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族服饰演讲稿(配套)
演讲稿
大家好,我是第一组的***,我们组的成员有***,***,***,***,***还有我。介绍完毕进入正题,下面我为大家来介绍一下各朝的的女子服饰。我们华夏有五千年的历史,自然服饰的历史也是源远流长。从原始社会再到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辽夏金元,明清再到近代,都以鲜明特色为世界所瞩目。
每个朝代女子的服饰特点都是不同的,例如先秦以审深衣为主,魏晋服饰衣大而宽松,到了南北朝衣服的实用性开始提高了,隋朝时衣着开放,初唐的样式日趋宽大(个人观点:唐朝时以胖为美,可就算是以胖为美也没有一个女子愿意把身上的肥肉给人看到,所以服饰日趋宽大)而宋朝的社会等级分明,所以服饰也分为官服和民服。现在大家跟我一起来欣赏一下更多朝代的服饰展示。
服饰的发展历史大概分为三个时段:上古时代,古代和近现代。
请大家看PPT上的服饰演变的图片,最初的服饰由动物皮毛制成,最初只是为了御寒,到后来人们开始注重衣服的实用性,再到后来又追求美观。中国古代的各种衣裳,冠帽,鞋袜等服饰在世界上自成一体,其结构与款式随着生产与生活方式的发展而逐渐变化,因此服装也是断代的重要尺度。
下面咱们先来看看上古服饰也就是先秦之前时期的服饰。先秦时期的服饰代表是商代的服饰,商代服饰不论尊卑和男女,都是采用上下两段的形制上着衣,下穿裳,后世称服装为“衣裳”,便是源自于此。其服饰的腰身和衣袖基本上设计为紧窄的样式,长度齐膝便于活动。古代华夏族上衣下裳束发右衽的装束特点就是在商代形成的。
古代那个时段的服饰以汉代为代表,像日本的和服就是参照汉朝的服饰来制作的,足以见得汉服魅力之大。汉朝衣有七个特点:
1.穿外衣时,由于领大而且弯曲,穿衣时必需暴露中衣的领型;
2.穿衣必用白色面料做里; 3.袖宽为一尺二寸; 4.衫无袖;
5.穿皮毛服装时裘毛朝外;
6.腰带极为考究,所用带钩以金制成各种兽形。形象十分生动有趣。较比西周和战国时期,在设计和制作方面都要精美得多。因此颇受男人们的喜爱,佩戴者很多;
7.男子保持佩刀习俗,但所佩之刀有形无刃,因此失去了实际价值,主要是显示仪容。
魏晋时期的服饰虽然保留了汉代的基本形式但在风格特征上却有独到的地方,这与当时的艺术品和工艺品的创作思路有密切关系,其风格的同一性比较明显。到了南北朝时期服饰呈现出了一种各民族间相互吸引逐渐融合的趋势。一方面,一些少数民族政权的执政者,受到汉族传统文化的熏染,热心提倡穿着汉族服饰,以致形成“群臣皆服汉魏衣冠”的状况。下面是从隋朝到清朝的服饰图片大家欣赏一下。对于民国和现代的服饰,它们与古代的风格大不一样,受西方人思想的影响近现代服饰的风格更大胆,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实用性和文化性。
中国服饰经过古代、近代、现代三个时段的发展演变,当中面临着蜕变和再生的考验。蜕变并不意味着消亡,而是以新的方式再生。以每个时代独特的服饰存在着,各自有其特色。社会形态决定社会意识。所以,从根本上来说,是各朝代的经济、政治的发展,带动了文化的发展。而服饰的变化与发展,就是文化发展的体现。谢谢大家!
