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说课稿[共5篇]

时间:2022-06-10 01:27: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陋室铭说课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陋室铭说课稿》。

第一篇:陋室铭说课稿

陋室铭说课稿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陋室铭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陋室铭说课稿1

说教材:

本文是八上第五单元的的第二篇文章。本单元所选文言文,体裁不尽相同,有叙事的,有说明事物特征的,有些文章还寄托了作者的情怀。学习本单元,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再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本文通过对陋室的描写,从而来寄托自己的情操,文字优美,意味深远,是一篇典型的托物言志的文章,可以引导学生学写托物言志的文章。

说学情:

本文篇幅短小,文字押韵,适合诵读。借助于下文注释疏通文意,没有多大难度,但是关于作者的情感、本文的写法,学生还是有点难度的。

新课标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1、会读会译会背课文,掌握相关文言实词和虚词。

2、了解铭这种文体。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4、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学写托物言志的文章。

教学方法:

借助下文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内容,采用诵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师引导法体会作者感情,在理解的基础上,采用归纳法和示例法让学生学写托物言志的文章。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以旧带新)

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自然界很多事物都给予我们生命的启迪。我们来看两段文字(齐读),大家还记得它们的出处吗?

第一处是作者由蝉所获得的感悟,要珍爱生命,好好地活。第二处是作者由贝壳所获得的感悟,要让生命有意义又价值。这种借助于某种事物来抒发感情的写法叫什么?托物言志。

古人在表述自己的志向和情操时,也往往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篇托物言志的名篇《陋室铭》。

课本打开,将导读的第一句话划下来,要懂得什么是托物言志。

采用这种依旧带新的方法导入新课,可以让学生有熟悉感。

二、了解“铭”这种文体。

书下有,比谁先找到。学生读。

铭 警戒自己

称述功德

用韵

一种文体

陆机《文赋》中认为铭 “博约而温润”

三、了解作者

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有《刘梦得文集》。贞元进士,曾官监察御史。

刘禹锡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他关心社会现实,忧虑国计民生。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的权贵,被贬为安徽和州通判。按当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三间屋子。可是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半年时间他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在此背景下,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一文。

四、朗读课文。

铭,是用韵的。下面请同学们认真地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用韵的字。变换形式读:韵脚要读得清晰、响亮,要读出韵味。

五、疏通文意。

学生疏通文意,质疑,释疑。

列出重点字词:

名 灵 斯 惟 馨 上 入 鸿儒 白丁 素琴 金经 丝竹 案牍

使动用法:

乱 劳

之的用法: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孔子云:何陋之有?

讲解“何陋之有”的出处。在书上补出“君子居之”。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论语.子罕》

六、理解内容。

1、老师讲解前三句,学生仿着为下面几部分写批注。

找出全文的中心句。找出具体描写陋室的句子。这样,我们可以将全文分为三部分。我们先看第一部分。学生读。

开始两句为什么写山水,这是什么写法?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比兴,引出论点)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中心句)

何其芳《秋天》“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溪水因枯涸见底更清洌了。”比兴,引出牧童和牧羊女。

2、学生仿着为下面两部分文字写批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环境清幽宁静)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交往的人高雅)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生活情趣高雅)

——陋室不陋。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因为有君子居之,所以不简陋。例证)

孔子云:何陋之有?(引证)

——再次证明陋室不陋,以名人自况。

学生读批注。老师完成板书。

七、探究主旨

我们要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就要学会抓文中的关键句来理解。大家觉得哪些句子对我们理解文章主旨有帮助呢?

品味下列句子: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孔子云: 何陋之有?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最后一句话的作用:为什么隐去“君子居之”这半句?

因为前文已包含了君子之意,隐去,更有意蕴。从结构上看,照应了前文的哪一句?从内容上看,有何作用?

作者不喜欢音乐吗?作者不喜欢做官吗?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隐含着对官僚们寻欢作乐生活的批判。

作者借陋室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怀呢?

本文通过写陋室,表明自己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精神,对官僚士大夫阶层灯红酒绿生活的鄙弃。

七、背诵全文。

八、课堂作业

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写一个片段。

归纳本文的写法: 开头引出事物

中间具体描写事物

结尾言志

再看一个示例:

飞鱼

在甲板上,我看见一条死去的飞鱼。

(这是“引出事物”)

它曾经像海燕一样骄傲地在海面上飞翔。

它曾经让海里所有的鱼儿投来羡慕的目光。

然而它死了,它在甲板上被晒成了鱼干。

(这是具体“描写事物”)

哦,千万不要离开你生活的土壤。

(这是“托物言志”)

学生写,找个别学生读,作点点评。

九、板书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中心句)

比兴,引出论点——具体描写陋室——以名人自况(例证、引证)

陋室铭说课稿2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

《陋室铭》是语文出版社七年级下学期第六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它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属讲读课文长期以来,都是初中语文的教学内容,因为此文立意鲜明,构思巧妙,韵味深长而脍炙人口。作者通过对居室环境的描写、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2、教材的教学目标:

a、知识目标:诵读并背诵课文,掌握文意,重点掌握相关文言实词。

b、技能目标:认识“铭文”特点,理解短文的寓意,体会托物言志的手法。

c、情感目标:通过理解作者那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引导学生树立自己的志趣追求。

重点难点:

a、朗读、背诵文言文

b、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c、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二、说学情

初一的学生刚刚接触到文言文的学习,虽然有了一个学期的学习文言文的体验,但他们还是觉得文言文比现代文难学,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就从朗读入手,让学生从朗诵中感受到此文的独特之处。从而获得学习古言文的喜悦感和成就感,进而进入到背诵、理解等学习活动中来。

三、说教法

据课改理念,本课我主要采用情景导入法,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他们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

四、说学法

因为此文比较浅显,可让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自主阅读,然后进行合作探究,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在理解学习时,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这样有利于逐步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五、说教具

在教学时运用多媒体教学,还可适当运用简笔画,几笔句勒出陋室的外形。

六、说教学过程

1、用故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介绍作者及背景

孟母三迁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唐代的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刘禹锡也曾三迁过居室,大家想知道吗?

刘禹锡因支持王叔文的革新,得罪了当朝权贵宠臣,贬到安徽和州任刺史,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可是和州的策知县是一个趋炎附势的小人,他见刘禹锡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他,给他穿小鞋,策知县先叫刘禹锡在城南面江而居,刘不但不埋怨,反而高兴地写了一联贴于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力在和州争思辩”,他这一举动气坏了策知县,又令衙门的书丞将刘的房子由城南门调至城北门,住房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而这一间半又位于得胜河边,附近有一排排的杨柳,刘见了又作一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策知县知道后肺都气炸了,又和书丞商量,为刘在城中找一间只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仅半年,刘连搬三次家想到策知县欺人太甚,就提笔写下《陋室铭》,并请人刻于石上,立在门前,气得策知县哑口无言。可见刘写此文,正是他同恶势力进行不屈抗争的表现。要想知道刘的陋室怎样,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刘笔下的《陋室铭》。

2、朗读课文

a、学生自由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b、教师范读课文,注音字音、节奏、语气。

c、学生齐读课文

3、引导学生与学过的古诗作比较,找出本文的韵脚(名、灵、馨、青、丁、经、形、亭),从而,认识本文是一篇骈散结合的散文,进而认识铭文的定义和特点。

4、翻译课文,疏通文意

(2人一个小组,一人读课文,一人译课文,互相帮助指正,教师巡回指导,然后小组代表疏通文意。)

5、研读课文,分析口味

(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回答下列问题)

a、开头两句在文章中有何作用?

b、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对陋室进行刻画?

c、作者的陋室“陋”在哪些地方?

d、为什么作者又说“陋室不陋”?

e、由此可以看出陋室的主人――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f、结尾引入三个古人有什么作用?

g、你对作者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有什么看法?

6、教师点拨:

a、作者是怎样托物言志的?

b、讲清:比兴、衬托、类比。

7、作业

当堂练习(见课后)

课后练笔: 仿写(要求押韵,主题明确,积极健康)

陋室铭说课稿3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陋室铭》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学期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构思巧妙、韵味深长而脍炙人口。本文作者自述其志,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初步培养文言文的语感;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理解文言文。

2、教学目标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目标:背诵并翻译课文,掌握相关文言实词;

(2)、技能目标: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并尝试在写作中使用;

(3)、情感目标:通过理解作者那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引导学生正确确立自己的志趣追求。

3、教学重难点及确立依据

(1)教学重点:多形式的诵读及当堂背诵。

确立依据:课文的篇幅短小,骈散句结合,韵律十足,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的兴趣浓,在多次诵读之后能基本了解课文大意,所以把多形式诵读及当堂背诵定为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托物言志的写法、寓意

确立依据:短文使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表述了作者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这对正在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的初一学生而言很有现实意义,因此把如何理解短文的寓意及写法定为教学难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初一年上学期的学习,已初步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而且经过以往的朗读训练,他们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独特之处,容易从朗读中获得学习的喜悦感与成就感,进而主动加入到背诵、解说、创作等学习活动中来。

三、说教法

本课主要采用诵读法、提问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此外还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利用游戏、比赛等方式巩固背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1、诵读法:“三分诗七分读”,“诵读是解读文言文的敲门砖”。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中将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按要求听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意蕴,到交替运用轮读、个读、齐读和散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欣赏、领悟短文的优美语言和意味,藉此落实教学目的。

2、提问法: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对短文整体的把握能力,我设计了若干个问题在学生反复朗读中适时抛出,有利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最后又通过互动设计板书表现出来。

3、练习法:控制论告诉我们,“要实现有效控制”就必须“要有反馈”,而且反馈越及时越好。因此我设计一些课堂练习,运用练习教学法及时反馈课堂教学效果。

4、多媒体及游戏、比赛的运用主要是起到一个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

四、说学法:

通过教学应使学生能当堂背诵短文,能运用已有的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进行自主的学习。为此我设计的学习活动有

1、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

2、一对一互译课文;

3、以答问形式背诵课文,以帮助学生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设计板书表现课文,理解文章寓意。

五、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在“课前五分钟”时请几位同学谈谈他们的座右铭,教师与学生交流关于座右铭与铭的关系与相关的知识,由此引出课题《陋室铭》以及作者简介。

(二)诵读:

1、示范背诵教师背诵全文,学生按要求在书中画出难读的字词来,教师用语言激励学生,请学生给老师挑刺(教师故意读错某个词),欢迎学生与教师竞争,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集中在听读中,同时又能激起学生要当堂背下短文的兴趣与信心。

2、学生朗读朗读是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手段,应反复进行,要引导学生采用轮读、个读、听读、小组读等多形式朗读,以读带动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感到以读为乐。

3、学生背诵学生在经过反复的听读与朗读之后已基本能做到粗知课文大意,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即时背诵,教师可以以答问的形式引导学生背诵相关的语句。随后采用游戏接龙背诵,此环节可保持学生高涨的热情,便于短时记忆的发生与巩固。

(三)学生翻译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和互相学习,我根据系统论“整体要素之和大于部分整体之和”的原理,采用两人小组讨论翻译的形式,要求学生一对一,一人读一人译,互相帮助指正,教师可做适时的指导与归纳总结。

(四)思考阅读此环节要求学生完全不打开课本(作笔记除外)。

1、再次背诵全文,鼓励学生大胆指出自己认为是文章主旨的句子,并阐述理由;引导学生讨论,在讨论中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抱负和情操。

2、师生互动设计板书,要求学生抓住中心句,在板书中体现文章是如何“表现中心”——即从哪些方面表现“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一中心句的。为此我又设计了一些问题按序抛出,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带着学生深入课文。力求让学生在每一句课文理解中都绽放出思维的火花。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2)作者从哪些方面写了“陋室”?

3)结尾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

4)本文引用历史典故的作用?

经过足够的时间的讨论与教师的巡回指导,学生完成了学习“创作”,用幻灯片展示师生的板书:

山(仙)名(喻)陋室(德馨)

水(龙)灵托物言志

景人事不陋

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诸葛庐

自比“何陋之有?”

子云亭

此板书融入了以上所提的四个问题,并体现了本文的写作手法——托物言志,使学生能通过板书对短文一目了然,且加深了理解。

3、激励学生看着板书再背课文,并引导找出文章韵脚。

Ing: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4、朗读、背诵比赛:激发学生兴趣。

5、知识迁移

完成下面的对偶创作:

上句:品千古美文下句:。

(五)练习设计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为此我设计了以下课堂练习:

1、按要求默写

①写出本文的中心句

②写出表现陋室环境幽美的句子

③写出表现陋室主人所参与事之雅致的句子

2、学习文章的写法写一段话,将你的理想或追求通过某些物品(体)表现出来。

3、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

通过以上练习,学生检验了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获得了及时的反馈,有效地达到了教学相长。

陋室铭说课稿4

一、说教材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陋室铭》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的第二篇文言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构思巧妙、韵味深长而脍炙人口。本文作者自述其志,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初步培养文言文的语感;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理解文言文。

二、说教学目标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目标:背诵并翻译课文,掌握相关文言实词;

(2)技能目标: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并尝试在写作中使用;

(3)情感目标:通过理解作者那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引导学生正确确立自己的志趣追求。

三、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

确立依据:文言文距离当下所使用的现代汉语有着不同,学生要全面理解和掌握文章内容,就必须把文言文转换成通俗易懂的现代文,只有在此基础之上,才能进一步让学生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因此把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定位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多形式的诵读及当堂背诵。

确立依据:背诵一直是学生最头疼的问题,且课后要求学生能默写,本篇课文的篇幅短小,骈散句结合,韵律十足,读起来琅琅上口,在多次诵读之后能基本了解课文大意,所以把多形式诵读及当堂背诵定为教学难点。

四、学情分析:

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对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经过以往的阅读训练,学生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独特之处,容易从朗读中获得学习的喜悦感与成就感,进而主动加入到背诵、解说、创作等学习活动中来。本单元的所有课文都要求背诵,因此不断激发学习兴趣及成就感很有必要。

但另一方面,由于本班是平行班,学生成绩参差不齐,最高分125分,最低分45分,且全班大部分学生成绩在98至108分之间,属于中等偏下水平,故在教学当中尽可能减轻学生负担,将问题简单化处理,以符合学生情况。

五、说教法

依据新课程标准理念,本课我主要采用诵读法、讨论法、讲授法等教学方法,另外还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利用游戏、比赛等方式巩固背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1、诵读法:“三分诗七分读”,“诵读是解读文言文的敲门砖”。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中将朗读教学贯穿到课堂始终,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按要求听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意蕴,到交替运用轮读、个读、齐读和散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欣赏、领悟短文的优美语言和意味,藉此落实教学目的。

2、讨论法:本教学法的优点在于,由于全体学生都参加活动,可以培养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

3、讲授法: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它是通过叙述、描绘、解释、推论来传递信息、传授知识、阐明概念、论证定律和公式,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优点是教师容易控制教学进程,能够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但如果运用不好,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易发挥,就会出现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局面。

4、多媒体及游戏、比赛的运用主要是起到一个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

六、说学法:

通过教学应使学生能当堂背诵短文,能运用已有的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进行自主的学习。为此我设计的学习活动有:

1、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

2、一对一互译课文;

3、以答问形式背诵课文,以帮助学生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设计板书表现课文,理解文章寓意。

七、说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PPT展示图片金箍棒和羽毛扇,问同学们是否认识这两样东西,是否也想拥有它们。大家之所以喜欢金箍棒可能是因为孙悟空,也可能是因为它本身能够变化,具有魔力,那么,一把平凡的羽毛扇为何能够妇孺皆知,流传千古?原来是因为它的主人诸葛亮。这样说来,某样东西的价值似乎与使用它的主人有着密切的联系,今天我们要去看看一间简陋的小屋和它的主人之间,微妙的关系,一起学习《陋室铭》。导入课题,并图解“铭”这一文体。

(设计意图:采用类比导入,图片展示能够激发学生对本文内容的初步感知,通过物件与使用者的关系,引出题目和作者,暗示本文的“陋室”与主人刘禹锡之间的关系与导入的两对“物—主”关系一致。)

(二)诵读:

1、听示范朗读。要求一边听一边给拿不准的字注音,并且划分节奏

2、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3、齐读。要求声音洪亮,整齐划一。

(设计意图:朗读是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手段,应反复进行,有目标地读,多形式朗读,以读带动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感到以读为乐。做到5分钟内至少读3次。)

(三)分组合作,疏通文意

过渡语:读完以后,你能不能告诉我,这“陋室”真的“陋”吗?如果不能,也没关系,可能对文章大意不太理解,因为这是篇文言文,它的意思和我们现在所使用的现代汉语有很大区别,所以,要想理解文章内容就让我们一起来疏通文意。

具体操作:本文共计九句话,全班12个小组,前9组,每小组翻译一句话,其余三组做评委。然后每组推选一位发言人分享成果。要求:先解释重点字词,再翻译整句话。

(设计意图: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和互相学习,所以本环节采用小组讨论翻译的形式,要求学生结合课后注释,利用所积累文言词汇进行翻译,教师适时地指导与归纳总结。)

(四)抽丝剥茧,感悟情思

经过了疏通文意,大家已经了解了文章内容,那么现在能回答老师前面提出的那个问题吗?(ppt展示问题)作者笔下的这间“陋室”真的“陋”吗?请说说理由。(学生一边回答,老师一边板书)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作者既承认屋子简陋,又不觉得简陋,因为主人品德高尚。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描写陋室环境清幽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主人交往之雅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写主人情趣高雅,生活悠闲,同时也看出作者较清贫,但作者却苦中作乐,体现出作者的安贫乐道。

5、“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定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亦有古代贤人的志趣和抱负。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并且“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所以此环节既让学生从分析课文中获得情感体验,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远观全文,探究写法

问:作者这篇文章的标题是在写物,可真实情况是写物还是写人呢?答:写人。

问:主要写人的什么?答:品德高尚

问:那同学们,作者借陋室来表达自己的志向,这种写法叫什么?答:托物言志

(PPT展示)托物——陋室

言志——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设计意图:《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这里所讲的“托物言志”,一方面让学生学习这种表达方式,另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这个方法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六)回顾全文,归纳主旨

揭示主旨的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本文主旨:作者以“陋室”不陋,表达了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平乐道的志趣。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初中学生能够“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所以此环节的设置主要引导学生自行归纳,在归纳过程中去领悟作品内涵,获得有益启示。)

(七)朗读、背诵比赛

比一比,看谁背得准又快

具体操作:以大组为单位,每人背一句,以“接龙”形式背诵,比比看哪一组最流畅、清楚、快速。找两位同学分别负责计时和内容判定。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背诵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学生在经过反复的听读与朗读之后已基本能做到粗知课文大意,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即时背诵,此环节可保持学生高涨的热情,便于短时记忆的发生与巩固。)

(八)拓展延伸

(PPT展示两组寝室图片,一组是巴蜀中学的,另一组是本校的。前后豪华与简陋相对比)

教师:虽然我们住得没有其他学校豪华舒适,但我却希望这简陋的屋子因为有了优秀的同学们而绽放无限光彩。老师期待有一天你们能成为柏家中学的骄傲。让我们有感情地齐读:“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设计意图:这里主要是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让学生将本文中感受到的伟大情怀,运用到自身,体现出本文的现实意义。)

八、说板书

陋斯是陋室

陋主人品德高尚

室环境清幽安贫乐道

铭不陋交往之雅

情趣之雅高洁傲岸

反问

托物言志

(设计意图:板书内容是对文章的整体梳理,可以使学生能通过板书对文章脉络一目了然,且加深了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陋室铭说课稿5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陋室铭》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的第二篇文言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构思巧妙,韵味深长而脍炙人口。作者自述其志,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是一篇精读课文。因短小,一课时学习完毕。

(二)教学目标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培养文言语感,能对照注释和工具书粗知文意,让学生自主学习,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理解文章。《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言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目标定为: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铭”和一些文言虚词、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3、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技巧及陪衬的表现手法。

4、理解作者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趣。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不断增强个人的魅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作者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趣。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不断增强个人的魅力。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技巧及陪衬的表现手法。

二、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初一一年的学习,已初步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经过以往的阅读训练,学生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独特之处,容易从朗读中获得学习的喜悦感与成就感,进而主动加入到学习活动中来。本文的字词难度也不是很大,再加上课前的认真预习,因此只要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一定能很顺利的完成,重点和难点也可以很好地解决。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根据两篇短文的共同点——都是“托物言志”的文章而定的教学目的,即让学生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技巧,所以我在在导入时就让学生明确“托物言志”的特点,因此会这样导入“古代文人表述自己的志向和情操时,往往不采用直白的方式,而常常以物为喻,写得比较含蓄,这叫做“托物言志”。这两篇短文都是托物言志的名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下面我们先来学习第一篇短文《陋室铭》”。

(二)作家作品简介及“铭”

的介绍

了解作者及其写作本文的一些写作背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但不宜花过多时间,所以我会直接多媒体呈现刘禹锡资料及相关写作背景,让学生有个大致了解。另外,“铭”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对这种文体及其特点的了解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朗读及疏通文意

学生按要求在书中画出难读的字词,教师用语言激励学生,欢迎学生与名家挑战,读得准确,读出节奏,读出感情。学生读得好的地方,学生师范读;学生读得不好的地方,教师示范度。师生互比,共同提高。激起学生当堂背下短文的兴趣与信心。在模仿与挑战中,体会进步的快了,为学生诵读奠定基础。

学生翻译。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采用两人小组讨论翻译的形式,一人读一人译,互相帮忙指正,师适时指导,归纳总结。小组代表疏解文意。

(四)研读课文,分析品味。

采用师生合作探究的形式,深入文本。从以下环环相扣的四个问题入手赏析课文内容,其中重点探讨为什么可以说“通过写交往之朋友的‘不俗’衬托自己的不俗,表明自己也是‘鸿儒’?”,让学生明白交友要慎重的道理,并启发学生要择善友交,但首先他们要成就、完善自己,让自己有“择”人的资本。

A、陋室,陋室,陋在何处?(看图画、看课文)

B、在作者看来,陋室真的陋吗?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C、“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本文最富哲理,最能体现作者写作主旨的一句。这句话是怎样引出的?

