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多边形的内角和说课稿
多边形的内角和说课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多边形的内角和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多边形的内角和说课稿1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钱场中学的陈芬老师。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下)第七章第三节《多边形的内角和》。
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作为第七章第三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内容上,从三角形的内角和到多边形的内角和,再将内角和公式应用于平面镶嵌,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这样编排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探索与归纳能力,体会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和转化等重要的思想方法。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
难点:探索多边形内角和时,如何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掌握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进一步了解转化的数学思想。
2、数学思考:能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发展能力推理和语言表达能力,并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问题的方法。
3、解决问题:让学生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4、情感态度:让学生体验猜想得到证实的成就感,在解题中感受生活中数学的存在,体验数学充满探索和创造。
三、教法和学法分析
本节课借鉴了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在做中学”的理论和叶圣陶先生所倡导的“解放学生的手,解放学生的大脑,解放学生的时间”的思想,我确定如下教法和学法:
1、教学方法的设计
我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方法,整个探究学习的过程充满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体现了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2、活动的开展
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疑、解疑,组织活泼互动、有效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猜想,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3、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我利用课件辅助教学,适时呈现问题情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直观效果,提高课堂效率。
四、教学过程分析
1、本节教学将按以下六个流程展开
2、教学过程
互动环节互动内容设计意图
1、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1)在一次数学基础知识抢答赛上,王老师出了这么一个问题:某个多边形所有的角加起来等于它的外角和,那么该多边形是几边形?小明同学仅用几秒钟就解决了问题,你能吗?
(2)(演示教具)用四块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四边形可拼成一块无空隙的纸板,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引出课题。
这样一开始就利用抢答赛问题以及教具演示实验来提问设疑,学生很容易发问:这个多边形是几边形呢?用四块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四边形可拼成一块无空隙的纸板,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效果呢?从而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
2、合作交流
探索新知
(1)问题: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外角和等于多少度?长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正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
(2)问题: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呢?你是怎样得到的?你能找到几种方法?
(3)学生思考,并分组交流讨论,教师深入小组参与活动,指导、倾听学生交流。
(4)学生分组选代表展示小组的探索成果,师生共同进行评判,对学生找到的不同方法要加以及时肯定。
学生可能找到以下几种方法:
①“量”—即先测量四边形四个内角的度数,然后求四个内角的和;
②“拼”—即把四边形的四个内角剪下来,拼在一起,得到一个周角;
③“分”—即通过添加辅助线的方法,把四边形分割成三角形。
教师在学生展示完后提问:
①在“量”、“拼”、“分”这几种方法中,哪种方法操作简单又相对准确?
②我们刚才找到了几种不同的辅助线的作法,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先回顾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内角和,促使学生对新问题进行思考与猜想。
从简单的四边形入手,让学生亲自操作寻求结论,易于引起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找到多种方法,让学生体会多种分割形式,有利于深入领会转化的本质——四边形转化为三角形,也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通过交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清楚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自主探究
得出结论(1)问题:用刚才类似的方法,你能算出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的内角和吗?
学生先独立思考,分组讨论,然后再叙述结论。
(2)问题:依此类推,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呢?
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得出n边形的内角和公式为(n—2)180°。
从探索四边形的内角和,到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乃至n边形,通过增强图形的复杂性,让学生体会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再一次经历转化的过程,同时在分组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合作的重要性。
互动环节互动内容设计意图
4、应用新知
尝试练习(1)想一想:
如果一个四边形的一组对角互补,那么另一组对角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教材88页例1)。
(2)算一算
①教材89页练习1、2。
②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多少度?
③五边形的外角和,六边形以及n边形的外角和呢?
(3)读一读
先让学生阅读教材89页最后两段内容,然后我再用课件展示。
通过做例题和练习来巩固新知识。
先求四边形的外角和,再求五边形、六边形以及n边形的外角和,我提出阶梯式的问题,让学生逐步归纳得出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这两段是新增加的内容,从另一个角度增加对任意多边形外角和理解与认识。这样处理,注重教材阅读学习,同时用课件演示更加形象直观,便于理解。
5、归纳总结
形成体系
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小结:
(1)现在你能解决数学知识抢答赛上,王老师提出的问题了吗?你知道为什么能用四块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四边形拼成一块无空隙的纸板了吗?
(2)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和方法?你有什么收获?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引问中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总结对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有利于培养归纳、总结的习惯和能力,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
6、分组竞赛
升华情感我制作了A、B、c、D四组不同的电子试卷,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小组竞赛的形式合作完成,自检掌握情况。通过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在做练习的过程中,通过小组协作来巩固知识和获得技能。
在每组试卷中,大部分选自教材的练习题。另外,我还另增加了1个思考题,实际上是对证明四边形内角和方法的补充,主要是通过一题多解发散思维,提高思维的灵活性,还可以复习旧知识,把握知识间的相互联系,让学生再次体会转化的思想方法。
五、评价分析
1、注意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通过课堂中学生展示自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交流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动手操作的表演,各种问题尝试解答等活动,使教师从学生思维活动、有关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学生参与活动的程序等多层面地了解学生。
2、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发现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价,并对学生中出现的独特的想法或结论给予鼓励性评价。
六、设计说明
1、指导思想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编写意图,在本节课设计时,我遵循以下原则:情境引入激发兴趣,学习过程体现自主,知识建构循序渐进,思想方法有机渗透。
2、关于教材处理
本教案设计时,我对教材作了如下改变:
①将教材例1作为练习中的“想一想”,由学生自已尝试解答;
②将例2中的求“六边形”的外角和,改为练习中的“算一算”,先让学生求“四边形”的外角和,再探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n边形的外角和”。这样处理仍然是为了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索,使学生学习变“被动”为“主动”。
③作业采取分组竞赛的形式合作完成。这样,在情感上,本节课学生由好奇到疑惑,由解决单个问题的一点点快感,到解决整个问题串的极大兴奋,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激情。这时,一次有效的教学竞赛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激情得到释放,学科个性得以张扬,教师可稍加点拨,适可而止,把更多的思考空间留给学生。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设计说明,不足之处,请各位指正,谢谢!
多边形的内角和说课稿2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很高兴有机会参加这次教学研究活动。
我的教学设计是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第八章第三节“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我从以下七个方面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
从教材的编排上,本节课作为第八章的第三节是承上启下的一节,在内容上,从三角形的内角和到四边形的内角和到多边形的内角和环环相扣,前面的知识为后边的知识做了铺垫,知识联系性比较强,特别是教材中设计了一些“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等内容,体现了课改的精神。在编写意图上,编者有意从简单的几何图形入手,让学生经历探索,猜想,归纳等过程,发展了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二,学生情况
学生上节课刚刚学完三角形的内角和,对内角和的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加上七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心,求知欲强,互相评价互相提问的积极性高。因此对于学习本节内容的知识条件已经成熟,学生参加探索活动的热情已经具备,因此把这节课设计成一节探索活动课是切实可行的。
三,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的确定
新的课程标准注重学生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等探索过程。根据新课标和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知识与技能】掌握多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定理,进一步了解转化的数学思想
【过程与方法】经历质疑,猜想,归纳等活动,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在探索中学会与人合作,学会交流自己的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猜想得到证实的成功喜悦和成就感,在解题中感受生活中数学的存在,体验数学充满着探索和创造。
【教学重点】多边形内角和及外角和定理
【教学难点】转化的数学思维方法
四,教法和学法
本次课改很大程度上借鉴了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在做中学”的理论,突出学生独立数学思考活动,希望通过活动使学生主动探索,实践,交流,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尤其是本节课更是一节难得的探索活动课,按新的课程理论和叶圣陶先生所倡导的“解放学生的手,解放学生的大脑,解放学生的时间”及初一学生的特点,我确定如下教法和学法。
【课堂组织策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疑,解疑,组织活泼互动,有效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猜想,积极思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有关内容。
【学生学习策略】明确学习目标,在教师的组织,引导,点拨下进行主动探索,实践,交流等活动。
【辅助策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三角形内角和向多边形内角和转化,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另外利用演示法,归纳法,讨论法,分组竟赛法,使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得到恰当的发展和提高。
五,教学过程设计
整个教学过程分五步完成。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首先解决四边形内角的问题,通过转化为三角形问题来解决。
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更进一步解决五边形内角和,乃至六边形,七边形直到N边形的内角和,都能用同样的方法解决。学生分组讨论。
3,归纳总结,建构体系。
多边形内角和已得出,对外角和更是水到渠成,这时要适当的总结,让学生自己得到零散的知识体系。
4,实际应用,提高能力。
“木工师傅可以用边角余料铺地板的原因是什么 ”这既是对本节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又是本章第一节的延伸,同时也为下节打下了一个铺垫
5,分组竞赛,升华情感
四组不同难度的电子试卷,既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又使学生本节课产生的激情得以释放。
六,板书设计
板书本节课学生所需掌握的知识目标:即多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定理
七,创意说明
本节课在知识上由简单到复杂,学生经历质疑,猜想,验证的同时,在情感上,由好奇到疑惑,由解决单个问题的一点点快感,到解决整个问题串的极大兴奋,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激情。这时,一次有效的教学竞赛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激情得到释放,学科个性得以张扬,教师稍加点拨,适可而止,把更多的思考空间留给学生。
多边形的内角和说课稿3各位评委、老师:
早上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第八章《多边形》的第三节“多边形的内角和”。说课内容包括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分析、过程设计和评价分析五个部分。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多边形的内角和”一节包括的内容主要有多边形的有关概念以及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推导和运用。
2、本章及本节的地位与作用
本章《多边形》,探索的是三角形和多边形的有关概念和性质,是学生在上学期初步认识和感受空间图形之后的延伸,也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各种多边形打好基础。
本节课“多边形的内角和”作为本章的一个重点,是三角形有关知识的拓展,学习四边形的基础, 公式的运用还充分地体现了图形与客观世界的密切联系。
3、重点与难点
多边形内角和的公式及公式的推导和运用是本节课的重点;因为公式的得出可以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推导, 所以我确定本节课的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 探索多边形内角和的公式。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课改应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应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有利于进行创造性的教学。因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知识目标:
① 识别多边形的顶点、边、内角及对角线;
② 理解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推导过程;
③ 掌握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内涵及其运用。
能力目标:
① 培养学生类比归纳、转化的能力;
②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猜想和概括的能力。
思想情感目标:
通过体会数学图形的美感,提高审美能力, 树立认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实践的观点。
三、教法分析
在教法上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猜想----概括,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充分发挥其自主能动性。
学法指导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关键,本节课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指导他们动手操作、交流合作,体验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
教学手段上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直观演示,更好地实现了“数形结合”的教学,切实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四、过程设计
1、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我是这样设计问题的:
在一个平面内,把一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固定,一边套上橡皮筋往外拉成一条折线,该折线与三角形的另外两边围成一个什么图形?再把橡皮筋的一边又往外拉,再固定, 又围成什么图形?……不断地向外拉,结果围成什么图形?