第二篇:民族服饰报告
民 族 服 饰 报 告
一、我们选择的题目是民族服饰,选择原因如下:
1、历史是社会的影子,它完全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的兴衰存亡,毫无保留的记录着人们在不同时期内生活状况;而服装,也堪称历史的镜子。这面镜子是独特的,因为服饰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如果你细致的观察某个时期的服装形式、风格,会发现它恰恰把历史淋漓尽致的体现了出来,服饰除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需要外,还同社会的经济基础,政治制度,思想意识,风尚习俗及审美观念紧紧相连,服饰是体现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因此我们想要通过此次学习活动,让大家对中国传统服饰有更深入的了解,让我们更爱我们的祖国传统文化,这也是我们选取这个主题的原因。
2、民族服饰是指各民族本身文化中独有特色的服饰,也可以称为地方服饰或民俗服饰。在一些民族国家的城市生活中,人们在日常的时间虽然多以西装打扮为主,但在节庆、宗教仪式、国家典礼和其他正式的场合中,则会以民族服饰打扮出现,通常在服饰上的一些装饰品中可以推断出穿戴者的婚姻状态、社会或宗教地位等。
二、民族服饰
汉服简介
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汉族的传统民族服饰是汉服。相传为黄帝发明,西周起汉服已具基本性质,到了汉朝已经全面完善并普及。汉服又称为汉装、华服。既有交领右祍又有直领圆领,袖子分为广袖、小袖、胡垂袖等。
清朝初年,满族统治者执行“剃发易服”政策,禁止人民穿着汉服,蓄长发。从此汉服渐渐从人民生活中消失。
庆幸的是由于清廷的“十从十不从”政策,汉服并没有完全消失,人们仍然能看到她的影子。例如道教、佛教的僧侣服饰就保留了下来。汉服的影响十分深远,中国许多少数民族和亚洲各国的部分民族,如日本、朝鲜、越南、蒙古、不丹等都借鉴传承了汉服的特征。汉服历史悠久,款式众多,历朝历代皆有自己的特点,但主要特征不变。而汉服又有礼服和常服之分。从形制上看,主要有“上衣下裳”制(裳在古代指下裙)、“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缝连起来)、“襦裙”制(襦,即短衣)等类型。
其中,上衣下裳的冕服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礼服;袍服(深衣)为百官及士人常服,襦裙则为妇女喜爱的穿着。普通劳动人民一般上身着短衣,下穿长裤。配饰头饰是汉族服饰的重要部分之一。古代汉族男女成年之后都把头发绾成发髻盘在头上,以笄固定,加之以冠,以示成年。上古时期
中国传统古籍的观点一般认为,华夏衣裳为距今约五千年的黄帝所制或黄帝时期所制。例如,汉代《世本》记载:黄帝的臣子“伯余作衣裳”、“胡曹作冕衣”。《易·系辞》说“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史记·五帝本纪》说黄帝之妻嫘祖养蚕制丝,以作衣裳。考古发现则证实,距今七八千年前的裴李岗文化遗址、陕西临潼白家村遗址中都发现骨针、纺轮,说明当时人们已会纺布制衣。到了约五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不但大量发现纺轮,还在陶器上发现大量布纹的印痕。同时期的遗址中还发现了苎麻、蚕茧。说明此时已经产生了原始的农业和纺织业,用苎麻织成的麻布和饲蚕得到的丝纺来做衣服,人们的衣冠服饰日臻完备。只是,此时期的服装实物,在考古发掘中至今尚未发现。夏商西周时期
这一时期的服装继承了上古时期的特征,并且已有充分的实物可证实汉服的基本特征已在此时确定:交领、右衽、系带为最基本的典型特征,上衣下裳是最基本的式样。在甲骨文、金文的多种字形中,很常见的一种字形的“衣”字即为交领右衽上衣的形象。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玉人亦穿着此种特点的服装,该玉人是中国目前出土的最早、最完整的服饰造型。与交领、右衽、系带的上衣相配的下装是“裳”。上衣下裳是汉服最基本的式样,至今汉语仍然用“衣裳”这两个字作为服装的统称。秦汉时期
秦汉服装基本沿袭战国时期,仍然以深衣为主,大致分为曲裾、直裾两种,都是男女均可穿着。秦汉时期曲裾深衣是女服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服式,这种服装通身紧窄、长可曳地,下摆一般呈喇叭状,行不露足。如穿几件衣服,每层领子必露于外,最多的达三层以上,时称“三重衣”。
