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课件中选择题答案

时间:2019-05-11 21:20: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法理学课件中选择题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法理学课件中选择题答案》。

第一篇:法理学课件中选择题答案

1、根据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下列表述哪些是不正确的?(A)

A.法在本质上是社会成员公共意志的体现B.法既执行政治职能,也执行社会公共职能

C.法的内容受社会存在这个因素的制约,立法者不是在创造法律,而只是在表述法律D.近代以来的法律虽然与一定的国家紧密联系,具有民族性、地域性,但是,法律的内容始终具有与人类的普遍要求相一致的趋向

2、马克思曾说:“社会不是以法律为基础,那是法学家的幻想。相反,法律应该以社会为基础。法律应该是社会共同的,由一定的物质生产方式所产生的利益需要的表现,而不是单个人的恣意横行。”根据这段话所表达的马克思主义法学原理,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D)

A.强调法律以社会为基础,这是马克思主义法学与其他派别法学的根本区别B.法律在本质上是社会共同体意志的体现 C.在任何社会,利益需要实际上都是法律内容的决定性因素 D.特定时空下的特定国家的法律都是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

3、下列有关法的特征的表述,哪些是不正确的?(ABCD)

A.公司章程对公司、股东、董事、监事、经理均有约束力,为人们提供了行为的标准,因而公司章程具有法的特征和效力 B.一位党的干部因受贿被判处刑罚,同时被开除党籍。这些都是法的实施的体现C.可作办案依据的习惯、国家政策,在中国内地可作为法的渊源D.法具有普遍性。由于北京市地方性法规只能在北京市有效,因而不能算是法的渊源。

4、下列关于法的本质的描述,正确的是(D)

A.法的本质首先表现为法的阶级性B.法的本质其次表现为法的正式性

C.法的本质最终表现为法的社会性D.法的本质最终根源于社会的物质生活关系

5、下列有关法的阶级本质的表述中,哪些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法学关于法的本质学说?(AC)A、一国的法在整体上是取得胜利并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意志的体现B、历史上所有的法律仅仅是统治阶级的意志的反映

C、法的本质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D、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的意志是统治阶级内部各党派、集团及每个成员意志的相加

6、关于法的本质的表达中正确的是?(C)

A.法的本质是法的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的统一B.法是公共权力机关按照一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和认可的,并由正式的权力机制保证实现,这些体现了法的正式性,而法的正式性正是法的本质的最终体现C.法的本质根源在一定社会物质的生活条件 D.法所体现的国家意志主要是统治阶级的意志,并不具有公共性

7、下列有关法源的说法哪些不正确?(BC)

A.大陆法系的主要法源是制定法B.英美法系的法源中没有成文宪法

C.不同国家的法源之间不能进行移植D.在法律适用过程中,一般先适用正式法源,然后适用非正式法源

8、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非正式意义上的法律渊源的是(B)

A.国际条约 B.湖北省的《野生动物保护条例》 C.国务院的《粮食购销条例》D.最高人民法院的判例

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当代中国法律渊源的是:(A)

A.判决书B.地方性法规 C.行政规章 D.国际惯例

10、下列关于法的效力的表述哪个是正确的?(C)

A.法律不经公布,并非绝对无效,历史上就有所谓“法不可知,威不可测”

B.一切法律的效力级别高低和范围大小是由刑法、民法、行政法等基本法律所规定的 C.“法律仅仅适用于将来,没有溯及力”,这项规定在法学上被称为“从旧原则” D.法律生效后,应该使一国之内的所有公民知晓,所谓“不知者不为罪”

11、法律终止生效是法律时间效力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以默示废止方式终止法律生效时,一般应当选择下列哪一原则?(C)A.特别法优于一般法B.国际法优于国内法C.后法优于前法D.法律优于行政法规 12、2000年6月,最高法院决定定期向社会公布部分裁判文书,在汇编前言中指出:“最高人民法院的裁判文书,由于具有最高的司法效力,因而对各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还可以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改提供参考,也是法律专家和学者开展法律教学和研究的宝贵素材。”对于此段文字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

A.最高法院的裁判文书可以构成法的渊源之一B.最高法院的裁判文书对各级法院审判工作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属于规范性法律文件C.最高法院的裁判文书具有最高的普遍法律效力D.最高法院的裁判文书属于司法解释范畴

13、司法审判中,当处于同一位阶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在某个问题上有不同规定时,法官可以依据下列哪些法的适用原则进行审判?(AC)

A.特别法优于一般法B.上位法优于下位法C.新法优于旧法D.法溯及既往 14、1983年3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商标法》生效;2002年9月15日,国务院制定的《商标法实施条例》生效;2002年10月16日,最高法院制定的《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施行。对此,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BC)A.《商标法实施条例》是部门规章B.《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是司法解释 C.《商标法实施条例》的效力要低于《商标法》D.《商标法实施条例》是《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母法

15、下列关于法律原则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C)

A.法律原则不仅着眼于行为及条件的共性,而且关注它们的个别性B.法律原则在适用上容许法官有较大的自由裁量余地C.法律原则是以“全有或全无的方式”应用于个案当中的D.相互冲突的法律原则可以共存于一部法律之中

16、法律规则是法律的基本构成因素。下列关于法律规则分类的表述哪一项可以成立?(A)A.《律师法》第14条规定:“没有取得律师执业证书的人员,不得以律师名义执业,不得为牟取经济利益从事诉讼代理或者辩护业务。”此规定为义务性规则

B.《中小企业促进法》第31条规定:“国家鼓励中小企业与研究机构、大专院校开展技术合作、开发与交流,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积极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此规定为强行性规则 C.《宪法》第40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此规定为命令性规则 D.《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62条规定:“军队医疗机构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卫生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依据本条例制定。”此规定为准用性规则 17、20世纪90年代初,传销活动在中国大陆流行时,法律法规对此没有任何具体规定。当时,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对这类案件的处理往往依据《民法通则》第7条。该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破坏国家经济计划,扰乱社会经济秩序。”这说明法律原则具有哪些作用?(ABCD)A.法律原则具有评价作用 B.法律原则具有裁判作用 C.法律原则具有预测作用 D.法律原则具有强制作用

18、关于法律概念、法律原则、法律规则的理解和表述,下列哪一选项不能成立?(B)

A.法律规则并不都由法律条文来表述,并非所有的法律条文都规定法律规则 B.法律原则最大程度地实现法律的确定性和可预测性

C.法律概念是解决法律问题的重要工具,但是法律概念不能单独适用 D.法律原则可以克服法律规则的僵硬性缺陷,弥补法律漏洞

19、我国《宪法》第26条第1款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B)A.该条文体现了国家政策,是典型的法律规则 B.该条文既是法律原则,也体现了国家政策的要求。

C.该条文是授权性规则,规定了国家机关的职权。D.该条文没有直接规定法律后果,但仍符合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20、关于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与法律条文,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BD)A.假定部分在法律条文中不能省略B.行为模式在法律条文中可以省略C.法律后果在法律条文中不能省略D.法律规则三要素在逻辑上缺一不可

21、关于法律原则的适用,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ABD)

A.案件审判中,先适用法律原则,后适用法律规则B.案件审判中,法律原则都必须无条件地适用 C.法律原则的适用可以弥补法律规则的漏洞D.法律原则的适用采取“全有或全无”的方式

22、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禽遗传资源进出境和对外合作研究利用审批办法》第三条规定:“本办法所称畜禽,是指列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第十一条规定公布的畜禽遗传资源目录的畜禽。本办法所称畜禽遗传资源,是指畜禽及其卵子(蛋)、胚胎、精液、基因物质等遗传材料。”对此,下列哪些表述是错误的?(BCD)A.《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禽遗传资源进出境和对外合作研究利用审批办法》的上位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禽遗传资源进出境和对外合作研究利用审批办法》均属于行政法规 C.该条款内容属于技术规范D.该条款规定属于任意性规则

23、关于法律要素,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B)A.《反垄断法》第三十七条:“行政机关不得滥用行政权力,制定含有排除、限制竞争内容的规定。”这属于义务性规则 B.《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七条第三款:“执法人员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这既不属于法律原则,也不属于法律规则 C.《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三十七条:“教育、医疗卫生、计划生育、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环保、公共交通等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企事业单位在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过程中制作、获取的信息的公开,参照本条例执行,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机构制定。”这属于委任性规则D.《婚姻法》第二十二条:“子女可以随父姓,可以随母姓。”这属于确定性规则

24、法律体系是一个重要的法学概念,人们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来理解、解释和适用这一概念,但必须准确地把握这一概念的基本特征。下列关于法律体系的表述中哪种说法未能准确地把握这一概念的基本特征?(D)

A.研究我国的法律体系必须以我国现行国内法为依据 B.在我国,近代意义的法律体系的出现是在清末沈家本修订法律后 C.尽管香港的法律制度与大陆的法律制度有较大差异,但中国的法律体系是统一的 D.我国古代法律是“诸法合体”,没有部门法的划分,不存在法律体系

25、下列有关法系与法律体系含义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BCD)

A.法系是根据英国普通法(判例法)和欧洲大陆法典法的历史传统而对法所作的分类

B.法律体系是由一个国家的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等构成的内部和谐一致、有机联系的整体 C.法系是具有同一历史传统的国家和地区的法的总称

D.法律体系是一国之内的法构成的体系,不包括其他国家的法或完整意义的国际法

26、法律体系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阶段上以现行的和即将制定的法律规范为基础,以宪法为主体,由不同的部门法律组成一个内容和谐一致、形式完整统一的有机整体。依照这一理论,下列哪些法不属于一国法律体系中的内容?(BCD)A.国内法B.国际法C.已失效的国内法D.已失效的国际法

27、关于法的渊源和法律部门,下列哪些判断是正确的(AD)

A.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B.行政法部门就是由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构成的 C.国际公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D.划分法律部门的主要标准是法律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

28、下列关于法的类别的表述,不正确的是(C)

A.程序法有助于实体法的实现 B.合同法相对于民法而言是特别法 C.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程序法 D.行政法与刑法都是公法

29、对法律进行分类,可以从不同的标准、角度出发。一般来讲,根据不同的法律形式,可以把法划分为以下哪几类?(ABCD)A.国际法与国内法B.根本法与普通法C.一般法与特别法D.成文法或不成文法 30、下列关于资本主义社会两大法系的表述,正确的是:(A)

A.大陆法系是在普通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B.英美法系在诉讼程序方面倾向于职权主义 C.西班牙法律属于英美法系 D.两大法系的差别在逐渐缩小,但差别还将长期存在

31、下列哪些不属于法律关系范畴?(CD)A.限制行为能力人之间的法律权利和义务关系;B.奴隶主对奴隶的占有使用关系;C.政党章程所规定的权利义务关系;D.无效的合同关系

32、下列关于法律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B)A.法律关系是产生法律规范的前提 B.法律关系是一切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C.法律关系只能是人与人之间合法的社会关系 D.法律关系就是法律规范调整或保护的社会关系本身

33、下列关于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表述,正确的是:(D)A.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构成法律关系的内容

B.权利能力是指法律关系主体能通过自己的行为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能力

C.行为能力是指能够参与一定的法律关系并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法律资格

D.公民具有行为能力必须首先具有权利能力,但具有权利能力并不必然具有行为能力

34、林某,9岁,系某小学三年级学生。一天放学回家路上遇到某公司业务员赵某向其推销一种名为“学习效率机”的低配置电脑,开价5800元。林某信其言,用自己积攒的“压岁钱”1000元交付了定金,并在分期付款合同上签了字。事后林某父母知晓此事,以“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为由要求赵某撤销合同并退款。对此,下列何种理解是正确的?(ACD)A.从法律角度看,林某表达的意思都是无效的 B.林某不能辨别自己行为的性质,所以不享有人身自由

