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学教学反思《租船》
数学教学反思《租船》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数学教学反思《租船》,欢迎大家分享。
数学教学反思《租船》1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探索并初步掌握100以内数连减的计算方法;发展初步的估算意识和能力。通过问情景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活动中获得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针对这一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四个教学活动。一是情景再现《乘船》让学生在经历乘船的情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有多少人不能上船?)在情景再现后,我让学生估计一下,两艘船能不能装下?并说说为什么?意在让学生把两艘能装多少人合起来。
再与92人相比,从而推断出:装不下。紧接着问:那么有多少人不能上船呢?学生很快发现:92人中上和谐号44人,上希望号26人,剩下的就是不能上船的人数。写出算式:92-44-26= 在算出得数后,说说还可以怎样算?学生一时半会没反映了,教师也感到有些着急了,我沉思片刻后,让学生想想:你们先前是怎样估计两艘船装不下的呢?是怎么想的?学生豁然开朗。哦 先把两艘船上的人数合起来,看看一共有多少人?再用92减去两艘船的上一共的人数 就等于剩下的人数。紧接着问:哪艘船返回接剩下的人最合适?这就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则需要把剩下的人数和两艘船各装多少人比较。
学生就缺乏了这点生活常识,不知道哪艘船回来最合适?也许是学生对最合适少了点理解,课堂变沉闷了,是没听懂老师的问话?还是生活经验少了点?没办法只有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了。告诉学生哪艘船装的学生最接近22,这时学生方才恍然大悟。在这一教学环境中,我力求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充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和观察思维的良好习惯。二是在问题出现后 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计算出结果 教师适时点拨,观察发现计算的捷径。活动三 的设计教者本身就是为了突破计算的教学难点,连续退位。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我紧密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采用游戏形式,先让学生估计绳子的长度 100CM,用剪刀分两次减下,并告诉学生每次减去了多少 再提出数学问题:学生按老师的动作很快描述:一根绳子长100厘米,减去32厘米,又减去25厘米,还剩多少厘米?列出算式:100-32-25,并计算出得数。活动四拓展延伸,通过帮助机灵狗完成弄脏的统计表,进一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已知总数和其中的两个数 求第三个数,可以连续减去这两个数,也可以减去这两个数的和,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敏锐性。
数学教学反思《租船》2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探索并初步掌握100以内数连减的计算方法;发展初步的估算意识和能力。通过问情景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活动中获得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针对这一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四个教学活动。
1、情景再现《乘船》让学生在经历乘船的情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有多少人不能上船?)在情景再现后,我让学生估计一下,两艘船能不能装下?并说说为什么?意在让学生把两艘能装多少人合起来。再与92人相比,从而推断出:装不下。紧接着问:那么有多少人不能上船呢?学生很快发现:92人中上和谐号44人,上希望号26人,剩下的就是不能上船的人数。写出算式:92-44-26= 在算出得数后,说说还可以怎样算?学生一时半会没反映了,我也感到有些着急了,沉思片刻后,我让学生想想:你们先前是怎样估计两艘船装不下的呢?是怎么想的?学生豁然开朗。哦 先把两艘船上的人数合起来,看看一共有多少人?再用92减去两艘船的.上一共的人数 就等于剩下的人数。紧接着问:哪艘船返回接剩下的人最合适?这就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则需要把剩下的人数和两艘船各装多少人比较。学生就缺乏了这点生活常识,不知道哪艘船回来最合适?也许是学生对最合适少了点理解,课堂变沉闷了,是没听懂我的问话?还是生活经验少了点?没办法只有在我指导下进行了。告诉学生哪艘船装的学生最接近22,这时学生方才恍然大悟。在这一教学环境中,我力求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充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和观察思维的良好习惯。
2、在问题出现后 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计算出结果 教师适时点拨,观察发现计算的捷径。
3、教学设计本身就是为了突破计算的教学难点,连续退位。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我紧密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采用游戏形式,先让学生估计绳子的长度 100CM,用剪刀分两次减下,并告诉学生每次减去了多少 再提出数学问题:学生按老师的动作很快描述:一根绳子长100厘米,减去32厘米,又减去25厘米,还剩多少厘米?列出算式:100-32-25,并计算出得数。