D、本文还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陋室不陋的?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陋室的优美的自然环境。以景之雅见“惟吾德馨”,明“陋室”不陋。)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陋室往来客人的不俗,可知室中主人也绝非俗人。)师:作者并没有写自己是什么人,而是写与他交往的朋友,通过写交往之朋友的“不俗”衬托自己的不俗,表明自己也是“鸿儒”,是否可以这么推知其人?(跳至幻灯片十)

欲知其人应知其友,知其友者必知其人。

(简而言之就是)要想知道一个人的为人,只要看看他的朋友就知道了。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朋友,直接反映着他的为人。所以要了解一个人,你只要观察他的社交圈子就够了,从中可以看到他的价值取向。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于丹教授)

交友要慎重!择善友交,但首先你要成就、完善自己,让自己有“择”人的资本。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写室中事,可见陋室主人的高雅的生活情趣。)(回幻灯片九)

4:“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运用类比,以古贤自况,表明自己也具有名贤的志趣和抱负。孔子的“何陋之有”与前文“斯是陋室”遥相呼应……)

小结:陋室简陋狭小,陈设简单,确实简陋,而斯是陋室,有景可观,安静清幽,有鸿儒谈笑来往,可抚琴读书,无乐音乱耳,无公文劳累身心,因此,作者身在陋室,却不觉陋室之陋。我们说这篇短文是托物言志的文章……

(五)结合板书再梳理全文,明作者心志。

通过直观明白的板书与学生再次梳理全文,并突出重点地做个课堂小结是必要的,那么,除了小结“这篇铭文是作者用来自述其志的,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之外,我还给学生准备了一篇关于本文的赏读美文《坚守心灵的净土》,旨在通过这篇美文能够对学生人格思想等方面有所启发。最后就是当堂背诵与默写的强化训练,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一些与文句相应的幻灯图片,让学生直观形象地对文本留下深刻印象。

四、板书设计

板书既要简洁明了,便于学生识记,又应该是课文的线索图示,能概括本课学习重点。为此,我设计了简洁明了的板书,此板书融入了本文所提的几个问题,并体现了本文的写作手法——托物言志。使学生通过板书对文章一目了然,且加深理解。

山、水 陋室 不陋 主人

环境 优美清幽 不慕荣利

陋 室(托物)朋友 客人不俗 不求闻达

生活 情趣高雅 安贫乐道

主人德馨(言志):不慕荣利,不求闻达、安贫乐道

陋室铭说课稿6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陋室铭》是我国古代散文中的精品。全文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借“陋室”抒发作者的情怀,以“惟吾德馨”的立意贯穿全篇,极力抒写“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全文寥寥81字,短小精美,给人以隽永畅达,丰姿绰约的气韵。

2、教材所处地位和作用

《陋室铭》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语文新教材第二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是联系生活,着重培养一般的阅读能力,课文按照其反映的生活内容编排。第六单元学习五篇文言文和五首诗词,反映的内容为古代生活。《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新教学大纲》(以下简称“新大纲”)在“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部分“阅读”中明确规定: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新大纲规定古诗文的比例由原来的20%上升为30%,强调对传统文化精华的学习,重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其语文能力。本单元集中学习文言文和古代诗词,目的是让学生在第一册学习古代诗文的基础上掌握鉴赏古代诗文的基本方法,背诵名篇佳作,积累语言材料,提高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教学目标

根据新大纲要求,结合该课的特点以及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①基础知识目标:了解刘禹锡,记住其所处时代及文学地位;认识生字、新词;熟读背诵全文。

②基本能力目标:能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理解内容;掌握赏析古代诗文的基本方法:反复吟诵──疏通文意──品析语言。

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祖国古代文化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4、教学重点与难点

该文为脍炙人口的骈体文,句式整齐而变化有致,音韵和谐,节奏明快,读来琅琅上口,是体现朗读音乐美的绝佳材料。再者,该文抒写作者身居陋室却怡然自得的高尚志趣,这含而不露的思想感情不读难以领悟。因此,我把该文教学重点确定为:反复诵读全文,体会其感情内涵;指导方法,当堂背诵全文。

古诗文是我国文化艺术史上的瑰宝,极讲究铸字、炼句,力求“以一当十”,“一字传神”。引导学生在诵读中反复推敲、细加揣摩文中的妙言佳句,不仅能提高他们遣词造句的能力,而且能不断提高其审美情趣。品析语言是赏析古代诗文的关键一环,而学生却难以把握。因此,我把该文教学难点确定为: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找出自己最喜欢或认为用得最精妙、传神的词、句细加品析并作简要批注。

二、说教法

新大纲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中明确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据此,依照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1、突出诵读,整体感知的教学法。

“教学千法读为本”,学习文言文必须重视诵读。突出诵读并不是一味地读来读去,而是要注重指导诵读的方法,突出层次,由易到难诵读全文,力求达到诵读的三种境界:一是读得准确。二是读出节奏。三是读出感情。

2、创设情境,自主探究的教学法。

布鲁纳认为,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发现的过程,要求学生利用所给定的材料,主动地进行学习,强调要自我思考和探索事物,亲自去发现问题的结论和规律,成为一个发现者。因此,在教学中,我力求创设一种探究和发现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搜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

3、模仿创新,以读促写的教学法。

对初一学生来说,写作还处在模仿阶段,所以该课采用读写结合的方法,指导学生在模仿中创新,提高其阅读和写作能力,体现学以致用的教学思想。

三、说学法

教育部出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教学过程”中明确指出: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据此,教学该课,我确定了以下学法指导及能力培养:

1、圈点批注学习法。

指导学生运用圈点符号和批注方法来研读课文,边读边思,及时记下转瞬即逝的心理感受和思想火花,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自主探究学习法。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在该课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采用“寻疑式”探究和“品味式”探究的方法疏通文意,品析语言,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

采用独立探究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同伴之间的积极相互影响提高自主探究式学习的有效性,并共享资源与成果。

四、说教学程序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用具:⑴计算机多媒体 ⑵运用PowerPoint制作的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语,能营造适宜的课堂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对学习内容产生的浓厚的兴趣。我设计的导语是:

唐代著名文学家刘禹锡的《陋室铭》是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作者作铭自励,抒写身居陋室却怡然自得的高尚志趣。全文寥寥81字,短小精美,格调高雅,意境隽永。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共同赏析这篇久为传诵的名文。

(二)解释题目

(出示课件1:题解── 陋室,室名,即简陋的屋子。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读来琅琅上口,易记易诵。)明确了题目的含义,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全文。

(三)品味赏析

1、反复吟诵

此程序的设计是要学生养成反复诵读文言文的良好习惯。

诵读文言文不同于其它文章,我注意指导学生诵读的方法,突出层次,力求达到诵读的三种境界:一是读得准确。达到这一朗读最基础的层次,关键在于随时正音。二是读出节奏。要达到这一层次,关键在于方法的指导。三是读出感情。这个较高的朗读层次则需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达成。具体设计如下:

①学生各自朗读全文,划出读不准的字。

②教师范读,学生标注生字读音。

③学生齐读,力求做到读准字音。

④教师指导,把握轻重缓急,读出节奏。

对于本文的朗读,仅做到读准字音远远不够。本文使用了大量骈句。(出示课件2 :骈句──相接的两句话字数相等,意思相对。)正确朗读骈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体会节奏、韵律的音乐美。怎样朗读骈句呢?(出示课件3 :朗读骈句:一要注意节奏。三字句一般为12 式; 五字句一般为212式或23式。分别举例。二是韵脚要适当拖音。列出韵脚。三是相邻的两组骈句间要较长停顿。举例。)

⑤教师范读,学生听读,体会节奏、韵律的音乐美。

(出示课件 4:显示全文内容,句中节奏用斜竖线标出,韵脚“名、灵、馨、青、丁、经、形、亭”下加点,表示要适当拖音,两组骈句间有长停符号。教师伴随舒缓优美的古筝朗诵全文,学生听读。)

⑥学生自由读,竞赛读,反复练习。

2、疏通文意

此程序的设计在于让学生自主学习疏通文意,掌握重要的文言词句,养成随时积累语言材料的习惯。我引导学生采用“寻疑式”探究和集体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法。具体设计如下:

①独立疏通,提出疑问。

要求学生首先结合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试着说出每句话的大概意思,说不通的地方,用问号标记,准备质疑。

②集体交流,合作达标。

要求学生当堂提问,集体交流,解决疑难,解疑后批注。

③学生自测,记忆巩固。

(出示课件5:显示文中重要句,关键字、词已加上着重符号。学生说出加点字、词的含义,根据自测情况着重记忆。)

④朗读全文,体会文意。

⑤教师设疑,学生回答。

△本文题为陋室,可结尾为何说陋室不陋,文中哪句话回答了这一问题?说出大意。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正是全文的主旨句,可它并未出现在文章开头,作者是怎样引出这一主旨的呢?读前三句,说出大意并作简要分析。

△课文是如何来表现“陋室不陋”这一主旨的呢?读中间四句,说出大意并作简要分析。

最后三句作者以古贤居室自比,引孔子语巧结全文。这是文章的难点。学生思考、讨论后,我适时点拨:作者以古贤自比,一个是隐居南阳而胸怀天下,后出山辅佐刘备,在政治上功效卓著;另一个是在简陋的屋子里写下著名的《太玄经》,在文学史上成就斐然。作者以他们为楷模也表明他是一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最后引孔子语结束全文,含蓄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⑥表情诵读,体会情感。

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饱含感情地诵读全文,体会作者身居陋室却怡然自得的高尚志趣。

3、品析语言

此程序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在反复吟诵的基础上,反复推敲,细加揣摩文中的妙言佳句,提高其鉴赏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我引导学生采用“品味式”探究的方法。具体设计如下:

①反复诵读,挑选自己最喜欢或认为用得最精妙传神的词、句细加品味并作旁批。

②以小组为单位,交流独立品析所得。

③挑选小组代表发言,各抒已见,共享成果。

(四)小结全文

为使学生对全文内容有一整体认识,我设计了这样的结束语:全文寥寥81字,共九句,前四句设喻引题,颂扬陋室。中间四句通过描写陋室清幽环境及其人物交往、生活状况,极力表现“陋室不陋”。最后三句以古贤居室自比,引孔子语结束全文,再次含蓄表达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五)背诵全文

引导学生抓住提挈全文的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按四层意思,理清文路,快速背诵。

(六)能力迁移

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居室(无论是有自己独居的小天地,还是和家人或亲戚、同学合住一室)最值得骄傲的地方,并说明理由。

此程序的设计在于联系学生生活,联系语言运用,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而使文言文教学生动活泼起来,并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附:板书设计

(出示课件5)

陋 室 铭

刘禹锡

斯是陋室 诸葛庐

→ →何陋之有

惟吾德馨 子云亭

主旨 托物言志 类比

陋室铭说课稿7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陋室铭》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的第二篇文言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构思巧妙,韵味深长而脍炙人口,作者自述其志,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是一篇精读课文。因短小,一课时学习完毕。

2、教学目标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培养文言语感,能对照注释和工具书粗知文意,让学生自主学习,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理解。《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言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目标定为:(见教案)

二、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初一的'学习,已初步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经过以往的阅读训练,学生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独特之处,容易从朗读中获得学习的喜悦感与成就感,进而主动加入到学习活动中来。

三、说教法。

依据新课程标准理念,本课我主要采用诵读法、情境导入法、自主合作探究等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说学法

新课标提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阅读浅近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因此,学习本文的方法主要是自主阅读法、合作探究法,学生的活动形式主要是小组合作学习,在赏析课文内容时,采用合作探究阅读法,这样有利于逐步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2、走近作者,了解背景。

3、诵读

从三个层面朗读感知文本:从三个层面朗读感知文本:生自由读,扫除文字障碍,师范读,从字音、节奏、语气方面做示范。生齐读。

4、学生翻译。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采用两人小组讨论翻译的形式,一人读一人译,互相帮忙指正,师适时指导,归纳总结。小组代表疏解文意。

5、研读课文,分析品味。

采用四人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深入文本。

找出的主旨句,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现这一中心的?请思考下面的问题:

(1)、开篇一、二两句在中的作用?

(2)、题目为“陋室铭”,文中又说“何陋之有”,矛盾吗?从哪些方面写出了“陋室不陋”?

(3)、结尾引入三位古人有什么作用?

(4)、作者是怎样托物言志的?

6、探究作品,联系实际。

教师创设情景,延伸迁移:我们现在如何看待“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

设计意图:为了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能更完整,更深入地理解作者感情。培养他们注重自身修养的好品质。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既要简洁明了,便于学生识记,又应该是课文的线索图示,能概括本课学习重点。为此,我设计了简洁明了的板书,此板书融入了本文所提的几个问题,并体现了本文的写作手法——托物言志。使学生通过板书对一目了

然,且加深理解。

陋室铭说课稿8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陋室铭》,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解读文本明高度

《陋室铭》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第四单元的课文,本单元集中学习文言文,目的是让学生在过去学习古代诗文的基础上掌握鉴赏古代诗文的基本方法,背诵名篇佳作,积累语言材料,提高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陋室铭》是我国古代散文中的精品,全文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借“陋室”抒发作者的情怀,以“惟吾德馨”的立意贯穿全篇,极力抒写“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全文寥寥81字,短小精美,给人以隽永畅达,丰姿绰约的气韵。

二、任务引领明目标

新课标对初中阶段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本单元教学要求有:在反复诵读中领会文章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又根据文本特点及学情,我把本课教学目标确定为:

1、掌握文言词汇,了解“铭”的特点,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并背诵。

3、体会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的篇幅短小,语句读起来琅琅上口,一方面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一方面又可达到在多次诵读之后能基本了解课文大意,因而我把多形式诵读及当堂背诵定为教学重点;短文使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表述了作者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这对正在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的初一学生而言很有现实意义,因此我把如何理解短文的寓意定为教学难点。

三、角色定位明教法、学法

说教法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据此,依照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1、朗读法2、点拨法3、多媒体辅助法

【设计理念】“教学千法读为本”,学习文言文必须重视诵读。“朗读是解读文言文的金钥匙”,突出诵读并不是一味地读来读去,而是要注重指导诵读的方法,突出层次,由易到难诵读全文,力求达到诵读的三种境界:一是读得准确。这里使用音频播放,它可以恰到好处地再现了文章的语言、节奏、格调以及作品所蕴含的情感、旨意,且具有可重复操作性,从而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使学生学有标准,学有兴趣。在纯正的普通话语言环境熏陶中,学生较容易学好普通话,也更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是读出节奏。在这里用多媒体出示朗读要求,让学生有目的朗读。三是读出感情。这里以教师点拨,学生练读为主。我把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辅以适时点拨、多媒体手段,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提高课堂效率。

说学法

教育部出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教学过程”中明确指出: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据此,教学该课,我确定了以下学法指导及能力培养:

1、圈点批注学习法。

指导学生运用圈点符号和批注方法来研读课文,边读边思,及时记下转瞬即逝的心理感受和思想火花,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自主探究学习法。

在该课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采用“寻疑式”探究和“品味式”探究的方法疏通文意,品析语言,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1、小组合作学习法。

采用独立探究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同伴之间的积极相互影响提高自主探究式学习的有效性,并共享资源与成果。

四、导学达标明流程

本节课以“读”为本,引导学生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通过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探究,达成教学目标。我安排了以下五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走进陋室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语,能营造适宜的课堂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对学习内容产生的浓厚的兴趣。我设计的导语是:在上课之前,请同学们先做一个选择题:假如有一个王公大厦,要得到它,必须说一辈子违背自己良心的话,做若干件伤天害理的事;还有一间简陋室,那里绿色可人,有知音相伴,只要你想拥有它便在你的眼前。如果是你要哪个呢?

(学生回答:选择后者,因为……)

恭喜你,你的选择居然与一名唐代大名鼎鼎的诗人不谋而合,他便是刘禹锡。你有望成为新时代的刘禹锡!接下来让我们来看一看刘禹锡的《陋室铭》吧!

(二)简介作者及背景。

(先请生介绍,师点拨背景。)这样做目的,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全文,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朗读课文。

1、一读:(注意字音、停顿。)欣赏课文朗读录音。学生自由朗读,落实字词:德馨、苔痕、鸿儒、案牍、西蜀指名读。

2、二读:(读出韵味)提出要求:1、朗读时要注意句尾的字押韵。(出示押韵的字)2。朗读时要注意句子的平仄、节奏。3、朗读时语气要平缓,有些音节要适当拉长。(多媒体出示),生练读,再指名读。

设计意图要学生养成反复诵读文言文的良好习惯。诵读文言文不同于其它文章,我注意指导学生诵读的方法,突出层次,力求达到诵读的三种境界:一是读得准确。达到这一朗读最基础的层次,关键在于随时正音。二是读出节奏。要达到这一层次,关键在于方法的指导。对于本文的朗读,仅做到读准字音远远不够。本文使用了大量骈句。正确朗读骈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体会节奏、韵律的音乐美。二是韵脚要适当拖音。列出韵脚。三是相邻的两组骈句间要较长停顿。举例。)

(四)译读课文

1、先独立结合书下注释,理解文意,再小组合作交流、学习。

2、学生质疑、共同解答。

(设计意图: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和互相学习,疏通文意,掌握重要的文言词句,养成随时积累语言材料的习惯。

(五)赏析课文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请学生分组讨论。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和讨论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进而解决教学难点。

读是思的基础,思是读的途径。在这一环节中,我还设计了下列几道思考题让学生讨论:(屏幕显示思考题)

1、在读的过程中,你认为哪两个句子最能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你会用什么语气来读?(“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孔子云:何陋之有?”)

2、“德馨”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结合你们想像的画面,用文中的句子回答。(“苔痕……劳形”)

3、作者居于陋室却不失雅致地生活,并能充满感情地描绘陋室,可见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高洁傲岸,安贫乐道的人)

4、作者的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没有直接表达出来,而是通过对陋室的情景的描绘体现出来,这是什么写法?(托物言志)。

最后三句作者以古贤居室自比,引孔子语巧结全文。这是文章的难点。学生思考、讨论后,我适时点拨:作者以古贤自比,一个是隐居南阳而胸怀天下,后出山辅佐刘备,在政治上功效卓著;另一个是在简陋的屋子里写下著名的《太玄经》,在文学史上成就斐然。作者以他们为楷模也表明他是一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最后引孔子语结束全文,含蓄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的这种写法叫什么?(托物言志)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饱含感情地诵读全文,体会作者身居陋室却怡然自得的高尚志趣。

本环节学生用多种形式朗读和品思结合的方式,品尝语言文字的奥妙,咀嚼精神世界的甘醇。赏文赏情明写法,边读边思悟其间。既让学生深入领悟了文本内容,又培养了鉴赏能力。

(六)背诵比赛

比一比,看谁背得准又快

具体操作:以大组为单位,每人背一句,以“接龙”形式背诵,比比看哪一组最流畅、清楚、快速。找两位同学分别负责计时和内容判定。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要让学生重视积累,养成博闻强记的习惯。)

背诵课文(结合板书,也可课下完成)

板书既要简洁明了,便于学生识记,又应该是课文的线索图示,能概括本课学习重点。为此,我设计了简洁明了的板书,此板书融入了本文所提的几个问题,并体现了本文的写作手法——托物言志。使学生通过板书对文章一目了然,且加深理解。

陋室铭说课稿9

一、说教材

(一)地位和作用

《陋室铭》选自河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本单元注重学生人格修养,力求以伟人的人格魅力陶冶学生道德情操。本文通过赞扬简陋的居室,表达作者不慕名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体现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文章句子两两相对,读起来朗朗上口,学习本文,可以使学生感受韵文语言魅力,增强语感,并在处世态度上有所收获。

(二)教学目标

根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所要求“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结合教材自身特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及文章背景,能说出重点词句含义,达到熟读成诵。

2、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结合活动单进行自主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诗人高尚的节操,学习诗人乐观、豁达的处世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陋室铭篇幅简短,语言优美,读起来富有乐感,因此把多形式的朗读、读出感情定为教学重点,以培养学生朗读能力,让学生在朗读中欣赏文章韵味。

把如何理解短文寓意定为教学难点,在形成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上给学生一些启示。

二、说学情

八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了二十多篇文言文后,已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古文学习方法,能够结合注释进行自学,应给出自我展示、解答疑问的机会。但在朗读功力上有所欠缺,需在老师示范下多次诵读。此外,学生对文章写作背景不太明确,需在活动单导学案上出示相关介绍。

三、说教法和学法

在教法上,本课陋室铭主要采用朗读法、点拨法、练习法等。

诵读法:无论是字音的明确、节奏的把握,还是感情的体会,都可在诵读中有效实现,在教学过程中,齐读、个读与示范读交叉进行,在读中学,加深印象,达到熟读成诵。

点拨法:文言文的一大知识在于词句理解,对个别学生理解有偏差甚至弄不懂的词句,我会适时点拨,使学生彻底理解。

练习法:针对重点词句的理解,可在合作翻译后出示练习题,趁热打铁,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

在学法上,依据新课堂创建要求,为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采取小组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利用活动单分步探究,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四、说教学过程

首先我会诵读诗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及“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并提问“如此积极昂扬的诗意出自哪个诗人呢?学生回答出诗人名字及相关文学常识。

此时我会引导学生阅读导学案上给出的诗人被贬后三次搬家的故事,从而了解诗人写下文章的原因,以更好地理解文意。

在这之后我会提出,既然有幸见识了这篇千古名篇,我们要不要读一读?由此进入第一次活动:

(一)反复诵读,读准读熟

这一环节主要通过齐读、个读、示范读登方式熟读课文,以明确字音、停顿。我设置了以下三轮朗读。

1、学生齐读,并指出错误,在进行第一次正音后自由朗读,熟悉字音。

2、我会示范朗读,并要求学生谈看法。从而引导学生注意停顿、重音,此时邀请三名学生分别朗诵,学生依次作出点评,在听与读中不断进步。

3、我会留一分钟让学生断句,小黑板出示正确答案,再请一名学生自告奋勇展示自己,其它学生跟读。

在进行完三轮朗读后能够初见成效,我会指出”要读出感情,只有停顿正确是不够的,还需要理解词句含义“由此进入下一个活动:

(二)小组合作,疏通全文

这一环节中要求学生同桌间结为一组,结合注释,翻译全文,并将不理解之处划出。我会在教室内巡视,从旁指导。

在小组学习后,学生提出疑问,并由学生自己解答,给出学生展示的机会,我会适时点拨。紧接着要求学生动笔解答活动单给出的问题,即对重点词句的翻译,督促学生查漏补缺,及时巩固。

最后,学生带着理解自由朗读课文,读熟读懂全文。实现教学重点,对于教学难点的突破,我设置了以下两个问题:

(三)质疑探究,理解寓意

1、房子是怎样的房子?

