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谈小学数学多媒体课件的使用
我谈小学数学多媒体课件的使用
兴化市楚水小学 於以华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的课的比重越来越大。我们知道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谨的逻辑性,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又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必须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丰富的教学材料,借助事物的具体形象进行思维,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在使用多媒体课件的过程中我们感受现代科技对教育带来的许多好处,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拓展了学生的想象力,课堂情境生活化、趣味化,课堂变得生动、高效,学生每堂课所接受的信息量大增,教学效率明显提高。
有幸作为城区的评委之一和全市小学数学优质课决赛的服务者、泰州市赛课的全程听课者,本次听课共30节,其中城区优质课赛课12节,兴化市优质课赛课9节,泰州市优质课赛课9节。应该说许多老师的课件确实为课堂增色不少,但也看到一些课件使用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如内容缺乏“灵活性”、过程凸显教师“主导”而学生主体缺失、传统媒体纷纷“下岗”等。如果再联系我们平时参与调研听课的观察与思考,我们还会发现更多的问题与困惑:部分学校的教学设备“量少质低”,少数老师使用多媒体课件的时间较短,不少老师特别是一些青年教师全盘下载别人的成熟课件直接在自己的课堂上使用等等。这些现象的存在一定程度上给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造成了不少问题。我觉得有必要和大家交流交流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当前小学数学课件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1.课件内容缺乏“灵活性”。
⑴制作问题。从平时听课调研的情况看,目前使用的课件我看主要来源于教材的配套光盘和网络中收集的现有课件,既现成的课件数量超过课件总数的80%以上。而自制的个性化的课件数量低于课件总数的20%,显然针对本班实际的课件就更少,需要引起我们各校的注意与思考。
⑵结构问题。目前多媒体课件主要采用线形结构,过程设计较为呆板,教师上课使用课件时往往就点下一步、下一步,一直到最后,按照一定的程序走完全课。这种结构不利于教师针对学生课堂上生成的内容灵活地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
2.传统媒体纷纷“下岗”。
传统媒体如实物、模型、图片、小黑板等在以前的数学教学中被广泛运用,深受广大中老年数学教师的喜爱。如今随着课件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年轻教师认为传统媒体“土气”,课堂上用传统媒体的地方不多。还有现在的公开课不用课件可能就算不合格,以致出现了一些教师误以为用课件更好,传统媒体能不用的就不用,生怕人家说课堂“土气”。于是,课堂成了现代媒体的天下,传统媒体面临全面“下岗”,甚至于数学课本也在课堂上没了身影。从本次赛课情况看,城区12节课中,多数课未使用到诸如小黑板、挂图等传统媒体,课本也被练习纸或课件中的图片所替代;兴化市赛课中,情况也是如此,使用到课本的只有2节;泰州市赛课中,使用到课本的只有,未使用课本的占(9节课中只有3节课用到了课本,有6节未见课本的影子)。这应该引起我们教师特别是各级教研员的注意。
3.过程凸显教师“主导”。
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的课件因设计的一些“缺失”,体现教师怎么教的部分比比皆是,而引导学生怎么学的内容少的可怜,甚至不少课件上就根本找不到痕迹。课件中几乎全设计成师生互动的环节,而设计生生互动的环节很少,探索问题的答案几乎全是教师的预设,缺乏开放性、生成性和创造性。
4.课件使用出现“两重天”。
目前,不少学校教师的使用课件一般会出现“两重天”:一部分教师热衷于用课件上课,这些人中年轻人居多,骨干教师居多,他们尝到课件带来的好处,寻找时间多用多媒体上课,有些甚至到了无课件不上课的地步。另一部分教师(主要是老教师)却很少用课件甚至还有老师从不用课件上课,一是自身缺乏现代教育技术的技能,怕应用了课件反而影响教学;二是学校“全副武装”的多媒体教室少,“排队”上课难,不上的教师就美其名曰“让年轻人上,让骨干教师上”;三是不少教师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我教某某学科还用得着课件吗?”还美其名曰,“我们发扬风格,让你们青年教师骨干教师用”,以至于一部分教师只有在学校组织评比的“一人一课”时才用上多媒体了。从本次城区、兴化市、泰州市三级优质课评比情况看,还有青年赛课选手也出现了不能熟练掌握多媒体使用的情况(如不知实物展台的放大与缩小、对焦不准等),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5.无谓干扰多,数学味少:
有关研究表明:人的各种感觉器官从外界获取的信息量占信息总量的比例分别为视觉83%、听觉11%、嗅觉3.5%、触觉1.5%、味觉1%。这表明视觉与听觉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多媒体使用不当主要是对学生的视觉与听觉造成干扰,缺乏“数学味”。其主要表现为:一是多媒体课件质量欠佳:字体过大或过小;投影不清、画面模糊、色彩失调、图像变形等。这样的课件会造成学生辨认困难,影响课堂听课效率。二是多媒体运用不当:时间过长、频率过高、变化过多,造成学生视觉与听觉疲劳;刺激程度过高、形式过于新奇,导致学生注意力被媒体所呈现的表面现象吸引,忽略内在的认知需求与过程;时机选择不当,不能做到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化解疑点、激活思维、引导探索,导致多媒体运用徒劳无功,涣散学生注意。比如,在本次的好几节数学课中,都有课件在不少的画面上插入了一些可爱的小卡通(喜羊羊与灰太狼出现的次数较多),而且全都是会“活蹦乱跳”的那一种,学生的注意力都到这些卡通上了,怎能集中精力听讲或思考呢?
二、对当前使用数学课件的思考:
在全市学校创建教育现代化的今天,应该说我们感受到了政府对教育的重视。近几年来,各级政府积极实施“配套工程”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如帮助建立了多媒体教室,添置办公电脑,每校都接通了宽带等,使得我们的教学条件大为改善。虽然现有条件与其它经济发达地区比,差距还不小,但作为我们应该感到满足。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当前我们要做的是:针对目前学校的实际,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积极克服课件使用中的一些困难,让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上生根、开花、结果,紧跟时代步伐,促进学校教育稳步、健康地发展。
1、切实加强技能培训,提高教师应用素质。
目前,不少教师都经历了几轮的计算机培训,还有少数教师通过其它途径学习计算机,如职称计算机学习、学历进修中的计算机学习等。但总体上看,学习计算机的功利性较强,真正较熟练掌握多媒体运用的教师不多。因此平时学校要注意调动教师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为教师争取更多的学习计算机知识的机会;注意校本培训,积极引导多媒体技术强的教师帮助多媒体技术不强的教师;加强课件设计的研究与探讨,如我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就有课件设计比赛这一项;特别要鼓励教师参与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效整合的应用研究。作为数学教师,当然更要注意多媒体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课程有效整合的应用研究,加大自学力度,充分挖掘网络资源,提高自身素质,让我们也都能在数学课堂上灵活驾驭多媒体,展示现代教师的风采。
2、积极渗透课改理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作为学校的管理者首先要从自身开始,自觉更新课改理念,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也要适应课改理念的要求。作为现代教师也要努力适应时代要求,自觉接受新课改理念,在课堂上努力践行课改理念。具体地说就是数学课件制作上,采用树形结构,注意设计的灵活性;同时学习其他同类课件的优点,尽量结合本班实际,与生活紧密联系,充分体现数学生活化的原则,让生活走进课堂,使课堂融入生活中;多关注学生如何学,多注意引导生生交流,避免无效干扰,体现课件的“数学味”;深入研究小组合作学习中多媒体的运用问题,多从学生的视角看问题,以求达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目的。一句话,我们要在数学课堂上真正做到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关注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自主探索,着眼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使多媒体运用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点晴之笔”。
3、传统现代有机整合,体现“一加一大于二”。
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手段固然先进,但传统的教学手段也有着无法取代的优越性,比如:教师的板书,比之课件的电子虚拟、一闪而过,有着无法替代的示范作用;课件显示的教学实验是不可以直接代替学生的动手操作的。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多加强老教师与年轻教师就同一课题相互交流,让他们感受到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的各自魅力;或组织教师观摩利用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有机结合的课例,让他们从中体会课堂上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有机结合取得的效果是“一加一大于二”。鼓励教师今后在数学课堂上运用教学媒体时,要想一想,这一环节用什么媒体更好,不求“最好”,只求“更好”。
4、合理整合学校资源,提高课件使用密度。
