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PowerPoint课件(转帖)

时间:2019-05-11 22:00: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PowerPoint课件(转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PowerPoint课件(转帖)》。

第一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PowerPoint课件(转帖)

(网络资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PowerPoint课件

摘要:运用PowerPoint课件辅助小学数学教学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突破重点、难点,优化课堂教学,丰富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有趣的新的教学环境。然而PowerPoint课件的设计也应遵循必要性原则、紧扣新课程标准的原则、科学性和实用性原则,恰当选用PowerPoint课件制作软件平台,综合使用多种素材并认真进行测试、修改,结合传统教学的互动性,扬长避短,完美地运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关键词:PowerPoint课件;计算机辅助教学;小学数学教学;优势;劣势;传统教学的结合。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突飞猛进,计算机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已经渗透到各个年级、各个学科的教学中,以大学课堂教学最为明显,并迅速成为当今最有发展前途的教学媒体和教育管理工具。计算机辅助教学应用于课堂教学成为新时期教学改革的重点。“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整合作为深化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PowerPoint课件辅助教学,从学生方面讲,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实现了多种感官的有机结合,从而使知识能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地展示于学生的面前,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老师方面讲,使老师从各方面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跟上信息时代的脚步,熟知各种课件的功用,用前沿高端的思维理论来传输千变万化的知识。

在教学方法上,PowerPoint课件辅助教学具有不拘一格的特点。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数学教学可以把多种教学方法,如直观教学、启发式教学、愉快教学和视听强化教学等紧密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多方面能力的教学目的。

在教学形式上,PowerPoint课件辅助教学具有灵活多样的特点,在运用多媒体计算机的同时,加上教师的精讲与启发,再结合学生的质疑、问难和讨论,使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直观感受和仔细观察,从而得出正确结论,改变了过去那种光靠教师“灌”,学生被动接受的形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体现了学生为主体。

一、运用PowerPoint课件辅助小学数学教学的优势

1.扩充信息,增加教学的密度,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巴班斯基认为:最优的教学过程应该在规定时间内,在教养、教育和发展三个方面获得最高可能性的水平。“因为提高活动效率和节省时间这两个法则,是劳动活动的普遍法则。”利用PowerPoint课件可以进行高密度的知识传授,对信息进行优化处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图形不是语言,但比语言更直观和形象,包容的信息量更大。动画又比图形更形象和生动,利用文字的闪现,图形的缩放与移动,颜色的变换等手段,不仅容量大,速度快,效果也更好。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只能通过粉笔、黑板、挂图等单

一、静止的媒体进行教学,因此学生只能简单地依赖听觉和有限的视觉进行课堂学习。曾有教育心理实验表明,在教学中不能过度地、单纯地依靠一种感官进行学习,必须多感官协同进行,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显然,传统的教学手段阻碍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PowerPoint课件课件则能有效地弥补这一不足。通过综合声音、图片、视频、动画等多种素材,运用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把教学时说不清、道不明,只靠挂图或黑板作图又难描述清楚的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境、及时有效的反馈,将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在知识形成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了厌学情绪,减轻了学习负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2.呈现过程,有利于突破重点、难点;

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与其他科目相比更为抽象,再加上传统教学手段不得力,所以某些内容对于学生而言比较难掌握,这就形成了教学的难点。如何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让学生更好的掌握重点、难点,就成为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

数学教材中很多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结论的推导,重点都在“过程”,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使学生头脑中形成一种清晰的“动态表象”,以利于他们的思维发展。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一知识点时,他这样设计:在屏幕上先显示三个大小不等的圆,随后将三个圆的直径进行比较,让学生清楚三个圆的直径也都相应的长短不一。然后依次将三个圆的周长展开为三条线段,用各自的直径进行度量。三次度量的结果是一致的:在翻了三次“筋斗”之后,红色的闪动提示都还剩一小段。在这个动态的演示过程中,学生感知形象具体、清晰,认知深刻,不需要教师的提示,即可准确地概括出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圆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例如圆的面积计算的教学中,重点、难点就是如何将圆二等份、四等份、八等份、十六等份„„并演示给学生看。采用传统的方式用手拼摆,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很难做到准确、清晰,学生也难以理解。教师的操作程序繁琐、节奏松散,学生的思维过程不连贯,对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的理解模糊。而利用PowerPoint课件却能化抽象为直观,通过动画演示的形式,将“化圆为方”的过程以直观、形象动态的形式展示出来,学生通过观看动画,轻松地理解了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从而较好地解决了该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3.拓展思维的深度,发展学生思维;

运用计算机模拟演示,能突出实际操作过程,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借助于观察、比较、分析和综合等手段,逐步把握知识的实质,从而正确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如教学圆面积的计算公式,以往是用教具通过把圆割补成近似于长方形的图形推导出来的。而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不是近似的计算公式,这一点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学生难以想象出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难以理解化圆为方的道理。我们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把一个圆2等份,用红蓝表示两个半圆,再把两半圆分成8个相等的小扇形,再将小扇形一个一个从圆中“飞出来”,排成两列,再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并闪烁显示。再依次进行16、32等份的方法割补,让学生直观地感知当等分的份数越来越多时,圆面变换后的图形越来越趋近于长方形。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想象无限分割的情形,理解圆是能转换成一个等积的长方形的。这样一来既导出了圆的面积公式,又渗透了无限分割和无限求和的思想方法。4.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有趣的新的教学环境;

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分依赖抽象的文字、语言和静态的教学挂图,使得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化、程式化,学生积极性不高,教学进度缓慢。PowerPoint课件以文字、声音、图片和动画等多种符号载体来呈现教学内容,采用大量色彩鲜明、生动活泼的动态画面,寓教于乐,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

二、运用PowerPoint课件辅助小学数学教学的劣势

1.注重用图、文、声、像并茂的方式,忽略学生自主思维的空间;

由于PowerPoint课件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老师在做课件备课

时着重注意动态图象的插入引导,而忽略学生自主思维的能力。一味地灌输图象表达法,学生会只记住抽象的图象变化过程,形成懒惰的思维方法,不再去扩展自己的思维,只是跟着老师的教学内容旋转。