2、主人是怎样的主人?

要求结合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学生回答出房子的简陋和作者的志趣高洁,品德高尚。

最后抛出疑问”刘禹锡被迫三次迁居、身居陋室,却能处之泰然、安之若素,你从中学到了什么?“鼓励学生畅谈感受,加深对文章寓意的理解。

五、陋室铭板书设计

陋室陋刘禹锡绿、青德馨

板书设计展示简陋居室与高尚情操之人的关系,有助于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内容,理解其深意。

我对陋室铭的说课到此结束。

陋室铭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介: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抒情短文,通过赞扬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全文只有9句,寥寥81字,以立意鲜明,构思精巧,韵味深长而脸炙人口,流传百世,显示了它永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二)课文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教学目标

《陋室铭》是编排在第五单元的课文,是讲读课《短文两篇》中的一篇,另一篇是《爱莲说》。本教材从这一册开始,文言文采用集中编排方式(七年级是分布在各单元中的).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初步培养文言文的语感;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理解文言文。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及依据

根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易懂文言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的特点,本课:

1、知识目标:了解作者及历史背景,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并背诵全文。

2、技能目标: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情感态度目标: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用时代眼光看待古代文化,客观评价古人。

(三)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及依据:

本文篇幅简短,语言优美,音韵铿锵,读起来充满音乐美,把多形式的朗读及当堂背诵定为教学重点,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另一方面又可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把如何理解短文的寓意定为教学重点和难点,这对正在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初二学生很有现实意义。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二、说学法、学法

(一)学情分析:学生经过初一的学习,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而且经过以往的朗读训练,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独特之处,容易从朗读中获得学习文言文的喜悦感与成就感,主动加入到背诵、解说、创作等学习活动中来。

(二)学法指导:通过教学应使学生能当堂背诵短文,能运用已有的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进行自主的学习。

为此我设计的学习活动有:

1、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

2、一对一互译课文;

3、设计板书表现课文,理解文章寓意。

4、开展辩论赛,掌握古为今用的学习方法,深入了解作者思想,结合时代具有积极参与现实的意义。

三、说教法学法

教学设计理念是:张扬师生个性,突出学生主体,重视学生感受,强调朗读品味,渗透学法指导,实行合作探究,加强能力培养。我采用导读教学法和提问朗读教学法,并指导学生用以读会意法和自主合作探究法来学习。

此外还利用多媒体展示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诵读法:“三分诗七分读”,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中将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按要求听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意蕴,到交替运用轮读、个读、齐读和散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欣赏、领悟短文的优美语言和意味,籍此落实教学目的。

提问法: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对短文整体的把握能力,我设计了若干个问题在学生反复朗读中适时抛出,有利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最后又通过互动设计板书表现出来。

练习法:控制论告诉我们,“要实现有效控制”就必须“要有反馈”,而且反馈越及时越好。因此我设计一些课堂练习,运用练习教学法及时反馈课堂教学效果。

多媒体及游戏的运用主要是起到一个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

四、说教学程序:

(一)课前三分钟屏幕展示“教学目标”(3分钟)

这一设计,从教的方面来说,它具有“导向作用”让学生一起来掌握教学要求,有利于达到教学目的;从学的方面说,它具有“激励作用”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要求,目标明确便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故事导入并解题(5分钟)

上课之前讲述本文的作者——唐代诗豪、哲学家刘禹锡的故事。刘禹锡的《陋室铭》如今早已成了家喻户晓的“名文”,但其实这篇名文却是被“气”出来的。唐顺宗时,刘禹锡热心于政治革新,得罪了不少当朝权贵,失败后被贬到和州当刺史。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厢的屋子,可是和州的策知县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他见刘禹锡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他,策知县先叫刘禹锡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不埋怨,反而高兴地写了一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争思辩”,他的这一举动气坏了策知县,策知县又将他的房子由城南门调至城北门,住房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而这一间半位于得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触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策知县气得脸都发青了,干脆将刘禹锡的房子调到城中一间只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仅半年,连搬三次家,刘禹锡想,此官欺人太甚了,便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气得策知县哑口无言。

后来,几经多次调动,刘禹锡被派往苏州担任刺史。当时苏州发生水灾,饥鸿遍野。他上任以后开仓赈饥,免赋减役,很快使人民从灾害中走出,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苏州人民爱戴他,感激他,就把曾在苏州担任过刺史的韦应物、白居易和他合称为“三杰”,建立了三贤堂。唐文宗也对他的政绩予以褒奖,赐给他紫金鱼袋。

(屏幕显示两幅对联)

解题:

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文体一般是用韵的。并引导学生找出文章韵脚。

ing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俄国大教育家乌申斯基也曾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这个故事的导入,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也使学生的情感受到了感染熏陶,为下面理解作者的情怀创设了良好的情境,正所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白居易)。

(三)初读——感受语言美(2分钟)

教学千法读为本,学习文言文,必须重视诵读。突出指导诵读的方法尤为重要,突出读书层次,由易到难,诵读全文。一要读准确,二要读出节奏,三要读出感情。

针对“铭”这种文体的语言句法特点,我除了要求学生大声读,读正确,读流利外,还特别引导学生从用韵和讲究修辞方面去充分体会本文语言的节奏美和音韵美。朗读前的这一指导,十分必要,充分体现了教书重在“授之以渔”,学习重在掌握学习方法的教学理念。

(四)再读——了解内容(2分钟)

(五)三读——领悟内涵(5分钟)

先要求学生边听教师背诵课文,边想像陋室中的画面,体会作者感情,然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启发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用抑扬顿挫的语调,读出感情,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最后在理解文章寓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教师范读,一方面让学生弥补自己朗读中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和影响,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让学生想像画面,重在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创新能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而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朗读,则是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也便于创设融洽的教学氛围和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

读是思的基础,思是读的途径。在这一环节中,我还设计了下列几道思考题让学生讨论:(屏幕显示思考题)

1、在读的过程中,你认为哪两个句子最能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你会用什么语气来读?(“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孔子云:何陋之有?”)

2、“德馨”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结合你们想像的画面,用文中的句子回答。(“苔痕……劳形”)

3、作者居于陋室却不失雅致地生活,并能充满感情地描绘陋室,可见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高洁傲岸,安贫乐道的人)

4、处在今天这个充满竞争的商品经济的社会中,我们如何看待作者的这种生活态度?(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表见解,教师引导学生择善而从)。

5、作者的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没有直接表达出来,而是通过对陋室的情景的描绘体现出来,这是什么写法?(托物言志)。

(六)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自行设计板书,目的在于让学生及时反馈学习效果,也有利于加深记忆。

(13分钟)

这个环节的实施,我主要采用提问朗读法,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有关语句,学生寻找有关语句的过程,就是学生阅读的实践过程,也就是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过程,这是新的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我还鼓励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进行讨论探究,促进学生对话,让思想在碰撞中产生,知识在交流中生成,有智者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交换后,各自还只是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交换之后,我们则有两个思想。这是我设计这一环节的理论基础。

(七)拓展(10分钟)

小小辩论赛

结合现实,2008中国地震,刘禹锡在这个时代会如何去做,结合作者生平来谈。

引导学生注意作者针砭时弊,有感而发,曾为黎民赈灾的豪情,了解当代温总理泪洒灾区,为民的深情。古有禹锡,今有总理,为民鞠躬尽瘁。学习高尚的品德和操守。对于今天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八)迁移练习设计(3分钟)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为此我设计了以下课堂练习:

3、让学生借鉴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用一段话来表达自己的心志和情趣,尽量做到语言优美。通过此练习,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通过以上练习,学生检验了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获得了及时的反馈,有效地达到了教学相长。

(九)小结(2分钟)

阅读古人的作品,要择其善这而从制,岂不善而改之。因此,阅读古人的作品,要用现代的眼光去看待古人,对古人的道德品质要批判的学习和接受,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这是我们学习古人作品的最高境界。

说板书

已经有展示,主要体现本文表现手法和文章主旨。

在学生齐读课文,形成完整印象后,要求学生细读课文,也就是学生自行对照课文注释,查阅工具书,读懂课文。在这过程中,学生可质疑,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尽量让学生讨论解答,达到疏通课文字词的目的。这一设计,在于训练学生运用工具书的能力,也有利于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学生的自主阅读,交流合作,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原则,符合新的语文课程理念。在这个环节中,老师不是强硬灌输,包办代替,但也不是不管不问不讲,而是发挥主导作用,提醒学生掌握一些重点词句,如:“名”、“灵”、“上”、“入”、“鸿儒”、“白丁”、“丝竹”、“劳形”、“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何陋之有?”(屏幕显示重点词句及意思)。

陋室铭

刘禹锡

人品高尚 ——刨根问底

托物—— 陋室 ——景色清幽

不陋 ——大声朗读

来人不俗—— 咬文嚼字

陋室

生活高雅——换角度想

言志 德馨: 不慕荣利 不求闻达 安贫乐道

以上是我的说课稿,希望各位老师给以点评。谢谢!

陋室铭说课稿11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北京》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一篇写景记叙文,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将北京描绘成一幅多彩的图画,从这幅画里我们能读到庄严美丽的天安门,高大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又宽又长的柏油马路和壮观的立交桥,还有许多名胜古迹、高楼大厦和风景优美的公园。这又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为学生学习有关爱国情感的文章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特制定如下三位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央,瓦”等13个生字, 会写“坛、城、国、图”4个字

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情感目标: 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增强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情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以上对教材及教学目标的分析,并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我讲本科的教学重难点设立如下: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祖国首都的情感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首都的情感.二、说学情

以上就是我对教材的分析,接下来我开始分析学情.二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和好奇心强,处于抽象思维阶段, 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大多数孩子还没到过北京, 对北京缺乏具体形象的感知,因而对课文中展现出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很难理解,尤其不易激发学生对祖国首都的热爱之情,这些都讲成为我组织教学过程中的考虑因素.三、说教法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新课改的要求,我讲本课的教法确定如下:

<1>朗读体会法即在朗读课文中,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文章的重点句段,感受对北京的热爱之情.四、说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法和学法是相辅相成的,基于对教法的分析,下

面我开始分析学法.新课程改革理念告诉我们,学生不仅学到具体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生学会怎样自主学习.为终身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所以在本课中,我讲本着”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原则,采取”以读为主,读中感悟”的学习方式,读思议相结合,用抓住重点词句的方式进行朗读,对重点内容进行感悟,突破难点,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语言,感悟语言,体验情感,并引导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五、说教学程序

以上就是我对教材、学情、教法及学法的分析,接下来我会从导入、新授、小结、布置作业这四环节阐述我的教学程序.<一>导入

孔子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就告诉我们学习要做到温故才能知新.因此在本堂课的开始,我会采用温故导入法,利用多媒体出示相关图片,再现上节课的学习内容,要求学生相互展示手机有关北京的美丽风光图片并交流从而导入课题.<二>新授

以上的的情境导入已经激起了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因此在新授这一环节中,我是这样做的:

1、精读课文,突破重点词句,理解内容

在这个步骤中,我会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教学。

(1读议结合,突破重难点

首先我会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不熟悉或者喜欢的词语,再请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接着我会把我搜集的北京图片贴在黑

板上,然后出示我喜欢的词语卡片,要求学生认读,最后小组充分讨论后,请学生看图贴词语,图文结合,积累词语,突破难点。

(2)发挥想象,拓展延伸

通过提问“如果你有机会北京,你希望自己去北京的什么地方看看呢?为什么?这样的问题来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能力。

2、品读课文,激发情感

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会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自由朗读,并开展给北京风光片配音的朗读比赛,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1)揣摩重点词语,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敏感度。

我会引导学生找到“庄严,矗立“等词语,体会北京天安门的庄重严肃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高耸,从而更好的朗读感悟,进一步体会北京的独特风光,激发对北京的热爱之情。

(2)探究重点句段

本课的二、三、四自然段,条理清晰,详略分明地介绍了天安门、立交桥;名胜古迹、公园和高楼大厦。特别是第四自然段,课文对所提到的名胜古迹、公园、新建的高楼大厦未做详细介绍

<三>小结

新授内容结束以后,我会请学生对本堂课进行小结,这样做的目的是不仅体现新课标中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而且能够检测出学生对本堂课的掌握情况。

<四>布置作业

一堂好课的结束是课外阅读的开始,所以在本堂课结束以后,我会结合课后习题,我会给学生布置一道开放性的作业,要求学生搜集反映北京新变化的资料,并交流感受,从而借此文本联系生活实际。

六、板书

最后我来说一下我的板书设计,根据本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思路,我讲本节课的板书设计主要是图文结合的形式,这样的板书设计不仅形象直观地概括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便于学生理解,而且能够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陋室铭说课稿12

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上午好!

我是…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五单元的第二篇文言文《陋室铭》。根据新课标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陋室铭》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它是我国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葩,千百年来熠熠生辉。文章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通过对陋室的描写,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文章短小精美,对偶工整,虚实相生,言志如诗,韵味如歌。学习这篇文章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二、说学情

八年级的学生经过初一文言文的学习,对文言文的阅读和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并且经过以往的朗读训练,容易获得学习文言文的喜悦与成就。但由于本单元文言文首次采用集中编排方式,且所有的课文都有背诵要求,为避免学生学习起来枯燥乏味,因此不断激发学习兴趣及成就成为必要。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借助注解了解课文大意,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学生能大致理解文章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安贫乐道的精神,提高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该文为脍炙人口的骈体文,句式整齐而变化有致,音韵和谐,节奏明快,读来琅琅上口,是体现朗读音乐美的绝佳材料。

因此,我把该文教学重点确定为: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疏通文意。

但是古诗文及其讲究铸字、炼句。

因此,我把该文教学难点确定为: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找出自己最喜欢或认为用得最精妙、传神的词、句细加品析并作简要批注。

五、说教学方法

同时,为了达到既定教学目标,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为了更好的上好这堂文言课,不至于枯燥,我选择通过以“读”为核心而创设了情境教学法、圈点批注法、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整堂课利用多种教学方法能够使课堂更加生动不至于烦闷,才能让学生更加体会到古文的美至而爱上古文。

六、说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上课之前,请大家先来做个选择题:A、假设有一栋富丽堂皇的大厦,要得到它,必须说一辈子违背良心话,做尽伤天害理的事;B、有一间简陋的屋子,那里风景迷人,有知音相伴。如果是你选择哪个呢?

很好,你的选择与一位诗人一样,他是唐代刘禹锡。他的一篇文章《陋室铭》很出名。下面我们来看一看他的《陋室铭》吧!(板书题目)

2、整体感知

通读课文,此程序的设计是要学生养成反复诵读文言文的良好习惯。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互译课文。男生一句,女生一句,主动发言讲解课文,其他同学的问题可由发言同学解决,老师适时适当点评。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疏通文意,感知课文

3、深入研读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思考。

“陋室”的主人是个粗俗低下的人吗?

从文中看,刘禹锡笔下的“陋室“究竟是不是陋室,为什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的?

想像陋室周围的环境。

结合文章想像作者在陋室里经常干些什么?表明作者有怎样的志向?

要点提示:

文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说明“我”的道德高尚。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写陋室优美的自然环境。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是写陋室主人优雅的情趣。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陋室往来客人的4、拓展延伸

作者要写的是陋室,为什么开头却先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室”,以引起对陋室的吟咏。

这种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的方法叫“起兴”。

作者写陋室有何用意?

(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5、小结

作者先运用起兴手法,由“山”、“水”引出“陋室”;由“仙”、“龙”引出“德馨”,点出文章中心;再运用类比,将自己的陋室和诸葛庐、子云亭相比,其目的就是把自己和诸葛亮、杨雄相提并论,陋室才见其不陋。

6、作业

背诵全文

陋室铭说课稿13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介:《陋室铭》是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这是一篇优美的抒情短文,本文通过赞扬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全文只有9句,81字,但以其立意鲜明,构思精巧,韵味深长而脸炙人口,流传百世,显示了它永久不衰的艺术魅力。(二)教学目标的确定及依据:根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易懂文言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的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目标: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并背诵全文。2、技能目标: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3、情感态度目标: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用时代眼光看待古代文化,客观评价古人。

(三)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及依据:本文篇幅简短,语言优美,音韵铿锵,读起来充满音乐美,学生也会很爱读,因而我把多形式的朗读及当堂背诵定为教学重点,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另一方面又可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

我还把如何理解短文的寓意定为教学重点和难点,因为这对正在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初二学生而言很有现实意义。

二、说学情

我班是个学习成绩较好的班级,经过初一一年的学习,对文言文的知识有一定的积累,也形成了较好的阅读习惯。对古诗文的诵读训练以往也进行过,但学生掌握得不太好,因而加强朗读训练,形成良好的语感也就成为必要。前一个单元刚学习完,学生对托物言志的写法的掌握估计不会太难,但需要巩固学习。

三、说教法学法

我的教学设计理念是:张扬师生个性,突出学生主体,重视学生感受,强调朗读品味,渗透学法指导,实行合作探究,加强能力培养。在这理念的指导下,我采用导读教学法和提问朗读教学法,并指导学生用以读会意法和自主合作探究法来学习本课。

四、说教学程序:

(一)课前三分钟屏幕展示“教学目标”这一设计,从教的方面来说,它具有“导向作用”(《当代目标教学》张

雄)让学生一起来掌握教学要求,有利于达到教学目的;从学的方面说,它具有“激励作用”(《当代目标教学》张 雄)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要求,目标明确便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故事导入并解题:上课之前我为学生讲述本文的作者——唐代诗人、哲学家刘禹锡的故事。

唐顺宗时,刘禹锡热心于政治革新,得罪了不少当朝权贵,失败后被贬到和州当刺史。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夏的屋子,可是和州的策知县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他见刘禹锡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他,策知县先叫刘禹锡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不埋怨,反而高兴地撰写了一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争思辩”,他的这一举动气坏了策知县,策知县又将他的房子由城南门调至城北门,住房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而这一间半位于得胜河边,附近有一排排的杨柳。刘禹锡见到此景,又作一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策知县气得脸都发青了,干脆将刘禹锡的房子调到城中一间只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仅半年,连搬三次家,刘禹锡想,此人欺人太甚了,便愤然提笔写下一篇文章,并请人刻于石上,立在门前,气得策知县哑口无言,这篇文章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陋室铭》。(屏幕显示两幅对联)解题:陋室,简陋的屋子。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俄国大教育家乌申斯基也曾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这个故事的导入,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也使学生的情感受到了感染熏陶,为下面理解作者的情怀创设了良好的情境,正所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白居易)。

(三)初读——感受语言美:针对“铭”这种文体的语言句法特点,我除了要求学生大声读,读正确,读流利外,还特别引导学生从用韵和讲究修辞方面去充分体会本文语言的节奏美和音韵美。

朗读前的这一指导,十分必要,充分体现了教书重在“授之以渔”,学习重在掌握学习方法的教学理念。

(四)再读——了解内容:在学生齐读课文,形成完整印象后,要求学生细读课文,也就是学生自行对照课文注释,查阅工具书,读懂课文。

在这过程中,学生可质疑,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尽量让学生讨论解答,达到疏通课文字词的目的。这一设计,在于训练学生运用工具书的能力,也有利于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学生的自主阅读,交流合作,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原则,符合新的语文课程理念。在这个环节中,老师不是强硬灌输,包办代替,但也不是不管不问不讲,而是发挥主导作用,提醒学生掌握一些重点词句,如:“名”、“灵”、“上”、“入”、“鸿儒”、“白丁”、“丝竹”、“劳形”、“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何陋之有?”(屏幕显示重点词句及意思)。

