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一中普通高中新课程范文

时间:2019-05-14 03:35: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武夷山一中普通高中新课程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武夷山一中普通高中新课程范文》。

第一篇:武夷山一中普通高中新课程范文

武夷山一中普通高中新课程

实验工作准备工作情况汇报

2006年3月,我校被南平市确定为南平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样本校,为贯彻省、市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相关精神,确保我校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做到早规划、早准备抓落实、保质量的思路,结合我校实际,我们做了较扎实的前期准备工作,现状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确立实验工作指导思想及目标任务

指导思想:坚持“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的高中教育的性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相关政策,真正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理念。正确处理好继承与改革创新的关系,认真扎实地抓好学校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诸环节,以保证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落实,确保我校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质量。

目标任务:通过新课程的实验,使全体教师进一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并能内化为教师教育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行为。在重建学校新的课程体系,教育教学管理及评价制度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学校管理的科学水平,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创建富有个性的学校文化。促进每位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具体目标任务:

1、全体教育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学习、理解、认同高中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自觉接受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并能付诸于教学实践,从而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学观、课程观、质量观和评价观。

2、编制并逐步完善适应于新课程的、有利于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多层次、选择空间大、体现学校特色的学校课程方案。确保国家必修课程100%开出;最大限度地保证国家选修Ⅰ课程的开出,力争形成与职业中学资源共享机制,以保证通用技术选修课程的开设。

3、加强学校课程建设,开发、研制既符合学生需求,又切合教师实际专业能力,相对稳定,有学校特色的选修Ⅱ课程,力争在第一轮开出18个模块(专题),以后逐年有所增加,最终实现60%以上教师能开出具有较高质量的选修Ⅱ课程.4、加强课堂教学研究,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改进学校评价,建立有利于促进教师和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建立教育质量监测机制。

6、探索行政班与教学班相结合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建立并逐步完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7、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组织管理、评价制度,保证学生在该学习领域学分的获得。

二、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

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学校课程实验工作扎实、有效地进行,学校成立以下实验工作组织机构。

1、学校课程实验工作领导小组。校长担任组长,成员由三位副校长、教研室、教务处、政教处主任组成。

主要职责:全面负责学校新课程实验工作总体安排部署,在经费使用、教学设施设备的投入、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完善、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与培训提高、课改舆论宣传等方面提供保障,保证新课程的实施质量。

2、学校课程实验业务指导小组。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担任组长,成员由教务处、教研室、政教处副主任,各学科组正、副组长组成。

主要职责:(1)负责学校课程编制,教师培训;学校新课程方案和各项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具体落实;课程实施过程的管理、学生的管理和班级管理;做好新课程实施的质量监测、评价分析与学生学分认定,指导教师全面贯彻落实新课标的精神,保证新课程实施的质量。

(2)负责制定学校课程方案(三年总课程表、学期课程表、教师课表、学生学习活动场所课表、学生个人课表);制定和完善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学生学习指导制度、行政班和教学班学生管理责任制度、学生管理情况通报制度、学生学习档案管理制度、学分认定办法、校本教研制度、课程资源开发研制制度)和教师发展评价办法;开发课程资源、丰富学校课程资源库,最大限度满足教师教学需要;研制、开发选修Ⅱ模块课程。

(3)在新课程实验阶段负责学校教师教育教学、教研成果评定和学生学分认定办法的审核;对教师开发的课程资源、开发研制的选修Ⅱ课程方案及教材的审定和评价;对课程实施过程定期调研、及时反馈,对实验过程进行指导与监控;沟通校际交流合作的渠道,搭建教师专业成长平台。

三、找准实验准备工作的重点、落实保障措施

(一)加强新课程师资培训与研修

坚持全员培训“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确保实验教师、学校管理者、相关实验人员全部参与新课程培训。坚持岗前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以校本培训为主。岗前培训内容主要包括:通识培训、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含案例)培训、岗位培训,除参加国家级和区(省)级培训的教师外,其他教师由教研室统一组织培训。培训采用个人研修、专题讲座、参与式培训等方式进行。校本培训持续于实验过程的始终,由学校教研室组织实施,并把新课程培训作为今后一段时间学校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与教师业务进修考核直接挂钩。教研室制定新课程培训方案和质量标准,对教师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和监控。

