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教学反思
年级:七年级
学科:历史
任课教师:薛书宁
百家争鸣这节课是七年级历史上册的第8课,也是对动荡的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两课的延伸,着重着眼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方面的形势。从单元角度来看,从第一单元的原始社会过渡到第二单元的奴隶社会,奴隶社会时期到第6、7课时已经发展到了春秋战国时代,从争霸到兼并战争,除了政治上的激烈碰撞,更是擦出了思维的火花,各种学术思想竞相登上历史舞台。这一课的学习将重点引导学生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加深对祖国历史的文化认同感。
一.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达成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再结合本节课的重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了解春秋时期道家的老子和儒家的孔子的思想主张并为他们设计各自的名片。
2、归纳总结战国时期,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等主要人物代表及其思想主张和著作。
3、了解何为“百家争鸣”(即百家争鸣的定义),明确“百家争鸣”的背景,初步理解“百家争鸣”的意义及影响。
4、通过对诸子百家思想的了解,学会用唯物主义史观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理解百家争鸣这一现象,并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学生预习课文的基础上,了解老子和孔子的相关信心,自主发挥,制作二人的名片。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对春秋时期到战国时期,学术思想的变化进行对比,找出这种变化的原因。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百家争鸣这一历史现象有何深远的影响以及对当今社会有何指导意义,很好地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六步教学法的实践与探索
1.聚焦问:通过让学生预习,线索提示,引导学生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线索提问,如:
让学生的对本节课的三个模块有整体的方向把握,知道了该怎么去学,怎么运用“历史六何法”去找出关键信息。
2引导学: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时,分为三个小目录:一、老子。二、孔子和儒家学说。三、百家争鸣。前两个小目录的学习方法相似,第三个目录有自己独特的教学设计。先说前两个目录的教学:首先,利用视频导入,让学生对于老子和孔子有初步的印象。然后,给学生3分钟时间,自主阅读课本第38-40页的内容,按照聚焦问中的思维导图,自主找出问题的答案,分享给同学们。最后,让学生小组合作,制作出老子和孔子的名片,进行全班展示。在第三个目录的教学中,首先,结合第6、7课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百家争鸣是什么?有什么样的背景?然后,图片展示,不同学派代表的图片,让学生自主找出该学派代表的思想主张和著作。最后,引到学生自主设计表格,归纳诸子百家的时间、人物、学术思想、著作。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只提供学习线索,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本,找出本节课的重要学习内容。
3组织议和点拨讲:在第三个目录的教授过程中,会组织学生进行表演,不同的学生代表不同的学派,让他们展开辩论,论题为:哪家学说最适合国家发展?在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等诸多学说中,让学生在掌握该学派的基本主张意外,更能够体会到当时各学派争相著书立说的原因。在辩论的过程中,要加以引导,结合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形式、时代背景,体会思想家、教育家们的主张为何会被君主接受或者被舍弃,从而加深中华学术文化的认同感。
4.指导练和总结思:在本节课的尾声,请同学们来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的成果。有同学认为,他学到了各个学派各个代表的主要观点,历史基础史实的量得到了提升;有的同学认为,本节课他主要学习了百家争鸣这一历史现象以及它产生的深远影响,启发我们要学习中华博大精深的文化,增强自己的文化内涵,也要向先辈们学习他们勇于创新,敢于发言的精神。诸如此类的发言总结了本节课的硕果。在课件的最后,也精选了几道历年中招考试关于本节课的试题,让同学们小试牛刀,抓住本节课的出题点和关键点,重点复习。
三.本节课的不足
虽然这堂课结束了,但我的人生教学课堂才刚刚开始,对于刚刚讲过的这堂课,觉得自己对本篇文章的重心把握得还算准确,思路还算清晰,但是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如课前两分钟的利用,让学生及时复习上节课内容,重点提问;让学生个性化阅读,自主学习的时间少;在对学生的评价时,评价语不够多样、针对性不强,不能很好地发现学生地闪光点;课堂中语言不够简练;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导致学生参与面不广,这也可能是问题设计不够具有引导性,让学生不能够准确理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提高自己专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