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多彩的民族服饰课件
教学目标:
1.介绍几种常见的民族服饰,了解特点。
2.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现民族人物的情感和服饰特点。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创造力。
3.体验民族服饰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及表现民族服饰的特点。
教学方法:
欣赏、讨论、练习
教具:
民族服饰、饰品实物,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了解学生搜集资料情况。
二、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歌吗?今天我为大家准备一首歌曲咱们一起听一听。在听歌之前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请你们仔细听歌曲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如果你会唱,也可以轻声跟着一起唱。(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教师总结:大家说得都很好,我们国家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一个团结的大家庭。这56个民族有着各自的文化底蕴和习俗。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了解一下各民族不同的民族服饰。(出示课题:多彩的民族服饰)
三、知识渗透
1.交流欣赏。
课前我让大家搜集了一些资料,有关民族服饰的图片,了解这个民族的名称并试着说出他的服饰特点。谁来说一说?(提示同学们要他细听,教师适时总结。)
2.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将自己搜集的资料与学生一起欣赏交流。
3.总结过渡。
通过我们的交流欣赏,我们可以感受到民族服饰有的华美、艳丽;有的古朴大方;有的文静素雅。它反映出各民族的物质生活和精神风貌,被形象地誉为:民族文化的“百科全书”。这么多彩的民族服饰你们想不想用灵巧的小手表现一下?
4.技术指导。
教师出示自己的作品,引导学生分析绘画表现技法:用的什么方法?是怎样画的?
5.学生分析作品,自主探索。
(1)绘画方法:设色法和线描法。
(2)探索绘画过程。可以先勾轮廓再局部添画。可以先确定位置然后从局部开始画。
四、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1.作业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把自己搜集到的民族人物图片画下来,表现出服饰特点。至少画一个人物,可以是半身和也可是全身的。注意刻画人物表情。
2.构图饱满,注意比例。有时间可以为他画出背景。
3.如果你没有搜集到人物照片,可以用同学的图片或老师的图片。
4.教师辅导学生作业。
五、展示评价:
展示学生作品。学生进行自评互评。从民族名称、服饰特点等方面介绍自已的作品,然后同学们互相评价,教师总结。
六、课堂延伸:
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其它人看一看。并向他们介绍自己了解的民族知识。
第二篇:绚烂的民族服饰课件
一、活动目标:
态度:通过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服饰,懂得各族人民之间应当互相尊重。
能力:培养学生对少数民族的了解能力。
知识:1.了解绚丽多彩的服装,搜集少数民族服饰的特点。
2.能够通过民族服饰找出所属民族。
二、重难点
重点:各民族服饰的特点。
难点:各民族服饰的特点通过民族服饰找出所属民族。
三、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交流、欣赏
四、教学用具:
少数民族的服饰图片和录像资料
五、活动过程:
1、导入新课
我国各民族分布地区不同,生活环境、物质条件也不同,因此,在服饰上有很大差别。同学们一定见过绚丽多彩的少数民族服装,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
2、进行新课
第一部分:欣赏绚丽多彩的民族服装
(1).少数民族的服装绚丽多彩,一方面反映出各族人民的聪明智慧,同时也展现了少数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精湛工艺,各具特色的服装,美化了人们的生活。下面请大家看图片,你知道这些漂亮的服饰是哪个民族的吗?
