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中阅读教学的几项策略课件资料

时间:2019-05-11 22:00: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课堂中阅读教学的几项策略课件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课堂中阅读教学的几项策略课件资料》。

第一篇:语文课堂中阅读教学的几项策略课件资料

语 文 课 堂 中 阅 读 教 学 的 几 项 策 略

“简简单单地教,轻轻松松地学”在这里,将要从两个方面来谈写自己的理解与看法。

简单并非浅显,而是处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舍去——课外的延伸来代替文本;摆正——学生的主体并非教师地位的缺失。

这是一堂好课最简单而又最科学地评价。那么,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怎样教呢?

一、单元整体教学法

单元整体教学法是以教材自身编排的主题单元内容为整体,通盘考虑这一组课文的教学。强调突出每种课型(讲读课、独立阅读课)的特点和作用,使学生把在讲读课中获得的读写知识,运用到独立阅读课和习作指导课中去,使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得以切实提高。运用这种教学方法,要着眼于以下四个方面:

1.视单元为整体进行教学设计。教学之前,应从全册教学总目标出发,通览全组教材,明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和它在本册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理清本单元训练重点在各篇课文中的教学要求和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四年级第八册共十二个主题单元,十二个不同角度出发的主题,28篇主体课文,17篇开卷有益独立阅读课。

2.弄清各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各类课文的特点,设计好教学结构。如第一至第四主题单元课文的训练重点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每单元侧重点各不相同,分别是记叙文的、散文的、针对课文结构的提出问题,我们准备课的时候,紧紧围绕金钥匙的提示,来设计问题意思的培养方法(具体方法见后文)。第六主题(眼睛)、第十主题(路)和十二主题(回归)是侧重于背景资料的铺垫(训练方法见后文)。第五主题《规则》和第十一主题《快与慢》,故事情节清晰,注重对人物的性格和品质的感悟,为复述重点段落做准备。第八主题《舟船》和第九主题《太阳》主要是让学生体会说明文的一些写作方法。

因此,教学时,既要注意全册读写训练项目之间的横向联系,也要注意与前几册读写重点训练项目之间的纵向联系。做到前后的知识内容逐步深化,不断提高。

3.总结学习方法,建立语文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一个单元各类课文的教学,如果在学完之后不从整体上加以总结概括,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则是零散的。这不利于发挥单元整体教学的功能。因此,应在教完一个单元的课文之后,以“开卷有益”的内容为自读检测,以习作来提高运用的能力。

4.知识迁移,课外延伸,促进能力的全面提高。除在课内抓好各单元的读写重点训练外,还可开展丰富的学科课外活动,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机会和写作素材。

二、变序教学法 这种教法不是按教材内容结构的先后顺序进行讲解和分析,而是采用“切入式”、“逆推式”(倒置法)等变序形式教学。其特点是单刀直入、直奔文章的中心,克服平均使用力量的弊端。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有利于节省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抓好以下几点。

1、从文题入手,如《花之咏》、《一双手》、《永生的眼睛》、《乡村大道》,由题目发出疑问,引发学生读书欲望,带着问题读,寻找问题的答案,解决问题,明白文题的含义。

2、从文章的中心句入手,变序讲读,返析前文,悟出其中的道理。如《语言的魅力》一文中,“春天来了,可是------”是全文的中心句所在,把它提出来,前后对照来学习,这句话出线之前和出现之后个是怎样的一种情况?一句话贯穿了全文。《秉笔直书》中“按照事实写历史,是太史的本分,哪能捏造事实,颠倒是非呢?”既是太史伯说的一句话,也是对文题的解释,更是全文的中心句,就这句来引发出其他三个太史都是坚守这份责任,而使崔杼先后出现不同的变化,形成人物的对比,落实了金钥匙的问题要求。

3、从文章的总起句或篇末总结性词语入手,追根溯源,弄清前因,理解全文。如《春潮》一文,开头第一自然段“北方的二月,春天在进攻,冬天在撤退”,教学时可紧扣诗句,顺向寻因,将各部分内容与开头的诗句进行联系,弄清作者布局谋篇的思路;再如:《海上日出》,结尾“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就奇观一中心词,逆向寻因,找找从哪看出日出是“奇观”,体会其全文总结句子的“牵一发而动全篇”的妙用,从中受到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的熏陶和感染。同样,《太阳》一课中“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可爱的世界”;《丝绸之路》中“丝绸之路成为促进亚欧交流和人类文明发展的纽带”。

