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州普通高的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精选)

时间:2019-05-11 21:23: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黔南州普通高的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精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黔南州普通高的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精选)》。

第一篇:黔南州普通高的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精选)

2011年黔南州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瓮安二中

陈启红

2011-10-12

2011年9月28日至30日,我们学校有幸承办“2011年黔南州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研讨会”的对外公开教学活动,这次活动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由瓮安二中教师汤江南和都匀一中教师彭庆红提供的新授课,第二阶段是由各参会教师点评﹑研讨﹑然后进行经验交流,最后由省州新课程专家曾德明作新课程教学中常见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和建议,并作专题报告: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情况综述。通过这次活动,受益匪浅。在此,谈谈自己在这次的学习中的一些体会。

第一阶段共听了两节课,两节都是是新授示范课,一节是由瓮安二中教师汤江南提供:消费及其类型,一节是由都匀一中教师彭庆红提供: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她们的授课体现了高中课改方向,展示了高中课改所取得的成果。主要感受有以下几点:

第一,充分理解和领悟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实现教学目标,除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外,还要大量精选,整合教材资源,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时效性,提高教学质量。

第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带来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学习已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学生小组讨论的和谐合作展现了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完全不同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激发他们的活力。第三.两位老师都能尽力收集,运用贴近时代﹑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教材的信息和情景为教材服务。用以引导学生通过感悟﹑思考﹑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精心创设教学意境,使之调动学生激情的有效手段,成为开启学生积极思维的催化剂。两位教师的素材选择范围广泛,将一些鲜活的事例通过多媒体引入课堂,一方面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另一方面是对教材的活化和有益补充。

第二阶段是听各参会教师对两位老师的授课进行点评﹑研讨﹑然后进行经验交流,第三阶段听省州新课程专家曾德明作新课程教学中常见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和建议,并作专题报告: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情况综述。收获很大。一. 政治课教学要重视解决的问题

1.认真研究课堂性质,准确把握目标要求,深刻理解新课程理念。

2.关于课堂的探究性问题:要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而开展活动,有针对性﹑时效性的进行。体现学生快乐学习的理念,在活动中实现轻松学习的目标。要以学生生活为切入点,体现三贴近原则。二. 对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

1、新课改要求要突出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这让我们容易走上另一个极端,就是不敢讲,生怕讲多了,就忽略了这一点。事实上,一个有效的课堂,除了要显示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之外,还要求老师发挥好主导作用,而这一作用的发挥离不开讲授。

2、学生能够自行看懂的内容,不宜花过多时间重复,这不仅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而且浪费了课堂上的宝贵时间。所以,老师不仅要设法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发现答案,还要善于帮助学生做好总结。

3、结合各个学科的特点,政治学科现在对学生的识记要求比以前要低,这就要求我们在讲授一些内容时,要降低起点,减轻学生的负担,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主要目标。

4.要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通过不断学习提高政治理论的专业素养,不断增强政治教学的育人功能。师生教学的互动过程中,要实现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有机统一。

三.我们以后努力的方向

1.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和当前的教学先进经验,以指导自己的教学,使自己的教学在上一个新台阶。

2.认真备课,钻研新课标,转变教学观念,研究教学方法。3.努力开发多方面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开拓学生视野,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4.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集体主义意识。

以上是我对这次活动粗浅的认识和体会,有什么不恰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以下是附加文档,不需要 的朋友下载后删除,谢谢 高二班主任教学工作总结5篇

高二班主任工作总结1

本学期,我担任高二(14)班班主任。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在学生科的领导下,我顺利地完成了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在从事德育教学过程中,有顺利也有挫折,有成功也有失败,既有困惑,也有启迪,交织着酸甜苦辣,现就本学期班主任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培养良好的班集体

能否形成一个积极向上,努力学习,团结和睦的集合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在良好的班集体中,教师开展教育和教学活动,才能收到较好效果。在培养班集体方面,本学期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注重教室文化的建设

开学初,我组织全班学生把教室布置好,让教室的每一块壁,每一个角落都具有教育内容,富有教育意义。在具体布置时,针对班内学生的特点,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制定班级文明公约,张贴名人名言,使学生行有可依,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并设立评比栏。班组设置由专人管理的“图书角”,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及时反馈学生情况,设置了班级日记,由班长负责记录。

(二)注意班干部的培养

进入高二以后,班干部换届重新选举,由学生民主投票,产生了一支能力较强,有一定影响力的班干部队伍。对待班干部,我积极引导,大胆使用,注意培养他们的工作能力,要求他们以身作则,“各守其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另外,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研究解决出现的问题,同时布置新的工作和任务。这样,由于班干部积级配合,以身作则,从而带动全班,收到了较好的成效。

(三)注意养成教育和传统道德教育的结合

高二学生由于已经熟悉了学校的环境,又没有升学上的压力,个别学生纪律开始松动起来,不喜欢别人对他们的行为约束和管教,一些不良行为随之而来,如旷课等,面对这些违纪情况,如果不注意引导或引导不当,学生很容易在这个特殊的学习和生活阶段走入岔道。我的具体做法是:

1、加大学习、执行《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力度。我借助主题班会、演讲会、竞赛等各种形式的活动,来引导学生学习,执行《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且配合学生科执行《一日常规》,严格要求学生佩戴校徽,不穿拖鞋,每天自行检查、督促规范养成的效果。

2、注意树立榜样。俗话说“说一千,道一万,不如亲身示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人微言轻,班主任言行举止特别重要,要求学生不迟到,不旷课,班主任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讲文明,讲卫生,班主任事先要做到,平时注意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时时提醒自己为人师表。

3、注意寓教于乐,以多种形式规范学生行为。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接受心理由观察能力、感知能力、认识水平、兴趣爱好等心理因素构成,因此,具有广泛性、多样性、综合性的特点,单一的教育管理方式不适合人的接受心理,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中正好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能提高教育管理的可接受性。

为此,我先后开过多次主题班会,如《规范一道德》,《我是主人》、《理想与信念》、《要学会学习》、《神圣的使命》。还开过优生学习经验交流会,举办过语文知识抢答竞赛,说成语故事比赛,古典诗歌背诵比赛等,效果都很好。

二、严格的要求是最大的尊重

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是心灵的耕耘,必须讲究教育有艺术。在实践工作中,我感受最深的便是马卡连珂的一句名言:“严格的要求是最大的尊重”。的确,只有既严格要求学生,又给予他们最大的尊重,才能把班主任工作做好。

俗话说“严是爱,宠是害,不教不导要变坏。”高二14班有几个调皮的学生,在教育转化他们的时候,我曾有过失败的教训和成功的经验,先前,我对他们时常板着一副面孔,严加管教,结果学生表面上对我产生敬畏感和服从感,其实,并不是心悦诚服地接受我的教育和管理。一段时间后,我改变了方法,对他们给予了大量的爱心,却忽视了严格要求,结果班风涣散,面对这种局面,我苦苦地思索,寻找解决问题的良策,向有经验的老班主任请教,明白了对学生应严中有爱,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既要严格要求,又要给予最大的尊重。

三、“三位一体”的互促法

教育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单靠班主任显然是不够的,而要先集中各种力量的齐抓共管。通过班主任的工作,把学校、社会、家庭组合成一个整体,形成教育的合力,达到互相促进的目的。我定期和学生家长电话联系,及时反馈学生情况,取得家长的支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总之,班主任工作可以说是千头万绪,要想带好一个班级确实值得我们去研究,去多想想方法,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的青年教师。

高二班主任工作总结2

本学期班主任工作本着以教学为主,很抓纪律卫生,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活动,圆满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具体工作如下:

一、早自习利用晨会总结前一天的学生表现情况以及学生中的纪律卫生,出现的问题加以分析和总结,目的是让新的一天能不断的进取,克服工作和学习上的不足,为新的一天的学习生活指引航标。这半年的我班基本杜绝了迟到早退现象,能按时按点的,按部就班的上好课和晚自习,圆满的完成教学任务。