如果上述情况不是往外拉而是往里推,那是什么图形?
在学生的回答中引出主题:今天我们来学习多边形的有关知识.(板书: 多边形的内角和)。
因为前面已经学过三角形的有关知识, 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入手引入新知识, 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启发思考: 多边形与三角形有什么密切的联系呢? 渗透了互为转化的思想。
2、新课学习:
(1)基本概念
我把新课的引入过程作为本节课一条主线,各环节都围绕着这条主线展开。
首先告诉学生:我们往外拉得到的这些图形称为凸多边形,你能给往里推得到的多边形起个名字吗?怎样区别这两种图形呢?把凹多边形与凸多边形从分割的角度来区别,指出暂时研究的只是凸多边形。
帮助学生复习三角形的有关概念,类比得出四边形、五边形、… n边形的定义,识别多边形的顶点、边及内角,并会表示出一个多边形。
引入特殊多边形之前, 先欣赏生活中常见到的丰富多彩的图案, 让学生体会数学图形的美,提高审美情趣.称这样的多边形为正多边形,说明这种规则的、对称的图形非常重要,为下一节学习用正多边形铺设地板作好铺垫。
在多边形的对角线这一概念的认识和理解上,应突出它的作用,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由于这种特殊的线段,把多
边形分割成了最基本的图形——三角形,目的是为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推导埋下伏笔。
(2)知识探究
为了加深对概念的理解,领会其运用,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 在知识探究这一部分,我采取以下两个探究活动充分调动全体学生主动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
探究活动1:多边形的对角线
先让学生画出四边形、五边形所有的对角线,再让三个学生上黑板,分别画出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只从一个顶点出发引出的对角线,其余学生则在下面都画出这三种情况,由动脑到动手,在操作中获取知识。
思考并分小组讨论以下两个问题:①从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能画出几条对角线?②这样的画法把多边形分成了多少个三角形?
因为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推导就是从对角线和三角形入手的,因此,这两个问题就显得尤其重要。引导学生回想课前引入的过程,图形的转化中对角线有什么作用? 与边数对比,发现什么变化规律,归纳总结出来。
探究活动2:多边形的内角和
这既是本节课的重点, 又是难点, 能不能从以上对角线的问题得到启示呢? 为了紧紧扣住主题, 前后呼应.我先提出问题: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
四边形的内角和呢?怎样算出?有的学生可能会想到用量角器量一量, 或类似求三角形内角和那样剪下来拼一拼, 有的可能马上就看出四边形被一条对角线分成了两个三角形, 它的内角和就是2×180°……在肯定正确的答案和各种想法的同时,让学生寻找出最优办法。
多边形的内角和说课稿4一、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已经学完三角形的内角和,对内角和的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加上八年级的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强,互相评价、互相提问的积极性高、因此对于学习本节内容的知识条件已经成熟,学生参加探索活动的热情已经具备,所以把这节课设计成一节探索活动课是切实可行的。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六节《探索多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的第一课时、本节内容是七年级上册多边形相关知识的延展和升华,并且在探索学习过程中又与三角形相联系,从三角形的内角和到多边形的内角和环环相扣,前面的知识为后边的知识做了铺垫,联系性比较强,特别是教材中设计了现实情境,“想一想”,“议一议”等内容,体现了课改的精神、在编写意图上,编者强调使学生经历探索、猜想、归纳等过程,回归多边形的几何特征,而不是硬背公式,发展了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多边形内角和定理,进一步了解转化的数学思想
【过程与方法】经历质疑、猜想、归纳等活动,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在探索中学会与人合作,学会交流自己的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猜想得到证实的成功喜悦和成就感,在解题中感受生活中数学的存在,体验数学充满着探索和创造。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多边形内角和定理的探索和应用。
【教学难点】多边形定义的理解。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推导。转化的数学思维方法的渗透。
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分成七个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现实情境,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第二环节:概念形成。
第三环节:实验探究。
第四环节:思维升华。
第五环节:能力拓展。
第六环节:课时小结。
第七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 创设现实情境,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1、多媒体展示蜂窝,教师结合图片让学生发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多边形。
2、工人师傅锯桌面:一个四边形的桌面,用锯子锯掉一个角,还剩几个角?
目的:
1、通过现实情境的展示,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起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2、把学生的注意力自然的引入研究方向,为课题的研究做铺垫。
第二环节 概念形成1、借助多媒体显示一多边形,学生类比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对多边形定义、并表示出相应的元素。
2、教师再给出严格规范的定义,特别借助学具说明“在平面内”的必要性、此外,说明正多边形的定义以及多边形可分为凸多边形和凹多边形。
目的:
1、对于边角这些能在图形中识别而又不要求学生掌握的描述性定义,采取学生类比三角形的表示方法来归纳,渗透类比的数学思想。
2、借助于自制的直观教具,说明多边形定义中“在平面内”这一条件,易于学生理解,化解了难点。
第三环节 实验探究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展开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那么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呢?从四边形开始研究。
活动一:利用四边形探索四边形内角和
要求: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完成)
(师巡视,了解学生探索进程并适当点拨)
(生思考后交流,把不同的方案在纸上完成)
多边形的内角和说课稿5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多边形及其内角和》的第二课时。我将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在三角形内角和知识基础上的拓广和发展,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深化,是后面学习多边形镶嵌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空间几何的基础,学好多边形内角和的内容,为学生认识探索客观世界中不同形状物体存在的一般规律打下基础,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觉有很大的帮助。
二、学情分析
1、我所任教的班级,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由于自小独立性较强,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喜欢合作讨论,对数学学习有较浓厚的兴趣。大部分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较好。
2、本节课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索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在此之前学生对三角形、特殊四边形的内角和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和认识。估计学生在探究任意四边形内角和时会想到量、拼、分的方法,但是分割“多边形为三角形”这一过程会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想办法把难点分散,有利于学生对本课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三、教学目标分析
新的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猜想、归纳等探索过程。根据新课标和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知识与技能】
掌握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并能熟练运用。
【数学思考】
(1)通过测量,类比,推理等教学活动,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发展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体会转化思想在几何中的运用,同时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问题的方法。
【解决问题】
通过探索多边形内角和公式,让学生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的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
1、通过动手实践、相互间的交流,进一步激发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
2、体验猜想得到证实的成就感,在解题中感受生活中数学的存在,体验数学充满探索。并在探索过程中激发、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基于以上教学目标,我确定以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
【教学难点】探究多边形内角和时,如何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
因此,本节课我借助课件辅助教学,可以更好的突破重难点,增强直观效果,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课堂效率。
四、教法和学法分析
本节课借鉴了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在做中学”的理论和叶圣陶先生所倡导的“解放学生的手,解放学生的大脑,解放学生的时间”的思想,我确定如下教法和学法:
1.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我采用启发式、探索式教学方法,意在帮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动手,从实践中获得知识。整个探究学习的过程充满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体现了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2.学习方法:
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疑,解疑,组织活泼互动、有效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猜想,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五、说教学流程
1、环节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情景:请学生观察“上海世博园”的宣传视频。
从 “情境认知理论”得知:图文加情境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图文和情境并用可使效率提高到300%。通过观看上海世博园视频,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并引导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对建筑物的外观抽象成已知的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多边形。提出问题: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设计这个问题的目的是因为探索多边形内角和与边数关系的根本方法是把多边形转化为多个三角形,因此唤醒学生已有知识“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有助于解决后面的问题。接下来提出问题,正方形、长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学生回答后进入新课内容,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个确定值,引导学生猜想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唤醒学生已有知识,将有助于本堂课问题的解决,也为后面习题作铺垫。
2、环节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活动1:
猜一猜:围绕“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这一问题引导学生从正方形、长方形这两个特殊的多边形的内角和,很容易猜测出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度。
议一议:你是怎样得到的?你能找到几种方法?这个环节学生可能出现“度量”、“剪拼”、“作辅助线” 等等甚至更多的方法。为此我又抛出问题:五、六、七边形的内角和怎么求?你发现了什么?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自然过渡到用作辅助线的方法求多边形的内角和,同时也要告诉学生在测量和剪拼活动中可能会产生误差,由此感受到作辅助线在解决几何问题中的必要性。这一环节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推理能力。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适当的引导学生利用作辅助线的方法把多边形转化为三角形,鼓励学生寻找多种分割形式,深入领会转化的本质——将四边形转化为三角形问题来解决。然后让学生表达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用电脑演示四边形分割成三角形的多种方法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想一想:这些分法有什么异同点?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教师给予适当的评价和鼓励。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小结:借助辅助线把四边形分割成几个三角形分割的关键在于公共点的选取,并演示公共点在图形内、外、顶点处。利用三角形内角和求得四边形内角和,这是数学学习中的一种常用转化的思想方法。
活动2:
做一做:选一种你喜欢的上述分割的方法,类比求四边形的内角和方法求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等的内角和,让学生再一次经历转化的过程,加深对转化思想的理解,通过增加图形的复杂性,再一次经历转化的过程,加深对转化思想方法的理解,体会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多边形的对角线,我们来看对角线与多边形的边数和多边形的内角和之间有什么关系?
议一议:
问题1:对比上面探究四边形内角和的过程,你能得出五边形的内角和?六边形的内角和?
问题2:能否采用不同的分割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问题3:n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
活动3:
想一想:采取表格的形式,首先请学生找出将多边形分割成三角形的个数,再根据三角形个数求出多边形的内角和。学生分组讨论、归纳分析并展示自己发现的规律,要求用已“探究”的不同多边形来有条理地发现和概括出多边形的边数与内角和之间的关系,水到渠成地归纳、类比推出n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思考问题的方法根据本组探究过程填写下面表格的第二、三、四列,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
尝试完成第五列n边形的探究。
由于学生不熟悉完全归纳法,采取表格的形式使归纳更富条理性。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2)×180°,我又鲜明的指出:N表示什么?
但是学生有可能出现其它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比如:由四边形内角和求五边形内角和,由五边形内角和再求六边形内角和,依次类推,边数每增加1条内角和就增加 180°。但是这种方法给活动3公式的得出带来困难。所以教师要因势利导,给学生正确的评价。在探索的过程中再一次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及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的能力。
练一练:为了使学生达到对知识的巩固与应用,我特地设计了一组(5个)即时抢答题,通过这些题目学生当堂训练、独立计算,并根据学生都喜好竞赛的特点,采用抢答式完成。运用所学公式解决问题并巩固、理解、记忆公式。
抢答:
(1)过一个多边形一个顶点有10条对角线,则这是 边形.(2)过一个多边形一个顶点的所有对角线将这个多边形分成五个三角形,则这是 边形.(3)多边形的内角和随着边数的增加而 ,边数增加一条时它的内角和增加 度。
(4)十二边形的内角和等于 度。
(5)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720度,那么这个多边形是 边形.3、环节三:例题讲解,知识巩固
在此,我设计了2个例题,并对教科书上的例题作了较小的改动,书上的例1简略讲解,这个例题就是对四边形的内角和的简单应用,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简单;对于例2我把书后面的85页习题第9题变成例题,这一道题目具有较好的典型性,特别是知识间的融会贯通,主要要求学生掌握:三角形、五边形的内角和,正五边形等相关知识。
4、环节四:分组竞赛、情感升华
(1)智慧大比拼
内容:P87的练习分成2类。
通过新颖的形式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主动参与活动的热情。学生利用当堂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本节知识。
(2)拓展探究
内容:用一把剪刀,将一张正方形卡片一个角截去,剩下的卡片是一个几边形?它的内角和是多少?