(五)三读——领悟内涵:先要求学生边听教师背诵课文,边想像陋室中的画面,体会作者感情,然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启发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用抑扬顿挫的语调,读出感情,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最后在理解文章寓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教师范读,一方面让学生弥补自己朗读中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和影响,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让学生想像画面,重在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创新能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而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朗读,则是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也便于创设融洽的教学氛围和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读是思的基础,思是读的途径。在这一环节中,我还设计了下列几道思考题让学生讨论:(屏幕显示思考题)1、在读的过程中,你认为哪两个句子最能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你会用什么语气来读?(“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孔子云:何陋之有?”)2、“德馨”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结合你们想像的画面,用文中的句子回答。(“苔痕……劳形”)3、作者居于陋室却不失雅致地生活,并能充满感情地描绘陋室,可见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高洁傲岸,安贫乐道的人)4、处在今天这个充满竞争的商品经济的社会中,我们如何看待作者的这种生活态度?(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表见解,教师引导学生择善而从)。5、作者的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没有直接表达出来,而是通过对陋室的情景的描绘体现出来,这是什么写法?(托物言志)。这个环节的实施,我主要采用提问朗读法,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有关语句,学生寻找有关语句的过程,就是学生阅读的实践过程,也就是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过程,这是新的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我还鼓励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进行讨论探究,促进学生对话,让思想在碰撞中产生,知识在交流中生成,有智者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交换后,各自还只是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交换之后,我们则有两个思想。这是我设计这一环节的理论基础。

(六)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自行设计板书,目的在于让学生及时反馈学习效果,也有利于加深记忆。

(七)迁移练习(课后作业)让学生借鉴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用一段话来表达自己的心志和情趣,尽量做到语言优美。

通过此练习,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 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陋室铭说课稿14

一、教材简介:

《陋室铭》是一篇优美抒情散文,全文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借“陋室”抒发作者的情怀,以“惟吾德馨”的立意贯穿全篇,极写陋室不陋,表达作者不慕名利、高洁傲岸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全文共有九句,寥寥81字,以构思精巧、韵味深长而脍炙人口、流传百世。

课文所在的位置及单元教学目标:

《陋室铭》是人教版初二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短文两则》中的一则,第五单元为文言文单元。本单元大多数要求全部背诵,背诵的目的是使学生熟悉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并初步培养文言文的语感。要实现这个目标,一定要练好诵读这个基本功,并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课文在课堂上要达到基本成诵。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理解文言文。

教学目标的确定及依据:

根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借助工具阅读浅显易懂的文言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所以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作者及历史背景,掌握文言实词,翻译并背诵全文。

2)技能目标: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情感态度目标: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引导学生正确树立自己的志趣追求。

4、教学重难点的确立及依据:

本文篇幅简短,语言优美,节奏鲜明,读起来有音乐美把形式多样的朗读及当堂背诵定位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把理解短文的情感及寓意作为教学重点和难点,这对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初二学生很有现实意义。

5、课时安排:一课时

二、说学法

1、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初一的学习,对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而且经过以往的朗读训练很容易感受到文章的独特之处容易从朗读中获取学习文言文的喜悦感与成就感主动诵读。

2、通过教学应使学生能当堂背诵全文,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让学生自主的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的情感。因此我制定的学习方法和活动有:

1)诵读法: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

2)提问法:一对一翻译课文,利用多媒体串联课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探究学习法、小组讨论法:小组讨论解决重难点问题

4)练习法:仿照“铭”这种文体,写一篇铭文。

三、说教法

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据此,依照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1、突出诵读,整体感知的教学法。

学习文言文必须重视诵读。突出诵读并不是一味地读来读去,而是要注重指导诵读的方法,突出层次,由易到难诵读全文,力求达到诵读的三种境界:一是读得准确。二是读出节奏。三是读出感情。

2、创设情境,自主探究的教学法。

力求创设一种探究和发现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搜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

3、模仿创新,以读促写的教学法。

对初二学生来说,写作还处在模仿阶段,所以该课采用读写结合的方法,指导学生在模仿中创新,提高其阅读和写作能力,体现学以致用的教学思想。

四、教学流程

1、故事导入:以刘禹锡的故事导入新课,也就是《陋室铭》的写作背景。

2、解题:明确题目的含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全文。

3、诵读:学生先自由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再以竞赛的形式找个别学生单独朗读,提醒学生朗读中应注意的问,给出朗读的节奏划分及要求,然后全班同学按要求朗读齐读,最后听朗读录音,比较自己朗读中的不足之处。

4、疏通文意:此程序的设计在于让学生自主学习疏通文意,掌握重要的文言词句,养成随时积累语言材料的习惯。

先请学生找出重点文言字词并解释,然后试着说出每句话的大概意思,然后再由老师给予纠正。

5、教师设疑,学生回答。

针对课文我设了以下几个问题:

1)作者怎么样引出陋室的?

2)第一、二句与第三句有什么关系呢?

3)反问句“何陋之有”照应上文哪句?

4)作者颂自己的陋室,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

6、分析文章,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由学生抢答,答出文章的写作方法。

7、主旨探究,小组讨论

1)陋室真的陋吗?为什么?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证的?

2)作者写陋室用意何在?(即文章的中心思想)

8、小结文章整体结构,学生齐背课文。

9、拓展练笔

仿《陋室铭》的文体,练习写一篇《XX铭》的文章,可写文言文,也可用现代文。同时给一篇范文,启发学生思路。

陋室铭说课稿15

一、眼中有文本,突出教材核心地位

《陋室铭》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它是我国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葩,千百年来熠熠生辉。文章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通过对陋室的描写,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文章短小精美,对偶工整,虚实相生,言志如诗,韵味如歌。学习这篇文章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二、脑中有目标,彰显文本德馨主题

新课标对初中阶段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本单元教学要求有:在反复诵读中领会文章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又根据文本特点及学情,我把本课教学目标确定为: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词句,熟读成诵;了解“铭”的特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诵读品味,理解文章内容及写法;自主合作探究,体会作者的节操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确立高尚的志趣追求。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句,熟读成诵。

2、教学难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作者的节操情趣,确立高尚的志趣追求。

三、心中有方法,培养合作探究意识

(一)教法

1、朗读法

2、点拨法

3、多媒体辅助法

【设计理念】“朗读是解读文言文的金钥匙”,本课中,我把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辅以适时点拨、多媒体手段,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提高课堂效率。

(二)学法

1、圈点批注法

2、诵读品味法

3、合作探究法

【设计理念】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学最主要的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本节课,学生运用圈点批注法研读课文,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在琅琅书声中,品味,理解,感悟。并运用自主、合作、探究法解决难点问题。

四、胸中有流程,达到授之以渔效果

本节课以“读”为本,引导学生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通过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探究,达成教学目标。我安排了以下五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走进陋室

伴着悠美的古典乐曲,多媒体播放“梅”、“竹”、“松”的画面,教师吟诵经典诗句导入新课,然后教师破题,介绍铭文特点。

【设计理念】导语重在营造氛围,引领学生进入情境。所以,导入时诗句的点缀既营造了课堂典雅的氛围,又激发了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欲望。

(二)朗读感知,踏访陋室

在此我安排了四读蓄势:

1、初读(教师范读;学生自读;找出韵脚,男、女生接读)

2、译读(学生运用“替、留、调、删、补”的翻译方法,借助注释、工具书,自主翻译课文。)

3、疑读(学生质疑,师生共同探讨。)

4、畅读(学生流畅的读文后,积累重点文言词句。包括:一词多义、重点语句的翻译等)

【设计理念】《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本环节注重朗读方法的指导,由易到难,突出层次。学生通过四个步骤的读,丰富了文言知识积累,感知了文本内容,提高了学习文言文的能力,也为进一步品读文章,赏析课文亮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美读品味,欣赏陋室

1、理内容

学生品读探究:

⑴ “陋室”“陋”的理由。

⑵ “陋室”“不陋”的理由。此处插入【课堂实录】

明确:

①环境雅 ②情趣雅 ③心志雅

2、悟主旨

(1)文章哪句话能统领全篇?

(2)教师补充介绍《陋室铭》的写作背景,学生讨论室主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明写法

作者写陋室有何用意?(托物言志)

【设计理念】“非读无以训练语感,非读无以激发美感。”本环节学生用多种形式朗读和品思结合的方式,品尝语言文字的奥妙,咀嚼精神世界的甘醇。赏文赏情明写法,边读边思悟其间。既让学生深入领悟了文本内容,又培养了鉴赏能力。

(四)探究感悟,话别陋室 此处插入【课堂实录】

以“刘公,我想对你说……”为开头说一段心里话,畅谈感受,话别陋室。

【设计理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在 “对话”中,感悟到更多的语言、篇章及作者人格的魅力,从而获得思想的滋养、情感的熏陶、人格的完善。学生无数的体验、奇思妙想纷至沓来,从而轻松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

(五)积累名篇,铭记陋室

学生赛背课文,积累名篇

【设计理念】语文教学要让学生重视积累,养成博闻强记的习惯。有时读懂一篇文,读破一片心,或许要用一生的光景,就让学生牢记铭文,慢慢地去品。

附:板书设计

陋 室 铭

刘禹锡

环境雅

陋室不陋 情趣雅

心志雅

托 物 言 志

【设计理念】本节课在学生探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这样的板书设计。它是课堂教学的“眼睛”和“灵魂”,是整个教学内容的高度浓缩,也是学生学习思路的精炼再现。

五、课后谈收获,总结教学得与失

教学过程,就是引导学生沿着文本语言的阶梯去攀登作者精神境界的过程,攀登的过程就是作品的思想感情内化为学生的情感的过程,同时也就是文本语言积淀为学生素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人。通过本节课的探究式学习,读中培养语感,品中揣摩美词,悟中升华心灵,学生的素养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了全面的提高,我感觉本节课是成功的。

1、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爱好,继续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感、健全的人格。

2、学生在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时,有些讨论会偏离中心,教师应适当的调整讨论的进程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效率。

3、今后教学中继续凸显“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特别是文言文教学,只有真正落实到“读”,学生才能够理解文章。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恳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第二篇:《陋室铭》说课稿

《陋室铭》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课文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教学目标

《陋室铭》是编排在长春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十课的课文,是讲读课《记铭说志四篇》中的一篇,本教材从这一册开始,文言文采用集中编排方式。这一课的课文还有 《小石潭记》,《爱莲说》,《寒花葬志》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初步培养文言文的语感;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理解文言文。

(二)本课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

根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目标:翻译并背诵课文,掌握相关文言实词;

2、技能目标: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并尝试在写作中使用;

3、情感目标:通过理解作者那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引导学生正确确立自己的志趣追求。

课文的篇幅短小,语句读起来琅琅上口,一方面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一方面又可达到在多次诵读之后能基本了解课文大意,因而我把多形式诵读及当堂背诵定为教学重点;短文使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表述了作者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这对正在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的初一学生而言很有现实意义,因此我把如何理解短文的寓意定为教学难点。二.教学对象分析

(一)学情分析:我班学生经过两个月的学习,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而且经过以往的朗读训练,他们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独特之处,容易从朗读中获得学习文言文的喜悦感与成就感,进而主动加入到背诵、解说、创作等学习活动中来。但由于本单元文言文首次采用集中编排方式,且所有的课文都有背诵要求,因此不断激发学习兴趣及成就感成为必要。

(二)相应对策:引入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名家示范朗读,以及根据内容创设的情境,指导学生朗读,以读带动对课文的理解,养成良好的诵读文言文的习惯。

(三)学法指导:通过教学应使学生能当堂背诵短文,能运用已有的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进行自主的学习。为此我设计的学习活动有:

1、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

2、根据图片说句子;

3、根据图片背诵课文。

三、教学方法的采用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提问法、创设情境法等教学方法,此外还利用多媒体展示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诵读法:“三分诗七分读”,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中将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按要求听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意蕴,到交替运用轮读、个读、齐读和散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欣赏、领悟短文的优美语言和意味,借此落实教学目的。

提问法: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对短文整体的把握能力,我设计了若干个问题在学生反复朗读中适时抛出,有利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最后又通过互动设计板书表现出来。

多媒体及游戏的运用主要是起到一个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

四、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以情境法引入,通过一个小故事以及相关的诗词,让学生对作者有所了解,并且产生兴趣,由此引出今天所要学的课文《陋室铭》。同时背诵已学诗歌《秋词》。然后,请学生简介作者。并出示学习目标。简介“铭” 通过白居易的话:“文章合为时而作,歌诗合为事而作。”引导学生联系写作背景,感悟此文并非作者自命清高、孤芳自赏,而是愤世嫉俗以书言志之作。)

二、初读课文。朗读是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手段,应反复进行,要引导学生采用轮读、个读、听读、小组读等多形式朗读,以读带动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感到以读为乐,做到五分钟内至少读三次。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下一环节:

三、译读课文。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和互相学习,我根据系统论“整体要素之和大于部分整体之和”的原理,采用两人小组讨论翻译的形式,要求学生一对一,一人读一人译,互相帮助指正,教师可做适时的指导与归纳总结。

四、再读课文。在理解课文意思的基础上读课文,要求:注意节奏、语调与感情,读出韵味。

五、品读课文。鼓励学生大胆指出自己认为是文章主旨的句子,并阐述理由;引导学生讨论,在讨论中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抱负和情操。求学生抓住中心句,在板书中体现文章是如何“表现中心”——即从哪些方面表现“斯是陋室,惟吾德

馨”这一中心句的。为此我又设计了一些问题按序抛出,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带着学生深入课文。力求让学生在每一句课文理解中都绽放出思维的火花。

五、悟读课文。《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为此我设计了以下问题,深入文本:

1、作者明明在颂自己的陋室,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

2、作者自比“诸葛”、“子云”的目的何在?

3、由此可以看出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有远大抱负的人)

4、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的这种写法叫什么?(托物言志)

5、文章以孔子的话作结有什么作用?照应了哪一句?

6、由此看来最后一句在表意上是“蛇足”还是更进一层?

7、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悟出作者借这篇“铭”赞美简陋的居室,要表达什么?

六、诵读全文,体会作者高尚的情操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七、拓展延伸:读先生美文,写我辈心声。仿写:《 铭》 课堂交流。通过仿写练习,学生可以练习学以致用,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有效地达到了教学相长。《陋室铭》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识目标:反复阅读并翻译课文,掌握相关文言实词;

2、技能目标: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并尝试在写作中使用;

3、情感目标:通过理解作者那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引导学生正确确立自己的志趣追求。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大唐的历史上,有一位性格倔强的诗人,三十四岁那年,因为参加政治革新活动,正感到春风得意的他,一觉醒来却被赶出了朝廷。十年后,召回长安后,因到玄都观去赏桃花,写了一首惹祸的诗:

紫陌红尘扶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因为这首诗,他又被贬到连州。一贬又是十四年,等他五十七岁再回到长安时,玄都观里的桃花已荡然无存,只剩下一片乱草。这不怕惹祸老先生,又写了一首《再

游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干什么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亦云。悲秋,从来就是诗人的职业病,他却偏要反其道而行之,认为天高气爽的秋天使人心胸开阔,更有诗意。我们一起来背诵这位老先生的诗。

1、背诵已学诗歌《秋词》。(多媒体显示)

2、请学生简介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诗人。曾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这篇《陋室铭》是他被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多媒体显示)

3、出示学习目标。(多媒体显示)

4、简介“铭”。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做“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常见的铭有:座右铭、墓志铭。

5、韩愈说:“文章合为时而作,歌诗合为事而作。”这篇文章也不例外,请一同学介绍背景。

(可见,此文并非作者自命清高、孤芳自赏,而是愤世嫉俗之作。)

二、初读课文。

1、欣赏课文录音。

2、洪亮、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去掉标点)

三、译读课文。

1、对照注释,理解文意。

2、学生相互质疑、解答。

3、提醒学生要注意的词、句翻译。

4、翻译全文。

三、再读课文。在理解课文意思的基础上读课文

1、要求:注意节奏、语调与感情,读出韵味。

2、自己在书上画出朗读停顿(多媒体展示),先小声自读,再请同学朗读。

3、注意句式特点(整齐、上口,骈句,结构相似,字数相同。对偶)

4、找出韵脚。(多媒体展示)

5、齐读课文,说说对“陋室”总的印象。(陋室不陋)

6、陋室为何不陋?用文中的话回答。(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7、最关键的是哪两个字?(德馨)

四、品读课文。

1、作者“德馨”表现在何处?怎样表现的?(用文中的话回答)(苔------劳形)

(分析:德在何处:中国文人中“君子”所秉持的道德修养和人格精神。

馨在哪里: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运用比兴手法。)

2、到这里来的人多吗?,从哪里可以看出?(不多。“苔-----青”)

3、到陋室来的都是些什么人?(鸿儒)

4、作者为什么要写自己的朋友是些什么人呢?(写自己的朋友是博学之士、高

雅之人,以显示自己的“德馨”)

5、朋友走了之后他干些什么呢?(调素琴,阅金经)

讲述:这里既有正面的描写,又有反面的描写;既有实写,又有虚写。正面描写的句子是:调素琴,阅金经,这是写实,表现了从容、恬淡的生活。反面描写的句子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虚写,表现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6、可以看出室主人的志趣如何?(高雅)(景、友、趣)讲述:作者是怎样表现陋室不陋的呢?(多媒体展示)

五、悟读课文。

1、作者明明在颂自己的陋室,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以“庐”、“亭”比“陋室”,以“诸葛”“子云”自比)

2、作者自比“诸葛”、“子云”的目的何在?

(表明作者想从政治上和文学上都干出一番事业。)

3、由此可以看出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有远大抱负的人)

4、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的这种写法叫什么?(托物言志)(多媒体展示)

小结:作者先运用比兴手法,由“山”“水”引出“陋室”;由“仙”“龙”引出“德馨”,点出文章中心;再运用类比,将自己的陋室和诸葛庐、子云亭相比,其目的就是把自己和诸葛亮、杨雄相提并论,其意不言自明。

5、文章以孔子的话作结有什么作用?照应了哪一句?(再次证明陋室不陋,从而表明自己超凡脱俗的胸襟,同时又照应了“惟吾德馨”一句,以古代圣贤自比。)(照应“惟吾德馨”)

6、由此看来最后一句在表意上是“蛇足”还是更进一层?(更进一层,是“德馨”的深化)

7、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悟出作者借这篇“铭”赞美简陋的居室,要表达什么?(不慕荣利、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六、诵读全文,体会作者高尚的情操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七、拓展延伸:读先生美文,写我辈心声。

1、仿写:《 铭》

2、课堂交流。

第三篇:陋室铭说课稿

《陋室铭》说课稿

得禄中学:董金虎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文言文《陋室铭》。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介: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抒情短文,通过赞扬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全文只有寥寥81字,以立意鲜明,构思精巧,韵味深长而脸炙人口,流传百世,显示了它永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二)本单元教学目标

《陋室铭》是编排在第五单元的课文,是讲读课《短文两篇》中的一篇,另一篇是《爱莲说》。本单元集中学习文言文和古代诗词,目的是让学生在七年级学习古代诗文的基础上掌握鉴赏古代诗文的基本方法,背诵名篇佳作,积累语言材料,提高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目标

根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易懂文言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的特点,本课:

1、知识目标:了解作者及历史背景,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并背诵全文。能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理解内容。

2、技能目标: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情感态度目标: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用时代眼光看待古代文化,客观评价古人。

(四)教学重点、难点:

本文篇幅简短,语言优美,音韵铿锵,读起来充满音乐美,把多形式的朗读及当堂背诵定为教学重点,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另一方面又可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把如何理解短文的寓意定为教学重点和难点,这对正在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初二学生很有现实意义。

二、说教法

新大纲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中明确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据此,依照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1、突出诵读,整体感知的教学法。

“教学千法读为本”,学习文言文必须重视诵读。突出诵读并不是一味地读来读去,而是要注重指导诵读的方法,突出层次,由易到难诵读全文,力求达到诵读的三种境界:一是读得准确。二是读出节奏。三是读出感情。

2、创设情境,自主探究的教学法。

布鲁纳认为,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发现的过程,要求学生利用所给定的材料,主动地进行学习,强调要自我思考和探索事物,亲自去发现问题的结论和规律,成为一个发现者。因此,在教学中,我力求创设一种探究和发现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搜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

3、模仿创新,以读促写的教学法。

该课采用读写结合的方法,指导学生在模仿中创新,提高其阅读和写作能力,体现学以致用的教学思想。

三、说学法

教育部出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教学过程”中明确指出: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据此,教学该课,我确定了以下学法指导及能力培养:

1、圈点批注学习法。

指导学生运用圈点符号和批注方法来研读课文,边读边思,及时记下转瞬即逝的心理感受和思想火花,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自主探究学习法。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在该课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采用“寻疑式”探究和“品味式”探究的方法疏通文意,品析语言,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

采用独立探究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同伴之间的积极相互影响提高自主探究式学习的有效性,并共享资源与成果。

四、说教学程序: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用具: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语,能营造适宜的课堂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对学习内容产生的浓厚的兴趣。我设计的导语是:

唐代著名文学家刘禹锡的《陋室铭》是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作者作铭自励,抒写身居陋室却怡然自得的高尚志趣。全文寥寥81字,短小精美,格调高雅,意境隽永。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共同赏析这篇久为传诵的名文。

(二)解释题目

(出示课件:题解── 陋室,室名,即简陋的屋子。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读来琅琅上口,易记易诵。)明确了题目的含义,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全文。

(三)品味赏析

1、反复吟诵

此程序的设计是要学生养成反复诵读文言文的良好习惯。

诵读文言文不同于其它文章,我注意指导学生诵读的方法,突出层次,力求达到诵读的三种境界:一是读得准确。达到这一朗读最基础的层次,关键在于随时正音。二是读出节奏。要达到这一层次,关键在于方法的指导。三是读出感情。这个较高的朗读层次则需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达成。具体设计如下:

①学生各自朗读全文,划出读不准的字。

②教师范读,学生标注生字读音。

③学生齐读,力求做到读准字音。

④教师指导,把握轻重缓急,读出节奏。

⑤教师范读,学生听读,体会节奏、韵律的音乐美。

(出示课件:显示全文内容,句中节奏用斜竖线标出,韵脚“名、灵、馨、青、丁、经、形、亭”下加点,表示要适当拖音,两组骈句间有长停符号。)⑥学生自由读,竞赛读,反复练习。