4、拓展延伸,通过帮助机灵狗完成弄脏的统计表,进一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已知总数和其中的两个数 求第三个数,可以连续减去这两个数,也可以减去这两个数的和,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敏锐性。
学生在计算中老是出错,不是看错数字,就是看错运算符号,这就要求计算需要多多练习,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数学教学反思《租船》3“每条船最多可坐8人,50名同学需租几条船?”教材上唯一的方法是引导学生这样计算:50÷8=6(条)…2(人),故得知需租7条船。但我为了让学生自主探索,允许学生突破规定的程式,引导用适合自己思维特点的形式表示,鼓励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以下便是学生的几种解法。
(1)8×6=48(人),6条船坐48人,还剩2人,需7条船。
(2)8个8个地加,共加6次余2人,需租7条船。
(3)从50人里依次去掉8人,去6次后还有2人,需租7条船。
(4)还有的学生借助学具用小棒代表船,用圆片代替人摆一摆,得知结果。
反思:
1、这道题经过这样处理,培养了学生数学意识和能力。
2、不同的学生(包括后进生)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不同学生表现出不同的思维过程,用自己最自然最真实的感受去学习数学。
3、如果我们仍像过去那样一味地给学生进行“算理式分析”,尽管学生把“算理”搞清了,但却压抑了学生丰富而又自然地思考。
4、从例子看出,教学思想的转变比题型的演变更重要。
数学教学反思《租船》4租船问题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目的是通过不同的租船方法,向学生渗透优化思想,在多种方案中通过比较、对比,得出最佳方案。
本节课主要采用课前研讨,课上交流的教学方式:课前提出预习提纲,让学生根据提纲进行预习。
出示预习提纲:
认真阅读课本第10页例5:一共有32人。大船限乘6人,租金30元;小船限乘4人,租金24元。
思考以下问题:
1、观察主题图,题中提供了哪些数学信息?要求什么问题?
2、你能想出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些方案中哪种是最佳方案?
3、想一想:通过方案的设计和选择,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经过知识的探究,孩子们已经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了自己的认识。
课上交流:
每个孩子都把自己的方法和组内同学们进行交流。有的孩子全租小船;有的孩子全租大船;有的孩子大船小船合租。通过交流、比较,得出最佳方案。老师根据孩子们的汇报对有用的信息进行整理:
1、根据船的租金及限承人数,先计算哪种船的租金更便宜。
2、再假设所有人都乘坐租金便宜的船。
如果正好坐满,无空座,那么这种租法最省钱;
如果没坐满,就再调整,调整时要做到尽量让船坐满。
本节课学生们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了知识,也学会了方法,体现了解决问题多样化的策略和优化思想。
数学教学反思《租船》5今天讲了一节《租船问题》这节关于解决最优方案的课,本节课是新授课比以往的应用题要难的多,我提前备了一下课,设想了孩子们的几种情况,但是讲解时还是出现了没有想到的结果。
1、备课还是不是很充分,应变不是很机智。
2、我本身有点思维定势,就想按着我的思维走,以至于错过了们孩子的思维火花。应该顺着他们走。
3、这样大的问题不要放手给孩子,应循序渐进一步一步设置问题,明白每个环节,清晰剖析原因,引导孩子们突破重难点和疑点。
上完课之后我的感觉好像经过了一次精神洗礼。记得之前自己讲失败了肯定会自责,纠结自己。但是现在的感想就是自己学会了东西,是豁然开朗后的喜悦。原来我变成熟了。
数学教学反思《租船》6《租船》一课是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除法》中的有余数除法的一节应用课。在这一节课上,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进而解决问题,有两个地方的处理,令自己很满意。
1.充分理解“限乘4人”的意思
为了让学生读懂情境图中蕴含的信息,当出示情境图后,我并不急于提问,而是让同桌互相说说:从图中你获得什么信息,哪个信息理解起来比较困难?由于放慢了脚步,由于有了同伴的互助,孩子们对于图中给出的信息“限乘4人”,就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除了知道是每条船限乘4人之外,在互相补充之下,不仅明白不能超过4人,还知道最多可乘4人,但也可以是乘坐1人、2人或3人。为了更为形象的表示,我还在黑板上画出了图示来。这样,限乘4人的蕴含的丰富内涵孩子们就体会得非常的深刻了。
2.充分理解“至少”的意思
在解决“22人至少要租几条船?”的问题时,为了让孩子们深刻理解“至少”的意思,我并不是自己给予解释,或是直接请孩子说说自己的理解。而是先请孩子们用画图或列表的方式来表示22人要租几条船。由于有了前面“限乘4人”的理解,知道每条船可以乘坐1人、2人、3人或4人的铺垫,就有孩子画出简笔画图每船坐2人,需要11条船。于是,我把这种方法展示出来,不着急肯定对错,而是让孩子们自己评判。这时,就有孩子发现,这样租也可以,可是太浪费钱了。接着我追问:怎么租才不会浪费钱?这样孩子们通过自己探索发现每条船坐1人,需要22条船,每条船坐2人,需要11条船……虽然可以这样租船,但是就太浪费钱了,没人会这样租船。每条船都坐4人,租的船少,租金也少。在与孩子们达成共识后,提出“至少需要几条船?”。这时孩子们对于“至少”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通过画图,知道除了坐满5条船后,还剩2人,这2人也要坐1条船,因此至少需要6条船。
由于孩子们充分理解了重点词句的意思,因此解决问题来就更得心应手了,不仅能用画图、列表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知道同一个问题可能有不同的解决方法,还能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及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