由于城乡之间、校与校之间存在的现实差距,各校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存在一定的差别。我们要结合各校的实际,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或计算机教室,使其效能最大化。二是各校要充分挖掘潜力,尽力添齐多媒体装备;三是用鼓励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合理运用网络资源,借“他山之石攻玉”,让更多的老师能在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使用上有用武之地;四是各校或全市可以组织小学数学教师(当然也可以是其他学科)开展数学课件的制作与展示赛,通过竞赛活动提高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制作课件的能力。
第二篇:谈多媒体课件设计
谈多媒体课件设计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在信息技术融入到其他各个领域的同时,也融入到教学领域当中,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改变了当前的教育教学现状,形成了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整合。由此产生了相关的教育思想、理论、技术,形成了教育学知识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新兴学科——计算机辅助教育(CBE)。其中包含的计算机辅助教学(CAI)(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化教学方式,也是当今世界教育技术发展的新趋向。CAI的兴起是整个教育界进行信息革命最有代表性的产物,它促使传授知识不再只是通过简单形势、单一渠道和一种层次的课堂教学,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多渠道、多形式和多层次来完成。随着CAI的逐渐推广和应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越来越成为广大教师所应掌握的一种技术。
多媒体课件(Multimedia Courseware)。是利用多媒体技术,针对具体学科的学习内容而开发设计的教学软件。多媒体课件有多种多样的类型,不同类型的多媒体课件,对应不同的教学策略。目前出现的多媒体课件有:演示型、自学型、练习型、模拟试验型、测试型和资料型。从总体上看,支持以学为主教学模式的CAI在国际上应用广泛。我国目前应用较多的还是针对具体学科内容设计的演示型多媒体课件,它支持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以教师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出现,强调的是用于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一般是由教师控制,向学生展示。经过多次的实际制作,我认为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选择教学课题,确定教学目标
多媒体课件内容的选取则要以教材为蓝本,从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需要出发,但又不能为课本所束缚,要充分增加课件的含金量。一个优秀的课件不能只是教材的幻灯片演示,而应该增加它的生动直观的作用,因此教材内容的选取很关键。选题的同时,还必须分析和确定课题实施所能达到的目标,应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特别注意要发挥多媒体的特长,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制作多媒体素材,集图、文、声、像的综合表现功能,有效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习效率。
二、编写多媒体CAI课件的脚本
脚本设计是制作CAI课件的重要环节,需要对教学内容的选择、结构的布局、视听形象的表现、人机界面的形式、解说词的撰写、音响和配乐的手段等进行周密的考虑和细致的安排。“脚本”一词多用于电影、电视剧本的拍摄制作中,它的意思是指电影、电视拍摄过程的所依据的文字稿本,在课件制作中,我们也引入了“脚本”一词,它来源于教案,但又不同于教案,既要表现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又要将一些细节,诸如内容的呈现顺序、呈现方法等进行描述。犹如电影制作中的“分镜头稿本”。这一点在我以往的课件制作中不是特别注意,随着对课件制作认识的提高,再做每一个课件时,都应该作到心中有数,对于每一页面的制作都要做到精益求精,这样做出的课件才能流畅的运行。
从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制作看,脚本的创作通常分为两步进行。第一步是文字稿本的创作,文字稿本是由教师自行编写而成的。编写文字稿本时,应根据主题的需要,按照教学内容的联系和教育对象的学习规律,对有关画面和声音材料分出轻重主次,合理地进行安排和组织,以完善教学内容。
第二步是编辑稿本的编写,编辑稿本是在文字稿本的基础上创作的。它不是直接地、简单地将文字稿本形象化,而是要在吃透了文字稿本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引申和发展,根据多媒体表现语言的特点反复构思。编辑稿本是制作CAI课件的直接基础。
三、搜集素材
“多媒体素材”是多媒体课件中用到的各种听觉的和视觉的材料。需要根据脚本的要求准备各种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和视频等多种媒体素材,还需要将搜集的各种素材进行加工处理,使素材更生动。在获取素材时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1.用数字照相机来采集画面,再用相应的软件将其转换为位图,并进行加工处理。