2、疏通文意

此程序的设计在于让学生自主学习疏通文意,掌握重要的文言词句,养成随时积累语言材料的习惯。我引导学生采用“寻疑式”探究和集体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法。具体设计如下:

①独立疏通,提出疑问。

要求学生首先结合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试着说出每句话的大概意思,说不通的地方,用问号标记,准备质疑。②集体交流,合作达标。

要求学生当堂提问,集体交流,解决疑难,解疑后批注。

③学生自测,记忆巩固。

(出示课件:显示文中重要句,关键字、词已加上着重符号。学生说出加点字、词的含义,根据自测情况着重记忆。)

④朗读全文,体会文意。

⑤教师设疑,学生回答。

△本文题为陋室,可结尾为何说陋室不陋,文中哪句话回答了这一问题?说出大意。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正是全文的主旨句,可它并未出现在文章开头,作者是怎样引出这一主旨的呢?读前三句,说出大意并作简要分析。

△课文是如何来表现“陋室不陋”这一主旨的呢?读中间四句,说出大意并作简要分析。

最后三句作者以古贤居室自比,引孔子语巧结全文。这是文章的难点。学生思考、讨论后,我适时点拨:作者以古贤自比,一个是隐居南阳而胸怀天下,后出山辅佐刘备,在政治上功效卓著;另一个是在简陋的屋子里写下著名的《太玄经》,在文学史上成就斐然。作者以他们为楷模也表明他是一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最后引孔子语结束全文,含蓄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⑥表情诵读,体会情感。

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饱含感情地诵读全文,体会作者身居陋室却怡然自得的高尚志趣。

3、品析语言

此程序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在反复吟诵的基础上,反复推敲,细加揣摩文中的妙言佳句,提高其鉴赏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我引导学生采用“品味式”探究的方法。具体设计如下:

①反复诵读,挑选自己最喜欢或认为用得最精妙传神的词、句细加品味并作旁批。

②以小组为单位,交流独立品析所得。

③挑选小组代表发言,各抒已见,共享成果。

4、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①、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寄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本文作者借助陋室的描写,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抱负和志趣,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②、领悟托物言志的手法。

请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说一说自己寄托在该植物上的情志。例句:我爱蜡烛,因为它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恰如默默无闻,甘为孺子牛的老师。

(四)小结全文

为使学生对全文内容有一整体认识,我设计了这样的结束语:全文寥寥81字,共九句,前四句设喻引题,颂扬陋室。中间四句通过描写陋室清幽环境及其人物交往、生活状况,极力表现“陋室不陋”。最后三句以古贤居室自比,引孔子语结束全文,再次含蓄表达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五)背诵全文

引导学生抓住提挈全文的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按四层意思,理清文路,快速背诵。

(六)能力迁移

让学生借鉴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用一段话来表达自己的心志和情趣,尽量做到语言优美。通过此练习,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居室(无论是有自己独居的小天地,还是和家人或亲戚、同学合住一室)最值得骄傲的地方,并说明理由。

此程序的设计在于联系学生生活,联系语言运用,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而使文言文教 学生动活泼起来,并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附:板书设计

设喻引题

陋室

德馨

陋室铭

陋室不陋

环境清幽(景)

安贫乐道

交往高雅(友)

高洁傲岸

生活情趣(趣)

以圣贤自比 点题

第四篇:《陋室铭》说课稿

《陋室铭》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课文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教学目标

《陋室铭》是编排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课文,是讲读课《短文两篇》中的一篇,另一篇是《爱莲说》。本教材从这一册开始,文言文采用集中编排方式(七年级是分布在各单元中的),这个单元课文还有借虚构的故事表现作者的社会理想的《桃花源记》,有介绍表现古人高超技艺的《核舟记》,有描述理想社会,引人深思的《大道之行也》,以及杜甫不同时期创作的三首诗《望岳》、《春望》和《石壕吏》。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初步培养文言文的语感;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理解文言文。

(二)本课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

根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目标:背诵并翻译课文,掌握相关文言实词;

2、技能目标: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并尝试在写作中使用;

3、情感目标:通过理解作者那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引导学生正确确立自己的志趣追求。

课文的篇幅短小,语句读起来琅琅上口,一方面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一方面又可达到在多次诵读之后能基本了解课文大意,因而我把多形式诵读及当堂背诵定为教学重点;短文使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表述了作者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这对正在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的初二学生而言很有现实意义,因此我把如何理解短文的寓意定为教学难点。

二、教学对象分析

(一)学情分析:我班学生经过初一一年的学习,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而且经过以往的朗读训练,他们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独特之处,容易从朗读中获得学习文言文的喜悦感与成就感,进而主动加入到背诵、解说、创作等学习活动中来。但由于本单元文言文首次采用集中编排方式,且所有的课文都有背诵要求,因此不断激发学习兴趣及成就感成为必要。

(二)相应对策:教师示范背诵,形成师生竞赛;通过互动板书设计,指导学生朗读,以读带动对课文的理解,养成良好的诵读文言文的习惯;用游戏法来进行背诵竞赛。

(三)学法指导:通过教学应使学生能当堂背诵短文,能运用已有的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进行自主的学习。为此我设计的学习活动有:

1、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

2、一对一互译课文;

3、设计板书表现课文,理解文章寓意。

三、教学方法的采用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提问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此外还利用多媒体展示辅助教学,利用游戏巩固背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诵读法:“三分诗七分读”,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中将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按要求听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意蕴,到交替运用轮读、个读、齐读和散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欣赏、领悟短文的优美语言和意味,籍此落实教学目的。

提问法: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对短文整体的把握能力,我设计了若干个问题在学生反复朗读中适时抛出,有利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最后又通过互动设计板书表现出来。

练习法:控制论告诉我们,“要实现有效控制”就必须“要有反馈”,而且反馈越及时越好。因此我设计一些课堂练习,运用练习教学法及时反馈课堂教学效果。

多媒体及游戏的运用主要是起到一个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

四、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在“课前三分钟”(每节课的前三分钟向学生推荐好文好诗好句)环节中送给同学们一句话——把你想到的事情写下来,按你写下的事情去做,把你做的事情再记下来——这实际是一句关于要确立目标、如何按目标坚持、做好后如何做反思的座右铭。教师与学生交流关于座右铭与铭的关系与相关的知识,并用投影板出,由此引出今天所要学的课文《陋室铭》。

(二)示范背诵

教师背诵全文,学生按要求在书中画出难读的字词来,教师用语言激励学生,请学生给老师挑刺(教师故意读错某个词),欢迎学生与教师竞争,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集中在听读中,同时又能激起学生要当堂背下短文的兴趣与信心。

(三)学生朗读

朗读是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手段,应反复进行,要引导学生采用轮读、个读、听读、小组读等多形式朗读,以读带动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感到以读为乐,做到五分钟内至少读三次。

(四)学生背诵

学生在经过反复的听读与朗读之后已基本能做到粗知课文大意,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即时背诵,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引导以短文的内容。随后采用游戏接龙背诵,此环节可保持学生高涨的热情,便于短时记忆的发生与巩固。

(五)学生翻译

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和互相学习,我根据系统论“整体要素之和大于部分整体之和”的原理,采用两人小组讨论翻译的形式,要求学生一对一,一人读一人译,互相帮助指正,教师可做适时的指导与归纳总结。

(六)思考阅读 此环节要求学生完全不打开课本(作笔记除外)。

1、引导学生讨论“作者为什么要为陋室作‘铭’”?通过大屏幕展出刘禹锡的生平简介帮助理解,了解了《陋室铭》的创作背景及创作情感后再引导。

2、再次背诵全文,鼓励学生大胆指出自己认为是文章主旨的句子,并阐述理由;引导学生讨论,在讨论中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抱负和情操。

3、师生互动设计板书,要求学生抓住中心句,在板书中体现文章是如何“表现中心”——即从哪些方面表现“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一中心句的。为此我又设计了一些问题按序抛出,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带着学生深入课文。力求让学生在每一句课文理解中都绽放出思维的火花。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2)作者从哪些方面写了“陋室”?

3)结尾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

经过足够的时间的讨论与教师的巡回指导,学生完成了学习“创作”,用幻灯展示学生的板书,再用投影板出教师的板书:

山(仙)名(喻)陋室(德馨)

水(龙)灵 托物言志景

人 事 不陋 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 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 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诸葛庐 自比 “何陋之有?”

子云亭

此板书融入了以上所提的三个问题,并体现了本文的写作手法——托物言志,使学生能通过板书对短文一目了然,且加深了理解。

4、激励学生看着板书再背课文,并引导找出文章韵脚。

ing 名 灵 馨 青 丁 经 形 亭

(七)练习设计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为此我设计了以下课堂‘练习:

1、按要求默写

①写出本文的中心句

②写出表现陋室环境幽美的句子

③写出表现陋室主人所参与事之雅致的句子

2、对于作者的陋室以及他的生活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3、学习文章的写法写一段话,将你的理想或追求通过某些物品(体)表现出来。通过以上练习,学生检验了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获得了及时的反馈,有效地达到了教学相长。

第五篇:《陋室铭》说课稿

《陋室铭》说课稿

《陋室铭》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陋室铭》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的第二篇文言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构思巧妙,韵味深长而脍炙人口,作者自述其志,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是一篇精读课文。因短小,一课时学习完毕。

2、教学目标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培养文言语感,能对照注释和工具书粗知文意,让学生自主学习,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理解。《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言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目标定为:(见教案)

二、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初一的学习,已初步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经过以往的阅读训练,学生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独特之处,容易从朗读中获得学习的喜悦感与成就感,进而主动加入到学习活动中来。

三、说教法。

依据新课程标准理念,本课我主要采用诵读法、情境导入法、自主合作探究等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说学法

新课标提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阅读浅近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因此,学习本文的方法主要是自主阅读法、合作探究法,学生的活动形式主要是小组合作学习,在赏析课文内容时,采用合作探究阅读法,这样有利于逐步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2、走近作者,了解背景。

3、诵读

从三个层面朗读感知文本:从三个层面朗读感知文本:生自由读,扫除文字障碍,师范读,从字音、节奏、语气方面做示范。生齐读。

4、学生翻译。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采用两人小组讨论翻译的形式,一人读一人译,互相帮忙指正,师适时指导,归纳总结。小组代表疏解文意。

5、研读课文,分析品味。

采用四人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深入文本。

找出的主旨句,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现这一中心的?请思考下面的问题:

(1)、开篇一、二两句在中的作用?

(2)、题目为“陋室铭”,文中又说“何陋之有”,矛盾吗?从哪些方面写出了“陋室不陋”?

(3)、结尾引入三位古人有什么作用?

(4)、作者是怎样托物言志的?

6、探究作品,联系实际。

教师创设情景,延伸迁移:我们现在如何看待“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

设计意图:为了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能更完整,更深入地理解作者感情。培养他们注重自身修养的好品质。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既要简洁明了,便于学生识记,又应该是课文的线索图示,能概括本课学习重点。为此,我设计了简洁明了的板书,此板书融入了本文所提的几个问题,并体现了本文的写作手法——托物言志。使学生通过板书对一目了

然,且加深理解。

《陋室铭》说课稿2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介:《陋室铭》是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这是一篇优美的抒情短文,本文通过赞扬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全文只有9句,81字,但以其立意鲜明,构思精巧,韵味深长而脸炙人口,流传百世,显示了它永久不衰的艺术魅力。(二)教学目标的确定及依据:根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易懂文言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的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目标: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并背诵全文。2、技能目标: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3、情感态度目标: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用时代眼光看待古代文化,客观评价古人。

(三)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及依据:本文篇幅简短,语言优美,音韵铿锵,读起来充满音乐美,学生也会很爱读,因而我把多形式的朗读及当堂背诵定为教学重点,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另一方面又可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我还把如何理解短文的寓意定为教学重点和难点,因为这对正在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初二学生而言很有现实意义。

二、说学情

我班是个学习成绩较好的班级,经过初一一年的学习,对文言文的知识有一定的积累,也形成了较好的阅读习惯。对古诗文的诵读训练以往也进行过,但学生掌握得不太好,因而加强朗读训练,形成良好的语感也就成为必要。前一个单元刚学习完,学生对托物言志的写法的掌握估计不会太难,但需要巩固学习。

三、说教法学法

我的教学设计理念是:张扬师生个性,突出学生主体,重视学生感受,强调朗读品味,渗透学法指导,实行合作探究,加强能力培养。在这理念的指导下,我采用导读教学法和提问朗读教学法,并指导学生用以读会意法和自主合作探究法来学习本课。

四、说教学程序:

(一)课前三分钟屏幕展示“教学目标”这一设计,从教的方面来说,它具有“导向作用”(《当代目标教学》张 雄)让学生一起来掌握教学要求,有利于达到教学目的;从学的方面说,它具有“激励作用” (《当代目标教学》张 雄)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要求,目标明确便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故事导入并解题:上课之前我为学生讲述本文的作者——唐代诗人、哲学家刘禹锡的故事。唐顺宗时,刘禹锡热心于政治革新,得罪了不少当朝权贵,失败后被贬到和州当刺史。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夏的屋子,可是和州的策知县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他见刘禹锡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他,策知县先叫刘禹锡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不埋怨,反而高兴地撰写了一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争思辩”,他的这一举动气坏了策知县,策知县又将他的房子由城南门调至城北门,住房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而这一间半位于得胜河边,附近有一排排的杨柳。刘禹锡见到此景,又作一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策知县气得脸都发青了,干脆将刘禹锡的房子调到城中一间只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仅半年,连搬三次家,刘禹锡想,此人欺人太甚了,便愤然提笔写下一篇文章,并请人刻于石上,立在门前,气得策知县哑口无言,这篇文章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陋室铭》。(屏幕显示两幅对联)解题:陋室,简陋的屋子。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俄国大教育家乌申斯基也曾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这个故事的导入,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也使学生的情感受到了感染熏陶,为下面理解作者的情怀创设了良好的情境,正所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白居易)。

(三)初读——感受语言美:针对“铭”这种文体的语言句法特点,我除了要求学生大声读,读正确,读流利外,还特别引导学生从用韵和讲究修辞方面去充分体会本文语言的节奏美和音韵美。朗读前的这一指导,十分必要,充分体现了教书重在“授之以渔”,学习重在掌握学习方法的教学理念。

(四)再读——了解内容:在学生齐读课文,形成完整印象后,要求学生细读课文,也就是学生自行对照课文注释,查阅工具书,读懂课文。在这过程中,学生可质疑,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尽量让学生讨论解答,达到疏通课文字词的目的。这一设计,在于训练学生运用工具书的能力,也有利于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学生的自主阅读,交流合作,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原则,符合新的语文课程理念。在这个环节中,老师不是强硬灌输,包办代替,但也不是不管不问不讲,而是发挥主导作用,提醒学生掌握一些重点词句,如:“名”、“灵”、“上”、“入”、“鸿儒”、“白丁”、“丝竹”、“劳形”、“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何陋之有?”(屏幕显示重点词句及意思)。

(五)三读——领悟内涵:先要求学生边听教师背诵课文,边想像陋室中的画面,体会作者感情,然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启发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用抑扬顿挫的语调,读出感情,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最后在理解文章寓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教师范读,一方面让学生弥补自己朗读中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和影响,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让学生想像画面,重在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创新能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而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朗读,则是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也便于创设融洽的教学氛围和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读是思的基础,思是读的`途径。在这一环节中,我还设计了下列几道思考题让学生讨论:(屏幕显示思考题)1、在读的过程中,你认为哪两个句子最能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你会用什么语气来读?(“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孔子云:何陋之有?”)2、“德馨”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结合你们想像的画面,用文中的句子回答。(“苔痕……劳形”)3、作者居于陋室却不失雅致地生活,并能充满感情地描绘陋室,可见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高洁傲岸,安贫乐道的人)4、处在今天这个充满竞争的商品经济的社会中,我们如何看待作者的这种生活态度?(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表见解,教师引导学生择善而从)。5、作者的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没有直接表达出来,而是通过对陋室的情景的描绘体现出来,这是什么写法?(托物言志)。这个环节的实施,我主要采用提问朗读法,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有关语句,学生寻找有关语句的过程,就是学生阅读的实践过程,也就是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过程,这是新的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我还鼓励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进行讨论探究,促进学生对话,让思想在碰撞中产生,知识在交流中生成,有智者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交换后,各自还只是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交换之后,我们则有两个思想。这是我设计这一环节的理论基础。

(六)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自行设计板书,目的在于让学生及时反馈学习效果,也有利于加深记忆。

(七)迁移练习(课后作业)让学生借鉴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用一段话来表达自己的心志和情趣,尽量做到语言优美。通过此练习,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 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陋室铭》说课稿3

尊敬的各位考官:

大家上午好!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北京》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一篇写景记叙文,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将北京描绘成一幅多彩的图画,从这幅画里我们能读到庄严美丽的天安门,高大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又宽又长的柏油马路和壮观的立交桥,还有许多名胜古迹、高楼大厦和风景优美的公园。这又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增强学生自豪感的好教材,为学生学习有关爱国情感的文章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特制定如下三位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央,瓦”等13个生字, 会写“坛、城、国、图”4个字

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

情感目标: 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增强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情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以上对教材及教学目标的分析,并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我讲本科的教学重难点设立如下: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祖国首都的情感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首都的情感。

二、说学情

以上就是我对教材的分析,接下来我开始分析学情。

二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和好奇心强,处于抽象思维阶段, 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大多数孩子还没到过北京, 对北京缺乏具体形象的感知,因而对课文中展现出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很难理解,尤其不易激发学生对祖国首都的热爱之情,这些都讲成为我组织教学过程中的考虑因素。

三、说教法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新课改的要求,我讲本课的教法确定如下:

(1)朗读体会法即在朗读课文中,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文章的重点句段,感受对北京的热爱之情。

(2)图文结合法”即通过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再通过图片的辅助和对课文言语的细读入境界入角色,让学生直观、准确地感受祖国首都北京的美丽和伟大,同时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中重点词语。

四、说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法和学法是相辅相成的,基于对教法的分析,下面我开始分析学法。新课程改革理念告诉我们,学生不仅学到具体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生学会怎样自主学习。为终身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所以在本课中,我讲本着”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原则,采取”以读为主,读中感悟”的学习方式,读思议相结合,用抓住重点词句的方式进行朗读,对重点内容进行感悟,突破难点,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语言,感悟语言,体验情感,并引导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五、说教学程序

以上就是我对教材、学情、教法及学法的分析,接下来我会从导入、新授、小结、布置作业这四环节阐述我的教学程序。

(一)导入

孔子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就告诉我们学习要做到温故才能知新。因此在本堂课的开始,我会采用温故导入法,利用多媒体出示相关图片,再现上节课的学习内容,要求学生相互展示手机有关北京的美丽风光图片并交流从而导入课题。

(二)新授

以上的的情境导入已经激起了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因此在新授这一环节中,我是这样做的:

1、精读课文,突破重点词句,理解内容

在这个步骤中,我会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教学。

(1读议结合,突破重难点

首先我会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不熟悉或者喜欢的词语,再请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接着我会把我搜集的北京图片贴在黑

板上,然后出示我喜欢的词语卡片,要求学生认读,最后小组充分讨论后,请学生看图贴词语,图文结合,积累词语,突破难点。

(2)发挥想象,拓展延伸

通过提问“如果你有机会北京,你希望自己去北京的什么地方看看呢?为什么?这样的问题来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能力。

2、品读课文,激发情感

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会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自由朗读,并开展给北京风光片配音的朗读比赛,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1)揣摩重点词语,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敏感度。

我会引导学生找到“庄严,矗立“等词语,体会北京天安门的庄重严肃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高耸,从而更好的朗读感悟,进一步体会北京的独特风光,激发对北京的热爱之情。

(2)探究重点句段

本课的二、三、四自然段,条理清晰,详略分明地介绍了天安门、立交桥;名胜古迹、公园和高楼大厦。特别是第四自然段,课文对所提到的名胜古迹、公园、新建的高楼大厦未做详细介绍

(三)小结

新授内容结束以后,我会请学生对本堂课进行小结,这样做的目的是不仅体现新课标中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而且能够检测出学生对本堂课的掌握情况。

(四)布置作业

一堂好课的结束是课外阅读的开始,所以在本堂课结束以后,我会结合课后习题,我会给学生布置一道开放性的作业,要求学生搜集反映北京新变化的资料,并交流感受,从而借此文本联系生活实际。

六、板书

最后我来说一下我的板书设计,根据本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思路,我讲本节课的板书设计主要是图文结合的形式,这样的板书设计不仅形象直观地概括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便于学生理解,而且能够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陋室铭》说课稿4

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上午好!

我是…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五单元的第二篇文言文《陋室铭》。根据新课标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陋室铭》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它是我国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葩,千百年来熠熠生辉。文章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通过对陋室的描写,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文章短小精美,对偶工整,虚实相生,言志如诗,韵味如歌。学习这篇文章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二、说学情

八年级的学生经过初一文言文的学习,对文言文的阅读和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并且经过以往的朗读训练,容易获得学习文言文的喜悦与成就。但由于本单元文言文首次采用集中编排方式,且所有的课文都有背诵要求,为避免学生学习起来枯燥乏味,因此不断激发学习兴趣及成就成为必要。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借助注解了解课文大意,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学生能大致理解文章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安贫乐道的精神,提高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该文为脍炙人口的骈体文,句式整齐而变化有致,音韵和谐,节奏明快,读来琅琅上口,是体现朗读音乐美的绝佳材料。

因此,我把该文教学重点确定为: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疏通文意。

但是古诗文及其讲究铸字、炼句。

因此,我把该文教学难点确定为: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找出自己最喜欢或认为用得最精妙、传神的词、句细加品析并作简要批注。

五、说教学方法

同时,为了达到既定教学目标,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为了更好的上好这堂文言课,不至于枯燥,我选择通过以“读”为核心而创设了情境教学法、圈点批注法、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整堂课利用多种教学方法能够使课堂更加生动不至于烦闷,才能让学生更加体会到古文的`美至而爱上古文。

六、说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上课之前,请大家先来做个选择题:A、假设有一栋富丽堂皇的大厦,要得到它,必须说一辈子违背良心话,做尽伤天害理的事;B、有一间简陋的屋子,那里风景迷人,有知音相伴。如果是你选择哪个呢?