三、整体阅读法 .淡化段落的教学,强调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把握

第一,打破了原来侧重词、句、段、篇的阅读教学顺序,不再以词、句、段、篇作为阅读能力发展的外显标志,是阅读教学理念改革的直接体现。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重点是整体感悟全文,抓住训练重点所在,解决字词句。

第二,实现对课文理解目标的手段或途径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不一定每篇课文都必须进行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在这个学段的阅读材料中,诗歌、故事等还占相当大的比例,通过诵读、表演、复述等活动也可以实现初步把握文章内容、体会情感的目标,这就为教师和学生灵活地尝试各种途径和手段创造机会。

那么,整体把握课文是否意味着不需要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了。给文章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可以使我们了解一篇文章的大致内容;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文章的脉络,掌握其结构;可以提高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但是以往的教学,陷入了为分段而分段、为概括段意而概括段意的盲区,或者说抛掷开分段、概括段意的本来目的,单纯地追求考试的“标准答案”。具体表现是:①不对课文做整体把握,孤立地拆析课文。②无论什么文章,无论是否需要,都要从头至尾地分析。③一篇文章如何分段,段意如何概括,都以教参上的“答案”为准,不允许有不同看法,也不允许有不同的说法。④人为规定不合理的要求。比如,分段不能画表格,不能用大括弧表示。段意必须用陈述句概括,不能用反问句、感叹句,更不能用短语、词语……这些做法,并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反而限制了他们的思维,束缚了创新精神的发展。

对重点篇目应该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段、概括段意。在这个过程中,个人的需要、体验和理解始终是最重要的。假如课文所述故事情节很紧凑,或者内容很简单,就不必再分段了;根据需要,可以在把握全书、全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深入地分析某个章节、一篇文章某个部分的详细内容;记叙文可以按情节线索分段,可以按时间顺序分段,可以按空间顺序分段,可以根据观察点的变化分段,可以以作者的情感为线索分段,可以按照人物出场顺序分段……答案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只要言之有理,证据充分,大概就不存在对不对的问题。分段概括段意,是学生学习课文的实践,学生有权利用各种形式表示白己对文章内容和条理的理解,可以用词语概括,比如《海上日出》可以用“前”“中”“后”表示文中的顺序;可以用短语概括,比如《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来历、神态、魅力;可以用描述性的语言,比如《和时间赛跑》,外祖母过时我很忧伤,爸爸告诉我什么是永远会不来了,我感觉到了时间的可贵并常和他赛跑,我悟出了假如和时间赛跑就一定能成功;可以发问,比如《太阳》,太阳是怎样的,和人类的关系是什么;可以用表格形式《跳水》在课后问题基础上,加进事情起因、发展、高潮、结局……

2、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①朗读并抄写教师帮助概括的段意、课文大意,体会其是如何概括的。②找中心句。③学习并练习使用上一平台的词语,如“经过”“原因”“意义”“地位”。④删去次要内容,不断地删,直到不能再删为止。⑤从上下文或上下段的内容推断……以往这方面的经验不少,可以继承。安排这样的练习,要尽量从整体着眼,比如:“课文哪一段概括了全文的内容?说一说。”“假如去掉第一段,好不好?为什么?“ “在所给的文字材料后面补一段。”……要尊重学生白己的体验,不对答案做僵死的限制。

3、重视复述,鼓励学生与他人交流、分享白己的阅读感受

复述课文既是对课文理解的直接体现,同时也为学生相互交流提供了素材和机会。

首先,从复述的对象来看,有明确的规定性和指向性,并不是所有课文都要求复述,而是指具有一定情节的叙事性文学作品。本册适合复述的课文有:《语言的魅力》、《钓鱼的启示》、《永生的眼睛》、《跳水》、《丝绸之路》、《和时间赛跑》、《欲速则不达》、《朱鹮回来了》。

其次,复述方法是理清作者思路、划出重点句子、圈出重点词、加进自己的理解

其次,对于这样的课文,学生关注的重点是作品中的形象。另外,在复述这样的作品时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感受,鼓励学生对作品人物等发表看法、观点,并相互交流。