数学教学反思《租船》7本课主要是帮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在能正确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提出了“至少”和“最多”这两个问题,在计算出余数后,还要进一步思考,要求更高了。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了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而是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己找出条件、提出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并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中,使之在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相互结合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生主动、活泼地发展。
本节课的不足是:
1、学生在练习时探索的空间还不够,虽然学生在解决有余数的问题时大部分孩子基本上都已经会计算,但在写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时还有几个孩子写不对。
2、在理解“最多”、至少“的意思时还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不会写答。所以在课上应尽量多给学生一些主动探索的空间,多设计一些动手操作的游戏和活动,这样学生的主动性可能会发挥得更好一些,体会得更深一些。
3、在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时,学生不知道什么情况下商要加1,什么情况下不加1。这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的,可能是因为二年级孩子年龄小,生活经验少的原因吧,所以有些困难。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慢慢积累,慢慢学习。
第二篇:二年级下册数学《租船》教学反思
《租船》一课是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除法》中的有余数除法的一节应用课。在这一节课上,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进而解决问题,有两个地方的处理,令自己很满意。
1.充分理解“限乘4人”的意思
为了让学生读懂情境图中蕴含的信息,当出示情境图后,我并不急于提问,而是让同桌互相说说:从图中你获得什么信息,哪个信息理解起来比较困难?由于放慢了脚步,由于有了同伴的互助,孩子们对于图中给出的信息“限乘4人”,就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除了知道是每条船限乘4人之外,在互相补充之下,不仅明白不能超过4人,还知道最多可乘4人,但也可以是乘坐1人、2人或3人。为了更为形象的表示,我还在黑板上画出了图示来。这样,限乘4人的蕴含的丰富内涵孩子们就体会得非常的深刻了。
2.充分理解“至少”的意思
在解决“22人至少要租几条船?”的问题时,为了让孩子们深刻理解“至少”的意思,我并不是自己给予解释,或是直接请孩子说说自己的理解。而是先请孩子们用画图或列表的方式来表示22人要租几条船。由于有了前面“限乘4人”的理解,知道每条船可以乘坐1人、2人、3人或4人的铺垫,就有孩子画出简笔画图每船坐2人,需要11条船。于是,我把这种方法展示出来,不着急肯定对错,而是让孩子们自己评判。这时,就有孩子发现,这样租也可以,可是太浪费钱了。接着我追问:怎么租才不会浪费钱?这样孩子们通过自己探索发现每条船坐1人,需要22条船,每条船坐2人,需要11条船……虽然可以这样租船,但是就太浪费钱了,没人会这样租船。每条船都坐4人,租的船少,租金也少。在与孩子们达成共识后,提出“至少需要几条船?”。这时孩子们对于“至少”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通过画图,知道除了坐满5条船后,还剩2人,这2人也要坐1条船,因此至少需要6条船。
由于孩子们充分理解了重点词句的意思,因此解决问题来就更得心应手了,不仅能用画图、列表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知道同一个问题可能有不同的解决方法,还能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及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
第三篇:《租船》教学设计及反思
《租船》教学设计及反思
莲湖区远东第一小学
郭慧蕾 教学内容
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租船”,课本第7页至第8页。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2.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3.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教学重点
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灵活处理有余数除法中根据实际情况而定的对余数的“取舍”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里能填几?(指名口答)
()×6<25
8×()<38
7×()<40 9×()<62
2、列竖式计算(全班齐练,三人板练,集体订正)8÷5=
36÷6=
53÷7=
3、提问:你认为试商时要注意什么?(设计意图:回顾学过知识,勾起对知识的回忆。)
(二)、探索新知:
课件出示课本P6情景图,春天来了,淘气班的同学也去公园游玩,但是到了湖边他们遇到了难题,伴随《让我们荡起双浆》音乐引导学生观察,同时板书《租船》。
1、学生寻找图片给出的信息:
共有21人
每时3元
每条船限乘4人(板书)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自主提问。师提出问题:至少要租几条船?该怎样解决?