由于汉代内衣的改进,曲裾绕襟深衣已属多余,所以至东汉以后,直裾逐渐普及。
由于深衣的普遍流行,穿襦裙的妇女有所减少,但并没有消失,在汉乐府诗中就有不少描写。这个时期的襦裙样式,一般上襦极短,只到腰间,而裙子很长,下垂至地。1957年在甘肃武威磨咀子汉墓中发现了襦裙实物。
汉朝时期,中国的文化、经济、政治、军事等各方面都空前繁荣、强大,汉族由此而得名。此时期的服饰礼仪制度也极大完备,并由此出现了一个成语“汉官威仪”来称颂汉朝的服饰制度。“汉服”的名称也间接由此而来。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服装遗俗汉朝,但由于当时的风气汉服的风格变得潇洒飘逸。魏晋的名士们多光身着宽大外衣,或者外衣内着一件类似今天吊带衫的奇特内衣,并不穿中衣,此衣式仅见于这一时代,款式参见《北齐校书图》。或许受北方游牧民族的影响,中原男子在这一时代也开始流行上衣和裤装。绔、裤互称。由于南方的湿热气候,高齿木屐开始流行。袿衣(杂裾)是魏晋女服中的礼服。魏晋时期衣冠承于东汉,一秉东汉追求繁华、奢丽的风格,袿衣即是衣两侧有尖角的款式,魏晋时,人们将尖角家常,敝屣旁边加以垂饰飘带。服装看起来一场飘逸,这便是彼时辞赋中的“华袿飞髾”。隋唐五代时期
隋唐汉服开始高端创新发展,但不脱离汉服基本特征。隋唐妇女的主要服式仍然是襦裙是裙、衫、帔的统一。女性当中十分流行齐胸襦裙,即把下裙提至胸上的裙子,搭配以披帛。贵妇当中,也穿钿钗礼衣。汉服工艺装饰普遍使用花卉图案,其构图活泼自由、疏密匀称、丰满圆润,颜色大胆。这时服饰图案的设计趋向于表现自由、丰满、肥壮的艺术风格
唐代男子服饰,以幞头袍衫为尚,幞头又称袱头,是在汉魏幅巾基础上形成的一种首服。官吏除穿圆领窄袖袍衫之外,在一些重要场合,如祭祀典礼时仍穿礼服。礼服的样式,多承袭前朝旧制,头戴介帻或笼冠,身穿对襟大袖衫,下着围裳、玉佩组绶等。五代时期服饰基本筵沿袭了唐朝服饰,无太大变化。宋朝时期
由于宋代初年的政治风气,汉服不再艳丽奢华,而是简洁质朴,宋朝汉族男子服饰服沿袭了大襟右衽交领和圆领这两种传统服饰式样。宋朝汉族女服在沿袭上一代的基本制式的基础上,相比男装要富于变化些。宋代的褙子为长袖、长衣身,腋下开胯,即衣服前后襟不缝合,而在腋下和背后缀有带子的样式。宋代中后期国家富足,人们的服饰也开始奢华起来,人们大多穿起了丝绸。元朝时期
元代虽然是蒙古人建立,但是蒙古人并没有推行类似满清的剃发易服政策,故此民间仍然以汉服为主。元朝宫廷的官员和士庶的日常服装多为窄袖长袍,蒙族妇女也穿长袍。而汉族妇女仍着汉服,其中襦裙较为流行。只是在风格上蒙古服装和汉服多多少少都受了对方的影响。明朝时期
明太祖朱元璋推翻元朝后,诏令天下“衣冠制度悉如唐宋之旧”,因此明朝服式恢复了汉服传统。男子服饰基本沿袭了大襟右衽交领和圆领这两种传统服饰式样。但又吸收了一些元代服饰特点,发展出曳撒等特色服饰。明代妇女的服装仍以襦裙为主。需要说明的是,明制女袄、女衫较有特色也很流行,外衣多为收袖口的琵琶袖,袖口可有缘边领子加护领,下裙多配马面褶裙和普通褶裙。除了一直流传的衫、袄及裙子外,还流行霞帔、褙子、比甲等新鲜样式,衣服的多变与款式做工达到一个高峰。
明代的男装,大人多穿宽大的直身,头上戴四方平定巾,一般平民穿短衣,裹头巾。这个时候出现了一种六瓣、八瓣布片缝合的小帽,看起来很像剖成半边的西瓜。本来是仆役所戴的,但是因为戴起来很方便,所以就普遍流行起来。这就是清代「瓜皮小帽」的前身。明代也开始流行用金属扣和纽扣,但系带依旧存在。清朝时期
1644年满清入关,推行了剃发易服政策,禁止穿着汉服,使汉族传统的服饰制度被迫中止。
汉族妇女在康熙、雍正时期还保留明代汉服款式(十从十不从中:男从女不从),时兴小袖衣和长裙;乾隆以后,衣服渐肥渐短,袖口日宽,再加云肩,花样翻新无可底止;到晚清时都市妇女已去裙着裤,衣上镶花边、滚牙子,一衣之贵大都花在这上面。
为保护文物衣冠,汉族各阶层人士以各种方式反抗清朝政府的政策,各地人民屡次起义反对剃发易服政策,但都被清政府镇压了下去,酿成了扬州十日的惨案。
清代的农民起义,如白莲教、太平天国、捻军等都大量穿着汉族风格的衣服。有些太平军将领拒绝混入满族元素的服装,而宁愿穿戏服作战。民国至今
1910年(宣统二年),资政院议决剪辫易服案,中国各地各族人民开始群起剪辫。遭清政府禁制的汉、回、苗等各族服饰文化也有人主张恢复。由于民国时期主张向西方学习,当时中国人正式改穿西式服装,女人的衣服也有原来宽大的长袍加入西方剪裁变为旗袍,大部分汉人渐渐以为西洋剪裁融合的旗袍、马褂即使传统的汉族服装。在今天,部分人民的生活得到保障,而开始思考对于传统文化的修补与复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和有志者加入了复兴汉族传统服饰于文化的队伍当中,但社会依旧存在很大的争议和各种各样的阻碍。部分国人,汉族同胞心中并没有这个概念,由于政策和生长环境,出于对传统文化的缺失,汉服运动并没有成为社会的主流活动,也掺杂了各种各样的人。