二、高中二年级的学生思想上还不稳定,还不够成熟,尤其进入高二的学习,内容难度加大,对于象我班的程度较差的学生来说难度更大,往往因为学习不能立见成效而慢慢消沉。为了让学生树立信心和学习斗志,我主要做了这些工作:

1、班会早会对学生进行成绩和程度的分析,正确看待自己所处在的学习上的位置,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同时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使他们开开心心的迎接每一天的学习生活。

2、个别谈心,这很重要,对于不同的学生挖掘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所做所想,这样会使教育能抓住切入点,教育才能有效果,从本学期来看的确收效很大。使班级纪律卫生明显好转,文明班级率最高。

3、寻求与家长的密切配合,三方沟通,正确的评价学生的成绩和存在的缺点和错误,使学生敞开心扉,把自己要说的说出来,解开他们的思想包袱,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来。

二、积极配合科任老师的课堂教学工作,解决好科任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并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稳定教学次序。

三、加强寝室的管理工作,本学期到寝室检查不下十五次,对存在的卫生纪律方面的问题能及时解决,女寝要好一些,男寝还存在问题,总的来说有很大的进步。

四、开展好各项活动,本学期运动会上,积极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体育特长,在运动会上能够克服困难,尽最大所能,取得总粉第四名的好成绩。在学生十月一的诗歌朗诵的比赛,以及征文活动中都取得好成绩,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总之,本学期工作成绩是肯定的,要不断分析和总结经验和教训,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班主任的工作艺术,为把班主任的工作做得更好而努力。

高二班主任工作总结3

本学期师生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学业水平考试。而且我班是理科班男生多,女生少,管理起来就有一定的困难。一个学期过去了,回首过去的工作,充满了挑战、辛酸与满足。一学期的辛苦,有收获的喜悦,也有不足与遗憾,现总结如下:

一、重视常规管理,建立班级良好秩序

1、严格考勤、加强管理。早上、中午、晚上及时到班督查学生的情况,发现问题,随时解决。学生基本养成了比较好的纪律意识。

2、加大了对学生自治自理能力培养的力度。通过谈话等多种方式,注意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让学生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产生进取心,逐渐形成良好的思想行为品质;也注意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自我管理,培养他们多方面的能力。

3、有效地利用好每周五的班会课。既按学校计划安排开展一些专题性的活动,学习有关的安全知识等;也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组织了“我的未来我做主”的大型系列活动,对学生进行各方面教育。比如,信心教育,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学习经验交流会,感恩教育等内容,这些活动都促进了良好的学风、班风。

4、狠抓班级卫生。好的环境才能让学生爱上学习,在卫生方面我就把工作分配到人。不但早晚要打扫干净,平时还要注意保洁。

5、选拔班干部,培养积极分子。我从学生中选出品学兼优、作风正派、关心集体、有一定组织能力、在同学中有一定威信的学生担任班干部。班干部选拔出来以后,我予以指导,大胆使用,严格要求,加强教育。平时留心观察发现和培养积极分子,扩大了先进面,使更多的优秀学生有担任班干部的机会,得到锻炼。同时对部分工作态度不够认真,工作能力不突出的同学进行撤换。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努力逐渐培养出一批工作能力强、有责任心、威信高的班干部,并进一步带动了班风学风的好转。同时采用班长轮流制,让两个有能力的同学每月轮流管理班上的常务事情,这样更有利于管理班级。

二、抓好学习中心工作,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1、建立良好的课堂纪律和秩序。引导学生学会理解老师和尊重老师的劳动,上课认真听讲,认真笔记,课后认真完成作业。严格要求学习委员和课代表及组长从各个方面做好协调工作,如作业布置、早读的安排、课前的准备、作业的督促和检查等,切实减轻老师繁重的劳动。同时,指导学生如何在课堂上认真听讲,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求学生必须尊重老师,在这个学期有两个同学在课堂上顶撞老师,经过批评教育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通过这个事教育了同学们必须尊重老师,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每个同学的成绩很重要。

2、养成学生专心学习的习惯。无论是自习课,还是老师上课,禁止学生说闲话、睡觉、往窗外看,否则,予以严厉批评。

3、坚决制止不做作业的现象,要求当天的事情当天完成,并且经常完成限时作业,提高学生的作业速度。平时对学生奖勤罚懒,严格要求。在复习阶段,积极配合各任课教师辅导学生开展复习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4、树立班级学习的榜样,让学生们向班里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学习,引导他们树立近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增强竞争意识。经常进行学习评比,做好奖励工作。

三、抓尖子,督差生,调动学习积极性

调动学习班积极性,形成刻苦学习争先恐后的学风,全面提高全班学生学习成绩,是尖子班班主任的首要任务,这方面,我采取了抓两头,带中间的办法,以个别谈话为主要工作形式,做尖子生和差生的指导工作,对尖子生,要求他们明确目标,确定方案,突破弱点,保持优势。同时提出具体措施;对差生,以鼓励为主,多谈话、多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发现进步,充分表扬;形成了优秀学生带头,差生不甘落后,大家争先恐、比学赶超的学习风气。同时利用每次考试的成绩,进行个案分析,发现学生弱点,分析原因,找到改进办法,保证各层次的学生都有强劲的学习劲头,使学习成绩保持上升趋势。另外用“以志激人”的办法,激发学习兴趣。一个无追求和奋斗目标的人,就缺少前进动力机械,更谈不上发展,无论是知识获取,技能形成,还是素质提高,都主要来自学习。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完成学习目标的途径有二:一是延长时间,二是提高效率。运用激励措施,通过多途径帮助学生树理想,谈追求,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忧患意识。以培养学生的热情性、主动性、和进取精神。时时力求将学习情绪调控到最佳的“亢奋”状态,“水击石则鸣,人激志则宏”实践证明:采用激励方式能使学生保持持久的学习的动力。

总之,在这一个学期里,我通过以上几方面的努力,班级工作较开展得还是比较的顺利,学生的整体素质在不断的提高。但学生当中依然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高三担子还很重,工作还将复杂,因此,这就需要我不断的努力、刻苦,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争取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高二班主任工作总结4

过去的一学期里,我班在学校领导的统一组织下,在任课教师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学习、生活等方面都取得较突出的成绩。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净化学生的心灵,努力培养又红又专的合格人才。

为了配合学校团委和政教处的工作,我们班积极开展了许多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例如,“跨步进入新世纪系列活动”、“寻找我身边的活雷锋”、“青年学生应该怎样以实际行动热爱祖国”、“青年学生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报复”等。

同时,我也经常利用班会课对学生进行身心教育,帮助学生澄清思想上的模糊认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我还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和有关学生促膝谈心,及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二、加强班级管理,培养优秀的学风、班风,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努力培养“赤诚、严格、活跃、奋进”的班集体。

高三年级是学生的世界观发展、变化的重要阶段,同时,面临着毕业、升学等实际问题,随着课时和知识复杂程度的加重,容易产生两极分化,有的学生甚至会感到迷惘,对前途失去信心。因此,在学生毕业前夕的思想工作显得更加复杂和重要。在这个学期里,一方面,我主要加大了对学生自治自理能力培养的力度,通过各种方式,既注意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让学生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产生进取心,逐渐形成良好的思想行为品质

又注意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自我管理,培养他们多方面的能力,放手让他们自我设计、自我组织各种教育活动,在活动中把教育和娱乐融入一体。

还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服务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规划、料理、调空自己,使自己在集体中成为班集体的建设者,而不是“包袱”。另一方面,我有效地利用好每周一的班会课开展一些专题性的活动,例如,学习经验交流会,意志教育,如何做时间的主人,习惯养成教育等,这些活动大大地促进良好的学风、班风的形成。再一方面,我自己也以身作责,努力做学生的榜样,跟班勤,管理方法得力,班风正、学风浓。我班在学校的各项管理评比中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本学期的几次月考均能超额完成县局和学校规定的指标数,各项管理也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又进一步鼓舞了士气,使班级管理工作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积极抓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努力使后进生以失败者来,以胜利者走。

