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研究报告--地方特色产业振兴研究课件资料
地方特色产业振兴研究
——益阳桃江竹产业的综合开发
张怡琼
(湖南城市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系05级艺术设计专业,益阳,413000)
摘 要:竹子作为亚洲独有的资源具有明显的东方民族特征,是一种易降解可再生的绿色环保材料。竹文化具有深厚的中华底蕴,独具特色,即具有悠久文化艺术之美,自然生态环境之美等特点。竹包装开发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文化内涵丰富、品位高等特点,既是目前设计行业的主打项目,也是吸引企业的重要项目,加之绿色环保,充满了契机。
关键字:竹产业;绿色环保;地域化;综合开发;
The revitalization of local industry research
——Yiyang Taojiang packed bamboo industry development
Zhang Yi Qiong
(Hunan City University, 413000, China)Abstract: Bamboo as Asia's unique resources of the East has obvious national identity is a kind of easily degradable green renewable materials.Penny has a profound Chinese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unique, that is, has a long cultural and artistic beauty, the beauty of the na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so on.Bamboo packaging development of small investment, quick, rich culture, high quality is the main current project design is also important to attract business projects, in addition to green, full of opportunity.Key Word: Bamboo industry;green;area of;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竹子是我们常见的造材之一,很早以前人们就开始用竹子作为材料,做各种各样的产品。随着技术的发展,竹子在现代设计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这不仅仅是它的价格低廉,更主要的是它是自然环保型的材料。当今社会,我们提倡材料的环保、再利用、不污染环境,而竹子恰恰具有所有这些特点。因此,我们要运用新的技术,加上精心的设计,把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设计和传统的材料结合起来,创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
一、中国竹资源概况
中国是世界上竹林面积最大、产量最多的国家,也是使用和研究竹子最早的国家,堪称“竹子王国”。中国的竹类资源十分丰富,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竹类植物共有40多属,500多种。由于各地气候、土壤、地形变化和竹种生物学特性的差异,我国竹子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和区域性,大致可分为黄河、常见、华南、西南四个竹区。
竹子具有生长快、成材早、周期短、产量高等特点,而且只要经营合理,可以一次种植永续利用,是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最佳结合的林种之一。竹子以其特有的天然品性,加工利用十分广泛,在建筑、轻工、食品、包装、造纸、家俱、工艺美术以及园艺等行业都大量应用,是社会生活、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产品。竹质地板、竹胶板、竹晶、竹叶黄酮、竹啤、竹康宁等一系列新开发产品,消费者十分青睐,竹类产品畅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市场前景十分广阔。考古证明,中国开发利用竹子已有6000多年历史。几千年来,竹子与中国历史和文化发展形成了密不可分的联系,对中国历史和文化形成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竹子四季常青,姿态优雅,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在绿化美化环境中具有特殊作用。中国竹文化源远流长,竹林旅游历史悠久。近年来,许多地方把开发以竹文化为依托的旅游业,作为弘扬时代主旋律,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丰富人民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必将进一步推动竹文化和竹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竹子的文化历史与形态功能
从竹子在中国历史文化发展和精神文化形成中所产生的巨大作用,竹子与中国诗歌书画和园林建设的源远流长的关系,以及竹子与人民生活的息息相关中不难看出,中国不愧被誉为“竹子文明的国度”。没有哪一种植物能够像竹子一样对人类的文明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我们把竹子给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带来的作用和影响,称为竹文化。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史孕育了独特的竹文化,文人雅士和布衣平民都喜爱竹子。我国传统的绘画艺术自古就重视画竹,竹子高尚的精神风貌和特殊的审美价值,不但激发艺术家的创作灵感,而且也成为艺术家推崇的楷模。
竹子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观赏价值。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史上,松、竹、梅被誉为“岁寒三友”,而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竹子均并列其中,可见竹子在人们心中占有重要地位。这是因为其杆挺拔秀丽、叶潇洒多姿、形千奇百态,四季常青。它虚心文雅的特征,高风亮节的品格为人们所称颂。
竹是工艺美术品的重要材料,人们用竹子编织和雕刻各种赏心悦目的工艺美术作品,丰富了竹文化的内涵。同时竹也是制作乐器的重要材料,中国传统的吹奏乐器和弹拨乐器基本上是用竹制造的。竹子还是我国古典园林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故有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一说。
竹子是地球上生长速度最快的植物之一,同时也是最具经济潜力的植物。一般3至5年即可成材成林,一次造林,可永续利用,成林后必须每年间伐,常伐常新,10多年不伐反而会开花死亡。一些专家认为,我国十大竹乡的经验已证明,只要合理有度,竹产业不仅“砍不败”,甚至会越砍越兴盛,最有条件实现可持续发展。竹包装绿色环保、经济实用,具有无毒、无污染、易回收等特点,是现代社会缓解资源紧缺不可替代的包装。
竹子浑身都是宝,竹叶、竹梢、竹壳、竹浦头都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可广泛开发成各类产品,市场前景广阔。我市的竹业生产要在巩固现有支柱产品的基础上,进行竹材防腐、胶粘剂制造等生产技术的改进,开拓竹材集成材、竹炭、竹醋液新用途,不断向工业化利用、精深加工、全竹利用和高附加值方向发展。产品生产系列化、资源利用合理化,市场才有竞争力。因此,竹材加工要走系列开发的路子,如原竹利用,可根据加工产品对原竹规格的要求,通过合理造材,提高资源利用率,这样竹青、竹黄、竹梢等都可物尽其用。选准和创造名牌产品,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努力开拓新产品,重点开发竹纤维等产品,缩短产品更新换代周期,创立名牌精品,提升产品档次,增强市场竞争力。同时要注意挖掘竹文化,大力开发生态旅游业,发挥竹子的景观效益。
总之,竹产业是一个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于一体的产业。发展竹产业,对于保护自然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竹产业作为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作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同时也展示了其悠久的竹文化历史。
三、桃江竹资源概况
桃江是全国著名的楠竹之乡,拥有楠竹面积90万亩,位居亚洲第四、中国第三、湖南第一,于1996年被原国家林业部授予“中国十大竹子之乡”称号。从2001年到2006年的6年间,桃江的竹林已从60万亩增加到90万亩,立竹量已从0.88亿株增加到1.66亿株,竹业总产值从6亿元增加到13亿元。