(2).图片展示,学生欣赏并回答.(3).小组交流、辨别少数民族服饰,归纳各少数民族服装特点。
蒙古族的服饰,四季都穿长袍,腰带防风抗寒。内蒙古、新疆牧区,蒙古族男女老幼一年四季都喜欢穿长袍,俗称蒙古袍。春秋穿夹袍,夏季穿单袍、棉袍。男袍一般都比较肥大,女袍则比较紧身,以显示出女子身材的苗条和健美。袍子的颜色,男子多喜欢穿蓝色、棕色、女子则喜欢穿红、粉、绿、天蓝色,夏天更淡一些,有浅蓝、乳白、粉红、淡绿色等。
腰带是蒙古族服饰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多用棉布、绸缎制成,长三四米不等。色彩多与袍子的颜色相协调。素腰带既能防风抗寒,骑马持僵时又能保持肋骨的稳定、垂直,而且还是一种漂亮的装束。男子扎腰带时,多把袍子向上提,束得很短,骑乘方便,又显得精悍潇洒,腰带上还要挂上“三不离身”的蒙古刀、火镰和烟荷包。女子则相反,扎腰带时要将袍子向下拉展,以显示出娇美的身段。
维吾尔族:维吾尔族的服饰不仅花样较多,而且非常优美,富有特色。维吾尔族妇女喜用对比色彩,使红的更亮,绿的更翠。维吾尔族男性讲究黑白效果,这样粗犷奔放。
维吾尔族是个爱花的民族,人们戴的是绣花帽,着的是绣花衣,穿的是绣花鞋,扎的是绣花巾,背的是绣花袋,衣着服饰无不与鲜花息息相关。
维吾尔族帽类及头饰种类很多,在维吾尔族服饰中最有特色维吾尔族男女都喜欢戴帽子,因为戴帽不仅具有防寒或防暑的功能,更重要的是作为生活礼仪中的需要,社交、探亲、访友以及节日聚会等场合均需佩带。维吾尔族的传统帽子主要有皮帽和花帽两大类。
回族:回族服饰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在回族聚居区中,回族群众依然保持着中亚人的传统穿衣打扮。最显著的特征便是:回族特点的穆斯林服饰——男子多带小白帽,女子带各种花色的头巾。男子多留有大胡子!
回族服饰的主要标志在头部。男子们都喜爱戴用白色制作的圆帽。圆帽分两种,一种是平顶的,一种是六棱形的。讲究的人,还在圆帽上刺上精美的图案。回族妇女常戴盖头。盖头也有讲究,老年妇女戴白色的,显得洁白大方;中年妇女戴黑色的,显得庄重高雅;妇女戴黑色的,显得庄重高雅;未婚女子戴绿色的,显得清新秀丽。不少已婚妇女平时也戴白色或黑色的带沿圆帽。
苗族:苗族服饰-传统的苗族男装大襟短衣,襟向右开,颜色多为蓝、黑色。现在,男子的服饰已基本与汉族服饰一样。而苗族女子的服饰就显得精美了。
苗族妇女的腊染技艺水平很高,能染出有各种精美图案和花鸟的衣裙、手帕和巾帽,因而苗族妇女的头饰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苗族妇女的头巾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黑布尖顶帽,帽底下有垫头,垫头上绣有精美的花纹。制作别致,深蓝色的绣着花边的尖顶头巾套在外边,帽后垂下一根红带长及腿部。另一种是小花帽,这种花帽在平常农闲、休息时,她们都爱戴,是平顶式的,做工精美,绣有花纹。
第二部分:猜猜我是哪个民族
1.我国南、北方少数民族的服装非常漂亮,妇女大多数穿裙子。(看课件)猜猜是哪个民族的服装?
2.学生根据自己的见识及教材内容回答。
3.教师总结南、北方少数民族服装的特点。(南方:多数穿裙子,长的拖地,短的到膝。北方:宽袍、长褂、靴子)
4.组织学生完成课本P65页的内容。
5.组织学生编辑民族服饰小册子。(服饰特点介绍、服饰小故事)第三部分:民族物品展示会
1.同学们,我们每到一个地方旅游,都会带回当地的特产,特别是小饰物,让我们一起欣赏各地的民族物品吧!