很好,你的选择与一位诗人一样,他是唐代刘禹锡。他的一篇文章《陋室铭》很出名。下面我们来看一看他的《陋室铭》吧!(板书题目)

2、整体感知

通读课文,此程序的设计是要学生养成反复诵读文言文的良好习惯。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互译课文。男生一句,女生一句,主动发言讲解课文,其他同学的问题可由发言同学解决,老师适时适当点评。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疏通文意,感知课文

3、深入研读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思考。

“陋室”的主人是个粗俗低下的人吗?

从文中看,刘禹锡笔下的“陋室“究竟是不是陋室,为什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的?

想像陋室周围的环境。

结合文章想像作者在陋室里经常干些什么?表明作者有怎样的志向?

要点提示:

文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说明“我”的道德高尚。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写陋室优美的自然环境。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是写陋室主人优雅的情趣。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陋室往来客人的

4、拓展延伸

作者要写的是陋室,为什么开头却先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室”,以引起对陋室的吟咏。

这种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的方法叫“起兴”。

作者写陋室有何用意?

(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5、小结

作者先运用起兴手法,由“山”、“水”引出“陋室”;由“仙”、“龙”引出“德馨”,点出文章中心;再运用类比,将自己的陋室和诸葛庐、子云亭相比,其目的就是把自己和诸葛亮、杨雄相提并论,陋室才见其不陋。

6、作业

背诵全文

《陋室铭》说课稿5

一、说教材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陋室铭》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的第二篇文言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构思巧妙、韵味深长而脍炙人口。本文作者自述其志,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初步培养文言文的语感;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理解文言文。

二、说教学目标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目标:背诵并翻译课文,掌握相关文言实词;

(2)技能目标: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并尝试在写作中使用;

(3)情感目标:通过理解作者那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引导学生正确确立自己的志趣追求。

三、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

确立依据:文言文距离当下所使用的现代汉语有着不同,学生要全面理解和掌握文章内容,就必须把文言文转换成通俗易懂的现代文,只有在此基础之上,才能进一步让学生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因此把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定位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多形式的诵读及当堂背诵。

确立依据:背诵一直是学生最头疼的问题,且课后要求学生能默写,本篇课文的篇幅短小,骈散句结合,韵律十足,读起来琅琅上口,在多次诵读之后能基本了解课文大意,所以把多形式诵读及当堂背诵定为教学难点。

四、学情分析:

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对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经过以往的阅读训练,学生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独特之处,容易从朗读中获得学习的喜悦感与成就感,进而主动加入到背诵、解说、创作等学习活动中来。本单元的所有课文都要求背诵,因此不断激发学习兴趣及成就感很有必要。

但另一方面,由于本班是平行班,学生成绩参差不齐,最高分125分,最低分45分,且全班大部分学生成绩在98至108分之间,属于中等偏下水平,故在教学当中尽可能减轻学生负担,将问题简单化处理,以符合学生情况。

五、说教法

依据新课程标准理念,本课我主要采用诵读法、讨论法、讲授法等教学方法,另外还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利用游戏、比赛等方式巩固背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1、诵读法:“三分诗七分读”,“诵读是解读文言文的敲门砖”。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中将朗读教学贯穿到课堂始终,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按要求听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意蕴,到交替运用轮读、个读、齐读和散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欣赏、领悟短文的优美语言和意味,藉此落实教学目的。

2、讨论法:本教学法的优点在于,由于全体学生都参加活动,可以培养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

3、讲授法: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它是通过叙述、描绘、解释、推论来传递信息、传授知识、阐明概念、论证定律和公式,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优点是教师容易控制教学进程,能够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但如果运用不好,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易发挥,就会出现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局面。

4、多媒体及游戏、比赛的运用主要是起到一个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

六、说学法:

通过教学应使学生能当堂背诵短文,能运用已有的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进行自主的学习。为此我设计的学习活动有:

1、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

2、一对一互译课文;

3、以答问形式背诵课文,以帮助学生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设计板书表现课文,理解文章寓意。

七、说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PPT展示图片金箍棒和羽毛扇,问同学们是否认识这两样东西,是否也想拥有它们。大家之所以喜欢金箍棒可能是因为孙悟空,也可能是因为它本身能够变化,具有魔力,那么,一把平凡的羽毛扇为何能够妇孺皆知,流传千古?原来是因为它的主人诸葛亮。这样说来,某样东西的价值似乎与使用它的主人有着密切的联系,今天我们要去看看一间简陋的小屋和它的主人之间,微妙的关系,一起学习《陋室铭》。导入课题,并图解“铭”这一文体。

(设计意图:采用类比导入,图片展示能够激发学生对本文内容的初步感知,通过物件与使用者的关系,引出题目和作者,暗示本文的“陋室”与主人刘禹锡之间的关系与导入的两对“物—主”关系一致。)

(二)诵读:

1、听示范朗读。要求一边听一边给拿不准的字注音,并且划分节奏

2、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3、齐读。要求声音洪亮,整齐划一。

(设计意图:朗读是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手段,应反复进行,有目标地读,多形式朗读,以读带动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感到以读为乐。做到5分钟内至少读3次。)

(三)分组合作,疏通文意

过渡语:读完以后,你能不能告诉我,这“陋室”真的“陋”吗?如果不能,也没关系,可能对文章大意不太理解,因为这是篇文言文,它的意思和我们现在所使用的现代汉语有很大区别,所以,要想理解文章内容就让我们一起来疏通文意。

具体操作:本文共计九句话,全班12个小组,前9组,每小组翻译一句话,其余三组做评委。然后每组推选一位发言人分享成果。要求:先解释重点字词,再翻译整句话。

(设计意图: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和互相学习,所以本环节采用小组讨论翻译的形式,要求学生结合课后注释,利用所积累文言词汇进行翻译,教师适时地指导与归纳总结。)

(四)抽丝剥茧,感悟情思

经过了疏通文意,大家已经了解了文章内容,那么现在能回答老师前面提出的那个问题吗?(ppt展示问题)作者笔下的这间“陋室”真的“陋”吗?请说说理由。(学生一边回答,老师一边板书)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作者既承认屋子简陋,又不觉得简陋,因为主人品德高尚。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描写陋室环境清幽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主人交往之雅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写主人情趣高雅,生活悠闲,同时也看出作者较清贫,但作者却苦中作乐,体现出作者的安贫乐道。

5、“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定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亦有古代贤人的志趣和抱负。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并且“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所以此环节既让学生从分析课文中获得情感体验,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远观全文,探究写法

问:作者这篇文章的标题是在写物,可真实情况是写物还是写人呢?答:写人。

问:主要写人的什么?答:品德高尚

问:那同学们,作者借陋室来表达自己的志向,这种写法叫什么?答:托物言志

(PPT展示)托物——陋室

言志——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设计意图:《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这里所讲的“托物言志”,一方面让学生学习这种表达方式,另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这个方法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六)回顾全文,归纳主旨

揭示主旨的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本文主旨:作者以“陋室”不陋,表达了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平乐道的志趣。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初中学生能够“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所以此环节的设置主要引导学生自行归纳,在归纳过程中去领悟作品内涵,获得有益启示。)

(七)朗读、背诵比赛

比一比,看谁背得准又快

具体操作:以大组为单位,每人背一句,以“接龙”形式背诵,比比看哪一组最流畅、清楚、快速。找两位同学分别负责计时和内容判定。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背诵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学生在经过反复的听读与朗读之后已基本能做到粗知课文大意,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即时背诵,此环节可保持学生高涨的热情,便于短时记忆的发生与巩固。)

(八)拓展延伸

(PPT展示两组寝室图片,一组是巴蜀中学的,另一组是本校的。前后豪华与简陋相对比)

教师:虽然我们住得没有其他学校豪华舒适,但我却希望这简陋的屋子因为有了优秀的同学们而绽放无限光彩。老师期待有一天你们能成为柏家中学的骄傲。让我们有感情地齐读:“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设计意图:这里主要是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让学生将本文中感受到的伟大情怀,运用到自身,体现出本文的现实意义。)

八、说板书

陋斯是陋室

陋主人品德高尚

室环境清幽安贫乐道

铭不陋交往之雅

情趣之雅高洁傲岸

反问

托物言志

(设计意图:板书内容是对文章的整体梳理,可以使学生能通过板书对文章脉络一目了然,且加深了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陋室铭》说课稿6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中的一篇文言文《陋室铭》,包括:教材分析、教学对象分析、教学程序和板书设计四部分。希望各位老师给以点评。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介: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抒情短文,通过赞扬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全文只有9句,寥寥81字,以立意鲜明,构思精巧,韵味深长而脸炙人口,流传百世,显示了它永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二)课文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教学目标

《陋室铭》是编排在第五单元的课文,是讲读课《短文两篇》中的一篇,另一篇是《爱莲说》。本教材从这一册开始,文言文采用集中编排方式。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初步培养文言文的语感;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理解文言和文。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及依据

根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易懂文言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的特点,本课:

1、知识目标:了解作者及历史背景,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并背诵全文。

2、技能目标: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并尝试在写作中运用。

3、情感态度目标: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引导学生自己树立自己的志趣追求。

课文的篇幅短小,语句读起来琅琅上口,一方面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一方面又可达到在多次诵读之后能基本了解课文大意,因而我把多形式诵读及当堂背诵定为教学重点:短文使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表述作者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这对正在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的初二学生而言很有现实意义,因此我把如何理解短寓意定为教学难点。

二、说学法、学法

(一)学情分析:学生经过初一的学习,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而且经过以往的朗读训练,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独特之处,容易从朗读中获得学习文言文的喜悦感与成就感,主动加入到背诵、解说、创作等学习活动中来。

(二)学法指导:通过教学应使学生能当堂背诵短文,能运用已有的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进行自主的学习。为此我设计的学习活动有:

1、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

2、通过讨论疏通课文文意。

3、设计板书表现课文,理解文章寓意。

4、开展辩论赛,掌握古为今用的学习方法,深入了解作者思想,结合时代具有积极参与现实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课之前讲述本文的作者——唐代诗豪、哲学家刘禹锡的故事。刘禹锡的《陋室铭》如今早已成了家喻户晓的“名文”,但其实这篇名文却是被“气”出来的。唐顺宗时,刘禹锡热心于政治革新,得罪了不少当朝权贵,失败后被贬到和州当刺史。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厢的屋子,可是和州的策知县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他见刘禹锡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他,策知县先叫刘禹锡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不埋怨,反而高兴地写了一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争思辩”,他的这一举动气坏了策知县,策知县又将他的房子由城南门调至城北门,住房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而这一间半位于得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触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策知县气得脸都发青了,干脆将刘禹锡的房子调到城中一间只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仅半年,连搬三次家,刘禹锡想,此官欺人太甚了,便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气得策知县哑口无言。

后来,几经多次调动,刘禹锡被派往苏州担任刺史。当时苏州发生水灾,饥鸿遍野。他上任以后开仓赈饥,免赋减役,很快使人民从灾害中走出,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苏州人民爱戴他,感激他,就把曾在苏州担任过刺史的韦应物、白居易和他合称为“三杰”,建立了三贤堂。唐文宗也对他的政绩予以褒奖,赐给他紫金鱼袋。

(多媒体显示两幅对联)

解题:

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个故事的导入,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也使学生的情感受到了感染熏陶,为下面理解作者的情怀创设了良好的情境,正所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白居易)。

(二)初读——感受语言美(用多媒体示范朗读)

教学千法读为本,学习文言文,必须重视诵读。突出指导诵读的方法尤为重要,突出读书层次,由易到难,诵读全文。一要读准确,二要读出节奏,三要读出感情。

针对“铭”这种文体的语言句法特点,我除了要求学生大声读,读正确,读流利外,还特别引导学生从用韵和讲究修辞方面去充分体会本文语言的节奏美和音韵美。朗读前的这一指导,十分必要,充分体现了教书重在“授之以渔”,学习重在掌握学习方法的教学理念。

(三)再读——了解内容(学生读时录音并播放学生互相评论并提出改进意见)

(四)三读——领悟内涵

先要求学生边听教师背诵课文,边想像陋室中的画面,体会作者感情,然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启发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用抑扬顿挫的语调,读出感情,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最后在理解文章寓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教师范读,一方面让学生弥补自己朗读中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和影响,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让学生想像画面,重在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创新能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而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朗读,则是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也便于创设融洽的教学氛围和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

(五),疏通文意

在这一环节,我采用学生自己找出在读课文时不懂的句子,先让同学之间互相解答,如果同学之间有解答不了的,教师给予引导。在这种环境中让学生自主的把文意疏通下来。

(六)小组讨论,理解主旨(多媒体展示)

读是思的基础,思是读的途径。在这一环节中,我还设计了下列几道思考题让学生讨论:(屏幕显示思考题)

1,同学们对陋室总的印象如何?(陋室不陋)

2,在读的过程中,你觉得为什么陋室不陋?你认为哪两个句子最能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你会用什么语气来读?(“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孔子云:何陋之有?”)

3,“德馨”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结合你们想像的画面,用文中的句子回答。(“苔痕劳形”)

4,作者居于陋室却不失雅致地生活,并能充满感情地描绘陋室,可见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高洁傲岸,安贫乐道的人)

5,作者写陋室如何引入的?以此来引出比兴。

6,分析结尾。

7,处在今天这个充满竞争的商品经济的社会中,我们如何看待作者的这种生活态度?(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表见解,教师引导学生择善而从)。

8,作者的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没有直接表达出来,而是通过对陋室的情景的描绘体现出来,这是什么写法?(托物言志)。

(七)请同学们每人写一句座右铭。(多媒体展示)

《陋室铭》说课稿7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陋室铭》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学期第六单元的第二篇文言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构思巧妙、韵味深长而脍炙人口。本文作者自述其志,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初步培养文言文的语感;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理解文言文。

2、教学目标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目标:背诵并翻译课文,掌握相关文言实词;

(2)技能目标: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并尝试在写作中使用;

(3)情感目标:通过理解作者那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引导学生正确确立自己的志趣追求。

3、教学重难点及确立依据

(1)教学重点:多形式的诵读及当堂背诵。

确立依据:课文的篇幅短小,骈散句结合,韵律十足,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的兴趣浓,在多次诵读之后能基本了解课文大意,所以把多形式诵读及当堂背诵定为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托物言志的写法。

确立依据:短文使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表述了作者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这对正在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的初一学生而言很有现实意义,因此把如何理解短文的寓意及写法定为教学难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初一上学期的学习,已初步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对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经过以往的阅读训练,学生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独特之处,容易从朗读中获得学习的喜悦感与成就感,进而主动加入到背诵、解说、创作等学习活动中来。本单元的所有课文都要求背诵,因此不断激发学习兴趣及成就感很有必要。

三、说教法

依据新课程标准理念,本课我主要采用诵读法、提问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另外还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利用游戏、比赛等方式巩固背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1、诵读法:“三分诗七分读”,“诵读是解读文言文的敲门砖”。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中将朗读教学贯穿到课堂始终,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按要求听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意蕴,到交替运用轮读、个读、齐读和散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欣赏、领悟短文的优美语言和意味,藉此落实教学目的。

2、提问法: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对短文整体的把握能力,我设计了若干个问题在学生反复朗读中适时抛出,有利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最后又通过互动设计板书表现出来。

3、练习法:控制论告诉我们,“要实现有效控制”就必须“要有反馈”,而且反馈越及时越好。因此我设计一些课堂练习,运用练习教学法及时反馈课堂教学效果。

4、多媒体及游戏、比赛的运用主要是起到一个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

四、说学法

通过教学应使学生能当堂背诵短文,能运用已有的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进行自主的学习。为此我设计的.学习活动有:

1、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

2、一对一互译课文;

3、以答问形式背诵课文,以帮助学生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设计板书表现课文,理解文章寓意。

五、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采用情景导入,出示陋室图,让学生将图中的居室与自己的居室相对比,说说对其居室的看法,那么身居陋室的人是如何认识的呢?由此引出课题《陋室铭》以及作者简介。

(二)诵读:

1、示范背诵教师背诵全文,学生按要求在书中画出难读的字词来,教师用语言激励学生,请学生给老师挑刺(教师故意读错某个词),欢迎学生与教师竞争,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集中在听读中,同时又能激起学生要当堂背下短文的兴趣与信心。

2、学生朗读朗读是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手段,应反复进行,要引导学生采用轮读、个读、听读、小组读等多形式朗读,以读带动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感到以读为乐。做到5分钟内至少读3次。

3、学生背诵学生在经过反复的听读与朗读之后已基本能做到粗知课文大意,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即时背诵,教师可以以答问的形式引导学生背诵相关的语句。随后采用游戏接龙背诵,此环节可保持学生高涨的热情,便于短时记忆的发生与巩固。

(三)学生翻译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和互相学习,采用两人小组讨论翻译的形式,要求学生一对一,一人读一人译,互相帮助指正,教师适时的指导与归纳总结。

(四)思考阅读此环节要求学生完全不打开课本(作笔记除外)。

1、作者为什么要为陋室作“铭”通过多媒体展出。

2、再次背诵全文,鼓励学生大胆指出自己认为是文章主旨的句子,并阐述理由;引导学生讨论,在讨论中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抱负和情操。

3、师生互动设计板书,要求学生抓住中心句,在板书中体现文章是如何“表现中心”——即从哪些方面表现“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一中心句的。为此我又设计了4个问题按序抛出,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带着学生深入课文。力求让学生在每一句课文理解中都绽放出思维的火花。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2)作者从哪些方面写了“陋室”?

3)结尾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

4)本文引用历史典故的作用?

经过的讨论与教师的指导,学生完成了学习“创作”,用多媒体展示师生的板书:

山(仙)名喻陋室(德馨)

水(龙)灵高洁傲岸的节操

陋室不陋托物言志

诸葛亮

自比何陋之有?安贫乐道的情趣

子云亭

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此板书融入了以上所提的四个问题,并体现了本文的写作手法——托物言志,使学生能通过板书对短文一目了然,且加深了理解。

4、激励学生看着板书再背课文,并引导找出文章韵脚。

Ing: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5、朗读、背诵比赛:激发学生兴趣。

6、知识迁移

完成下面的对偶创作:

上句:品千古美文下句:

(五)反馈练习设计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为此我设计了以下课堂练习:

1、按要求默写

①写出本文的中心句

②写出表现陋室环境幽美的句子

③写出表现陋室主人所参与事之雅致的句子

2、学习文章的写法写一段话,将你的理想或追求通过某些物品(体)表现出来。

如学生铭、教室铭、寝室铭等。

3、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

通过以上练习,学生检验了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获得了及时的反馈,有效地达到了教学相长。

《陋室铭》说课稿8

尊敬的各位考官:

大家上午好!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介:

《陋室铭》是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这是一篇优美的抒情短文,本文通过赞扬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全文只有9句,81字,但以其立意鲜明,构思精巧,韵味深长而脸炙人口,流传百世,显示了它永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及依据:

根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易懂文言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的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目标: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并背诵全文。

2、技能目标: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情感态度目标: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用时代眼光看待古代文化,客观古人。

(三)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及依据:

本文篇幅简短,语言优美,音韵铿锵,读起来充满音乐美,学生也会很爱读,因而我把多形式的朗读及当堂背诵定为教学重点,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另一方面又可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我还把如何理解短文的寓意定为教学重点和难点,因为这对正在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初二学生而言很有现实意义。

二、说学情

我班是个学习成绩较好的班级,经过初一一年的学习,对文言文的知识有一定的积累,也形成了较好的阅读习惯。对古诗文的诵读训练以往也进行过,但学生掌握得不太好,因而加强朗读训练,形成良好的语感也就成为必要。前一个单元刚学习完,学生对托物言志的写法的掌握估计不会太难,但需要巩固学习。

三、说教法学法

我的教学设计理念是:张扬师生个性,突出学生主体,重视学生感受,强调朗读品味,渗透学法指导,实行合作探究,加强能力培养。在这理念的指导下,我采用导读教学法和提问朗读教学法,并指导学生用以读会意法和自主合作探究法来学习本课。

四、说教学程序:

(一)课前三分钟屏幕展示“教学目标”这一设计:

从教的方面来说,它具有“导向作用”(《当代目标教学》张雄)让学生一起来掌握教学要求,有利于达到教学目的;从学的方面说,它具有“激励作用”(《当代目标教学》张雄)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要求,目标明确便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故事导入并解题:

上课之前我为学生讲述本文的作者――唐代诗人、哲学家刘禹锡的故事。唐顺宗时,刘禹锡热心于政治革新,得罪了不少当朝权贵,失败后被贬到和州当刺史。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夏的'屋子,可是和州的策知县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他见刘禹锡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他,策知县先叫刘禹锡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不埋怨,反而高兴地撰写了一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争思辩”,他的这一举动气坏了策知县,策知县又将他的房子由城南门调至城北门,住房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而这一间半位于得胜河边,附近有一排排的杨柳。刘禹锡见到此景,又作一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策知县气得脸都发青了,干脆将刘禹锡的房子调到城中一间只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仅半年,连搬三次家,刘禹锡想,此人欺人太甚了,便愤然提笔写下一篇文章,并请人刻于石上,立在门前,气得策知县哑口无言,这篇文章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陋室铭》。(屏幕显示两幅对联)解题:陋室,简陋的屋子。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俄国大家乌申斯基也曾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这个故事的导入,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也使学生的情感受到了感染熏陶,为下面理解作者的情怀创设了良好的情境,正所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白居易)。