2.多种符号载体的教学内容,容易分散学生思维的注意力;

课件中,老师为了让学生更加迅速地渗透所有的知识,增添了很多动态的画面、动听 的音乐,而这些载体的存在,让学生的注意力分散。许多老师在制作过程中过分追求表现形式,而青春期学生对新鲜事物多易产生猎奇心理,无疑对学生有限的注意力产生极大的干扰。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研究的不是老师所期望研究的内容,而是那些活泼的动画之类,忽略了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

3.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忽视了教与学的互动;

使用PowerPoint课件,老师省去了许多需要板书或描绘的抽象过程,学生 与老师的互动性消失了。

现代教学改革的方向,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的主动建构者。然而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并未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人机互动”。因此,在PowerPoint课件中教师应注意多种教学手段的组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能跟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这样教师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认知中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进程和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三、结合传统教学,扬长避短,完美运用PowerPoint课件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如何运用这把双刃剑却是最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配合教材,以PowerPoint课件等多媒体为辅助教学工具,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首先,要重点的关注教材,关注学生,关注教法和学法,以PowerPoint课件辅助学生理解;课件的运用应配合教材,以教材为主,板书与课件结合,按照课件把实物带进课堂演示,带领学生一起做实验,帮助学生加深印象,拓宽思维,将计算机作为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认知工具,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超越传统媒体的局限,变抽象为形象,化繁为简,更好地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其次,教师在备课期间,把握一个教学的方向,实现个性化教学。

“教无定法”,国际互联网的资源优势,使得每期的PowerPoint课件多元化,使得教师难以发挥传统教学中的教学特色和教学个性。因此,在课件制作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师和学生的需要组合开发教学资源库、教学策略库和教学软件平台,以配合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需要的教学资源、选择恰当的信息呈现方式和适宜的教学策略,为学生创造最优化的学习环境,实现个性化教育。

再次,优化教学过程的同时也要注意及时反馈,适时评价,从反馈中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给予重视纠正。

教学过程优化的最终目的是使学习能当堂巩固和消化所学知识,从而培养能力,提高素质。课堂评价要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通过阶段性评价、总体性评价,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获得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及时对PowerPoint课件及教学内容进行调整,详细了解学生对多媒体教学的适应程度和喜爱程度,以对教学方式做适当变动。

总之,教师只要认真钻研教学,精心设计教学,运用PowerPoint等多种工具优化教学过程,才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提高教师教学的质量,积累新式教学的经验。

第二篇:在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教具

在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教具

(重庆市数学教学论文二等奖)

内容摘要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变理念为行为是素质教育的学校核心使命。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探索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精神条件,这就要求在研究数学问题时,把数和形的知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数的方面用分析的方法进行抽象思维,从形的方面进行形象思维。学校课堂教学要做到课堂落实,全面推进。课堂上通过学具的操作,促进这一过程的完成。从而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关键词:形成概念 理解算理 发展思维培养能力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已进入高科技的信息技术的新时代。“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教育已不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现代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推行新课程改革,实施现代教育。现代教育的核心就是素质教育:以人为本,教人求真,变观念为行为。而现代的学校教育必须关心所有儿童最充分的发展,其责任是创造能使每一个学生达到他可能达到的最高学习水准的学习条件,给学生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础,对所有学生负责。学校就必须提高教育质量,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又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就使用小学数学学具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所起的作用谈几点看法。

一、使用学具,可促进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素质教育的学校核心使命是变理念为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认识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而操作学具符合这一规律。学生通过亲手操着学具,不仅能变学生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学,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去感知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获得感性知识,形成知识的表象,并诱发学生积极探索,从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科学的概念。如在教学“平均分”这个概念时,可先让学生把6个梨(图片)分成两份,通过分图片,出现三种结果:一人得1个,另一得5个;一人得2个,另一人得4个;两个人各得3个。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讨论:第三种分法与前两种分法相比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讨论,知道第三种分法每人分得的个数“同样多”,从而引出了“平均分”的概念。这样通过学生分一分,摆一摆的实践活动,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形象的实物图片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概念具体化,使学生悟出“平均分”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每份“同样多”,并形成数学概念。

二、使用学具,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算理

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在数学中相互渗透,相互转化。数学家华罗庚指出:“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这就要求在研究数学问题时,把数和形的知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数的方面用分析的方法进行抽象思维,从形的方面进行形象思维。学校课堂教学要做到课堂落实,全面推进。课堂上通过学具的操作,可促进这一过程的完成。例如:三年级学生学习一位数除法,用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十位上除后出现有余数的情况,如:48÷3,学生难以理解的是十位上余下的几个十要和个位

上的数结合起来继续除。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可采用摆小棒的方法,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会:4捆(4个10)平均分3份,每份是1捆(l个10),十位商 1;剩下1捆表示1个10,要继续平均分只能拆开和8根合并成18根,再平均分3份,每份是6根(6个1),个位商6。通过摆小棒体会剩下一捆继续平均分,怎么分,使学生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继续除的算理,由此让学生把动手操作活动和竖式相对照,数形结合,在操作中从形的方面进行具体思考后逐步过渡到数的方面进行思维,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算理,同时促进了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协调发展。

三、使用学具,有助于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发展

1.学具的使用,能促使学生自己发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探索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精神条件。当代的小学生由于处在信息时代,他们知识视野较宽,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亲手去尝试、去探索、去发现、去理解和掌握一些数学知识,由此可培养小学生勤于思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如:长方体体积和长、宽、高的关系比较抽象,我让学生从操作12个小木块入手,边操作边思考,并借助记录整理的科学手段,从中悟出这种特殊关系的必然性,探索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这样的教学,成为学生的科学实验,其知识是学生通过操作实验“重新发现”的,容易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2.动手操作,可培养学生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等获取知识的能力。

