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复习重点(课件)(五篇模版)

时间:2019-05-11 21:34: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外汉语教学复习重点(课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外汉语教学复习重点(课件)》。

第一篇:对外汉语教学复习重点(课件)

第一讲

对外汉语教学总论

一.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任务

(一)性质、任务、根本目的

1、性质: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教学,其性质是一种外语教学,也可以说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

2、任务:研究——

(1)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原理;

(2)教学的全过程;

(3)教学体系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4)教学规律和学习规律。

并由此制订出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用以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

3、根本目的:培养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培养外国汉语学习者用汉语进行社会交际的能力。简单地说,就是培养汉语交际能力。

1)语言是交际工具,教语言就是要让学习者掌握这个工具。

2)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的目的是为了进行交际。

3)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家之间联系密切,人员交流往来越来越多。所以,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

需要掌握的几个重要概念:

母语(Mother tongue)——从亲属角度,一般指本民族的语言。

外语(Foreign language)——从国别角度,一般指外国语或者外族语。

第一语言(First language)——人来到世界获得的第一种语言。通常是指学习者的母语或本族语而言的。

第二语言(Second language)——第二语言是在获得第一语言之后学习或使用的其他语言。目的语(Target language)——正在学习力求掌握的语言。

汉语教师的知识与能力结构

1、语言基本知识与技能:包括汉语知识与技能、外语知识与技能

2、文化与交际:包括中国文化与中外文化比较与跨文化交际

3、第二语言习得与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学习汉语

4、教学方法:包括汉语教学法、测试与评估、汉语教学课程、大纲、教材与辅助材料和现代教育技术运用

5、教师综合素质:职业素质、职业发展与职业道德。依据《国际汉语教师标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二)第二语言教学包括:(1)中国人学外语;(2)少数民族学汉语;(3)少数民族学外语;(4)外国人学中文

(三)“语言教学”和“语言学教学”的区别

(1)目的不同:语言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不是讲授语言学知识。(2)教学内容

A.学习语言四要素: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的规则,保证正确性。

B.学习语言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的使用规则——语用规则,以保证语言的得体性。C.学习言语技能:听、说、读、写。

D.学习相关文化知识:和语言使用相关的文化要素。(3)教学原则:语言教学应生动、有条理,理论联系实际。

(4)教学方法:语言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教学以技能训练为主,教师适当总结、归纳规则。

(5)教学技巧:注重与忽略的问题。

(四)语言教学的教学原则

(1)正确处理言语要素的传授与言语技能、言语交际技能训练的关系:掌握语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原则。

(2)正确处理语言的形式结构教学与语义结构教学的关系:语法—语义—语用相结合的原则。(3)正确处理语言与文化、语言知识与言语要素的关系: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原则。

(4)要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选择和编排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加强重复,螺旋式提高的原则。(5)强化学习环境:自觉学习与自然习得相结合的原则。

(6)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原则。

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

1、美国社会学家海姆斯提出“交际能力”: 语法性;可接受性;得体性;实现频率。

2、社会语言学家认为语言交际能力包括:

A.语言学能力:语音、词汇、语法、语义、听说读写

B.社会语言学能力:功能、场合、社会地位、性别、身份、心理因素、行为语言、语体 C.话语能力:即连贯的话

D.交际策略:解释、迂回、改正、重复、忧郁、回避、猜测、语体转换、代码转换

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

一个人掌握语言要素和语用规则的能力,是一种内在的能力,属于语言的范畴。语言要素包括:语音、词汇、语法、文字。

语用规则:语言的使用规则,根据一定的语境对谈话的内容、言语的语音形式、词、句式以及应对方式等进行选择的规则。

语言要素+语用规则=语言知识

2.语言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一个人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包括口 头交际能力和书面交际能力,是一种外在的能力,属于言语范畴。

语言交际能力=言语技能+言语交际技能 言语技能: 听说读写的技能

3.语言要素、言语技能、言语交际技能的关系

二.建国以后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概况(1)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

1)初创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ª60年代初)

1950年,清华大学成立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是我国第一个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专门机构)

周培元、吕叔湘负责业务工作;邓懿、王还等6人授课。2)巩固和发展阶段(60年代初—60年代中)

1962年,北京外国语学院外国留学生部独立,成立了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

(是我国第一所以对外汉语教学为主要任务的高校)1964年,改名为北京语言学院。.1965年下半年,北语创办《外国留学生基础汉语教学通讯》(是我国第一份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刊物)3)恢复阶段(70年代初—70年代后期)

1972年10月,北语恢复,1973年秋开始接受留学生。4)蓬勃发展阶段(70年代末至今)

1987年7月,组成“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常设机构“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20世纪70’s下半期是对外汉语教学确立学科时期。学历教育:

本科:1975年,北语试办四年制“汉语言”专业本科(留学生为对象);

1983招收对外汉语专业

硕士:1986年,北语开始招收现代汉语专业外国硕士研究生;

1997年,北语建立全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课程与教学论”硕士 博士:1997 对外汉语教学方向的“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博士。

刊物

1979年9月,《汉语教学与研究》在北语正式出版。我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刊物

1987年9月,《世界汉语教学》,转为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刊,季刊。(96年选择)师资

1983年,北语首先开设对外汉语教学本科专业。

1986年,北语、北大开始招研究生。

1997年,北语建立全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学科教学论”(后改为“课程与教学论”)硕士专业,以及获准建立全国第一个带有对外汉语教学方向的“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学位点。

(2)对外汉语教学法的发展

1)初创阶段(50年代初—60年代初)

1958年,正式出版对外汉语教材《汉语教科书》。

(我国第一部正式出版的对外汉语教材)2)改进阶段(60 年代初—70 年代)

1977 年《 汉语课本》 首先引入了句型教学。

3)探索阶段(70年代初—80年代初)

1980年《基础汉语课本》 以常用句型为重点 4)改革阶段(80年代至今)1981年出版《实用汉语课本》。

(是第一部吸收功能法优点的教材)

三、与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相关的理论基础 组成:

语言学理论、心理学理论、教育学理论

对外汉语教学规律是由语言学规律、心理学规律、一般教育规律等共同决定的。3-1.语言学

(1)普通语言学基础理论(2)汉语语言学基础理论

(3)与语言学相关的跨学科分支学科理论 理论语言学注重的是:研究语言的结构。社会语言学注重的是:研究语言的社会功能。心理语言学关注的是:语言的(心理)过程

3-2.心理学

为什么心理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之一?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几乎与一切学科都有关系。语言教学活动的研究必然包括对学习者心理活动的研究。

2、语言习得理论和语言教学理论都离不开心理学理论。历史上的每一种教学法流派都有一(1)跟语言学习相关的心理学基本概念

A、注意:注意是人们对外界作用于感官的信息刺激做出的选择性反应。B.知觉:是将感官获得的信息转化为有组织有意义的整体的过程。

C.记忆:指知觉到的信息被编码、转化、联系、储存、复述、回忆以及遗忘的加工过程。D.遗忘:与记忆相对,是一种普遍和自然的联系。

(2)语言学习跟人的心理活动的关系 A.认知风格:个体对信息加工的方式。

场依存性:看待事物往往倾向于从宏观上从 整体上审视。

场独立性:看待事物常常倾向于以微观为基点,善于对每一个具体信息做出分析和辨认,而较少受整体背景影响。

沉思型:深思熟虑,谨慎而全面地检查各种假设,错误较少。冲动型:遇到问题急于作答,常常出错,元认知和记忆水平不高。容忍倾向:易于接受概括性广的类别,能兼收并蓄。

排他倾向:易于接受概括性小的类别,有时会拒绝与他想法不一致的内容。B.情感因素

a.动机:是驱使人们活动的一种动因和力量,其中包括个人的意图、愿望、心理的冲动或企图达到的目标等。

b.态度:是个体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应,是情感上的好恶及因之而采取行动的倾向