(三)初读――感受语言美:

针对“铭”这种文体的语言句法特点,我除了要求学生大声读,读正确,读流利外,还特别引导学生从用韵和讲究修辞方面去充分体会本文语言的节奏美和音韵美。朗读前的这一指导,十分必要,充分体现了教书重在“授之以渔”,学习重在掌握学习方法的教学理念。

(四)再读――了解内容:

在学生齐读课文,形成完整印象后,要求学生细读课文,也就是学生自行对照课文注释,查阅工具书,读懂课文。在这过程中,学生可质疑,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尽量让学生讨论解答,达到疏通课文字词的目的。这一设计,在于训练学生运用工具书的能力,也有利于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学生的自主阅读,交流合作,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原则,符合新的语文课程理念。在这个环节中,老师不是强硬灌输,包办代替,但也不是不管不问不讲,而是发挥主导作用,提醒学生掌握一些重点词句,如:“名”、“灵”、“上”、“入”、“鸿儒”、“白丁”、“丝竹”、“劳形”、“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何陋之有?”(屏幕显示重点词句及意思)。

(五)三读――领悟内涵:

先要求学生边听教师背诵课文,边想象陋室中的画面,体会作者感情,然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启发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用抑扬顿挫的语调,读出感情,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最后在理解文章寓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教师范读,一方面让学生弥补自己朗读中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和影响,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让学生想象画面,重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六)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自行设计板书,目的在于让学生及时反馈学习效果,也有利于加深记忆。

(七)迁移练习(课后作业)让学生借鉴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用一段话来表达自己的心志和情趣,尽量做到语言优美。通过此练习,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陋室铭》说课稿9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陋室铭》是我国古代散文中的精品。全文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借“陋室”抒发作者的情怀,以“惟吾德馨”的立意贯穿全篇,极力抒写“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全文寥寥81字,短小精美,给人以隽永畅达,丰姿绰约的气韵。

2、教材所处地位和作用

《陋室铭》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语文新教材第二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是联系生活,着重培养一般的阅读能力,课文按照其反映的生活内容编排。第六单元学习五篇文言文和五首诗词,反映的内容为古代生活。《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新教学大纲》(以下简称“新大纲”)在“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部分“阅读”中明确规定: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新大纲规定古诗文的比例由原来的20%上升为30%,强调对传统文化精华的学习,重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其语文能力。本单元集中学习文言文和古代诗词,目的是让学生在第一册学习古代诗文的基础上掌握鉴赏古代诗文的基本方法,背诵名篇佳作,积累语言材料,提高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教学目标

根据新大纲要求,结合该课的特点以及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①基础知识目标:了解刘禹锡,记住其所处时代及文学地位;认识生字、新词;熟读背诵全文。

②基本能力目标:能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理解内容;掌握赏析古代诗文的基本方法:反复吟诵──疏通文意──品析语言。

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祖国古代文化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4、教学重点与难点

该文为脍炙人口的骈体文,句式整齐而变化有致,音韵和谐,节奏明快,读来琅琅上口,是体现朗读音乐美的绝佳材料。再者,该文抒写作者身居陋室却怡然自得的高尚志趣,这含而不露的思想感情不读难以领悟。因此,我把该文教学重点确定为:反复诵读全文,体会其感情内涵;指导方法,当堂背诵全文。

古诗文是我国文化艺术史上的瑰宝,极讲究铸字、炼句,力求“以一当十”,“一字传神”。引导学生在诵读中反复推敲、细加揣摩文中的妙言佳句,不仅能提高他们遣词造句的能力,而且能不断提高其审美情趣。品析语言是赏析古代诗文的关键一环,而学生却难以把握。因此,我把该文教学难点确定为: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找出自己最喜欢或认为用得最精妙、传神的词、句细加品析并作简要批注。

二、说教法

新大纲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中明确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据此,依照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1、突出诵读,整体感知的教学法。

“教学千法读为本”,学习文言文必须重视诵读。突出诵读并不是一味地读来读去,而是要注重指导诵读的方法,突出层次,由易到难诵读全文,力求达到诵读的三种境界:一是读得准确。二是读出节奏。三是读出感情。

2、创设情境,自主探究的教学法。

布鲁纳认为,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发现的过程,要求学生利用所给定的材料,主动地进行学习,强调要自我思考和探索事物,亲自去发现问题的结论和规律,成为一个发现者。因此,在教学中,我力求创设一种探究和发现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搜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

3、模仿创新,以读促写的教学法。

对初一学生来说,写作还处在模仿阶段,所以该课采用读写结合的方法,指导学生在模仿中创新,提高其阅读和写作能力,体现学以致用的教学思想。

三、说学法

教育部出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教学过程”中明确指出: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据此,教学该课,我确定了以下学法指导及能力培养:

1、圈点批注学习法。

指导学生运用圈点符号和批注方法来研读课文,边读边思,及时记下转瞬即逝的心理感受和思想火花,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自主探究学习法。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在该课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采用“寻疑式”探究和“品味式”探究的.方法疏通文意,品析语言,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

采用独立探究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同伴之间的积极相互影响提高自主探究式学习的有效性,并共享资源与成果。

四、说教学程序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用具:⑴计算机多媒体 ⑵运用PowerPoint制作的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语,能营造适宜的课堂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对学习内容产生的浓厚的兴趣。我设计的导语是:

唐代著名文学家刘禹锡的《陋室铭》是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作者作铭自励,抒写身居陋室却怡然自得的高尚志趣。全文寥寥81字,短小精美,格调高雅,意境隽永。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共同赏析这篇久为传诵的名文。

(二)解释题目

(出示课件1:题解── 陋室,室名,即简陋的屋子。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读来琅琅上口,易记易诵。)明确了题目的含义,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全文。

(三)品味赏析

1、反复吟诵

此程序的设计是要学生养成反复诵读文言文的良好习惯。

诵读文言文不同于其它文章,我注意指导学生诵读的方法,突出层次,力求达到诵读的三种境界:一是读得准确。 达到这一朗读最基础的层次,关键在于随时正音。二是读出节奏。要达到这一层次,关键在于方法的指导。三是读出感情。这个较高的朗读层次则需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达成。具体设计如下:

①学生各自朗读全文,划出读不准的字。

②教师范读,学生标注生字读音。

③学生齐读,力求做到读准字音。

④教师指导,把握轻重缓急,读出节奏。

对于本文的朗读,仅做到读准字音远远不够。本文使用了大量骈句。(出示课件2 :骈句──相接的两句话字数相等,意思相对。)正确朗读骈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体会节奏、韵律的音乐美。怎样朗读骈句呢?(出示课件3 :朗读骈句:一要注意节奏。三字句一般为12 式; 五字句一般为212式或23式。分别举例。二是韵脚要适当拖音。列出韵脚。三是相邻的两组骈句间要较长停顿。举例。)

⑤教师范读,学生听读,体会节奏、韵律的音乐美。

(出示课件 4:显示全文内容,句中节奏用斜竖线标出,韵脚“名、灵、馨、青、丁、经、形、亭”下加点,表示要适当拖音,两组骈句间有长停符号。教师伴随舒缓优美的古筝朗诵全文,学生听读。)

⑥学生自由读,竞赛读,反复练习。

2、疏通文意

此程序的设计在于让学生自主学习疏通文意,掌握重要的文言词句,养成随时积累语言材料的习惯。我引导学生采用“寻疑式”探究和集体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法。具体设计如下:

①独立疏通,提出疑问。

要求学生首先结合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试着说出每句话的大概意思,说不通的地方,用问号标记,准备质疑。

②集体交流,合作达标。

要求学生当堂提问,集体交流,解决疑难,解疑后批注。

③学生自测,记忆巩固。

(出示课件5:显示文中重要句,关键字、词已加上着重符号。学生说出加点字、词的含义,根据自测情况着重记忆。)

④朗读全文,体会文意。

⑤教师设疑,学生回答。

△本文题为陋室,可结尾为何说陋室不陋,文中哪句话回答了这一问题?说出大意。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正是全文的主旨句,可它并未出现在文章开头,作者是怎样引出这一主旨的呢?读前三句,说出大意并作简要分析。

△课文是如何来表现“陋室不陋”这一主旨的呢?读中间四句,说出大意并作简要分析。

最后三句作者以古贤居室自比,引孔子语巧结全文。这是文章的难点。学生思考、讨论后,我适时点拨:作者以古贤自比,一个是隐居南阳而胸怀天下,后出山辅佐刘备,在政治上功效卓著;另一个是在简陋的屋子里写下著名的《太玄经》,在文学史上成就斐然。作者以他们为楷模也表明他是一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最后引孔子语结束全文,含蓄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⑥表情诵读,体会情感。

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饱含感情地诵读全文,体会作者身居陋室却怡然自得的高尚志趣。

3、品析语言

此程序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在反复吟诵的基础上,反复推敲,细加揣摩文中的妙言佳句,提高其鉴赏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我引导学生采用“品味式”探究的方法。具体设计如下:

①反复诵读,挑选自己最喜欢或认为用得最精妙传神的词、句细加品味并作旁批。

②以小组为单位,交流独立品析所得。

③挑选小组代表发言,各抒已见,共享成果。

(四)小结全文

为使学生对全文内容有一整体认识,我设计了这样的结束语:全文寥寥81字,共九句,前四句设喻引题,颂扬陋室。中间四句通过描写陋室清幽环境及其人物交往、生活状况,极力表现“陋室不陋”。最后三句以古贤居室自比,引孔子语结束全文,再次含蓄表达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五)背诵全文

引导学生抓住提挈全文的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按四层意思,理清文路,快速背诵。

(六)能力迁移

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居室(无论是有自己独居的小天地,还是和家人或亲戚、同学合住一室)最值得骄傲的地方,并说明理由。

此程序的设计在于联系学生生活,联系语言运用,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而使文言文教学生动活泼起来,并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附:板书设计

(出示课件5)

陋 室 铭

刘禹锡

斯是陋室 诸葛庐

→ →何陋之有

惟吾德馨 子云亭

主旨 托物言志 类比

《陋室铭》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介: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抒情短文,通过赞扬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全文只有9句,寥寥81字,以立意鲜明,构思精巧,韵味深长而脸炙人口,流传百世,显示了它永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二)课文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教学目标

《陋室铭》是编排在第五单元的课文,是讲读课《短文两篇》中的一篇,另一篇是《爱莲说》。本教材从这一册开始,文言文采用集中编排方式(七年级是分布在各单元中的).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初步培养文言文的语感;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理解文言文。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及依据

根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易懂文言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的特点,本课:

1、知识目标:了解作者及历史背景,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并背诵全文。

2、技能目标: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情感态度目标: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用时代眼光看待古代文化,客观评价古人。

(三)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及依据:

本文篇幅简短,语言优美,音韵铿锵,读起来充满音乐美,把多形式的朗读及当堂背诵定为教学重点,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另一方面又可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把如何理解短文的寓意定为教学重点和难点,这对正在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初二学生很有现实意义。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二、说学法、学法

(一)学情分析:学生经过初一的学习,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而且经过以往的朗读训练,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独特之处,容易从朗读中获得学习文言文的喜悦感与成就感,主动加入到背诵、解说、创作等学习活动中来。

(二)学法指导:通过教学应使学生能当堂背诵短文,能运用已有的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进行自主的学习。为此我设计的学习活动有:

1、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

2、一对一互译课文;

3、设计板书表现课文,理解文章寓意。

4、开展辩论赛,掌握古为今用的学习方法,深入了解作者思想,结合时代具有积极参与现实的意义。

三、说教法学法

教学设计理念是:张扬师生个性,突出学生主体,重视学生感受,强调朗读品味,渗透学法指导,实行合作探究,加强能力培养。我采用导读教学法和提问朗读教学法,并指导学生用以读会意法和自主合作探究法来学习。

此外还利用多媒体展示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诵读法:“三分诗七分读”,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中将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按要求听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意蕴,到交替运用轮读、个读、齐读和散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欣赏、领悟短文的优美语言和意味,籍此落实教学目的。

提问法: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对短文整体的把握能力,我设计了若干个问题在学生反复朗读中适时抛出,有利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最后又通过互动设计板书表现出来。

练习法:控制论告诉我们,“要实现有效控制”就必须“要有反馈”,而且反馈越及时越好。因此我设计一些课堂练习,运用练习教学法及时反馈课堂教学效果。

多媒体及游戏的运用主要是起到一个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

四、说教学程序:

(一)课前三分钟屏幕展示“教学目标”(3分钟)

这一设计,从教的方面来说,它具有“导向作用”让学生一起来掌握教学要求,有利于达到教学目的;从学的方面说,它具有“激励作用”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要求,目标明确便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故事导入并解题(5分钟)

上课之前讲述本文的作者——唐代诗豪、哲学家刘禹锡的故事。刘禹锡的《陋室铭》如今早已成了家喻户晓的“名文”,但其实这篇名文却是被“气”出来的。唐顺宗时,刘禹锡热心于政治革新,得罪了不少当朝权贵,失败后被贬到和州当刺史。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厢的屋子,可是和州的策知县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他见刘禹锡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他,策知县先叫刘禹锡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不埋怨,反而高兴地写了一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争思辩”,他的这一举动气坏了策知县,策知县又将他的房子由城南门调至城北门,住房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而这一间半位于得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触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策知县气得脸都发青了,干脆将刘禹锡的房子调到城中一间只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仅半年,连搬三次家,刘禹锡想,此官欺人太甚了,便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气得策知县哑口无言。

后来,几经多次调动,刘禹锡被派往苏州担任刺史。当时苏州发生水灾,饥鸿遍野。他上任以后开仓赈饥,免赋减役,很快使人民从灾害中走出,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苏州人民爱戴他,感激他,就把曾在苏州担任过刺史的韦应物、白居易和他合称为“三杰”,建立了三贤堂。唐文宗也对他的政绩予以褒奖,赐给他紫金鱼袋。

(屏幕显示两幅对联)

解题:

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文体一般是用韵的。并引导学生找出文章韵脚。

ing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俄国大教育家乌申斯基也曾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这个故事的导入,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也使学生的情感受到了感染熏陶,为下面理解作者的情怀创设了良好的情境,正所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白居易)。

(三)初读——感受语言美(2分钟)

教学千法读为本,学习文言文,必须重视诵读。突出指导诵读的方法尤为重要,突出读书层次,由易到难,诵读全文。一要读准确,二要读出节奏,三要读出感情。

针对“铭”这种文体的语言句法特点,我除了要求学生大声读,读正确,读流利外,还特别引导学生从用韵和讲究修辞方面去充分体会本文语言的节奏美和音韵美。朗读前的这一指导,十分必要,充分体现了教书重在“授之以渔”,学习重在掌握学习方法的教学理念。

(四)再读——了解内容(2分钟)

(五)三读——领悟内涵(5分钟)

先要求学生边听教师背诵课文,边想像陋室中的画面,体会作者感情,然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启发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用抑扬顿挫的语调,读出感情,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最后在理解文章寓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教师范读,一方面让学生弥补自己朗读中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和影响,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让学生想像画面,重在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创新能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而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朗读,则是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也便于创设融洽的教学氛围和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

读是思的基础,思是读的途径。在这一环节中,我还设计了下列几道思考题让学生讨论:(屏幕显示思考题)

1、在读的过程中,你认为哪两个句子最能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你会用什么语气来读?(“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孔子云:何陋之有?”)

2、“德馨”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结合你们想像的`画面,用文中的句子回答。(“苔痕……劳形”)

3、作者居于陋室却不失雅致地生活,并能充满感情地描绘陋室,可见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高洁傲岸,安贫乐道的人)

4、处在今天这个充满竞争的商品经济的社会中,我们如何看待作者的这种生活态度?(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表见解,教师引导学生择善而从)。

5、作者的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没有直接表达出来,而是通过对陋室的情景的描绘体现出来,这是什么写法?(托物言志)。

(六)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自行设计板书,目的在于让学生及时反馈学习效果,也有利于加深记忆。(13分钟)

这个环节的实施,我主要采用提问朗读法,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有关语句,学生寻找有关语句的过程,就是学生阅读的实践过程,也就是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过程,这是新的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我还鼓励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进行讨论探究,促进学生对话,让思想在碰撞中产生,知识在交流中生成,有智者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交换后,各自还只是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交换之后,我们则有两个思想。这是我设计这一环节的理论基础。

(七)拓展(10分钟)

小小辩论赛

结合现实,中国地震,刘禹锡在这个时代会如何去做,结合作者生平谈。

引导学生注意作者针砭时弊,有感而发,曾为黎民赈灾的豪情,了解当代温总理泪洒灾区,为民的深情。古有禹锡,今有总理,为民鞠躬尽瘁。学习高尚的品德和操守。对于今天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八)迁移练习设计(3分钟)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为此我设计了以下课堂练习:

3、让学生借鉴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用一段话来表达自己的心志和情趣,尽量做到语言优美。通过此练习,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通过以上练习,学生检验了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获得了及时的反馈,有效地达到了教学相长。

(九)小结(2分钟)

阅读古人的作品,要择其善这而从制,岂不善而改之。因此,阅读古人的作品,要用现代的眼光去看待古人,对古人的道德品质要批判的学习和接受,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这是我们学习古人作品的最高境界。

说板书

已经有展示,主要体现本文表现手法和文章主旨。

在学生齐读课文,形成完整印象后,要求学生细读课文,也就是学生自行对照课文注释,查阅工具书,读懂课文。在这过程中,学生可质疑,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尽量让学生讨论解答,达到疏通课文字词的目的。这一设计,在于训练学生运用工具书的能力,也有利于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学生的自主阅读,交流合作,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原则,符合新的语文课程理念。在这个环节中,老师不是强硬灌输,包办代替,但也不是不管不问不讲,而是发挥主导作用,提醒学生掌握一些重点词句,如:“名”、“灵”、“上”、“入”、“鸿儒”、“白丁”、“丝竹”、“劳形”、“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何陋之有?”(屏幕显示重点词句及意思)。

陋室铭

刘禹锡

人品高尚 ——刨根问底

托物—— 陋室 ——景色清幽

不陋 ——大声朗读

来人不俗—— 咬文嚼字

陋室

生活高雅——换角度想

言志 德馨: 不慕荣利 不求闻达 安贫乐道

以上是我的说课稿,希望各位老师给以点评。谢谢!

《陋室铭》说课稿11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陋室铭》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学期第六单元的第二篇文言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构思巧妙、韵味深长而脍炙人口本文作者自述其志,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初步培养文言文的语感;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理解文言文。

2、教学目标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目标:背诵并翻译课文,掌握相关文言实词;

(2)技能目标: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并尝试在写作中使用;

(3)情感目标:通过理解作者那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引导学生正确确立自己的志趣追求

3、教学重难点及确立依据

(1)教学重点:多形式的诵读及当堂背诵

确立依据:课文的篇幅短小,骈散句结合,韵律十足,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的兴趣浓,在多次诵读之后能基本了解课文大意,所以把多形式诵读及当堂背诵定为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托物言志的写法

确立依据:短文使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表述了作者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这对正在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的初一学生而言很有现实意义,因此把如何理解短文的寓意及写法定为教学难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初一上学期的学习,已初步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对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经过以往的阅读训练,学生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独特之处,容易从朗读中获得学习的喜悦感与成就感,进而主动加入到背诵、解说、创作等学习活动中来本单元的所有课文都要求背诵,因此不断激发学习兴趣及成就感很有必要。

三、说教法

依据新课程标准理念,本课我主要采用诵读法、提问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另外还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利用游戏、比赛等方式巩固背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1、诵读法:“三分诗七分读”, “诵读是解读文言文的敲门砖”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中将朗读教学贯穿到课堂始终,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按要求听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意蕴,到交替运用轮读、个读、齐读和散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欣赏、领悟短文的优美语言和意味,藉此落实教学目的

2、提问法: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对短文整体的把握能力,我设计了若干个问题在学生反复朗读中适时抛出,有利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最后又通过互动设计板书表现出来

3、练习法:控制论告诉我们,“要实现有效控制”就必须“要有反馈”,而且反馈越及时越好因此我设计一些课堂练习,运用练习教学法及时反馈课堂教学效果

4、多媒体及游戏、比赛的运用主要是起到一个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

四、说学法:

通过教学应使学生能当堂背诵短文,能运用已有的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进行自主的学习为此我设计的学习活动有:

1、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

2、一对一互译课文;

3、以答问形式背诵课文,以帮助学生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设计板书表现课文,理解文章寓意

五、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采用情景导入,出示陋室图,让学生将图中的居室与自己的居室相对比,说说对其居室的看法,那么身居陋室的人是如何认识的呢?由此引出课题《陋室铭》以及作者简介

(二)诵读:

1、示范背诵 教师背诵全文,学生按要求在书中画出难读的字词来,教师用语言激励学生,请学生给老师挑刺(教师故意读错某个词),欢迎学生与教师竞争,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集中在听读中,同时又能激起学生要当堂背下短文的兴趣与信心

2、学生朗读 朗读是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手段,应反复进行,要引导学生采用轮读、个读、听读、小组读等多形式朗读,以读带动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感到以读为乐做到5分钟内至少读3次

3、学生背诵 学生在经过反复的听读与朗读之后已基本能做到粗知课文大意,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即时背诵,教师可以以答问的形式引导学生背诵相关的语句随后采用游戏接龙背诵,此环节可保持学生高涨的热情,便于短时记忆的发生与巩固

(三)学生翻译

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和互相学习,采用两人小组讨论翻译的形式,要求学生一对一,一人读一人译,互相帮助指正,教师适时的指导与归纳总结

(四)思考阅读

此环节要求学生完全不打开课本(作笔记除外)

1、作者为什么要为陋室作“铭”通过多媒体展出

2、再次背诵全文,鼓励学生大胆指出自己认为是文章主旨的句子,并阐述理由;引导学生讨论,在讨论中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抱负和情操

3、师生互动设计板书,要求学生抓住中心句,在板书中体现文章是如何“表现中心”——即从哪些方面表现“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一中心句的为此我又设计了4个问题按序抛出,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带着学生深入课文力求让学生在每一句课文理解中都绽放出思维的火花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2)作者从哪些方面写了“陋室”?