汉服,只是文化的载体。想要复兴整个民族的文化,必须要有更多的人的加入和指导。慢慢理合今天汉服的缺失点,完备整个汉服体系,才能更好的复兴民族的文化。注意
①、汉服非自然消失,而是人为消失。
②、汉服不是汉朝服饰,而是汉民族服饰。所谓“唐服、宋服、明服”全部为汉民族传统服饰体系。
③、汉服不是复古也不是COS,而是复兴。以服装为载体所进行的汉民族文化复兴活动。④、汉服只是民族服饰,不是国服复兴的目的也不是成为国服,复兴汉服的人既可以的汉族人自己也可以是少民同胞,而不是所谓什么爱好者。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三、小组活动过程记录:
雷帅:PPT制作。
郭静梅、孙普、陈正一:搜集材料,撰写报告。任艳芳、孙寅婷:演讲,演讲稿。
第三篇:《民族服饰》教案
《民族服饰》教案
教学目标:
1、激发对民族服饰的热爱。
2、增长学生有关民族服饰、装束设计和民间美术方面的知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设计一套服饰。
难点:学习民族服饰的特点,并应用。
课前准备:
师生:相关民族服饰的图片、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服饰,汇集成绚彩、风格多样的中华服饰。他们或斑斓厚重,或丰富华丽,或简洁朴美,最为完整地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审美理想。
二、授课
1、欣赏、分析民族服饰。(1)出示图1:傣族姑娘的服饰 提问:这件服饰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
师:傣族的服饰有许多纹样。(2)出示图2 :藏族妇女服饰 提问:这件服饰的色彩上有什么特色? 学生讨论。
“藏族的服饰色彩鲜艳,有红色、蓝色、绿色、黄色等,各种颜色搭配。”(3)出示图3:汉族妇女绣花衣
提问:汉族的服饰衣服上的花纹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
(4)出示图4:布依族服饰、图5维吾尔族服饰、图6苗族服饰。提问:你能找出这些服饰的不同之处吗?那么,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
“布依族按民族习俗,头上所缠绕勒条的数量,代表了少女的年龄。苗族服饰的标志是银饰,装饰图案以龙凤花卉和象征吉祥的植物为主,寓意高贵、华美。”
2、出示范例,讨论制作方法。
师:多变的款式、鲜艳的色彩、丰富的装饰纹样、精巧的戴饰,构成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服饰文化。织锦、刺绣、挑花、蜡染等民间工艺,在服饰上被充分地展现出来,美丽的民族服饰蕴含了各民族的风俗、礼仪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各民族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学生分组讨论制作的方法。
分别从:款式、颜色、花纹、材质几方面讨论。
3、老师示范制作(1)剪出衣服的款式;(2)上色、添加花纹;(3)制作服装的配饰。
4、学生小组制作
要求:根据民族服饰的特点,设计一套服装。要美观、实用、有民族特色。老师指导。
5、展示学生作业,讲评作业。
服装表演,学生穿上自己设计的服装表演。集体评议。
“你认为谁的服装设计得好?好在哪儿?”
三、小结
师:“服饰还有一定的含义,有一定的环境意识,有一定的文化底蕴,课后同学们多去了解学习一下更多有关民族服饰的知识。”
第四篇:民族服饰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民族服饰的特点。2.能够辨别南北民族服饰。3.根据服饰判断属于哪个民族。4.了解民族饰品。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今天我们要一起来欣赏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
大家想一想《还珠格格》的小燕子、紫薇的服饰及泼水节中傣族人民的服饰各是什么样的呢?