C.林某父母要求撤销合同所持的理由是一种法律事实 D.根据行为能力的原理,林某父母所持理由在本案中不成立

35、下列有关法律关系客体的何种表述是错误的?(D)A.所有的法律关系客体均包含着某种利益 B.无法律关系客体就无法律关系

C.多向(多边)法律关系的客体,可以有主次之分

D.在确定法律关系客体的标准时,不涉及法的价值评价

36、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下列哪些情况可以形成法律关系?(BCD)A.刘某因赌博欠吴某10000元(刘某因赌博被公安机关罚款200元)

B.甲区消防部门查处有火灾隐患的企业,有关人员或被拘留,或被处以重罚 C.何某为赶回家,将已过期限的身份证涂改,机场安检站不予放行登机 D.任某在医院进行肾移植手术

37、汪某和范某是邻居,某天,双方因生活琐事发生争吵,范某怒而挥刀砍向汪某,致汪某死亡。事后,范某与汪某的妻子在中间人的主持下,达成“私了”。后汪某父母得知儿子身亡,坚决不同意私了,遂向当地公安部门告发。公安部门立案侦查之后,移送检察院。最后,法院判处范某无期徒刑,同时判决范某向汪某的家属承担民事责任。就本案而言,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BCD)

A.该案件形成多种法律关系

B.引起范某与司法机关之间的法律关系的法律事实属于法律事件 C.该案件中,范某与检察院之间不存在法律关系 D.范某与汪某的家属之间不形成实体法律关系

38、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二者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下列有关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相互关系的表述中,哪种说法没有正确揭示这一关系?(B)A.权利和义务在法律关系中的地位有主、次之分 B.享有权利是为了更好地履行义务 C.权利和义务的存在、发展都必须以另一方的存在和发展为条件 D.义务的设定目的是为了保障权利的实现

39、甲京剧团与乙剧院签订合同演出某传统剧目一场,合同约定京剧团主要演员曾某、廖某、潘某出演剧中主要角色,剧院支付人民币1 万元。演出当日,曾某在异地演出未能及时赶回,潘某生病在家,没有参加当天的演出,致使大部分观众退票,剧院实际损失1.5 万元。后剧院向法院起诉京剧团,要求赔偿损失。针对此案,下列意见中何者为正确?(C)

A.在这一事例中,法律关系主体仅为甲京剧团与乙剧院 B.京剧团与剧院的法律关系为保护性法律关系

C.京剧团与剧院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都不是绝对的D.在这一事例中,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针对的主体是不特定的 40、法律格言说:“不知自己之权利,即不知法律。”关于这句法律格言涵义的阐释,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C)

A.不知道法律的人不享有权利B.任何人只要知道自己的权利,就等于知道整个法律体系C.权利人所拥有的权利,既是事实问题也是法律问题

D.权利构成法律上所规定的一切内容,在此意义上,权利即法律,法律亦权利

41、张女穿行马路时遇车祸,致两颗门牙缺失。交警出具的责任认定书认定司机负全责。张女因无法与肇事司机达成赔偿协议,遂提起民事诉讼,认为司机虽赔偿3,000元安装假牙,但假牙影响接吻,故司机还应就她的“接吻权”受到损害予以赔偿。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C)

A.张女与司机不存在产生法律关系的法律事实B.张女主张的“接吻权”属于法定权利

C.交警出具的责任认定书是非规范性法律文件,具有法律效力D.司机赔偿3,000元是绝对义务的承担方式

4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法律责任归责原则的是:(C)

A.责任法定原则 B.责任与处罚相称原则 C.连带责任原则 D.因果联系原则

43、下列有关法律后果、法律责任、法律制裁和法律条文等问题的表述,哪些可以成立?(BD)A.任何法律责任的设定都必定是正义的实现

B.法律后果不一定是法律制裁C.承担法律责任即意味着接受法律制裁D.不是每个法律条文都有法律责任的规定

44、下列关于法律起源一般规律的表述,正确的是 :(B)

A.由无强制性规范的调整发展为有强制性规范的调整 B.由个别调整逐渐发展为规范性调整 C.由原始社会的习惯发展为习惯法再发展为判例法 D.由公法为主发展为公法和私法并重

45、在现代法律实践中,当法的价值发生冲突时,通常采用哪些原则?(ACD)A、价值排序原则(价值位阶)B、秩序优先原则 C、个案平衡原则D、比例原则

46、我国刑法第21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该条文中的价值平衡,适用的是下列哪一项原则?(C)

A、价值排序原则(价值位阶)B、个案平衡原则C、比例原则D、功利原则 47、2008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五十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残疾人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便利和优惠。残疾人可以免费携带随身必备的辅助器具。盲人持有效证件免费乘坐市内公共汽车、电车、地铁、渡船等公共交通工具。盲人读物邮件免费寄递。国家鼓励和支持提供电信、广播电视服务的单位对盲人、听力残疾人、言语残疾人给予优惠。”对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D)

A.该规定体现了立法者在残疾人搭乘公共交通工具问题上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

B.从法的价值的角度分析,该规定的主要目的在于实现法的自由价值C.该规定对于有关企业、政府及残疾人均具有指引作用 D.该规定在交通、邮政、电信方面给予残疾人的优待有悖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48、宽严相济是我国的基本刑事政策,要求法院对于危害国家安全、恐怖组织犯罪、“黑恶”势力犯罪等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犯罪分子,尤其对于极端仇视国家和社会,以不特定人为侵害对象,所犯罪行特别严重的犯罪分子,该依法重判的坚决重判,该依法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绝不手软。对于解决公共秩序、社会安全、犯罪分子生命之间存在的法律价值冲突,该政策遵循下列哪一原则(C)

A.个案平衡原则B.比例原则C.价值位阶原则D.自由裁量原则

49、下列选项中,属于立法活动的有(AB)

A.1987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废除111件法律B.2004年国务院颁布《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细则》 C.2005年某高校民法典研究所公布《绿色民法典》D.2006年某出版单位出版《物权法立法意见》 50、立法程序制度化、法律化的意义主要有(BCD)

A.有利于更广泛地收集民意B.有利于提高立法质量C.有利于减少或避免立法的任意性D.有利于树立法的权威性

51、立法体制主要是指:(D)

A.国家权力分立与制衡体制 B.依法划分法律部门的体制 C.依法划分司法权限的体制 D.依法划分立法权限的体制 52、2011年6月1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公布《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征求意见结果,30多天收到82,707位网民的237,684条意见,181封群众来信,11位专家和16位社会公众的意见。据此,草案对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进行了调整。关于这种“开门立法”、“问法于民”的做法,下列哪一说法是准确的?(B)

A.这体现了立法平等原则B.这体现了立法为民、增强立法主体自身民主性的要求C.这表现了执法为民的理念D.这体现了国家权力的相互制约

53、某市政府为缓解拥堵,经充分征求广大市民意见,做出车辆限号行驶的规定。但同时明确,接送高考考生、急病送医等特殊情况未按号行驶的,可不予处罚。关于该免责规定体现的立法基本原则,下列哪一选项是不准确的?(C)A.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B.民主立法C.注重效率D.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54、市民张某在城市街道上无照销售食品,在被城市综合管理执法人员查处过程中暴力抗法,导致一名城市综合管理执法人员受伤。经媒体报道,人们议论纷纷。关于此事,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C)A.王某指出,城市综合管理执法人员的活动属于执法行为,具有权威性

B.刘某认为,城市综合管理机构执法,不仅要合法,还要强调公平合理,其执法方式应让一般社会公众能够接受 C.赵某认为,如果老百姓认为执法不公,就有奋起反抗的权利

D.陈某说,守法是公民的义务,如果认为城市综合管理机构执法不当,可以采用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方式寻求救济,暴力抗法显然是不对的 55、2011年7月,某市公安机关模仿诗歌《见与不见》的语言和风格,在官方网站上发布信息,敦促在逃人员投案自首:“你逃,或者不逃,事就在那,不改不变。你跑,或者不跑,网就在那,不撤不去。你想,或者不想,法就在那,不偏不倚。你自首,或者不自首,警察就在那,不舍不弃。早日去投案,或者,惶惶终日,潜逃无聊,了结真好。”关于某市公安机关的做法,下列哪一说法是恰当的?(D)

A.公安机关有权减轻或免除对自首人员的处罚B.公安机关应以社会管理职能代替政治统治职能

C.公安机关可以从实际工作出发,对法律予以行政解释D.公安机关可以创新工作手段、利用有效宣传形式,促进全面充分履职

56、某地公安、检察机关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兴网络平台“微博”、短信和QQ,提醒“微信”用户尤其是女性用户提高警惕,切勿轻信陌生“微友”,以免遭受不必要的伤害。关于执法机关的上述做法,下列哪一说法是准确的?(C)

A.执法机关通过网络对妇女和网民的合法权益给予特殊保护,目的在于保证社会成员均衡发展 B.执法机关利用网络平台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切实减轻了群众负担

C.执法机关采取利民措施,寓管理于主动服务之中,体现了执法为民的理念

D.执法机关从实际出发,主要是为了引导群众理性表达自己的社会主张和利益诉求

57、下列选项中,届于狭义的法律适用的是(A)

A.法院受理某企业的破产申请 B.检察院进行春季法制宣传C.公安局对一小偷处以行政拘留处罚 D.某市仲裁机构对一起案件进行仲裁

58、根据我国现行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我国设立的专门人民法院主要有(ABC)A.军事法院 B.海事法院 C.铁路运输法院 D.行政法院

59、司法公正是司法工作的灵魂,是依法治国的重要标志。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要求司法机关必须“严格公正司法”。下列哪一选项不符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精神和要求?(C)

A.司法机关必须坚持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相结合,做到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 B.司法机关必须进一步提高办案效率,坚持公正与效率兼顾

C.司法机关为了保障判决有效执行,应对当事人实行“一站式服务”,即谁立案谁审判谁执行

D.司法机关为了加强审判监督,可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新闻媒体旁听重大疑难案件审判 60、关于司法公正及实体公正、程序公正问题的理解,下列哪些表述是正确的?(ABC)

A.司法公正是法治的组成部分和基本内容,是民众对法制的必然要求,司法公正包括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两个方面 B.追求实体公正,是我国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的基本准则,主要指努力发现案件事实真相和正确适用实体法律 C.程序公正包括当事人平等地参与、严格遵循法定程序及法官的居中裁判等,保证当事人受到公平对待 D.根据形势及效率需要,可在有关司法过程中将“类推”和“自由心证”作为司法公正的补充手段 61、“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和不能避免的因素”。这一法律解释运用的主要方法是(A)A.语义解释 B.历史解释 C.目的解释 D.系统解释 62、200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解释:刑法第四百一十条规定的“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是指非法批准征用、占用耕地、林地等农用地以及其他土地。对该法律解释,下列哪一种理解是错误的?(C)

A.该解释属于立法解释 B.该解释的效力与所解释的刑法条文的效力相同C.该解释与司法解释的效力相同 D.该解释的效力具有普遍性

63、下列关于法律解释的哪一表述是正确的(C)

A、法律解释作为法律职业技术的核心在任何有法律职业的国家中,其规则和标准没有不同 B、法律解释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解释者往往只使用其中的一种方法 C、法律解释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必然存在于法律适用之中