2.在计算机中配置视频采集卡,然后可将录像机,视盘机或摄像机播放的视频转换为数字视频,并通过视频制作软件将数字视频信号存为AVI或MPEG各式的视频文件。3.用图形扫描以采集图像和文字。
4.捕获计算机显示屏中的图像。可以捕获计算机显示屏中的静态图像和动态图像。捕获静态图像一种方法是按Print Screen键,将屏幕图像放置到Windows剪贴板中,再用图像处理软件将剪贴板中的图像粘贴到画布当中;另一种方法是使用抓图软件HyperSnap-DX Pro和SnagIt等。捕获动态图像可使用HyperCam、SnagIt、Camtasia和SCRNCAM等动态抓图软件。
5.从网上下载素材。下载各种素材可以使用IE直接下载或使用FlashGet、网际快车或网络蚂蚁等下载软件来下载。6.使用相应的软件制作素材。
四、课件制作
制作课件是对已经创意好的脚本进行最终加工完善并形成产品的过程。它不是简单的媒体组合,而是一个复杂的、需要非常强的动手能力进行艺术加工的过程。制作时一定要文字规范、图像清晰稳定、构图与色彩使用正确,要保证在运行时平稳流畅,可控性好,可靠性强,利于学生仔细观察和分析,便于教师操作使用。制作时,依据脚本,遵循制作原则,耐心细致,熟练运用各种软件,及时排除各种可能出现的故障。
多媒体课件一般是选择一个多媒体工具软件创作而成。但在实际创作中,为了使课什更丰富多彩,发挥更佳教学效果,往往要同时运用多个软件共同创作而成。常用的有Authorware、Powerpoint、Flash、Premiere、Photoshop、Cool3d、FrontPage、Dramware、方正奥思、几何画板、课件王、蒙泰瑶光等,它们都有各自的长处。不同的教师会因为各自不同的教学需要和对不同软件的熟悉程度,去选择某一软件进行创作。如我们首先可以用Cool3d做片头字幕,用Flash或GIF编辑器动画,接着用Premiere对所采集的音视频或图片素材进行编辑,生成avi文件,再用Powerpoint幻灯片模式或Authorware、方正奥思进行组合,这样制作出来的课件更加生动、直观、可视性强,且具有一定的艺术性。
比如声音的采集,如果用Windows98自带的录音机,最多只能录一分钟的内容,如果再长就需要一段段接起来,而我从网上下载的专用录音软件,不仅时间上没有限制,而且录音的效果也非常好,没有任何杂音。视频的采集就要依赖常用的超级解霸,当然这也只能采集影碟上的内容,而我们有时又需要采集录像带上的内容,那就又需要学会视频捕捉卡的使用并学会相关的软件使用。图像的处理又离不开photoshop、Acdsee这些处理图像的软件。如果课件中又想使用动画,除了从素材库中调用动画外,还要学会使用Flash等动画制作软件。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样式可以多种多样、丰富多彩,但应防止出现以下情况:
1、界面过于花哨,内容华而不实。
多媒体课件需要借助一定的艺术形式,但不能单纯地为艺术而艺术,仅仅停留于作表面文章。如色彩过于艳丽的界面、美观好看的按钮、字体变化多样的文本,美化了界面、方便了老师的操作,但却成了学生的视觉中心,影响了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注意力。而且长时间注视色彩明丽的画面会影响学生的视力。只有充实的内容与完美的外在形式的有机结合,才能真正达到传授知识、调动学生积极性、改善教学环境的目的。
2、呆板单调、索然无味。
多媒体教学就是以文字为基础,配合图像、声音、动画等手段,从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效果。一个形式呆板的多媒体课件与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式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它所获得的教学效果自然就不会显著。就如我前面所说的,如果只是一幅幅图片拼接的课件,那还不如直接使用幻灯片算了。这样的课件绝引不起学生的兴趣,更提不上如何辅助教学了。
3、生硬拼接、胡拼乱凑。
课件的制作讲求取材合适,用材得当。比如:在讲授“三国的建立”时,如果在课件中插入了现代流行音乐,就会显得有些不伦不类,甚至因此破坏整个课件的韵味。需要比较柔和的背景音乐时,却插入了节奏强劲的摇滚乐,同样破坏课件的整体效果。甚至不该有音乐的时候也出现了音乐,那它会大大影响一个课件整体的效果。
五、课件修改,调试运行
最后,还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环境进行调试、生成、组合、打包工作。同时,注意保留源文件,以备修改。在一切运行正常的情况下,方可投入到实际使用。如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发现不足,要及时反馈,加以修改,直至满意为止。
六、使用反馈与修改
一个课件的好与坏,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得出结论,课件制作完成后,应用于课堂教学,然后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再将课件加以修改,从而使其达到最优。如果制作的课件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在课堂上起不到应有的效果,那么这样的课件无疑是失败的。一个课件完成后,一定会经过反复的修改,这就需要有耐心,并不怕修改才行