后进生的教育和管理历来历来是班主任工作的难点,却又影响班级整体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这方面,我作为班主任首先做到了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他们,深入调查摸底,搞清他们所以成为差生的原因,做到了因材施教,对他们处处真诚相待,时时耐心相帮,真正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最可信赖的朋友。

及时对后进生加强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消除或减轻种种心理担忧,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同时,我还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后进生表现其优点和长处,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欢乐和喜悦。

四、积极开展好文体活动,做好课间操、眼保健操,保护学生视力,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高中学生学习任务比较繁重,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而且也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每次活动我都亲临现场与学生一起活动并适当予以技术性的指导,这样不仅可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而且也可以加深与学生感情的交流。

五、积极主动地和各科教师联系,协调学校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发挥好纽带作用。

在与任课教师的交往中,我尊重他们的地位,尊重他们的意见,同时又把他们当作班级的主人,视为自己的良伴、知己。凡事都主动地同任课教师协商,倾听、采纳他们的意见。能够慎重地处理学生和任课教师的关系,在处理师生矛盾时,尽量避免了激化矛盾,在这方面,我平时注意到多教育学生,让学生懂礼貌,尊重老师的劳动,树立老师的威信,增进师生情谊。

总之,在这一个学期里,我通过以上几方面的努力,班级工作较以前有了较大起色,学生的整体素质在不断的提高。

这届学生的高中生涯还有一个学期,面临着毕业及升学等实际问题,下学期担子还很重,工作还将更复杂。因此,这就需要我不断的努力、刻苦,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争取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高二班主任工作总结5 本学期我担任的是高二就班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我努力履行班主任工作职责,认真落实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注重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希望能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学一点知识、长一点技能,顺利地毕业。本学期内,积极参与创文明校园活动,在学校组织的多项活动中取得较好的成绩,现将班主任工作总结如下:

一、抓好一支队伍建设

即进行班干部队伍建设(包括团支部干部队伍建设)。建设的内容包括思想教育、工作职责教育、工作方法指导。班干部首先要有吃苦耐劳、任劳任怨、为集体奉献的精神,要能以身作则、顾全大局,而这正是独生子女所缺乏的一些品质,所以我把这作为班干部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进行工作职责教育,主要能使班干部责任明确,知道履行什么样的职责,该怎样去做,保持思路清晰。这两类教育主要通过定期召开班委会进行,而工作方法上的指导,主要在实践中进行。对于班干部的工作,不包办,给予他们一个较宽阔的空间,但在工作中我注意监督、观察,不足之处及时指出,并给予指导,如指导对照工作职责,结合班级情况制定阶段性工作计划;如何开展工作等。还鼓励学生干部积极参与学生会和团委工作。

二、发挥三块阵地作用

第一,是文化宣传阵地。第一学期,重新布置教室,将班训“团结、勤奋、自信、争先”、名人警句、班级获奖锦旗及奖状挂在墙上,并开辟了团支部园地专栏,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美观、大方、富有教育意义的学习环境。坚持每两周更换一期板报,每月更换一期团支部园地,板面活跃,内容丰富,充分发挥了宣传教育作用,有利于培养班集体形成健康向上的舆论氛围。

第二,是班会阵地。这是培养教育学生的重要渠道。每周坚持召开一次班会课,根据学校要求,有计划地、及时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行为规范、集体主义、法制安全、学习重要性等教育,教育内容丰富,教育形式多样,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健康的成长。

第三,是活动阵地。对于中学生,寓教于乐比刻板地说教效果好得多,在活动中可以使学生接受教育、锻炼才干、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增进班级凝聚力,所以,我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各类活动并支持学生参与学校的各项有意义的活动。如班级开展了“手拉手”帮助“三困”学生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南京海洋公园。还积极支持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校园文体节活动、知识竞赛、“教育之光”和“江南之花”文艺

三、加强四种思想教育

第一,行为规范教育,也包括法制、社会公德教育。由于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差,所以对行为规范教育是常抓不懈,每学期均要组织学生学习有关规范内容,督促学生在思想上提高认识,平时,对有些学生多讲、多提醒、多督促,对随地乱扔、蓄长发、说脏话等不文明行为及时指出,要求改正。一年来,绝大部分学生都能自觉遵守行为规范,维护集体荣誉。

第二,集体主义教育。集体主义精神要求个人的行为融入集体之中,个人要服从集体。但现在的学生自我意识较强,缺乏顾全大局的意识,所以,通过组织“手拉手”帮助三困学生活动,促进学生互帮互学,增进友谊,大家共同进步,树立集体意识,并通过参与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如篮球赛、运动会等,培养学生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集体意识,大大增进了集体的凝聚力。

第三,爱国主义教育。一是通过班会组织学生学习有关教育材料;二是要求学生观看新闻、阅读报纸,关心国家大事;三是支持学生参加“爱祖国、讲文明”征文活动、“红心永向党”演讲比赛及“弘扬抗洪精神,向校庆廿周年献礼”诗歌朗诵比赛、“党和祖国在我们心中”知识竞赛等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从中接受教育。

对于特殊群体学生的教育,我持比较谨慎的态度,因为他们一般比较自卑、敏感,方法不当,容易挫伤其自尊心,我主要采取私下谈心的方法,这样容易沟通,容易接受。我们班有下岗职工子女,也有父母离异的学生,对他们我平时多注意,多观察,多鼓励,目前,他们思想上不存在着什么大问题。班主任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有时因为其它工作忙而顾此失彼,放松了对班级的管理,出现亡羊补牢的情形。

二、学生学习热情不高,主动性较差,也讲了,也教育了,但成效不大,没有好的办法。

三、与家长联系不够,在教育过程中还应多和家长沟通,互相配合,共同教育。

第二篇:2011年黔南州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2011年黔南州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瓮安二中陈启红2011-10-12

2011年9月28日至30日,我们学校有幸承办“2011年黔南州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研讨会”的对外公开教学活动,这次活动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由瓮安二中教师汤江南和都匀一中教师彭庆红提供的新授课,第二阶段是由各参会教师点评﹑研讨﹑然后进行经验交流,最后由省州新课程专家曾德明作新课程教学中常见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和建议,并作专题报告: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情况综述。通过这次活动,受益匪浅。在此,谈谈自己在这次的学习中的一些体会。

第一阶段共听了两节课,两节都是是新授示范课,一节是由瓮安二中教师汤江南提供:消费及其类型,一节是由都匀一中教师彭庆红提供: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她们的授课体现了高中课改方向,展示了高中课改所取得的成果。主要感受有以下几点:

第一,充分理解和领悟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实现教学目标,除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外,还要大量精选,整合教材资源,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时效性,提高教学质量。

第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带来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学习已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学生小组讨论的和谐合作展现了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完全不同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激发他们的活力。

第三.两位老师都能尽力收集,运用贴近时代﹑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教材的信息和情景为教材服务。用以引导学生通过感悟﹑思考﹑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精心创设教学意境,使之调动学生激情的有效手段,成为开启学生积极思维的催化剂。两位教师的素材选择范围广泛,将一些鲜活的事例通过多媒体引入课堂,一方面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另一方面是对教材的活化和有益补充。

第二阶段是听各参会教师对两位老师的授课进行点评﹑研讨﹑然后进行经验交流,第三阶段听省州新课程专家曾德明作新课程教学中常见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和建议,并作专题报告: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情况综述。收获很大。

一. 政治课教学要重视解决的问题

1.认真研究课堂性质,准确把握目标要求,深刻理解新课程理念。

2.关于课堂的探究性问题:要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而开展活动,有针对性﹑时效性的进行。体现学生快乐学习的理念,在活动中实现轻松学习的目标。要以学生生活为切入点,体现三贴近原则。