3-3.教育学

(1)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

底层结构:跟第二语言教学有关的客观条件。基础结构:有关理论和一定的教学经验。

主体结构:包括总体设计、教材编写与选择、课堂教学、测试。上层结构:教学原则。

A.总体设计:分析各种客观条件,综合考虑各种可能的教学措施并选择最佳教学方案。B.教材选用: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和主要依据。

C.课堂教学:是全部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实施检验总体设计的内容。D.成绩测试:不但是对课堂教学的检验,也是推动课堂教学、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2)“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点

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2)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3)学习应是创造和发现式活动;

4)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讲要点

1、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与任务

2、掌握几个基本概念:母语、外语、第一语言、第二语言、目的与

3、语言教学与语言学教学的区别

4、语言教学的主要教学原则

5、语言能力与语言交际能力的定义及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6、了解建国以来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概况,特别是一些标志性的成就。

7、与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相关的理论基础

第二讲:语言习得理论

一、语言习得理论概述

1、第一语言习得:

通常指的是儿童不自觉地自然地掌握/获得第一语言(通常是母语)的过程和方法。

2、第二语言学习:

通常指的是在学校环境(即课堂)中有意识地掌握第二语言的过程和方式。

3、第一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学习的对比(1)共同点:

1)都是为了获得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

2)都需要建立声音和意义之间的联系。

3)都需要建立形式结构和语义结构的联系。

4)都需要经过感知、理解、模仿、记忆、巩固和应用几个阶段。

5)语法习得都有一定的顺序。

6)都使用某些相同的学习策略。

7)都是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相结合的结果。(2)不同点:

习得是潜意识的自然的获得;学习是有意识的掌握.1)学习的主体不同,理解和接受能力不同。

2)学习的起点不同。

3)学习条件、学习环境、学习方式不同。

4)学习的目的和动力不同。

5)语言输入的情况不同。

6)语言习得过程不同。

二、儿童语言习得

儿童习得母语的基本过程的理论解释

①刺激—反应论

语言不是先天所有的,是后天通过刺激—反应—强化(反应后的刺激)的模式而获得的,是后天形成的一套习惯,因此在儿童习得语言的过程中,外部的环境条件是十分重要的。②先天论

LAD假说:人类具有一种先天的、与生俱来的习得语言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受遗传因素所决定的“语言习得机制”(LAD)

“普遍语法”:即人类语言所普遍具有的语言原则。当儿童接触到具体语言时,就会不断地通过假设—验证的演绎过程对“普遍语法”的参数进行定值以形成具体语言的规则系统。后天环境的作用是次要的,只是起了触发语言机制和提供具体语言材料的作用。与生俱来的语言能力才是人类获得语言的决定因素。③认知论

代表人物: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

儿童语言的发展是天生的心理认知能力与客观经验相互作用的产物,是认知能力的发展决定了语言的发展。④语言功能论

代表人物: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

语言是交际工具,儿童习得语言就是学会如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达到自己的交际目的。

三、第二语言学习理论(一)语言对比分析

1、定义:是将两种语言的系统进行共时比较,以揭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的一种语言分析方法。

2、代表人物:美国 拉多

3、理论基础:结构主义语言学、行为主义心理学 迁移理论

4、观点:认为第二语言的获得也是通过刺激—反应—强化的过程形成的习惯,但与第一语言习得不同的是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已产生了迁移的作用,两种语言最不同的地方最难掌握,相同或类似的地方较易掌握,因此主张对两种语言进行语音、语法对比,从而确定两者的相同点、不同点,对不同点加强教学。

(一)语言对比分析

5、四个步骤:描写、选择、对比、预测

6、局限:

重视语言形式,忽视语言功能 重视语际干扰,忽视语内干扰 重视预防,忽视诊断

(二)语言偏误分析

1、定义:对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所产生的偏误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其来源,揭示学习者的中介语体系,从而了解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与规律。失误:偶然产生的口误或笔误。

偏误:由于目的语掌握不好而产生的一种规律性错误。

2、代表人物: 科德

3、理论基础:普遍语法理论、认知理论

(二)语言偏误分析

4、偏误的来源:

(1)母语的负迁移。

(2)目的语知识的负迁移。“泛化”(3)文化因素的负迁移。

(4)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响。(5)学习环境的影响。

5、对待偏误的态度:对偏误的本质要有全面的认识。看到偏误的积极意义;

对偏误在交际中所产生的影响要有实事求是的估计;偏误是第二语言习得中必然有的现象,是正常的现象,伴随习得过程的始终。

利用对比分析和偏误分析,教师预先了解学习者可能产生的偏误及偏误的来源,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掌握主动;

6、局限

(1)正确与偏误的区分标准很难确定。

(2)不同语种偏误研究很不平衡。

(3)对偏误来源的分析陷入公式化。

(三)中介语理论

1、定义:

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特有的一种目的语语言系统。这种语言系统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化和交际等方面既不同于自己的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而是一种随着语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的正确形式不断靠拢的动态语言系统。、代表人物:美国

塞林克

3、特点:

(1)是一种语言系统,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都有自己的系统,可以作为一种交际工具。(2)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学习的进展不断地向目的语靠拢。

(3)中介语的存在是由于偏误产生的,要掌握目的语,就要慢慢减少中介语的偏误。(4)中介语的偏误有反复性。

(5)中介语的偏误有顽固性,其中一部分进而形成僵化。

第二讲要点

1、几组基本概念:第一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学习、失误与偏误、中介语、第二语言教学的

课程设计与总体设计

2、第一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学习的异同

3、关于儿童习得第一语言的理论解释:刺激反应理论、先天论、认知论和语言功能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

4、第二语言学习理论中的语言对比分析、语言偏误分析、中介语理论的定义、代表人物、理论基础及主要观点。

5、语言对比分析的4个步骤、语言偏误分析的5个来源以及中介语的主要特点

第三讲: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一、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学类型

是根据语言教学的某些综合特点划分出来的跟教学对象、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组织形式等有关的类型。

第二语言教学类型可分为:

1、按教育性质分:

普通教育(指中小学的第二语言教学)、预备教育、专业教育、特殊目的教育.2、按学习期限分:长班(一学年及以上)和短班

3、按教学组织形式分:班级教学、个别教学

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课程类型

1、综合课

2、专项技能课(口语、听力)

3、专项目标课(报刊阅读、应用文写作)

4、语言知识课(语音、词汇、语法、修辞)

三、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的基本内容

1、课程设计:就是针对特定的教学类型和具体的教学对象,根据教学对象所必备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来决定课程类型,制定课程设置计划,同时要考虑有关的主客观条件。它是总体设计的核心内容,是联结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

2、总体设计:

根据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语言教学规律,在全面分析第二语言教学的各种主客观条件,综合考虑各种可能的教学措施的基础上选择最佳教学方案,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途径、教学原则以及教师的分工和对教师的要求等做出明确的规定,以便指导教材编写(或选择)、课堂教学和成绩测试,使各个教学环节成为一个相互衔接的、统一的整体,使全体教学人员根据不同的分工在教学上进行协调行动。

3、总体设计的程序和方法(1)分析教学对象的特征

①自然特征:年龄、国别、文化程度、第一语言文化与目的语及文化的关系。

②学习目的:受教育目的、职业工具目的、职业目的、学术目的、临时目的。

③学习起点:根据学习者的目的语水平而定。

④学习时限:依据学校的教学制度而定或依据学习者的特殊要求而定。

3、总体设计的程序和方法(2)确定教学目标

①使用目的语的范围:使用目的语的领域及范围同时,教学内容也应不同。

②目的语水平的等级:指培养学生达到目的语水平的哪一个等级。(3)确定教学内容的范围和指标

总体设计既要确定教学内容的范围,又要规定每一项内容的指标。如:词的数量;听、说、读、写四项分技能要达到的水平。

3、总体设计的程序和方法(4)确定教学原则

语言要素和言语交际技能之间的关系。

A.以语法结构为纲编排教学顺序,以语言要素为中心组织语言材料。——听说法

B.以语法结构为纲编排教学顺序,以言语技能训练为中心组织语言材料。——听说法改进 C.以功能项目为纲编排教学顺序,以言语交际技能训练为中心组织语言材料。——功能法 D.以语法结构为纲编排教学顺序,以功能项目和言语交际技能训练为中心组织语言材料。——结构—功能法

第三讲要点

1、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学类型及其不同分类标准

2、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课程类型

3、第二语言教学的总体设计程序与方法,包括:要考虑教学对象的哪些方面特点、根据什么来确定教学目标以及如何确定教学原则等。

第五讲: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

一、语法翻译法

时间:18世纪末

代表人物:[德]奥伦多夫

理论基础:机械语言学或历史比较语言学官能心理学或联想心理学。

官能心理学:认为心理的各种官能可分别加以训练例如:记忆、思考、概括……

联想心理学:把一切心理活动看成是各种感觉或观念的集合。心理活动主要依靠联想的力量来实现。如:记单词依靠和母语的联系。

一、语法翻译法 主要特点:

A.以语法为纲,教授系统的语法知识。

B.课堂教学使用学生的母语,教学法以翻 译为主。

C.注重书面语的教学,轻视口语。

D.教授所谓的“规范”语言,重视使用所谓经典的“名著”、“原著”。

一、语法翻译法 成就:

A.强调母语教学的理论。

B.强调发展学生的智力,学生语法知识扎实。

C.由于注重书面语教学,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能力比较高。D.对教师本身的口语要求不高,该教学法使用方便。

一、语法翻译法 缺点:

A.忽视言语交际技能,尤其是听说能力的培养。

B.过分依赖学生的母语和翻译的手段,无法养用目的语思维的习惯和能力。C.过分强调语法的重要性,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或深奥难懂。

二、直接法(改革法、自然法)

针对“语法——翻译法”

“直接”:用目的语教授目的语。

又称“自然法”,主张仿照幼儿学习母语的自然过程来设计第二语言教学过程。直接法是作为“语法——翻译法”的对立物在西欧出现的,代表人物是贝立兹。时间:19世纪后半叶 西欧 代表人物:

[德]贝立兹 [法]古安 [英]帕莫·艾盖尔特 理论基础:

联结主义心理学,强调语言与客体的直接连接。特点:

A.在语言和外界事物或经验之间建立起直接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不使用学生的母语。B、以口语为基础(与“语法—翻译法”针锋相对)C.句本位,以句子为基本的教学单位。D.以模仿为主。

E.用归纳法教授语法规则

先操练,后归纳。

优点:

A.打破语法—翻译法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创了新路子。

B.利用直观手段(实物、图片等)进行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C.注重口语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

D.不使用学生母语,有利于培养学生用目的语思维的能力。

缺点:

A.把幼儿习得母语和成人学习第二语言混为一谈。

B.完全摒弃学生母语,忽视其积极意义,有时反而影响学生对目的语的理解。C.过分强调模仿、重复,不符合成年人需要适当给出规则的学习方式。D.对读写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

三、听说法(结构法、句型法)时间: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二战时美国训练士兵 代表人物:

[美]弗里斯

埃比

拉多 理论基础:

结构主义语言学(强调先搞清语言的结构)

行为主义心理学(刺激—反应—强化)

特点:

A.听说领先,读写跟上。B.反复实践,养成习惯。C.以句型为中心进行训练。

D.排斥或限制使用母语(不完全排斥)。

E.大量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 ,如:录音、语音实验室、视听设备等。F.注重语言结构的对比,确定学习难点和重点。G.有错必纠。

三、听说法(结构法、句型法)优点:

A.以句型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中心,并建立了一套培养语言习惯的练习体系。B.充分利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找出教学的难点和重点。C.不完全摒弃学生母语,克服了直接法的某些片面性。D.广泛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

三、听说法(结构法、句型法)缺点:

A.轻视读、写能力的培养。

B.机械的句型操练枯燥乏味。

C.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D.偏重语言形式的训练,忽视内容和意义。

四、功能法(意念——功能法、交际法)时间:20世纪70年代 代表人物:

[英]威尔金斯

亚历山大 威多森 [荷兰]范埃 语言学基础:社会语言学 功能语言学 心理学基础:人本主义心理学

第五讲: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

特点

A.把第二语言/外语教学的目标设定为培养学生运用目的与进行交际的能力。B.以功能为纲:功能是用语言做事,完成一定的交际任务并把语法视为实现功能的手段来让学生掌握。

C.教学过程交际化:创造接近真实交际的课堂语言环境。D.单项技能训练和综合性训练相结合。

E.强调表达内容,不过分苛求形式,对学生的错误要确定一个容忍度。F.循序渐进地组织教学。

G.发展“专用语言”教学,针对不同的交际需要教学。

优点:

A.培养学生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B.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确定学习目标。

C.教学过程交际化。D.发展“专用语言”教学。

缺点: A.如何科学地设定和安排功能、意念项目。B.如何把语言结构和功能结合起来。

C.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容忍态的“度”如 何把握。D.课堂交际化难以真正做到。

E.教师培训、教材编写、测试评估还难以适应交际法的要求。

五、任务教学法

是交际法在上世纪80年代的新发展,是交际法的一种新形势。其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设计具体的、带有明确目标的活动,让学生用目的语通过协商、讨论,解决这一具体问题。

所谓“任务”指有目标的语言交际活动。(2001年2月,中国教育部制定《中学英语课程标准》,规定尽量采用任务型教学法)

两个理论来源:

1、交际法的进一步发展,将以表达意义为目的的活动称为“任务”。

2、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发展,除了足够的输入以外,语言习得还需要有输出的过程。关键是输入和输出的质量以及学习者在输入和输出过程中经历的认知过程。

时间:20世纪80年代的英国

代表人物:伯拉胡、纽南

1982年英国伯拉胡在印度教英语时提出此方法。1989年,纽南发表文章正式提出交际课堂的任务设计。至 90年代成为英语教学的国际主流。语言学基础:社会语言学 功能语言学

