好呢?

(2)在学生找到了很多的发现时,我们现在需要把这些发现进行分类,怎么分比较好?为什么要这样分?

(3)当学生分好类时,老师再次质疑,师问:我们给这些分类起个名字,好吗?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把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全权交给学生!……

通过一系列的“质疑”,让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我把学生看成是具有能动性的创造与学习主体,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尊重了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人格。对于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所选择的方法和途径,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不要认为学生的方案设计与教师所想象的不同就是不合理的、错误的,不要把学生在尝试中的失败看得一无是处而全盘否定。相反,如果要求学生完全照搬教师,一味地模仿教师,结果只能限制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达不到探究学习的目的。因此,教师要留给学生广泛的思维空间,不要强求学生完全按照教材、资料或教师预定的方案进行研究和学习,要放手让学生自己选题、自行设计、自主探究、自由创造。用他们自己的语言、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感悟,从自己的思维角度去考虑问题。让学生在独立设计的研究探索中尝试失败,使他们感受科学道路的艰辛,并从失败中总结教训、调整方法,最终取得成功。

二、引导学生有效参与,强化操作尝试,注重学生的'亲身感悟,让学生在操作和尝试中,增强对知识的感悟,也是本节课的一个特点。

这堂课中紧紧抓住“给三角形分类”这样一个有价值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观察、猜测、验证、推理、交流,探究分类的方法。学生分类的方法有许多,每个小组都有不同的分类标准。在这时并不急于评价,而是充分让学生交流,学生在操作、体验、感悟中建构了新的知识系统。如:按角的不同将三角形分类、命名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按边的不同,明确什么叫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这样的设计,改变了以往知识的呈现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重点突出。

三、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但良好的合作必须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没有个人想法的合作,只是流于形式,耗能而低效。在这一节课中,充分注意到这一点,每次合作前都提醒学生先自己想一想,试一试,再在小组中交流各自的想法,使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合作学习的优势,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有助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利用了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功能,让学生学习更轻松,知识更形象。

本节课应用了交互式电子白板的的多样功能,使课堂教学生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活跃,如:1、新课部分利用了白板上的利用了批注功能(黑、红笔、荧光笔等),请学生走上讲台,拿起感应笔,在白板上直接勾画、批注,谈自己的想法,把自己的想法大胆地与同学交流,重难点顺利突破。让学生体会到课堂原来是这么轻松愉快的;展示和标注功能,不需要老师的讲解,学生和学生之间活动,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2、在练习部分利用了白板的绘图功能,培养了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在操作完成画三角形后再思考,不但形成了技能,而且对三角形的分类的含义有一个完整的认识。3、使用了交互式白板的拖动功能,在学生观察并把三角形的规律找出来后,老师适时把学生的发现在资源库中拖拉出来,这样,既节省了许多时间,也让学生有了一种全新的感觉,学习的积极性就更浓了!总之,在使用了电子白板后,能非常有效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增加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能用其他媒体无法替代的功能解决教学重点难点。白板非常便捷成就了此课的生成,也大大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数学角的分类教学反思9

在《角的分类》一课中,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探究实践,学会了“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在课结束之余,我饶有兴致地布置了探究作业,“钟面上时针与分针在什么特殊时刻形成什么类型的角?”课一结束,同学们便三五成群聚在一起,以小组为单位,研究对策。第二天,当我走进教室的时候,同学们争先恐后的说:“老师,昨天你留的作业我们讨论完了。”我定睛一看,吃了一惊!本子上画满了各式各样的钟表,有着不同的时刻,不同的角度,有的说回去和爸妈商量讨论,有的几个同学聚起来,用量角器量,有的理直气壮地说,是通过计算、观察得出的。于是,一堂生动的汇报课开始了,有的把结果制成了小报,有的设计成了表格……娓娓道来。

组1: 我们小组来汇报一下,首先××同学家有一个破手表,我们先对它进行了研究,后来得出了形成直角的时刻和看似直角却并非直角的时刻,如形成直角的`时刻有:3∶00,9∶00;并不形成直角容易发生错误的有:12∶15(锐角),12∶45(钝角),3∶30(锐角),6∶15(钝角),6∶45(锐角),9∶30(钝角)。