(二)形成并逐步完善学校课程方案

2006年秋季实验启动阶段“学校课程方案”基本形成(见《2006级高中新课程计划》),保证了国家必修课程100%按计划开出,最大限度地满足选修Ⅰ课程的开设,选修Ⅱ课程的开设则需依据学生的选课倾向和教师实际专业能力和开课能力确定。为此,2006年9-10月学校要在高一年段学生中进行选修课选课倾向基线调查,同时在教师中进行开课倾向调查。在此基础上确定18个选修Ⅱ课程,完善学校课程方案。在选修课领域将根据我校实际,拟采取教师个人自愿申报选修模块,学校合理调整,确定人选;学生自主选择、导师积极引导的有利于学生和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多层次、选择空间大的学校选修课程方案。

(三)创新学校管理制度

1、建立学校课程资源的建设与研制、开发制度

课程资源的建设与研制、开发工作在学校课程实施研究小组的直接领导下,实行主管校长负责制。

在2006年12月前学校建立“课程网络资源小组”,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力量。

选修Ⅱ课程的建设,学校保证在第一轮实验中开出18个模块。要求教师在开发课程时每个模块按1个学分开发,这样既保证大多数教师有能力可以开发出教材,又可以避免课时过多造成学生心理上的倦怠。

每年学校举行一次校本课程开发成果展示会,对优秀成果给予奖励并纳入教师业务考核之中。

2、制定学分认定办法

根据省《实施意见》要求,制定学校学分认定标准,统一学分认定程序,监督学分认定过程的各个环节,用学分计量学生的学习量、学业过程、学习效果,并对学生在课程方面的发展水平做出评价,为每个学生组建学分档案。每个模块学习结束后,由学校统一组织考试,依据考试成绩和学生学时数量等进行学分认定。学分认定基本程序:

(1)检查学分产生的全过程。包括学生学时数量(出勤)、检测考试命题、监考、阅卷、评分等。

(2)公示学分。接受公众的监督举报并负责调查处理。

(3)认定学分并注册。

(4)建立学生学分档案。

3、建立学生学习指导制度

学校课程实施研究小组在高一年级第一学段内编制好学生选课指导手册,提供学校课程方案。在学校课程实施工作小组的直接领导下,以年级为单位,建立学生学习指导中心,实行“全员导师制”每位教师须负责20余名学生三年内的学习指导。指导并帮助学生形成符合个人特点的、合理的课程修习计划,避免学生选课盲目性;学科教研组负责本学科选课指导的咨询。

学生学习指导中心由本年级各学科任课教师、各学科教研组长、班主任、教研室,心理咨询室组成。

4、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师评价体系

进一步修订完善《武夷山一中教师量化考核积分办法》,新的教师评价内容要包括教师对学生选课指导的力度与实效,课堂教学实际效果,选修课开设情况,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力与水平,课题研究成果与业务进修,职业道德水平以及学生、家长、社会的反馈与评价等。

5、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课堂教学管理与评价体系

在学校课程实施研究小组的直接领导下,教研室负责修订学校课堂教学管理与评价的内容、标准与评价工具。评价要体现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特征,要体现对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的要求,关注教师和学生的成长。

6、重建学生的管理与评价体系

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规定:为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高中三年以行政班为单位进行学生管理,开展教学活动。同时要求,实行学生学业评价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学生管理模式。为适应新课程结构的调整,建立“班主任制”和“导师制”相结合的班级管理模式。班主任主要承担对学生行政班的管理工作,学科教师(导师)承担对教学班的管理。由班主任协调相关任课教师,相互通报和及时了解学生情况,有针对性的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形成管理学生的有效机制。

(四)加大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力度,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平台

教师成长的最好基地是学校,最好的过程是教学。要通过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解决教师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逐步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实现教师自身专业发展。

1、学校通过开展校内和校际间教学观摩与交流研讨活动,示范课、研究课,努力为教师个人实践和反思、教师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以及获得多种专业支持创造条件,建设有利于引导教师创造性实施课程的环境,使课程的实施过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

2、建立以教研组、备课组为核心的研究型组织,由备课组长负责,联系高一同学科实验教师,通过开展认真地备课、上课和积极的评课,课后反思等研讨活动,增强课改实验意识,提高教学效率。