二、1.通过观察满族、傣族服饰,明确我国各民族分布地区不同,生活环境、物质条件不同,服饰上也有较大差别。2.观察南北几个民族服饰。
北方:藏族、蒙古族、朝鲜族、维吾尔族 南方:苗族、壮族、彝族、白族、3.分析
北方严寒多风雪,森林草原宽阔,少数民族多靠狩猎畜牧为主,南方湿热多雨,山地相同,多从事农耕。
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方式,造成了不同的民族性格和心理,也造成了不同的服饰风格和特点。4.总结 服饰的多种多样,不同的特点十分突出,构成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另一个特点。
三、课堂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各民族服饰的特点。2.观赏民族服饰。教学过程:
一、展示收集的服饰小故事 分组活动,各组派代表发言。
二、观察民族饰品
多媒体出示民族饰物,感受民族文化。
师:民族服饰种类繁多,形式各样,集中反映了民族特色,展示了民族文化。
四、课堂总结
中华民族是个和睦的大家听,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让我们携起手来,为创造和谐社会一起努力!课堂总结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蒙古族服饰的不同特点及其运用。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满族妇女的服饰特点是什么?
讲:满族妇女服装代表性外衣是旗袍,直腰身,宽袖,袖口平而大,袍长至脚面,领口、襟边、袖口镶边服饰图案中多刺绣福、寿、万字。
二、导入新课
蒙古族是我国大家庭中一个历史悠久勤劳勇敢的民族,那么大家知道蒙古族历史文化及服饰文化吗?
三、新课内容
1、蒙古族的历史。
讲:蒙古族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对亚欧历史进程产生过巨大影响。
“蒙古”史书记载最早见于唐代,公元13世纪初成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1279年灭南宋统一了全国。13世纪《蒙古秘史》是蒙古族的一部重要的历史文学名著。
蒙古族服饰主要包括首饰、袍子、腰带、靴子四个部分。首饰大致可分为头饰、项饰、胸饰、腰饰、手饰等五大类。
头饰主要有头巾、帽子、头带、头圈、辫钳、辫套、头钗、头簪、耳环、耳坠等,是蒙古族首饰中最绚丽的部分。蒙古袍一般宽大袖长、高领、右衽,多数地区下端不开衩;边沿、袖口、领口多以绸缎花边。腰带多用绸缎制成,长三四米不等,色彩多与袍子的颜色相协调。蒙古靴做工精细考究,靴帮、靴靿上多绣制或剪贴有精美的花纹图案。
2、蒙古族的文化风俗。
讲:(1)蒙古族生活在大草原,以畜牧业为主,善于训马和射箭摔跤。(2)蒙古族人民多信仰喇嘛教。
(3)“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人民一年一度的盛大的传统节日。
3、蒙古族的服饰文化?
讲: 蒙古族服饰注重色彩的搭配与运用,在色彩上是个“尚白”的民族。多以皮为服饰面料,而今蒙古族人民喜用缎、绸、丝绒等面料。蒙古族各部落之间、地区之间在服饰上有一定的差异。
(1)巴乐虎服饰:无论男女均穿宽下摆长袍,男子靠下摆系腰带,以袍上提为美,妇女见分晓以靠上腰系腰带,使上身袍子紧巾身为美。(2)布利亚特服饰:
讲:布利亚特服饰有其独特的风格,他们的红缨帽和妇女的分割式长袍保留着部落和姓氏特点,明显区别于其他地区蒙古族服饰。(3)乌珠穆沁服饰:长袍款式肥大,色彩绚丽,以镶边工艺著称。
讲:在长袍外面还有套穿坎肩的习俗,青年男女穿有4个开衩的大襟短坎肩,已婚妇女穿对襟长坎肩。(4)鄂尔多斯服饰: 讲:鄂尔多斯蒙古人以讲究礼仪而著称,鄂尔多斯是蒙古语“宫帐守卫”的意思。长短坎肩是鄂尔多斯服饰中最有特色的衣着,多以缎为面料,用金黄织锦镀边。已婚妇女头饰以金、银、珊瑚、绿松石等珍贵原料制成。鄂尔多斯民族女服以素为美,男服以蓝色、白色、棕色布棉为面料。女式长袍长至脚面,有大开衩以素为美,男式长袍肥而短。
四、课堂讨论:蒙古族不同地区服饰特点、区别。
五、课堂小结。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少数民族服装的特点,能分辨部分少数民族的服饰。
2、了解南北少数民族服饰的差异,知道是由于环境、气候不同 所致 教学重点:了解少数民族服装的特点,能分辨部分少数民族服饰。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题: 激趣揭题:
1、欣赏音乐,在音乐中感悟祖国五十六个民族团结一家亲。
2、欣赏视频,感受服饰的绚丽多彩。
3、同学们看完表演后你有什么感想?畅所欲言
4、导课:你想对它有更多的了解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绚丽多彩 的民族服饰”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 学习新知
1、看书读文了解服饰不同的原因以及民族服饰在生活中的意义
2、出示图片体会南北方的气候。板书(北方:冷
3、区分南北民族服饰特点
4、教师介绍学生欣赏
5、学生观察总结服饰特点
6、再读文体会加深印象 南方:热)
三、活动环节
1、出示并欣赏邮票
2、点邮票识别民族
四、故事环节:
1、提问:你知道汉族服饰的特点吗?