小组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分析可能的每一种截取情况,根据不同截法得出不同结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大胆尝试、主动探讨、勇于创新。让学生深刻的感受到合作交流的重要性,体会成功的喜悦。
(3)情系世博
内容:20xx年5月1日世博会在上海拉开帷幕,小明为了纪念这一特殊年号,他想用20xx°设计一个多边形,他的愿望能实现吗?
引导学生利用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解释小明的设想能否实现。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以及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并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5、环节五:畅所欲言、分享成果
请学生谈自己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并整理自己参与数学活动的经验,回味成功的喜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是给学生正确地评价自己和他人表现的机会,这也是给教者本身一个反思提高的机会。通过这个环节使学生这节课所学的知识系统化,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6、环节六:布置作业、课后提升
(1)习题7.3第2题、第4题。
(2)选做题:用另外两种作辅助线的方法证明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采用分层布置作业,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及成就感,从而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
六、评价分析
评价学生,不仅仅是一个手段和结果,它对学生的人格、个性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新课程对课程的评价应把握形成性、发展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在实践中我打算在课堂上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1、评价在学习中各种能力〈如表达、想象、动手、思维、自学能力等〉的发展情况。
2、评价学习过程中的创新表现。
3、评价在学习过程中对身边事物、社会现实的关注程度。
评价必须最大限度地考虑最终结果,要以培养学生的荣誉感、自尊心和进取心为目的,使其产生获取成功的动力。
七、说板书设计
最后,我的板书设计力求简洁明了,便于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总结,并体现教师的示范作用,突出本堂课的重难点,及主要的思想方法。
板书设计:
多边形的内角和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设计说明,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上说明这节课“教什么”和“怎么教”,并且阐明了“为什么要这样教.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多边形的内角和说课稿6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多边形的内角和》。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的内容,分两课时,我今天说的是第二课时。对本节课我将从背景分析、教学目标设计、课堂结构设计、教学媒体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设计六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背景分析
1、学习任务分析:
《三角形》这一章章节结构是“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与三角形有关的角”、“多边形及其内角和”、“课题学习镶嵌”。按照传统的教材编写程序,受三角形、多边形、圆顺次展开的限制,这些内容分别设置在不同年级,而新教材是一种专题式设计,以内角和为主题,先三角形内角和,再顺势推广到多边形内角和,最后将内角和公式应用于镶嵌。这样看来“多边形及其内角和”就起到了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的桥梁作用。在前一节已经学习了多边形以及多边形的对角线、多边形的内角、外角等概念,三角形是多边形的一种,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和特殊的四边形(如长方形、正方形)内角和,所以这节课很适合于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总结多边形内角和公式。适合采用”教师引导下的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探索多边形内角和公式是本节课的重点。
2、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七年级学生大约十二三岁,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比较厌倦,本节课采取教师引导下的自主探究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学生的学习愿望。
(2)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的知识关联区:本节课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索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在此之前学生对三角形、特殊四边形的内角和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和认识。估计学生在探究任意四边形内角和时会想到量、拼、分的方法,但是分割多边形为三角形这一过程会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所以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想办法把难点分散,利于学生对本课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二、教学目标设计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我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以下四个方面:
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验探索多边形内角和公式。
数学思考:
1、经历归纳、猜想、推理等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掌握复杂问题化为简单问题,化未知为已知的思想方法。
2、通过把多边形转化为三角形的过程,体会转化思想在几何中的运用,感受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问题的方法。
解决问题:
通过探索多边形内角和的公式,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情感态度:
通过动手实践、相互间的交流,进一步激发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同时,体验猜想得到证实的成就感,在解题中感受生活中数学的存在,体验数学充满探索。
三、课堂结构设计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创设情景、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拓展与探究、反思与作业五个环节。
四、教学媒体设计
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对直观的东西更容易接受,我采用了多媒体课件这一教学媒体,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并且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供了帮助。另外利用实物展台可以节省时间以便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景:
我设计了两个情景:
情景一:演示显示生活中的各种多边形模型,直接引出课题:您想知道任意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吗?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探讨多边形的内角和。直接导入,简洁明快,使学生更容易进入学习状态。
情景二:抛出问题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长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正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学生积极动脑回顾并回答,目的是建立与学生的已有知识的联系,有助于后继问题的解决。也易于学生接受。
2、建立模型:
活动1:
猜一猜: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引导学生从正方形、长方形这两个特殊的多边形的内角和,很容易猜测出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度。
议一议:你是怎样得到的?你能找到几种方法?学生可能找到以下几种方法:①“量”——即先测量四边形四个内角的度数,然后求四个内角的和。学生的度量过程可能会产生误差,所以利用几何画板演示,易于学生理解②“拼”——即把四边形的四个内角剪下来,拼在一起,得到一个周角;③“分”——即通过添加辅助线的方法,把四边形分割成三角形。这一环节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推理能力。鼓励学生寻找多种分割形式,深入领会转化的本质——将四边形转化为三角形问题来解决。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然后由各小组成员汇报探索的思路与方法,讲明理由。此环节为了节省学生在黑板前重新画图的时间,可以让学生利用实物展台展示图形,亮出观点,鼓励学生接受别人观点的同时,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
想一想:这些分法有什么异同点。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教师给予正确的评价和鼓励。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小结:借助辅助线把四边形分割成几个三角形,利用三角形内角和求得四边形内角和,这是数学学习中的一种常用转化的思想方法。
活动2:
选一种你喜欢的上述分割的方法,求出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的内角和。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分组活动。教师深入小组,参与小组活动,及时了解学生探索的情况。然后由各小组成员利用实物展台汇报探索的思路与方法,讲明理由。通过增加图形的复杂性,再一次经历转化的过程,加深对转化思想方法的理解,体会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同时,在四边形的基础上,探索连续整数边数的多边形的内角和与边数间的关系。为活动3归纳n边形的内角和准备素材。让学生选择一种方法求内角和的目的也是为活动3奠定基础,便于公式的总结。但是还是有可能出现其它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比如:由四边形内角和求五边形内角和,由五边形内角和再求六边形内角和,依次类推,但是这种方法给活动3公式的得出带来困难。所以教师要因势利导,给学生正确的评价。在探索的过程中再一次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及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的能力。
活动3:
想一想、议一议:n边形的内角和怎样表示呢?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分组活动,解决问题。也有可能出现刚才那种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要因势利导,给予学生正确的评价。学生可能会归纳总结得出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以下不同形式的公式
①(n—2)180° ②180°n—360° ③180°(n—1)— 180°
通过任意多边形转化为三角形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通过多边形内角和的探索,让学生从特殊到一般归纳总结出多边形内角和公式,体会数形间的联系,感受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推理过程和数学思考方法。在探索的过程中,再一次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在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感受合作的重要性。
3、解释与应用
(1)智慧大比拼。通过新颖的形式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主动参与活动的热情。学生利用当堂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本节知识。目的是检验学习效果,让学生经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给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空间,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情系奥运。引导学生利用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解释小明的设想能否实现。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以及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并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4、拓展与探究
小组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分析可能的每一种截取情况,根据不同截法得出不同结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大胆尝试、主动探讨、勇于创新。让学生深刻的'感受到合作交流的重要性,体会成功的喜悦。
5、反思与作业
请学生谈自己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并整理自己参与数学活动的经验,回味成功的喜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是给学生正确地评价自己和他人表现的机会,这也是给教者本身一个反思提高的机会。
分层次留作业,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都有收获和进步。
六、教学评价设计:
学生学习水平评价: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是否独立思考;是否富于想象;是否敢于否定;是否兴趣浓厚;是否善于合作;能否主动探索;能否自由表达。
学生学习效果评价:通过解释与应用,拓展与探究两个环节初步了解部分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情况,课后通过分层次作业,三天后进行的小测验,了解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对教学中的疏漏进行弥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根据学生回答,让学生之间进行互评,反馈,同时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和不同难度问题,教师要及时的给予反馈和评价。另外,通过学生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表现,教师也要进行自我反思。
多边形的内角和说课稿7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下)第七章第三节《多边形的内角和》。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作为第七章第三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内容上,从三角形的内角和到多边形的内角和,再将内角和公式应用于平面镶嵌,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这样编排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探索与归纳能力,体会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和转化等重要的思想方法。
2、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难点:探索多边形内角和时,如何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掌握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进一步了解转化的数学思想。
2、数学思考:能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发展能力推理和语言表达能力,并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问题的方法。
3、解决问题:让学生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4、情感态度:让学生体验猜想得到证实的成就感,在解题中感受生活中数学的存在,体验数学充满探索和创造。
三、教法和学法分析
本节课借鉴了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在做中学”的理论和叶圣陶先生所倡导的“解放学生的手,解放学生的大脑,解放学生的时间”的思想,我确定如下教法和学法:
1、教学方法的设计我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方法,整个探究学习的过程充满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体现了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2、活动的开展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疑、解疑,组织活泼互动、有效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猜想,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3、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我利用课件辅助教学,适时呈现问题情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直观效果,提高课堂效率。
四、教学程序设计
1、本节教学将按以下六个流程展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合作交流探索新知↓自主探究得出结论↓尝试练习应用新知↓归纳总结形成体系↓分组竞赛升华情感
2、教学过程
互动环节互动内容设计意图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在一次数学基础知识抢答赛上,王老师出了这么一个问题:某个多边形所有的角加起来等于它的外角和,那么该多边形是几边形?小明同学仅用几秒钟就解决了问题,你能吗?
(2)(演示教具)用四块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四边形可拼成一块无空隙的纸板,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引出课题。
这样一开始就利用抢答赛问题以及教具演示实验来提问设疑,学生很容易发问:这个多边形是几边形呢?用四块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四边形可拼成一块无空隙的纸板,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效果呢?从而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
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问题: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外角和等于多少度?长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正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
(2)问题: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呢?你是怎样得到的?你能找到几种方法?