2、解决问题。
首先明确“至少”的概念,表示每条船乘坐的人数都是限乘人数,从而使所租的船数尽可能少。
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交流时围绕:你是怎样想的,如何列式,怎样回答问题。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21÷4=5(条)„„1(人)
5+1=6(条)
答:至少要租6条船。
师:为什么这里的余数‘1’要加上呢?
生:因为剩下一个人也要坐船,不然就不符合题意全体坐船了。师:很好啊。因为21个人要全部坐船,所以最后剩下一个人也要再租一条船。多提问几个同学让他们说出为什么余数“1”要加上。同时明确“进一法”的概念。
3、你认为怎样分配合理?请用小棒摆一摆,摆出你的分配方案。(让学生各抒己见)
学生可能出现如下方案:
(1)其中5条船,每条船4人,还有一条1人。4×5+1=21。(2)其中4条船,每条船4人;另外两条船,一条2人,一条3人。4×4+5=21。
(3)其中3条船,每条船4人;另外3条船,每条船3人。3×4+9=21。
注意在分配时不能违反“限乘4人”这个规定。接着强调,我们在各项活动中都要注意安全,不能做违反安全规定的事。如上面的租船安全规定(限乘4人),再如我们平时乘车时,也不能超载,否则就会发生安全事故
4、P7“试一试”
师:那么刚才我们发现了三个条件,只用了一个,现在看看利用剩余的一个条件,老师提出了什么问题。
条件:每时租金3元。问题:10元钱最多划几时?
讨论怎样列式,并完成在练习本上。
10÷3=3(时)„„1(元)
答:10元钱最多划3时。
师:这次老师看到好多同学把余数‘1’舍掉了,只能划船3个小时。上面的横式中1元表示什么?为什么不能划4时?
那为什么这个一不能用进一法加上呢?
生:因为一个小时3元,就剩下1元钱了,不够划3个小时的,所以舍掉。
师:很好,因为剩下的钱不够划一个小时的,只能舍掉。多找几位同学进行阐述说明,加深理解记忆。明确“去余法”概念
(设计意图:充分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巩固练习: P8“练一练”的第1 ~4题。
1.要求学生回答解题思路,为什么要5壶茶而不是4壶茶。
2.要求学生回答解题思路,为什么至少要8张桌子?7张桌子够吗?
(四)、小结
提问: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租船
21÷4=5(条)„„1(人)
答:至少要租6条船。
10÷3=3(时)„„1(元)
答:10元最多可以划3时。
教学反思
《租船》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在教这一课时,我是通过创设同学们租船的情境,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让学生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以后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教学时,我先演示课件图,让学生说一说从情境图中得到了什么信息,然后提出课本中的问题。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你是怎样想的,如何列式,结合实际想一想,怎样回答问题。学生都知道要利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来计算,可是在最后的“答”这一环节就出现了问题,大部分学生都想21÷4=5(条)„„1(人),所以“至少要租5条船。”他们没有想到多出来的1人。还有学生对于安排的合理性掌握也不算好,他们不知道怎样的安排才是合理的。在理解 “最多”、至少“的意思时还存在一定的难度,不会写答。所以在上课应尽量多给学生一些主动探索的空间,多设计一些动手操作的游戏和活动,这样学生的主动性可能会发挥得更好一些,体会得更深一些。本节课的不足是:学生在练习时探索的空间还不够,虽然学生在解决有余数的问题时大部分孩子基本上都已经会计算,但在写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时还有几个孩子写不对,在理解 “最多”、至少“的意思时还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不会写答。同时在做练习的时候没有完全对学生做到放手,一点一点引导学生在进行练习。所以以后在上课应尽量多给学生一些主动探索的空间,多设计一些动手操作的游戏和活动,这样学生的主动性可能会发挥得更好一些,体会得更深一些。
2013年3月6
第四篇:二年级数学下册《租船》教学设计
北师大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租船》教学设计
五小:王静
教学目标: 1.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 教具:挂图、课件。学具: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切入举例 出示挂图,谈话引入
同学们,到了公园,你最喜欢做什么?你能把图上的情景讲给大家听吗?