D、法律解释具有一定的价值取向性,因此,它是一种纯主观的活动,不具有客观性

64、刑法》第263条规定,持枪抢劫是抢劫罪的加重情形,应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冯某抢劫了某出租车司机的钱财。法院在审理过程中确认,冯某抢劫时使用的是仿真手枪,因此,法官在对冯某如何量刑上发生了争议。法官甲认为,持仿真手枪抢劫系本条款规定的持枪抢劫,而且立法者的立法意图也应是这样。因为如果立法者在制定法律时不将仿真手枪包括在枪之内,就会在该条款作出例外规定。法官乙认为,持仿真手枪抢劫不是本条款规定的持枪抢劫,而且立法者的意图并不是法律本身的目的;刑法之所以将持枪抢劫规定为抢劫罪的加重事由,是因为这种抢劫可能造成他人伤亡因而其危害性大,而持仿真手枪抢劫不可能造成他人伤亡,因而其危害性并不大。对此,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BD)

A、法官甲对《刑法》第263条规定的解释是一种体系解释B、法官乙对《刑法》第263条规定的解释是一种目的解释

C、法官对仿真手枪是不是枪的判断是一种纯粹的事实判断D、法官的争议说明:法律条文中所规定的“词”的意义具有一定的开放性,需要根据案件事实通过“解释学循环”来确定其意义

65、在一起案件中,主审法官认为,生产假化肥案件中的“假化肥”不属于《刑法》第一百四十条规定的“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中的“产品”范畴,因为《刑法》第一百四十七条对“生产假农药、假兽药、假化肥”有专门规定。关于该案,法官采用的法律解释方法属于下列哪一种?(C)A.比较解释 B.历史解释 C.体系解释 D.目的解释

66、关于法的适用与法律论证,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CD)

A.法的适用所处理的问题,既包括法律事实问题也包括法律规范问题,还包括法律语言问题B.法的适用通常采用逻辑中的三段论推理

C.法的适用只要有外部证成即可,毋需内部证成D.法律论证是一个独立的过程,与法律推理、法律解释没有关系 67、关于法律论证中的内部证成和外部证成,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ABC)

A.法律论证中的内部证成和外部证成之间的区别表现为,内部证成是针对案件事实问题进行的论证,外部证成是针对法律规范问题进行的论证

B.无论内部证成还是外部证成都不解决法律决定的前提是否正确的问题

C.内部证成主要使用演绎方法,外部证成主要使用归纳方法D.无论内部证成还是外部证成都离不开支持性理由和推理规则 68、杨某是某省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的处长,为某承包商承建的某段高速公路立交桥绿化工程结算问题向该工程的建设指挥部打招呼,使该承包商顺利地拿到了工程款,然后收受了该承包商的10万人民币。一审法院依据上述事实认为杨某的行为触犯了《刑法》第385条的规定,构成受贿罪,判处杨某有期徒刑10年。杨某不服,提出上诉。二审法院经审理认为杨某的上述行为不构成受贿罪,撤销一审判决,宣告杨某无罪。理由是,该工程的建设指挥部是一个独立的单位,其人、财、物均归该省所管辖的某市的人民政府管理,因此,该省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与该工程建设指挥部之间不存在直接的领导关系。另外,该承包商的工程结算款不属于不正当利益,杨某的行为不具备“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受贿罪要件。关于法院在法律适用中所运用的法律推理,下列何种说法是不正确的?(ABD)

A、一审法院运用的是一种辩证推理B、二审法院运用的是一种类比推理 C、一审法院运用的是一种演绎推理D、二审法院运用的是一种辩证推理

69、谢某、阮某与曾某在曾某经营的“皇太极”酒吧喝酒,离开时谢某从楼梯摔下,被扶起后要求在酒吧休息,第二天被发现已死亡。经鉴定,谢某系“醉酒后猝死”。该案审理中,合议庭对“餐饮经营者对醉酒者是否负有义务”产生争议。刘法官认为,我国相关法律对此没有明确规定,但根据德国、奥地利、芬兰等国判例,餐饮经营者负有确保醉酒顾客安全的义务,认定曾某负赔偿责任符合法律保护弱者的立法潮流。依据法学原理,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B)

A.刘法官的解释属于我国正式法律解释体制中的司法解释B.刘法官在该案的论证中运用了有关法的非正式渊源的知识C.从法律推理角度看,“经鉴定,谢某系‘醉酒后猝死’”是推理的大前提D.从德国、奥地利、芬兰等国家存在判例的情形看,这些国家的法律属于判例法系

70、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核心内容是“依法治国”。关于“依法治国”,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B)

A.依法治国以国家法律体系的健全、完善、规范、系统、协调为必要条件B.依法治国依赖于法制完备,法律健全完备了,法治就实现了

C.依法治国应当树立宪法法律的权威D.依法治国的实现,必须以规范和制约公权力为前提,做到职权法定、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

7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借鉴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民为邦本”、“法不阿贵”、“和为贵”和西方法治思想中的“人民主权”、“基本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文化资源。关于借鉴中体现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基本特征,下列哪一说法是准确的?(C)

A.本质的同源性B.彻底的人民性C.充分的开放性D.实践基础的相同性 72、下列关于法理学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是(AB)

A、法理学与部门法学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B、法理学为部门法学的研究提供了立场、观点和方法。C、法理学属于应用法学和国内法学。D、法理学只研究现行有效的法律规范。

第二篇:法理学课件2

参 考 书 目

1、何勤华:《中国法学史》、《西方法学史》

2、张中秋:《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

3、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

4、[古希腊] 亚里斯多德:《政治学》

5、[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下册)

6、[美]伯尔曼:《法律与革命――西方法律传统的形 》

7、[美]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

第一章

法学与法学教育 第一节 法学教育

一、大学教育的目标与特点

1、大学教育的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人文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品质能力的成熟的、理性的、独立的现代公民。具体包括: 成熟理性:指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显得成熟老练,而不是感性冲动,具有科学理智地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这对于法律专业的学生特别重要。良好的精神道德风貌:遵纪守法、精神高尚、富于的理想与追求、怀有公平正义感恩宽容之心、良好身体和心理素质。现代意识:独立的主体意识、平等意识、权利意识、参与竞争意识、创新意识、法治意识、合作意识等。优化的知识结构:知识渊博、具有丰富的人文知识底蕴,掌握现代学习和交流工具(计算机知识、外语知识),扎实的专业理论和技术功底。

2、大学学习的特点 自主性、自觉性、选择性、探索性、多元性

3、如何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 确立新的目标:我为何来大学,我在大学带走了什么。

重新认识自我:对自己进行重新评价,树立自信 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学会学习,终身学习培育良好的习惯:勤奋、严谨、求实、创新

二、法学教育

1、法学教育目标

培养高素质的法律人 “五个一” 一个智脑:有丰富的人文社会知识(哲学、政治、历史、文学、经济、社会、文化学等),扎实的法学理论功底。一双慧眼:具有法律逻辑思维、敏锐的探知法律事实的能力和抓住问题要害的能力。一颗公心:崇尚和信仰法律、维护公平正义、良好的法律职业道德。一张铁嘴:语言是律师的职业工具。准确、精练、专业、流畅。一支硬笔:用词准确、条理清楚、说理充分、证据确凿,说服力强。

三、中国当代的法学教育 本专科教育:五所政法大学,人数庞大。硕士研究生教育:法学硕士与法律硕士 博士研究生教育: 江西师大法学教育情况:始于1940年国立中正大学文法学院,具有历史和传统,培养了一大批法律优秀人才。特别行政区法。特别行政区制定 军事法律、法规。由军事委员会制定。司法:司法解释和司法判例。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和公布的典型案例。

2、按资源要素划分 基本的道德规范和正义准则。禁止虐待、家庭暴力和婚外情行为;所有权保护、人的安全、自由、权利、平等的保护等。习惯。法的形成与发展就是习惯――习惯法――制定法。如家庭婚姻、继承习惯;商业习惯等;少数民族的习惯。社团规章和民间合约包括在习惯中 国家政策。党的政策变为国家政策后上升为法律。

国家机关的决策和决定。

外国法和国际法。法的移植和国际组织国际条约的签订。法律理论与学说。特别是名家学说。当然,这些渊源只有经过国家的制定或认可,才能成为法律。

二、法的形式 是指根据法的效力不同而形成的法的不同表现形态。形式与渊源的不同。法的形式是根据法的效力不同而形成的法的不同表现形态。法的渊源是指法的形成资源或途径。我国法的主要形式: 宪法 法律 行政法规 地方性法规 规章(包括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特别行政区法和军事法 国际条约

三、法的分类 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将法分成不同的组成部分。

1、公法和私法 以法所调整的关系是否与国家有关进行划分。凡涉及国家的法就是公法,与国家无直接关系的法就是私法。

2、成文法与不成文法 以法的创制方式和表现形式为标准 成文法是指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的以统一的文本形式出现的法律文文件。不成文法是指由国家有权机关认可的,不具有文字形式或虽有文字形式但却不具有统一规范性文本的法律。一般指习惯法。

3、法的空间效力 法在什么样的空间或地域范围内有效。第一、有的法在一国主权范围内有效,包括领陆、领水、领空及底土,也包括驻外使馆、在境外飞行的飞行器和境外船舶。有的法在一定区域内有效。如地方性法规、地方性规章,特别行政区法、经济特区法等。第三、有的法具有域外效力。如刑法规定,中国公民在中国领域外犯中国刑法规定的最高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适用中国刑法。

4、法的时间效力 指法在什么时间有效。法的时间效力以法的公布为前提。法的开始生效时间一般有明确的表示,如自公布之日起生效;确定以后某一时间生效或具备了某一条件时生效等。法的终止生效有明示和默示两种形式。法的溯及力。是指新法对其生效之前的行为和事件拥有效力。一般情况下法律没有溯及力,不能溯及既往。但我国刑法采用的是从旧兼从轻原则。

5、法所效力冲突协调 第一、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第二、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第三、新法优于旧法。但对于第二、三原则,需以同一位阶、同一立法主体为前提。第七章 法的要素

一、法的要素释义

1、概念 法的要素是指法的基本成分,即构成法律的基本元素。

法的要素与法的渊源的区别: 法的渊源是指法的外在来源,法的形态不同,其法的渊源也有可能不同,如判例法的渊源主要是司法判例,而制定法的渊源主要是国家立法。法的要素是指法的内在构成成分,就如一事物的构成成分。法的要素是任何法都不可缺少的元素。

2、特征 A、个别性和局部性。只是构成法律的内部成分,其单独不能形成法律。只有由各要素进行协调结合,才能形成法律。B、确定性。法律的确定性亦要求其构成成分的确定性。

3、分类近代以来主要有四种模式: 第一、命令模式。即将法律归结为单一的命令要素。代表人物有博丹、霍布斯、奥斯汀等,我国古代的王法观也属此类。第二、规则模式。即将法律归结为一个规则系统。代表人物为新分析法学派的哈特。

二、法的体系和法学体系的区别

1、法的体系属社会规范范畴,法学体系属思想意识范畴。

2、法的体系限于一国范围,法学体系还涉及不属于法的体系的其他学科。

3、一国只有一个法的体系,一国可能有几个法学体系。

三、法的体系与立法体系的区别

1、法的体系的组成要素是法的部门和法律规范,立法体系的组成要素是规范性文件和法律条文。

2、一个法律文件中包括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规范,有时,多个法律文件的法律规范才能构成一个法律部门。第二节 法的部门划分

一、法的部门是指对一国现行法律规范按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及与之相适应的调整方法的不同所作的分类。