第三篇:谈多媒体课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谈多媒体课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信息技术已经逐渐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领域。多媒体教学进入课堂, 把前沿先进的科技带入课堂进行辅助教学,对声、文、图、像等多种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 从而形成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 , 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 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应用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 把教学时说不清道不明,只靠挂图或黑 板作图也难讲解清楚的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景、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 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将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创新其实质是创造性,他力求 从认识上打破常规,标新立异,质疑问难,大胆探索。那如何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 新意识呢?
一、利用多媒体课件激活课堂,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在心理学上 “动机” 是人的心理需要引起的心理状态, 是激励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地的内在原 因。对数学有好奇心,不满足现有知识,敢于冒险尝试,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能积极主动的思考 问题 , 是小学数学创新意识培养的目标之一。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如果教师能抓住教材中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 激起学生学习情感, 创设富有变化、能激发新异感 的学习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去研究问题,学生的创新意识会孕育而生。
例如在教学“填未知加数”一课时,先用电脑出示一段小动画,配乐播放:卡通的数字 7和 3一起玩,组成了算式:7+3=10, 3有事情跑掉了,出现了算式:7+(=10, 7+(? =10,学生 的创新潜意识被一下调动起来了。接着出示 6面小旗,后面划一横线,问题:再画几面就是 7面了?算式 6+(=7,学生一下就领会了:再画上 1面就可以了。电脑出示第 7面小旗,学生 自然的在括号里填上了 1。学生掌握的轻松自然,知识变得生动直观。接下来解决新课开始时的 问题,学生的求知劲头更足了。电脑出示“木板上挂水壶图”,已经挂上了 7个,其他都空着, 让学生自己来列式,结果出现了三种答案:7+(1+(1+(1=10,7+(1+(2=10,7+(3=10当问学 生认为那种对时,却各有拥护者,我没有对这些做法作出反应, 而是又出示了一道题:盒子里放 小球,要放 9个,已经放了 2
个, 2+(=9。学生自然的把没有放进去的,全数了数是 7个填在 了括号里, 这时我趁学生思考时对图进行了修改, 在空位置下面划一个大括号, 学生一看就明白 了要将所有的空都数一数填上一个总数, 之后学生又讨论了刚开始那样填的弊端。学生求知的整 个过程就是创新意识发展的过程, 利用多媒体制造的情景, 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知识不知不觉 也被掌握了,创造意识在不知不觉中也得到了培养。
二、利用多媒体课件闪烁剥离,培养学生揭示事物本质特征的创新能力 “人的创新能力必须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要能够通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把握其内在含义和本质特 征。”创新精神是指人敏锐地把握机会、敢于探究发现的情绪状态。
在揭示“观察物体”中的数学概念时,先让学生摸一摸实物,大体感知物体的形状,但若想让学 生抽象出实物图形是有困难的, 用多媒体来解决这个问题, 就容易多了。如在揭示长方体的概念
时:首先出示实物图 “鞋盒” , 引导学生说出是长方体, 让学生观察特征, 组织学生讨论、总结。然后,运用多媒体技术将相对的两条边、相对的面,连续闪烁,并伴有声响。再让学生说特征, 学生的创新再次得到激发,猜测出长方体的框架。最后, 从鞋盒抽象出长方体的形状。学生的猜 测得到了验证。
三、多媒体课件的动态显示,创造性的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枯燥,有的知识点在理解上也存在一定的难度,而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 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这样,让学生观察事物动态的变化过程,掌握事物发展规律,为创造能力的 培养创造条件。
如在教学相遇问题的应用题时,学生一直对“速度和”的理解比较困难, 如果用实物或图片进行 直观演示,由于时空限制,很难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而运用多媒体模拟运动过程, 学生就很容 易总结求出两地距离就是用 “速度和乘以相遇时间” 这一规律。再如, 教学 “角的概念” 一课时, 应用多媒体教学软件, 先在屏幕上显示一个亮点, 然后用不同颜色从这一亮点作出两条射线, 同 时闪烁着这个亮点及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 使学生看后马上能悟出角是怎样形成的。再分别闪 烁出亮点和两条