二. 对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

1、新课改要求要突出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这让我们容易走上另一个极端,就是不敢讲,生怕讲多了,就忽略了这一点。事实上,一个有效的课堂,除了要显示出

学生的主体地位之外,还要求老师发挥好主导作用,而这一作用的发挥离不开讲授。

2、学生能够自行看懂的内容,不宜花过多时间重复,这不仅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而且浪费了课堂上的宝贵时间。所以,老师不仅要设法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发现答案,还要善于帮助学生做好总结。

3、结合各个学科的特点,政治学科现在对学生的识记要求比以前要低,这就要求我们在讲授一些内容时,要降低起点,减轻学生的负担,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主要目标。

4.要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通过不断学习提高政治理论的专业素养,不断增强政治教学的育人功能。师生教学的互动过程中,要实现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有机统一。

三.我们以后努力的方向

1.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和当前的教学先进经验,以指导自己的教学,使自己的教学在上一个新台阶。

2.认真备课,钻研新课标,转变教学观念,研究教学方法。

3.努力开发多方面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开拓学生视野,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4.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集体主义意识。

以上是我对这次活动粗浅的认识和体会,有什么不恰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第三篇:普通高中新课程思想政治教师专业发展

普通高中新课程思想政治教师专业发展

(一)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新形势下高中新课程改革赋予了高中政治新的内容,也对政治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应该是道德的引导者,思想的启迪者,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者。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现代化建设呼唤高素质的人才,而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还是必须以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前提。

新课程背景下政治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第一: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和程度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的让我们感到紧迫和迅速。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深入,建设和谐社会构想的实施,世界风云变幻,社会实践不断地出现了新理论、新观念、新知识、新技术、新情况„„。作为一个政治教师,如果一个老师固守已有的专业知识知识,满足于现有的经验、止步于现成的模式,墨守成规是不可想象的。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一个教学不断革新的社会,作为一个政治教师只有不断向社会学习、向实践学习,掌握新理论新观点新知识,做到与时俱进,才能紧跟时代。

第二:是教学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目前,所进行的高中新课程改革,从各方面来看,都可以称为是中国基础教育的革命。它从课程设置、教材制定、课堂教学、教学评价、教学目标等诸多方面都进行了重新设计,立足于生活、着眼于能力„„。新课程要求我们的教学必须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 本课程要讲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体现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的时代特征,显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

(二)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 本课程要重视高中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恰当地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三)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在开设必修课程的同时,提供具有拓展性和应用性的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

(四)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本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五)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本课程要改变过分注重知识性和单一的纸笔测验。而这些目标和要求是否能真正实现,却有赖于身在教学第一线的老师。这无疑对我们高中政治老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课程开设了《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哲学与生活》四门必修课,《科学社会主义常识》、《经济学常识》《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科学思维常识》,《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文化鉴赏能力》六门选修课。要开设这些课程,按目前中学教学现状,不可能像大学一样每门课有专门老师,一般都是要求每个政治老师上述的十门课程都能开设。要求我们政治老师都必须掌握上述课程的相关内容。

第三:教师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的社会,全民学习,终生学习是学习型社会的基本内涵,政治老师进行专业发展也是社会和时代的要求,更是教师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目前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来看:

许多老师教育观念、思想落后,跟不上形势,对前沿的教育教学成果、经验了解不够,汲取、接纳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能力不强,素质不高;个人文化素质底蕴不足,对与新课程综合性、实践性、创新性相匹配的学科间的渗透把握能力差;教师基本功差,对时势的敏感性把握能力差甚。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他们仍然是“旧瓶装新酒、换汤不换药”,严重影响了新课程的实施效果。许多老师凭以往经验上课,不太愿意接受新的教学理念或不太容易。固守已有的旧观念和方法。很少老师主动自觉地进行专业学习。或者教师进行专业学习的时间、机制存在许多问题。例如,有些教育行政部门专业培训的质量不高,老师收获较少。而教师继续进修的高等师范学校的培训质量不高。实效性差,影响老师的积极性。高考的指挥捧作用影响依然不可忽视。

政治课的教材、教参往往具有滞后性,教师的知识结构直接影响教学的实效;“一本大纲、一本教材、一本教参”教一辈子书的状况,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要求政治教师及时补充和提供时效性较强的事例和材料,运用于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的青少年学生,他们获取知识、信息的途径和方式趋于多样化,思想活跃、精力充沛、求知欲强;因此,政治教师要钻研教材,善于接受新知识、新事物,养成每天读报、看新闻的好习惯,及时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资料。如在教学“弘扬民族凝聚力”这一课题时,正好是我国‘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作为适应现代教学的政治教师应及时将发射的盛况、航天员的艰辛、国家的投资、以及许多背后的动人故事及时传递给学生,或者创造条件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从而更好地激发起学生的爱国热情。只有这样,政治教师才能立足讲坛,得到学生的认可和敬重。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教学理念、教学观念、教学思维。

一、树立崭新的教学观

诚然,在我们的身边不乏一些学科知识丰富,对所教专业教材掌握和驾驭能力比较强、敬业精神可嘉的优秀教师。他们兢兢业业地钻研本学科的专业,能娴熟的把握好重难点,注重知识的传授,是名副其实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师楷模,他们帮助学生缩短了他们认识世界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掌握了大量的人类知识精粹和文化精髓,把人类无比灿烂的文明展示给学生,这本无可厚非。教学中知识的传承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学生不是一个盛装知识的容器,而是一枝等待点燃的火把,授之与鱼,不如授之与渔。思维含量则更为重要,学生并不拒绝知识,但是他们拒绝墨守成规,他们更加期盼的“思维体操”。所以,我们的教师必须改变以往自觉或不自觉的教学程式——教学形式的单调,向学生敞开心扉,以平等的心态去和学生交流,深入学生之中,知其所想,给其所需。采取适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的教学方法,围绕学生的身心需求来设计我们的教学。

新的理念是教育和社会变革的必然产物,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使学生知识的获得与技能的形成过程,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不能再过分强调学科本位与书本知识,而应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注重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获得,改变过去过分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勤于动脑,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筛选、组合、整合信息的能力以及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交流能力。把过去只重视知识目标的掌握真真正正落实到学生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上。这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更是学生成长的需要。

新的教学观必须重视:

(1)老师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2)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坚持“三维”的目标:(3)注意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

努力把教材基本观点、原理融入现实生活题材之中;结合应用性常识,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内容。

(4)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老师在整个教学中,要树立生本意识。

树立新的学生观:懂得学生是一个正在成长中的个体,是一个有思想有主见的个人,要学会尊重他们的思想和观念。

专业知识、新课程开设了《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哲学与生活》四门必修课,《科学社会主义常识》、《经济学常识》《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科学思维常识》,《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文化鉴赏能力》六门选修课。要开设这些课程,按目前中学教学现状,不可能像大学一样每门课有专门老师,一般都是要求每个政治老师上述的十门课程都能开设。要求我们政治老师都必须掌握上述课程的相关内容。

教育学知识 心理学知识 信息技术知识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面对能熟练操作计算机的学生,面对校园网络的不断接通,面对互联网信息的铺天盖地,我们的政治课教学不能满足于“一张嘴、一枝粉笔、一块黑板”这种落后的教学手段,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现代教学服务。现代教育技术能以很大的力度在短时间内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强烈情感和积极思维。为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我们政治教师要努力掌握和应用现代教学技术,以提高自身信息素质,适应信息化教育的要求。应学会利用因特网资源,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国内外时事热点、专题报道、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等,经过整理,及时运用到教学中;通过下载优秀教案、课件,学习别人好的经验和方法;通过下载有关图片、动画、文字材料等,方便。

第一:多媒体课件设计和制作能力。

第二:网络资料收集能力。

第三:多媒体软件工具熟练使用能力。

第四:网络学习、交流、共享能力。

开展研究性学习指导能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校都必须开设研究性学习,政治老师也要能知道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要指导学生如何选题、如何实践、探究、总结、提高。做一个导师型政治老师!