二、划分的标准及原则

(一)、划分标准 首先,是调整的社会关系 其次,是调整的方法

(二)、划分的原则

1、必须考虑社会关系的广泛程度和相应的法律规范的多少。

2、既以现行法为基础又考虑正在或即将制定的法。

3、从实际出发,借簦外国经验。第三节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部门简介

一、主导部门

1、宪法

二、基本部门

1、行政法部门

2、民法部门

3、经济法部门

4、劳动法部门

5、婚姻法部门

6、刑法部门

7、诉讼法部门 第三、规则、政策、原则模式。即将法律归结为由规则、政策和原则构成。代表人物有新自然主义法学派的德沃金。第四、律令、技术、理想模式。即将法律归结为由律令、技术和理想三要素构成。代表人物为庞德。律令规则、原则、概念等。其实就是指法律;技术是指解释和使用法律的方法;法律理想是指适用法律的社会背景。我国法学界主张法律概念、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三要素说。

二、法律概念 指各种有关法律的事物、状态、行为进行概括而形成的法律术语,是构成法律最基本的要素。如民法中的所有权概念、合同法中的合同概念、特权法中的特权概念、刑法中的犯罪概念等。作用:一是认识和表达功能。我们只有通过概念才能认识法律、才能进行法律交流和法律表达。二是提高了法律的明确性、合理性、专业性,这就是法律人的专业性和职业性的原因。分类:描述性概念和规范性概念。按法律概念的功能不同进行划分。描述性概念是对概念进行描述性界定;如婚姻是指由法律所确认的男女两性的结合以及由此产生的夫妻关系。显然是对婚姻关系状态的一种描述。规范性概念是对概念进行规范式的界定。如故意犯罪: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显然是一种规范性概念。

三、法律规则 是规定法律上的权利、义务、责任的准则、标准或是赋予某种事实状态以法律意义的指示、规定。法律规则是构成法律的主要因素。如:合同法:当事人双方有忠实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刑法中规定公民有正当防卫的权利等。法律规则强调严密的逻辑结构。三要素说:即法律规则由假定、处理、制裁三部分构成。假定是法律规则中指出适用这一规则的前提、条件或情况的部分,如正当防卫的条件等; 处理是法律规则中具体要求人们做什么或禁止人们做什么的部分。如合同法中的“不动产的买卖应当签订书面合同”;刑法中的大量禁止性规定,如“对于累犯,不适用缓刑”;制裁是指法律规则中指出行为承担法律后果的部分,如刑法对犯罪的处罚。二要素说。即将法律规则分为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两部分。行为模式是指法律规则中规定人们可以行为、应该行为、不得行为的规则,它可以是课以义务的,也可以是授权的。如合同法规定的瑕疵告知义务;立法法中的全国人大可以授权国务院制定一些规范性法律文件。法律后果是指规则中指示可能的法律后果或法律反应的部分。刑法中对各类具体犯罪的规定显然包含行为和后果。我国现在一般采用二要素说。特征: 其

一、重复适用性 其

二、普遍适用性 其

三、确定性。确定性和概括性的统一。如放火、决水、爆炸、投毒或者以其它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其

四、具体性和可操作性。分类: 第一、授权性规则

第三篇:法理学171答案

《法理学》模拟试卷答案

A卷

一、名词解释:(30分,每题6分)法律关系——是以法律规范为基础、以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2 执法——法理学上般指狭义的执法,即国家行政机关和法律授权、委托的组织及其公职人员在行使行政管理权的过程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实施法律的活动。司法责任制度——是指司法机关和司法人员在行使司法权过程中侵犯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严重后果应承担责任的一种制度。4 法律继承——不同历史类型的法律制度之间的延续、相继、继受,一般表现为旧法律制度对新的法律制度的的影响和新法制对旧法制的承接和继受。法律责任——由特定法律事实所引起的对损害予以补偿、强制履行或接受惩罚的特殊义务。

二、简答题(20分,每题10分)

1.法律规则与法律原则的关系

法律规则是采取一定的结构形式具体规定人们的法律权利、法律义务以及相应的法律后果的行为规范。在逻辑意义上是由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可为模式、应为模式和勿为模式)和法律后果(合法后果和违法后果)三要素组成。法律原则是为法律规则提供各种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指导性的价值准则或规范。按照法律原则产生的基础不同,法律原则分为公理性原则(如法律平等原则、等价有偿原则)和政策性原则(如宪法中的“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原则)。

法律原则是法律规范的基础或在法律中较为稳定的原理和准则。其特点是,它不预先设定任何确定而具体的事实状态,也没有规定具体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因此与规则相比,原则的内容具有较大的包容性,它在明确程度上显然低于规则。但是,原则所覆盖的事实状态远广于规则,因此,原则的适用范围也宽于规则。一条规则只能对一种类型的行为加以调整,而一条原则却调整较为宽阔的领域,甚至涉及大部分社会关系的协调和指引。

2.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道德与法律是相互联系的。它们都属于上层建筑,都是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的。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益、相互推动的。其关系具体表现在:

1、法律是传播道德的有效手段。道德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社会有序化要求的道德,即 1 一社会要维系下去所必不可少的“最低限度的道德”,如不得暴力伤害他人、不得用欺诈手段谋取权益、不得危害公共安全等;第二类包括那些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增进人与人之间紧密关系的原则,如博爱、无私等。

2、道德是法律的评价标准和推动力量,是法律的有益补充。第一,法律应包含最低限度的道德。没有道德基础的法律,是一种“恶法”,是无法获得人们的尊重和自觉遵守的。第二,道德对法的实施有保障作用。“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执法者的职业道德的提高,守法者的法律意识、道德观念的加强,都对法的实施起着积极的作用。第三,道德对法有补充作用。有些不宜由法律调整的,或本应由法律调整但因立法的滞后而尚“无法可依”的,道德调整就起了补充作用。

3、道德和法律在某些情况下会相互转化。一些道德,随社会的发展,逐渐凸现出来,被认为对社会是非常重要的并有被经常违反的危险,立法者就有可能将之纳入法律的范畴。反之,某些过去曾被视为不道德的因而需用法律加以禁止的行为,则有可能退出法律领域而转为道德调整。总之,法律与道德是相互区别的,不能相互替代、混为一谈,也不可偏废,所以单一的法治模式或单一的德治模式不免有缺陷;同时,法律与道德又是相互联系的,在功能上是互补的,都是社会调控的重要手段,这就使得德法并治模式有了可能。综上所述,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有这辨证统一的关系,他们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不可分割。

三、论述题(50分)

1、请阐述《立法法》最新修订内容。(15分)

1)关于授权立法的限制;2)授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3)明确细化“税收法定”原则;4)界定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边界;5)加强备案审查;6)对司法机关制定的司法解释加以规范。这方面的规定包括:最高法院、最高检对审判工作、检察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的解释,应当主要针对具体的法律条文,并符合立法的目的、原则和原意;最高法院、最高检作出具体应用法律的解释,应当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除最高法院、最高检外,其他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不得作出具体应用法律的解释等。

2、请论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法治内涵。(15分)

答:第一、在全社会普遍实现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正义作为法的价值之一,体现了法的基本标准,强调的亦是社会生活中主体的平等和公正,对公平、正义的追求是二者最直接的联系。

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追求的公平、正义,更多是一种理想状态下的崇高精神追求。一方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尚无法实现绝对的公平,另一方面公平、正义本身亦是一种价值判断,相同的事件不同的主体甚至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在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到来之前,对现阶段复杂、多元的社会主体而言,何为公平、正义就必须有一个客观的标准,而这个标准只能是国家法律。法律所体现的公平、正义,充分关照了时代和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是看得见、摸得着且能实现的。

早在1996年,我国召开的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就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治国方针;1999年通过的宪法修正案,第一条亦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既体现了我国依法治国的决心,亦体现了全社会普遍的价值追求,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法律分别体现了公平、正义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蕴含了丰富的法治内涵。毫不夸张地说,法律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这种理想状态的现实途径,亦是唯一可行的途径,结合当前我们要着力构建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的根本任务而言,其核心还是在于“依法治国”。

第三,要实现法律所规制的公平、正义,彻底根除封建特权主义与官僚主义思想,坚持“依法治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基本前提。然而,我国不具备法治文化的传统,对管理者而言,要从传统的“我说了算”转变为“法说了算”,从传统的“法律仅是管理老百姓的工具观念”转为树立“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信念;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从迷信“青天大老爷”或“动辄以暴力解决问题”转变为通过法律途径维护合法权益,难度都是巨大的。我国的法制国家建设搞了10多年,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亦存在法律面前人人不完全平等、许多人包括一些管理者法治观念未得到确立、司法不公正、权力过分集中又得不到制约等等影响公平、正义实现的问题。通过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观念,让公平、正义的理念深入人心,对我国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治国方略亦是一种推进。

2、阐述中国法律的主要形式,包括其制定主体、效力层次等。(15分)

答:第一、宪法。宪法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依特别程序制定的具有最高效力的根本法。宪法是集中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规定国家制度、社会制度的基本原则,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根本大法,其主要功能是制约和平衡国家权力,保障公民权利。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是我国最高的法律渊源。宪法主要由两个方面的基本规范组成,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二是其它附属的宪法性文件,主要包括:主要国家机关组织法、选举法、民族区域自治法、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国籍法、国旗法、国徽法、保护公民权利法及其他宪法性法律文件。

第二、法律。法律是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颁布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即狭义的法律,其法律效力仅次于宪法。法律分为基本法律和一般法律(非基本法律、专门法)两类。基本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调整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带有普遍性的社会关系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统称,如刑法、民法、诉讼法以及有关国家机构的组织法等法律。一般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调整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某种具体社会关系或其中某一方面内容的规范性文件的统称。其调整范围较基本法律小,内容较具体,如商标法、文物保护法等。

第三、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就有关执行法律和履行行政管理职权的问题,以及依据全国人大的特别授权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其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仅次于宪法和法律,但高于地方性法规和法规性文件。

第四、地方性法规。地方性法规是指依法由有地方立法权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就地方性事务以及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执行法律、行政法规的需要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较大的市,指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市。地方性法规只在本辖区内有效。

第五、规章。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称规章。内容限于执行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的规定,以及相关的具体行政管理事项。

第六、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根据《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其适用范围是该民族自治地方。

第七、特别行政区的法律法规。宪法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特别行政区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 4 权。特别行政区同中央的关系是地方与中央的关系。但特别行政区享有一般地方所没有的高度自治权,包括依据全国人大制定的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所享有的立法权。特别行政区的各类法的形式,是我国法律的一部分,是我国法律的一种特殊形式。特别行政区立法会制定的法律也是我国法的渊源。

第八、国际条约和行政协定。国际条约指我国与外国缔结、参加、签订、加入、承认的双边、多边的条约、协定和其他具有条约性质的文件(国际条约的名称,除条约外还有公约、协议、协定、议定书、宪章、盟约、换文和联合宣言等)。这些文件的内容除我国在缔结时宣布持保留意见不受其约束的以外,都与国内法具有一样的约束力,所以也是我国法的渊源。行政协定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政府相互之间签订的有关政治、经济、贸易、法律、文件和军事等方面内容的协议。国际条约和行政协定的区别在于:前者以国家名义签订,后者以政府名义签订。注:我们国家和政府一旦与外国或外国政府签订了条约或协定,所签订的条约和协定对国内的机关、组织和公民同样具有法律约束力。

3、请论述对劳动教养制度存废的意见。(20分)

答:

(1)司法化。要将劳教教养纳入司法审查。劳教教养最让人诟病的就在于劳教基本上由公安机关自己申报、自己批准,“自己当自己案件的法官”,程序上缺乏中立性和公平性。因此,未来的违法行为教育矫治不能再采用这种公安机关一家审查的方法,而必须引入类似于西方国家那样的司法审查机制,由公安机关搜集证据,并提交法院,由法院来居中裁决是否对当事人采取矫治措施和限制相应的人身自由。同时,参照大陆法系国家的做法,让检察机关有权介入监督,当事人对公安机关的违法行为,可以提出控告。