2、学生读故事
五、重点释疑
1、欣赏其它民族的服饰。
2、小组讨论南北方服饰的特点: 板书(南方:轻盈 北方:厚重)
3、读课本上的话与自己总结相对照
六、教学总结: 教学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真切的感受到我们中华服饰 不仅绚丽多彩,设 计也非常多样化,我们对我国各族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真是无比赞叹,我们 为他们创造了无比灿烂的服饰文化为之感到自豪。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了解汉族服饰的特点。2.观赏汉族服饰。教学过程:
一、汉族服饰简介
汉族是中国的主要民族,汉族的传统民族服饰是汉服。相传为黄帝发明,西周起汉服已具基本性质,到了汉朝已经全面完善并普及。这一时段直到明末清初,汉族人着汉服已有几千年历史。汉服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民族服饰之一。汉服又称为汉装、华服。既有交领右祍又有直领圆领,袖子分为广袖、小袖、胡垂袖等。清朝初年,满族统治者执行“剃发易服”政策,禁止人民穿着汉服,蓄长发。从此汉服渐渐从人民生活中消失。由于清廷的“十从十不从”政策,汉服并没有完全消失,人们仍然能看到她的影子。例如道教、佛教的僧侣服饰就保留了下来。汉服的影响十分深远,中国许多少数民族和亚洲各国的部分民族,如日本、朝鲜、越南、蒙古、不丹等都借鉴传承了汉服的特征。汉服历史悠久,款式众多,历朝历代皆有自己的特点,但主要特征不变。而汉服又有礼服和常服之分。其中,上衣下裳的冕服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礼服;袍服(深衣)为百官及士人常服,襦裙则为妇女喜爱的穿着。普通劳动人民一般上身着短衣,下穿长裤。配饰头饰是汉族服饰的重要部分之一。古代汉族男女成年之后都把头发绾成发髻盘在头上,以笄固定,加之以冠,以示成年。
二、汉服特点。
汉族:汉服的主要特点是交领、右衽、束腰,用绳带系结,也兼用带钩等,给人洒脱飘逸的印象。这些特点都明显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服饰。汉服汉服有礼服和常服之分。从形制上看,主要有“上衣下裳”制(裳在古代指下裙)、“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缝连起来)、“襦裙”制(襦,即短衣)等类型。男子常常戴冠、巾、帽等,形制多样。女子发髻也可梳成各种式样,并在发髻上佩带珠花、步摇等各种饰物。鬓发两侧饰博鬓,也有戴帷帽、盖头的。汉族人装饰还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喜饰玉佩玉。
上古时期:中国传统古籍的观点一般认为,华夏衣裳为距今约五千年的黄帝所制或黄帝时期所制。例如,汉代《世本》记载:黄帝的臣子“伯余作衣裳”、“胡曹作冕衣”。《易·系辞》说“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史记·五帝本纪》说黄帝之妻嫘祖养蚕制丝,以作衣裳。考古发现则证实,距今七八千年前的裴李岗文化遗址、陕西临潼白家村遗址中都发现骨针、纺轮,说明当时人们已会纺布制衣。到了约五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不但大量发现纺轮,还在陶器上发现大量布纹的印痕。同时期的遗址中还发现了苎麻、蚕茧。说明此时已经产生了原始的农业和纺织业,用苎麻织成的麻布和饲蚕得到的丝纺来做衣服,人们的衣冠服饰日臻完备。只是,此时期的服装实物,在考古发掘中至今尚未发现。
夏商西周时期:这一时期的服装继承了上古时期的特征,并且已有充分的实物
第六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了解汉族服饰的特点。2.观赏汉族服饰。教学过程:
一、汉服特点
秦汉时期:秦汉服装基本沿袭战国时期,仍然以深衣为主,大致分为曲裾、直裾两种,都是男女均可穿着。秦汉时期曲裾深衣是女服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服式,这种服装通身紧窄、长可曳地,下摆一般呈喇叭状,行不露足。如穿几件衣服,每层领子必露于外,最多的达三层以上,时称“三重衣”。由于汉代内衣的改进,曲裾绕襟深衣已属多余,所以至东汉以后,直裾逐渐普及。由于深衣的普遍流行,穿襦裙的妇女有所减少,但并没有消失,在汉乐府诗中就有不少描写。这个时期的襦裙样式,一般上襦极短,只到腰间,而裙子很长,下垂至地。1957年在甘肃武威磨咀子汉墓中发现了襦裙实物。汉朝时期,中国的文化、经济、政治、军事等各方面都空前繁荣、强大,汉族由此而得名。此时期的服饰礼仪制度也极大完备,并由此出现了一个成语“汉官威仪”来称颂汉朝的服饰制度。“汉服”的名称也间接由此而来。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服装遗俗汉朝,但由于当时的风气汉服的风格变得潇洒飘逸。魏晋的名士们多光身着宽大外衣,或者外衣内着一件类似今天吊带衫的奇特内衣,并不穿中衣,此衣式仅见于这一时代,款式参见《北齐校书图》。或许受北方游牧民族的影响,中原男子在这一时代也开始流行上衣和裤装。绔、裤互称。由于南方的湿热气候,高齿木屐开始流行。袿衣(杂裾)是魏晋女服中的礼服。魏晋时期衣冠承于东汉,一秉东汉追求繁华、奢丽的风格,袿衣即是衣两侧有尖角的款式,魏晋时,人们将尖角家常,敝屣旁边加以垂饰飘带。服装看起来一场飘逸,这便是彼时辞赋中的“华袿飞髾”。隋唐五代时期:隋唐汉服开始高端创新发展,但不脱离汉服基本特征。隋唐妇女的主要服式仍然是襦裙是裙、衫、帔的统一。女性当中十分流行齐胸襦裙,即把下裙提至胸上的裙子,搭配以披帛。贵妇当中,也穿钿钗礼衣。汉服工艺装饰普遍使用花卉图案,其构图活泼自由、疏密匀称、丰满圆润,颜色大胆。这时服饰图案的设计趋向于表现自由、丰满、肥壮的艺术风格唐代男子服饰,以幞头袍衫为尚,幞头又称袱头,是在汉魏幅巾基础上形成的一种首服。官吏除穿圆领窄袖袍衫之外,在一些重要场合,如祭祀典礼时仍穿礼服。礼服的样式,多承袭前朝旧制,头戴介帻或笼冠,身穿对襟大袖衫,下着围裳、玉佩组绶等。五代时期服饰基本筵沿袭了唐朝服饰,无太大变化。宋朝时期:由于宋代初年的政治风气,汉服不再艳丽奢华,而是简洁质朴,宋朝汉族男子服饰沿袭了大襟右衽交领和圆领这两种传统服饰式样。宋朝汉族女服在沿袭上一代的基本制式的基础上,相比男装要富于变化些。宋代的褙子为长袖、长衣身,腋下开胯,即衣服前后襟不缝合,而在腋下和背后缀有带子的样式。宋代中后期国家富足,人们的服饰也开始奢华起来,人们大多穿起了丝绸。