操作学具能使物质的外部操作(物化)过渡到智力的内部认识活动,从形象到表象再到抽象,促使认识内化,便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比如,在教师的指导下,小学生通过动手拼摆几何模型,运用已掌握的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进而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又如:利用学具操作,学生将圆柱侧面转化为原来学过的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从而推导出圆柱侧面面积公式。通过操作学具,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把新知转化为旧知,运用旧知解决新知,把新知同化到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从而促使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皮亚杰的活动内化原理指出,通过感知操作——表象操作——理性操作,可使外部活动逐步内化为智慧活动。

3.学具的使用,因师生互动,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单向灌输的局面。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课堂是师生共同质疑、共同思考的地方。教育部《关于我国数学课程研制的初步设想》指出,要通过数学教学改革,努力实现师生关系的民主与平等,改革单纯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教学模式,提供给儿童观察、操作、实验及独立思考的机会。通过学习者群体的讨论与交流,进一步归纳、验证,形成数学结论,让儿童获取更多的数学活动经验。通过学具的操作,加强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讨论,让学生大胆发问、质疑,共同制定解题计划,选择适宜的思维方向和策略。通过这些思维方式和策略的运用,不断解决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经验的矛盾,教师讲解与自觉理解的矛盾和同学之间新知识理解水平差异而产生的矛盾,体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比如,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讨论,学习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师生可利用一些三角形(其中有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学具,采用拼接法、度量

法和幻灯演示法来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等。

四、使用学具,有助于数学思维方法的渗透

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突出数学教学的本质,提高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数形结合的思考方法,变换思想,对应、集合的思想,估测意识以及分析、综合、转化、归纳、类比等基本思考方法,这些都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数学素质不可缺少的金钥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学具,可有助于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如:教学“同样多”时,让学生先摆5朵红花,然后让学生在下面一个对一个的整齐地摆,就渗透了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通过学生剪、拼等操作活动,把三角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从而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就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通过学具的操作,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就渗透了等积变换的思想,等等。

五、使用学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未来社会已越来越注重能否与他人协作共事,能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能否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否概括和吸收他人意见等。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调、合作共事的群体协作精神,日益显示出其重要的地位。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分组合作操作学具,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如:教学1L和1000ml的关系时,可分组让学生把l00ml水倒进1L的量筒中,看可以倒几次?同学们有的倒水,有的看刻度,有的记录,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同时在融洽的学习氛围中也体现了一种相互谦让、共同进步的集体主义精神。

六、使用学具.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这是现代教学论十分强调的一个方面。国外一些专家在进行小学教学新体系的研究时,都把发展实际操作能力作为重点培养的三种能力之一(另外两种是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我国的教育方针也强调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都得到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学具的操作,让学生摆、拼、剪、制作、测量、画图等,有助于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从而促进其五育的全面发展。例如教学圆锥体积,让学生分组做实验(一圆柱形容器、一圆锥形容器、沙子或水,让学生用圆锥容器向圆柱容器中装水或沙)证明V= Sh的成立。实验中,教师不能满足于大多数正确或大致正确,而要注意引导学生严格、正确地运用直观操作,且不是为操作而操作,而是真正把操作作为获取知识的手段。对于实验失败的小组,要引导学生查找实验失败的原因,指出操作的不正确之处,继续进行实验,直到成功为止。这样的教学,不但使学生在操作中获取了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七、使用学具,有助于形成“问题解决”意识

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发表的《休戚与共——关于数学教育失败向全国作的报告》中指出,数学教学应强调“数学问题解决”,使学生达到能从日常生活中和数学内部找出数学问题;能发展和应用各种策略去解决各种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再学具,可促进学生“数学问题解决”。如:教学“乘法分配律”,可让学生根据学具卡(见教材图)自己提出问题,学生可能提出很多的问题(其中包括推导乘法分配律用到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抽出教学新知所需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自己解决问题,从而发现乘法分配律。这样学生在“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掌握了数学知识,同时“数学问题解决”

意识得到了强化和培养。

知识经济的主要特征是知识的创新和应用,所以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就要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小学数学教学应充分利用学具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如学习了分米后,让学生量课桌的长、宽;学习了面积单位后,让学生量常用物品的面积等。

八、使用学具,可以开发学生智力

脑科学告诉我们: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左半脑分管支配右半身的活动;右半脑支配左半身的活动。反之人的左、右半身的活动可促进人的右、左半脑的协调开发。左右半脑各司其职而又协同发挥作用。据研究,人的大脑功能存在着很大的潜力,一般人只用了脑功能的10%左右,使用学具,让学生动手操作,一是可以开发学生大脑的功能;二是通过左右手同时活动,促进左右脑的协调发展。

九、使用学具,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999年5月,教育部在北师大召开了“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数学课程相互关系”研讨会,会上强调指出:“学生的心理发展的内涵包括多方面,既包括数学知识、能力的发展,又包括数学情感(兴趣、自信心和数学观等)的发展。这两个方面的发展是同时进行、相互促进的,而后者我们过去对它却不够重视。我们必须把数学情感作为一个独立的目标和数学知识、能力的培养平等看待。”所以,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多种方法,其中为学生创设操作活动情境,利用学具加强学生动手操作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同时符合小学生的年龄、思维特点。小学生思维处于具体形象为主的发展阶段,小学生具有爱玩、爱动的思维特点,创设合理的适时的动手操作活动,给学生提供动的机会,会使学习变得自然、轻松、高效。如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自己活动,把三根长短不等的小棒围成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并在摆弄过程中,很自然地知道三角形是由三个角、三条边和三个顶点组成的。然后,可让学生来回拉动三角形学具,从“手感”的比较中发现三角形有固定不变的特点,这样,使教学活动在动态中进行,使儿童把外显的动作与内隐思维活动和谐地结合在一起,顺应儿童好奇、好动的特点,集中了儿童的注意力,激发了儿童学习的兴趣。