3、逐步打破传统的学科教研组模式,建立以课题为纽带的弹性课题组,鼓励教师针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开展教学研究,重视不同学科教师交流与研讨。要求每个备课组要将教师在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及时上报,教科研室负责归类,提炼成实践问题课题,由教师自愿申报,组合成问题攻关小组,最后达到解决实践问题,指导实践的目的。问题课题研究实行不定期制,立足于解决实验过程中实践问题,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教研室应给予必要的专业引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4、学校教研室每月举行一次“会诊性教学和管理研讨会”,由各学科备课组组长做中心发言人对本学科教学问题进行分析,然后由校长,主管教学副校长,教科研室主任,同组教师商讨提出改进或解决的方法。

5、教研室、教务处每个学段结束后对课程实施过程及时总结,为指导下学段实验提供可借鉴的依据,使实验工作在不断总结,不断提高中得以完善。

6、开展校内教研成果评比活动,对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创造的经验及时总结,推广。投入必要的经费结集出版教师课改实验成果集。

(五)加强宣传,积极营造课程改革实验的良好环境

学校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校园网”、“班会”等形式向家长、学生宣传课改意义、课改方案、课改成果,争取家长和学生的理解与支持;通过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等方式积极向教师宣传、培训,使全体教师增强课改的自觉意识,深入领会课改的先进理念以及课改对学生发展,民族振兴的深远意义。

四、课程实验工作的阶段划分

1、宣传准备阶段(2006年3月—2006年8月)

(1)月成立课程改革实验工作领导小组、业务指导小组。

(2)对学校全体教师进行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通识培训,汇编相关材料组织教师开展学习。

(3)参加过省、地级新课程培训的教师为教研组内其他教师进行校级培训。

(4)组织教学管理人员及相关教师赴广东参观、学习高中课程改革经验。

(5)制定出我校高中三年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学期安排计划和完成高中三年课程安排的《总课程表》,编排新高一年级必修课课程表,选修课课程表。

(6)制定编写《武夷山一中新课程排课方案》、《武夷山一中新课程学生选课指导手册》、《武夷山一中新课程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实施方案》、《武夷山一中新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武夷山一中新课程学分认定方案》。

2、实施阶段(2006年9月—2009年7月)

(1)从高中一年级起,开展有关学科的新课程标准试用和新教材试教。

(2)实验年级教师认真撰写教案、教学反思,业务处室加强对实验年级的教学常规检查。

(3)对实验教学中发现的有价值的教学问题,经备课组申报,教研室研究确定为校级教研课题,学校给予支持。

(4)教研室定期搜集教师实验教学过程中优秀的教学设计,深刻的教学反思、教学随笔等材料编印成册以便交流借鉴。

3、总结阶段(2009年6月—2009年8月)

(1)学校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对三年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做出终结性评价,写出评价报告,确定学校新课程背景下的发展策略。

(2)参与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的各相关处室写出研究报告

(3)评选校级高中新课程改革优秀教师论文,汇编《武夷山一中高中新课程改革论文汇编》。

五、遇到的主要困难、问题

1、资源条件不足:师资、场地、设备、资金都相对不足。

2、教研意识、课程意识、教学观念、教学方式的更新需要有一个过程。

3、学生选课、学分认定、走班和人的管理问题需要不断探索、积累经验。

4、教材征订与选课需要相对脱节,教材的调剂量不足,学生选课只能是在已有教材范围之内,各选修模块的介绍材料少。

5、教材、教参、教辅材料问题。

教材本身问题。材料多、知识点不少而课时压缩,选修模块大而泛。有的直接以大学的一门课作为一个模块,如马克思三个组成部分,邓小平思想作为选修模块。是照搬压缩,还是体系创新?教参、教辅材料问题更大,到书不及时,质量不高,基本是旧瓶装新酒。

武夷山一中教研室 2006年8月

第二篇:普通高中新课程培训

《普通高中新课程培训——英语》

课程简介

高中英语新课程远程培训以新进入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的英语教师为培养对象,介绍新课程的理念及其在高中英语课堂的实施,通过教学案例分析,引导教师理解新课程,掌握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方法,通过培训教师的集体备课,培养实施英语新课程的能力。

本课程包括10 个专题的内容,每个专题的材料分为“课标要求”和“教学建议”两部分。

“课标要求”部分来自国家《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

“教学建议”部分材料来自项目组专家的讲解,部分材料来自《新编英语教学论》(鲁子问、王笃勤编著)、《英语教学设计》(鲁子问、康淑敏、王笃勤、任庆梅编著)二书,二书分别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年、2008 年出版,前一书获得教育部教师教育资源优秀奖。