(7)校本课程开发能力。

开设校本课程,拓展学生学习内容和空间。(6)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7)教学评价手段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1)定期外出学习培训,全员轮岗培训(2)教育部门组织交流学习观摩、比赛。(3)学校科组业务学习

(4)老师自我提高学习,自我反思。(5)网络学习

(6)专业发展要注意:实效性、务实性、科学性、前瞻性、可操作性。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他还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他的发展将大受限制。考尔德希德说:“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思他们事业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反思被广泛地看做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种自我反思的过程。“外在促进因素是否对教师专业发展产生影响以及影响的程度如何,还是取决于教师是否有„反思‟、反思的指向(专业行为或专业发展)和反思的深度,取决于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反思帮助教师把经验和理论联结起来,从而更加有效地运用自己的专业技能。没有反思,教学将只建立在冲动、直觉或常规之上。

科顿和斯巴克斯·兰格提出了一个教师反思框架,描述了反思的过程:(1)教师选择特定问题加以关注,并从可能的领域,包括课程方面、学生方面等,收集关于这一问题的资料。(2)教师开始分析收集来的资料,形成对问题的表征,以理解这一问题。他们可以利用自我提问来帮助理解。提出问题后,教师会在已有的知识中搜寻与当前问题相似或相关的信息。如果搜寻不到,教师就会去请教其他教师和阅读专业书籍来获取这些信息。这种调查研究的结果,有助于教师形成新的、有创造性的解决办法。(3)一旦对问题情境形成了明确的表征,教师就开始建立假设以解释情境和指导行动,并且还在内心对行动的短期和长期的效果加以考虑。(4)考虑过每种行动的效果后,教师就开始实施行动计划。当这种行动再次被观察和分析时,就开始了新一轮循环。

反思的方法很多,教师可以记教学日记详细描述观察到的情景并进行自我分析、自我反思或与其他教师一起探讨,交流思想,还可以了解学生的反馈意见。教师还应将在反思、探讨中所学习的经验应用于行动研究之中。

这种实践一反思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主要目的并不在于外在的、技术性的知识的获得,而是在于通过这种或那种形式的“反思”,促使教师对自己、自己的专业活动直至相关的事物有更为深入的理解,发现其中意义之所在,追求“反思性实践”。

(三)使教师任教的学校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基地

教育界人士包括教师开始逐渐认识到:学校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学校不仅是培养学生的场所,而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地。学校应该具有使学生和教师都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功能。“具有教师发展功能的学校才是„真正的学校”。这里的学校指的是教师任教的学校。教师专业成长注重教学专业化的内涵发展。而教师专业能力主要是在教学实践岗位中逐步形成并发展的,教师专业发展离不开教学,教学无法脱离学校。学校是一个有生命力的学习的团体,学校中的每个人都是学习者,地位平等,因此,教师是成年的学习者。教师任职的学校当然就是其专业发展的主要环境。

20世纪80年代末期,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在经过大量调查的基础上发现,以高等院校或教师培训机构为中心提供的教师在职进修机会存在诸多弊病。由于教师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而高等教育机构中进行的教师培训往往偏重于教育理论基础,很少与教育实践相联系,容易造成理论与实践的二元分离。虽然教师在大学里学会了“教什么”,但“怎样教”还是应该在中小学通过教学实践来体会。因此,教师专业发展非常需要一种能结合理论与实践,顾及教师需要的“教师本位”的教师培训模式。目前,以教师需要为出发点又以教师的任教学校为中心的教师培训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校本培训,另一种是教师发展学校培训。

校本培训,按欧洲教师教育协会1989年的界定,指的是源于学校课程和整体规划的需要,由学校发起组织,旨在满足个体教师的工作需求的校内培训活动。它是以教师个人教学能力发展需要为出发点,以学校为培训场所的培训模式。这种模式有针对性,结合校情,落脚点在具体教育实践上,跨越了理论与实践的鸿沟。其培训形式多样、方法灵活,通过教学研讨、案例分析、专题讲座、经验交流等形式提高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与大学、教育科研部门合作,通过定期研讨、课题指导、合作研究等形式实现理论研究者与学校教师的合作。这种模式达到了学校的发展与教师的发展同步进行的目的。校本培训使教师在学校教学实践中找到了专业发展的动机,帮助教师排除了专业发展的障碍,缩小了理想与现实教学的距离。

再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培训,从严格意义上说,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并不是一所新学校,而是一个全新的 “概念”。它是在原有中小学校的基础上与大学的教育系或学院合作形成的,融合教师职前培训、在职进修和学校改革为一体的学校形式。“教师发展学校之所以是在中小学建制内,就是为了以现实的中小学教育实践本身作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真实环境”。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最早是由霍姆斯小组在《明天的教师》一文中提出的,并且在美国等国家试行过。教师发展学校的目的是改善教师职前培养的水平,鼓励教师专业发展,以及促进学校和大学的发展。根据美国教师教育院校协会2000年1月统计,全美已建立了1000多所教师发展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不仅是大学教育研究的实验学校或示范学校,而且承担新教师培训和在职教师的专业发展培训。这样,学校通过和大学的合作并建立密切的伙伴关系完成教育实习、培训指导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各项任务。

“教学与学习是不可避免的联系在一起的,教学就是学习”。正是基于这种理论假设,才产生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在教师发展学校里,教师与专家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不再是教育理论的消费者,而是与专家平等的合作者。教师要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教学实践中接受检验,从而提高专业能力,实现专业发展。《教育探索》2003年第3期

二、树立主动发展的成长意识

教师专业发展,以前是侧重通过订立严格规范的规章制度来提升教师“专业主义”的被动专业发展,现在应该是侧重通过谋求社会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专业地位的认可来获取教师“工会主义”的主动发展。社会对教师职业专业化的认可程度越高,相应的教师社会经济地位越会得到提升。

专业主义的评价机制只注重教师外在行为的表现,而对教师的思维、成长关注较少,对教师内在素质的提高是消极的。

早在20世纪70年代,杰克逊就曾经预测教师被动专业发展将被尊重教师个性成长和发展规律,强调教师自身积极作用的主动专业发展所代替。他把教师被动专业发展称为是教师发展的“缺陷”观,而把主动发展称为“成长”观。在教师主动发展的过程中,教师要学会不断追求完美,诚然教师自己的教学经验是教育教学的重要源泉,但是,仅靠自身的经验是难以获得主动专业发展的,教师要学会“拿来主义”,主动汲取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进而形成自己对课堂教学的独特性、敏感性,并不断对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总结、概括,不断获得主动发展。

(一)教研制度建设

五、树立积极主动的研究意识

实施新的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教师开始面临一个全新的挑战,我们必然会遇到新旧教学理念的冲突、新旧教学方式的相斥。只有自身不断研究这些新问题,解决这些新矛盾,才能成为一个称职的合格的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研并重”才是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特征。

一个研究型的教师,最根本的标志在于他能否对知识的实践进行系统化的反思,通过反思找出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寻觅出解决问题的决策,这种研究虽然没有专业研究者从事研究时所具有的严密研究方案,也没有细致精密的研究程序,但是这却是解决实际问题、拿起反思武器来直面自己面临的困境的、最实用的,也是最必须的手段。通过研究体现出教师作为人、作为研究者所拥有的本性;在研究过程中体会自己的责任,体会自己专业和自身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从而把自己和自己服务的对象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并与服务对象共同构成自己的生活世界,不断发展自己的理性,通过理性创造出自己专业发展的新火花,使自己感到真正的心理平安。1教研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1)为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指导(2)为教学实践提供方向指向 2教研制度建设的内容