心理学基础:人本主义心理学

心理语言学

第五讲: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

特点:

A.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语言。

B.强调学习活动和学习材料的真实性。

C.学习活动以表达意义为主。

D.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

E.鼓励学生创造性的使用语言。

F.鼓励课堂教学活动之间的联系。

操作过程(Ellis模式)

1、任务前阶段:让学生了解任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任务中阶段: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实施任务。

3、任务后阶段:分析语言重点。

优点:

1、有利于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

2、有利于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3、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4、有利于个性化的学习。

5、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以具体任务为学习动力(教、学的是真实价值的交际行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过程,以展示任务的成果而不是考试的成绩来体现学习成就(发挥了学生主动性、积极性)

不足:

教师发挥指导作用不够。学生摸索时间长,效果难说。与交际法的关系: ●强调任务的真实性。

●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发展言语技能 ●强调学习过程(即完成任务的过程)。●通过前期准备、后期巩固等步骤,弥补了交际法在语言使用的准确性、流利性方面的问题。

六、认知法(“认知—符号法”、“现代的语法—翻译法”)

观点:主张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智力的作用,注重对语言规则的理解、发现和创造性的作用,目标是在听、说、读、写全面掌握语言。

语言学基础: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言学

心理学基础: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学 1.教学原则:

①把培养语言能力放在教学目标的首位。

②以学生为中心。

③提倡演绎法,启发学生发现语言规则。

④主张听、说、读、写齐头并进,全面发展。

⑤适当使用学生母语。只用母语解释一些比较抽象的语言现象。

⑥反对有错必纠,主张不影响交际的错误不急于纠正。

⑦强调有意义的学习和有意义的操练,先理解(认)再操练(知)。2.不足:

①转换生成语法尚无法应用到外语教学的实践中。

②完全排斥机械性训练值得商榷。

③认知法作为一个教学法体系还不够完善,须进一步研究。

第五章重点

1、语法翻译法主要长处与不足。

2、直接法的理论依据、针对语法翻译法作出的主要变革以及该教学法的优缺点。

3、听说法与直接法的本质区别以及听说法出现的时代背景与该教学法的特点之间的关系。

4、功能法提出年代与代表人物,主要的变革点,以及该教学法的长处和有待改进完善之处。

5、任务型教学法的特点,以及成为国际英语教学法主流的原因分析。

6、认知法与传统语法翻译法的比较,其教学原则与主要的长处及实施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六讲:对外汉语教材编写与选择

一、教材分类

1、语言技能类教材

综合技能类:精读、读写、听说

专项技能类:口语、听力、阅读、写作、翻译

2、语言知识类教材:

语言、词汇、语法、汉字

3、文化知识类教材

4、特殊用途语言教材

二、教材编写选用原则

实用性、知识性、趣味性和科学性原则(1)实用性原则:“易教易学”

A.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指教材中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确定要从学习者的需要出发,教学内容必须是学习者在生活中常用的,在交际中所必需的。

B.语言材料的真实性:语言教材要尽可能选择现实生活中真实的语料,尽量避免无使用价值或仅仅为了解释语言点的“教科书语言”或“教室语言”。

C.教学方法的实用性:指教材在提供必需理论和知识的同时,更要提供大量的练习。

(2)知识性原则

指教学内容要包含一定量的新知识,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能增长知识。(3)趣味性原则

教材的趣味性主要体现在教材内容的生动有趣和形式的活泼多样。A.题材多样化。

B.体裁、语言风格和练习方式的多样化,版式设计、装桢、插图等形式上活泼醒目。

(4)科学性原则

A.语言的规范:要教规范、通用的语言。

B.内容组织符合教学规律:内容的编排顺序;题材内容;生词和语法点的分布;词汇和句型的重现率;练习的内容和方式……

C.反映学科理论研究的新水平,更换旧内容、慎重选择新成果……(5)交际性原则:

A.要选择有交际价值的教学内容。

B 语言材料的组织要体现生活的真实性。(6)针对性原则:

要适合使用对象的特点 A.最基本特点是母语,母语文化背景与目的语、目的语文化对比所确定的不同的教学要点。B.还要针对学习者的年龄、国别、文化程度特点、学习者学习目的特点、学习者学习起点和学习时限。

三、教材编写依据

1、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是理论基础。

2、语言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是直接理论依据。

3、目的语语言学和文化是教材内容的源泉。

4、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是教材编写的直接依据。

四、代表性教材介绍

第一部对外汉语教材:《汉语教科书》1958

第二部《基础汉语》中文:吕叔湘 英文:许国璋

20世纪70年代末:《基础汉语课本》 结构功能结合时期:《实用汉语课本》 结构功能文化结合:《中文听说读写》美国(介绍美国文化)

2001年:《新实用汉语课本》

第六章重点

1、对外汉语教材的4大主要类型及其分类标准的把握。

2、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的6条主要原则。

3、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的4条主要依据。

4、不同时期不同教学法的对外汉语代表性教材。

第七讲:语言测试与评估

一、语言测试的作用与目的

1、评估教学,提供反馈信息。

2、评估人才,提供用人的重要依据。

3、是语言教学研究和语言研究的重要手段。

4、推广被测语言教学,扩大被测言影响。

二、语言测试的种类

第二语言测试可分为:水平测试、成绩测试、诊断测试和潜能测试四大类。

1、水平测试

目的:测量测试对象的第二语言水平。

特点:有专门的大纲、统一的试题和统一客 观的评分标准。

原则:有效测量测试对象的实际语言水平。

2、成绩测试(课程测试)

目的:检查测试对象在学习的一定阶段掌握所学课程的情况。

特点:跟教学过程和教学对象紧密相关,可以测定受试者的学习成绩,但不一定能反映受试者的语言水平。例如:期 中、期末考试,结业考试、毕业考试。

3、诊断测试

目的:检查受试者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及教学效果是否达到教学大纲所预期的要求。

特点:A、不受教学进度的限制,随时可以进行。

B、测试内容可以相对集中,突出针对性。

4、潜能测试

目的:了解受试者学习第二语言的潜在能力。

测试内容:模仿能力;记忆能力;理解能力。

三、命题

1、标准化试题和非标准化试题(从命题过程和试题的可靠性程度的角度划分)

A.标准化测试:一般以现代教育测量学的理论为依据,遵照科学的程序,对考试的全过程,从设计、命题到评分、分析等实施标准化运作,严格控制误差,能高效、准确的测出受试者的真实语言水平。

B.非标准化测试:由任课教师根据具体教学需要而自行设计、命题、实施测试以及进行

评分的测试。

2、主观性试题和客观性试题(按评卷的客观化程度划分)

A.主观性试题:指测试结果的评判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阅卷者的主观判断。例如:作文、口试、翻译……

B.客观性试题:有统一的阅卷标准、答案固定,不因阅卷人的主观意愿而改变。如:多项选择、判断正误……

3、分立式试题和综合性试题(按试题所包含的测试内容的特点划分)

A.分立式试题:对受试者所掌握的语言知识和言语技能进行分项测试,以考察受试者各个单项的能力。如:填空、改错、多选……

B .综合性试题:对受试者的整体语言能力进行综合性测试,全面考察受试者的语言能力。如:听力理解、完形填空、写作…… 优点:

①针对性强

②客观性、标准化

缺点:各个项目测试的结果的总和不一定能反映受试者的整体语言水平和语言能力。

四、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

1、性质:

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是为测试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的汉语水平而设立的国家级标准化考试。

2、作用:

A.作为达到进入中国高等院校入系学习专业或报考研究生所要求的汉语水平的证明。B.作为汉语水平达到某种等级或免修相应级别的汉语课程的证明。C .作为聘用机构录用汉语人员的依据。

第七讲重点

1、语言测试的作用与目的。

2、语言测试的4大类型,各类的测试目的、特点及典型测试形式。

3、语言测试命题从不同角度的分析,包括标准化与非标准化试题、主观性与客观性试题、分离式与综合性试题的划分标准与题型特点。

4、HSK的性质、作用与测试的形式、等级。

第八讲:汉语作为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一、跨文化交际

(1)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的分类: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

交际文化 :

隐含在语言系统中的反映一个民族的心理状态、价值观念等影响语言表达的文化因素。非语言交际文化:

语言以外的传递信息的方式中的文化因素。语言交际文化 :

主要体现在语言的词汇系统、语法系统和语用系统中,这类因素对语言和语言 交际有规约作用,且本族人不易察觉。

文化的属性

A.民族性

B、社会性

C、系统性

D、阶段性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A.语言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语言和文化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B.语言是文化的主要载体——语言的特殊性。

C.语言是文化发展的基础,社会成员是靠语言交流共同发展文化。D.语言和文化是相互依存的。

因此,要掌握和运用一种第二语言,就必须同时学习这种语言所负载的该民族的文化。

(二)文化差异与交际障碍

A.词汇系统中的语言交际文化因素表现在:对应词的有无;对应词的词义范围的大小;词义的褒贬;引申义和比喻义的多少…… B.语法系统中的语言交际文化因素表现在:词形变化的有无;句子的组织方式不完全相同;方位、数量、顺序等的表达方式的不同……

C.语用系统中的语言交际文化因素:称呼、问候和道别;称赞和批评;自谦和自卑;邀请和应邀;隐私和禁忌……

(三)文化的冲突与适应

1、蜜月(观光)阶段

2、挫折阶段

“文化震荡症”、“文化休克”:在非本民族文化环境中生活和学习的人,由于文化的冲突和不适应而产生的深度焦虑的精神症状,表现为感到孤独、气恼、悲伤、浑身不适乃至生病。随着对第二文化的了解和适应而逐渐消失。

3、调整阶段

4、适应阶段

(四)对待不同文化的态度

1、尊重不同的文化。

2、理解与适应目的语文化。

3、求同存异对待文化冲突。

4、外为我用,发展本国文化。

5、从跨文化交际的需要出发,选择文化依附。“文化依附”:人们言行所代表和体现的是哪一种文化。

二、文化教学的层次

(一)语言中的文化因素:语构文化、语义文化、语用文化。

(二)基本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最基本的“知识文化”,学习者感兴趣、希望了解。

(三)专门文化知识:高年级的文化课,不属于语言教学,是提高汉语交际能力的文化底蕴。

三、文化教学原则与方法

(一)基本原则

1、要为语言教学服务,与语言教学的阶段相适应

2、要有针对性

3、要有代表性

4、要有发展变化的观点

5、要把文化知识转化为交际能力

(二)教学方法 “文化揭示”

1、通过注释直接阐述文化知识

2、文化内容融会到课文中去

3、通过语言实践培养交际能力

第八章重点

1、掌握几个基本概念:文化、交际文化、语言交际文化、非语言交际文化、文化休克、文化依附。

2、文化的分类及其分类标准。

3、文化的属性。

4、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以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如何处置二者之间的关系。

5、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冲突显现的主要阶段及各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6、对外不同文化的基本原则。

7、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不同层次及采用的相应的教学方法。

8、文化教学的主要原则与方法。

第二篇:对外汉语教学入门复习重点

对外汉语教学

1.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汉教是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是交叉学科。

2.汉教是语言教学的一种,是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汉语国际教育2008年列入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之下的二级学科。

3.第一语言:孩子最早习得的语言,从父母和周围人那里自然习得的语言。4.和第二语言:在第一语言之后再学习的其他语言。(应用语言学把一语之外的语言统称第二语言。)5.目标语:指学习者正在学习的语言。

6.习得:指从周围环境中通过自然学习获得某种能力。人的第一语言都是习得的。7.习得的阶段。5个。

前语言阶段1到2个月;单词句阶段1 1.5;双词句阶段1.5 2;多词句阶段2 3;复杂句和语篇阶段4 5。8.第一语言学习和第二语言习得的差异。(7个)主体(幼儿和成人)、动机(生存本能和目的不一)、环境(自然环境和课堂)、方式(环境与语言结合和母语连结概念和声音)、教育者及相关因素(亲属和教师)、过程(不自觉到自觉和自觉到不自觉)、文化(母语文化环境和缺乏相应文化知识)。9.教学主体观。(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10.双体观认为,教师是教育行为的主体,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现代教育过程就是教师与学生双主体协同活动的过程。

11.美国语言学家海姆斯提出语言学还应该研究人的交际能力,这个概念包括四个方面:合语法性、可接受性、适合性和可能性。

12.传统教学法的,语法——翻译法(18世纪,奥伦多夫)、直接法(20世纪,贝利兹)、全身反应法(20世纪60年代,美国阿舍尔,强调通过身体动作教授第二语言)

13.编写教案(教案形式、教案内容、教案编写步骤)教案的核心部分是教学环节或教学过程。

14.对比分析的心理学基础与流派:对比分析的心理学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它有以下重要概念:习惯、迁移与偏误。

15.迁移:旧习惯会对学习新习惯产生干扰。学习者已经掌握的语言会对他们学习其他语言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叫迁移。有两种:正、负。

16.正迁移:有利于语言学习的迁移,但第一语言的某些语言点跟第二语言相同时就可能出现。负:也叫干扰,由于套用母语模式或规则而产生的错误或不合适的目的语形式。17.偏误:偏离目的语、不符合目的语规则的语言现象。18.二语习得专家艾利斯提出的对比“等级”

19.偏误分析的作用:深化汉语习得研究、促进汉教、推动汉语本体研究。20.偏误类别与原因:语际偏误(又称干扰性偏误或对比性偏误)、语内偏误(又称目标语规则泛化偏误、发展性偏误)、训练偏误、认知偏误(普遍偏误)、21.中介语及其发展过程。

中介语:是学习者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构建的,既不同于母语又不同于目标语的一种语言知识系统。它是逐步接近目标语的一种发展阶段。这一概念是由塞林格于1972年提出的。科德提到两种中介语连续体;重构型连续体、重建型连续体。

中介语有可塑性、动态性、系统性3个特征。

中介语的变异:社交情景变异、语境变异。见图3.2 22.可理解输入和:“i+1”原则:克拉申强调,二语习得依赖于学习者得到的可理解输入。

23.临界假说。10岁前,大脑的可塑性好,左右脑运作语言、10以后,大多数人的语言功能逐步转移到到左脑,语言学习的能力减退。

24.语言能力,有两类,第一类是认知/学术能力,如学习语法、词汇的能力和阅读理解、默写,自由写作能力,跟认知符号法学习相关。第二类是基本的人际交际技能,涉及口语表达的流利性和语言使用能力,跟听说法学习相关。25.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