第三篇:普通高中新课程培训

《普通高中新课程培训——语文》

课程简介

本课程围绕高中语文课程改革设计了 10个专题。

专题一是“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思路和课程标准的设计”。讨论的问题包括:高中语文新课程有哪些重要变化,高中语文课程改革要解决哪些突出问题,高中语文新课程提出了哪些新理念,怎样理解课程标准中课程性质的提法和语文新课程的核心概念,现在的高中语文课程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有什么样的联系和区别,高中语文课程目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以及这些目标的设计有些什么特点等。高中语文新课程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课程目标和内容的调整;

2、学习方式的变革,从而带来教学和评价方式的变化;

3、高中语文课程结构和实施机制的调整。高中语文课程改革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是:

1、“学科中心”问题。

2、“知识本位”问题。

3、“技能训练至上”问题。高中语文课程提出的新理念是: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2、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3、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素养是涵盖三个维度目标的概念。始终重视语文课程的特点、性质,语文课程一定要充分发挥好它的“育人”方面的功能,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高中语文课程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共同点。它们在语文能力方面的要求目标又是不同的。高中语文课程目标有五个方面,就是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

专题二是“学习语文必须在读书上下功夫”。讨论的问题包括:怎么看待中学生因为读书少而语文基础薄弱的问题;引导学生读书,应该从哪些方面下功夫;今天应该让学生读什么书,经典还是时文,或是学生喜欢读什么就读什么;怎样能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学会读书;为什么要强调诵读;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组织学生“读书”;如何将“读书”纳入语文课程的评价体系等。要学好语文,第一条就是要下工夫读书。要引导学生去读书,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注意学生读书的品位,让学生学会读书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不能“学生喜欢读什么就读什么”,应引导学生更多地读经典。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学会读书。诵读一是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一个抽象化的语言模式,二是会形成语言反应机制,三是能培养语感。课堂上需要读书,读主要是为了涵咏,为了获得语感,为了获得情操的陶冶。让学生通过朗读来演绎自己的理解,实际上就是让阅读、理解、鉴赏的过程更生动,更有效果。阅读评价不只有考试一种形式。

专题三是“学习语文应该养成积累和梳理的习惯”。讨论的问题包括:学生语文“营养”不良与积累有怎样的关系;语文学习需要积累什么;怎样才能提高积累的有效性;什么是梳

理,应该怎样进行梳理;梳理与积累之间是怎样的关系等。学生语文基础薄弱,关键的问题在于积累少。要 能够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包含知识的积累、思想的积累、方法的积累、生活经验和素材的积累,等等。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梳理要注重归纳的方法,引导对具体语言材料、素材、规则、方法等的观察归类,不宜搞成学科知识条文的识记。积累是语文学习最基础的一步,梳理是使所积累的东西条理化的工作,没有积累就谈不上梳理。梳理是为了使所积累的东西更好地发挥作用,也是为了下一步更好地积累。梳理是语文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学习梳理实际上又是在方法上不断地积累,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梳理本身也是个积累的过程,是在更高层次上的积累。

专题四是“努力突破写作学习和教学的难关”。讨论的问题包括:当前学生作文的状况如何,还存在哪些突出的问题;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那些传授写作诀窍的指导书;现在中学写作教学中有哪些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怎样能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提高对写作的兴趣;从一些老师的成功经验来看,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写作比较有效等。学生写作存在中不知如何立意、缺乏可供写作的材料、思路不清、结构混乱、语言文字上还有较多欠缺等问题。既要引导学生积极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关注生活,积累材料;又要引导学生利用图书、网络等搜集积累第二手材料。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建立写作与生活的联系,写作时让学生有意识地调动和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材料,逐渐将积累的材料化为己有。写作教学不能纯粹当作技巧问题来解决,关键还是在于学生的语文积累和思想认识。应该加强写作过程指导,如在开始阶段进行诊断性评价,中间有形成性评价,最后有终结性评价。

专题五是“在广泛的应用实践中学习语文”。讨论的问题包括:为什么要让学生在广泛的应用实践中学习语文;拓展了语文学习的范围会不会使语文课程变得“不务正业”;应该怎样引导学生投入广泛的语文应用实践;如何使学生在应用实践中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如何使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等。要实现“在生活和其他学习领域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这一目标,必须拓宽语文运用的空间;沟通语文与不同领域的联系,增进语言与思维的活动机制;在语文应用的实践中在动态的过程中实现整合,提高实际的应对能力。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并不都是要放到外面去开展活动,要明确定位,基本目标必须落实在语文上。要选择恰当的课题,重视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注意课题的价值,教育价值,同时考虑选题的可操作性。再次,要把握关键因素,密切关注实际效果。在实现语文基本目标的同时,可能会伴随产生其他方面的成果和附带的效益。因此要注意整合多重目标,争取效益最大化。