组2: 我们小组要补充以上小组的结论,我们还专门对180°(平角)和看似平角的时刻进行了研究,我们发现:6∶00时是180°(平角),而3∶45、9∶15、12∶30看上去像平角,实际上时针与分针形成的并非平角,同学们要注意。……

课后我有这样的疑问:在认识周角这个环节,我们为了让学生感受随着边的张开角是由小到大变化的,在用动画展示的时候,在1800和3600之间稍作停留,让学生判断这时的图形是不是角,猜想一下它大于1800还是小于1800,通过判断想加强学生对“两条边叉开的越大,角越大”这句话的理解,为周角的认识作铺垫,让学生知道周角是3600,而不是00,也让学生知道1800和3600之间还有别的的角存在(因为在另外一个班上课时,有很多学生认为1800之后就是3600,中间没有别的角存在)。

数学角的分类教学反思10

《角的分类》是学生已经学习了有关角的知识,有了度量角的简单基础。直角、锐角、钝角是学生经常见到的角,关于它们的定义应通过学生在分类后进行比较、想象、推理后正确的叙述出来。在学生对角已经认识的基础上,呈现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周角等图形。在分类思想的指导下,三个特殊角同时出现,形成一个问题的模块,为学生的思维提供时间和空间。

1、导学生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教学问题,激活生活经验。

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是探索问题的广阔天地,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是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很多数学规律、数学思想方法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们的原型,学生善于捕捉生活素材,教师尽量提供学习空间,使学生能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获得主动探究数学的快乐!通过“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身上找角”,使学生觉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促进数学思考。

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操作中理解知识,发展思维。一改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大胆放手,变过去的单纯看教师演示为学生自己动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本节课设计“找”、“说”、“做”的环节,帮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认识角、感悟角的大小,使得学习兴趣较为浓厚,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表达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要求学生用活动角转出一个自己喜欢的锐角,说说什么样的角叫锐角。再转出一个直角,同样要求量一量,再得出结论。教学钝角的时候,同样也要经历这个过程。教学周角时,我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学具转动的边,木条绕着它的一端转了一圈,由此得出一周角是360度。

在探索新知??角的分类部分的教学环节,由于根据不同的标准,必然有不同的分类结果。另外由于中年级的学生分析、归纳、概括能力较弱,难免出现思维的漏洞,逻辑的错误,这就需要老师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时间,合作学习的机会,相互交流的`平台。于是,老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再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交流。这样,学生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在小组交流中发现思维的漏洞,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

不足之处,在教学周角时,没有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周角的形成过程,及这个360度怎么得出的,没有和学生好好探讨。如果能用多媒体慢慢演示,让学生观察的是它转过的范围。可以这样:先转到直角的位置,提问:现在是什么角,是多少度?继续转到平角的位置,提问:现在是什么角,是多少度?由此得出,周角是360度,一周角是2个平角,4个直角。

数学角的分类教学反思11

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是探索问题的广阔天地,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是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角的分类教学反思。

关于“角”,学生在二年级已有初步的接触,但是大都属于直观的描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很多的大小不同的角,但对常见的角的分类的知识,生活中接触很少,显得比较抽象。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依然形象具体思维为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较弱,有待进一步培养。

我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自己捕捉生活素材,然后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关于角的分类的知识,我让学生在主体积极参与、操作、交流、动脑、动口的探究性学习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应用概念。使他们获得主动探究数学的快乐。

在角的分类教学中,平角和周角是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容易把它们和射线、直线混为一谈。所以在教学时,我紧紧抓住角的特点讲解平角和周角的特殊性。并注重和射线、直线的对比区别。在角的画法教学中,我采取的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画,在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体会和归纳画法。学生因为有用量角器量角的经验,所以基本上大部分的学生可以达到目标要求。

数学角的分类教学反思12

《三角形的分类》是小学四年级学生在对三角形有了初步认识之后进行的教学活动。分类是一种数学思想,它是根据一定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的划分和组合的过程,三角形的分类在于给学生一种数学模型,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应用三角形,进一步认识和研究三角形奠定知识基础。