二.对话平台 三.玩中学
1.说一说,想一想。
从图中的情境入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1)从图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2)如果有21个同学去划船,至少要租几条船? 先独立思考:你是怎样想的,如何列式,怎样回答问题。其次,在小组内交流。最后,以小组为单位汇报。2.摆一摆,说一说。
通过摆一摆,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怎样分配合理?用你手中的小棒来摆一摆。3.试一试。
继续通过应用,使学生理解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不同情况。每小时租金3元,10元钱最多能划几小时? 先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再独立列式解答。四.学中做
1.完成练一练的1、2题。2.完成练一练的3、4题。(1)独立完成。
(2)小组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第五篇:二年级数学下册租船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下册《租船》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租船》。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通过创设同学们租船的情境,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有余数的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说一说从情境图中得到了什么信息,然后提出课本中的问题。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认真读题,让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思考“至少要租几条船”的含义。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租船这样的情境,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解决这些问题时,要灵活运用有余数出发的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问题的答案不唯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本班有学生35人,大部分学生学习习惯好,自主、合作意识强,积极动脑,踊跃回答问题,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在自主自觉方面需进一步夯实,计算能力需重点加强。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2、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
3、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学难点难点:
1、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理解有余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准备:课件、小棒。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括号里最大能填几?(指名口答)
()×6<25
8×()<38
7×()<40 2.列竖式计算(全班齐练,三人板练,集体订正)
48÷5=
36÷6=
53÷7= 3.提问:你认为试商时要注意什么?
二、探索新知:
出示第6页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寻找信息:每条船每时3元、每条船限乘4人。2.提出问题:至少要租几条船? 3.解决问题。
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交流时围绕:你时怎样想的,如何列式,怎样回答问题。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21÷4=5(条)„„1(人)答:至少要租6条船。
你认为怎样分配合理?请用小棒摆一摆,摆出你的分配方案。(让学生各抒己见)学生可能出现如下方案:
⑴其中5条船,每条船4人,还有一条1人。4×5+1=21。
⑵其中4条船,每条船4人;另外两条船,一条2人,一条3人。4×4+5=21。⑶其中3条船,每条船4人;另外3条船,每条船3人。3×4+9=21。⑷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应用了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来解决简单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要结合实际来思考,如上面租船的问题„„至于这6条船怎样分配更合理,我们要动脑想一想,但分配时不能违反“限乘4人”这个规定哟。
强调:我们在各项活动中都要注意安全,不能做违反安全规定的事。
4、练习:
课本第7页“试一试”。
先默读题目,独立思考条件和问题。后指名回答。条件:每时租金3元。问题:10元钱最多划几时? 先小组讨论怎样列式,并完成在练习本上。10÷3=3(时)„„1(元)答:10元钱最多划3时。
提问:上面的横式中1元表示什么?为什么不能划4时?
三、巩固练习
课本第8页“练一练”的第1 ~ 4题。
第1题:要求学生回答解题思路,为什么要5瓶水而不是4瓶水。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观察练习中的插图,理解图中的内容。提问:图中画的是什么?他们是怎样分组的?
小组讨论。指名学生回答:为什么至少要8张桌子?7张桌子够吗? 第3题:学生明确题意。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反馈。
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检查学生竖式的书写合适是否正确。
四、课堂总结
1、引导学生总结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刚才我们都考虑到了哪些问题,是用什么知识来解决的?
2、揭示: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要学会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公园离我们这里较远,老师打算带同学们坐车去,一辆面包车限坐8人,一辆小汽车限坐3然,可以怎么派车?你认为怎么派车较合理?
板书设计
租船
21÷4=5(条)„„1(人)答:至少要租6条船。
10÷3=3(时)„„1(元)答:10元钱最多划3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