(3)学生思考,并分组交流讨论,教师深入小组参与活动,指导、倾听学生交流。
(4)学生分组选代表展示小组的探索成果,师生共同进行评判,对学生找到的不同方法要加以及时肯定。
学生可能找到以下几种方法:
①“量”—即先测量四边形四个内角的度数,然后求四个内角的和;
②“拼”—即把四边形的四个内角剪下来,拼在一起,得到一个周角;
③“分”—即通过添加辅助线的方法,把四边形分割成三角形。
教师在学生展示完后提问:
①在“量”、“拼”、“分”这几种方法中,哪种方法操作简单又相对准确?
②我们刚才找到了几种不同的辅助线的作法,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先回顾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内角和,促使学生对新问题进行思考与猜想。
从简单的四边形入手,让学生亲自操作寻求结论,易于引起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找到多种方法,让学生体会多种分割形式,有利于深入领会转化的本质——四边形转化为三角形,也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通过交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清楚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自主探究得出结论
(1)问题:用刚才类似的方法,你能算出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的内角和吗?
学生先独立思考,分组讨论,然后再叙述结论。
(2)问题:依此类推,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呢?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得出n边形的内角和公式为(n—2)·180°。从探索四边形的内角和,到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乃至n边形,通过增强图形的复杂性,让学生体会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再一次经历转化的过程,同时在分组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合作的重要性。
4应用新知尝试练习
(1)想一想:如果一个四边形的一组对角互补,那么另一组对角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教材88页例1)。
(2)算一算
①教材89页练习1、2。
②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多少度?
③五边形的外角和,六边形以及n边形的外角和呢?
(3)读一读先让学生阅读教材89页最后两段内容,然后我再用课件展示。通过做例题和练习来巩固新知识。先求四边形的外角和,再求五边形、六边形以及n边形的外角和,我提出阶梯式的问题,让学生逐步归纳得出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这两段是新增加的内容,从另一个角度增加对任意多边形外角和理解与认识。这样处理,注重教材阅读学习,同时用课件演示更加形象直观,便于理解。
5归纳总结形成体系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小结:
(1)现在你能解决数学知识抢答赛上,王老师提出的问题了吗?你知道为什么能用四块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四边形拼成一块无空隙的纸板了吗?
(2)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和方法?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引问中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总结对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有利于培养归纳、总结的习惯和能力,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
6分组竞赛升华情感
我制作了A、B、C、D四组不同的电子试卷,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小组竞赛的形式合作完成,自检掌握情况。通过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在做练习的过程中,通过小组协作来巩固知识和获得技能。
在每组试卷中,大部分选自教材的练习题。另外,我还另增加了1个思考题,实际上是对证明四边形内角和方法的补充,主要是通过一题多解发散思维,提高思维的灵活性,还可以复习旧知识,把握知识间的相互联系,让学生再次体会转化的思想方法。
五、评价分析
1、注意评价内容的多元化通过课堂中学生展示自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交流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动手操作的表演,各种问题尝试解答等活动,使教师从学生思维活动、有关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学生参与活动的程序等多层面地了解学生。
2、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发现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价,并对学生中出现的独特的想法或结论给予鼓励性评价。
六、设计说明
1、指导思想根据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编写意图,在本节课设计时,我遵循以下原则:情境引入激发兴趣,学习过程体现自主,知识建构循序渐进,思想方法有机渗透。
2、关于教材处理本教案设计时,我对教材作了如下改变:
①将教材例1作为练习中的“想一想”,由学生自已尝试解答;
②将例2中的求“六边形”的外角和,改为练习中的“算一算”,先让学生求“四边形”的外角和,再探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n边形的外角和”。这样处理仍然是为了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索,使学生学习变“被动”为“主动”。
③作业采取分组竞赛的形式合作完成。这样,在情感上,本节课学生由好奇到疑惑,由解决单个问题的一点点快感,到解决整个问题串的极大兴奋,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激情。这时,一次有效的教学竞赛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激情得到释放,学科个性得以张扬,教师可稍加点拨,适可而止,把更多的思考空间留给学生。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设计说明,不足之处,请各位指正,谢谢!
多边形的内角和说课稿8(1)在一次数学基础知识抢答赛上,王老师出了这么一个问题:某个多边形所有的角加起来等于它的外角和,那么该多边形是几边形?小明同学仅用几秒钟就解决了问题,你能吗?
(2)(演示教具)用四块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四边形可拼成一块无空隙的纸板,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引出课题。
这样一开始就利用抢答赛问题以及教具演示实验来提问设疑,学生很容易发问:这个多边形是几边形呢?用四块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四边形可拼成一块无空隙的纸板,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效果呢?从而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
(1)问题: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外角和等于多少度?长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正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
(2)问题: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呢?你是怎样得到的?你能找到几种方法?
(3)学生思考,并分组交流讨论,教师深入小组参与活动,指导、倾听学生交流。
(4)学生分组选代表展示小组的探索成果,师生共同进行评判,对学生找到的不同方法要加以及时肯定。
学生可能找到以下几种方法:①“量”—即先测量四边形四个内角的度数,然后求四个内角的和;②“拼”—即把四边形的四个内角剪下来,拼在一起,得到一个周角;③“分”—即通过添加辅助线的方法,把四边形分割成三角形。
教师在学生展示完后提问:①在“量”、“拼”、“分”这几种方法中,哪种方法操作简单又相对准确?②我们刚才找到了几种不同的辅助线的作法,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先回顾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内角和,促使学生对新问题进行思考与猜想。
从简单的四边形入手,让学生亲自操作寻求结论,易于引起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找到多种方法,让学生体会多种分割形式,有利于深入领会转化的本质——四边形转化为三角形,也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通过交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清楚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篇:《多边形的内角和》说课稿
《多边形的内角和》说课稿
《多边形的内角和》说课稿1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多边形的内角和》。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的内容,分两课时,我今天说的是第二课时。对本节课我将从背景分析、教学目标设计、课堂结构设计、教学媒体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设计六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背景分析
1、学习任务分析:
《三角形》这一章章节结构是“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课题学习镶嵌”。按照传统的教材编写程序,受三角形、多边形、圆顺次展开的限制,这些内容分别设置在不同年级,而新教材是一种专题式设计,以内角和为主题,先三角形内角和,再顺势推广到多边形内角和,最后将内角和公式应用于镶嵌。这样看来“多边形及其内角和”就起到了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的桥梁作用。在前一节已经学习了多边形以及多边形的对角线、多边形的内角、外角等概念,三角形是多边形的一种,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和特殊的四边形(如长方形、正方形)内角和,所以这节课很适合于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总结多边形内角和公式。适合采用”教师引导下的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探索多边形内角和公式是本节课的重点。
2、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七年级学生大约十二三岁,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比较厌倦,本节课采取教师引导下的自主探究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学生的学习愿望。
(2)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的知识关联区:本节课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索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在此之前学生对三角形、特殊四边形的内角和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和认识。估计学生在探究任意四边形内角和时会想到量、拼、分的方法,但是分割多边形为三角形这一过程会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所以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想办法把难点分散,利于学生对本课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二、教学目标设计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我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以下四个方面:
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验探索多边形内角和公式。
数学思考:
1、经历归纳、猜想、推理等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掌握复杂问题化为简单问题,化未知为已知的思想方法。
2、通过把多边形转化为三角形的过程,体会转化思想在几何中的运用,感受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问题的方法。
解决问题:
通过探索多边形内角和的公式,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情感态度:
通过动手实践、相互间的交流,进一步激发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同时,体验猜想得到证实的成就感,在解题中感受生活中数学的存在,体验数学充满探索。
三、课堂结构设计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创设情景、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拓展与探究、反思与作业五个环节。
四、教学媒体设计
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对直观的东西更容易接受,我采用了多媒体课件这一教学媒体,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并且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供了帮助。另外利用实物展台可以节省时间以便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景:
我设计了两个情景:
情景一:演示显示生活中的各种多边形模型,直接引出课题:您想知道任意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吗?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探讨多边形的内角和。直接导入,简洁明快,使学生更容易进入学习状态。
情景二:抛出问题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长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正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学生积极动脑回顾并回答,目的是建立与学生的已有知识的联系,有助于后继问题的解决。也易于学生接受。
2、建立模型:
活动1:
猜一猜: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引导学生从正方形、长方形这两个特殊的多边形的内角和,很容易猜测出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度。
议一议:你是怎样得到的?你能找到几种方法?学生可能找到以下几种方法:①“量”——即先测量四边形四个内角的度数,然后求四个内角的和。学生的度量过程可能会产生误差,所以利用几何画板演示,易于学生理解②“拼”——即把四边形的四个内角剪下来,拼在一起,得到一个周角;③“分”——即通过添加辅助线的方法,把四边形分割成三角形。这一环节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推理能力。鼓励学生寻找多种分割形式,深入领会转化的本质——将四边形转化为三角形问题来解决。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然后由各小组成员汇报探索的思路与方法,讲明理由。此环节为了节省学生在黑板前重新画图的时间,可以让学生利用实物展台展示图形,亮出观点,鼓励学生接受别人观点的同时,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
想一想:这些分法有什么异同点。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教师给予正确的评价和鼓励。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小结:借助辅助线把四边形分割成几个三角形,利用三角形内角和求得四边形内角和,这是数学学习中的一种常用转化的思想方法。
活动2:
选一种你喜欢的上述分割的方法,求出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的内角和。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分组活动。教师深入小组,参与小组活动,及时了解学生探索的情况。然后由各小组成员利用实物展台汇报探索的思路与方法,讲明理由。通过增加图形的复杂性,再一次经历转化的过程,加深对转化思想方法的理解,体会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同时,在四边形的基础上,探索连续整数边数的多边形的内角和与边数间的关系。为活动3归纳n边形的内角和准备素材。让学生选择一种方法求内角和的目的也是为活动3奠定基础,便于公式的总结。但是还是有可能出现其它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比如:由四边形内角和求五边形内角和,由五边形内角和再求六边形内角和,依次类推,但是这种方法给活动3公式的得出带来困难。所以教师要因势利导,给学生正确的评价。在探索的过程中再一次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及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的能力。
活动3:
想一想、议一议:n边形的内角和怎样表示呢?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分组活动,解决问题。也有可能出现刚才那种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要因势利导,给予学生正确的评价。学生可能会归纳总结得出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以下不同形式的公式
①(n—2)180° ②180°n—360° ③180°(n—1)— 180°
通过任意多边形转化为三角形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通过多边形内角和的探索,让学生从特殊到一般归纳总结出多边形内角和公式,体会数形间的联系,感受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推理过程和数学思考方法。在探索的过程中,再一次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在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感受合作的重要性。
3、解释与应用
(1)智慧大比拼。通过新颖的形式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主动参与活动的热情。学生利用当堂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本节知识。目的是检验学习效果,让学生经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给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空间,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情系奥运。引导学生利用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解释小明的设想能否实现。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以及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并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4、拓展与探究
小组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分析可能的每一种截取情况,根据不同截法得出不同结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大胆尝试、主动探讨、勇于创新。让学生深刻的感受到合作交流的重要性,体会成功的喜悦。
5、反思与作业
请学生谈自己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并整理自己参与数学活动的经验,回味成功的喜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是给学生正确地评价自己和他人表现的机会,这也是给教者本身一个反思提高的机会。
分层次留作业,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都有收获和进步。
六、教学评价设计:
学生学习水平评价: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是否独立思考;是否富于想象;是否敢于否定;是否兴趣浓厚;是否善于合作;能否主动探索;能否自由表达。
学生学习效果评价:通过解释与应用,拓展与探究两个环节初步了解部分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情况,课后通过分层次作业,三天后进行的小测验,了解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对教学中的疏漏进行弥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根据学生回答,让学生之间进行互评,反馈,同时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和不同难度问题,教师要及时的给予反馈和评价。另外,通过学生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表现,教师也要进行自我反思。
《多边形的内角和》说课稿2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钱场中学的陈芬老师。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下)第七章第三节《多边形的内角和》。
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作为第七章第三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内容上,从三角形的内角和到多边形的内角和,再将内角和公式应用于平面镶嵌,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这样编排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探索与归纳能力,体会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和转化等重要的思想方法。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
难点:探索多边形内角和时,如何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掌握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进一步了解转化的数学思想。
2、数学思考:能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发展能力推理和语言表达能力,并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问题的方法。
3、解决问题:让学生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4、情感态度:让学生体验猜想得到证实的成就感,在解题中感受生活中数学的存在,体验数学充满探索和创造。
三、教法和学法分析
本节课借鉴了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在做中学”的理论和叶圣陶先生所倡导的“解放学生的手,解放学生的大脑,解放学生的时间”的思想,我确定如下教法和学法:
1、教学方法的设计
我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方法,整个探究学习的过程充满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体现了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2、活动的开展
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疑、解疑,组织活泼互动、有效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猜想,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3、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我利用课件辅助教学,适时呈现问题情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直观效果,提高课堂效率。
四、教学过程分析
1、本节教学将按以下六个流程展开
2、教学过程
互动环节互动内容设计意图
1、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1)在一次数学基础知识抢答赛上,王老师出了这么一个问题:某个多边形所有的角加起来等于它的外角和,那么该多边形是几边形?小明同学仅用几秒钟就解决了问题,你能吗?