开课伊始,我抓住给三角形分类这样一个有价值的活动,引导学生对用三角形拼成的小船进行分类,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究分类方法。教学中,如何避免学生按多种不同的标准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将学生引入到按照三角形边给三角形分类的层面上?我改变了知识的呈现方式,使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把两种标准下的三角形放在一起进行分类,把重点放在按角分上,让学生发现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特点,以角的标准,将三角形分为了这三类。然后让学生借助手中的工具看一看还有什么新发现,从而使学生发现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进而让学生感受到根据三角形边的特点,还可以按边的长度不同,分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并能进一步认识到它们之间的包含关系。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经历了自主探究的过程,从而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但是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交流的时间不充分,忽略未成功的学生及弱势群体学生按边分时,交流的`时间少,特别是等边三角形为什么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没能让学生透彻的理解。从这节的教学中,我觉得作为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不同层次,这是在今后教学中要注意的。

数学角的分类教学反思13

本课教学先引导学生根据角的类型将三角形进行分类,然后围绕三角形的分类设计了一连串的学习活动:画一画、连一连、折一折、分一分、拼一拼、猜一猜等环节,目的是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深刻的体会各类三角形的特征。应该说准备是很充分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非常高的。但是其中也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现作个课后反思:

教学反思片段一:

有一点确实在备课过程中疏忽的,那就是:学生对角和三角形的概念似乎有些混淆。例如在课后练习中有这样一题:

观察图形,说说这个图形中有个直角三角形;有()个锐角三角形;有()个钝角三角形。在作业中发现不少学生写有10个锐角三角形。

找了几个学生面谈,发现他们在数锐角三角形的时候是数这个图形中锐角一共有几个。看来学生将锐角与锐角三角形的概念进行混淆了。

回顾课堂教学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引起了我的注意:在认识了三角形的.分类之后,请学生在自己本子上分别画一个锐角三角形、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钝角三角形。在巡视中发现有几个学生画的是锐角、直角和钝角。但是在处理这个问题时候仅仅是提醒他们几个学生“画的是三角形”,他们就更改了过来。

我想这次教学的失败原因就在于没有抓住教学中生成的教学资源,而一味地以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为目的。

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应该将学生的错误作为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辨别,然后再将最后一个题目提起来,让学生找找这个图形中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这样的话应该能起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反思片段二:

本课在教学“猜一猜”这个环节中,充分运用了电教媒体展示性能好的特点,起到比较好的效果,学生在猜测第三个图形的时候,开始100%的学生认为这个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经过多次质问,有两三个学生举手说还有不同的看法,让他们回答后,大部分学生还是带着疑虑的神色看着老师。此时,用课件演示出可能的三种情况后学生们恍然大悟,连说:原来还可以这样。相信这样的呈现方式会给学生留下相当深刻的印象。

数学角的分类教学反思14

《角的分类》是人教验教材第七册第二单元的内容,《角的分类》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根据角的度数区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并知道直角、平角和周角的关系,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观察比较能力。在分类思想的指导下,三个特殊角同时出现,形成一个问题的模块,为学生的思维提供时间和空间。《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是同一课时的两个内容,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所以我分了两个课时。

首先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实践中,是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很多数学规律、数学思想方法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们的原型,学生善于捕捉生活素材,教师尽量提供学习空间,使学生能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获得主动探究数学的快乐!通过“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身上找角”,使学生觉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其次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操作中理解知识,发展思维。一改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大胆放手,变过去的单纯看教师演示为学生自己动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本节课设计“找”、“说”、“做”的环节,帮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认识角、感悟角的大小,使得学习兴趣较为浓厚,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表达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要求学生用活动角转出一个自己喜欢的锐角,说说什么样的角叫锐角。再转出一个直角,同样要求量一量,再得出结论。教学钝角的时候,同样也要经历这个过程。教学周角时,我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学具转动的边,木条绕着它的一端转了一圈,由此得出一周角是360度。

在探索新知角的分类部分的教学环节,由于根据不同的标准,必然有不同的分类结果。另外由于中年级的学生分析、归纳、概括能力较弱,难免出现思维的漏洞,逻辑的错误,这就需要老师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时间,合作学习的机会,相互交流的平台。于是,老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再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交流。这样,学生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在小组交流中发现思维的漏洞,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