专题六是“让学生学会鉴赏和探究”。讨论的问题包括: 为什么语文教育要重视培养鉴赏能力;怎样才能提高语文的鉴赏力;熟记鉴赏知识,熟练掌握几种“鉴赏套路”;文学作品的鉴赏须从何处入手;开展语文的探究学习,探究什么,怎么探究;探究学习作为一种基本的学习方式,目标应该指向哪里等。语文课程要利用语言文学的资源培养学生的审美力,通过阅读鉴赏活动,在学习品味评价作品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批判能力。教师需要帮助学

生了解一般的知识和鉴赏的规律,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感受体悟、品味咀嚼,思考申发。用自己的心灵与作品、作者沟通,调动自己的经验去体悟形象与作品的意义。参与到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去,成为作品最后的完成者。“研究性学习”是与“接受性学习”相对的一个概念。作为一种课程形态,它是指向于“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定向型课程;而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它则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研究性学习方式作为一种高层次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学生的探索意识,更有利于学生从单纯的“学习知识”发展到“学会学习”。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是学生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研究性学习方式强调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是基于对学生的尊重,是学生发展的需要。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学习方式的转变,而是通过这种转变,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倡导研究性学习也是弥补现有教育缺失的需要。探究的目标指向是:第一,提高学生探究的意识,养成对未知世界的强烈兴趣和旺盛的激情,敢于质疑,敢于求新。提高发现问题的敏感性。第二,学会探究,就要学会多角度地阅读,学会搜集资料、整理信息,根据掌握的信息分析问题,得出结论。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养成的思考习惯和分析的习惯。发展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第三,学会探究,也就是要学会在探究中学会独立思考,并且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尊重他人的成果,进而养成严谨求实的学风。

专题七是“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讨论的问题包括:课堂教学的作用是什么;课堂教学实要不要有预先的设计;课堂教学如果需要预先设计,那么应该怎样进行设计;在教学设计中课堂教学的目标应该如何定位;应该怎样处理好实际的教学过程和预先设计的关系;怎样能让课堂教学最有效地发挥作用等。不管在何种教学理念、何种教学环境,不管是何种课型,课堂教学的设计,甚至是周密的设计,始终是必要的。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又不能完全拘泥于预先的设计,必须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情况随机应变,适时加以调节。教学设计,一方面取决于课程内容和教学进程,另一方面则是根据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教师不仅要在课前精心预设,还要及时捕捉课堂上的动态生成资源,更应该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生成。而且,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既有学生的生成,还应当有教师自身的生成。这两方面的积极性都激发起来了,语文课就有了灵性,真正精彩的语文课也就呈现出来了。此外,教学设计中课堂教学目标不应该受制于考试,一切教学行为都服从于应试是不合适的。

专题八是“选修课的开设和教学”。这是高中课改所遇到的一个带有很强的操作性的问题。本专题邀请已先行进入选修课开设的学校的老师,一起讨论高中语文课程中开设多少门选修课、开设哪一些选修课比较合适;在这些选修课中老师该怎样分工安排;确定了选修课“菜单”和任教老师之后,学校怎么组织学生选课;在排课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该怎么解决;以及条件比较薄弱的学校怎么开设选修课,高中语文老师如何应对选修课的建设和教学,应该如何把握高中语文选修课和大学中文系的选修课的差别,如何把握选修课和必修课在教学上的差别等问题。面对灵活多样的选修课设计和种类繁多的教材,要有一个统筹的考虑。既要依据学分的规定有限度地开设选修课,又应以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提升为目的来

设置一些最基础的核心课程,还应尽可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丰富选修课的品种。在教师的安排上,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分工方式。在选修课开设过程中,学校、教师要尽可能地建立和完善教育管理制度、选课指导制度和选修课评价制度。条件比较薄弱的学校可以先重点开好几门核心课程,在此前提下再设法建设一两门有特色的选修课。还可以考虑当地学校之间的资源共享和利用网络资源在网上开设选修课。选修课的开设对教师是一种挑战,同时也是教师发展的契机,要实现教师与课程的同步发展。中学的选修课承担着基础教育阶段的任务,不能无限度地高估学生的认知水平,不能把学生当成已经完成语文学习基础任务的大学生,要根据学生的可接受程度来决定内容的取舍,选用教学方法。选修课与必修课的教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选修课可尝试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但也不可忽视基础性要求。