十、使用学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所以,我们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一种智力活动,需要一定的知识;同时它更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趋向,是一种善于把握机会的敏锐性,是一种积极改变自己,改变环境,创设条件以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不仅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综合素质。皮亚杰告诉我们:“智慧自动作发端,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维发展的过渡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他们的抽象思维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进行。学生智力技能的形成,常常在外部动作技能的基础上发生、发展,是一个由外部的物质活动向内部的认知心理活动转化的过程。重视儿童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教师就要通过学具,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更大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把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就可让操作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就可通过操作使学

生对新知识“再发现”,就可通过操作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如:认识正方形,教师可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前准备好的正方形纸,想办法知道正方形的特点,看谁的方法多。有的学生通过测量发现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通过沿对角线对折、再对折,发现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用一条边与其他三条边分别相比,发现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将相对的两条边重合,再将相邻的两条边重合,说明四条边一样长„„这样学生通过操作,发现了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既发现了新知,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第三篇:合理掌握运用PowerPoint课件 追求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性

合理掌握运用PowerPoint课件 追求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性

东中市实验小学

秦亚美

【摘要】:在感受着现代教育教学技术与观念带来的巨大冲击的同时,课件的设计、制作与运用直接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体现了教师、学生、教材、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关系,而这恰恰是探讨新型教学模式的关键。然而PowerPoint课件的设计也应遵循必要性原则、紧扣新课程标准的原则、科学性和实用性原则,恰当选用PowerPoint课件制作软件平台,综合使用多种素材并认真进行测试、修改,结合传统教学的互动性,扬长避短,完美地运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关键词】:PowerPoint课件;计算机辅助教学;小学数学教学;

近年来,计算机辅助教学深入人心,各式各样的课件也丰富多彩了起来,每个教师所面对的学生的情况不尽相同,自制课件能体现自己上课的意图,能突出重点抓住要害,做出来的课件更适合自己使用。这些课件确实起到了推进教学改革的作用,甚至可以说给传统的教学思想带来了一场革命。而“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整合作为深化教育改革的“突破口”,也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PowerPoint课件辅助教学,从学生方面讲,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实现了多种感官的有机结合,从而使知识能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地展示于学生的面前,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老师方面讲,使老师从各方面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跟上信息时代的脚步,熟知各种课件的功用,用前沿高端的思维理论来传输千变万化的知识。同时在运用多媒体计算机的同时,加上教师的精讲与启发,再结合学生的质疑、问难和讨论,使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直观感受和仔细观察,从而得出正确结论,改变了过去那种光靠教师“灌”,学生被动接受的形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体现了学生为主体。

一、小学数学教学运用PPT的优势

1.信息生成迅速,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利用PowerPoint课件可以进行高密度的知识传授,对信息进行优化处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图形不是语言,但比语言更直观和形象,包容的信息量更大。动画又比图形更形象和生动,利用文字的闪现,图形的缩放与移动,颜色的变换等手段,不仅容量大,速度快,效果也更好。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只能通过粉笔、黑板、挂图等单

一、静止的媒体进行教学,因此学生只能简单地依赖听觉和有限的视觉进行课堂学习。曾有教育心理实验表明,在教学中不能过度地、单纯地依靠一种感官进行学习,必须多感官协同进行,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显然,传统的教学手段阻碍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PowerPoint课件课件则能有效地弥补这一不足。通过综合声音、图片、视频、动画等多种素材,运用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把教学时说不清、道不明,只靠挂图或黑板作图又难描述清楚的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境、及时有效的反馈,将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在知识形成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了厌学情绪,减轻了学习负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2.把抽象“具体化”,有利于突破重点、难点;

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与其他科目相比更为抽象,再加上传统教学手段不得力,所以某些内容对于学生而言比较难掌握,这就形成了教学的难点。如何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让学生更好的掌握重点、难点,就成为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

数学教材中很多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结论的推导,重点都在“过程”,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使学生头脑中形成一种清晰的“图像”,以利于他们的思维发展。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策略—画图中有这样一个例题:新红小学有一块长方形花圃,长8米。在修建校园时,花圃的长增加了3米,这样花圃的面积就增加了18平方米。原来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学生无法用以往的文字信息来解决,必须借助画图,这时利用课件便可轻松实现整个绘图过程,既节省了板书绘画的时间,学生有能通过观察比较,将数与形的意义对应起来,结合已有旧知大多顺利解决所求问题。在整个动态的演示过程中,学生感知形象具体、清晰,认知深刻。

又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的教学中,老师们通常会碰到这样一个问题:小朋友一眼就能看出横放的、竖放的长方形,但往往找不出斜放的长方形(正方形),这就需要用电脑来帮助:首先通过一个长方形(正方形)的变宽、变窄、变长、变短来认识大小不一的长方形(正方形)旋转来认识位置不一的长方形(正方形),然后,让学生从各种漂亮的组织图形中找出长方形(正方形),这样,难点得以突破,知识得以巩固。

3、教学环境新颖有趣,学生注意力提高;

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分依赖抽象的文字、语言和静态的教学挂图,使得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化、程式化,学生积极性不高,教学进度缓慢。PowerPoint课件以文字、声音、图片和动画等多种符号载体来呈现教学内容,采用大量色彩鲜明、生动活泼的动态画面,寓教于乐,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如我在复习整理“厘米和米”时,学生到课上到一半时就感觉较疲倦了,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拓宽学生思路,我运用多媒体(电脑课件)出示了一个小马虎做题的情境。一天,他把作业交给老师批时,因为把米和厘米的知识混淆,做错了好多题。同学们一看,这些错误都和自己刚学过的知识有关,一下子兴趣来了。接着学生就根据学过的有关厘米和米之间的概念和知识点互相讨论小马虎犯错的原因,思考应该怎样做,抢着想帮小马虎改正错误的题目。这样就让学生“心甘情愿”地把厘米和米的知识运用到位,达到了这节复习课的效果。

二、小学数学教学运用PPT的劣势

由于PowerPoint课件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老师在做课件备课时着重注意动态图象的插入引导,而忽略学生自主思维的能力。一味地灌输图象表达法,学生会只记住抽象的图象变化过程,形成懒惰的思维方法,不再去扩展自己的思维,只是跟着老师的教学内容旋转。

