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科融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新课改提出,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意在帮助学生不仅把握学科的知识体系,还要把握学科的价值体系内涵,提高学习效果,学科融合不失为一种好的探索。在当今的双减之下,也有着一定的研究价值。
学科融合打破了传统学科的壁垒和界限,使课程资源、课程要素和环境整体化产生聚焦效应,促进了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实现了学生多样的学习体验和丰富的学习经历。因此,在教学中要转变思想观念,积极探索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有效途径,全面提升学校创新能力,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下面我以《正比例的认识》为例,说一说学科融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一、语文融入游戏导入,引发数学深度思考
课前导入,我出示水涨船高、风吹草动、水落石出的图片,让学生看图猜成语。学生根据生动、形象的图片很快就猜出谜底,我顺势小结引入:这几个成语都描述了一个事物的变化引起另一个事物的变化,这样的事例在生活、数学中很常见。那么,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是否存在一些变化规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重点研究这个问题,直接板书课题:正比例的认识。
通过语文看图猜成语的活动,让学生从语文学科的角度,探索数学学科知识,打破学科界限,让数学新知识顺其自然地过渡,在旧知的基础上重新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德育渗透探究交流,彰显数学应用价值
在进入学习探究交流前,我引用三军仪仗队阅兵仪式的视频,三军仪仗队方队作为国庆大阅兵的第一方阵,以标准的正步,创造了每步75厘米,每分钟116步,通过天安门收阅区整整8分钟,分秒不差的奇迹。气势恢宏的场面,使学生被祖国的强大深深地震撼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尽在不言中。
三、历史融入拓展学习,提高数学综合素养
在学完正比例的相关知识,巩固正比例的练习之后,我抛出一个问题:你们知道怎样测量金字塔的高度吗?学生开始独立思考,似乎没有什么头绪。我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但也语焉不详。
我给学生介绍金字塔数学发展史知识:埃及金字塔修成一千多年以后,没有人能够准确地测出它的高度。古希腊思想家泰勒斯做了一个实验,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把很多长度不同的竹竿插在地上,分别测量了竹竿和影子的长度。泰勒斯站在金字塔前,让别人测量他影子的长度,当他影子的长度与他的身高完全相等时,他立刻在金字塔的投影处作一记号,测量出金字影子的长度。这样就得到了金字塔的高度。
学生听完后恍然大悟,对正比例的认识更为深刻了,心里十分佩服泰勒,并说泰勒是名副其实的伟大的数学家。
通过数学史的拓展,让学生对正比例的学习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提升了学生综合素养。
学完正比例的认识,我问学生: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学生回答完后,我又抛出一个问题:六(5)班的总人数一定,满意的人数和比较满意的人数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学生说成正比例的两个量是相除关系,这里的人数是求和关系,所以满意的人数和比较满意的人数不成正比例关系。
最后总结我再扣主题:古诗有云,稻花香里说丰年。对了,稻花飘香,预示着农民的辛苦劳作将有一个好的收成。常言道,付出和收获要成正比,这是人们的美好愿望。老师也祝愿同学们在未来的学习上付出和收获成正比例,取得优异成绩!
学科融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在不同学科的多样化交融之下,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生的学习经历,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双减之下,有着一定的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