射线,使学生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又将一条边固定, 另一条边移动, 形成大小 不同的各种角, 让学生认识到角的大小跟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跟边的长短没有关系。通过这 样动态显示,将那些看似静止的事物活动起来,化静为动,使学生获得正确、清晰的概念。
四、突破教学难点,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于既能提供直观形象和生动逼真的动态图像, 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 象能力,又能伴随着图像的变化、动听的音乐,诱发愉快的学习情绪,在这种愉快的情绪下,通 过多媒体技术手段,让难点逐层剥离,学生突破掌握。
例如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应用题,运用多媒体的优势,将应用题中用 文字表述的抽象的数量关系, 转化为可视图形——线段图, 并创设了按题配置的活动物景。通过 “变色”、“闪烁”、“移动”等手段来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刺激学生注意,寻找条件和问题、单位“1”与几分之几的量的相互关系,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审题、理解题意,启迪思维。
可见,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的省力,提高了教学效率。
第四篇:浅谈小学数学多媒体课件的设计
2012数学学科论文评选参评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多媒体课件的设计
望江新坝中心学校
檀根犬
摘要:多媒体教学手段进入课堂之后,给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崭新的变化,尤其是在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和学生思维的发展上更是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多媒体课件设计也更有了指向性,那就是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促进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也要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的不断改革,多媒体课件已渐渐地走进了我们课堂,给我们平日的数学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课件的设计与制作也渐渐成为大家讨论的主题。下面,本人就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谈谈对多媒体课件设计的几点想法。
(一)课件设计的学习方式应是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自主参与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现代教育手段,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要达到这一目标,课件的设计就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心里需要为出发点,真正地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以达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目的,而不是让课件“走过场”、“凑热闹”。
因此,课件的设计必须注意学生的情感体验,营造一个人人参与的氛围,提供挖掘和发挥潜能的机会,让学生自主参与“做数学”而不是传统的“听数学”的活动中。
如:一年级教材中“认识图形”一节,为了让学生初步认识长发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并体会“面在体上”,可以设计这样的课件:
各种颜色的长方体、正方体、圆体、三角形的椎体,并在各个立体图形上用更亮的对比色描出它们的一个面,并动态的闪动。
这样动态、直观的课件,就给每个学生强烈的感官刺激和思维刺激,它们就会有“我要学”“我乐学”的积极性,自主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发现各种平面图形及“面在体上”,那学生自主参与的学习方式,也不再是一句空话了。
(二)课件的设计的情境应是有目的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特点的学科。在数学中任何一个数学概念的建立、延伸、发展和运用;任何法则、公式的推导、理解和验证;对任何一组数量关系的内在联系的掌握,都需要一定的抽象概括及逻辑推理的思维能力,而这种需要与6—12岁儿童的思维水平有一定差距。怎样缩小这种差距呢?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一些实际意义的情境,就是一种很有效的做法。
(1)创设情境,给学生体验和感知的过程。