2.学生拿出自己课前准备好的小饰品在班上展示,小组内互相交流辨别是哪个民族的小饰物。
3.教师总结。
六、总结评价
本课主要介绍了缤纷多彩的民族服装和民族物品,一方面反映出各族人民的聪敏智慧,同时也展现了少数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精湛工艺,各具特色的服装和物品,也美化了人民的生活。课后请同学们搜集一些与民族服饰有关的内容并互相交流。
板书设计
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
北方少数民族服饰的特点:宽袍、长褂、靴子
南方少数民族服饰的特点:裙子
第三篇:多彩的民族服饰说课
《设计维吾尔族服饰》说课稿
库尔勒市第八小学„.周彤
各位评委老师:
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美术教材第六册三年级25课的教学内容《设计维吾尔服饰》。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设计、效果预期等方面说说我对本课的理解。
一、教材分析
首先向老师们介绍一下教材内容。教材是专家集体智慧的结晶,一定要吃透。初看本课,内容涵盖面广,在广泛的民族服饰图片情境中探讨新疆维吾尔族服饰的特点,强调同一民族因居住地和支系的不同而产生的不同的服装穿戴装饰的服装样式,深入挖掘发现民族服装与少数民族生活的地区的地域环境,气候,风俗习惯和时代的发展带来的变化和联系,教材选择了新疆众多的少数民族的绚丽多姿的服装图片,力求使学生认识民族服装多元化的差异性和丰富性,激发学生对家乡传统文化的热爱,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尊重。
教材具体内容: 教材呈现了新疆各少数民族服装的图片,让学生通过欣赏讨论从民族服饰的图案色彩等基本特点中初步形成对维吾尔族服饰的认识。强调了图案、配饰在服装中的运用。
二、学情分析
我教授的小学的学生学习美术也有一定的时间,但是因为在以往的学习中受到考试,家庭等一些因数的影响,导致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不高。对美术学习的态度不认真,兴趣一般,喜欢美术认真学习的的学生也是较少,经过几年的美术学习,也还是没能形成良好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学生表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有特别喜欢美术并以此为专业的学生,学生课堂气氛普遍不够活跃,主动参与性较差,民族服装文化的探究,显得更为陌生,因此需要切实有效的教学方式
来调动他们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启发学生在课外主动地去关注美术,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灵魂、出发点和归宿。依据《美术课程标准》对小学中段欣赏·评述领域的课程目标的描述:“欣赏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了解重要的美术家及流派。通过描述、分析、比较与讨论等方式,认识美术的不同门类及表现形式,尊重人类文化遗产(加的“与时俱进”),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评述,表达感受和见解。”综合、探索领域的描述:“结合1~6年级其他学科的知识、技能,用多种美术媒材、方法和形式进行记录、规划、创作、表演与展示;了解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了解美术与人类生存环境、传统文化、多元文化之间的关系。”结合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情状况三个方面,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在民族服饰的文化背景中,形成对民族服饰的初步认识,运用美术知识归纳民族服装的特点。
2、通过同一民族的不同服饰和不同民族的服饰的特点分析服装的地域性,时代性等特点
3、感受不同民族的服装的美,提高学生对民族服装的审美水平。激发学生对民族服饰的热爱,树立保护、发掘和发展民族艺术的态度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仔细观察、思考,欣赏,运用美术知识归纳维吾尔民族服装特点。
教学难点:能够通过民族服装看到服装与地域,气候,风俗,时代的联系。教学准备:
1、教师:民族服饰图片课件、一件刺绣图案的坎肩及围腰
2、学生:自己身边的维吾尔族人的服装穿戴图片
了解民族服装。
四、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新课程的教学方法是多样多元的,不同的教学目标就有不同的教学方法。我们时刻不能忘记课标基本理念:“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本课教学目标和学情,我主要选择以下两种教学法: 一是赏析讨论法 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新疆民族服装的图片供学生赏析,起到刺激眼球、开阔视野、激发兴趣、启迪思维的作用;
二是情境创设法 教师身着一件传统民族上衣,问同学们,你们发现老师今天的衣服有什么特点吗?播放课件)我们国家幅员辽阔,南北民族服饰的差异明显。今天主要介绍了四个民族的服饰。