26.认知策略:指学习者用以提高学习和记忆能力,特别是完成具体的课堂任务时的行为,是在对学习材料进行直接分析综合和转换等过程中采取的步骤或操作,具有操作加工或认知加工的功能。认知策略是用来理解语言和产生语言的,包括操练、接受、和发出信息,分析和推理、为输入和输出创造构架等。

27.交际策略的的定义:被看作学习者客服交际难题的方法,是指学习者因其第二语言知识有限而采取的一种表达方式。类型:缩减策略、成就策略、28.文化适应模式

文化适应是指学习者逐渐适应新文化的过程。文化适应模式的基本假设是:二语习得只是文化适应的一个方面,而且一个学习者对目的语社会文化的适应程度将会决定他习得第二语言的程度。

29.语言普遍性假说。目标语的特征是否具有普遍性,会影响习得难度。大多数语言具有的性质,比很少语言具有的性质容易学。普遍语法、类型普遍性

30.课程设置,分为技能类和知识类,是教材分类的基本依据。前者培训交际技能,后者教授系统知识。技能类包括通用汉语技能和专用汉语技能;知识类分为语言知识课程和其他相关课程。31.教材编写应科学性原则、实用性原则、适合性原则、趣味性原则。32.语言测试的原则:针对性、可靠性(常用的方法有重测法和对等法)、有效性、实用性。33.平均数、中位数、众数、这三个量完全相同时,是最理想化状态

34.汉语正东亚、东南亚的传播:秦汉时期汉语文字开始向外传播,并逐步形成一个“汉字文化圈”,主要包括现在东亚的朝鲜半岛、日本和东南亚的越南。35.总体来说,汉字在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的传播大致有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用汉字记录本民族语言;第二阶段,为满足记录本民族语言的需要,改变一些汉字的作用、创造出特殊的汉字、如越南的喃字,日本的国字;第三阶段,依照汉字特点创造本民族文字。目前的情况是,日语,韩语、越南语中存在大量的汉语借词。在日本,日语还夹夹用2131个汉字和若干人名用字,每年举办汉字检定考试,受测人数已超过200万;800多万部手机中三分之二可以输入汉字短信。2005年2月9日,韩国政府宣布,在所有公务文件和交通标识领域,全面恢复使用汉字和汉字标记,规定将目前全用韩语的公务文件改为韩汉两种文字并用。

36.创办专业刊物,成立专业出版社:1979年9月原北京语言学院的内部刊物《语言教学与研究》改为正式出版刊物,成为我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刊物。由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和北京语言学院共同创办的会刊《世界汉语教学》,1987年9月转为世界对外汉语教学学会会刊。这两个刊物是20世纪90年代语言类核心刊物

37.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1987年7月成立了由多个部委办组成的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和该小组的常设机构办公室。简称国家汉办。

38.汉语测试的改进,HSK、商务汉语考试BCT,少儿汉语考试YCT

39.发展难度

40.两个教学阶段是指集中语音教学阶段和后语音教学阶段 41.带音法,已旧带新,以易带难。(yuzhchsh)

42.近年来,学者们提出了很多汉字教学的方法,有“基本字带字”法、“建立汉字联想网”、充分利用“基本部件和基本字”,所有这些,都充分重视部件在汉字教学中的作用。以部件为基本点,以点带面,有系统的进行汉字教学。以部件为中心的汉字教学,成为对外汉字教学界的主流,教学实践也证明这是一种正确的定位。

43.所谓部件,是指由笔画组成的具有组配汉字功能的构字单位。它又可分为成字部件和不成字部件两大部分。

44.文化教学的内容:一是对外汉语教学,也就是语言课中的文化教学;二是文化课教学。语言课的文化教学和文化课的文化教学不同,这两门课性质不同,所承担的任务也不同。一般来说,对初级水平的学生实施语言课中的文化教学,对中高级水平的实施文化课教学。45.汉字具有不同于世界绝大多数文字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体现在 表义和表音、书写系统的层次性、文字处理的特殊大脑机制。

46.口语教学原则,i+1.i代表学生已有的汉语水平,加一指略高于学生水平的语言输入。这样,i+1的输入对于学生来说是可懂的输入根据领会教学法,我们正是通过可懂的输入习得语言的。I+1可说是一般的外语教学原则。

47.词汇教学的目标:按照以上两个大纲,即前者的甲乙丙三级词汇共5253个,或后者的初、高两级词共5249个,可以作为教学的主要依据。即,这5200多个词是初级、中级阶段汉语作为二语学习者学习词汇的数量和范围。也是初中级词汇的教学任务和目标。48.编写教案:

教案的形式多种多样。从详略分,有详细教案、简略教案和微型教案;从形式上,分为提纲式、问答式、列表式、叙述式等。教案的内容有:教学单元(注明使用的教材)、教学对象(班级、人数、汉语水平)、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时数、教学环节或教学过程、补充练习及课堂活动、板书设计、作业及课外活动安排、经验和问题。

第三篇:对外汉语教学法复习部分重点

复习重点名词解释和大题

(根据老师重点提示,有待补充与完善)

名 解重点整理

直接法:是以目的语为教学语言进行第二语言教学的方法。代表人物有贝力子、叶斯柏森、帕默等。

功能法:是以语言功能和意念项目为纲,培养交际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又称意念法,交际法。功能法的语言学理论基础是:社会语言学、功能语言理论、话语分析理论等。功能法的基本原则是以单元—学分体系组织语言教学;以功能意念为纲,考虑交际因素;教学过程交际化;基本目的语和专业目的语兼顾。

自觉对比法:是在同母语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掌握系统的语言知识,经过大量的反复练习,最终达到熟巧的一种教学方法。

教学环节:教育家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根据感知、理解、巩固和运动的基本认知心理规律,总结和归纳出五个教学环节:组织教学、复习检查、讲练新内容、巩固新内容、布置课外作业等。

教学行为:指与教学有关的行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包括教学环节和教学步骤,狭义指具体的教学活动(包括课内和课外),如图片出示、板书、情景模拟、游戏、问答、坚守、练习、讨论、参观、语言实践等等。

认知风格:指的是个体对信息加工的方式。它既有一定的稳定性、又有一定的可变性。认知风格有三对: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沉思型和冲动型、容忍倾向和排他倾向。

习俗文化:主要指人们在节庆、婚姻、丧葬、生日、生育、开业等事件中的饮食习俗和活动习俗。

态度:通过学习形成的影响个体的行为选择的内容状态,是一种藏之于内心的,对行为或事物作出评价反应或准备采取相应行为的倾向性。它包括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为。

简答方向重点整理

1.留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哪几种?怎样维持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留学生的学习动机有五种,分别是:

(1)以掌握语言工具为学习动机(2)以升学为学习动机(3)以深造为学习动机

(4)以研究为学习动机(5)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

怎杨激发和维持?

(1)任务激发(2)兴趣激发

(3)成就激发

(4)竞争激发

2、对外汉语教学的一般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

1)分析阶段:确定起点状态;分析教学任务;陈述教学目标

2)实施阶段:设计有效的教学技术;适应个别差异和民族差异的教学;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教学方案的实施

3)反馈阶段:测量与评估教学效果;诊断与补救教学

3.简述教学内容导入的方式。

(1)文化导入。包括时代特征、社会风俗、人物关系、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历史沿革、经济体制、组织结构等入手。

(2)旧知导入。(3)情景导入。

(4)图片导入。包括电视、录像、图片等,是一种特殊的情景导入。(5)教具导入。(6)随机导入。

4、应该如何激发外国留学生的学习动机?