专题九是“高中语文的评价和测试”。讨论的问题包括:教学评价具有什么样的功能,语文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什么,评价与测试的主要区别是什么,评价的基本手段有哪些,评价学生的语文水平应着眼于哪些方面,语文课程模块的评价与学分认定须注意把握哪些基本要求,近几年各地语文学业水平的评价与测试有些什么经验和值得讨论的问题等。语文教学评价并不简单地等同于语文的检测,不能只看到分数和高考。分数可能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甄别性评价,高考升学是评价的选拔性功能。教学评价的含义要比这更丰富得多。作为一种诊断手段,它既是对学生的,也是对老师自己的。它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测试只是其中一种手段。不能光把眼光放在终结性评价上面,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形成性评价,或者叫过程性评价。评价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语文课程模块的评价,不能简单地用高考试题的基本形式来规范我们模块检测的试题。要关注在对教科书的使用过程中,我们这块模块应该达成的基本目标是什么,它和高考试题的材料类型可能是不一样的。不能把教育产生的所有问题都归结于高考,更不能把教育的出路全部寄希望于高考改革。必须自己首先变起来去承担语文教学所应该承担的责任。

专题十是“语文课程建设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讨论的问题包括:当前语文课程建设重点需要解决哪些问题;新课程拟订的目标是不是太高;高中语文新课程实施中老师需要多关注哪些问题;语文课程建设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语文新课程的建设中,教师面对的主要问题将是什么;教师该如何应对语文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怎样提升自己,加强专业化发展等。高中语文新课程提出的目标体现了“取法乎上”的指向,是一种理想的追求。这是我们所处的特殊的时代所赋予我们的使命,不实行跨越式的发展,我们国家就不可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伟大目标。对语文新课程不适应,教师队伍的建设是个关键问题。提高教师的素养是课程改革中最重要的工作。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教学策略将发生变化,教师的角色也将发生转变。教师是 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 和引导者,教师应当是课程的 开发者和创造性的实施者,教师还应当是 课程改进过程中自觉的行动研究者。教师应该确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进取,加强自身的专业化发展。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包括 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教师专业技能的发展,教师专业情意的发展。要 注重学科素养的提高,鼓励教师在研究状态下工作:推进实践知识理论化、理论知识实践化;不断探索和实验,质疑看似 “没有问题 ”的问题;不断使日常工作问题化。

第四篇:武夷山一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汇报材料(精选)

武夷山一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汇报材料.txt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伤的姿势。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武夷山一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汇报材料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学生面临着诸多的压力,如学习压力、人际压力、升学和就业压力等等,帮助中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素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就我校而言,生源来自武夷山市各乡镇,近年来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在校生人数急剧增加,学生中因为心理问题而出现的各种纠纷、矛盾也呈增长趋势,做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完善心理健康预防体系对我校而言更具有现实意义。现将我校近年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具体内容汇报如下:

一、确定工作宗旨,明确领导机构,扎实推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宗旨是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增强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具体目标为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性,使广大学生能够形成对自我的正确认识,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热爱生活,乐于学习,有效地调节个人情绪,促使学生不断地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科学性,从整体上推进素质教育的开展。

武夷山一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校党委、校行政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在校学生处的具体领导下,早在2000年我校成立了 “武夷山一中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负责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005年9月,因领导组成员和心理中心成员进行了相应调整,领导组组长由分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担任,政教处分管学生工作的主任担任副组长,组员由从事心理健康教育专项工作的心理辅导老师和各年段长班主任组成。校领导十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每学年研究一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组每学期召开一次工作会议,探讨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形势,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大方向。近年来我校心理健康工作已逐步形成了以从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工作人员为核心,校领导、年段长、班主任齐抓共管的教育格局。

二、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确保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收到良好效果

我校先后制定了《武夷山一中学生心理健康与咨询工作管理办法》、《学校心理健康指导老师工作职责》、《心理健康联络员要求与职责》、《武夷山一中学生心理危机干预预案》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确保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进行。