竹林的培育为竹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桃江县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科技力量发展竹产业,不断延长产业链,从而形成一个含有竹胶板、竹地板、竹凉席、竹工艺品、竹食品和竹高科技产品等及相关辅料产业的巨大产业集群。近年来,桃江县竹业加工快速发展,产品档次不断提高。一是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集聚加快。据统计,桃江县目前共有竹制品企业9000多家,其中固定资产投入10万元以上的有1100家,80万元以上的有160家,1000万元以上的有2家,竹制产品有家居装饰、建筑材料等10大类400多个品种,销售范围不仅覆盖国内数十个大、中城市(含港、澳、台地区),而且延伸至日本、韩国、蒙古、俄罗斯及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二是龙头企业逐步凸现,精深加工有新的突破。竹胶板行业中,罗家坪竹业有限公司龙头地位突出,是全县唯一加入中南模板协会的企业,其生产的新花牌竹胶板为湖南省名牌产品,年销售额达3000万元,产量1万立方米。竹地板行业中,桃花江竹制品公司和金山竹木地板厂总生产规模达27万立方米,楠竹年吞吐量达250万根,产销形势喜人,企业效益可观。竹工艺品行业中,桃花江竹艺开发公司开发产品80多种,被长沙华天大酒店定为“产品定点供应厂家”。三是产品升级换代加快,区域化生产渐成气候。通过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桃江县先后开发出竹炭、竹装饰板等 一批科技含量较高的新产品。邦博公司生产的竹炭板已打入国际市场,销售前景看好。桃江县春秋凉席厂生产的春秋牌竹凉席、桃花江竹制品公司生产的桃花江牌竹地板和桃花江竹工艺品公司生产的竹工艺品在2003年全国第四届竹文化节上荣获金奖。同时,随着竹产业的飞速发展,一批独具特色和产业规模的加工小区勃然 兴起,并形成了区域性布局。如花果山乡、石牛江镇的竹凉席小区;武潭镇、罗家坪乡和桃花江镇的竹胶板、竹工艺品小区;修山镇的外贸制品、竹帘、竹席小区; 浮邱山乡和鸬鹚渡镇的竹制品加工“十里长廊”等,都已形成规模效益。
依托丰富的竹资源,桃江的竹艺也蓬勃发展,以它的高雅、清新、环保和独具东方文化内涵的特色,成为了工艺产品中的一朵奇葩。勤劳智慧的益阳人依托丰富的竹资源,创造出巧夺天工、美不胜收的竹工艺,益阳竹艺在2000多年的发展长河中,博采众长、推陈出新,不仅具有较高的审美、观赏价值,而且以工艺全面、实用性强见长。竹编、竹郁、竹雕、竹饰各种工艺品达800余种。竹编工艺采用水竹和楠竹为原料,根据不同器物特点加工成宽窄厚薄不一的蔑丝,采用不同技法、工序编织出不同花色、形状的日常生活用品和工艺品。竹郁作为益阳传统竹工艺的精华,广泛运用于竹家的制作中。竹雕工艺根据竹 蔸和竹根的天然、形状与艺术表现特点,进行雕琢、修饰而成。此外,竹装饰作为一种现代综合工艺,一方面采用郁制、拼嵌等传统技法,同时,又大胆运用新工艺,在室内装璜上获得了集民族风格与现代情趣于一体、古朴典雅的艺术效果。弘扬传统工艺、不断创新的益阳竹品远销欧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芳名远播。
竹的正直、坚韧、虚心、有节、常青,象征着坚贞、气节、谦虚和操行。“未出土时先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道出了益阳竹文化的精髓以及“竹子文明”的精神风格。源远流长的益阳竹文化,融入了中华民族的品格和禀赋,表达了益阳人民代代相传的崇高价值追求,形成了色彩浓郁的地域特色文化。今天,益阳人为弘扬光大竹文化仍在继续不遗余力;以竹为媒的益阳对外文化交流广泛而活跃。自60年代以来,“竹艺状元”刘宗凡等35名竹艺大师多次应邀出国传艺,世界10多个国 家和地区的竹艺专家也先后来益阳考察。益阳家葳工艺制品有限公司在继承千百年来我国传统竹文化精髓的基础上,重新开发出各种竹艺精品,使桃江竹艺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开发了竹书、竹简、竹雕、竹 编、竹灯饰、竹家具、竹壁挂、竹用具、竹艺建筑等9大类共400多个品种的产品,受到了国内外广大客户的青睐和赞扬。目前,该公司产品远销全国各大城市和 北美、欧洲、东南亚、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了人们喜爱的装饰品、收藏品和馈赠品。
四、从理论角度深入思考桃江竹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分析
(一)桃江竹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桃江县是全国十大“竹子之乡”之一。近年来,桃江县委、县政府贯彻科技兴竹的发展思路,把楠竹业综合开发作为富民强县的重大战略措施来抓,加大投入力度,从资源培育入手,从加工增值找突破,积极探索和创新发展机制,楠竹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产业化建设得到较大进展。
楠竹产业是桃江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桃江楠竹产业开发是全省的中心,已成为湖南省新的经济增长点。楠竹是多年生常绿树种,竹根集中稠密,竹秆生长快,生长量大,具有极高的经济效益,日常生活中常用于编制各种器具,如簸箕等。还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其地下竹鞭,盘根错节,有很强的固土功能,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桃江作为楠竹生产加工的基地县之一,进一步加强楠竹业综合开发,做大做强楠竹产业,对于促进桃江农林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快富民强县步伐,构建和谐桃江意义十分重大。据统计,桃江县目前共有竹制品企业9000多家。竹制品主要包括建筑材料、日常用品、工艺美术和包装等10大类400多个品种,产品销售遍及全国、日本、俄罗斯和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地区。通过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桃江县还先后开发出竹炭等一批科技含量较高的新产品。在2003年全国第四届竹文化节上,桃江县春秋凉席厂生产的春秋牌竹凉席,桃花江竹制品公司生产的桃花江牌竹地板和桃花江竹工艺品公司生产的竹工艺品荣获金奖。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都对新时期我国林业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赋予林业以新的历史使命。竹业作为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为适应新形势,桃江县先后制发了《中共桃江县委、桃江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桃江县2005—2010年竹产业开发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林业、竹业发展的政策与措施,为该县楠竹产业发展制订稳定的框架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总体而言,桃江的竹产业这几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集聚加快,精深加工有新的突破。此外,竹林结构得到优化,密度明显提高,资源总量显著增长。
(二)桃江竹产业的发展前景分析
桃江竹业历史悠久,基础很好,无论是从宏观环境来考察,还是从微观条件来分析,桃江竹产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只要紧紧抓住“资源做大,加工做强”这两个环节,竹产业完全可能成为全县的支柱产业,成为弘扬益阳竹文化的主力军。
1、竹业发展正逢其时。中国是“竹子王国”,竹种种类多,面积广。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认识的逐步加深,竹子的培育和加工利用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在国家“十五”攻关项目及“863”高新技术项目中,都将竹材加工利用列为了主要科研项目。竹制品在汽车、建筑、装饰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以说,竹产业作为一项新兴产业,正在蓬勃发展。特别是浙江、福建的部分地方,已经在竹业领域领先一步,“竹经济”成为了当地富民强县的支柱和龙头。桃江打响竹品牌、做活竹文章前景可观。