(1)任务激发(2)兴趣激发(3)成就激发(4)竞争激发

5、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五个教学环节是什么?

组织教学;复习检查;讲练新内容;巩固新内容 ;布置课外作业

6.作为一名优秀的对外汉语教师,你认为应该具备哪些素质?(1)具备专业的汉语语言学知识

(2)普通话标准,英语(或其他语种的外语)流利(3)良好的表达技能和一定的教学技巧(4)掌握必要的中外文化知识

(5)良好的心理素质、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等。

7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原则(1)精讲多练原则(2)讲练结合原则

(3)突出语言教学特点的原则(4)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原则

第四篇:对外汉语教学理论重点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复习重点12891705

一、绪论

1、对外汉语教育学科体系

(教材15页的大表)

2、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和作为母语的汉语教学研究的区别

(教材16页五点)

3、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

(教材19-21四点)

4、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

(教材21-22六点)

5、对外汉语教学的定义

(教材23)

6、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

(胡僧,朝鲜,《老乞大》《朴通事》)

7、世界汉语教学的特点

(教材59-62三点)

二、基础篇

1、语言学对第二语言教学的启示

(大论述,教材66-78,三大点,若干小点)

2、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有利因素和难点

(论述,教材83-85)

3、教育学对第二语言教学的启示

(大论述,教材87-100,三大点,若干小点)

4、跨文化交际的特点及其跨文化交际中对待不同文化的态度

(教材122-128)

5、关于交际文化和知识文化

(教材129-130定义加举例子)

6、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言文化因素

(教材133-138)

①语构文化 ②语义文化 ③语用文化

三、习得篇

1、语言习得与语言学习

(课件7加教材155,定义加二者的联系与区别)

2、第一语言习得及主要理论和假说

(名词解释)①刺激反映论

(课件8)②先天论

(课件8-9)③认知论

(课件9)

④语言功能论

(课件9-10)

3、第一语言习得的主要特点

(课件10,四点,简答)

4、第二语言习得及主要理论和假说

(名词解释)①对比分析假说

(课件10-12)②中介语假说

(课件12-14)③输入假说

(课件14-16)④普遍语法假说

(课件16)⑤文化适应假说

(课件16)

5、第一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习得的异同点

(课件16,八点,简答)

6、课堂教学的作用和局限性

(教材231-232,八点,简答)

7、学习者的个体因素(定义)大论述 ①生理因素:年龄四方面

②认知因素:智力、学能、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认知方式 ③情感因素:动机、态度、性格

四、教学篇

1、第二语言教学法及其所属流派

(四个流派,十五个教学法,名词解释)㈠认知派

①语法翻译法

(课件21-22)②自觉对比法

(教材247-248)③认知法

(课件24)

④自觉实践法

(教材253-256)㈡经验派

①直接法

(课件22)

②情景法

(教材242-245)③听说法

(课件23)

④视听法

(教材251-253)⑤阅读法

(教材245-247)㈢人本派

①团体语言学习法

(教材258-261)②默教法

(教材261-263)③全身反应法

(教材263-266)④自然法

(教材270-273)⑤暗示法

(教材266-270)㈣功能派

①交际法

(课件24-26)

2、总体设计定义

(教材292)

3、对外汉语教学目的(教材295-297,三点,填空)

4、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中的教学内容

(教材298,四点,填空)

5、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

(教材305-311,十点)

6、对外汉语教材编写和选用原则

(教材313-317,五性,若干小点)

7、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教材338-340,四阶段)

8、对外汉语教学的主要环节

(教材342-344,复试会考,理解不背)

9、语言测试

(教材270-273)

①语言测试的定义

②语言测试受到很多因素影响(四点)

③语言测试的作用(四点)

④语言测试的种类(五种分类方法)

⑤语言测试的评价标准(五个标准)

第五篇: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期末考试重点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课程考试重点

考试重点

一、名词解释

1.第二语言是在第一语言之后学习和使用的其他语言,在习得第一语言以后学习和使用的本民族的语言。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和外国语言都叫做第二语言。2.中介语理论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特有的一种目的语的语言系统,这种语言系统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化和交际等方面既不同于自己的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是一种随着语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的正确形式不断靠拢的动态语言系统。3.泛化是学习者对目的语当中的某个语言项目学习不全面把该规则当作该项目的统一的形式,面忽视了其它的规则或用法。

4.文化的迁移是指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运用母语文化的观念,行为方式等来实现目的语文化中的特定的文化行为和交际功能。

5.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制定的,对具体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进行规范性指导性文件。6.课程设计是针对特定的教学类型和具体的教学对象,对既定的教学对象所必备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来选定课程类型制定课程设置计划(同时考虑主客观条件)它是总体设计的核心内容。7.总体设计是根据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语言教学规律,在全面分析第二语言教学的各种主客观条件,综合考虑各种可能的教学措施的基础上选择最佳教学方案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途径教学原则以及教师分工和对教师的要求等等作出明确规定。

8.课程规范是对课程本体(课程性质,目标,内容)和课程实施(课程教学)这两个部分的规范。

9.水平测试是为了测量测试对象的实际语言水平,有专门的大纲,统一的试题和统一的评分标准客观,能够有效的测量测试对象的实际语言水平的测试。

10.成绩测试(课程测试)它是非标准化的试题,检查测试对象在学习的一定阶段掌握所学课程的情况。

11.分立式试题是对受试者所掌握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进行分项测试,以考察受试者各个单项的能力。例如:填空,改错,多选 12.HSK(汉语水平考试)是为测试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的汉语水平而设立的国家标准化考试。其初、中等共分为八级:基础:1到3级;3到5级为初等;6到8级为中等,高等是9到11级。合计三等11级。

13.文化震荡症(文化休克)是在非本民族文化环境中生活和学习的人由于的冲突和不适应而产生的深度焦虑的精神症状,表现为感到孤独,气恼,悲伤,浑身不适,及至生病,随着对第二文化的了解和适应而逐渐消失。

14.效度指测试的有效程度,即,测试的的内容,方法是否达到测试的目的。15.信度是测试的可靠性,指测试结果的可靠程度与稳定性,决定卷面信度的因素有:卷面的构成,试题的数量,评分标准和办法,受试者水平。16.区分度指测试区分受试者的水平差异的性能。17.CAI(计算机辅助教学)是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师教学以对话方式与学生讨论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程,进行教学训练的方法与技术。18.CCAI:汉语计算机辅助教学

19.语法——翻译法是培养读写能力为主要目标,以系统的语法知识为教学内容,课文内容对应的字词句,用母语进行教学翻译是手段,阅读领先,重视阅读和翻译能力的教学法。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课程考试重点

20.直接法是不用母语和翻译,主张以口语为基础模仿多练,充分利用直观教具,激发兴趣,注重培养语感,以句子为单位,主张以当代语言为内容反对用古典文学作品为教材的教学法。

21.听说法是听说领先,注重口语,反复操练,以句型为中心,限制母语和翻译,能够及时严格纠正学习者的错误,广泛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教学法。