课堂教学中学生接受信息主要是通过眼睛和耳朵完成的,传统式的教学内容是通过教师口头的说、一支粉笔的写来传递的,而现代多媒体课件都将枯燥的知识动态的演示出来,给学生以不断的惊奇,课件设计的情境,更是将知识的形成过程步步呈现出来,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和感知也是真实、具体的,对内容的抽象概括也是贴切的。以一年级“加减应用题”为例,学生对“加”和“减”的概念没有完全建立,为了让学生准确描述,可以设计以下的课件:
1.大树上停了5只小鸟,(动态演示)又飞来了3只小鸟。(用闪动的圈将它们圈起来,并用语音提出问题)现在一共有几只鸟? 2.停车场原来有9辆汽车,(动态演示)开走了四辆。
问:还剩下多少辆?
创设了这种学生熟悉的情境,并借用动态的演示,学生体验了“加”与“减”的过程,很自然的就对“加”和“减”有了较深的感知,也加快了它们从形象入手到抽象概括的发展。
(2)创设情境,让学生理解重点的内容
心里学家皮亚杰把儿童的思维发展分为4个阶段,在经历两岁前的感觉运动阶段和两到七岁的前运算阶段,再到具体运算阶段:也就是指七岁到十一岁,初步逻辑思维的形成。在这一阶段儿童思维水平将会有质的变化,但它们对概念的获取和使用仍需要实际经验作支柱,需要借助具体事物和形象的支持进行逻辑推理。因此,对于重点知识内容的课件,还需要设计一些具体的情境。
如:“认识分数”一课中,认识分数的重点是理解分数产生的前提是“平均分”,为了突出这一重点,我设计这样的课件: 1.出示两个苹果,两个小朋友分,并提出问题:怎么办? 2.出示一个苹果,两个小朋友分,并提出问题:怎么办 3.出示一张饼,两个人怎么分? 并动态演示分的过程和结果。4.出示饼,3个人怎么分?4个人怎么分?(同时动态演示分的过程和结果。)
看似很简单的分东西情境,却将全课的重点——“平均分”多次地从学生口中引出,并用课件的图、声、文并茂帮学生构建了一个活跃的“思维场”,帮他们体验和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推理并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更重要地是促进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课件设计的评价方式应是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评价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教学中
应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多元评价”,以往的课堂评价关注的仅是学生学习的结果,这是不科学的,科学的评价应是关注过程、情感态度以及结果。心理学提出,人在知道自己在接受评价时,心情会很紧张,平价的结果不一定可靠,因此潜移默化式的才是最好。而多媒体更是一种让学生全身心放松的媒介,所以课件的设计也应关注对学生的评价。很可喜的是,身边的许多前辈和同事给我做了榜样: 1.课件中出现:小组中互相评一评,等某个同学回答结束后,2.课件出示:你觉得他说的怎样?你自己呢? 3.如果你是老师,会给他几颗星?(并到台上涂一涂)虽然只是简单的一两张画面的介入,但给学生自我评价和 师生评价的机会确实无限的。
多媒体课件作为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思想的整合为我们的课堂增色不少,但它的设计应以教学内容为出发点,从儿童心里发展特征和认知规律出发,为课堂教学服务,我们也只有在不断的研究中才能发挥出它的功效。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2、《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
3、《心理学》
第五篇:浅谈小学数学多媒体课件的设计
浅谈小学数学多媒体课件的设计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进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中,使人们对数学本身及其数学教学方法的认识有了根本的转变。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其庞大而精确的信息储存能力越来越显示出它无可比拟的优势。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音频、动画、特效、音乐等丰富多彩的媒体使原本单调的数学教学变的更生动、更有趣、更迅速,突破、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更直接、更全面地了解数学,从听、视、触等多感官相结合对学生观察、想象、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产生极大的作用,精心设计的课件,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制作课件的几点体会:
一、根据学生思维特点设计课件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小学数学课堂中多媒体课件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它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求知欲,活跃思维,拓展想象力,而且在提高课堂效果,优化课堂结构等方面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因此,小学数学课堂中,课件设计要考虑到学生思维的这一特点。一般来说,小学生思维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即使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阶段,在很大程度上仍然要与他们的感性经验相联系,借助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根据这样的认识,在设计课件时,就要加强多媒体直观性和交互性,使小学生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引导他们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二、多种形式结合设计课件