课件中,老师为了让学生更加迅速地渗透所有的知识,增添了很多动态的画面、动听的音乐,而这些载体的存在,让学生的注意力分散。许多老师在制作过程中过分追求表现形式,而青春期学生对新鲜事物多易产生猎奇心理,无疑对学生有限的注意力产生极大的干扰。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研究的不是老师所期望研究的内容,而是那些活泼的动画之类,忽略了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使用PowerPoint课件,老师省去了许多需要板书或描绘的抽象过程,学生与老师的互动性消失了。

现代教学改革的方向,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的主动建构者。然而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并未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人机互动”。因此,在PowerPoint课件中教师应注意多种教学手段的组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能跟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这样教师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认知中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进程和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三、因势利导,合理运用PPT课件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如何运用这把双刃剑却是最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配合教材,以PowerPoint课件等多媒体为辅助教学工具,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首先,要重点的关注教材,关注学生,关注教法和学法,以PowerPoint课件辅助学生理解;课件的运用应配合教材,以教材为主,板书与课件结合,按照课件把实物带进课堂演示,带领学生一起做实验,帮助学生加深印象,拓宽思维,将计算机作为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认知工具,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超越传统媒体的局限,变抽象为形象,化繁为简,更好地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其次,教师在备课期间,把握一个教学的方向,实现个性化教学。“教无定法”,国际互联网的资源优势,使得每期的PowerPoint课件多元化,使得教师难以发挥传统教学中的教学特色和教学个性。因此,在课件制作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师和学生的需要组合开发教学资源库、教学策略库和教学软件平台,以配合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需要的教学资源、选择恰当的信息呈现方式和适宜的教学策略,为学生创造最优化的学习环境,实现个性化教育。

教学过程优化的最终目的是使学习能当堂巩固和消化所学知识,从而培养能力,提高素质。课堂评价要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通过阶段性评价、总体性评价,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获得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及时对PowerPoint课件及教学内容进行调整,详细了解学生对多媒体教学的适应程度和喜爱程度,以对教学方式做适当变动。只要认真钻研教学,精心设计教学,运用PowerPoint等多种工具优化教学过程,才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提高教师教学的质量,积累成为新式教学的经验。

【参考文献】

1、《数学教学新策略》 杜文华 《教育科学研究》 2001年第9期

2、《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培养的基本策略》 陶爱珍 《小学数学教育》 2002年第3期

3、《科学把握数学新课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学研究》 2002年第4期

易良斌《教育科

第四篇: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有助于让学生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及时获取信息,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数学课堂教学,能生动直观的将原生态的教学信息再现于学生的感官。通过视听器官的协作运用,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教师需要适时、适当、适度地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优越性,帮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乐趣、增长见识、开发潜能。本文试图从教师会用、善用、巧用三个方面探讨关于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几点做法及体会。

关键词: 情境 善用 巧用

《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1]目前,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已融入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它以语言、文字、视频信号和声音等新颖独特的方式给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革新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被誉为教育史上的第四次革命。因此,作为教育教学的内容及方式也必须随着改变,同时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善于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有效教学,要善于把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使教和学都能高效进行。

同时,我们又发现现代信息技术在各校都得到空前重视,目前有的学校规定:凡是公开课必须用多媒体。这就使得有些教师为了证明自己是在用现代信息技术,就用电脑展示几道口算题,感觉自己也是现代化教学。就连平时的日常教学,用多媒体觉得是一种时髦,以至于有的老师每节课都运用信息技术,造成老师们抢占多媒体教室的现象。这样的做法不仅“大材小用”,而且浪费了教师们的大量精力和宝贵时间,形成“高成本,低收效”的不和谐局面。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应如何正确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功能呢?

一、教师要“会用”

在当今这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教师和教材文本不再是学生学习生活中唯一的信息源,教师应成为信息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辅助者。教师要有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知识和新的能力,光靠粉笔和黑板是适应不了目前教育教学的发展。而信息技术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它能延展课堂的空间维度,拓展学生的视野,能实现听觉、视觉、情感等全方位的刺激,能让数学知识无限延伸。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教师必须懂得如何使用信息技术来帮助自己的课堂教学,必须会熟练使用多媒体课件,熟悉并学会多媒体教学设计和编制多媒体教学课件,真正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和技能,从而在教育教学的改革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育人之妙,存乎一心。的确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关键在教师。只有在教师真正掌握、能灵活运用的前提下,才能去用活用好多媒体辅助教学。因此,教师必需掌握基本的现代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与应用,才能顺应时代对教师的要求。比如我们学校要求每位教师要有相应的计算机等级证书。而且学校还创造条件让每位教师参加培训去掌握相关的知识,学校每学期还要组织教师进行计算机操作方面的比赛,多媒体教室对每一位教师都是开放的,随时都可以使用,引进计算机方面的人才,等等一切措施都为教师使用计算机创造了条件,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增加了筹码。

二、教师要“善用”

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是抽象、概括,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容易接受直观形象的事物,教师要善于合理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来加强直观教学,使学生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知识的心理状态。

(一)善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唤醒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由于数学知识自身的抽象性与严谨性,数学被大多数人认为是一门枯燥、乏味、难教、难学的科目。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由于传统教学手段等方面的限制,教师不能提供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发生困难。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步伐的加快,多媒体进入了课堂,为原生态教学情境的创设提供了便利条件。

夸美纽斯说过: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情境教学就是从教学的需要出发,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创设形象生动、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学习情境的创设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2]能将有时难以表达甚至根本不能用语言完整而准确地表达的图形、图像的运动信息以及一些抽象的理论、复杂的空间结构,通过文字、图形、三维动画、视频图像、声音等各种教学信息,使之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创设生动直观的原生态的情境,给学生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学习环境和认知方式。比如,在认识“角”一课时,我以“大雁南飞图”入手来创设情境,引入课题。从大雁不断变换的队形中,放大大雁的“人”字形轮廊线,引入本节课要认识的新朋友“角”,为学生认识“角”提供了生动的可感知的原生态材料。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又例如:在教学《比较数的大小》时,将数的比较融入小动物赛跑的情境中去,学生看着动物伴随着音乐奔跑的情境,兴奋极了,积极动脑思考,这些动物谁跑得快呢?凭着自己对生活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很快就做出了正确的判断,在比较谁跑得快的过程中,学会了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比如,学习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平移、旋转及其组合等变换关系。用多媒体创设原生态的场境,使之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体验,获得较为深刻的感性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的内容。