三、配备相应设施,确保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学校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专门的工作场所,配备了必要的办公设施,购买了电脑、书籍,基本上满足了在校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需要。具体如下:

1、工作室分为接待室和个体咨询室两个区域;

3、配备了电话、电脑、功放音响、录音笔等必要的办公设施;

4、配备有心海导航网站及相应的服务器,保证学生的网络自我辅导需要;

5、购买了多套心理咨询和心理教育的书籍;订阅了6种心理期刊。

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工作人员以心理学专业人才为核心力量,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在班主任培训中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的知识,逐步形成以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工作人员为核心,班主任为主力的教育格局。我校专职人员1名,心理学专业毕业,获教育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B证培训证书及心理咨询员证书。两年来我们自己组织学习了《变态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学校心理辅导》、《青年心理学》、《心理咨询的理论与操作》、《团体心理咨询》等10门课程。这些工作提高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的工作技能和方法,增强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业性。

目前我校学生人数为3000多人;要想让这么多学生都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受益,在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朋辈心理辅导就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为此,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每学期都让各年段选派2-3名学生骨干进行系统地培训,这些学生骨干学习积极性强,工作热情高,他们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四、通过八项举措,增大受益面,不断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注入活力

1、加大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力度。主办了中北大学“心海导航”网站,网上心理咨询QQ群,并利用校报、广播站等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开辟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用宣传栏,不定期开展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活动;

2、每学期大力开展心理活动课、心理讲座等活动,由各班级自行组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老师作指导,通过相互交流,相互讨论,相互启发,摆脱原来的心理困境,恢复积极健康的心态。仅2007-2008上学年,我们已举办 13节心理活动课,参与人数近700人。

3、坚持日常个体心理咨询。个体心理咨询是心理健康工作的最原始和基础的方式,我们一直都没有放松过这项工作,我们坚持每天都向学生开放,周接待量3-4名。此外,我们积极开拓其他各种形式的咨询方式,像心理留言板,专家信箱,QQ咨询,并得到学生的欢迎。

4、制定心理危机预警机制。近年来,校园学生危机事件频频发生,中心及时制定了《武夷山一中学生心理危机干预预案》,对学生心理危机问题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预防、早处理,及时预防了恶性事故的发生。

5、加强和学生会的合作。学生是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中不可忽视的有生力量,中心非常注重和学生组织的合作,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和支持。

当然,我们在工作中还有一些仍需要完善的地方。如我们还需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重视心理健康普测。最好能在每学年对新入学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测,如SCL-90测量表,其他的量表根据学生自身情况选测。通过我们的测试软件每一个同学都建立了一个账户,账户里不仅可以进行各种心理测试,而且可以和班主任和同学以短信的形式进行信息交流。测试结束后,根据测试数据筛选出的有问题学生我们还要进行二次筛选,二次筛选后,一部分学生被排除,真正有问题的学生将按问题的种类和程度进行分类,然后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干预并建立档案。

2、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增设团体心理咨询,让有共同问题的学生在团体的关爱下解决心理困惑。再如可以利用每年“5.25心理健康日”,在我校举办心理健康教育月系列活动,通过宣传展板、心理专题片展播、现场咨询、心理讲座、心理知识问答、心理剧编导等形式,大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还可以坚持每周一个晚上或每月一个晚上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免费播放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栏目,或播放一些经典心理电影,如《心灵捕手》、《沉默的羔羊》等。通过这一形式让学生增加一些心理健康意识,让学生自己走进心理咨询室,了解心理学知识,消除对心理咨询的误解。

3、开设《中学生实用心理学》。面向全校新生开设必修课《中学生实用心理学》,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基本知识,为学生尽快适应中学生活,实现角色转变,培养健全人格,提供必要指导。

4、加强科研。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和科研紧密结合起来,以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中心,心理咨询为重点,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为支撑。通过科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组织我校教师踊跃发表心理健康教育文章,争取承担科研课题。

多年来,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摸索中前进,在探寻中创新,努力创立一套适合我校的科学高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此外,学校还将进一步改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工作

环境,继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建设。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会有一个更大的提高,取得更大的成绩。

武夷山一中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2008年2月17日

第五篇:普通高中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普通高中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参加新课程培训前我一直感到很茫然。教高中数学已经10多年的我对旧教材已经有了较深刻的认识,现在又要进行新课程改革,对我来讲是一次挑战。经过这次培训,我的思想认识有了很大转变,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也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下面就我个人谈谈对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些学习认识。