五、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的设计应该层次清晰、循序渐进、自然流畅,1.一上课,我就亲自身着一件传统民族上衣,问同学们,你们发现老师今天的衣服有什么特点吗?让孩子更直接的引发对新疆民族服饰的关注力争在开课阶段就能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抓住,让学生初步感受不同少数民族的服饰特点,为学生营造出民族服饰的学习氛围。2.在教学中我用一名导游的身份,带领大家跟我一起来看看美丽的新疆吧!力求让学生感受到美术与自己的生活的联系,感受我们国家幅员辽阔,南北民族服饰的差异明显。今天主要介绍了四个民族的服饰。分析得出同一民族的不同穿戴,加强理解民族服装和地域,时代,气候的联系。进而引导学生从服装的款式、色彩、图案纹样、佩饰四个方面来欣赏,分析维吾尔族服饰特点。
3.第二站我带领导孩子要走近天山脚下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维吾尔族。(播放课件)在维吾尔族服饰中最有特色维吾尔族
男女都喜欢戴帽子,因为戴帽不仅具有防寒或防暑的功能,更重要的是作为生活礼仪中的需要。社交、探亲、访友以及节日聚会等场都要佩带。维吾尔族帽类及头饰种类很多,色彩艳丽,装饰精美。除了刺绣的图案还常常用亮片,彩珠进行点缀。4.接下来我亲自用微课的形式示范设计服维吾尔族服饰为例,现场来示范制作一套女性的服饰。并展示多套维吾尔男妇服饰,并给示范模特试穿。旨在帮助学生学习设计制作维吾尔族服饰的方法。
总结概括少数民族服饰的特点:呼应开课部分,从款式、颜色、图案纹样、佩饰进行小结,让学生进一步加强对民族服装的认识。通过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回顾,加深民族服饰特点的印象。最后鼓励学生珍视新疆维吾族民族文化,将我们的民族文化传承、发扬下去,用鲁迅先生的话:“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来结束本课,升华本课的情感目标,并整理、收拾好工具。
六、效果预期
我预计本课教学环节时间分配如下:导入与引发5分钟,欣赏,思考与讨论30分钟,拓展与整理5分钟。我给本课定下的基本效果如下:
1.学生通过观看图片了解民族服饰的多样性和独特性,运用美术知识归纳民族服装特点。实现知识技能的目标。
2.通过欣赏和讨论,体验新疆服饰艺术与民族、生活和审美的密切关系,感受服装与地域,时代和气候的联系,实现过程和方法的目标。3.学生能感受不同维吾尔族服装的美,激发学生对新疆民族服饰的热爱,提高学生对维吾尔民族服装的审美水平。培养学生热爱新疆民族大家庭、热爱新疆民族艺术的情感,树立保护、发掘和发展民族艺术的态度观和价值观,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我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活动,贯穿愉快教育体验,培养学生具有基本的美术素养,使学生体验更深层的成功感。
除此以外,也许还会在课堂上出现新的生成性的目标和收获,相信一节课下来学生对家乡的民族服饰有新的认识、新的感受、新的收获!
以上就是我对本课的一些粗浅的想法,还请各位专家不吝赐教,谢谢!
第四篇:多彩的民族服饰说课
《多彩的民族服饰》说课稿
大理市湾桥保中中学 杜佛忠
各位评委老师:
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云南民族美术教材八年级15册的第一课教学内容《多彩的民族服饰》。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设计、效果预期等方面说说我对本课的理解。
一、教材分析
首先向老师们介绍一下教材内容。教材是专家集体智慧的结晶,一定要吃透。初看本课,内容涵盖面广,在广泛的民族服饰图片情境中探讨民族服饰的特点,强调同一民族因居住地和支系的不同而产生的不同的服装穿戴装饰的服装样式,深入挖掘发现民族服装与少数民族生活的地区的地域环境,气候,风俗习惯和时代的发展带来的变化和联系,教材选择了云南众多的少数民族的绚丽多姿的服装图片,力求使学生认识民族服装多元化的差异性和丰富性,激发学生对家乡传统文化的热爱,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尊重。
教材具体内容: 教材呈现了白族、傣族、彝族、哈尼族,苗族,景颇族等民族服装的图片,让学生通过欣赏讨论从民族服饰的图案色彩等基本特点中初步形成对民族服饰的认识。强调了图案、配饰在服装中的运用。
二、学情分析
我教授的八年级的学生学习美术也有一定的时间,但是因为在以往的学习中受到考试,家庭等一些因数的影响,导致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不高。对美术学习的态度不认真,兴趣一般,喜欢美术认真学习的的学生也是较少,经过几年的美术学习,也还是没能形成良好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学生表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有特别喜欢美术并以此为专业的学生,学生课堂气氛普遍不够活跃,主动参与性较差,民族服装文化的探究,显得更为陌生,因此需要切实有效的教学方式