(二)善用多媒体拉近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在解决书本问题时非常流利,但在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就束手无策了。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其实只要我们深入思考就会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责任是我们教师,是我们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过分的把知识“纯粹”化,而忽略了知识与生活的关系。

新课程理念认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应当来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我们在教学中,应把学生生活中能够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原生态的数学现象和数学问题再现于课堂,来拉近学生生活与数学知识的距离,使原本抽象的概念变得通俗易懂,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而这些教学资源的提供,生活情景以及生活现象和问题的呈现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完成。

比如在教学“小明的一天”也就是学习24时计时法,对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我把班上一个学生一天的起居作息情况制成七组镜头:午夜12时,夜深人静,人们进入了梦乡;早上6时30分,天渐渐亮了,小学生起床洗脸;早上7时30分,小学生背上书包上学;上午11时30分,小学生放学;下午2时30分,学生背上书包上学;晚上7时,全家在看中央台的新闻联播节目;又是午夜12时,一天过去了。每组镜头,都配有钟面,看到时针、分针不停地转动。同学们边看边论,熟悉的人、熟悉的场面,普通计时法与抽象的24时计时法就在自己身边。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如:三年级数学中平移与旋转介绍的就是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可是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处?对三年级学生来讲还是比较陌生的,我们就利用摄像机摄取生活中的平移、旋转现象让学生观察,把学生的视角从课内扩展到课外,让学生的思维回到数学知识的原生状态中去认识概念、了解作用,增加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看到了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三)善用网络交互,提高练习效果,延伸数学知识

练习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并发展为智力的一种活动。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强大的交互功能,可以进行不同形式的练习,也可以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训练,这样既巩固了新知,又发展了思维,培养了能力。如在安排课堂练习时。可以利用计算机将正确、错误的评价以及提示、指导、建议等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对学生的不同解题过程,通过网络在屏幕上显示,起到了交互作用。不仅使学生很快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加深学习体验,而且教师也可从中获得教学反馈信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使教学过程向教学目标靠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学生平时在巩固练习时对做题目最感到厌烦,觉得没有意思,我们在设计课堂练习时就利用多媒体将练习的形式不断变换。如在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时,利用计算机网络将练习设计为闯关游戏,按练习的难度把题目分为几关,有过独木桥、摘草莓、登高山、游儿童乐园,并设置了只有闯过第一关才能闯第二关,关关都有鼓励的程序。学生在好胜心的驱使下,根据自己的能力,不断地克服困难,奋力拼搏,很多同学都顺利通过关口,到达了目的地。练习量虽然很大,但是学生丝毫没有厌倦的情绪,而感受到的是兴奋是成功的愉悦。下课后大部分学生说:这样的练习真有意思,能不能以后多上点这样的课。教师也可以随时根据学生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辅导,较好地体现不同学生完成不同数学的教学新理念。在数学课《认识图形》的教学中,有一个环节是学生上网搜索“平面图形”的相关知识,我就利用这个功能把学生网上搜集到的“交通标志牌”、“家具图片”等许多资料,调到大屏幕上,实现资源共享。

三、教师要“巧用”

在当今的教育中,信息技术可以看作是各类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学科的学习活动中结合使用信息技术,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但这不等于是整堂课全用和天天都用,在利用信息技术之前,教师一定要清楚学科教学的需求,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学习效果,使学生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做不好的事,恰到好处地利用多媒体,这一点在数学学科上体现得更加明显。所以要牢记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本质与根本目的,该出手时才出手,灵活运用。

(一)化静态为动态时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利用多媒体的优越功能,不仅可以把课本里的画面由静态变为动态,而且能把一些比较抽象的难理解的问题通过图像、声音、动画等方式模拟成原生现实过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例如:在认识“角”一课时,把抽象出来“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利用多媒体进行闪烁,强化角的组成,同时将一条边固定,另一条边绕顶点移动,形成各种不同的角,引导学生发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的关系。动静结合使学生充分感悟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化抽象为形象时用,让学生思维得到放松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这就构成了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成功地实现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在教学《线的认识》一课时。利用多媒体展示出了竖琴中琴弦,然后引出线段;展示出手电筒发出的光线引出射线;展示火车的两条无限延伸的铁轨引出直线,从鲜活的实例中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线段、射线、直线三者之间的微妙关系。又比如在《相遇问题》中,用速度和乘以两物体共同行的时间,求路程和比较抽象,学生难于接受,于是用多媒体课件显示两人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4分钟相遇的画面;然后用线段图表示两人走的路程和;接着闪现两人每分钟走的路程,并把它们合并成一条小线段,即速度和。走了4分钟,有4个这样的小线段,它们的总长度也是两人所走路程的和。教师无需更多的语言,只要借助计算机所显示的图像,便无声地传递了教学信息,将不易表述的内容清晰、形象、生动地展示于学生面前。而这种传递又是那么有吸引力、有启发性,使学生丝毫感觉不到由于思维产生障碍可能带给他们的心理压力,反而却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轻松快乐。