(2)(演示教具)用四块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四边形可拼成一块无空隙的纸板,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引出课题。
这样一开始就利用抢答赛问题以及教具演示实验来提问设疑,学生很容易发问:这个多边形是几边形呢?用四块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四边形可拼成一块无空隙的纸板,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效果呢?从而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
2、合作交流
探索新知
(1)问题: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外角和等于多少度?长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正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
(2)问题: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呢?你是怎样得到的?你能找到几种方法?
(3)学生思考,并分组交流讨论,教师深入小组参与活动,指导、倾听学生交流。
(4)学生分组选代表展示小组的探索成果,师生共同进行评判,对学生找到的不同方法要加以及时肯定。
学生可能找到以下几种方法:
①“量”—即先测量四边形四个内角的度数,然后求四个内角的和;
②“拼”—即把四边形的四个内角剪下来,拼在一起,得到一个周角;
③“分”—即通过添加辅助线的方法,把四边形分割成三角形。
教师在学生展示完后提问:
①在“量”、“拼”、“分”这几种方法中,哪种方法操作简单又相对准确?
②我们刚才找到了几种不同的辅助线的作法,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先回顾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内角和,促使学生对新问题进行思考与猜想。
从简单的四边形入手,让学生亲自操作寻求结论,易于引起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找到多种方法,让学生体会多种分割形式,有利于深入领会转化的本质——四边形转化为三角形,也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通过交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清楚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自主探究
得出结论(1)问题:用刚才类似的方法,你能算出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的内角和吗?
学生先独立思考,分组讨论,然后再叙述结论。
(2)问题:依此类推,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呢?
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得出n边形的内角和公式为(n—2)180°。
从探索四边形的内角和,到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乃至n边形,通过增强图形的复杂性,让学生体会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再一次经历转化的过程,同时在分组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合作的重要性。
互动环节互动内容设计意图
4、应用新知
尝试练习(1)想一想:
如果一个四边形的一组对角互补,那么另一组对角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教材88页例1)。
(2)算一算
①教材89页练习1、2。
②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多少度?
③五边形的外角和,六边形以及n边形的外角和呢?
(3)读一读
先让学生阅读教材89页最后两段内容,然后我再用课件展示。
通过做例题和练习来巩固新知识。
先求四边形的外角和,再求五边形、六边形以及n边形的外角和,我提出阶梯式的问题,让学生逐步归纳得出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这两段是新增加的内容,从另一个角度增加对任意多边形外角和理解与认识。这样处理,注重教材阅读学习,同时用课件演示更加形象直观,便于理解。
5、归纳总结
形成体系
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小结:
(1)现在你能解决数学知识抢答赛上,王老师提出的问题了吗?你知道为什么能用四块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四边形拼成一块无空隙的纸板了吗?
(2)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和方法?你有什么收获?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引问中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总结对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有利于培养归纳、总结的习惯和能力,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
6、分组竞赛
升华情感我制作了A、B、c、D四组不同的电子试卷,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小组竞赛的形式合作完成,自检掌握情况。通过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在做练习的过程中,通过小组协作来巩固知识和获得技能。
在每组试卷中,大部分选自教材的练习题。另外,我还另增加了1个思考题,实际上是对证明四边形内角和方法的补充,主要是通过一题多解发散思维,提高思维的灵活性,还可以复习旧知识,把握知识间的相互联系,让学生再次体会转化的思想方法。
五、评价分析
1、注意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通过课堂中学生展示自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交流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动手操作的表演,各种问题尝试解答等活动,使教师从学生思维活动、有关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学生参与活动的程序等多层面地了解学生。
2、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发现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价,并对学生中出现的独特的想法或结论给予鼓励性评价。
六、设计说明
1、指导思想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编写意图,在本节课设计时,我遵循以下原则:情境引入激发兴趣,学习过程体现自主,知识建构循序渐进,思想方法有机渗透。
2、关于教材处理
本教案设计时,我对教材作了如下改变:
①将教材例1作为练习中的“想一想”,由学生自已尝试解答;
②将例2中的求“六边形”的外角和,改为练习中的“算一算”,先让学生求“四边形”的外角和,再探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n边形的外角和”。这样处理仍然是为了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索,使学生学习变“被动”为“主动”。
③作业采取分组竞赛的形式合作完成。这样,在情感上,本节课学生由好奇到疑惑,由解决单个问题的一点点快感,到解决整个问题串的极大兴奋,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激情。这时,一次有效的教学竞赛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激情得到释放,学科个性得以张扬,教师可稍加点拨,适可而止,把更多的思考空间留给学生。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设计说明,不足之处,请各位指正,谢谢!
《多边形的内角和》说课稿3
各位评委、老师:
早上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第八章《多边形》的第三节“多边形的内角和” 。说课内容包括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分析、过程设计和评价分析五个部分。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多边形的内角和”一节包括的内容主要有多边形的有关概念以及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推导和运用。
2、本章及本节的地位与作用
本章《多边形》,探索的是三角形和多边形的有关概念和性质,是学生在上学期初步认识和感受空间图形之后的延伸,也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各种多边形打好基础。
本节课“多边形的内角和”作为本章的一个重点,是三角形有关知识的拓展,学习四边形的基础, 公式的运用还充分地体现了图形与客观世界的密切联系。
3、重点与难点
多边形内角和的公式及公式的推导和运用是本节课的重点; 因为公式的得出可以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推导, 所以我确定本节课的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 探索多边形内角和的公式。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课改应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应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有利于进行创造性的教学。因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知识目标:
① 识别多边形的顶点、边、内角及对角线;
② 理解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推导过程;
③ 掌握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内涵及其运用。
能力目标:
① 培养学生类比归纳、转化的能力;
②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猜想和概括的能力。
思想情感目标:
通过体会数学图形的美感,提高审美能力, 树立认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实践的观点。
三、教法分析
在教法上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猜想----概括,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充分发挥其自主能动性。
学法指导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关键,本节课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指导他们动手操作、交流合作,体验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
教学手段上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直观演示,更好地实现了“数形结合”的教学,切实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四、过程设计
1、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我是这样设计问题的:
在一个平面内,把一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固定,一边套上橡皮筋往外拉成一条折线,该折线与三角形的另外两边围成一个什么图形?再把橡皮筋的一边又往外拉,再固定, 又围成什么图形?……不断地向外拉,结果围成什么图形?
如果上述情况不是往外拉而是往里推,那是什么图形?
在学生的回答中引出主题:今天我们来学习多边形的有关知识.
(板书: 多边形的内角和)。
因为前面已经学过三角形的有关知识, 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入手引入新知识, 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启发思考: 多边形与三角形有什么密切的联系呢? 渗透了互为转化的思想。
2、新课学习:
(1)基本概念
我把新课的引入过程作为本节课一条主线,各环节都围绕着这条主线展开。
首先告诉学生:我们往外拉得到的这些图形称为凸多边形,你能给往里推得到的多边形起个名字吗?怎样区别这两种图形呢?把凹多边形与凸多边形从分割的角度来区别,指出暂时研究的只是凸多边形。
帮助学生复习三角形的有关概念,类比得出四边形、五边形、… n边形的定义,识别多边形的顶点、边及内角,并会表示出一个多边形。
引入特殊多边形之前, 先欣赏生活中常见到的丰富多彩的图案, 让学生体会数学图形的美,提高审美情趣. 称这样的多边形为正多边形,说明这种规则的、对称的图形非常重要,为下一节学习用正多边形铺设地板作好铺垫。
在多边形的对角线这一概念的认识和理解上,应突出它的作用,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由于这种特殊的线段,把多
边形分割成了最基本的图形——三角形,目的是为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推导埋下伏笔。
(2)知识探究
为了加深对概念的理解,领会其运用,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 在知识探究这一部分,我采取以下两个探究活动充分调动全体学生主动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
探究活动1:多边形的对角线
先让学生画出四边形、五边形所有的对角线,再让三个学生上黑板,分别画出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只从一个顶点出发引出的对角线,其余学生则在下面都画出这三种情况,由动脑到动手,在操作中获取知识。
思考并分小组讨论以下两个问题:①从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能画出几条对角线?②这样的画法把多边形分成了多少个三角形?