(1)教学方向、教学观念(2)教学方法(3)教学评价 3 注意点: 促进教研发展的措施。

新课改革背景下学校教研制度的思考

青岛市城阳区第二高级中学 曲敏辉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它要求教师必须尽快地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新课程的研究者、实施者和创造者。然而,新的教育思想,即使在科学的范围内得到赞同,在实践中也不能立即变为现实。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付出巨大的劳动,需要进行创造性的思考,需要拟定运用这些新的教育思想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体系的具体操作法。因此,应该从学校教研制度的角度加以研究,以期保障把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持续不断地变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变为教师的自觉行动。

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学校教研组织是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是一种组织管理模式,组织学习是一个组织成为学习型组织的必要条件。确认一个教研组织在学习,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能不断地获取知识,在组织内传递知识并不断地创造出新的知识;(2)能不断增强组织自身能力;(3)能带来行为或绩效的改善。因此,组织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是组织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不断地获取知识,在组织内传递知识并创造出新知识,以增强组织自身实力,带来教师教学行为或绩效的改善过程。教师的发展是一个长期被忽略的问题。传统的理解总是把学校仅仅作为学生发展的场所,因此,传统教研在功能上更多的是体现为关注研究教材、教法和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关注不够。这导致有的教师从教数十载,其专业发展水平还只停留在入职后的初期水平。因此,有学者认为:“传统学校,在教师中心、师道尊严背后,掩盖着的是对教师发展的漠视或遗忘。” 要发挥学校教研促进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功能,学校教研组织就应该是一个学习型组织。这次新课程改革提出了许多新理念、对教师提出了许多新要求,然而“运用科学建议于学校实践不可能是自发的”。学校教研组织是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学习型组织,系统地看,学习型组织是能够有力地进行集体学习,不断改善自身收集、管理与运用知识的能力,以获得成功的一种组织。大家在这种组织中共同学习,并以新知识、新见解为指导,互相砥砺,不断提高自己,反思并勇于修正自己行为,不断开发自己的潜能,全力实现共同的目标。从我国传统的学校教研的实际状况来看,学校教研主要是组织教师学习,共同研究教学中的存在问题,改进教学方式方法等,因此它具有学习型组织的某些特征,但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型组织。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型教研组织具有五个特征:(1)有一个人人赞同的学校发展的共同构想:(2)在教学工作中,抛弃旧的思维方式和常规程序,不断实现教学行为的变革;(3)作为相互关系系统的一部分,成员对所有的组织过程、活动、功能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进行思考;(4)人际之间坦率地相互沟通;(5)人们抛弃个人利益和部门利益,为实现学校组织的共同构想一起工作。学习型组织的战略目标是提高学习的速度、能力和才能,通过改进组织的思维模式并因此而改变他们的行为,这才是最成功的学习型组织。

二、构建学习型学校教研组织结构

(一)创建学校教科室,走教改的组织化道路 随着学校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教师焕发出了极大的科研热情,教师自发性的教改活动在蓬勃兴起。然而,由于缺乏学校的组织管理和规划,教师的教改活动,随意性大,缺乏理论和方法的支撑,缺少具体的指导,影响了教改的效果。为了引导教师的教改活动,促进教师教改能力的提高,让教改担当起“科研兴校”的重任,走教改的组织化道路成为学校的必然选择,学校教科室具有以下主要职能:(1)负责校本教改的规划和管理,对外联系专家,帮助教师提高教育教学的理论水平和科研素养;(2)组织课题研究。根据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需要,立足校本,组织教师开展以应用性为主的课题研究;(3)收集教育科研信息,组织教育理论的校本学习和研讨,宣传推广适合本校的教改成果等,为教师搭起教育理论与实践联系的桥梁。实践证明:教科室不仅在促进教师由分散的个体性研究向有组织的课题化研究转变上起了积极作用,而且组织型的学习研究活动,对促进教师群体教育思想观念的不断更新和专业成长都有着重要意义。

(二)构建开放型的学校教研组,赋予学校教研新的内涵 1.建立跨学科的综合性教研组,实现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教育观念、方式方法的融会贯通。学校建立跨学科的协作教研组,通过对各学科教材内容的共同分析研究,有机整合其他学科中的相关知识,利用、借鉴其他学科相关知识和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形成。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开阔了视野,实现了专业的增值。2.构建区片学科教研网络,实现教研资源共享。在原有学科教研组织的基础上,建立区域内学科教研网,定期就共同面临的问题异型研讨,拓展教师之间互动的空间,使势单力薄的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走出封闭的圈子,在多途径的互动中,发挥集体智慧,共谋解决问题的策略,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实践表明,这些团体性、开放性的学校教研组织在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和教师专业成长上十分有效。

三、采用有效的学习型教研方式

(一)采用反思型的教研模式,促进教师的自我革新 教育过程中理想的教师对自己行动反思包括五个阶段:第一,行动;第二,对行动反思;第三,意识到关键所在;第四,创造其他行动方法;第五,尝试,其本身又是一种新的行动。在某种意义上,学校常规的“(专家)听课——(专家)评课——(教师)再上课——(专家)再评课”模式,与上述模式是不谋而合的。对于刚刚接触新教育思想和观念的教师来说,他们经过学习可能理解了新的教育思想,但却不知道实践中的具体表现、应用方式,也不知道如何把它们联系起来,或者说他们尚缺少有关新思想的“个人实践知识”。在此情况下,教师进入第二阶段后就难以前行。于是,专家暂时帮助教师一起走过二、三、四等环节,专家评课即是借助专家的教育智慧反思教师教育行为及其背后的教育理念,提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并提供适合于当时场景的可供选择的行动方式。当教师在倾听过程中意识到该场景所蕴含的理论在实际场景中的联系与应用方式时,就会有“豁然开朗”之感。专家的评课过程不仅向教师展示了具体的“教育智慧”,同时给教师提供了一种反思的示范。在这一模式中,教师的收获是双重的,一方面知道了如何直接改进自己的行为;另一方面也学会了如何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随着教师经验的积累,教师就可以脱离专家,独立完成专业的自我发展。

(二)开展课题研究,促进教师在研究中成长 “教师即研究者”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显得尤为突出。这次课程改革给教育教学实践带来了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只有在学校及教师的参与下,通过研究的方式,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有计划、系统地研究,才有可能在学校及教师层面上寻求到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为此,学校及教师可从两个层面开展校本研究。一是学校层面的团队性的课题研究。学校及教师根据自身实际与研究力量,集中力量,自主选择本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难点、热点问题进行研究,教学中的诸多具体问题被统整到课题研究中,这种共同的需求使大家团结在一起,有助于学校成为一个学习型、研究型组织。教师在课题方案的拟定到实施的过程中,既是一位学习者,又是一位研究者。他们要分析、审视个人的教学观念和技巧知识、教学方式的运用情况,这对教师是一个重新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过程。同时,教师之间就最为关注的教学问题进行研讨,可以不断地发展个人的教学思想和反思教学的能力,促进研究者在实验过程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对接,理性地回答教学中的“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办”,从而将实践经验提升为有价值的理论认识。二是教师个体层面的自主研究。教师的专业发展带有明显的个人特征,它不是一个把现成的某种教育知识或教育理论学会之后应用于教育实践的简单过程,而且蕴含了教师将一般理论个性化并与个人的情感、知识、观念、价值、应用场景相融合的过程。如何融合?这就要靠教师自主的研究,选择那些对课堂专业生活有影响的“关键事件”进行研究和反思。教学中的关键事件是指教师个人在教学活动中所面临的重要事件,教师要围绕该事件,对可能导致自己特定发展方向的某种特定行为做出关键性决策。教师在反思关键事件的过程中可以实现自我超越。而个人的自我超越则是整个学习型组织的基础。