最后,强调叙事性作品的阅读。经过第一学段的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学生具备了阅读的基础,在第二学段,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发展成为重要任务。为了实现这样的任务,阅读动力和阅读量是关键。根据这个学段学生阅读心理特点,学生喜欢具有生动的形象、故事性较强的作品。

4、在强调朗读和默读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略读的能力。

首先说说朗读。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最经常的练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既是一种重要的能力,也是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最常用的方法。教材中许多课文提出了朗读的具体要求,进行阅读教学,一定要多读少讲,把比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读书,让学生主要通过自主的入境入情地朗读,读懂课文,有所感悟;并通过朗读的实践,逐步提高朗读的水平。

其次是默读。默读的练习在不同的学段有不同的要求:四年级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默读也是阅读教学的重点。要通过反复实践,使学生逐步学会默读。教材中有多篇略读课文明确要求通过默读了解课文内容。精读课文的思考练习,虽然没有明确提出默读的要求,但是许多练习必须在认真默读的基础上完成。默读能力的提高有个训练的过程,要求学生默读应留有比较充裕的时间,使学生能切实地默读课文,并按要求认真思考,默读以后要注意检查效果,决不能匆匆忙忙,使默读的环节流于形式。略读课文的教学,一是内容上,理解内容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二是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以后的大量阅读中进一步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略读课文教学的大体步骤是:先由学生参照提示语中的提示,独立阅读、思考、交流,初步体会内容;然后抓住一两个重点问题,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写法的,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轻松并非放松,而是学生体现的是主动接受,愉悦合作,品味成功。这些,是学生的一种理想的学习境界。怎样学呢?

一、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往阅读教学也重视提问题,有些做法值得肯定,但需要改进。

一种是“带着问题阅读”,比如教师出示课题后问学生:“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呀?”

这样做有益于加强阅读的目的性,提高阅读的效率,节省时间。但是学生学习课文,不应仅被白己的问题限制住,他们阅读后对课文应有整体的感受,这种感受一般都会与阅读前的期待有差异。“带着问题阅读”更适合目的性很强的阅读,例如搜集资料、检索,查阅工具书等,而事先不带着问题的阅读也非常重要。

另一种是“不懂就问”。不懂确实应该问。但是如果学生自以为都懂了,难道就不必再问了吗?为了使阅读深入下去,还应多向自己提出以为已经懂了但重要的问题。

第三种是老师设计题目。很多教师醉心于精心设计提问,把学生引导到教师预定的程式中。因为教师的阅读水平通常都比学生高,这样做有利于学生接受教师的阅读体验,但只是“接受”,一般还不是他们个人的体验、感受。老师设计题目学生答,只是传达结论的巧妙做法,与真正意义的个性化阅读不能等同。老师设计的问题,更像一个“引”学生的“套”, 而不是点燃学生思想智慧的火种。我们这里说“提问题”,是学生的学习行为―一种阅读的方法,阅读的过程,阅读的思维习惯。

总之,我们应当培养学生愿意提问题,敢于提问题,善于提问题,还要教会他们如何处理所提的问题,解决所提的问题。这里一共说了五个小问题,下面分别说一说。

①愿意提问题是愿意学习、愿意探讨、愿意创造的表现。爱因斯坦说过:“系统地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这一问题重要得多。”教师要激发学生提问题的愿望,并把这看得比传授问题的结论重要得多。每篇课文,每节课,都要引发学生提问,非常重视学生的提问,一方面尽量用学生的提问组织课堂教学内容,一方面把好学好问作为评价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重要方面。一年级学生就应该培养愿意提问题的好习惯。

②要敢于提问。提问的勇敢精神来自哪儿?少数孩子“不敢”是因为胆小,需要锻炼,教师要呵护他们,为他们创造提问题的环境,比如先在小组中提,先用笔写出问题,和另一个同学一起表达,等等。多数孩子“不敢”,是因为头脑被思维习惯思维定式、被书本等各种“权威”限制住了,不敢质疑,或者不屑质疑,懒得质疑。马克思的名言“怀疑一切”毛泽东的语录“凡事都应该问一个为什么,想一想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真有道理”,都在鼓励人们开动脑筋提问。为了使学生敢问,必须破除书本和教师的绝对权威,提倡教学民主。教师要以参与者的姿态,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