首先新课程改革必须要更新教师观念,课程改革的最高境界是教师观念的提升。广大教师参与各级培训,优化校本教研,自觉发展专业素养,力求以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规范优化教学行为是课程改革的关键。另外科学认识和处理推进课程改革以及处理新旧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的矛盾也是课程改革的关键。因此教师作为课改的执行者,决定着这场教育改革的成败。随着新课程的推行,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从知识的“权威”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从“以教师为中心”变教师实现自身的发展。

第二、经过多位专家的讲解,使我清晰地认识到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大致内容。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高中数学新课程内容的增减与知识的分布、怎样把握知识的深度与广度,也使我清楚地认识到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内容是由哪些模块组成的,各模块又是由哪些知识点组成的,以及各知识点之间又有怎样的联系与区别。专家们所提供的知识框架图分析对我们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新的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使我不仅要从思想上认识到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也要从自身的知识储备上为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作好充分的准备。对于新增的大部分内容应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它们捡起来,不仅要弄清,更要弄透。对于未曾变动的旧的知识点,考纲上有所变化的必须做到心中有数。

对于新增内容,哪些是高考必考内容,哪些是选讲内容,对于必修课程必须讲深讲透,对于部分选学内容,应视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只有对于不同的内容清楚分别讲解到什么程度,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做到面对新教材中的新内容不急不躁、从容不迫,不至于面对新问题产生陌生感和紧张感。对于一个高中教师,要想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知识的更新与深化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一成不变的教材与教法是不能适应于社会的发展与需求的。高中数学新课程的改革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与人才需求,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

成“以学生为中心”,同时通过新课程实施第三、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整体把握高中数学新课程的重要性及其常用方法。整体把握高中数学新课程不仅可以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高中数学的主要脉络,而且可以使我们站在更高层次上来面对高中数学新课程。整体把握高中数学新课程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只有让学生具备良好的生物素养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只有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数学课程的主线,才能更好地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因此较好的整体把握高中数学新课程、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数学的主线,对于一个高中数学教师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将个人的智慧与集体的智慧融于一体是把握数学中的主要脉络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个问题的看法与理解角度和理解程度是不完全相同的。不同的思维模式会产生不同的讲课方式,不同的授课方式就会收到不同的效果。好的授课方式与方法能使学生轻松乐学;科学的思维模式,能使学生事半功倍;恰当的情景导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因此将个人的智慧与集体的智慧融于一体进行归纳、总结、交流能促进我们产生更多更好的授课方式、方法,产生更多更新的科学思维模式。这对于我们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非常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总之、通过四天的培训我明白了教师除需要具有善于积累、善于观察和学习;善于调整教学方式和内容;善于控制自身的情绪;善于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等基本素质外,还要懂得数学的兴趣性、启发性等科学的教学原则。这次培训,对我今后的教学工作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下载武夷山一中普通高中新课程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武夷山一中普通高中新课程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全国普通高中新课程美术

    全国普通高中新课程美术 实验教学研讨会论文材料农村学校实施高中美术新课程教学的探究广州增城市高级中学陈 杰[内容提要] 一、农村地区教学现状调查 二、教学资源开发情况......

    普通高中新课程培训——数学

    如何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 在《普通高中新课程培训——数学》专题四中,有句话说的好:“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 对这句话我感触很深。回顾自己这一年来的......

    一中新课程自查报告

    通渭一中高中新课程改革调研自查报告 一、 教师培训及交流情况 参加国家、省市课改培训基本情况及课改先进学校在新课程实施方面的交流情况。 答:为使广大教师尽快从观念上......

    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学习材料二(范文模版)

    (一)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

    日本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研究

    日本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研究 张德伟 二战结束以来的50多年间,日本的高中教育在改革中求发展,为日本社会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课程改革是高中教育改革中的一个主要组成部......

    安徽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实施方案

    安徽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实施方案 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06年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通知》(教基厅[2005]19号)要求,自2006年秋季起,我省普通高中学校全面进入新课程......

    漳州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

    漳州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 简报第5期漳州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006年6月15日 我市召开教育管理者培训研讨会 5月31日,市教育局组织召开了普通高中新课......

    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调研报告

    牡丹江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情况调研报告 牡丹江教育教学研究院高中教研部 根据市教育局普通高中新课改调研检查工作的总体部署,我们高中教研部与市教育局、教科所的同志,于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