2、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桃江县地处湘中偏北,资水中、下游,位于东经111°36′至112°19′,北纬28°13′至28°41′之间。属中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型气候,冬短夏长,春湿多变,寒潮频繁,雨季明显,夏秋多旱,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6℃,日照时数1583.9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732mm,全年无霜期263天。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土层厚、肥沃,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宜竹子生长,是我国竹子适生的中心区之一。发展竹林基地,壮大竹子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3、经营和市场营销基础好。一是竹业经营历史悠久,知名度高,传统竹产品一直受到人们青睐。加上桃江县已建成了全国唯一的竹业城,可形成辐射全国乃至世界的竹 业物流中心。二是毛竹生产历史悠久,竹农对毛竹的生长特性有较深的了解,有经营竹林的传统经验,广大群众经营积极性高。三是竹资源丰富,经营面积集中,高 产优质品种多,便于集约经营。且竹林基地和加工企业集中在半径为20-60公里区域范围内,运输里程短,交通便利。四是技术力量强,科研起步早,成果多。全县具有健全的县、乡(镇)、村林业科技推广服务网络,林业科技力量比较雄厚,有高级工程师3人,工程师37人,助理工程师27人。近几年来,在毛竹低改、丰产培育、病虫防治等方面,先后获得5个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和16个 市级科研成果。桃江也是国家级的“竹蝗测报中心”,科研机构的强力支撑,较好地解决了竹业生产中竹蝗危害的难 题。五是营销市场广阔,投资环境好,有较强的竞争实力。
五、竹包装发展前景
包装业是个充满发展前景的产业。可以这么说,从有产品的那一天起,就有了包装。包装是现代商品生产和营销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已融合在各类商品的开发设计和生产之中。在带给人们生活方便的同时,与环境和资源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近些年来,与日俱增的包装垃圾给环境保护带来相当大的压力,成为各政府颇感头痛的问题。一些发达国家迫于资源危机和防治污染的双重压力,纷纷开发“绿色包装”等一系列环保型包装。而商品离不开包装,在市场经济中,商品包装的重要性日益显著,得到各行业越来越多的重视。为了保护地球资源,友善地对待自然环境,我们要尽可能地设计生产对人类和地球最安全最优质的产品包装。为此,本次我们主要结合益阳桃江“竹子之乡”的地方特色,申请一项以《强化环保意识,发展“绿色包装”——益阳桃江竹产业包装的开发与应用研究》为主题的项目研究。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人类就开始意识到传统生产方式高强度地消耗着自然资源,特别是近半个世纪人类对自然生态资源的乱砍乱伐和过度的消费,使生态自然源遭受到前所没有的破坏,加快了自然灾害如水灾、地震、酸雨、水土流失、草原退化、森林覆盖率锐减、水源枯竭等的发生,各种自然灾害逐年增加,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包装设计的可持续发展理论由此应运而生,既要实现社会的经济价值,又要保护自然生态的平衡,掀起了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的绿色革命热潮。发展包装,保护环境,促进包装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人类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共同繁荣,就成为我们大家面临的共同问题。本次课题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利用益阳丰富的竹资源来开发一系列竹制绿色环保型包装,而绿色环保型包装也是目前国家大力提倡的一种包装,这种包装当前已被各行业广泛运用。这类包装是指对生态环境无污染、对人体健康无害、能循环和再生利用的包装。
竹包装是近年来兴起的代替木材、纸、金属、塑料的新型材料包装。竹包装绿色环保、经济实用,是现代社会缓解资源紧缺不可替代的包装。竹包装是利用可再生竹资源经一系列工艺制成,主要有:竹编织包装、竹板材包装、竹车工包装、串丝包装、原竹包装等系列。众所周知,竹子的成材期只需4-6年,而一棵树的成材至少是20年以上,现在,竹子已成为替代木材的重要资源,而且生产竹包装可充分利用竹材资源,竹杆可做竹板材、车工包装,竹梢可做竹编织包装、原竹包装。竹包装在生产过程中多属手工工艺,因此,竹包装不仅保护了森林资源,而且绿色环保。竹包装用途很广,而且随着加工工艺的发展,应用范围正在不断扩大,常见的竹包装用于水产、特产包装、茶叶、食品、酒类、礼品类包装;竹包装不仅实用,而且具有一定的欣赏价值,勤劳的竹乡人民心灵手巧,用智慧创造出了一个个精美的竹包装,不论是编织的、竹板材制成的,还是原竹做的竹包装,绝对是件不错的“艺术品”。
精美而独具地方特色的环保包装,不但提高了产品的档次和身价,更增加了产品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从而促进了商品的销售。科技兴国,产业兴国,将我们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系列化产品包装推向国内外销售市场。再者,竹包装不仅实用,而且具有一定的欣赏价值,且极富我国传统文化气息,应具有较强的市场感染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竹子的利用价值进一步被开发和利用。竹材的加工也得到飞速发展,不再像传统上的原竹利用,而是将现有竹材广泛用于制造各种高档竹制包装、工艺品等,美观耐用,其性能指标远远超过一般木材。
绿色包装将成为21世纪国际性的包装主导产品,开发绿色包装产品已成为当前包装界和整个经济建设的重要课题。该课题主要从“强化环保意识、发展绿色包装”这一理念入手,提出包装行业引入绿色、环保的科学性与必要性,同时利用益阳桃江丰富的竹资源来设计开发一系列绿色环保型的竹材包装。文中运用绿色包装理论,结合市场实际情况进行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以竹材包装企业绿色化为突破口,通过分析壹艺竹制品有限公司采用竹材生产日常生活用品及包装的成功案例和中宇爱斯柯(益阳)科技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经营竹材包装等方面,得出了企业通过采用绿色制造,产品不但绿色效果好,市场竞争力提高,而且可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结论。结论表明,成功的绿色制造不但能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保护环境,而且还解决了包装行业发展同环境和资源之间的矛盾。为体现产品所具有的地方特色性,其包装应在“量体裁衣”的原则下,与其他产品相区别,从而树立本产品的外在形象。例如:我们所研究的课题就是主要针对益阳桃江盛产的竹业,将其有机地运用到产品的包装上来,既可起到美化产品的作用,同时又能提高其附加值。通过对益阳地方特色产品(安化黑茶、南县南洲酒业、沅江银鱼)的包装,使其更具特色,更具吸引力,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再者,通过这种独特的环保型包装也可促进产品的销售,这也是产品包装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
六、加快竹产业发展的思考
近年来,全球森林面积急剧下降,竹资源的生态、经济等综合效益已引起国际社会和各产竹国的高度重视。目前国际上对绿色环保材料的需求越来越大,从绿色产品的基本特征(环境保护性,材料、资源利用最优性,安全性以及多生命周期性等)来看,竹产业最有希望成为绿色产业。而桃江可借这一契机,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从而积极推进桃江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桃江的进程。
与此同时,桃江县竹产业必须从其发展的实际出发,借鉴农业产业化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勇于实践,大胆创新,靠机制和技术革命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此外,资源是产业发展的基础,首先应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扩充基地规模。其次,应进一步提高科技含量,拓展国外市场,在发展企业生产的同时,瞄准国际市场,采取行之有效的营销手段,拓展产品的外向度。
最后,应加强宣传,创建品牌。充分利用“中国竹子之乡”这张名牌,大力宣传桃江竹产业。利用电视、网络、报纸、广告、宣传册等各种媒体大力推介桃江竹产业,宣传桃江良好的发展环境,吸引各方能人和企业到桃江投资创业。
竹材质包装作为包装设计的一个分支,有着非常好的发展前景。竹乡的竹资源始终是基础,是特色,桃江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对其开发是关键。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开发竹资源,在此基础上发展竹包装,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在“生态保护”的战略下,对竹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发展生态环保型包装,必能推动竹产业的发展,从而带动整个桃江县经济的发展。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结合所学专业对益阳桃江竹类进行产品设计开发并提交设计方案。