来调动他们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启发学生在课外主动地去关注美术,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灵魂、出发点和归宿。依据《美术课程标准》对初中学段欣赏·评述领域的课程目标的描述:“欣赏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了解重要的美术家及流派。通过描述、分析、比较与讨论等方式,认识美术的不同门类及表现形式,尊重人类文化遗产(加的“与时俱进”),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评述,表达感受和见解。”综合、探索领域的描述:“结合7~9年级其他学科的知识、技能,用多种美术媒材、方法和形式进行记录、规划、创作、表演与展示;了解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了解美术与人类生存环境、传统文化、多元文化之间的关系。”结合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情状况三个方面,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在民族服饰的文化背景中,形成对民族服饰的初步认识,运用美术知识归纳民族服装的特点。
2、通过同一民族的不同服饰和不同民族的服饰的特点分析服装的地域性,时代性等特点
3、感受不同民族的服装的美,提高学生对民族服装的审美水平。激发学生对民族服饰的热爱,树立保护、发掘和发展民族艺术的态度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仔细观察、思考,欣赏,运用美术知识归纳民族服装特点。
教学难点:能够通过民族服装看到服装与地域,气候,风俗,时代的联系。教学准备:
1、教师:民族服饰图片课件、一件刺绣图案的坎肩及围腰
2、学生:自己身边的白族人的服装穿戴图片
了解民族服装。
四、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新课程的教学方法是多样多元的,不同的教学目标就有不同的教学方法。我们时刻不能忘记课标基本理念:“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本课教学目标和学情,我主要选择以下两种教学法: 一是赏析讨论法 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民族服装的图片供学生赏析,起到刺激眼球、开阔视野、激发兴趣、启迪思维的作用;
二是情境创设法 播放五朵金花或五朵金花儿女的电影片段,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直观感受时代的发展给学生的家乡“白族人的生活和服装”带来的变化。
五、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的设计应该层次清晰、循序渐进、自然流畅,1.一上课,我直接出示课题,利用课件展示部分民族的服饰,让学生回答自己所看到的图片是哪个民族的服装,力争在开课阶段就能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抓住,让学生初步感受不同少数民族的服饰特点,为学生营造出民族服饰的学习氛围。
2.在教学中力求让学生感受到美术与自己的生活的联系,课前我准备好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图片,大理市的比如周城,挖色,太邑,古城等地的白族服装图片进行对比,让学生感受它们的不同,从而分析得出同一民族的不同穿戴,联系自己所找到的湾桥的白族人的服装,插入电影片段,看完后让学生谈自己感受到的地域和时代的影响。继而再展示鹤庆,剑川,洱源,云龙等白族聚居县份的白族服装。加强理解民族服装和地域,时代,气候的联系。进而引导学生从服装的款式、色彩、图案纹样、佩饰四个方面来欣赏,分析白族服饰特点。
3.最后给学生放映其他一些民族的服装图片,因“花腰”而得名的花腰傣,因银饰而出名的苗族,云南特有的景颇族、布朗族、阿
昌族、基诺族、德昂族、独龙族等等。让学生讨论和分析所看到的民族服饰的特点,分析它们与地域,气候和时代的联系,4.总结概括少数民族服饰的特点:呼应开课部分,从款式、颜色、图案纹样、佩饰进行小结,让学生进一步加强对民族服装的认识。通过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回顾,加深民族服饰特点的印象。最后鼓励学生珍视民族文化,将我们的民族文化传承、发扬下去,用鲁迅先生的话:“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来结束本课,升华本课的情感目标,并整理、收拾好工具。
六、效果预期
我预计本课教学环节时间分配如下:切入与引发5分钟,欣赏,思考与讨论30分钟,拓展与整理5分钟。我给本课定下的基本效果如下:
1.学生通过观看图片了解民族服饰的多样性和独特性,运用美术知识归纳民族服装特点。实现知识技能的目标。
2.通过欣赏和讨论,体验服饰艺术与民族、生活和审美的密切关系,感受服装与地域,时代和气候的联系,实现过程和方法的目标。3.学生能感受不同民族服装的美,激发学生对民族服饰的热爱,提高学生对民族服装的审美水平。培养学生热爱民族大家庭、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树立保护、发掘和发展民族艺术的态度观和价值观,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我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活动,贯穿愉快教育体验,培养学生具有基本的美术素养,使学生体验更深层的成功感。
除此以外,也许还会在课堂上出现新的生成性的目标和收获,相信一节课下来学生对家乡的民族服饰有新的认识、新的感受、新的收获!
以上就是我对本课的一些粗浅的想法,还请各位专家不吝赐教,谢谢!