第七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了解汉族服饰的特点。2.观赏汉族服饰。教学过程:
一、汉服特点
元朝时期:元代虽然是蒙古人建立,但是蒙古人并没有推行类似满清的剃发易服政策,故此民间仍然以汉服为主。元朝宫廷的官员和士庶的日常服装多为窄袖长袍,蒙族妇女也穿长袍。而汉族妇女仍着汉服,其中襦裙较为流行。只是在风格上蒙古服装和汉服多多少少都受了对方的影响。
明朝时期:明太祖朱元璋推翻元朝后,诏令天下“衣冠制度悉如唐宋之旧”,因此明朝服式恢复了汉服传统。男子服饰基本沿袭了大襟右衽交领和圆领这两种传统服饰式样。但又吸收了一些元代服饰特点,发展出曳撒等特色服饰。明代妇女的服装仍以襦裙为主。需要说明的是,明制女袄、女衫较有特色也很流行,外衣多为收袖口的琵琶袖,袖口可有缘边领子加护领,下裙多配马面褶裙和普通褶裙。除了一直流传的衫、袄及裙子外,还流行霞帔、褙子、比甲等新鲜样式,衣服的多变与款式做工达到一个高峰。
明代的男装,大人多穿宽大的直身,头上戴四方平定巾,一般平民穿短衣,裹头巾。这个时候出现了一种六瓣、八瓣布片缝合的小帽,看起来很像剖成半边的西瓜。本来是仆役所戴的,但是因为戴起来很方便,所以就普遍流行起来。这就是清代「瓜皮小帽」的前身。明代也开始流行用金属扣和纽扣,但系带依旧存在。
清朝时期:1644年满清入关,推行了剃发易服政策,禁止穿着汉服,使汉族传统的服饰制度被迫中止。汉族妇女在康熙、雍正时期还保留明代汉服款式(十从十不从中:男从女不从),时兴小袖衣和长裙;乾隆以后,衣服渐肥渐短,袖口日宽,再加云肩,花样翻新无可底止;到晚清时都市妇女已去裙着裤,衣上镶花边、滚牙子,一衣之贵大都花在这上面。为保护文物衣冠,汉族各阶层人士以各种方式反抗清朝政府的政策,各地人民屡次起义反对剃发易服政策,但都被清政府镇压了下去,酿成了扬州十日的惨案。清代的农民起义,如白莲教、太平天国、捻军等都大量穿着汉族风格的衣服。有些太平军将领拒绝混入满族元素的服装,而宁愿穿戏服作战。
民国至今:1910年(宣统二年),资政院议决剪辫易服案,中国各地各族人民开始群起剪辫。遭清政府禁制的汉、回、苗等各族服饰文化也有人主张恢复。由于民国时期主张向西方学习,当时中国人正式改穿西式服装,女人的衣服也有原来宽大的长袍加入西方剪裁变为旗袍,大部分汉人渐渐以为西洋剪裁融合的旗袍、马褂即是传统的满族服装。
在今天,部分人民的生活得到保障,而开始思考对于传统文化的修补与复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和有志者加入了复兴汉族传统服饰于文化的队伍当中,但社会依旧存在很大的争议和各种各样的阻碍。部分国人,汉族同胞心中并没有这个概念,由于政策和生长环境,出于对传统文化的缺失,汉服运动并没有成为社会的主流活动,也掺杂了各种各样的人。
汉服,只是文化的载体。想要复兴整个民族的文化,必须要有更多的人的加入和指导。慢慢理合今天汉服的缺失点,完备整个汉服体系,才能更好的复兴民族的文化。
第五篇:美国政治配套演讲稿
Hello everyone, I’m glad to be here and share something about American politics.At first, I’d like to ask 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American politics?(OK……)A Suspicion of Strong Government Looking back to the history, there has been a deep suspicion(怀疑)that government is the natural enemy of freedom, even it is elected by the people cause America had been the colony(殖民地)of Britain.(They believed the government of Great Britain wanted to discourage(阻碍)the freedom and economic opportunities of the American colonists by excessive taxes and other measures which would ultimately benefit the Britain.)However on June 21, 1788,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was adopted which divide the government into three branches.It’s the basic law from which the US government gets all its power.Here comes the question what are these three branches? As we know from our history book, the three branches are: the legislative, the executive, and the judicial.So, how do they work? The legislative branch makes the law;the executive(行政)branch applies and enforces the law and the judicial branch interprets the law.The legislative