参考文献: [1] 李亦文.现代竹制品系列开发与设计[J].北京: 产品设计,总005期 [2] 戎 宁.论包装设计生态化与民族文化[J].包装工程,2004年第6期 [3] 关传友.中华竹文化[M].北京: 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0 [4] 张钧成.中国古代林业史•先秦卷[M].台北: 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5 [5] 靳埭强.中国平面设计与包装设计[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 [6] 尹定邦.包装设计与文化意义[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7] 周智诚.主流包装设计[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7 [8] 巫建,冯豫韬.竹材·设计·文化
[9] 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2
第二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特色产业中小企业
附件: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特色产业中小企业
发展资金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地方特色产业中小企业发展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地方特色产业中小企业发展资金(以下简称“特色产业资金”)是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6号),由中央财政预算安排,专门用于支持地方特色产业集群和特色产业聚集区内中小企业(以下简称“中小企业”)技术进步、节能减排、协作配套、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资金。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地方特色产业是指以地域和资源优势条件为基础,围绕特色产品的生产、销售、服务等而形成的市场化、规模化、集约化和链条化的生产经营群体。主要包括:石油石化、煤炭煤化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农产品加工、畜产品加工、棉花加工、民族手工艺、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及高端制造等优势资源转化产业、新疆地方特色 1 民族传统手工业和新兴产业等产业。
第四条 自治区财政厅负责确定特色产业资金的支持方向和重点,组织项目申报审核,确定资金分配额度,并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绩效考评。
各地州(市)财政部门具体负责开展所辖范围内的项目申报审核和绩效评价工作。
第五条 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按照国家现行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章 使用原则和支持方向
第六条 特色产业资金的使用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符合国家和自治区产业发展政策;
(二)符合国家和自治区节能减排和保护环境的要求;
(三)符合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四)公开透明、定向使用、科学管理、加强监督的原则。第七条 特色产业资金的主要用于支持方向是:
(一)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重点支持地方特色产业集群和特色产业聚集区内中小企业围绕特色产品的生产、销售、服务所开展的符合国家产业技术政策、创新水平较高、市场竞争力较强、预期经济和社会效益较好、知识产权清晰的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1.重点支持中小企业开展的自治区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或能够填补自治区重大科学技术空白的技术创新项目。对经有关部门(自治区经信委、自治区科技厅等有关部门)认证的技术创新项目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及专利申请费给予适当补助。
2.重点支持中小企业为提高特色产品核心竞争力,增加产品附加值,在原有技术工艺的水平上,所开展的的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的科技创新活动。对经有关部门认证的科技创新项目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及专利申请费给予适当补助。
3.重点支持中小企业为提升生产力水平、促进产业升级开展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对经有关部门认证的科技成果转化发生的产品认证、宣传和推广等费用给予适当补助。
(二)鼓励中小企业节能减排。重点支持地方特色产业集群和特色产业聚集区中小企业围绕特色产品的生产、销售、服务所开展的生产或应用节能减排产品的技术改造项目,集群和聚集区内废水、废气、废渣等废弃物综合治理利用项目的建设、改扩建和技术改造等。
1.重点支持中小企业为节约能源,降低能耗所开展的已经取得明显成效的技术改造或技术创新项目。对中小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发生的费用,按一定比例给予奖励。有贷款的项目采取贴息方式给予适当补助。
2.重点支持中小企业为节能减排所开展的生产或应用节能 3 减排产品的项目。对生产和应用节能减排产品的中小企业给予适当奖励。
3.重点支持中小企业为减少、收集、处置“三废”所开展的技术改造或技术创新项目。对中小企业发生的技术改造费用或技术创新研发费用,给予适当补助。有贷款的项目采取贴息方式给予适当补助。
4.重点支持中小企业利用“三废”开展的产品转化项目。对中小企业实施过程中发生的检测、研发费用或项目建设费用,给予适当补助。有贷款的项目采取贴息方式给予适当补助。
(三)加强中小企业与骨干企业专业化协作。重点支持地方特色产业集群和特色产业聚集区内有较强协作配套关系的中小龙头骨干企业重点产品技术改造和改扩建项目,中小企业为建立和加强与龙头骨干企业协作配套关系、提高专业化生产水平而进行的技术改造和改扩建项目。
1.重点支持与大企业有协作配套关系的中小龙头骨干企业为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附加值而开展的技术改造或技术创新项目。对中小骨干龙头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或技术创新发生的费用给予适当补助。有贷款的项目采取贷款贴息方式给予补助。
2.重点支持中小企业为与中小龙头骨干企业专业化协作,提高专业化生产水平所开展的技术改造或技术创新项目。对中小企 4 业实施技术改造或技术创新发生的费用给予适当补助。有贷款的项目采取贴息方式给予适当补助。
(四)支持中小企业产业升级和延伸。重点支持地方特色产业集群和特色产业聚集区内中小企业产业升级改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及高端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疆地方特色民族传统手工业的中小企业项目建设和技术改造,聚集和聚集区内主导性产业中小企业向附加值高的产业前端和后端延伸而进行的技术改造项目。
1.重点支持中小企业围绕新能源、新材料、新工艺代替传统能源、材料、落后工艺,所开展技术改造或技术创新项目。对中小企业发生的项目建设或技术改造费用给予适当补助。有贷款的项目采取贷款贴息方式给予适当补助。
2.重点支持从事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及高端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中小企业项目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对中小企业发生的项目建设费用、技术改造费用给予适当补助。有贷款的项目采取贴息方式给予适当补助。
3.重点支持新疆地方特色民族传统手工业的项目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对从事新疆地方特色民族传统手工艺中小企业为产业升级实施的项目建设或技术改造费用给予适当补助。有贷款的项目采取贴息方式给予适当补助。
4.重点支持聚集和聚集区内主导性产业中小企业为提升产 5 品附加值实施的技术改造项目。对发生的技术改造费用给予适当补助。有贷款的项目采取贴息方式给予适当补助。
(五)改善中小企业服务环境。重点支持为地方特色产业集群和特色产业聚集区内中小企业提供研究开发、设计、知识产权保护、工程技术管理、商务信息交流等公共服务项目。
1.重点支持工业园区、中小企业创业基地、中小企业孵化园区(中小企业孵化器)为帮助中小企业创业所开展的出租办公场所,组织专家指导,吸引战略投资,提供信息咨询,组织企业培训,商务信息交流等各类孵化服务。对提供上述服务的机构发生的费用给予适当补助。
2.重点支持设计研究院、咨询公司、中小企业信息服务机构、大中专院校面向中小企业所开展的可行性研究、设计、工程技术咨询等各类服务。对提供上述服务的机构发生的相关费用给予适当补助。