第五篇:多彩的民族风情课件
《多彩的民族风情》是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二个活动主题,本课通过引导学生对民族饮食、服饰、节日文化进行主动探索,发现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面为大家分享了多彩的民族风情的课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学生生活实际离少数民族的生活较远,对少数名族的风情了解不多。
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学生对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很感兴趣,有一些粗浅的认识。
因此,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教学难点是: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逐步树立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学会欣赏少数民族文化,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以^对面式的教学策略为主。首先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有着不一样的节日,通过交流进一步了解到这些节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很喜庆,逐步树立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接着让学生感受到各民族虽然习俗不同,但是对待远方的客人却是同样的热情,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了解到当我们与其它民族的人们相处时,首先应该尊重别人的风俗习惯,才有利于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最后通过师生交流的方式组织学生了解到不同的民族在服饰、食物、住房、出行等方面有所不同,这些不同源于当地的气候环境、地理位置等。
设计思路
1.以^对面式的教学策略为主。通过师生交流收集的资料来进一步了解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从中感培养学生对少数民族的热爱之情。
2.充分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收集了大量相关的视频短片和图片,比如藏族的藏历新年、那达慕大会、泼水节图片、彝族火把节报道、刘三姐对歌、少数民族运动会闭幕式等,还配上优美的音乐,比如颇有韵味的傣家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欢快热烈的《爱我中华》,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感受少数民族不一样的节日风情,拉近了学生与教材的距离。
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逐步树立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学会欣赏少数民族文化,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加强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初步能够创造性到表达自己对少数民族热爱的情感。
知识与技能: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知道中国^共******和社会主义国家对少数民族的关怀,懂得应该怎样尊重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同学友好相处。
过程与方法:课前收集相关资料,课上充分交流,课后回味与反思
教学重点
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教学难点
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逐步树立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学会欣赏少数民族文化,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部分民族节日的视频及少数民族的歌曲,部分少数名族的服饰图片等。
学生准备:学唱几首少数民族的歌曲,了解几个少数名族节日的传说故事,了解几个少数名族的节日和不同民族的衣食住行。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1-P2页内容,话题为“不一样的节日,同样的喜庆”。
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3-P4页内容,话题为“不一样的礼仪风俗,同样值得尊重”。
第三课时完成教材P1-P2页内容,话题为“不同民族的衣食住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我知道的节日多
1.以小组为单位填写节日卡,如彝族,火把节。要求越多越好。背景音乐为<<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2.以小组为单位轮流答的方式说说你知道哪些民族节日?要求:一次说一个,说完贴在黑板上,不能重复。
3.继续轮流答,直至评选出优胜小组。请优胜小组介绍成功经验。
小结。通过刚才的交流,我发现大家知道的少数名族节日可真不少!说都说不完了。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节日名称让学生了解到咱们国家竟然有这么多的少数名族节日,为培养对少数民族的热爱奠定基础。】
活动二我知道的节日
1.结合中国主要民族分布图说说自己想了解哪个民族的节日。教师综合学生的意见在黑板上标明。(背景音乐<<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2.交流小提示:
民族
传统节日
时间
习俗
愿望
3.各小组根据黑板上的提示选择3-4个节日进行重点交流。其他同学还可以补充。教师巡视指导。
4.各小组选取代表全班交流。其他同学还可以补充。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配背景音乐和画面或让学生看书上的图片。(背景音乐比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壮族的歌婆节播放<<山歌好比春江水>>,泼水节播放<<泼水节欢歌>>等)
5.教师补充“壮族三月三”的传说。
6.请同学们交流你收集到的有关民族节日的传说或故事。
7.两人一组商量完成书上“民族节日大搜索”的表格。
小结: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发现在这么多丰富多彩的节日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对!十分的喜庆。
【设计意图:在上个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交流了解几个重大的少数名族节日,让学生走进去,培养学生对少数民族的热爱之情。】
板书设计
5.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
体现特点
表达祝愿
不一样的节日 展现风情 同样的喜庆
促进繁荣
传递真情
第二课时
活动一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1.导入:各民族虽然习俗不同,但是对待远方的客人却是同样的热情。下面就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确定一个少数民族,准备准备,待会儿迎接我们这些来自汉族的客人。
2.为了让待客工作开展得更顺利,我们可以用哪些方式呢?是的,大家可以用你的语言、动作、食物、礼物等形式。总之,待会儿让汉族的游客评选最热情的民族及民族小明星。
3.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背景音乐<<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4.从每一组中挑选1个游客,组成游客团。然后游客团进入各个小组。各小组选取代表全班交流。其他同学还可以补充。教师随机点评。根据学生的交流配背景画面或让学生看书上的图片。(音乐见<<葫芦丝-阿瓦人民唱新歌>>)
5.评选最热情的民族及民族小明星。
6.各民族招待客人的方式真是异彩纷呈。除了刚才大家介绍的,你还知道哪些民族的待客习俗吗?