因为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推导就是从对角线和三角形入手的,因此,这两个问题就显得尤其重要。引导学生回想课前引入的过程, 图形的转化中对角线有什么作用? 与边数对比,发现什么变化规律,归纳总结出来。
探究活动2:多边形的内角和
这既是本节课的重点, 又是难点, 能不能从以上对角线的问题得到启示呢? 为了紧紧扣住主题, 前后呼应. 我先提出问题: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
四边形的内角和呢?怎样算出?有的学生可能会想到用量角器量一量, 或类似求三角形内角和那样剪下来拼一拼, 有的可能马上就看出四边形被一条对角线分成了两个三角形, 它的内角和就是2×180°……在肯定正确的答案和各种想法的同时,让学生寻找出最优办法。
《多边形的内角和》说课稿4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下)第七章第三节《多边形的内角和》。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作为第七章第三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内容上,从三角形的内角和到多边形的内角和,再将内角和公式应用于平面镶嵌,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这样编排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探索与归纳能力,体会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和转化等重要的思想方法。
2、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难点:探索多边形内角和时,如何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掌握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进一步了解转化的数学思想。
2、数学思考:能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发展能力推理和语言表达能力,并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问题的方法。
3、解决问题:让学生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4、情感态度:让学生体验猜想得到证实的成就感,在解题中感受生活中数学的存在,体验数学充满探索和创造。
三、教法和学法分析
本节课借鉴了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在做中学”的理论和叶圣陶先生所倡导的“解放学生的手,解放学生的大脑,解放学生的时间”的思想,我确定如下教法和学法:
1、教学方法的设计我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方法,整个探究学习的过程充满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体现了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2、活动的开展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疑、解疑,组织活泼互动、有效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猜想,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3、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我利用课件辅助教学,适时呈现问题情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直观效果,提高课堂效率。
四、教学程序设计
1、本节教学将按以下六个流程展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合作交流探索新知↓自主探究得出结论↓尝试练习应用新知↓归纳总结形成体系↓分组竞赛升华情感
2、教学过程
互动环节互动内容设计意图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在一次数学基础知识抢答赛上,王老师出了这么一个问题:某个多边形所有的角加起来等于它的外角和,那么该多边形是几边形?小明同学仅用几秒钟就解决了问题,你能吗?
(2)(演示教具)用四块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四边形可拼成一块无空隙的纸板,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引出课题。
这样一开始就利用抢答赛问题以及教具演示实验来提问设疑,学生很容易发问:这个多边形是几边形呢?用四块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四边形可拼成一块无空隙的纸板,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效果呢?从而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
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问题: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外角和等于多少度?长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正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
(2)问题: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呢?你是怎样得到的?你能找到几种方法?
(3)学生思考,并分组交流讨论,教师深入小组参与活动,指导、倾听学生交流。
(4)学生分组选代表展示小组的探索成果,师生共同进行评判,对学生找到的不同方法要加以及时肯定。
学生可能找到以下几种方法:
①“量”—即先测量四边形四个内角的度数,然后求四个内角的和;
②“拼”—即把四边形的四个内角剪下来,拼在一起,得到一个周角;
③“分”—即通过添加辅助线的方法,把四边形分割成三角形。
教师在学生展示完后提问:
①在“量”、“拼”、“分”这几种方法中,哪种方法操作简单又相对准确?
②我们刚才找到了几种不同的辅助线的作法,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先回顾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内角和,促使学生对新问题进行思考与猜想。
从简单的四边形入手,让学生亲自操作寻求结论,易于引起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找到多种方法,让学生体会多种分割形式,有利于深入领会转化的本质——四边形转化为三角形,也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通过交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清楚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自主探究得出结论
(1)问题:用刚才类似的方法,你能算出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的内角和吗?
学生先独立思考,分组讨论,然后再叙述结论。
(2)问题:依此类推,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呢?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得出n边形的内角和公式为(n—2)·180°。从探索四边形的内角和,到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乃至n边形,通过增强图形的复杂性,让学生体会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再一次经历转化的过程,同时在分组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合作的重要性。
4应用新知尝试练习
(1)想一想:如果一个四边形的一组对角互补,那么另一组对角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教材88页例1)。
(2)算一算
①教材89页练习1、2。
②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多少度?
③五边形的外角和,六边形以及n边形的外角和呢?
(3)读一读先让学生阅读教材89页最后两段内容,然后我再用课件展示。通过做例题和练习来巩固新知识。先求四边形的外角和,再求五边形、六边形以及n边形的外角和,我提出阶梯式的问题,让学生逐步归纳得出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这两段是新增加的内容,从另一个角度增加对任意多边形外角和理解与认识。这样处理,注重教材阅读学习,同时用课件演示更加形象直观,便于理解。
5归纳总结形成体系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小结:
(1)现在你能解决数学知识抢答赛上,王老师提出的问题了吗?你知道为什么能用四块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四边形拼成一块无空隙的纸板了吗?
(2)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和方法?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引问中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总结对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有利于培养归纳、总结的习惯和能力,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
6分组竞赛升华情感
我制作了A、B、C、D四组不同的电子试卷,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小组竞赛的形式合作完成,自检掌握情况。通过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在做练习的过程中,通过小组协作来巩固知识和获得技能。
在每组试卷中,大部分选自教材的练习题。另外,我还另增加了1个思考题,实际上是对证明四边形内角和方法的补充,主要是通过一题多解发散思维,提高思维的灵活性,还可以复习旧知识,把握知识间的相互联系,让学生再次体会转化的思想方法。
五、评价分析
1、注意评价内容的多元化通过课堂中学生展示自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交流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动手操作的表演,各种问题尝试解答等活动,使教师从学生思维活动、有关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学生参与活动的程序等多层面地了解学生。
2、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发现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价,并对学生中出现的独特的想法或结论给予鼓励性评价。
六、设计说明
1、指导思想根据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编写意图,在本节课设计时,我遵循以下原则:情境引入激发兴趣,学习过程体现自主,知识建构循序渐进,思想方法有机渗透。
2、关于教材处理本教案设计时,我对教材作了如下改变:
①将教材例1作为练习中的“想一想”,由学生自已尝试解答;
②将例2中的求“六边形”的外角和,改为练习中的“算一算”,先让学生求“四边形”的外角和,再探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n边形的外角和”。这样处理仍然是为了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索,使学生学习变“被动”为“主动”。
③作业采取分组竞赛的形式合作完成。这样,在情感上,本节课学生由好奇到疑惑,由解决单个问题的一点点快感,到解决整个问题串的极大兴奋,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激情。这时,一次有效的教学竞赛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激情得到释放,学科个性得以张扬,教师可稍加点拨,适可而止,把更多的思考空间留给学生。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设计说明,不足之处,请各位指正,谢谢!
《多边形的内角和》说课稿5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多边形及其内角和》的第二课时。我将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在三角形内角和知识基础上的拓广和发展,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深化,是后面学习多边形镶嵌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空间几何的基础,学好多边形内角和的内容,为学生认识探索客观世界中不同形状物体存在的一般规律打下基础,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觉有很大的帮助。
二、学情分析
1、我所任教的班级,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由于自小独立性较强,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喜欢合作讨论,对数学学习有较浓厚的兴趣。大部分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较好。
2、本节课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索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在此之前学生对三角形、特殊四边形的内角和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和认识。估计学生在探究任意四边形内角和时会想到量、拼、分的方法,但是分割“多边形为三角形”这一过程会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想办法把难点分散,有利于学生对本课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三、教学目标分析
新的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猜想、归纳等探索过程。根据新课标和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知识与技能】
掌握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并能熟练运用。
【数学思考】
(1)通过测量,类比,推理等教学活动,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发展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体会转化思想在几何中的运用,同时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问题的方法。
【解决问题】
通过探索多边形内角和公式,让学生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的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
1、通过动手实践、相互间的交流,进一步激发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
2、体验猜想得到证实的成就感,在解题中感受生活中数学的存在,体验数学充满探索。并在探索过程中激发、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基于以上教学目标,我确定以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
【教学难点】探究多边形内角和时,如何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
因此,本节课我借助课件辅助教学,可以更好的突破重难点,增强直观效果,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课堂效率。
四、教法和学法分析
本节课借鉴了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在做中学”的理论和叶圣陶先生所倡导的“解放学生的手,解放学生的大脑,解放学生的时间”的思想,我确定如下教法和学法:
1.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我采用启发式、探索式教学方法,意在帮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动手,从实践中获得知识。整个探究学习的过程充满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体现了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2.学习方法:
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疑,解疑,组织活泼互动、有效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猜想,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五、说教学流程
1、环节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情景:请学生观察“上海世博园”的宣传视频。
从 “情境认知理论”得知:图文加情境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图文和情境并用可使效率提高到300%。通过观看上海世博园视频,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并引导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对建筑物的外观抽象成已知的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多边形。提出问题: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设计这个问题的目的是因为探索多边形内角和与边数关系的根本方法是把多边形转化为多个三角形,因此唤醒学生已有知识“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有助于解决后面的问题。接下来提出问题,正方形、长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学生回答后进入新课内容,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个确定值,引导学生猜想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唤醒学生已有知识,将有助于本堂课问题的解决,也为后面习题作铺垫。
2、环节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活动1:
猜一猜:围绕“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这一问题引导学生从正方形、长方形这两个特殊的多边形的内角和,很容易猜测出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度。
议一议:你是怎样得到的?你能找到几种方法?这个环节学生可能出现“度量” 、“剪拼”、“作辅助线” 等等甚至更多的方法。为此我又抛出问题:五、六、七边形的内角和怎么求?你发现了什么?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自然过渡到用作辅助线的方法求多边形的内角和,同时也要告诉学生在测量和剪拼活动中可能会产生误差,由此感受到作辅助线在解决几何问题中的必要性。这一环节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推理能力。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适当的引导学生利用作辅助线的方法把多边形转化为三角形,鼓励学生寻找多种分割形式,深入领会转化的本质——将四边形转化为三角形问题来解决。然后让学生表达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用电脑演示四边形分割成三角形的多种方法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想一想:这些分法有什么异同点?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教师给予适当的评价和鼓励。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小结:借助辅助线把四边形分割成几个三角形分割的关键在于公共点的选取,并演示公共点在图形内、外、顶点处。利用三角形内角和求得四边形内角和,这是数学学习中的一种常用转化的思想方法。
活动2:
做一做:选一种你喜欢的上述分割的方法,类比求四边形的内角和方法求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等的内角和,让学生再一次经历转化的过程,加深对转化思想的理解,通过增加图形的复杂性,再一次经历转化的过程,加深对转化思想方法的理解,体会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多边形的对角线,我们来看对角线与多边形的边数和多边形的内角和之间有什么关系?
议一议:
问题1:对比上面探究四边形内角和的过程,你能得出五边形的内角和?六边形的内角和?
问题2:能否采用不同的分割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问题3:n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
活动3:
想一想:采取表格的形式,首先请学生找出将多边形分割成三角形的个数,再根据三角形个数求出多边形的内角和。学生分组讨论、归纳分析并展示自己发现的规律,要求用已“探究”的不同多边形来有条理地发现和概括出多边形的边数与内角和之间的关系,水到渠成地归纳、类比推出n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思考问题的方法根据本组探究过程填写下面表格的第二、三、四列,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
尝试完成第五列n边形的探究。
由于学生不熟悉完全归纳法,采取表格的形式使归纳更富条理性。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2)×180°,我又鲜明的指出:N表示什么?