第八条 同一,每个项目单位只能选择以上一项内容申请支持。
第九条 特色产业资金的支持方式采用无偿资助、贷款贴息方式。同一,每个项目只能申请一种支持方式。
第十条 特色产业资金无偿资助的额度,每个项目一般不超过300万元。
特色产业资金贷款贴息的额度,根据项目贷款额及人民银行 6 公布的同期贷款基准利率确定。每个项目的贴息期限一般不超过2年,年贴息率不超过同期贷款基准利率,贴息额度一般不超过300万元。
第三章 项目资金的申请
第十一条 申请特色产业资金的企业或单位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位于地方特色产业集群或特色产业聚集区内;
(二)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
(三)财务机构和财务管理制度健全;
(四)会计信息准确完整,纳税信息和银行信用良好;
(五)已经纳入全区财政企业信息网络快报;
(六)企业经济效益良好,资产负债率合理;
(七)申报项目符合本办法规定的支持内容。第十二条 特色产业资金的申报材料一般包括:
(一)资金申请文件;
(二)项目可行性报告;
(三)生产经营情况或业务开展情况;
(四)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会计报表;
(五)承担项目单位法人执照副本及章程(复印件);
(六)其他需提供的资料。
第四章 项目审核及资金拨付
第十三条 自治区财政厅于每年2月份,依据国家、自治区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正式提出当年专项资金支持方向、支持重点、申报要求和组织计划,在本地区范围内公开组织特色产业资金的申请工作。
第十四条 凡符合资金重点支持项目的中小企业(机构),均可按属地原则、以书面申请的方式申请上报。申报程序如下:市县所属企业、机构申请特色产业资金时,先向市县财政部门提出申请,经地州市财政部门审核同意后报自治区财政。无主管部门的自治区区属企业也可通过有关行业管理办公室报自治区财政厅。
第十五条 自治区财政厅建立专家评审制度,组织相关技术、财务、市场等方面的专家,依据本办法的规定和当年专项资金的支持方向和支持重点,对申请项目进行评审。
第十六条 对评审通过的项目在自治区财政厅门户网站上公示7个工作日,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七条 公示结束后,自治区财政厅提出本地区特色产业资金使用计划,于当年4月底前上报财政部备案。按照预算、国库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拨付资金。
第十八条 自治区财政厅根据全区国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和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等,研究提出下特色产业资金需求、扶 8 持重点、扶持计划和组织实施方案,连同本特色产业资金预算执行情况,于每年12月底前上报财政部。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十九条 自治区财政厅负责对特色产业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检查内容包括:项目执行情况、资金使用情况和财务管理情况。检查方式采用重点检查、委托地州市检查或委托中介机构专项审计。
第二十条 各地州市财政部门要按照本办法的要求,做好项目申请材料审查和资金拨付管理工作,接受监督检查。
第二十一 各地州市财政部门应按照自治区财政厅的有关要求,组织绩效考评,并于每年12月底之前报送绩效考评报告。绩效考评报告主要内容是:项目资金的预算执行、使用效果,存在的问题和政策建议等。
第二十二条
对违反本实施细则规定截留、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的单位或个人,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第427号令)进行处罚,并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自治区财政厅负责解释。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新田县特色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新田县特色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摘要:本文立足于新田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详细阐述了新田富硒产业发展现状,总结了富硒特色产业发展的做法和经验,提出了新形势下推动新田富硒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关键字: 新田 富硒 产业
新田县是湖南省四大“温室县”之一,生态环境优良。县内拥有独特的富硒资源,总面积1022.4平方公里,其中,615平方公里土壤硒元素含量0.4mg/kg以上,属富硒土壤,占全县土地总面积60.18%。县内主要农产品含硒量均达国家最优标准,是湖南省首次发现的大面积天然无污染富硒区域。
近年来,新田县因地制宜地抓住富硒特色做文章,充分利用天然富硒优势,统领县域、企业、产品发展,富硒产业开发迈开大步,成为全县三大主导产业之一。2011年,新田先后被省补硒办授予“原生态富硒食品基地县”,被湖南省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察院确定为“富硒土壤开发利用研究基地”。2014年,第五届中国硒资源开发利用协作组织大会在新田成功召开,新田被授予“中国天然富硒农产品之乡”“湖南省海外高层专家度假基地”,被省政府列为全省发展富硒产业示范县,新田富硒农产品被评为“湖南省稀有养生农产品”。“陶岭三味辣椒”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新田大豆”通过省级评审,宏旺菌业、富林食品获得QS认证,万家鹅业被列为湖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湖北恩施举办的第二届中国硒博会上,新田大豆、陶岭三味辣椒荣获“中国名优硒产品”称号,新田罗汉果、石羊醋水豆腐荣获“中国特色硒产品”称号。2015年11月在常德召开的第一届中国(湖南)富硒食品研讨暨博览会上,东升富硒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恒丰粮油公司、湖南富林富硒食品有限公司等三家企业被评为“全国富硒明星企业”,洪源罗汉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生产的罗汉果、亨乐富硒姬松茸种植专业合作社生产的的巴西菇、宏旺菌业开发合作社生产的云耳、东升富硒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生的的蔬菜、恒丰粮油公司生产的大米分别获得“全国富硒名优产品”称号。2015年,全县发展富硒农产品种植示范基地面积达30余万亩,完成富硒产业产值20余亿元,实现利润近10亿元。富硒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绿色主导产业。
一、富硒产业发展现状
新田县坚持实施富硒品牌战略,把加快富硒资源优势向商品优势、经济优势、品牌优势转化作为推进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战略性调整,形成了富硒产业开发的强大合力和良好氛围。
1.培植基地,产业支撑力不断壮大。近年来,新田充分发挥产业基地的带动作用,出台 1 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优惠措施,促进了基地建设。目前,富硒大豆、富硒大米、富硒蔬菜、陶岭三味辣椒、富硒家禽等一批主导产业基地迅速成长,形成了陶玲、新隆万亩富硒玉米高产示范片,三井、枧头、金盆等乡镇连片万亩富硒大豆示范基地,龙泉、金陵、骥村等乡镇万亩富硒蔬菜示范基地等一批“万”字号核心生产基地,其中,陶岭玉米、三井大豆和早稻三个万亩示范片,全部通过省级评审验收。新引进并建成了以湖南儒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新田恒丰米业公司、新田农丰水稻种植合作社等龙头企业为依托的一批上千亩有机富硒水稻生产示范区,带动了广大群众增收。广东东升农场总部落户新田,新屋场标准化蔬菜基地面积扩大到6000亩,年产优质蔬菜1.5万吨,产值近2亿元。湖南三箭公司在大坪塘留家田村建立了上千亩脱水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并将就地建厂大量收购新田富硒蔬菜,以拥有自己知识产权的最先进工艺加工脱水蔬菜,将有力拓展久负盛名的新田富硒蔬菜市场空间。截至2015年底,全县通过龙头企业自建或以“公司+基地+农户”形式共建的富硒农产品种植示范基地面积达8.2万亩。