小结: 看来各民族虽然习俗不同,但是对待远方的客人却是同样的热情。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互动中充分感受少数民族人们的热情和大方。】
活动二远方的客人我们尊重你
1.故事:周总理参加泼水节(出示图片见图片资料5总理泼水)
故事中警卫担心总理受凉,用雨伞挡住傣族人民泼下来的清水,周总理为什么让警卫立即收伞?
是呀,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对于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我们应该相互尊重,彼此理解。
2.有些少数民族,甚至还有自己的禁忌,比如刚才提到的回族人民不吃猪肉,大家在课前还收集了不少这方面的资料,分小组交流交流吧!
3.全班交流。
4.教师补充部分民族的禁忌。(文字见资源平台1)
5.如果少数民族的孩子来到咱们班,你会怎样做到相互尊重,彼此理解呢?
6.补充故事:阿孜木又成了快乐的小百灵(见书)
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小结:是呀,当我们与其它民族的人相处时,首先应该尊重别人的风俗习惯,汉族也好,少数民族也好,都是中华儿女,都是一家人。只有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才能共建美丽的家园,才有利于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
【设计意图:选取两个典型人物来说明当我们与其它民族的人相处时,首先应该尊重别人的风俗习惯。】
板书设计.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
不一样的礼仪风俗,同样值得尊重
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第三课时
活动一认识民族服装
1.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最能区别不同民族的标志就是服装。听说大家收集了不少这方面的资料,下面分小组交流交流,你收集到的民族服装的特点。
2.我是民族服装讲解员。
在教室一角布置民族的服装展览厅或出示收集到的图片(见图片,主要有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服装各若干套)
各小组推荐民族服装讲解员进行讲解,教师配上相关服饰画面。
评选最佳讲解员。
3.看服饰猜民族。教师出示相关图片,让学生根据刚才的交流猜一猜。
4.讨论:为什么少数民族的服装与我们汉族有这么大的区别?
小结:看来,各民族的服装真是五彩斑斓啊!如果把咱们56个民族的同胞集合在一起,穿上自己的民族服装,是多么绚丽的一幅画面啊!
【设计意图:通过看、猜、说等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少数民族的丰富多彩的服饰,培养学生对少数名族的热爱之情。】
活动二民族食品交流会
1.分小组介绍民族风味小吃。
2.看食品图片,猜民族。
3.猜中后在交流介绍食品的做法、味道等,有条件的还可以品尝品尝。
小结:由于饮食习惯的不同,各个民族都形成了独具风格的特色食物,有机会你们一定要走走看看,亲自尝尝。
【设计意图:通过看、猜、尝等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少数民族的丰富多彩的服饰,培养学生对少数名族的热爱之情。】
活动三形式多样的住房
1.欣赏图片:形式多样的住房。
2.补充交流:形式多样的住房。
3.讨论与交流:各民族的建筑特点与什么相关?
小结:现在你知道各民族的建筑特点与什么相关呢?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了解少数民族形式多样的住房。】
活动四独特的交通工具
1.看地理环境,猜交通工具。
2.小资料:云南的溜索过河
3.你还知道边远地区的民族使用过哪些交通工具?这些特殊的交通工具与什么因素有关?完成:我的想法————
结:我想考考大家,为什么少数民族地区会出现这么独特的交通工具呢?今天我们了解到不同的民族在服饰、食物、住房、出行等方面有所不同,这些不同源于当地的气候环境、地理位置等。这也体现了少数民族的聪明才智。这些特点也让我们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人更具魅力,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让我们再次唱响《爱我中华》这支歌,在歌声中结束今天的学习吧!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了解少数民族独特的交通工具。】
板书设计.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
不同民族的衣食住行
衣——————五彩斑斓
食——————独具特色
住——————形式多样
行——————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