22.视听法是语言和情景紧密相结合,重视口语教学,重视句型教学,日常生活情景对话是中心,排除母语和文学作为中介,直接用外语释义和练习的教学法。23.认知法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注重理解,反对听说领先,容忍学生的语言错误,利用母语,广泛运用教具的教学法。

24.交际法是以培养交际功能为主,运用语言正确得体以功能意念为纲,语言材料真实。主张采取多种教学手段的教学法。

25.对外汉语教学是语言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二、填空

1.对外汉语教学的原则是一种外语和第二语言教学。

2.第二语言教学的种类有偏误分析、对比分析、中介语理论。3.语言教学的内容包括语音、词汇、语法、文字。4.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有: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

5.对外汉语教学的四大环节是总体设计、教材编写与选择、课堂教学与实施、成绩测试与评估。

6.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类型有:综合课、专项技能课、语言知识课、翻译课、专项目标课、(其他)。

7.教学对象的自然特征是年龄,国别,文化程度,第一语言及文化背景。8.教学对象的学习目的有受教育、职业工具、学术、临时目的。9.对外汉语教学选词标准是常用,构词能力强。

10.口头表达能力强是指语音标准,潜词造句能力强,话语能力强。11.口头表达能力练习从过程上说有理解性、概括性、记忆性练习。12.对母语是英语的同学来说,学习汉语的最大困难是声调。13.外国人说汉语难学主要是指汉字难学,难写,难认。

14.对外汉语教学教材的选用原则是

1、交际性原则((1)要选择有交际价值的教学内容,(2)语言材料的组织要体现生活的真实性)

2、针对性原则:要适使用对象的特点

3、系统性原则。

15.HSK初、中等考试的题型有听力理解,阅读理解,语法结构,综合填空。16.语言测试的类型有水平测试、成绩测试、潜能测试、诊断测试 17.潜能测试的测试内容:模仿能力,记忆能力,理解能力。

18大写C文化是指知识性文化,小写c文化是指普遍的社会习惯。19.汉语远程教学的主要网络型教学和远程电视会议型教学。20.《英语九百句》是以听说法编写而成。《新概念英语》由视听法编写而成。《跟我学》是据根交际法编写而成的

21.通过反复的句型操练来培养口头能力的教学法是听说法。22.直接教学法是相对语法翻译法的对立面出现在西欧。

23.文化的冲突与适应有四阶段:蜜月阶段,挫折阶段,调整阶段,适应阶段。24.CCAI基本类型有操练与练习型,个别指导型,对话与咨询型,游戏型,模拟型。

25.课堂教学设计的最终成果是教案。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课程考试重点

26.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形式是课堂教学。

27.语言交际障碍体现在词汇、语法、语用层面上。

三、论述题

1.语法、词汇、语用系统中的语言交际文化因素表现在哪些方面?

(1)词汇系统中的语言交际文化因素表现在1)对应词的有无,2)对应词的词义范围的大小,3)词义的褒贬,4)引申义和比喻义的多少。(2)语法系统中的语言交际变化因素表现在:1)词形变化的有无,2)句子的组织方式不完全相同,方位,数量,顺序等的表达方式的不同。(3)语用系统中的语言交际文化因素:1)称呼、问候和道别,2)称赞和批评,3)自谦和自卑,4)邀请和应邀,5)隐私和禁忌。

2.对比分析在第二语言中的作用?

对比分析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作用:对比,预测。局限:重视语言形式,忽视语言功能;重视语际干扰,忽视语内干扰;重视预防,忽视诊断。3.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教学原则的概念? “结构“是指语言结构,包括语法结构和语义结构;“功能”是指用语言做事,即语言在一定的情景中所能完成的交际任务,“文化”也是指语言教学范围内的文化因素,主要是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文化差异而影响到交际的语言的文化因素以及目的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我们认为结构与功能这对矛盾是对立的又是相互依存的,结构是用来表达功能的,功能离开了结构也就无法实现,在语言交际中两者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我们主张“三结合”即结构是基础,功能是目的,文化教学要为语言教学服务。

4.对外汉语教学教材编写与评估原则是?

编写原则是

1、实用性原则:“易教易学”1)教学内容的实用性2)语言材料的真实性3)教学方法的实用性

2、知识性原则

3、趣味性原则1)题材多样化2)体裁、语言风格和练习方式的多样化3)版式设计,装桢,插图形式上活泼醒目

4、科学性原则1)语言的规范2)内容组织符合教学规律3)反映学科理论研究的新水平,更换旧内容慎重选择新成果。

评估原则是信度:评估是否公正而客观地反映了被评估教材的实际表现 效度:评估的内容是否就是教材评估所应考察的内容 5.现代技术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有哪些?

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教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使对外汉语教学的备课方式、学习方式、授课方式、考试方式、科研方式发生了改变。现代教育的影响越来越大,汉语教师逐渐从被动接受信息技术转向主动学习信息技术。

6.第一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的异同?

相同点:

1、都是为了获得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

2、都需要建立声音和意义之间的关系都需要建立形式结构和语义结构的联系

3、都需要经过感知、理解、模仿、记忆、巩固和应用几个阶段。

4、语法习得都有一定顺序。

5、都使用某些相同的学习策略。

6、教师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相结合的结果

不同点:

1、学习的主体不同,理解和接受的能力不同。

2、学习的起点不同。

3、学习条件、环境、方式不同。

4、学习的目的和动力不同。

5、语言输入的情况不同。

6、语言习得过程不同

下载对外汉语教学复习重点(课件)(五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外汉语教学复习重点(课件)(五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外汉语教学入门期末复习

    对外汉语教学入门期末复习一、小题目 1、①对外汉语教学指教师将汉语交际技能及相关汉语知识传授给海外非母语者的过程。 ②一般认为,对外汉语教学是语言教学的一种,是应用语......

    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重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 “对外汉语教学”名称之由来及发展 1、对外汉语教学:是指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实际上也包括对第一语言不是汉语的海外华人进行的汉语教学。 2、新中国的......

    对外汉语教学法考试重点

    一,填空 1、 精读课教学步骤: A由外入内 b由内到外 c内外结合 2、 教学内容: 一:语言教学 aaz音位的对应性 b音节的音乐性 c声调的起伏性 1、 辨音训练 2、 声调训练 二、词汇......

    对外汉语教学法考试重点

    二、判断正误(8分) 冲动型的学生急于做出回答,凭预感猜测。( ) 在语言教学中,对待学生的错误应该有错必纠。( ) 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 课堂教学应该遵循这样的......

    药理课件重点整理

    绪论 药物:能改变或查明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及计划生育的化学物质。 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间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药理学......

    近代史课件重点

    鸦片战争前夜的中国存在最主要的问题: 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内部迅速膨胀的人口及其引发的相关问题,二是外部世界一体化的初步形成及其对中国的压力。这两大问题成为18世纪末......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期末复习(合集5篇)

    一.名词解释 1. 语言的生成性 2. 迁移 3. 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 4. 教学原则 5. 行为主义 6. 中介语假说 7. “关键期”假说 8. 跨文化交际 9. LAD 10. 对比分析 11. 学习策略......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习题复习总汇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习题要点总汇 一、 填空或选择题:(熟记) 1993年,由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布的由国家教委制定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加强对外汉语教学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