(2)透明化.要坚持“透明化”。劳教教养由于是公安机关一家自报自审,延伸而来的问题是,劳教教养具有不透明性,往往由公安机关暗箱操作,家属和律师难以见到当事人,难以帮助当事人取证,劳教场合形同劳改场合,完全封闭,劳教人员等同于劳改人员。

未来的违法行为教育矫治法应当将程序公开和透明,从当事人被限制人身自由开始,律师就可以介入,律师在整个过程中可以会见当面人、调查取证,出庭辩护。违法行为矫治场所也应当摒弃封闭性的做法,尝试搞半开放式和开放式,针对不同的对象实行不同的矫治方式。

5(3)明确化。劳教教养如今成为一个“大箩筐,什么需要都往里装”,公安机关对那些证据不足的犯罪嫌疑人,往往劳教了事。一些地方政府更是将上访人员作为劳教的重点,以实现地方“维稳”,唐慧事件就是最典型的一例。

第四篇:法理学练习题和答案

法理学练习

一、填充题:

1、法律是调整人们(行为关系)的社会规范,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P45~47

2、法律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且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P46~47

3、法律是以(权利)和(义务)为其全部内容的社会规范。P46

4、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所谓国家意志其实是(统治阶级意志),法律的内容实际上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水平)所决定的。P43,P44

5、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的方法主要有:法的清理、(编纂)和(汇编)三种。

6、各国对于法的对象效力大致有四种原则,即属人主义原则、(属地主义)原则、(保护主义)原则和综合主义原则。P62

7、法的终止生效,指法从何时起不再有效。通常有(命令)终止和(默示)终止两种形式。

8、所谓法的三要素是指(法律规则)、(法律概念)和法律原则。P66~77

9、法律规则有严密的逻辑结构,通常由(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三部分组成。P69

10、法律规则的行为模式通常表现为公民(许可)如何如何,(必为)如何如何以及禁止如何如何。

11、按照法律原则产生的基础不同,可以将法律原则分为(政策)性原则和公理性原则;按照法律原则的内容不同,可以将法律原则分为(实体)性原则和程序性原则。P75

12、法律体系是(一个)国家的全部(现行)法律构成的整体。P78

13、法律部门划分标准的两个方法是:法律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和法律规范的(调整方法)。

14、《国务院组织法》、《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属于(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法律部门,《未成年人保护法》、《红十字会法》属于(社会法)法律部门。P83~87

15、《合同法》、《继承法》属于(民法)法律部门,《教育法》、《律师法》属于(行政)法律部门。P83~87

16、所谓法律行为,就是人们所实施的、能够发生(法律上效力)、产生一定(法律效果)的行为。P103

17、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在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自然人(公民个人))或者(组织(法人))。P114

18、法律关系的主体必须同时具有法律上所说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P115

19、公民的行为能力是由法律予以规定的,一般都把本国公民划分为完全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和(无行为能力)人。P116 20、法律关系客体应当具有(客观)性、(可控)性、(法律)性和有用性。P116~117

21、依据是否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可以把法律事实分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P119

22、法律责任的种类分为民事法律责任、(行政法律责任)、刑事法律责任和(违宪责任)。P126~127

23、我国现行的刑事制裁为五刑,即(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P130

24、行政制裁分为(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P130

25、法的起源有一个从(氏族习惯)到习惯法,又从习惯法到(成文法)的演变和发展过程。P148

26、现代资本主义的两大法系是(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P154

27、立法是由(特定)的主体,依据一定的的(职权和程序),运用一定的技术,制定、认可和变动法的这种特定社会规范的活动。P190~192

28、我国的立法程序由提出法案、(审议法案)、(表决和通过法案)以及公布法律这四个步骤组成。P196~197

29、当代中国立法的基本原则是(宪法)原则、法治原则、民主原则和(科学)原则。P199~201 30、与司法比较,执法具有主体的特定性、内容的广泛性、活动的(单方)性、行为的(主动)性以及执法权的行使具有优益性的特点。P208

31、当代中国执法的基本原则是(合法性)原则、合理性原则以及(效率)原则。P210

32、与执法比较,司法具有专属性、(程序)性、(专业)性和权威性的特点。P212

33、当代中国的司法主体为(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P213

34、法律职业是指以(律师)、法官、(检察官)为代表的法律人所构成的自治性共同体。P229

35、氏族是完全按(血缘)关系为纽带而形成的内部禁止(通婚)的社会组织形式。P147

36、一般所说的世界五大法系是指中华法系、(欧洲大陆)法系、(阿拉伯)法系、英美法系和大陆英美法系。

37、法的发展可分为四种历史类型,即(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P150

38、普通法法系国家的法律主要分为(普通法)和(衡平法)。P155

39、公法与私法的划分来源于(罗马)法,以罗马法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法律总称(大陆)法系。P155

40、在国家和社会的治理上,法治应当居于(主导)地位,道德顶多只能起(辅助)作用。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一项关于法的特征的描述是错误的(B)A.法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行为规范。P45

B.法是由一定社会物质条件决定的行为规范。(法的本质)C.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P47 D.法的对象是人的行为,也只能是人的行为。P45

2、下列哪一项关于法的原则的描述是错误的()A.法是国家制定和认可的,法反映了国家的意志。B.国家意志实际上是法律化的统治阶级的意志。C.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D.法的内容是由一定社会物质条件决定的。

3、下列哪一项关于法的要素的描述是错误的(D)P66~77 A.法律原则。B.法律规则。

C.法律概念。D.法律后果。(是法律规则逻辑结构的三部分之一)

4、下列哪一项关于法律规则逻辑结构组成部分的描述是错误的(A)A.法律概念(是法的要素之一)B.假定

C.行为模式 D.法律后果

5、下列哪一类属于命令型的行为模式(C)A.不受„„侵犯 B.不得„„ C.应当„„ D.禁止„„

5、下列哪一项关于法律原则划分种类的描述是错误的(C)P75

A.基本原则与具体原则。B.公理性原则与政策性原则。C.政策性原则与实体性原则。(政策性与公理性)D.实体性原则与程序性原则。

6、下列哪一项关于法的一般分类的描述是错误的(C)P58~59 A.国内和国际法 B.一般法和特别法 C.公法和私法 D.根本法和普通法

7、下列哪一项关于法的特殊分类的描述是错误的(A)P59 A.国内和国际法 B.联邦法和联邦成员法 C.公法和私法 D.衡平法和普通法

8、下列哪一项关于“属人主义”的描述是错误的(C)P62 A.本国人在国内都受本国法律约束。B.本国人在国外都受本国法律约束。C.外国人在国内都受本国法律约束。D.外国人在国外都不受本国法律约束。

9、下列哪一项关于“法的空间效力”的描述是错误的(D)P61 A.领土、领空。B.驻外使馆。C.在外的飞机、船舶。D.在外的企业。

10、下列哪项关于我国刑法“法律溯及力”原则的描述是正确的(C)P61 A.从旧原则。B。从新原则。

C.从旧兼从轻原则。D。从新兼从轻原则。

11、下列哪一项关于法的效力等级的描述是错误的(B)P63

A.上位法优于下位法 B.一般法优于特别法(特别法优于一般法)C.新法优于旧法 D.国际法优于国内法

12、下列哪一项关于“法律与权利的关系”的描述是错误的(B)A. 应有权利是法律的基础。B.法定权利是法律的基础。C.应有权利是法定权利的基础。D.法律是法定权利的基础。

13、下列哪一项关于“权利本位”的描述是错误的(C)P99 A.义务来源于权利。B.义务是手段,权利是目的。C.义务决定权利的范围和大小。D.义务是权利实现的保障。

14、下列哪一项关于“法律行为”的描述是错误的(B)P103 A.法律行为是具有社会意义的行为。B.具有社会意义的行为都是法律行为。C.法律行为具有法律性。

D.法律行为是能够为人们的意志所控制的行为。

15、下列哪一项关于“行为能力”的描述是错误的(C)A.公民的行为能力有完全与不完全之分。B.公民丧失行为能力并不意味着丧失权利能力。C.公民丧失权利能力并不意味着丧失行为能力。

D.公民具有权利能力并不意味着同时具有行为能力。

16、下列哪项关于我国法律关系主体的描述是错误的(C)P114

A.中国公民、居住在中国境内或在中国境内活动的外国公民和无国籍人。B.各种国家机关;各种企事业组织。

C.国家可以作为国际公法关系的主体, 可以成为外贸关系中的债权人或债务人,但是不能作为国内的法律关系的主体。D.各政党和社会团体。

17、下列哪一项关于“法律关系的客体的特征”的描述是错误的(C)P116~117(见填空20)A.客观性。B.可控性。C.希缺性。D.有用性。

18、下列哪一项关于“法律责任的种类”的描述是错误的(D)P126~127(见填空22)A.民事法律责任。B.刑事法律责任。C.行政法律责任。D.经济法律责任。(违宪责任)

19、下列哪一项关于“归责原则”的描述是错误的(A)P128~129 A.过错责任原则。B.责任自负原则。C.责任相称原则。D.因果联系原则。

20、下列哪一项关于“行政处罚”的描述是错误的(D)P130 A.警告。B.罚款。C.记过。D.劳动教养。

21、下列哪一项关于“行政处分”的描述是错误的()A.警告。B.降级。C.记过。D.开除。

22、下列哪一项关于“免责条件”的描述是错误的(C)P132 A.时效免责。B.自首、立功免责。C.正当防卫免责。D.人道主义免责。

23、下列哪一项关于“正当程序特征”的描述是错误的(D)P137~140 A.角色的分化。B.程序外因素的阻隔。C.直观的公正。D.对立意见的统一。

24、在原始社会里,下列哪种复仇方式是相对最文明的(A)A.“以血还血,以牙还牙,以命还命。”(同态复仇)B.血族复仇。C.血亲复仇。

D.被害人近亲属对加害人近亲属实施复仇。

25、下列哪一项关于“资本主义法律特征”的描述是错误的(A)P152~153 A.国家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B.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C.契约自由原则。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26、下列哪项关于我国立法程序的描述是错误的(C)P196~197(见填空28)A.法律议案的提出。B.法律草案的审议。C.法律草案的修改。D.法律议案的通过。

27、下列哪项关于我国立法原则的描述是错误的(C)P199~201(见填空29)A.宪法原则。B.法治原则。C.合理原则。D.科学原则。

28、下列哪一项关于“守法的构成要素”的描述是错误的(B)P203~204 A.守法主体。B.守法客体。C.守法范围。D.守法内容。

29、下列哪项关于“执法的特征”的描述是错误的(C)P208 A.执法主体具有特定性。B.执法内容具有广泛性。C.执法行为具有权威性。D.执法活动具有单向性。30、下列哪项关于司法原则的的描述是错误的(C)P214~215 A.司法法治原则。B.司法平等原则。C.司法效率原则。D.司法公正原则。

31、下列哪一项关于司法的特点的描述是错误的(C)P212 A.职权的法定性 B.程序的法定性 C.司法的主动性 D.裁决的权威性

33、下列哪一项关于“法的评价标准和原则”的描述是错误的(D)P155 A.生产力标准 B.人道主义标准

C.现实主义原则 D.理想主义原则(历史主义原则)34、1、中国古代将“律”字解释为“均布”,其含义是(A)A.准则。B.刑罚。C.公平。D.正义。

35、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资产阶级法学家主张(A)P152 A.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B.所有权社会化。C.国家干预经济发展。D.保护垄断。36、1、公法与私法的划分来源于(B)P58 A.古希腊 B.古罗马 C.英国 D.美国

37、中国自汉代以后的封建法都是以以下思想为指导的(A)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法理学练习2