(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时用,简化学生的思维

利用多媒体辅助数学课堂教学,可以优化学生认知过程。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把抽象的、难懂的知识点通过形、声、情形象化,让学生直接感知和理解教学内容,有利于突出重点,化解难点,优化学生的认知过程,简化学生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对重点部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通过“变色”、“闪烁”、“平移”等手段突出重点,刺激学生感官,引起学生注意,帮助学生审题,启迪学生思维。在几何知识的教学中,这一点尤其明显。比如在教学《角的度量》时,指导学生量角、画角、比较角的大小等,虽然教师有示范用的大量角器,但在教学时,学生根本看不清量角器上的刻度,若教师到每个学生的桌前示范,课堂效率将大大降低。若把这一部分制成多媒体课件,利用课件来显示量角器的各个部分,并对各个部分进行闪烁、变色来帮助学生加深对量角器及内外圈刻度的认识,以及如何使用内外圈刻度量角的过程进行演示,对量角、画角等掌握得比较快,记得比较牢。在教学《温度》时利用电脑使温度计中水银能升降,让学生明白正负数。又例如,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及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圆柱的表面积求法和体积公式的推导等,都可以用课件中的图形剪拼、填色、旋转等,非常直观地展示形成过程,渗透、转化数学思想,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既知其所以然,又能促使学生的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使难点不再难懂,重、难点部分得到分散。

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交错表现动静两种状态,在教学中可直观设计、灵活操作。上述案例,灵活的运用了这些特点,把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能直接感知的甚至能参与其中的原生态情境,把静止不动的图形符号转化为不断运动的活动场景,充分表现数形结合的动态效果,为促进学生思维由具体向抽象的飞跃架桥铺路,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现代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如果使用的好,能给我们教学带来方便,能提高教学效率,但如果运用不当也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负面影响。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

(一)课件画面要注意主次分明

心理学指出:“低年级学生,由于知识缺乏,经验不多,大脑兴奋与抑制的机能正在发展,因而他们的注意范围比较狭隘,往往注意了这个就忘了那个”。因此我们在设计课件时,不仅要注意画面光亮度、大小、呈现的速度、色彩搭配等等,更重要的是要突出重点,主次分明,否则会影响教学效果。

(二)课件制作应该注重实用性,而不应太花俏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多媒体只是一种教学手段,目的是为教学服务。因此我们认为在利用多媒体时,应该从教学内容出发,根据内容确定形式,首先考虑是教学的实用性,在实用的基础上考虑课件美观性,课件不宜做得太花俏,否则会喧宾夺主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要从数学学科的角度需求出发来使用多媒体,要避免将信息技术装潢“门面”,从而丢掉粉笔、黑板及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与学生之间富于人情味的及时交流,教师组织起来的探讨问题的活跃氛围等传统教学的优势,是任何现代化工具都不可替代的。实际上用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具,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这一段时间正是学生审题、思考的时间,而且重点内容还可以始终保留。但一味地利用信息技术后,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认为许多东西都呈现给学生了,但是由于速度比较快,没有给学生足够多的思考时间,表面上看整堂课信息量大,学生反映良好,其实是由传统的“人灌”改为披着现代化外衣的“机灌”[3]。

总之,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越来越凸现其重要作用,它的发展给我们的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源泉,它突破了时空的限制,让数学知识贴近生活、无限延伸,并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它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师生互动的平台。但信息技术也不可改变其工具性,应服务于教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要把握好“度”,不可滥用,过多地使用图像、声音,会影响学生的深入思维,如果使用信息技术不当,还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理想的教学应该是把教师与信息技术的优势同时充分发挥出来,把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力求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出最佳途径。让我们共同努力吧!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新课程的教学实施》 50页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8 [2]钟启泉 崔允漷 《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 89页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7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数学课程标准》 45页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7.1

第五篇:浅谈多媒体课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多媒体课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从新课程改革、现代教育技术、教育学和心理学等角度阐述了多媒体课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如何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和提供了一些可操作的教学方法。

【关 键 词】多媒体

课件

教学

运用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必须重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时间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主动探索的机会,充分以学生为主体,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现代的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把多媒体课件广泛应用到课堂中,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把电、光、形、声多种形式结合起来,创造有利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充分调动视听感官,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发展联想思维,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上的主动建构者。从而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为现代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一、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必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主导,要让学生能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思考,首先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因此,我们在设计和制作课件时,就必须选好素材,并恰到好处地运用动画、音乐等手段,将教学内容有机地融合在动画、音乐、视频之中,使学生爱看、爱听、爱想,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在教学《年、月、日》第一课时,考虑到学生对着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全面,我先让学生将自己知道的有关年、月、日的知识讲给大家听,然后让学生从多媒体课件中了解基本的天文知识,多媒体演示出:茫茫的宇宙中有无数的星座和天体在运行,地球围绕着太阳旋转同时自身也在旋转。多媒体课件演示的同时我配上解说,学生耳闻目睹,很容易就明白了地球在围绕太阳转的同时自身也在转,分别称为地球的公转和自转,于是就有了平年和闰年之分,也就有了一个特殊的二月份。多媒体课件形、声、色、光等相互结合,生动形象,使学生看到了奇异的天文现象,对学习《年、月、日》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深刻理解了这一知识。这样教学,使学生从心理上避免了单纯听课易造成的疲劳和紧张感,获得了轻松、舒适、怡然的心情,在和谐、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气氛中快乐地学习。又如教学《时、分的认识》这节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多媒体课件:小白兔和小乌龟在一个圆形的跑道上赛跑,跑道圈上均匀地分布着12棵树。他们同时起跑,当小白兔从起点跑到终点时(跑了一圈),小乌龟刚好跑到第一棵树下(跑了一个大格),可是裁判却宣布他们“打成平手”。正当学生疑惑不解时,我顺水推舟引出了这节课的学习内容。这样借助多媒体课件,把数学知识与学生十分喜欢的动画故事结合起来,诱发了学生的血虚兴趣。

二、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必须有助于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

数学教学中的许多知识点,光凭教师的讲解很难让学生理解其中的重难点,而利用多媒体课件能够模拟、演绎的特点,将学生带进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数学学习情境之中,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减轻了学生的认知难度。