power is exercised by Congress, the executive by the President, and the judicial power by the Supreme Court.Then three branches area in dependent of each other.No one of the three branches may dominate the others The Legislative Branch.The legislative branch is called Congress.It’s composed of two houses: the Senate and the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The two houses are equally important.The Senate has 100 numbers two senators from each state.Senates are elected for six terms.Every two years, one third of all senators face reelection.The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has 435 members, all of whom are elected every two years.The number of representative from each state is determined by the state’s population, but each state should have at least one seat.The job of Congress is to pass laws.Before a law is passed is called a bill.In order to become a law a bill must be approved by a majority of each house of the Congress and the president.The Executive Branch Recently, President Election in the US have attracted great attention all over the world.I haven’t got the result, but at least, it shows how important a president is.The president is the nation’s chief executive.He/she must see that all national laws are carried out and make decisions about foreign policy.The Judicial Branch The last branch isjudicialbranch which consists of the federal courts, including the highest court of the US, the Supreme Court.They determine what federal laws mean and whether they are constitutional.Each branch of the government prevents improper actions by the other branches;if any one of the three branches starts to abuse its power, the other two may join together to stop it.Local government
Local governments generally mean the government of counties, cities, towns and local districts.County governments perform duties which are closely related to people’s life.Most cities have an elected major as the head of the government with an elected council to help him.US Foreign Relations The United States enjoys strong ties with United Kingdom, Canada, Australia, New Zealand, Japan, South Korea, Israel and fellow NATO members.Relations betwee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have been stable with some periods of tension, especially later the breakup of the Soviet Union, which removed a common enemy and ushered in a world characterized by American dominance.Tensions arise mainly because the United States interferes into Chinese internal affairs and violates Chinese core national interests on such issues as Taiwan, Dalai Lama, as well as trade friction and so called human rights issues i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