一、名词解释:

1、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的行为规范体系。(P47)

2、法的清理:是指有权国家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以一定方式,对一定范围的规范性法律文件进行审查,确定其或存或废或修改的专门活动。

3、法的汇编:是指在法的清理基础上,按一定顺序将各种法或有关法集中起来,加以系统编排、汇编成册。

4、法的溯及力:是指新法颁布后对对在此之前的行为和事件是否适用的问题。(P61)

5、法律概念:①书:是有法律意义的概念,是认识法律与表达法律的认识之网上的纽结,即对各种有关法律的事物、状态、行为进行概括而形成的法律术语。(P66)②百度百科:是指在法律上对各种事实进行概括,抽象出它们的共同特征而形成的权威性范畴。

6、法律原则:是法律的基础性真理、原理或是为其他法律要素提供基础或本院的综合性原理或出发点。(P74)

7、法律体系:是指由一国现行的全部法律规范按照不同的法律部门分类组合而形成的一个体系化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P78)

8、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法律关系主体发生权利义务联系的中介,是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影响和作用的对象。(P116)

9、立法:是由特定的主体,依据一定职权和程序,运用一定技术,制定、认可和变动法这种特定社会规范的活动。(P189)

10、执法:广义的执法,是指一切执行法律、适用法律的活动,包括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法律授权、委托的组织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实施法律的果冻。狭义的执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和法律授权、委托的组织及其公职人员在行使行政管理权的过程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实施法律的活动。(本书所讲的执法,是狭义上的执法)(P207)

11、司法:是指国家司法机关依据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P211)

12、守法: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法的规定,行使权利(权力)和履行义务(职责)的活动。(P203)

13、法律权利:是规定或隐含在法律规范中、实现于法律关系中的,主体以相对自由的作为 5 或不作为的方式获得利益的一种手段。(P94)

14、法律义务:是设定或隐含在法律规范中、实现于法律关系中,主体以相对抑制的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保障权利主体获得利益的一种约束手段。(P94)

15、公平责任:是指在当事人对造成的损害都无过错、不能适用无过错责任要求加害人承担赔偿责任,但如果不赔偿受害人遭受的损失又显失公平的情况下,由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财产状况及其他实际情况,责令加害人对受害人的财产损失给与适当补偿的一种责任形式。

16、行政处罚:是由特定的行政机关对违反行政法律规定的责任主体所实施的惩罚措施。(P130)

二、简答题:

1、与其他社会规范相比较,法有哪些基本特征?(P45~47)

法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

2、世界各国在法的对象效力问题上有哪些原则?我国现在在法的对象效力问题上是什么原则?(P62~63)

A1:(1)属人原则(以对象的国籍为标准,具有本国国籍的人和组织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受本国法的约束。外国人和外国组织在本国境内的活动不受本国法的约束。)(2)属地原则(以地域为标准,法律对本国领域内的所有人和组织都具有约束力,不论他们是否具有本国国籍。本国人如果不在本国领域内,则不受本国法的约束。)(3)保护原则(以保护本国利益为标准,任何人和任何组织,不管他们是否具有本国的国籍,也不管他们是否在本国领域内,只要侵犯了本国的利益,就要受到本国法律的追究。)(4)综合主义原则(以属地原则为主,结合属人原则和保护原则。)

A2:我国在法的对象效力上,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对我国公民的行为的效力。(2)我国法对对外国公民或无国籍的人的行为的效力。

3、简述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名称和内容)(P69~70)

(1)假定条件,是指法律规则中有关适用该规则的条件和情况的部分,即规则在什么时间、什么空间 以及什么情境下对人的行为有约束力。

(2)行为模式,是指法律规则中规定人们可以作为、应该作为、不得作为的行为方式,它可以是课以义务的,也可以是授权的。

(3)法律后果,是指法律规则中指示可能的法律结果或法律反应的部分。

4、什么是法律关系的客体?法律关系的客体有哪些类型?法律关系的客体必须具备什么特征?(P116~118)

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法律关系主体发生权利义务联系的中介,是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 所指向、影响和作用的对象。

法律关系的客体有:物;人生、人格;智力成果;行为;信息。

法律关系的客体必须具备:客观性;有用性;可控性;法律性。

5、什么是执法?简述执法的原则和特征(P207~210)

广义的执法,是指一切执行法律、适用法律的活动,包括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法律授权、委托的组织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实施法律的果冻。狭义的执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和法律授权、委托的组织及其公职人员在行使行政管理权的过程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实施法律的活动。

执法的原则:合法性原则;合理性原则;效率原则。

执法的特征:执法主体具有特定性;执法内容具有广泛性;执法活动具有单方性;执法行为具有主动性;执法权的行使具有优益性。

6、用文字或者图表的方式(任意选择一种方式)表达“法律要素”

7、法治与人治的基本区别是什么?(P330~331)①领导人或者统治者的地位不同。②法律的地位和作用不同。③政治和观念基础不同。

8、什么是无过错责任原则?主要有哪些方面?

无过错责任原则,也叫无过失责任原则,是指没有过错造成他人损害的,依法律规定应由与造成损害原因有关的人承担民事责任的确认责任的准则。

无过错责任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无过错责任原则的适用必须有法律的明确规定,不能由法官或当事人随意扩大适用;其二,适用无过错责任,受害人不须证明加害人的过错,加害人亦不能通过证明自己无过错而免责,但原告应证明损害事实及其因果关系;其三,我国实行的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无过错责任原则,在出现某些法定免责事由时,有关当事人也可全部或部分免除其民事责任。

一、试论述人权的价值和人权的法律保障

1、人权的价值

人权是人须臾不可离之的东西,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参照点。1)人权是人的利益的度量分界

2)人权是关于公共权力评价的道德标准 3)人权是人和人和谐相处的共同尺度

2、人权的法律保障

没有法律对于人权的确认、宣布和保障,人权要么只能停留在道德权利的应有状态,要么经常面临受到侵害的危险而无法救济。1)人权的国内法保护: 人权的宪法保障 人权的立法保护 人权的行政保护 人权的司法救济

2)人权的国际法保护

二、试论述“内发型现代化”与“外源型现代化”的定义、内容、特点

1、定义:所谓“内发型现代化”与“外源型现代化”,是从推动“现代化”的动力上区分的。

“内发型现代化”国家现代化的基本动力是内在的,即来自国家和社会内部的需要,其对于本国和本社会而言处于主动状态;而“外源型现代化”基本动力是外在的,即依靠外来力量(往往是外部压力)的推动,其对于本国和本社会而言处于被动状态。

2、内容:“现代化”从经济角度讲是工业化;从政治角度讲是民主化;从社会领域讲是城市化;在思想价值领域则是理性化的互动过程。因此,所谓现代化,是指人类社会从工业革命以来所经历的一场涉及社会生活诸领域的深刻变革过程,这一过程以某些既定特征的出现作为完结的标志,表明社会实现了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

从这个意义上讲,“内发型现代化”的国家与“外源型现代化”的国家应该是一样的,至少是大同小异的,而没有本质的区别,否则就不是真正的现代化。

3、特点:“内发型现代化”模式的国家,以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根本原因,其现代化的动力来源于社会的内部,并伴随着政治的民主化进程,以平等、自由、人权作为其价值追求。“外源型现代化”模式的国家的现代化往往是以争取国家主权为起点和最初目的,同时,由于外源型的最初动力不是来自社会内部,因此,其现代化并不是呈现的西方的自下而上的社会推进模式,而是政府主导型。

三、什么是法律部门?法律部门划分的标准有那些?当代我国法律体系主要包括哪些法律部门?

法律部门,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和原则,按照法律规范自身的不同性质、调整社会关系的不同领域和不同方法等所划分的同类法律规范的总和。

划分标准:①法律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②法律规范的调整方法。

当代我国法律体系主要包括:①宪法及宪法相关法;②民法商法;③行政法; ④经济法;⑤社会法;⑥刑法;⑦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四、试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以人民主权、法律至上、法制完备、依法行政、司法公正、权力约束、权利保护、人权保障、社会自治等基本特征。

(1)人民主权。人民主权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政治原则和法律原则。人民主权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政治基础。没有人民主权,便没有人民民主,没有人民民主就一定没有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其真实的人民主权与其他法治国家和非法治国家相区别。

(2)法律至上。法律至上是指法律在整个社会规范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权威,任何社会活动主体都必须服从法律、遵守法律的规定,而不能超越法律;任何权力都必须几首法律的约束,收到法律的制约。

(3)法制完备。法制完备表现为法律制度的类别齐全、规范系统而无一遗漏。凡是应有法律制度调整的,均有恰当的法律制度调整;调整不同领域的法律制度应当相互衔接,有机协调;法律制度在执行、遵守、监督中的任何问题,均能在法律制度中获得解决的途径;法制有一个调节机制,能适当反映客观需要,进行有效的自我修正。法律制度的完备是法治国家得以建立的必要条件之一。

(4)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国家行使权力的重要方式,是国家对社会进行管理的基本途径。行政具有立法和司法等都不具备的特点。行政能否依法进行直接关系着一个国家能否实现法治。依法行政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标志。

(5)司法公正。司法历来都是以公正作为自己的理想。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中,司法公正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司法公正是司法赢得群众信赖的最基本方面。再次,司法公正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6)权力约束。在权力的约束机制中,最有效的手段当然是法律制度。这主要由两个因素决定:一是任何权力的行使一般都以法律制度作为根据,并以法律制度作为权力行使的标准与模式;二是在制约权力的规范中惟有法具有国家强制力做保证的特点。

(7)权利保护。权利保护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明显特征。权利的实现受到两个方面的制约:一是权利受义务的制约;二是权利受权力的制约。

(8)人权保障。人权是人所应当享有的权利。人权的权利范围与保护程度是一个国家进步与文明程度的表现,是不同类型国家的重要差别。国家由奴隶制国家向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过渡的过程,其实也是人权内容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国家由非法治国家向法治国家的转换,也是人权内容与保护的一次飞跃。人权保障状况是法治国家与非法治国家的重要区别之所在。

(9)社会自治。在严格的法治状态之下,国家只管理自己应该管理、也必须管理的事务。社会要处于良性的运行状态之中,就必须将国家与社会适度分离。该由国家管理的事项,国家及其机构必须担负起相应的责任,否则就是失职,余光的部门或机构就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五篇:《法理学》试题及答案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法学的研究对象是()A.社会对象 B.法律书籍 C.法律条文 D.法律现象 2.下列不属于封建制法的有()A.萨利克法典 B.唐律 C.教会法大全 D.法国民法典

3.法形成的最终标志是()A.商品的交换 B.国家的形成 C.阶级的出现 D.阶级矛盾不可调和 4.划分部门法的主要标准是()A.法律的调整对象 B.法律调整的方法

C.法律的制定主体 D.法律的效力 5.大陆法系是以古代()为基础和以19世纪初法国民法典为传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

A.罗马法 B.日耳曼法 C.印度法 D.中国法

6.原始社会的行为规范主要表现形式是()。A.法律 B.政策 C.习惯 D.命令 7.法律规范属于()。A.技术规范 B.社会规范 C.道德规范 D.团体规范

8.根据宪法规定,国务院各部委有权制定()A.行政法规 B.地方性法规 C.单行条例 D.行政规章 9.任意性规范和强制性规范是依据()来对法律规范进行的分类。

A.法律调整方式的不同 B.是否允许依法自主调整进行C.同个别调整的不同联系 D.法律规则内容是否确定 10.下列哪项不属于法的正式解释。()。A.任意解释 B.立法解释 C.司法解释 D.行政解释