在有关概念教学的课件设计中,宜采用多种形式,让小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记忆、应用等一系列活动,形成和掌握概念,而不是生吞活剥地灌输给他们。教材中有些概念,往往以定义、公式等形式直接呈现在小学生面前,他们看到的是思维的结果,而没有思维活动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设计者重新处理教材,针对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小学生在参与中理解,并从中受到恰当的思维训练。
如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的课件设计,采用类比方式,先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统一的体积公式V=sh。再通过分析,发现圆柱的体积与它的底面积和高有关。采用切割法,将圆柱经过切割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模拟测量圆柱体的高度与底面积,由模拟实验得出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恰好等于长方体的体积,继而得到圆柱体的体积为V=sh
三、根据学生年龄,在激发学生兴趣上巧妙设计课件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持久,形象思维占优势,可设计一些生动的故事情境或是小朋友喜爱的动物、卡通人物形象以动画的形式贯穿其中,吸引他们注意;高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有所提高,则可通过丰富的画面场景,逼真的表现效果,奇妙的自然景观感染他们,激发他们的情感,引发他们的思维。
例如,设计“分数的基本认识——几分之一”这一内容的课件时,首先出现动画片“唐僧师徒西天取经路遇桃园”的故事情境,馋嘴的八戒想吃桃子,师傅想考考他,依次拿出4个、2个、1个桃子让他和悟空平均分吃„„学生根据画面讲述故事情节,并提出相应的问题“半个怎么写?”,引出新课内容。在巩固练习中,又设计出“中秋时节分吃月饼”,“套圈游戏”等动画,引导学生列式。这样设计把抽象枯燥的教学知识变得形象直观、生动有趣,使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活泼,学生乐此不疲。
四、利用课件营造教学情景 对小学生来说,生活经验并不丰富,观察事物不容易全面。在教学中,往往遇到重难点不易解决,必须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在教学中如果采用儿童喜欢的活动方式,让他们通过接触、试验,把听觉、视觉、触觉、嗅觉、运动觉等多种感觉协同起来,刺激感官,强化记忆,巩固认识,就能促进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的特征。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创造从形象到概念,从感性到理性的感知过程,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达到其它教学手段达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为了让学生很好地理解周长这一概念,教学开始,屏幕上出现一个绿草茵茵的环形操场,在操场环行跑道上插了一面小红旗,屏幕出现一只小兔从红旗处出发绕着操场跑一周。小朋友的注意力都被集中到动态的画面上,观察得特别仔细。紧接着老师问:“小兔绕着什么跑?”“怎样跑才算是一周?”“绕操场一周就是操场的什么?你能给它取个名字吗?”通过此过程,使学生对操场的周长有了初步感知。这样,色彩明快、生动有趣的画面强有力地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并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寓抽象的数学概念于富有情趣的生活情景中,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在充分感知后建立“周长”的表象,为学生的思维方式由具体感知到抽象思维的飞跃架设了桥梁,从而突破了教学上的难点,为学生理解这一概念减少了原有的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质量。
总之,随着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发展,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但要合理有效的利用多媒体辅助设备,更重要的是在教学实践中认真地去研究、探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方法和技巧,能根据学生的年龄、年级、教材特点,制作出高质量的课件,巧借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达到优化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目的,从而提高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