但是学生有可能出现其它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比如:由四边形内角和求五边形内角和,由五边形内角和再求六边形内角和,依次类推,边数每增加1条内角和就增加 180°。但是这种方法给活动3公式的得出带来困难。所以教师要因势利导,给学生正确的评价。在探索的过程中再一次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及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的能力。
练一练:为了使学生达到对知识的巩固与应用,我特地设计了一组(5个)即时抢答题,通过这些题目学生当堂训练、独立计算,并根据学生都喜好竞赛的特点,采用抢答式完成。运用所学公式解决问题并巩固、理解、记忆公式。
抢答:
(1)过一个多边形一个顶点有10条对角线,则这是 边形.
(2)过一个多边形一个顶点的所有对角线将这个多边形分成五个三角形,则这是 边形.
(3)多边形的内角和随着边数的增加而 ,边数增加一条时它的内角和增加 度。
(4)十二边形的内角和等于 度。
(5)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720度,那么这个多边形是 边形.
3、环节三:例题讲解,知识巩固
在此,我设计了2个例题,并对教科书上的例题作了较小的改动,书上的例1简略讲解,这个例题就是对四边形的内角和的简单应用,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简单;对于例2我把书后面的85页习题第9题变成例题,这一道题目具有较好的典型性,特别是知识间的融会贯通,主要要求学生掌握:三角形、五边形的内角和,正五边形等相关知识。
4、环节四:分组竞赛、情感升华
(1)智慧大比拼
内容:P87的练习分成2类。
通过新颖的形式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主动参与活动的热情。学生利用当堂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本节知识。
(2)拓展探究
内容:用一把剪刀,将一张正方形卡片一个角截去,剩下的卡片是一个几边形?它的内角和是多少?
小组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分析可能的每一种截取情况,根据不同截法得出不同结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大胆尝试、主动探讨、勇于创新。让学生深刻的感受到合作交流的重要性,体会成功的喜悦。
(3)情系世博
内容:20xx年5月1日世博会在上海拉开帷幕,小明为了纪念这一特殊年号,他想用20xx°设计一个多边形,他的愿望能实现吗?
引导学生利用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解释小明的设想能否实现。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以及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并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5、环节五:畅所欲言、分享成果
请学生谈自己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并整理自己参与数学活动的经验,回味成功的喜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是给学生正确地评价自己和他人表现的机会,这也是给教者本身一个反思提高的机会。通过这个环节使学生这节课所学的知识系统化,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6、环节六:布置作业、课后提升
(1)习题7.3第2题、第4题。
(2)选做题:用另外两种作辅助线的方法证明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采用分层布置作业,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及成就感,从而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
六、评价分析
评价学生,不仅仅是一个手段和结果,它对学生的人格、个性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新课程对课程的评价应把握形成性、发展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在实践中我打算在课堂上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1、评价在学习中各种能力〈如表达、想象、动手、思维、自学能力等〉的发展情况。
2、评价学习过程中的创新表现。
3、评价在学习过程中对身边事物、社会现实的关注程度。
评价必须最大限度地考虑最终结果,要以培养学生的荣誉感、自尊心和进取心为目的,使其产生获取成功的动力。
七、说板书设计
最后,我的板书设计力求简洁明了,便于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总结,并体现教师的示范作用,突出本堂课的重难点,及主要的思想方法。
板书设计:
多边形的内角和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设计说明,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上说明这节课“教什么”和“怎么教”,并且阐明了“为什么要这样教.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多边形的内角和》说课稿6
一、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已经学完三角形的内角和,对内角和的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加上八年级的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强,互相评价、互相提问的积极性高、因此对于学习本节内容的知识条件已经成熟,学生参加探索活动的热情已经具备,所以把这节课设计成一节探索活动课是切实可行的。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六节《探索多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的第一课时、本节内容是七年级上册多边形相关知识的延展和升华,并且在探索学习过程中又与三角形相联系,从三角形的内角和到多边形的内角和环环相扣,前面的知识为后边的知识做了铺垫,联系性比较强,特别是教材中设计了现实情境,“想一想”,“议一议”等内容,体现了课改的精神、在编写意图上,编者强调使学生经历探索、猜想、归纳等过程,回归多边形的几何特征,而不是硬背公式,发展了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多边形内角和定理,进一步了解转化的数学思想
【过程与方法】经历质疑、猜想、归纳等活动,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在探索中学会与人合作,学会交流自己的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猜想得到证实的成功喜悦和成就感,在解题中感受生活中数学的存在,体验数学充满着探索和创造。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多边形内角和定理的探索和应用。
【教学难点】多边形定义的理解。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推导。转化的数学思维方法的渗透。
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分成七个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现实情境,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第二环节:概念形成。
第三环节:实验探究。
第四环节:思维升华。
第五环节:能力拓展。
第六环节:课时小结。
第七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 创设现实情境,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1、多媒体展示蜂窝,教师结合图片让学生发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多边形。
2、工人师傅锯桌面:一个四边形的桌面,用锯子锯掉一个角,还剩几个角?
目的:
1、通过现实情境的展示,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起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2、把学生的注意力自然的引入研究方向,为课题的研究做铺垫。
第二环节 概念形成
1、借助多媒体显示一多边形,学生类比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对多边形定义、并表示出相应的元素。
2、教师再给出严格规范的定义,特别借助学具说明“在平面内”的必要性、此外,说明正多边形的定义以及多边形可分为凸多边形和凹多边形。
目的:
1、对于边角这些能在图形中识别而又不要求学生掌握的描述性定义,采取学生类比三角形的表示方法来归纳,渗透类比的数学思想。
2、借助于自制的直观教具,说明多边形定义中“在平面内”这一条件,易于学生理解,化解了难点。
第三环节 实验探究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展开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那么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呢?从四边形开始研究。
活动一:利用四边形探索四边形内角和
要求: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完成)
(师巡视,了解学生探索进程并适当点拨)
(生思考后交流,把不同的方案在纸上完成)
《多边形的内角和》说课稿7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很高兴有机会参加这次教学研究活动。
我的教学设计是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第八章第三节“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我从以下七个方面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设想:
一, 教材分析
从教材的编排上,本节课作为第八章的第三节是承上启下的一节,在内容上,从三角形的内角和到四边形的内角和到多边形的内角和环环相扣,前面的知识为后边的知识做了铺垫,知识联系性比较强,特别是教材中设计了一些“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等内容,体现了课改的精神。在编写意图上,编者有意从简单的几何图形入手,让学生经历探索,猜想,归纳等过程,发展了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二, 学生情况
学生上节课刚刚学完三角形的内角和,对内角和的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加上七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心,求知欲强,互相评价互相提问的积极性高。因此对于学习本节内容的知识条件已经成熟,学生参加探索活动的热情已经具备,因此把这节课设计成一节探索活动课是切实可行的。
三, 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的确定
新的课程标准注重学生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等探索过程。根据新课标和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知识与技能】掌握多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定理,进一步了解转化的数学思想
【过程与方法】经历质疑,猜想,归纳等活动,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在探索中学会与人合作,学会交流自己的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猜想得到证实的成功喜悦和成就感,在解题中感受生活中数学的存在,体验数学充满着探索和创造。
【教学重点】多边形内角和及外角和定理
【教学难点】转化的数学思维方法
四, 教法和学法
本次课改很大程度上借鉴了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在做中学”的理论,突出学生独立数学思考活动,希望通过活动使学生主动探索,实践,交流,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尤其是本节课更是一节难得的探索活动课,按新的课程理论和叶圣陶先生所倡导的“解放学生的手,解放学生的大脑,解放学生的时间”及初一学生的特点,我确定如下教法和学法。
【课堂组织策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疑,解疑,组织活泼互动,有效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猜想,积极思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有关内容。
【学生学习策略】明确学习目标,在教师的组织,引导,点拨下进行主动探索,实践,交流等活动。
【辅助策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三角形内角和向多边形内角和转化,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另外利用演示法,归纳法,讨论法,分组竟赛法,使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得到恰当的发展和提高。
五, 教学过程设计
整个教学过程分五步完成。
1,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首先解决四边形内角的问题,通过转化为三角形问题来解决。
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更进一步解决五边形内角和,乃至六边形,七边形直到N边形的内角和,都能用同样的方法解决。学生分组讨论。
3, 归纳总结,建构体系。
多边形内角和已得出,对外角和更是水到渠成,这时要适当的总结,让学生自己得到零散的知识体系。
4, 实际应用,提高能力。
“木工师傅可以用边角余料铺地板的原因是什么 ”这既是对本节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又是本章第一节的延伸,同时也为下节打下了一个铺垫
5, 分组竞赛,升华情感
四组不同难度的电子试卷,既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又使学生本节课产生的激情得以释放。
六, 板书设计
板书本节课学生所需掌握的知识目标:即多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定理
七, 创意说明
本节课在知识上由简单到复杂,学生经历质疑,猜想,验证的同时,在情感上,由好奇到疑惑,由解决单个问题的一点点快感,到解决整个问题串的极大兴奋,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激情。这时,一次有效的教学竞赛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激情得到释放,学科个性得以张扬,教师稍加点拨,适可而止,把更多的思考空间留给学生。
《多边形的内角和》说课稿8
(1)在一次数学基础知识抢答赛上,王老师出了这么一个问题:某个多边形所有的角加起来等于它的外角和,那么该多边形是几边形?小明同学仅用几秒钟就解决了问题,你能吗?
(2)(演示教具)用四块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四边形可拼成一块无空隙的纸板,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引出课题。
这样一开始就利用抢答赛问题以及教具演示实验来提问设疑,学生很容易发问:这个多边形是几边形呢?用四块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四边形可拼成一块无空隙的纸板,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效果呢?从而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
(1)问题: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外角和等于多少度?长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正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
(2)问题: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呢?你是怎样得到的?你能找到几种方法?