二、不定项选择题

1.法律事实分为()。A.法律后果

B.法律动机

C.法律行为

D.法律事件 2.法的实施的直接目的是()。A.法的实现 B.法的创制 C.法学研究 D.法律现实 3.法的适用的法律文件包括()。A.契约 B.判决书

C.裁定书 D.决定书

4.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是()A法律规范的制定 B法律继承 C法律移植 D法律规范的认可 5.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包括()。A.假定 B.处理 C.制定 D.制裁

一、单项选择题。

1、法学上通常所说的法的渊源是指(D)A、历史渊源 B.理论渊源 C.形式渊源 D.效力渊源

2、法律意识中的最高层次是(A)A.法律理论 B.法律观点 C.法律心理 D.法律知识

3、能够直接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条件或根据称为(D)A.法律关系主体 B.法律关系客体 C.法律关系内容 D.法律事实

4、属地原则是指(A)

A确立法律对人的效力的原则 B确立法对地域效力的原则 C确立法的溯及力的原则 D确立法的时间效力的原则

5、中国第一部较系统的封建法典是(A)A.《法经》 B.《秦律》

C.《九章律》 D.《北齐律》

6、行政执法的特点是(A)A.一般具有单方面性 B.具有被动性 C.不告不理 D.稳定性

7、“法治”一词的概念是指(A)A.与人治对称 B.执法者严明 C.法律和制度 D.与专制对称

8、中国有权监督宪法实施的国家机关是(A)

A.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B.国家司法机关 C.国家检察机关 D.国家行政机关

9、属于法的本质属性的是(A)A.阶级性

B.公开性

C.普遍性

D.规范性

10、法系划分的标准是(A)A.法的历史传统 B.法的历史类型 C.法的阶级本质 D.法的立法体制

11、徒法不足以自行说的是(D)A.法律万能 B.法律可有可无 C.法律不能自己行走 D.法律有局限性

12、法律义务是指法律关系主体(D)

A. 可以自己做出一定的行为 B可以要求他人做出一定的行为 C可以自己不做出一定的行为 D必须做出一定的行为

13、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共同点是(B)

A.规范内容相同 B.指导思想相同 C.实施方式相同 D.表现形式相同

14、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是指(D)

A. 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 B.法律规范的制定方式 C.法律规范的经济基础 D.法律规范由哪些部分构成

15、普通法法系国家法律的分类是(B)A.公法和私法 B.普通法和衡平法 C.普通法和根本法 D.普通法和一般法

16、命令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可合称为(B)A.授权性规范 B.义务性规范 C.委托性规范 D.准用性规范

17、法律编纂是一种(D)

A.对原有的规范性文件进行整理

B不改变原有规范性法律文件内容 C.不是立法活动 D.是一种立法活动

18、法的关系根源于(D)A.思想社会关系 B.人与人的关系 C.人与物的关系 D.物质生活关系

19、我国的司法解释一类是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解释,另一类是(D)

A. 全国人大的解释 B.人大常委会的解释 C.人民法院的解释 D.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 20、世界上保存最古老的成文法是(D)A.习惯法 B.条约 C.法经 D.汉谟拉比法典

21、在现代世界各国中,严格责任确定的是(A)

A、民事责任的原则 B.刑事责任的原则 C.违宪责任的原则 D.行政责任的原则

22、法的本质是指(D)A.法的规范性 B.法的表现形式 C.法的强制性 D.法的阶级性

23、党的政策与法律的关系应该是(D)

A.互不干涉 B.法的权威大于政策 C.政策指导法,法制约政策 D.法必须服从政策

24、社会主义法律秩序是指(D)A.有法可依 B.干部守法

C.党员守法

D.依照社会主义法律的观点建立起来的生产、工作、教学、科研和社会生活秩序

25、普通法法系国家的法典主要是(D)A.成文法的汇编 B.不成文法的汇编

C.判例法的规范化 D.成文法的整理

26、战后资本主义法制的发展特点表现为(D)

A. 公法转向私法 B.现实主义转向理想主义 C.减少法官解释法律的权力 D.两大法系逐步靠拢

27、法的社会性一般是指(B)

A.法是一种社会规范 B.法适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具有促进社会前进的作用 C.法是人类社会的行为规范 D.法对社会的一种影响

28、法体现的是(A)A. 国家意志 B.统治阶级全体成员的意志 C.被统治阶级的意志

D.执政党的意志

29、法与统治阶级的道德的关系是(D)

A.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B.相互对立的关系

C.法决定道德,道德服从法

D.相互渗透、相辅相成 30、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D)A.人们的思想 B.友情关系 C.同学关系 D.物、精神财富和行为

31、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C)A.宪法 B.刑法 C.民法 D.经济法

32、法律关系主体的构成要件是(A)

A.具备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B.达到法定的年龄 C.可以自己不做出一定行为的能力 D.必须做出一定行为的能力

33、民主的意思是(D)A.专指国家的形式

B.永恒存在的现象 C.人民管理一切事务 D.包括国体和政体两个方面

34、社会主义法制的中心环节是(B)A.有法可依 B.执法必严 C.违法必究 D.有法必依

35、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是(C)A.自发形成的 B.强制灌输的 C.自觉培养而成的 D.自然赋予的

36、根据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的同类法律规范的总和称为(D)A.立法体系 B.法律体系 C.法规体系 D.法律部门

37、英国的法律属于(D)A.大陆法系

B.民法法系 C.法典体系 D.普通法法系

38、实现法的历史类型的更替的根本条件是(B)

A.人民群众的觉悟 B.社会革命 C.先进的理论指导 D.物质生活关系变化

39、我国的立法体制是指(D)A.立法技术水平B.立法的规划 C.立法的分工 D.立法权限的划分 40、按照法律的创制和适用主体的不同,法律规范划分为(D)

A. 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B.一般法与特别法 C.根本法与普通法

D.国内法和国际法

41、法与道德的关系是(D)A.道德是法的一种形式 B.法与道德一致 C.法与道德无关 D.法与统治阶级的道德一致

42、拿破仑主持的法典编纂中影响最大的是(B)A.刑法典 B.民法典 C.宪法典 D.商法典

43、当代中国法律体现了(D)A.统治阶级的意志 B.中国人的意志 C.全国人的意志 D.全国人民的意志

44、关于法的产生、消亡问题的正确看法是(D)

A.法自古以来存在 B.法是与人类共始终

C.法将会永恒存在D.法是随阶级和国家而产生,并随之而消亡

45、法的规范性是指(C)

法对人的行为的指导作用 B法为人们提供了是非标准 C法为人们提供了行为模式 D法总结和概括了统治阶级的胜利成果

46、狭义的法律是由什么机关制定的(A)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B.国务院C.地方权力机关 D.国务院各部门

47、法律调整的对象有(A)A.行为关系 B.思想关系 C.意志关系 D.同学关系

48、对法学研究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方法(D)

A. 社会调查的方法 B.历史考察的方法 C.语义分析的方法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

49、中国古代将“律”字解释为“均布”,其含义是(A)A.准则

B.刑罚 C.公平

D.正义 50、公法与私法的划分来源于(B)A.古希腊 B.古罗马 C.英国 D.美国

51、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属于法的构成中的(A)A法律概念 B法律原则 C法律规范 D刑法

52、划分部门法的第一位标准是(B)

A.法律调整机制 B.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种类

C.相对稳定的原则 D.法律规范的规定

53、中国自汉代以后的封建法都是以以下思想为指导的(D)A法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马克思主义思想 D儒家思想

54、对人的效力我国采取的是(D)

A.属地主义 B.属人主义 C.保护主义 D.以属地主义为主,兼顾属人主义和保护主义

55、市场经济实质上是(A)A.法治经济 B.人治经济 C.自然经济 D.计划经济

56、人身权利属于(A)A.绝对权 B.相对权 C.特殊权 D.职权

57、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D)A.立法上平等

B.守法上平等 C.司法上平等 D.法律的实施上平等

58、对法的产生和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是(D)A.上层建筑因素 B.生产关系因素 C.劳动力因素 D.经济因素

59、对法律的正式解释包括(D)A.社会团体的解释 B.法系家的解释 C.法官的解释 D.司法解释 60、凡是违法行为都要受到(A)A.法律制裁 B.行政制裁 C.刑事制裁 D.经济制裁 61、经济基础决定法意味着(B)

A.经济的要求即是法律 B.法律没有自己的历史 C.法律没有相对独立性 D.法从经济关系中自动产生

62、法和国家一般关系是(C)A法高于国家 B国家权力大于法 C二者相互依存,互相支持 D二者相互独立,互不依赖 63、属于民法法系的国家有(B)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印度

64、最终决定法的因素是(D)A.国家权力 B.人类理性 C.文化传统 D.物质生活条件 65、行政处分的对象是(C)A.公民 B.法人 C.国家工作人员 D.社会组织

66、国务院有权制定(B)A.基本法律 B.行政法规 C.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D.地方性法规

67、按照法律适用的范围不同,法律可分为(B)A根本法和普通法B一般法和特别法C实体法和程序法D成文法和习惯法 68、法学研究的根本方法(D)

A. 社会调查的方法 B.历史考察的方法 C.语义分析的方法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 69、法的科学性是指(C)

A法是社会发展规律的反映

B法是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C法能够反映客观规律 D法是社会全体成员利益的反映 70、在法的本质问题上,以往的法学主张(C)

A.法有阶级性 B.法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C.以不同的形式否认法的阶级性 D.法必须为统治阶级服务 71、法律的溯及力属于(B)A.法的地域效力 B.法的时间效力 C.法对人的效力 D.法对事的效力

72、划分部门法的标准之一是(A)A.法律调整机制 B.根本法与普通法 C.相对稳定的原则 D.法律规范的规定 73、非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特点是(A)A.适用于特定的人 B.具有普遍性 C具有规范性 D.适用于一般的人 74、授权性法律规范的指引作用在于(A)

A.鼓励人们从事某种行为 B.命令人们从事某种行为 C.禁止人们从事某种行为 D.防止人们从事某种行为 75、有权制定狭义法律的有(C)A.国务院 B.地方权力机关 C.全国人大常委会 D.国家行政机关 76、对法律的正式解释包括(D)A.社会团体的解释 B.律师的解释 C.当事人的解释 D.立法解释 77、普通法法系的特点之一是(B)

A.制定法是法律渊源之一 B.判例是法的渊源之一 C.道德是法的渊源之一 D.赦令是分的渊源之一 78、奴隶主法的特点之一是(C)

A. 确认法律上人人平等 B.确认奴隶的权利 C.确认奴隶主对奴隶的人身占有 D.确认自由民的特权 79、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区别是(D)A.指导思想不同 B.历史使命不同 C.基本要求不同 D.调整范围不同

80、法律事实分为(A)A.法律事件 B.法律后果 C.法律责任 D.法律制裁

81、公民的选举权属于(A)A.政治权利 B.经济权利 C.文化权利 D.民事权利 82、狭义上讲的执法主体指(B)

A.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 B.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C.立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 D.党组织及其工作人员 83、法的强制力表现在(D)

A.约束人们的思想 B.以思想教育为保障 C.来自人们的内心反省 D.以国家的名义并由专门国家机关所实施 84、处理利益和正义的关系应当坚持(A)A.效率优先,兼顾公平B.公平优先

C.正义优先

D. 同时优先 85、科学技术与法的关系是(D)A.法是否进步 B.法是否具有科学性 C.法的实施技术 D.生产力与法之间的关系 86、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资产阶级法系家主张(A)

A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B所有权社会化 C.国家干预经济发展 D.保护垄断

87、技术规范在法律上被确认之后就成为(C)A.准用性规范 B.习惯规范 C.技术法规 D.一般规范 88、不属于法的正式解释的是(A)A. 学理解释 B.立法解释 C.行政解释 D.司法解释 89、马克思主义法学把法的本质归结为(D)