2.培育企业,发展带动力不断增强。新田县把农产品加工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导产业,专门规划了面积达650亩、投资100亿元的富硒农产品加工园。制定《新田县富硒产业发展规划》,扶持富硒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发展,大力引进和培植龙头企业,促进做大做强,增强了企业带动效应。生产速冻蔬菜及罐装饮料的明丰公司投资近1亿元顺利完成了1、2期工程,2015年上半年投产运营。县内生产的大量富硒农产品经公司敞开收购后,通过加工、策划、包装、营销,将真正实现从卖原料到卖产品的根本转变。万家鹅业公司通过扶持,已经成为全省最大的肉鹅加工厂,被列为全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公司年饲养种鹅1.5万羽,带动商品鹅养殖户600多户,年出笼富硒商品鹅150万羽,年加工生产富硒白条鹅100万羽,金波湖牌酱板、盐焗、香辣三大系列40余个产品4000吨,年产值过1亿元。目前,该公司正朝着打造全国第一美食的目标奋勇前行。恒丰粮油有限公司原是生产普通大米的企业,2011年通过引进优质大米品种,投资200万元建成优质米生产线,创办富硒有机大米基地1000亩,富硒香米基地200亩,正式进军高端富硒米市场,公司生产的富硒大米以每公斤56元的价格热销北京和广州,产品供不应求。湖南儒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南有新田菌业有限公司、豆家旺食品有限公司、英乐生态农业等一大批企业正向富硒产业开发推进。
3.创优品牌,产业影响力不断扩大。2014年,新田成功举办了第五届中国硒资源开发利用协作组织大会,新田县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花卉食品专业委员会授予“中国天然富硒农产品之乡”,新田天然富硒农产品被湖南省养生协会授予湖南省“稀有养生农产品”。硒资源协作大会期间与13家企业成功签约,总投资额达57亿元。“陶玲三味辣椒”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新田富硒大豆”已通过省级评定,2015年将参加国评终审。目前,“金波湖”牌富硒鹅熟食系列、“英乐”牌富硒胡须鸡、“湘将硒”牌富硒大米、“迎硒康”石羊醋水豆腐、“南有新田”牌富硒云耳、“回香”牌富硒大豆等都已经成为市场热销品牌。在2015年元月16日湖北恩施市举办的第二届中国硒博会上,新田参评的六个富硒产品中,有新田 2 大豆、陶岭三味辣椒荣获“中国名优硒产品” 称号,新田罗汉果、石羊醋水豆腐荣获“中国特色硒产品”称号,新田参评产品的获奖比例最高。
4.创优环境,发展吸引力不断强化。新田县委、县政府成立了以县委主要领导任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指挥长,相关分管领导任副指挥长的原生态富硒有机农产品开发指挥部,下设办公室,明确了主管部门,细化了责任分工。加强政策领导,制定和出台了《新田县原生态富硒有机农产品开发实施意见》,邀请中国人民大学等科研院校制定富硒有机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规划,提出阶段性重点建设项目,并将发展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县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以上的专项资金,重点用于资源调查、宣传策划、技术研究、专利申请和集体商标认证及富硒农产品开发的以奖代补。充分整合农业、水利、科技、国土部门项目资金,重点向富硒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倾斜,为富硒产业开发创造条件,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新田是湖南省首个大规模开发天然富硒农产品的县市,在近几年富硒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不少困难和问题,急需努力攻坚克难。
1.全民补硒氛围尚未形成。硒具有提高人体免疫机能、延缓衰老、防止癌变等功能,但大多数人对硒的认识还不够,各级各部门对硒与人类健康知识宣传普及不够,导致富硒农产品市场影响力和占有份额不足。
2.富硒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不够。目前,湖南省尚未制定出台“富硒农产品标准、标识”等标准体系,新田县开发富硒农产品生产无可参照标准,只能摸石头过河。此外,县一级缺乏高质量的检测仪器和设备,仅能开展简单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不利于富硒农产品标准化生产。
3.上级相关政策不多。省、市在富硒生态农业开发方面缺乏具体指导政策。各地富硒产业开发都是自选动作,力量单薄,无上级政策支持,形成不了合力。中国硒资源开发利用协作组织至今为民间机构,缺乏官方或半官方身份,在指导、推动富硒产业发展方面动力不足。
4.富硒土壤地质调查不够详细。前几年新田县实施的1:50000多目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调查范本比较粗略,具体到各村组、田洞、丘块土壤硒资源分布状况不明,不利于根据田洞、丘块实际情况,科学规划、种植富硒农产品。
5.富硒农产品开发投入不足。新田属于国扶县,县级可支配资金十分有限,在上级政策支持不多的情况下,本县富硒农产品基地建设、产品加工、品牌打造等方面资金投入不足。
6.相关专业技术人才欠缺。富硒农产品开发作为生态型农业,对高素质农业技术类人才有较强的需求,而新田作为后发地区,对此类人才的吸引力不够,龙头企业、合作社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能力不足。
三、富硒产业发展思路
硒是大自然对新田的恩赐,富硒是新田最具特色的优势资源。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后发 3 地区,新田县将继续找准定位、精准发力,擦亮“富硒”这张名片,将富硒资源转化为富民资本,将富硒资源优势转化为新田的经济实力,推动品质活力智慧新田建设。
1.进一步完善发展规划。随着食品功能化和营养化时代的到来,富硒产业将是发展空间巨大的朝阳产业。新田相较于湖北恩施、陕西紫阳等地开发富硒产业起步较晚,但新田富硒土壤中植物必须的营养有益元素含量丰富,重金属元素含量较低,具有“天然富硒”的独特优势,发展富硒产业空间巨大。产业的发展,规划先行。要抢占市场,就必须充分认识并挖掘自身优势,以市场为导向,明确产业发展的方向、目标、思路与措施,形成因地制宜、优势凸显、协调发展的战略规划,实现富硒产业的长远发展。任何一项工作的开展,政府重视和支持都是最大的驱动力。新田必须进一步加强对富硒产业的引导和扶持,强化富硒产业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工作职责,不断完善《新田县原生态富硒有机农产品开发实施意见》和《新田县富硒产业发展规划》。借助“智慧新田”信息平台,开展富硒资源背景数据的调查与详查,制定富硒资源调查与详查工作方案,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系统的对全县硒资源进行调查与详查,开展土壤、水体、水果、蔬菜、农作物、动植物、中药材等中硒自然分布情况的调查,开展地质、地理硒矿产资源的调查,查明硒分布的底数,创制出新田硒分布图,建立完整的硒资源分布、富硒产品、企业等信息档案,为富硒农产品生产与加工提供有效指导,为富硒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要坚持科技引领,支持富硒新品种的研发、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实施科技攻关、产业示范、技术辐射,依靠科技力量提升富硒产品的高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推动富硒产业发展,确保富硒农产品生产及加工产值每年递增40%以上,争取在2018年实现富硒产业经济总产值30亿元以上,真正把富硒产业打造成占新田经济半壁江山的主导产业,把新田打造成中国富硒产业的“航母”。
2.进一步提升发展效益。现代农业发展必须有新型工业的带动。富硒农产品加工是新田的三大主导产业之一,应该作为全县招商的重点,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方向,作为推进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特色产业。项目的开发、包装、策划等,都应围绕这个重点展开。招商要始终树立招大引强的决心和自信,只要是优质资源,就要有选商引资的魄力,不为眼前利益所动,不以低效益甚至牺牲环境和长远发展为代价。产业的发展,需要以富硒为重点,以龙头企业为带动,建设一批高起点、高标准、规模大、影响大的富硒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和富硒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大力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和示范园建设,形成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提升农业产出效益。要依托现有省级工业集中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开发、高水平管理、高效益运行,建设新田县富硒农产品加工园,吸引企业入驻,不断拉长产业链,丰富富硒内涵。同时,加快发展文化、旅游、服务等配套产业,形成强大的集群效应。