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这个内容很抽象,教学的重、难点都是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圆面积公式的推导,如果运用传统方式教学,学生很难理解“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这个道理。如果改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把一个圆2等分,用红绿表示两个半圆,再把两个半圆平均分成8个小扇形,将小扇形一个一个从半圆中移出排成红绿两队,又把两队合并成近似长方形并闪烁显示,然后依次进行16、32等分的割补、拼合,让学生直观地感知当等分的份数越来越多时,圆面变换后的图形越来越接近长方形。学生的思维就会由模糊变得清晰,能够想象到无限分割的情形,理解圆是可以转换成一个和它等积的长方形。一个复杂的化圆为方,化曲为直的问题在有限的时空内让学生得到认知感知,学会了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且有机地向学生渗透了极限的思想。

三、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必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注重学生的思维、探究和创新等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教师在设计和运用课件时,应考虑通过课件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对所学学科的情感,使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创新能力等得以形成。

如在教学推导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在屏幕上展示出一个长方形(长5厘米,宽3厘米),围成长方形的四条线段在闪烁,长和宽也分别用数据表示出来,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找到长方形周长的求法。在多媒体的辅助下,学生列出三种不同算式: 5+3+5+3=16(厘米),5×2+3×2=16(厘米),(5+3)× 2=16(厘米)。然后通过比较,归纳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是: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这一个教学环节,培养了探索和创新意识,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四、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必须具有良好的交互性

设计和运用多媒体课件应将学生放在首要位置,应有针对性地设置一些“教师、学生、多媒体”交互性的活动,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学会动口、动手和动脑地解决问题。必要时可出示一些引导性的图文和动画,也可设置相关的游戏,让学生积极参与,在快乐中学到知识。

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就问:“车轮是什么形状的?”同学们会脱口而出:“圆形的。”又问:“为什么造成圆形的呢?能不能造成三角形、正方形„„”并趁机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三角形、正方形车轮的汽车向前运动的情境。学生们连忙回答:“不行!因为三角形、正方形有棱、有角,开不动。”接着又出示椭圆形车轮的汽车费力地滚动的镜头,接着提问:“椭圆形没有棱角,这样行吗?”学生们思考片刻后回答:“汽车前进时一会儿高,一会儿低,不平稳,还是不行!”渐渐地椭圆的轮子变圆了,汽车飞快地跑起来。这时学生“哇!圆的才行呀!”可见,通过轮子动态、清晰的“演变”过程,使学生轻松地领悟到车轮造成圆形的原因,正确建立了圆的概念,明白了“在同一个圆内,所有半径长度都相等”的道理。在设计练习巩固中,教师也可以把预先拟好的题目运用多媒体设置多种题型,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渐进地展示给学生。当学生答对时,课件里的老师会表扬他“你答对了,真聪明!”当学生出错后,会耐心地劝他 “请你再来一次吧!”学生在多媒体的表扬和鼓励下,便会认真思考。

五、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必须注意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

要真正地上好一堂课,事先要认真考虑:在哪个环节用什么手段,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克服随意性和盲目性。多媒体课件不是万能的,不要为运用而运用,或单纯为引起兴趣而运用,那样只会喧宾夺主,节外生枝,影响教学效果。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只有将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合理使用,才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对于圆锥的体积公式的推导,最好的方法是让学生动手实践。课前学生各自准备好一个圆柱及一个与这个圆柱等底等高的圆锥,以及适量的细沙子。上课时,教师先用多媒体课件动画演示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然后用装满沙的圆锥,往圆柱内装沙,三次正好装满。学生有了感性认识后,让他们动手试试看,将沙倒满圆锥,再倒入圆柱内,三次正好装满。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加深了对新知的认识,从而很自然地得到了“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这个结论。“是不是所有的圆锥的体积都等于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呢?这时,可以根据学生带来的学具,让学生小组合作,用不等底但等高,或不等高但等底的圆柱和圆锥来按照刚才的实验做一下,看看能发现什么?从而进一步得出“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的正确结论。在这堂课中,通过现代与传统两种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学会了探索与思考,培养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此外,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可以使教师摆脱大量的准备工作,如画图片、写卡片等,节约下来的时间,就可以多研究教学教法。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上课的实际情况,随时增添或筛选内容,真正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由此可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好多媒体课件,它能改善教学环境,优化教学要素,促进教学活动顺利展开,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当然多媒体课件不是无所不能的良药,所以,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的需要,考虑到这堂课是否有使用多媒体课件的必要,使用哪种课件,什么时候使用,如何使用,都要精心设计安排。在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考虑到多媒体课件与传统手段的优劣,尽量做到优劣互补,才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促使数学教学朝着更科学、更先进、更完善的方向发展。

下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PowerPoint课件(转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PowerPoint课件(转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教学中如何合理运用多媒体

    在教学中如何合理运用多媒体 作者: 何春梅 (小学数学广西龙州县小学数学二班 ) 评论数/浏览数: 9 / 7562 发表日期: 2011-11-09 22:33:25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

    谈多媒体课件在英语教学中的合理运用(范文模版)

    谈多媒体课件在英语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在“E时代”的21世纪,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网络的无穷优势喝无比魅力。为了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突破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已经是当务之急。把......

    浅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合理运用多媒体

    浅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合理运用多媒体 [摘要]: 课堂多媒体教学是现代社会经济、科学技术与教育发展的产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实施教改和开展课题研究的需要,是提高教......

    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合理运用多媒体(最终五篇)

    题目:小学数学教学多媒体运用技巧 科 目:数 学 姓 名:黎树春 单 位:嘉树乡杉仙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 1 小学数学教学多媒体运用技巧 嘉树乡杉仙中心小学 黎树春 【内......

    探究多媒体课件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精选]

    探究多媒体课件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三河镇八一希望小学 何秀萍 内容摘要: 现代教学媒体和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的课堂教学结构,使学生......

    浅谈CAI课件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五篇

    浅谈CAI课件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适时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设学习情境,使抽象的数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活跃学生的思......

    浅谈“愉快教学”在小学数学中运用范文合集

    浅谈“愉快教学”在小学数学中运用 ‚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现代教育学家斯宾塞又响亮地提出了‚愉快教育‛理论。现代教学论也公认:课堂教学除知识对流的主......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 歙县城关小学 刘永霞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