A神的意志的体现

B公共意志的体现

C民族精神的体现 D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90、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为(A)A.主体、客体和权利、义务 B.法律规范 C.法律概念 D.法律事件 91、不属于我国法律渊源的是(D)A.宪法 B.行政法规 C.地方性法规 D.乡规民约

92、属于正式的法律解释的人民法院是(C)A.各级人民法院 B.高级人民法院 C.最高人民法院 D.专门人民法院 93、本质不同的法律之间存在继承关系的原因在于(C)

A.法的连续性

B.法的稳定性 C.经济条件的连续性 D.政治条件的一致性 94、法律移植是指(D)

A.新法对旧法中的合理因素的借鉴和吸收 B.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法律的全部照搬 C.法的西方化 D.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法律的借鉴和吸收

95、党的政策对法有(B)A.制约作用 B.指导作用 C.限制作用 D.监督作用 96、经济基础与法的关系是(B)

A.法决定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反作用于法 B.经济基础决定法,法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C.法始终促进经济基础的发展

D.经济基础始终与法保持一致 97、授权立法是(C)

A.20世纪以前资本主义国家就存在的法律渊源 B.封建社会就有的法律渊源 C.20世纪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法律渊源 D.奴隶社会就有的法律渊源

98、判断他人行为是否合法有效说法的(B)A.指引作用 B.评价作用 C.教育作用 D.预测作用 99、从法律后果来看,法律规则可分为(D)

A.授权性与禁止性规则 B.授权性和命令性规则 C.命令性和禁止性规则 D.肯定性和否定性规则 100、法律与道德的区别在于(D)

A法律具有阶级性,道德没有阶级性 B法律属于上层建筑,道德不属于上层建筑C法律是一种行为规则,道德不是行为规则 D.经济意义上的法律仅存在于阶级社会中,道德则在无阶级社会中也存在

二、多项选择题。

1.以下法律中属于宪法部门的是(A)(C)(D)

A.国籍法

B.国际法 C.法官法 D.选举法

E.知识产权法

2、在我国不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释是(C)(E)

A.立法解释

B.司法解释 C.法理解释 D.行政解释

E.历史解释

3、从认识论的角度出发,法学可分为(C)(E)

A.国内法学

B.国际法学

C.理论法学 D.概念法学

E.应用法学

4、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A)(C)(D)(E)

A.有法可依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有法必依 D.执法必严

E.违法必究

5、立法活动的基本原则是(A)(B)(D)

A.从实际出发 B.总结实践经验和科学预见的原则 C.人人平等的原则 D.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为标准

E.全部接受传统法律文化 6.不是普通法法系国家法律的分类是(A)(C)(D)(E)

A.公法和私法 B.普通法和衡平法 C.普通法和根本法 D.普通法和一般法 E.民法与刑法

7、资本主义法的特征是(A)(B)(C)

A.维护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和人权

B.维护资产阶级的私有制

C.维护资产阶级专政和代议制政府 D.维护等级特权

E.维护广大人民的利益

8、法的制定活动的基本形式有(A)(B)(C)

A.法的制定

B.法的修改

C.法的废止 D.法的汇编 E.法的继承

9、不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B)(E)

A.有法可依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有法必依 D.执法必严

E.人民当家作主

10、社会主义法律适用的特点有(C)(D)(E)

A.从实际出发 B.总结实践经验和科学预见的原则

C.强制性 D.严格的程序性

E.权威性和专门性 11.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的方法有(A)(B)(D)

A. 法律清理 B.法律汇编 C.法律制定 D.法律编纂 E、法律认可

12、我国法律适用的阶段包括(A)(B)(C)(D)

A.调查分析和确认事实

B.确定适用具体的法律规范C.执行 D.作出决定 E.进行调解

13、有权制定自治条例的机关有(A)(B)(D)

A.自治州

B.自治县

C.自治乡 D.自治区 E.特别行政区

14、法律义务是指法律关系主体(A)(E)

A.必须做出一定的行为

B.可以做出一定的行为

C.可以要求他人做出一定的行为 D.放弃做出一定的行为

E.禁止做出一定的行为

15、属于法的要素的是(A)(B)(D)

A.法律概念 B.法律原则 C.法律条文 D.法律规则

E.法律学说 16.党的政策与法律不一致的地方有(A)(B)(C)(D)(E)

A.制定的主体不同

B.表现形式不同 C.适用的对象不同 D.保证实施的力量不同 E.稳定性和灵活性程度不同

17、影响法律实施的因素有(A)(B)(C)(D)

A.法律本身的因素 B.环境因素 C.个人因素 D.体制因素 E.政策因素

18、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包括(A)(B)(C)(D)(E)A.宪法

B.行政法

C.商法 D.经济法 E.军事法

19、法与原始社会的习惯的区别有ABCD A.由国家制定 B.具有国家强制性 C.具有阶级性 D.以地域划分效力范围

E.是否具有规范性 20、狭义的法的效力包括法律ABCD A.对什么人有效 B.在什么地方有效 C.在什么时间有效 D.对哪些事情有效

E.对哪个国家组织有效 21.法对市场经济的运行起ABCD A.引导作用 B.促进作用 C.保障作用 D.必要的制约作用 E、认可作用

22、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不是是指ABCE A.立法上平等

B.守法上平等 C.司法上平等 D.法律的实施上平等 E.法律作用平等

23、普通法法系国家正式意义上的法的渊源有ACD A.制定法

B.正义观念

C.习惯法 D.判例法 E.法律学说

24、就法律意识的主体来说,它可分为ABC A.单个人的法律意识

B.群体的法律意识 C.社会的法律意识 D.国家法律意识 E.阶级的法律意识

25、新颁布实施的法对过去发生的行为是否适用的问题属于CD A.法的空间效力 B.法对人的效力 C.法律溯及力 D.法的时间效力 E.法的对事效力 26.从法律的制定到实施这一角度出发,法学可分为ABC A.立法学

B.法律解释学 C.法律社会学 D.国内法学 E、国际法学

27、法律责任分为ABCD A.刑事责任

B.民事责任 C.行政责任 D.违宪责任 E.经济责任

28、法律监督中的社会监督主体包括ABCDE A.中国共产党

B.社会组织

C.人民群众 D.法律职业 E.新闻舆论

29、法的规范作用表现为ABCD A.指引作用 B.评价作用

C.教育作用 D.预测作用

E.暴力作用 30、西方国家两大法系的差别在于ABCDE A. 判例法是否为正式的法的渊源 B.是否倾向于采用法典形式

C.普通法法系法官有造法的功能 D.法的基本分类不同 E.法律概念和术语不同 31.从法理学的角度看,下列哪些表述不能成立? AB A.在近代,法律责任与权利、义务是可以相互转移的 B.法律制裁是主动承担法律责任的一种方式

C.立法是对社会资源、社会利益进行第一次分配的活动 D.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的过程同时是行使执法权的过程 32.法的指引作用可以分为确定的指引和有选择的指引,下列哪些表述属于有选择的指引? BCD A.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B.合同法规定,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合同 C.刑法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D.民法通则规定,公民对自己的发明或者其他科技成果,有权申请领取荣誉证书,奖金或者其他奖励

33.法律秩序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依法行事而形成的行为有规则和有序的状态。影响法律秩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下列哪些选项? ABCD A.法制方面的因素 B.个人方面的因素 C.环境方面的因素 D.法律本身的因素 34.根据《立法法》的要求,下列哪些事项只能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加以规定? ACD A.劳动争议仲裁制度 B.教育制度 C.对私有企业的财产征收制度 D.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制度 35.法的移植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应该注意下列哪些方面? ABC A.法律体系的系统性 B.适当的超前性 C.供体与受体之间存在共同性 D.时间的先后性

36、社会主义法产生的根本前提是A A.无产阶级夺取政权 B.总结斗争经验的结果

C.批判继承旧法

D.废除旧法 37.下列有关政体的论述,哪些是正确的? ACD A.政体就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B.政体决定于国体并服务于国体

C.政体可分为君主制和共和制两种 D.共和制有议会制、总统制和委员会制主种形式 38.下列哪些选项不属于违法的客体? ABD A.违法行为 B.人和物 C.法律所保护的权益 D.违法行为作用的对象 39。我国宪法对具有特定情况的公民设置专条给予特别保护,其内容包括保障妇女的权利、照顾残疾公民外,还有下列选项中的哪些? ABC A保障退休人员和烈军属的权利 B保护婚姻、家庭、母亲、儿童和老人C保护华侨的正当权益 D保护外国人在华合法权益 40.马某为某大学法律系教授、兼职律师,其在某知识产权案件中作为被告代理人,运用法学理论中的侵权行为构成要件理论为其被代理人辩护,其意见被法院采纳。其意见属于下列何种性质? BC A.司法解释 B.学理解释 C.非正式解释 D.正式解释 41.下列有关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论述,正确的是哪些? ABC A.权利和义务相对立相区别 B.权利和义务相依存

C.权利和义务在法律体系和法律关系体系中的地位有主次之分 D.法律制度均以权利为本

42.法律解释的方法包括以下哪几种? BCD A.正式解释 B.限制解释 C.字面解释 D.扩充解释 43.下列选项中的表述,哪些不属于对狭义的法的适用的理解? ABC A.法的适用是国家机关根据法定职权和程序,在具体案件中应用法律的活动

B.法的适用是国家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根据法定职权和程序,在具体案件中应用法律的活动 C.法的适用是国家审判机关根据法定职权和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活动

D.法的适用是国家司法机关根根据法定职权和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44.下列哪些选项内容不属于按照法的效力范围不同所作的分类? ABC A.根本法与普通法 B.母法与子法 C.国内法与国际法 D.一般法与特别法 45.下列选项中,哪些不属社会主义法制的中心环节? ABD A.加强立法 B.严格执法 C.有法必依 D.党的领导

下载法理学课件中选择题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法理学课件中选择题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法理学试题库答案

    法理学试题库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 1、C,2、A,3、D,4、A,5、A,6、A,7、A,8、A,9、A,10、A, 11、D,12、D,13、B,14、D,15、B,16、B,17、D,18、D,19、D,20、D。 21、A,22、D,23、C,24、D,25、C,26、D,2......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的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0分) 1.法学的研究对象是()。 A.社会对象B.法律书籍C.法律条文D.法律现象......

    选择题-答案

    第一章 客户关系管理导论 一、单选题 1、属于快速反映供应链阶段的特点是(D) A 向客户推销 B 低经济批量C 缩短工序D 客户定制生产 2、客户关系管理的目的是(B) A 企业利润最......

    法理学基础复习题及答案

    中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专科)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法理学基础》 一、名词解释 1.法 2.法律义务 3.法律关系 4.法律行为 5.归纳推理 6.法律效力 7.立法 8.立法技术 9.司法 10.部门......

    法理学简答题(附答案)

    法理学简答题(附答案) 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出现为法学领域带来了根本变革 2.法有哪些的基本特征3、法的产生有哪些共同规律4、当代中国法律适用的原则 5、当代中国法......

    《法理学》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

    《法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的划分标准是() A.是否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B.是否合法C.法律是否予以调整 D.是否具有社会性 2.根据法律效力......

    法理学课件(高等主干)葛洪义

    法理学课件(高等主干)葛洪义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根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下列属于国家不予赔偿的是:( ) A.某地政府为挽救当地一濒危倒闭的国有......

    大学语文选择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战国策》的编定者是( B.刘向)2.冯谖这一人物的形象特征是C.深谋远虑 3.“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中,“顾”字的意思是A.回头4.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