3)结尾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

4)本文引用历史典故的作用?

经过的讨论与教师的指导,学生完成了学习“创作”,用多媒体展示师生的板书:

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 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此板书融入了以上所提的四个问题,并体现了本文的写作手法——托物言志,使学生能通过板书对短文一目了然,且加深了理解

4、激励学生看着板书再背课文,并引导找出文章韵脚

名 灵 馨 青 丁 经 形 亭

5、朗读、背诵比赛:激发学生兴趣

6、知识迁移

完成下面的对偶创作:

上句 :品千古美文 下句:

(五)反馈练习设计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为此我设计了以下课堂练习:

1、按要求默写

①写出本文的中心句

②写出表现陋室环境幽美的句子

③写出表现陋室主人所参与事之雅致的句子

2、学习文章的写法写一段话,将你的理想或追求通过某些物品(体)表现出来

如学生铭、教室铭、寝室铭等

3、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

通过以上练习,学生检验了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获得了及时的反馈,有效地达到了教学相长

《陋室铭》说课稿12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陋室铭》,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解读文本明高度

《陋室铭》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第四单元的课文,本单元集中学习文言文,目的是让学生在过去学习古代诗文的基础上掌握鉴赏古代诗文的基本方法,背诵名篇佳作,积累语言材料,提高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陋室铭》是我国古代散文中的精品,全文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借“陋室”抒发作者的情怀,以“惟吾德馨”的立意贯穿全篇,极力抒写“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全文寥寥81字,短小精美,给人以隽永畅达,丰姿绰约的气韵。

二、任务引领明目标

新课标对初中阶段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本单元教学要求有:在反复诵读中领会文章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又根据文本特点及学情,我把本课教学目标确定为:

1、掌握文言词汇,了解“铭”的特点,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并背诵。

3、体会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的篇幅短小,语句读起来琅琅上口,一方面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一方面又可达到在多次诵读之后能基本了解课文大意,因而我把多形式诵读及当堂背诵定为教学重点;短文使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表述了作者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这对正在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的初一学生而言很有现实意义,因此我把如何理解短文的寓意定为教学难点。

三、角色定位明教法、学法

说教法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据此,依照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1、朗读法2、点拨法3、多媒体辅助法

【设计理念】“教学千法读为本”,学习文言文必须重视诵读。“朗读是解读文言文的金钥匙”,突出诵读并不是一味地读来读去,而是要注重指导诵读的方法,突出层次,由易到难诵读全文,力求达到诵读的三种境界:一是读得准确。这里使用音频播放,它可以恰到好处地再现了文章的语言、节奏、格调以及作品所蕴含的情感、旨意,且具有可重复操作性,从而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使学生学有标准,学有兴趣。在纯正的普通话语言环境熏陶中,学生较容易学好普通话,也更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是读出节奏。在这里用多媒体出示朗读要求,让学生有目的朗读。三是读出感情。这里以教师点拨,学生练读为主。我把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辅以适时点拨、多媒体手段,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提高课堂效率。

说学法

教育部出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教学过程”中明确指出: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据此,教学该课,我确定了以下学法指导及能力培养:

1、圈点批注学习法。

指导学生运用圈点符号和批注方法来研读课文,边读边思,及时记下转瞬即逝的心理感受和思想火花,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自主探究学习法。

在该课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采用“寻疑式”探究和“品味式”探究的方法疏通文意,品析语言,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1、小组合作学习法。

采用独立探究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同伴之间的积极相互影响提高自主探究式学习的有效性,并共享资源与成果。

四、导学达标明流程

本节课以“读”为本,引导学生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通过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探究,达成教学目标。我安排了以下五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走进陋室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语,能营造适宜的课堂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对学习内容产生的浓厚的兴趣。我设计的导语是:在上课之前,请同学们先做一个选择题:假如有一个王公大厦,要得到它,必须说一辈子违背自己良心的话,做若干件伤天害理的事;还有一间简陋室,那里绿色可人,有知音相伴,只要你想拥有它便在你的眼前。如果是你要哪个呢?

(学生回答:选择后者,因为……)

恭喜你,你的选择居然与一名唐代大名鼎鼎的诗人不谋而合,他便是刘禹锡。你有望成为新时代的刘禹锡!接下来让我们来看一看刘禹锡的《陋室铭》吧!

(二)简介作者及背景。(先请生介绍,师点拨背景。)这样做目的,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全文,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朗读课文。

1、一读:(注意字音、停顿。)欣赏课文朗读录音。学生自由朗读,落实字词:德馨、苔痕、鸿儒、案牍、西蜀指名读。

2、二读:(读出韵味)提出要求:1、朗读时要注意句尾的字押韵。(出示押韵的字)2。朗读时要注意句子的平仄、节奏。3、朗读时语气要平缓,有些音节要适当拉长。(多媒体出示),生练读,再指名读。

设计意图要学生养成反复诵读文言文的良好习惯。诵读文言文不同于其它文章,我注意指导学生诵读的方法,突出层次,力求达到诵读的三种境界:一是读得准确。达到这一朗读最基础的层次,关键在于随时正音。二是读出节奏。要达到这一层次,关键在于方法的指导。对于本文的朗读,仅做到读准字音远远不够。本文使用了大量骈句。正确朗读骈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体会节奏、韵律的音乐美。二是韵脚要适当拖音。列出韵脚。三是相邻的两组骈句间要较长停顿。举例。)

(四)译读课文

1、先独立结合书下注释,理解文意,再小组合作交流、学习。

2、学生质疑、共同解答。

(设计意图: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和互相学习,疏通文意,掌握重要的文言词句,养成随时积累语言材料的习惯。

(五)赏析课文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请学生分组讨论。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和讨论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进而解决教学难点。

读是思的基础,思是读的途径。在这一环节中,我还设计了下列几道思考题让学生讨论:(屏幕显示思考题)

1、在读的过程中,你认为哪两个句子最能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你会用什么语气来读?(“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孔子云:何陋之有?”)

2、“德馨”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结合你们想像的画面,用文中的句子回答。(“苔痕……劳形”)

3、作者居于陋室却不失雅致地生活,并能充满感情地描绘陋室,可见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高洁傲岸,安贫乐道的人)

4、作者的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没有直接表达出来,而是通过对陋室的情景的描绘体现出来,这是什么写法?(托物言志)。

最后三句作者以古贤居室自比,引孔子语巧结全文。这是文章的难点。学生思考、讨论后,我适时点拨:作者以古贤自比,一个是隐居南阳而胸怀天下,后出山辅佐刘备,在政治上功效卓著;另一个是在简陋的屋子里写下著名的《太玄经》,在文学史上成就斐然。作者以他们为楷模也表明他是一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最后引孔子语结束全文,含蓄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的这种写法叫什么?(托物言志)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饱含感情地诵读全文,体会作者身居陋室却怡然自得的高尚志趣。

本环节学生用多种形式朗读和品思结合的方式,品尝语言文字的奥妙,咀嚼精神世界的甘醇。赏文赏情明写法,边读边思悟其间。既让学生深入领悟了文本内容,又培养了鉴赏能力。

(六)背诵比赛

比一比,看谁背得准又快

具体操作:以大组为单位,每人背一句,以“接龙”形式背诵,比比看哪一组最流畅、清楚、快速。找两位同学分别负责计时和内容判定。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要让学生重视积累,养成博闻强记的习惯。)

背诵课文(结合板书,也可课下完成)

板书既要简洁明了,便于学生识记,又应该是课文的线索图示,能概括本课学习重点。为此,我设计了简洁明了的板书,此板书融入了本文所提的几个问题,并体现了本文的写作手法——托物言志。使学生通过板书对文章一目了然,且加深理解。

《陋室铭》说课稿13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

《陋室铭》是语文出版社七年级下学期第六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它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属讲读课文长期以来,都是初中语文的教学内容,因为此文立意鲜明,构思巧妙,韵味深长而脍炙人口。作者通过对居室环境的描写、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2、教材的教学目标:

a、知识目标:诵读并背诵课文,掌握文意,重点掌握相关文言实词。

b、技能目标:认识“铭文”特点,理解短文的寓意,体会托物言志的手法。

c、情感目标:通过理解作者那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引导学生树立自己的志趣追求。

重点难点:

a、朗读、背诵文言文

b、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c、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二、说学情

初一的学生刚刚接触到文言文的学习,虽然有了一个学期的学习文言文的体验,但他们还是觉得文言文比现代文难学,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就从朗读入手,让学生从朗诵中感受到此文的独特之处。从而获得学习古言文的喜悦感和成就感,进而进入到背诵、理解等学习活动中来。

三、说教法

据课改理念,本课我主要采用情景导入法,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他们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

四、说学法

因为此文比较浅显,可让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自主阅读,然后进行合作探究,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在理解学习时,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这样有利于逐步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五、说教具

在教学时运用多媒体教学,还可适当运用简笔画,几笔句勒出陋室的外形。

六、说教学过程

1、用故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介绍作者及背景

孟母三迁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唐代的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刘禹锡也曾三迁过居室,大家想知道吗?

刘禹锡因支持王叔文的革新,得罪了当朝权贵宠臣,贬到安徽和州任刺史,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可是和州的策知县是一个趋炎附势的小人,他见刘禹锡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他,给他穿小鞋,策知县先叫刘禹锡在城南面江而居,刘不但不埋怨,反而高兴地写了一联贴于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力在和州争思辩”,他这一举动气坏了策知县,又令衙门的书丞将刘的房子由城南门调至城北门,住房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而这一间半又位于得胜河边,附近有一排排的杨柳,刘见了又作一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策知县知道后肺都气炸了,又和书丞商量,为刘在城中找一间只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仅半年,刘连搬三次家想到策知县欺人太甚,就提笔写下《陋室铭》,并请人刻于石上,立在门前,气得策知县哑口无言。可见刘写此文,正是他同恶势力进行不屈抗争的表现。要想知道刘的陋室怎样,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刘笔下的《陋室铭》。

2、朗读课文

a、学生自由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b、教师范读课文,注音字音、节奏、语气。

c、学生齐读课文

3、引导学生与学过的古诗作比较,找出本文的韵脚(名、灵、馨、青、丁、经、形、亭),从而,认识本文是一篇骈散结合的散文,进而认识铭文的定义和特点。

4、翻译课文,疏通文意

(2人一个小组,一人读课文,一人译课文,互相帮助指正,教师巡回指导,然后小组代表疏通文意。)

5、研读课文,分析口味

(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回答下列问题 )

a、开头两句在文章中有何作用?

b、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对陋室进行刻画?

c、作者的陋室“陋”在哪些地方?

d、为什么作者又说“陋室不陋”?

e、由此可以看出陋室的主人――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f、结尾引入三个古人有什么作用?

g、你对作者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有什么看法?

6、教师点拨:

a、作者是怎样托物言志的?

b、讲清:比兴、衬托、类比。

7、作业

当堂练习(见课后)

课后练笔: 仿写(要求押韵,主题明确,积极健康)

《陋室铭》说课稿14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北京》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一篇写景记叙文,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将北京描绘成一幅多彩的图画,从这幅画里我们能读到庄严美丽的天安门,高大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又宽又长的柏油马路和壮观的立交桥,还有许多名胜古迹、高楼大厦和风景优美的公园。这又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为学生学习有关爱国情感的文章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特制定如下三位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央,瓦”等13个生字, 会写“坛、城、国、图”4个字

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

情感目标: 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增强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情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以上对教材及教学目标的分析,并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我讲本科的教学重难点设立如下: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祖国首都的情感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首都的情感.

二、说学情

以上就是我对教材的分析,接下来我开始分析学情.

二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和好奇心强,处于抽象思维阶段, 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大多数孩子还没到过北京, 对北京缺乏具体形象的感知,因而对课文中展现出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很难理解,尤其不易激发学生对祖国首都的热爱之情,这些都讲成为我组织教学过程中的考虑因素.

三、说教法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新课改的要求,我讲本课的教法确定如下:

<1>朗读体会法即在朗读课文中,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文章的重点句段,感受对北京的热爱之情.

四、说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法和学法是相辅相成的,基于对教法的分析,下

面我开始分析学法.新课程改革理念告诉我们,学生不仅学到具体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生学会怎样自主学习.为终身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所以在本课中,我讲本着”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原则,采取”以读为主,读中感悟”的学习方式,读思议相结合,用抓住重点词句的方式进行朗读,对重点内容进行感悟,突破难点,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语言,感悟语言,体验情感,并引导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五、说教学程序

以上就是我对教材、学情、教法及学法的分析,接下来我会从导入、新授、小结、布置作业这四环节阐述我的教学程序.

<一>导入

孔子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就告诉我们学习要做到温故才能知新.因此在本堂课的开始,我会采用温故导入法,利用多媒体出示相关图片,再现上节课的学习内容,要求学生相互展示手机有关北京的美丽风光图片并交流从而导入课题.

<二>新授

以上的的情境导入已经激起了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因此在新授这一环节中,我是这样做的:

1、精读课文,突破重点词句,理解内容

在这个步骤中,我会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教学。

(1读议结合,突破重难点

首先我会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不熟悉或者喜欢的词语,再请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接着我会把我搜集的北京图片贴在黑

板上,然后出示我喜欢的词语卡片,要求学生认读,最后小组充分讨论后,请学生看图贴词语,图文结合,积累词语,突破难点。

(2)发挥想象,拓展延伸

通过提问“如果你有机会北京,你希望自己去北京的什么地方看看呢?为什么?这样的.问题来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能力。

2、品读课文,激发情感

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会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自由朗读,并开展给北京风光片配音的朗读比赛,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1)揣摩重点词语,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敏感度。

我会引导学生找到“庄严,矗立“等词语,体会北京天安门的庄重严肃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高耸,从而更好的朗读感悟,进一步体会北京的独特风光,激发对北京的热爱之情。

(2)探究重点句段

本课的二、三、四自然段,条理清晰,详略分明地介绍了天安门、立交桥;名胜古迹、公园和高楼大厦。特别是第四自然段,课文对所提到的名胜古迹、公园、新建的高楼大厦未做详细介绍

<三>小结

新授内容结束以后,我会请学生对本堂课进行小结,这样做的目的是不仅体现新课标中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而且能够检测出学生对本堂课的掌握情况。

<四>布置作业

一堂好课的结束是课外阅读的开始,所以在本堂课结束以后,我会结合课后习题,我会给学生布置一道开放性的作业,要求学生搜集反映北京新变化的资料,并交流感受,从而借此文本联系生活实际。

六、板书

最后我来说一下我的板书设计,根据本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思路,我讲本节课的板书设计主要是图文结合的形式,这样的板书设计不仅形象直观地概括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便于学生理解,而且能够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陋室铭》说课稿15

一、眼中有文本,突出教材核心地位《陋室铭》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它是我国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葩,千百年来熠熠生辉。文章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通过对陋室的描写,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文章短小精美,对偶工整,虚实相生,言志如诗,韵味如歌。学习这篇文章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二、脑中有目标,彰显文本德馨主题新课标对初中阶段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本单元教学要求有:在反复诵读中领会文章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又根据文本特点及学情,我把本课教学目标确定为: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词句,熟读成诵;了解“铭”的特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诵读品味,理解文章内容及写法;自主合作探究,体会作者的节操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确立高尚的志趣追求。(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句,熟读成诵。 2、教学难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作者的节操情趣,确立高尚的志趣追求。

三、心中有方法,培养合作探究意识(一)教法1、朗读法2、点拨法3、多媒体辅助法“朗读是解读文言文的金钥匙”,本课中,我把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辅以适时点拨、多媒体手段,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提高课堂效率。

(二)学法

1、圈点批注法

2、诵读品味法

3、合作探究法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学最主要的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本节课,学生运用圈点批注法研读课文,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在琅琅书声中,品味,理解,感悟。并运用自主、合作、探究法解决难点问题。四、胸中有流程,达到授之以渔效果本节课以“读”为本,引导学生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通过

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探究,达成教学目标。我安排了以下五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走进陋室伴着悠美的古典乐曲,多媒体播放“梅”、“竹”、“松”的画面,教师吟诵经典诗句导入新课,然后教师破题,介绍铭文特点。 导语重在营造氛围,引领学生进入情境。所以,导入时诗句的点缀既营造了课堂典雅的氛围,又激发了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欲望。

(二)朗读感知,踏访陋室在此我安排了四读蓄势:

1、初读(教师范读;学生自读;找出韵脚,男、女生接读)

2、译读(学生运用“替、留、调、删、补”的`翻译方法,借助注释、工具书,自主翻译课文。)

3、疑读(学生质疑,师生共同探讨。)

4、畅读(学生流畅的读文后,积累重点文言词句。包括:一词多义、重点语句的翻译等)《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本环节注重朗读方法的指导,由易到难,突出层次。学生通过四个步骤的读,丰富了文言知识积累,感知了文本内容,提高了学习文言文的能力,也为进一步品读文章,赏析课文亮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美读品味,欣赏陋室

1、理内容学生品读探究:

⑴“陋室”“陋”的理由。

⑵“陋室”“不陋”的理由。此处插入明确:①环境雅②情趣雅③心志雅

2、悟主旨(1)文章哪句话能统领全篇?

(2)教师补充介绍《陋室铭》的写作背景,学生讨论室主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明写法作者写陋室有何用意?(托物言志)“非读无以训练语感,非读无以激发美感。”本环节学生用多种形式朗读和品思结合的方式,品尝语言文字的奥妙,咀嚼精神世界的甘醇。赏文赏情明写法,边读边思悟其间。既让学生深入领悟了文本内容,又培养了鉴赏能力。

(四)探究感悟,话别陋室此处插入以“刘公,我想对你说……”为开头说一段心里话,畅谈感受,话别陋室。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在“对话”中,感悟到更多的语言、篇章及作者人格的魅力,从而获得思想的滋养、情感的熏陶、人格的完善。学生无数的体验、奇思妙想纷至沓来,从而轻松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

(五)积累名篇,铭记陋室学生赛背课文,积累名篇语文教学要让学生重视积累,养成博闻强记的习惯。有时读懂一篇文,读破一片心,或许要用一生的光景,就让学生牢记铭文,慢慢地去品。

本节课在学生探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这样的板书设计。它是课堂教学的“眼睛”和“灵魂”,是整个教学内容的高度浓缩,也是学生学习思路的精炼再现。

五、课后谈收获,总结教学得与失教学过程,就是引导学生沿着文本语言的阶梯去

攀登作者精神境界的过程,攀登的过程就是作品的思想感情内化为学生的情感的过程,同时也就是文本语言积淀为学生素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人。通过本节课的探究式学习,读中培养语感,品中揣摩美词,悟中升华心灵,学生的素养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了全面的提高,我感觉本节课是成功的。

1、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爱好,继续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感、健全的人格。

2、学生在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时,有些讨论会偏离中心,教师应适当的调整讨论的进程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效率。

3、今后教学中继续凸显“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特别是文言文教学,只有真正落实到“读”,学生才能够理解文章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恳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下载陋室铭说课稿[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陋室铭说课稿[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陋室铭 说课稿

    《陋室铭》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课文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教学目标 《陋室铭》是编排在长春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二十课的课文,是讲读课......

    《陋室铭》优质课说课稿

    《陋室铭》优质课说课稿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陋室铭》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学期第六单元的第二篇文言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构思巧妙、韵味深长而脍......

    陋室铭说课稿(五篇范文)

    陋室铭说课稿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课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中的一篇文言文《陋室铭》,包括:教材分析、教学对象分析、教学方法的采用、教学程序和板书设计五部分。希望各......

    《陋室铭》说课稿(5篇范例)

    《陋室铭》说课稿 设计者:解沂欢 一课文内容概述 《陋室铭》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课文,本单元集中学习文言文和古代诗词,目的是让......

    双中陈爱领《陋室铭》说课稿

    《陋室铭》说课稿 确山双河中学 陈爱领 一、说教材 《陋室铭》是苏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的文言文,是刘禹锡参加革新运动,被贬到安徽和州时写的一篇铭文。文章立意鲜明、......

    第 22课 《短文两篇 》陋室铭 爱莲说 说课稿

    第 22课 《短文两篇 》陋室铭 爱莲说 《陋室铭》说课稿 《陋室铭》是编排在第五单元的课文,是讲读课《短文两篇》中的一篇,另一篇是《爱莲说》。本教材从这一册开始,文言文采用......

    陋室铭 说课(共5篇)

    《陋室铭》说课稿一、教材分析 (一)课文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教学目标《陋室铭》是编排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课文,是讲读课《......

    《陋室铭》教学设计(共5篇)

    《陋室铭》教学设计 嘉兴市余新镇中学 张彦 【教学目标】 1. 把握文章的音韵、节奏、思路和情感,力求熟读成诵。 2. 理解文章的炼字、修辞、写法和主旨,争取学以致用。 【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