数学角的分类教学反思15

俗话说的好,俗话说的好:“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得学得好。”在《角的分类》这节课教学内容比较抽象,概念较多,学生对抽象的东西能知道一些,但从语言表达上就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小学生自身特点,运用谜语导入新课,引出新的知识内容。然后让学生动手画、观察、比较、讨论、合作、探究,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同时,有意识的让学生在旋转活动角的过程中出现的两个特殊角,自己提出问题,为学生创造了质疑的空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体验感知,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有好多种分类方法,选择最合理的一种。在这个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最后通过应用深化,知识拓展使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这样开拓了学生视野,使学生知识结构得到拔高,增强对各种角的认识。使学生体验成功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课后反思一下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谜语导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面对“角”这个比较枯燥无味的新知识,我首先考虑到怎样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于是我就设计了“有风不动无风动,不动无风动有风(打一生活用品)”这样一个谜语,学生一下子被吸引到课堂上,抓耳挠腮,个个都全身心投入到猜谜语中,于是引出来——扇子。随即教师出示一把扇子,在手中摆弄着并质疑:如果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这一下有把学生带入到思维当中,同学们根据二年级时所学的角的有关知识,纷纷举手发言,不费力气的引出了新课,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二、自己动手,亲历探究,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数学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有效地数学教学学习活动不能够单纯的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在该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角并展示,让同学们用活动角代替扇子也把活动角旋转并观察,师有意识的引导活动角转到平角时让小组合作讨论:这种情况是角吗?为什么?它有多少度?这样的角叫什么角?同学们经过动手实践,交流讨论最后给出“平角”的概念,并根据自己的操作边转动边说出平角的概念。同样的方法解决了“周角”概念。学生观通过自主观察体验得出:1周角=2平角,

1平角=2直角,1周角=4直角。这个过程中,让学生理解了知识,发展了思维。改变了过去教师当演员学生当观众的局面,学生也能大胆放手操作,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表达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为学生创造了质疑的空间,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三、积累经验,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一个研究者,当然学生也不例外。当学生走向知识,亲历探究活动后,对周角、平角的概念已经完全掌握,这时我把以前所见到的锐角、直角、钝角等一大堆都搬出来,混在一起,乱七八糟。当同学们看到这种情况后,就形成了思维矛盾,在矛盾冲突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探究轨迹,产生求索动力,从而自主构建新知——对这些角进行分类。于是学生先直观感知到根据角的大小及形状将角进行分类,后自己意识到仅凭眼睛观察不够精确,还需根据确切的度数来区分,在知识形成的同时感觉数学的严密性、科学性,通过应用深化,使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加深认识,体验成功感。

四、应用拓展,体验数学乐趣。

当学生对基本知识已经掌握了,我就想到该让孩子始终“踮着脚摘苹果”,于是就设计了一些知识拓展——数角。我用多媒体出示生活中的练习“数一数”。学生根据才学到的知识,不但数出了角的个数,还对不这些角进行了分类;接着我通过“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身上找角并分类”,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一一列举出来。这样既开拓了学生视野,使学生知识结构得到拔高,增强对各种角的认识,同时获得主动探究数学的快乐!使学生觉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下载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分类》教学反思[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分类》教学反思[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数学角的分类教学反思

    数学角的分类教学反思 数学角的分类教学反思1 本课教学先引导学生根据角的类型将三角形进行分类,然后围绕三角形的分类设计了一连串的学习活动:画一画、连一连、折一折、分......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角的度量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角的度量1 《角的度量》的教学反思角的度量,一直是我感到头痛的一个知识点。数学概念多,如中心点、零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都是一些抽象的纯数......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角的度量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角的度量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角的度量1 一、从教学环节反思读讲精练教学法是以言语训练为主线组织数学课堂教学,通过指导学生自学教材,变教师讲解......

    四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四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四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1 角的度量这节课数学概念比较多,(如中心点、零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都是一些抽象的纯数学......

    四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四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度量》 教 学 反 思太平中小学 余廷坤 角的度量”是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这节课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学生学习这个知识常......

    四年级,上册《角的分类》教学设计

    课题:角的分类 教学内容:认识平角、周角以及锐角、直角、平角和周角之间的关系。(课文底41页的例2、例3及相关的练习)、 教学目标: 1、学习角的分类,使学生学会根据角的度数区分直......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分类》教学实录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理解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及周角的概念。 2,使学生感悟到各种角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依据度数,区......

    四年级数学《画角》教学反思

    四年级数学《画角》教学反思 四年级数学《画角》教学反思1 学利用量角器画角时,本节课学生学的还比较轻松。比较成功的是新知的探究:教材画角的例题呈现了画65°的角,下面是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