(三)建立说课制度,采用微格教学法,促进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提高 “教师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因此,教学监控的实质就是对教学过程的自我意识和调控。根据教师教学监控能力在教学过程不同阶段的表现形式的不同,教学监控主要分为对课前的计划与准备、课堂的反馈与评价、课堂的调控与调节、课后的反省。教学监控体现了“学习型组织要求组织内容成员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学习成为工作新的形式”的特点。建立说课制度,采用微格教学法是提高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有效方法。说课是指教师在备课基础上,在授课前对领导、同行或评委,主要用口头语言讲解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依据的一种教研活动,它是教师将教材理解、教法及学法设计转化学法设计转化为“教学活动”的一种课前预演,是督促教师业务学习和进行课堂教学研究、提高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评估教学水平面的有效手段。为了发挥说课的作用,把说课制度化尤为必要。微格教学是一种在现代教育学、现代心理学及相关理论基础上,利用声、像手段对教师应掌握的各种教学方法、技巧进行选择性模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录像后,由专家与教师一道共同对教师的教学做出客观的评价与分析,使教师能及时看到自己的教学行为,并从中吸取教益。实验证明,教师通过看自己的录像,对自己的许多不良语言习惯,或多余动作等外显行为起到了较好的矫正作用。同时,利用积累的教学声像素材,组织教师观摩、研讨,分析示范教学的成功之处及存在的问题,酝酿在这一课题教学中应用该教学技能的最佳方案,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

第四篇: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实践的反思(范文)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实践的反思

——福建省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工作会议纪要

林顺华

2006年12月27日至29日福建省思想政治(思想品德)课教学工作会议暨省教育学会政治教学委员会2006年会在宁德霞浦举行,会议分初、高中组进行,初中组针对2007年新课程学业考试大纲进行解读,高中组围绕高中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要做法、存在问题及对问题解决的思考进行了研讨交流,现就高中新课程实施交流的情况作一反馈。

一、高中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要做法 1.加大培训力度,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各学校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学科类国家级、省级新课程培训;组织年段长赴课改省份实地考察学习经验,并撰写“教师外出学习记录”材料,利用教研活动对学科教师进行反噗培训,做专题发言;全体高一年级教师参加市级教育主管部门在暑期组织的课程培训与研修活动,学习新理念、钻研新教材。做到“课改没有旁观者,人人都是学习者”。

2.强化集备活动,帮助解惑释难

各设区市在实践过程中,组织了全市的教学研讨会,共同探讨高中新课程的教育教学情况,相当一部分学校加大教研组、集备组的集备力度,有的还组织了全市的集体备课,帮助老师解决疑难问题,如福州市在开学的第二周起就进行全市性的集备,分别请了师大附中、福州三中、福州八中、福州一中就《经济生活》的四个单元(“生活与消费”、“生产、劳动与经营”、“收入与分配”、“面对市场经济”)进行课标解读、教材分析、教学建议、精题解释,同时用视频向所属八县现场转播,这有利于老师更好地把握教材,理解教学的要求。

3.探索模块教学新形式,有效实施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上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有不同程度地发生变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新的理念,关注点从学生所掌握的知识逐步转移到所掌握知识的学生身上,学生也从单纯的接受式学习,逐步了解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关键要素,并在学习实践中逐步显露出来,在课堂教学中出现师生的平等对话和积极互动的良好现象,课堂热闹了,课堂“活”了,正如宁德一中阮老师介绍到学生喜欢上政治课了。

以上是这次交流会中反映比较集中的做法,在模块教学中,各设区市、各学校都有自己的一些做法,促进了思想政治新课程的实施,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二、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惑

1.课时不足问题:过去一学年的内容,现在一学期要教完,而从这学期经济生活来看,共有四个单元,十二课内容,二十四个框题,内容并没有减多少,一学期下来,扣除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时间及节假日,免强可以完成教学任务,下学期政治生活模块由于教学时间短,只有17周,课时将严重不足。

2.教学深浅度把握不准问题:虽然教材编写者在培训时一再强调要控制教学的难度,但实践教学中不好把握,有些教师宁可多讲、讲深,也不愿意贻误学生。于是对新课程的教学内容追求全面,加深教学难度的现象普遍存在。

3.教材与教辅的使用问题:“教材与习题、教辅材料不配套”是老师们反映较为集中的问题。如:现在使用的《顶尖》、《名校学案》等与新知识不配套。表现在:教辅中的习题在编写的思路上偏难偏旧,甚至是往年的高考题。出现“教材是新课标的教材,习题仍是以前的旧习题”,练习的难度与新教材的要求不符。大多数学生难以应付、产生恐慌心理,教师则花大量时间补充相关知识、讲解习题。

4.教学资源不足问题: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教材中,融入大量的知识链接、名词点击、图片表格、探究平台等,知识容量、信息都很大,在教学中,适当采用多媒体教学是必要的,但多数学校的多媒体教学设施不能适应这一新课程要求,山区学校、农村学校表现尤为突出,有的电脑只是摆设,只是应付上级检查,根本就不能进行教学使用。

5.教学方式转变问题:新课程提倡教学方式的转变,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需要每位老师进行长期的实践摸索,反映课堂教学的实效,不能光有形式而已。在倡导新课程教学方式过程中,出现了只重形式忽视教学实效的现象,老师形象地称为课堂教学中的“流行病”:滥用课件、表演作秀、分组讨论无实效、满堂发问、滥用赏识、放任自由、死守预案等。

6.初、高中衔接问题:政治课初高中衔接主要不是反映在内容上,而是初中开卷考试与高中闭卷考试给学生造成不同的影响,初中开卷考试给高中教学带来的直接影响是学生不重视政治课教学,也就谈不上教学预习、复习,给探究活动带来不少的困难,开卷考后学生也一时不适应高中闭卷考试。

7.考试评价问题:这是困扰一线老师的重要因素,也制约着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在实践过程中,多数学校领导、社会仍然用考试成绩、高考升学率来评价学校、老师和学生,导致高中新课程的评价理念难以贯彻落实。

三、新课程教学实施中的反思

1.处理好“三维”教学目标的关系

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确立了思想政治课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它是课堂教学评价的根本依据,大到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小到某个教学环节的落实,都要围绕三维目标来展开教学。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优先设置和实施的课程目标,它比较宏观和隐性,是逐步达成的,但它是方向,要孜孜不倦地追求,在教学中使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得、学有所盼”。

能力目标是组织和呈现教学内容的主导,是显性的,重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

知识目标是支撑全部课程目标实施的基础,教师所传播的知识必须是准确无误的,观点是全面鲜明的。

这次全国优质课研讨活动,其中一节课《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教学设计非常新颖,以参加南京文化盛会的台湾同胞成志孙爷两的所见所闻,以日记的形式,来设计,日记一:参观中山陵与明孝陵,从中山陵与明孝陵的区别,引发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完成影响文化重要因素的教学任务,日记二,参观南京云锦展,引发思考,云锦制作工艺应如何得以传承?完成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的教学;日记三,参观夫子庙,讨论文化应如何继承与创新,完成教学任务,整节课的教学,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听课的老师都认为这节课一定能取胜,而评选的结果出人意料,没上一等奖,在和评委们交流过程中,我们知道,这节课的失误在于最后夫子庙引发的讨论,文化应如何继承与创新,学生的讨论在于夫子庙中如何发展现