3.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一项成熟的产业背后,总有无形的推手。新田富硒产业是特色新兴产业,目前处于发展初期,总有一些思想上的顾虑,也肯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优化服务、强化保障,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发展富硒产业,农产品基地是基础。作为湖南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整县推进试点县,新田应该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农村产 4 权改革,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加快推广“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的新型经营模式,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富硒产业不断壮大。产品运输是市场运作的关键环节,产品运不出去,市场就难以开拓。要持续实施交通大会战,加快黔湘赣铁路、永郴高速、国道234的建设进度,加快与物流公司合作,建立现代电商物流园和冷链物流园,为企业发展壮大创造良好交通和运输条件。资金是富硒企业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要把握“湖南省富硒产业试点示范县”的机遇,用足用好相关政策,围绕产品研发、市场开拓和标准化生产等方面申报项目,积极争取上级的扶持和帮助。同时,通过加大财政扶持、整合涉农项目资金、破解企业融资难题等措施,建立健全多元化投入机制,支持富硒产业发展。要积极发展富硒产业中介组织,通过中介组织把龙头企业与农民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有序发展,抗御风险”的经济利益共同体,提高企业在流通领域的谈判能力和农产品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提高农民进行富硒农产品生产的积极性。要注重富硒食品的市场运作,协助企业开拓市场,完善销售网络,建立销售总联络电话,培育富硒专业经纪人和营销组织。
4.进一步增强发展动力。品牌是一个产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后发地区要参与激励的市场竞争,就应当以特色塑造地域品牌。具体到新田,要当突出“绿色环保、天然富硒”的鲜明特色,深度挖掘,不断打响“富硒之乡•南有新田”品牌,使其成为吸引客户、推销产品、招商引资的重要手段。要以富硒统领企业、产品,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产品走品牌带动市场路子,支持富硒企业或农村富硒专业经济组织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组织开展申请富硒证明商标和地理标志注册,争取更多的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或QS认证。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互联网作用,利用超级卡车大赛、孝文化节等为载体,融入富硒产品、富硒美食、富硒文化等内容进行宣传,向世人传播推介新田富硒品牌。同时,积极搭建富硒食品产销对接平台,鼓励支持和组织企业开展各类促销活动,走出去参加各类展销活动,拓宽“金波湖”牌富硒鹅熟食系列、“英乐”牌富硒胡须鸡、“湘将硒”牌富硒大米、“迎硒康”石羊醋水豆腐等产品的销售市场,扩大富硒蔬菜等产品在东南亚、欧洲等高端市场的影响力。
第四篇:2013年陕西省地方特色产业中小企业发展资金项目申报资料
陕西省地方特色产业中小企业发展资金申请书
南郑县天汉0916系列特色产品技改项目
(无偿资助)
项目名称:南郑县天汉0916系列特色产品技改项目
申报单位:南郑县天鹅湖旅游商品开发有限公司
地址:南郑县阳春镇付家河村
申报时间:二〇一三年六月
第五篇:《高中地理课件研究与制作》课题研究报告
《高中地理课件研究与制作》课题研究报告
摘要:课题组老师在对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资源整合研究中,收集整理上百件地理素材,互学互研,制作 20多件地理课件作品,并由学生参与评选出四件优秀课件作品。探索出了符合我校实际的教学信息化的三段工作机制,即调查分析制定策略——学生参与老师互学互研——课件带动建设学科资源库。该活动起到典型示范作用,有力推动了我校教学信息化建设步伐。
关键词:地理课件研究制作
一、问题的提出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刻且深远的影响,教育也毫不例外的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一方面以个人电脑、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为教学方式与教学模式的变革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素养已作为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宁强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长期以来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全县初中只有一名正规地理课教师,我校是全县唯一的一所市级重点完全高中,也只有 3位科班地理课教师(其中一位还是函授地理教育专业)。正常的地理教学无法保证,学生地理学科基本知识普遍缺乏,更谈不上地理学科素养。因而地理学科是我校,也是我县最为薄弱的学科。
宁强一中是我县唯一的市级重点中学,省级信息技术实验学校。现有 146名教职工,40个教学班,2700名学生。学校专门成立了信息技术课教研中心,全面负责和组织实施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教研工作。学校电教的硬件设施比较齐全,基本能满足学校信息技术课教学和教研的需要。由于我们是山区县、贫困县,信息闭塞,资金、技术十分短缺,信息技术课起步晚,绝大部分教师尚不能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上课,见不多,识不广,对教育受信息技术冲击认识不到位。这就使得教学模式单一,方法单调,在很大程度上阻隔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式,也极大地制约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上述基础上,我们申报《高中地理课件的研究与制作》这一课题,旨在通过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的整合,大幅提高我校地理课教师的教学水平,丰富其教学方式,推动信息技术在其他学科中普及,促进我校课堂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
二、研究依据和原则:
1、理论依据:
认识主义学习理论:人作为学习的主体,总是与认知对象与认识环境之间不断地进行信息交换,人的大脑的活动过程可以转化为具体的信息加工过程,人的认知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信息加工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理解依赖于个人经验,即由于人们对于世界的经验不同,人对于世界的看法也各不相同。知识是个体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知识是学习者在与情景的交互作用过程中自行构建的,学生应该处于中心地位,教师是学习的帮助者,指导者。
2、政策依据:
《课改纲要》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
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既要坚持系统性原则,又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既要提高研究小组内部个个环节,各个成员的协调、统一、高效,又要以理论为指导,联系实际,加强应用,不断优化与完善,增强整个研究活动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三、研究的内容和目的:
1、实践: 钻研教材,并结合教学实际和教材特点,收集整理汇总课件素材。地理课件的设计、制作、试用、反馈、完善。推动信息技术课在我校全面开展,带动信息技术课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为我校基于网络技术条件下的各科资源建设奠定基础。
2、理论: 为我校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课程资源整合、提高教师素质、优化教学手段探索新路子。地理课件的分类和制作程序。总结论证地理课件素材种类和素材收集整理的主要方法和途径。
四、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课题研究中心不仅要学习他人的理论和方法,通过查询有关的报刊杂志,光盘和网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并加以借鉴吸收。
经验总结法:既要学习经验,又要对课题组每阶段成果进行总结,以指导后期研究。
问卷调查法:有针对性的问卷,了解学生学习地理课的态度、方法、兴趣和自学能力等情况,制定研究方法和内容,力争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
五、研究过程:
根据课题研究方案,本课题研究基本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年月到年月,问卷调查,现状分析:我们课题组成员精心设计了第一份问卷,对我校当时高
一、高二部分班级 200多名学生进行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地理基础知识缺乏,兴趣淡漠,自学能力和自学意识差,是学生普遍头痛的一门学科。地理学科知识比较抽象,枯燥是重要原因。同时,我们又认真查阅了2002年以前我校高考文综(或地理)成绩在汉中市排名材料。通过分析我们进行了第一次反思,寻找问题,决定将信息技术课与地理课进行资源整合,申报研究课题。
第二阶段:年月到年月,学习软件操作,制作课件。课题组的地理课教师与信息技术课教师结对,互相学习,共同研究,在繁忙的日常教学工作之余,制作二十多个课件。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展示和试用。试用后,召集学生代表进行评议,提出了近百条修改意见。课题组老师在汇总意见的基础上进行了第二次反思,并进行了阶段总结,分析得与失。
第三阶段:年月到 200年底,总结分析阶段。对所有课件再修改、再完善,召集学生和部分教师代表进行评议,评选出四个优质课件存档,并上报。同时对整个研究活动进行了第三次反思,对存在问题、取得的成绩、后续研究设想以书面形式上报学校,并对学校开展信息技术课与其他各学科的资源建设与整合提出建议和设想。
研究活动流程图:(略)
六、成果及分析:
1、优秀的高中地理课件:
课题组成员认真钻研教材,学习新课程理论,结合自己教学实际,制作出一大批高质量的地理教学课件,如李荣懋和吴开沁老师制作的《地球运动的地
理意义
(二)》,刘兴明和刘红艳老师制作的《地理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杜芬斌和郑庆华老师制作的《海水的运动》等等都是这次研究中制作出的高质量、高水准的地理课件。通过反复试验论证,评选出以下四个优质课件存档上报。
2、探索出信息技术条件下资源整合的三段工作机制,即调查分析制定策略→学生参与老师互学互研→课件带动建设学科网络资源。
在整个研究过程,课题组经过了三次反思,第一次是反思学生学习的实情,查找问题,第二次反思是学生积极参与,信息课教师与地理课教师互学互研,对收集的资源进行分类整理。第三次反思是利用制作的课件做典型示范,推动建设学科资源库的建设。这种的思路及做法得到学校班子和老师们的普遍认同,学校也决定按此三段工作机制来加快我校信息化教育发展的步伐。
3、在该课题研究活动的带动下,全校其他各科教师纷纷学做课件,自己和集体学习电脑技术,部分教师制作的课件在省市的课件大赛中获奖。
学校也以此为契机,开展了全员微机培训,并做为校本培训的核心内容,每周集中学习两次,每次时间不少于2小时。学期末,全员考试,不合格者补学补考,考试成绩列入年终考核范围。学校以现金补足的形式鼓励教师个人购置电脑,目前我校90%以上的教师都拥有个人电脑。全校教师的微机操作技术大大提高。在2005的全员赛教初赛中,40%的教师使用了课件,在复赛决赛中,所有教师全部使用课件,使全校的教学手段更加多样化,更加新颖、高效。4、学生的学习兴趣浓,自主学习意识强,成绩全面提升。
在研究的第三阶段,我们又设计了问卷,对学生进行调查,经过分析,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地理课的自觉性增强了,绝大部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全面提升。地理课一直制约着我校文科综合成绩的提高,在2002年以前我校文综成绩居汉中市重点中学第九位,基本是末位。通过信息技术引入地理课堂教学后,学生知识面宽了,通过课件演示,使抽象的地球运动、天体运行等知识更加形象生动直观,学生兴趣浓厚,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在2003年的高考中,我校文科应届生的文综平均成绩位居全市第四,2004年的高考中,我校文科应届往届综合平均成绩均居全市第一。由此2005年汉中市第二届名师评选活动中,汉中市教育局将我校唯一的一个名额指标分配给文科综合。由于吴开沁老师在本课题研究活动及教育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全校所有教师集体评议并投票一致推选地理教师吴开沁老师为我校名师候选人。
七、结论与思考:
1、迅速普及信息技术手段的新路子。
我校信息技术教育起步晚,师资短缺,在短时间内要迅速在教学中普及信息技术手段,转变教育观念,革新教育方法,一直是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通过研究,我们摸索出一个三段工作机制,即“调查分析制定策略——学生参与教师互学互研——课件带动建设网络资源”。这条路子受到学校的鼓励和肯定,并在教学研究和管理中逐步实施。
2、高中地理课件素材种类、收集的途径和方法:
地理网络素材最大程度丰富了课件内容,激发学生兴趣,突破难点,突出重点,是整个课件的核心。地理课件的素材跟别的学科的素材一样,根据其呈现方式可以分为文本素材,图片素材,影像素材和动画素材四种。
地理课件素材的获取,我们课题组认为有以下几种:第一:使用他人完整课件进行修改。对部分时间精力不足,对多媒体课件了解较少的老师来说,可
以购买成熟地理课件。一般情况下,现成的课件不能适应不同老师的个性化教学,更不能体现不同教师的教学思路。所以我们可以根据自己需要来做少量的修改。第二,自己制作课件框架,大量使用他人的地理景观照片,各地风土人文图片,地球运动动画,地质变迁动画等等,以及最新的中国、世界地理事件背景分析素材可供下载,既免费又迅速方便。第三,自己日积月累,获取有价值的影像资料。由于影像资料庞大,不易在网上传输,所以网上课件一般无影像素材。而现实中,地理课件在市场上也很难购买,就连介绍地理知识的光碟也很少。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从电视上获取资料较好。电视上对地理知识介绍的内容多,对课件制作很实用。电视中的素材质量好,但获取却非易事,需平时日积月累。某些动画片如“蓝猫 2000问”对地理知识介绍很多,并且叙述浅显易懂,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对这样的素材,我们就要亲自动手录制,最后刻成光盘保存。当需要时,就可以随时截取其中的片断运用到课件中。
3、课件制作平台和技术条件:
在实践和研究中我们发现,地理课件制作的平台一般有“ Powerpoint”、“Flash”、“Authorware”、“AutoCAD”和“Frontpage”上述技术比较成熟,功能强大,普及程度高,而且采用这些平台制作的课件在一般计算机上都能使用,无需自备操作平台。学校在校本培训中把上述技术做为授课的重要内容,对所有教师和所学内容进行考试,成绩列入年终考核范围。
4、进一步明确了地理课件制作中的两组关系:
在制作地理课件中除掌握相当的计算机操作技术和“ Powerpoint”、“Flash”、“Authorware”、“AutoCAD”和“Frontpage”技术外,还要处理好以下两组关系。
息课知识和地理课知识互相补充,互相渗透。课题组的老师大部分只懂一科知识,要么是信息课,要么是地理课。课题组进行结对合作,每位成员既要学习地理课知识,还要钻研计算机操作技术,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这也是符合目前教育界倡导的要培养复合型的人才的要求。地理课教师要认真钻研信息技术,信息课教师也要学习地理知识。在制作课件时教师必须互帮互助,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学生既是教育活动的载体,又是主体,课件的质量高低,效果好坏直接取决于学生。课题组成员制作的十多个课件中,学生总共提出了 20多个合理化建议,经过老师再次修改、完善最终成形。学生的参与,直接关系到课件的质量。制作课件前,让学生提出可供参考的方案,制作过程中也可让学生直接参与,反馈、修改阶段更应让学生参与评估。
八、经验和存在问题:
1、该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主要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特别是省市电教馆的同志给予了政策和技术上的指导与支持。学校对该课题的开题、研究和结题工作给予了指导,并多方筹措资金,建成两个微机室,一个电子备课室,一个多媒体制作室,开通了校园网等,在硬件建设上给课题研究大力支持。2003年底学校成立了领导机构,校长石正义同志亲自挂帅,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亲自负责该项活动,抽调了具有较高专业技术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组成课题组。课题组成员齐心协力,想办法,挤时间,既要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常规操作方法,又要钻研地理教材,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确保了课件的高质量,高效率,又保证了课题研究活动的正常开展。
整个活动中也还有一些不足之处,如教师人手较少,时间紧、地理教学素材不多等,都或多或少影响着研究活动,特别是高中阶段,教学任务繁重,教师人员配备不足,要让教师在繁重、繁多的教学任务中挑出点时间搞教研,就太难了。由于我们基础差,起点低,与别的学校比,理论上升的程度很不够,我们重点做了些大量的实践工作。
2、后续研究:
将我们课题组探索出的三段工作机制推广到学校其他学科,各学科继续研究基于网络环境下各学科资源建设问题,力争使我们的研究在实践上更具操作性,理论上更具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