(3)学生思考,并分组交流讨论,教师深入小组参与活动,指导、倾听学生交流。
(4)学生分组选代表展示小组的探索成果,师生共同进行评判,对学生找到的不同方法要加以及时肯定。
学生可能找到以下几种方法:①“量”—即先测量四边形四个内角的度数,然后求四个内角的和;②“拼”—即把四边形的四个内角剪下来,拼在一起,得到一个周角;③“分”—即通过添加辅助线的方法,把四边形分割成三角形。
教师在学生展示完后提问:①在“量”、“拼”、“分”这几种方法中,哪种方法操作简单又相对准确?②我们刚才找到了几种不同的辅助线的作法,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先回顾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内角和,促使学生对新问题进行思考与猜想。
从简单的四边形入手,让学生亲自操作寻求结论,易于引起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找到多种方法,让学生体会多种分割形式,有利于深入领会转化的本质——四边形转化为三角形,也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通过交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清楚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多边形的内角和》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钱场中学的陈芬老师。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下)第七章第三节《多边形的内角和》。
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作为第七章第三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内容上,从三角形的内角和到多边形的内角和,再将内角和公式应用于平面镶嵌,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这样编排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探索与归纳能力,体会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和转化等重要的思想方法。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
难点:探索多边形内角和时,如何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掌握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进一步了解转化的数学思想。
2、数学思考:能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发展能力推理和语言表达能力,并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问题的方法。
3、解决问题:让学生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4、情感态度:让学生体验猜想得到证实的成就感,在解题中感受生活中数学的存在,体验数学充满探索和创造。
三、教法和学法分析
本节课借鉴了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在做中学”的理论和叶圣陶先生所倡导的“解放学生的手,解放学生的大脑,解放学生的时间”的思想,我确定如下教法和学法:
1、教学方法的设计
我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方法,整个探究学习的过程充满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体现了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2、活动的开展
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疑、解疑,组织活泼互动、有效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猜想,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3、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我利用课件辅助教学,适时呈现问题情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直观效果,提高课堂效率。
四、教学过程分析
1、本节教学将按以下六个流程展开
第四篇:多边形及多边形内角和教案
多边形及多边形的内角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多边形定义。
2.掌握多边形内角和的计算公式.3.掌握“多边形外角和等于360°”.
4.会用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的性质解决简单几何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类比归纳得出多边形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类比能力,渗透化归思想方法。
2.探索并了解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说理和简单推理的意识及能力;
3.通过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 4.探索多边形内角和公式,体验归纳发现规律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Ø重点:本节教学的重点是任意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 Ø难点:例2的解题思路不易形成,是本节教学的难点.。【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4页
(1)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四边形的定义,今天清晨,小明在广场的小路上跑步,请问小明跑步的图案可以抽象出什么图形呢?(2)上图广场上的小路可以抽象出一个边数为5的多边形——五边形。我们知道边数为 3的多边形——三角形,边数为4的多边形——四边形,„„边数为n的多边形——n边形(n≥3,n是整数).[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教师创设生活情境,通过类比让学生有意识地整理所学习的内容,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兴趣,从而自觉参与数学知识整理的活动和探究新知的过程。]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你能设法求出这个五边形的五个内角和吗?先启发学生回顾四边形的内角和及推理 方法,提出多边形对角线定义:连结多边形不相邻两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是下面解决多边形问题的常用辅助线)。
(2)启发学生用连结对角线的方法把多边形划分成若干个三角形来完成书本第96页的合作学习。
(3)再启发学生观察所能划分成的三角形个数与边数n有关。(4)结论:n边形的内角和为(n-2)×180°(n≥3).(5)及时巩固
【总结回顾,反思内化】 这节课学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1)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有 条对角线.(2)一个n边形共有 条对角线】。(3)n边形的内角和为
(4)任何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5)数学思想:类比(多边形定义类比四边形定义)转化(多边形内角和问题可以转化为三角形问题)。【作业布置,延伸拓展】
第五篇:多边形的内角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
(2)使学生掌握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并学会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充分领会数学转化思想。
(2)通过变式练习,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公式的猜想、归纳、推断一系列过程,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材分析
《多边形的内角和》是七年级下册第7.3章第二节内容,本节内容安排一个课时。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本节课我采用了“观察、点拨、发现、猜想”等探究式教学方式,在创设问题,新课引入等教学环节中,我提出问题,质疑,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思考等。启发、点拨下发现问题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目的在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想、主动探讨获得新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
三、学校与学生情况分析
海南省乐东县千家中学是一所少数民族的初级中学,全部都来自于贫困的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比较落后。因此,大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以及学习风气都比较差一些。不过这个学期在新教材,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在新的课堂教学方法中,逐步淡化了过分训练,而是重视学生学习兴趣和态度的培养,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另外在少数民族地区七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大一些。他们在班里开始逐步形成了自己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师生互动的气氛也逐步形成。
四、教学设计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出新课。
1、以疑导入,引发求知欲。先展示六螺帽,八角石英钟、多边形水果盘等多边形实物。由此激发学生自己要设计,怎样设计的求知欲。然后提出具体问题。
引题:我们学校要准备建造一个各边长为5米,各内角都相等的十二边形花坛。问各角是多少度?
2、复习提问,知识巩固。
⑴三角形内角和等于多少度? ⑵四边形内角和定理以及推导方法。
3、引入新课
上一节课学习了求四边形内角和的方法,怎样求五边形、六边形……n边形的内角和呢?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索,研讨新知
1、以动激趣,浅探求知。
一画:画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让学生自己动手画)。
二量:量出五边形、六边形各内角,并求出其和(让学生自己求知)。
三比较:比较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分别是三角形内角和的多少倍,并由此去探索他们之间的初步规律。
2、观察联想,启迪思维。
(1)观察引探:观察比较以上结论后,启发提问:“边数少的多边形可以通过量角来求和,如果边数很多那又怎么办?由上述结论可知,多边形的内角和是三角形内角和的若干倍,那么这个倍数与多边形的边数有何关系?能否找出其规律?”(让学生猜想,大胆尝试)(2)启发联想:我们已经学过求四边形内角和的推导方法,它是以三角形为基础求得的,即连结一条对角线,将四边形分割为两个三角形,其和为180°×2,那么五边形、六边形、……n边形能否依此类推呢?
3、讨论、交流、创新
探索方法(一):(1)启发连线:依照四边形求内角和的方法,从任一角的顶点作对角线,将多边形分割为若干个三角形。(先让学生想,再启发学生)(2)自主探索、讨论交流:让学生自己去研讨发现多边形内角和与各三角形内角和之间的关系,三角形个数与多边形边数的关系。
(3)找规律填空:抽一名学生到事先准备好的小黑板上填写,其余学生各自完成,教师巡视学生完成情况,然后教师给出答案让学生对照答案,教师再作出评价。
三角形有(?-2)个三角形,内角和是180°×(?-2);四角形有(?-2)个三角形,内角和是180°×(?-2);五角形有(?-2)个三角形,内角和是180°×(?-2);……
n边形 有(?-2)个三角形,内角和是180°×(?-2);(4)揭示规律(由学生汇报)a、三角形的个数与多边形边数有何关系?(比边数少2)b、多边形的内角和与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有何关系?(相等)(5)归纳结论(由学生概述)n边形内角和等于(n-2)×180°[让学生自主探索,寻找规律,发现知识] 探索方法(二):(1)变换分割:在多边形内任取一点O,顺次边各顶点。
(2)再次研讨:让学生去发现多边形内角和与三角形内角和之间的关系。(多边形的内角和=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1周角)(3)找规律,填空(让一名学生上黑板填写,其他学生各自完成)。
三角形有?个三角形,内角和是180°×?-360°=180°×(?-2);四角形有?个三角形,内角和是180°×?-360°=180°×(?-2)五角形有?个三角形,内角和是180°×?-360°=180°×(?-2)……
n边形 有?个三角形,内角和是180°×?-360°=180°×(?-2)(4)归纳结论(由学生得出)n边形的内角和是:180°×(n-2)探索方法(三):(1)改变连线:以多边形任一边上的一点为起点,连结各顶点。
(2)再次研讨:让学生去发现多边形内角和与三角形内角和之间的关系。(多边形的内角和=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1平角)(3)找规律,填空。(抽一名学生登台填空,其他学生各自完成)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2)四角形有(?-1)个三角形,内角和是: 180°×(?-1)-180°=180°×(?-2)五角形有(?-1)个三角形,内角和是: 180°×(?-1)-180°=180°×(?-2)……
n边形 有?个三角形,内角和是: 180°×(?-1)-180°=180°×(?-2)(4)揭示其特点(启发学生去发现)a、分割后三角形的个数有何变化? b、求多边形内角和的方法有何不同?(探索方法1,是由多边形内角和等于各三角形内角和求得;探索方法2,是由多边形的内角和=各三角形内角和-1周角求得;探索方法3,是由多边形的内角和=各三角形内角和-1平角求得)。
(5)比较结论(由学生总结)[进一步让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一题多证的能力和兴趣。](三)推导n边形外角和定理
(1)引导学生找出各内角与相邻外角的关系。(互补)(2)找出多边形外角和与内角和之间的关系: 外角和=n个平角-多边形内角和=n×180°-(n-2)×180°=360°
(3)推出结论:n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由学生得出)。
(四)例题讲解
例1,(教材P88页例1)例2,已知十边形的各内角相等,求各内角、外角分别是多少度?(要求学生用两种方法求解,学生先练,然后教师讲、评)。
a、利用内角和定理求;b、利用外角和定理求。
例3,(教材P90页习题7.3第6题第(1)、(2)小题)(1)启发学生找出等量关系。
(2)学生如何根据关系,列方程,求出其解(抽一名学生登台解答)。
(3)师生共同评价。
(五)随堂练习
1、如图,直线OB⊥AB,垂足为B,直线OC⊥AC,垂足为C。
(1)∠A与∠1有什么关系?
(2)∠A与∠2有什么关系?
2、已知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外角都等于72°,这个多边形是几边形?
3、若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内角和的三分之二,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多少?(六)回顾小结,验收成效
1、已知边数如何求内角和;
2、已知内角和如何求边数;
3、n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成一定的比例关系,求其n边形的边数。
(七)课后作业(教材P91习题7.3第8、9题)
五、教学反思
上完这节课后,自我感觉良好,学生在课堂上也积极参与思考、大胆尝试、主动探讨、勇于创新。
首先我先复习相关知识,引出新的问题,明确指出虽然采用的分割方法不同,但是目标是一致的,都是通过添加辅助线,把未知的多边形的内角和转化为一些三角形的内角和,向学生渗透了“转化”这种数学思想方法。在此教学中,只须真正实施民主的开放式教学,创设平等、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师生完全处于平等的地位,学生才能敞开思想,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思考问题,使他们有足够的机会显示灵性,展现个性。在问题探究、合作交流、形成共识的基础上,在课堂活动中经历、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过程,也只有这样,才能将创新教育的目标落到实处,让学生在自主参与学习,解决问题、尝试到一题多证的方法,体验到参与的乐趣、合作的价值,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六、案例点评
陈老师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上,内容丰富,过程非常具体,设计也较合理。整节课以推导多边形的内角和为线索,让学生经历了提问题、画图、判断、找规律、猜想出一般性的结论。另外,能够体现了用新教材的思想,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也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是比较好的。
但是随堂练习太少而不精,并且没有梯度,能否可以设计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练习,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大的学习和发展空间。另外,关于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推导不必要一一讲解,只要引导学生解决了探索方法1和探索方法2就可以了,对于探索方法3,可以让学生课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