代气息的商业,把结论引导到文化与经济的关系,偏离了文化继承与创新的教学任务,这就没有处理好知识目标的教学。

2.处理好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关系

课堂教学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和谐统一。当前,“回归生活”、“关注学生体验”已成为我国课程改革的焦点性话题。针对原有课程存在的弊端,提出关注学生体验、加强课程与生活的联系非常重要,但不能矫枉过正,必须辩证处理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关系。课堂教学的关键在于根据学科教学的自身逻辑和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科学利用生活世界的教育资源,仔细地思考学生在相关知识方面已经积累了哪些生活经验,现实生活中哪些经验可以作为本次教学的铺垫,努力达成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融通和整合。在新课程教学中有些教师热衷于对学习内容的“生活化”处理,有的甚至片面强调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生活体验,却忘记了课堂教学的任务与适当引进生活世界内容和学生体验的目的。所以,课堂教学引入生活世界内容,必须坚持教学的目的性原则,那种片面强调学生生活体验和回归生活世界的做法是得不偿失的。有些教学内容比较适合于作生活化处理,这样教学效果也好;有些则不是非常适合或无法作生活化处理的;有些虽适合于生活化处理,但在学生的认知经验中已经有了足够的相关体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再去作生活化处理,反而违背了教学要与学生的认知特点相适应的规律。

3.处理好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课程改革强调教学形式多样化、活动化,提倡将一些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引进课堂,使学生在活动中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有的教师不考虑学生的实际,盲目追求,造成大量有效教学时间的浪费。我们要明确,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不能一味追求。轻松愉快的教学活动形式要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保证活动的有效性。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要有效组织。如对探究、讨论的问题要有价值,要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问题应具发散性,思维指向应多元化,要给足自主、合作、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使教学形式确实发挥实效。

4.处理好信息技术的运用与学科教学的关系

信息技术应合理、适度、有效地使用,应有利于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平台,突出主题教学和重点内容教学及难点把握,老师们应明确的是,信息技术的运用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在教学中,尤其是公开课教学中有信息技术运用泛化的倾向,信息技术成为课堂教学华丽的外衣,并没有真正融入课堂的教学。多媒体应用多少,该如何运用,应视课堂教学而定,不能一概而论。

5.处理好课程资源与教材内容的关系

我们要创造性地开发和整合课程资源,防止两种倾向,一是以课本为中心脱离学生实际和生活实际的倾向,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经常看到的一种现象;二是偏离课本内容的泛化,在新课程教学中,常会听到这样的课例:教师根据某一框题内容的教学,设计了很多情境,师生共同列举了紧扣知识的典型材料,提出了很多问题,要求学生根据这些问题、材料和情境,谈看法,谈体会,提建议等,对基础知识则一带而过,教材上非常经典而且非常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的地方没利用。从形式上看,这无疑是一堂好的课堂教学,但学生还不知道老师讲的是教材上的什么内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缺乏必要的知识支撑,很难产生持久的效应。所以,当我们纠正以往过于偏重“教教材”的做法时,也应注意不能一个倾向掩盖另

一个倾向,不能走向非常随意地处理教材的极端。教材是重要的课堂学习的平台。教材上非常经典而且非常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的地方要充分利用。改变过于偏重“教教材”,倡导“用教材教”的教学理念,它并没有完全否定“教教材”的作用。如有的段落或知识主干的地方就要“教”,要让学生阅读、思考、品味教材,在阅读、思考、品味教材中落实“双基”目标的教学。

第五篇:普通高中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普通高中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参加新课程培训前我一直感到很茫然。教高中数学已经10多年的我对旧教材已经有了较深刻的认识,现在又要进行新课程改革,对我来讲是一次挑战。经过这次培训,我的思想认识有了很大转变,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也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下面就我个人谈谈对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些学习认识。

首先新课程改革必须要更新教师观念,课程改革的最高境界是教师观念的提升。广大教师参与各级培训,优化校本教研,自觉发展专业素养,力求以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规范优化教学行为是课程改革的关键。另外科学认识和处理推进课程改革以及处理新旧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的矛盾也是课程改革的关键。因此教师作为课改的执行者,决定着这场教育改革的成败。随着新课程的推行,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从知识的“权威”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从“以教师为中心”变教师实现自身的发展。

第二、经过多位专家的讲解,使我清晰地认识到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大致内容。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高中数学新课程内容的增减与知识的分布、怎样把握知识的深度与广度,也使我清楚地认识到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内容是由哪些模块组成的,各模块又是由哪些知识点组成的,以及各知识点之间又有怎样的联系与区别。专家们所提供的知识框架图分析对我们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新的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使我不仅要从思想上认识到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也要从自身的知识储备上为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作好充分的准备。对于新增的大部分内容应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它们捡起来,不仅要弄清,更要弄透。对于未曾变动的旧的知识点,考纲上有所变化的必须做到心中有数。

对于新增内容,哪些是高考必考内容,哪些是选讲内容,对于必修课程必须讲深讲透,对于部分选学内容,应视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只有对于不同的内容清楚分别讲解到什么程度,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做到面对新教材中的新内容不急不躁、从容不迫,不至于面对新问题产生陌生感和紧张感。对于一个高中教师,要想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知识的更新与深化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一成不变的教材与教法是不能适应于社会的发展与需求的。高中数学新课程的改革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与人才需求,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

成“以学生为中心”,同时通过新课程实施第三、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整体把握高中数学新课程的重要性及其常用方法。整体把握高中数学新课程不仅可以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高中数学的主要脉络,而且可以使我们站在更高层次上来面对高中数学新课程。整体把握高中数学新课程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只有让学生具备良好的生物素养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只有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数学课程的主线,才能更好地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因此较好的整体把握高中数学新课程、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数学的主线,对于一个高中数学教师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将个人的智慧与集体的智慧融于一体是把握数学中的主要脉络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个问题的看法与理解角度和理解程度是不完全相同的。不同的思维模式会产生不同的讲课方式,不同的授课方式就会收到不同的效果。好的授课方式与方法能使学生轻松乐学;科学的思维模式,能使学生事半功倍;恰当的情景导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因此将个人的智慧与集体的智慧融于一体进行归纳、总结、交流能促进我们产生更多更好的授课方式、方法,产生更多更新的科学思维模式。这对于我们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非常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总之、通过四天的培训我明白了教师除需要具有善于积累、善于观察和学习;善于调整教学方式和内容;善于控制自身的情绪;善于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等基本素质外,还要懂得数学的兴趣性、启发性等科学的教学原则。这次培训,对我今后的教学工作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下载黔南州普通高的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精选)word格式文档
下载黔南州普通高的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精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6普通高中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五篇范文)

    2016普通高中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普通教师,参加这次重庆市普高新课程试验通识培训,最开始的我其实有些不适应,因为我才比较系统的对现有教材有了深入的理解就要面临课......

    普通高中新课程培训

    《普通高中新课程培训——英语》 课程简介 高中英语新课程远程培训以新进入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的英语教师为培养对象,介绍新课程的理念及其在高中英语课堂的实施,通过教学案例......

    普通高中新课程培训

    《普通高中新课程培训——语文》课程简介本课程围绕高中语文课程改革设计了 10个专题。专题一是“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思路和课程标准的设计”。讨论的问题包括:高中语文新课......

    思想政治新课程学习心得体会(精选5篇)

    思想政治新课程学习心得体 三、新课标下对政治教学的几点思考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和基本环节,其德育功能能否发挥及其程度的大小,直接关系着这门学科的存在价值......

    第二十四届全国普通高中新课程研修班——暨新课程有效教学经验交流研讨会

    中国教育学会 基 础 教 育 评 价 专 业 委 员 会第二十四届全国普通高中新课程研修班——暨新课程有效教学经验交流研讨会各相关单位:高中新课程改革经历了五年多的实践与探......

    2013年贵州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研讨会

    2013年贵州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研讨会 参会汇报材料 凤冈县第一中学:付开洪 2013年12 月13日——15日,贵州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研讨会在铜仁市德江县第一中学举行,学校安......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设计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设计 课题:必修2第二单元 第3课 政府的职能:管理和服务 作者: 马龙县第一中学 李正洪政府的职能:管理和服务 【教学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思想政治②《......

    兴安盟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观摩会学习心得

    兴安盟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观摩会学习心得 2011年10月22日我们参加了在乌兰浩特一中举办的兴安盟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观摩会,认真学习了乌一中名师于振波老师、年轻教师韩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