③善于提问。学生开始不会提问题,他们的问题,多集中在字面上,有些问题非常有创意,但随意性很强。为了保证阅读所有的作品都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可以在适当的时机考虑指导学生提问。是什么。这类问题还包括不是什么,属于什么,不属于什么,等于什么……怎么样。这类问题还包括什么样,怎样,还可能怎样……为什么。这类问题还包括为什么不……比如识字“笔”:这是什么字?它是怎么样构成的?为什么“笔”字上面是一个竹字头,卜面是个“毛”字?还比如阅读关于春潮的一段文字材料:这一段写的是什么?(答:是春潮)春潮是怎么样的?(答:雄伟;气势宏人)春潮为什么有这么大气势?同一段文字还可以这样提问:这一段写的是什么?(答:是春潮)作者是怎么样写的?(答:从上游化雪、开江写到下游激流澎湃,按时间顺序、方位顺序写)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对提问的指导可以在爱问、敢问的基础上进行,无论哪个年级,无论是否做了这些指导,都不能以固定的模式限制学生的思考。

④学会分类处理所提的问题。学生提的问题有些是真“不懂”,包括不理解的词语、生疏的专业概念、接不上的情节等所有想不明白的问题;有些是表面懂了,还需要追究的问题,比如作者的思路、文章的脉络,现象掩盖的本质问题,事情发展、人物性格形成的原因,作者的表现手法等,这些问题是为了使阅读深入下去故意向自己提的。还有一些其他的问题。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在阅读时把所有的问题一一弄明白,要学会分类处理问题。第一要分辨字面上的问题还是深入理解的问题,前者学生之间简单处理,后者讨论。第二要分辨有价值的问题还是价值不大的问题,有时我们对问题的判断不一定准确,难免忽略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只好注意“留口子”,不把话说得那么绝对,一旦明白了问题的价值所在,再讨论。第三要分辨是必须当堂解决的问题还是可以留待以后再解决的问题。以后再解决的,包括需要下去查资料等再上课时谈的;也包括暂时解决不了而又不影响整体把握课文的,例如高深的术语,可以暂时搁置。第四要分辨是大多数人的问题,还是少数人的问题,教师再认为价值不大,也不能置大多数学生于不顾。这四个“分辨”中,最重要的是前两个,后两个受前两个的制约,比如少数人的问题如果是关键性的,价值很大,也需拿出来人家讨论。谁来处理这些问题呢?如果是个别人的问题,要个别处理。如果是大家的问题,就应当让大家讨论,共同解决儿个最重要的问题。这么做,不是简单地为完成教学进度,更是培养学生一种能力,一种综合考虑问题、抓住主要矛盾、妥善安排学习进程的能力,也是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同时也是使阅读深入的过程,教师务须重视。学生也应学会处理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是逐渐培养起来的。对低年级学生土要是鼓励他们提问;中年级学生可以多组织集体讨论,面对那么多问题该怎么办;高年级学生则应该能自己处理自己阅读的问题。

⑤学习通过阅读解决问题。“提问―解答”,是深入阅读的步骤。解答问题最重要的途径是反复读书,体会,从课文里找答案。有时要再看看上文,有时要看看下文,有时要看看全文。有的问题要在课本外找答案,例如作者、写作背景、术语概念等。掌握“提问―解答”的阅读步骤,学生开始时是无意识的,大约到四五年级,逐渐成为自觉的行为,即“学会阅读”。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还可以通过互动来解决问题,互动是在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的。关于如何组织阅读中的交流,下文另谈。因为以往教学的重点是传达阅读的结论,而不是教会学生独立阅读,所以在“提问―解答”这方面研究还不够,这里说的,只是一些粗浅的认识。

二、课堂信息的交流

怎样组织阅读的交流讨论阶段阅读的交流讨论,是在动态中进行的,不能在备课时完全预设,因此,能否组织好阅读的交流讨论,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能力。

1、学生应当交流什么?

①交流资料。课文的背景、作者介绍、相关的知识,对理解课文有帮助。中高年级学生搜集资料,是为学习课文作铺垫,是对课文内容的补充,与综合性学习中搜集资料的意义不完全相同,所以交流资料的时间不能太长,不能喧宾夺主。可以采用传阅、展示、重点发言人介绍等形式。

②交流自读的体会。前面已经讲过,自读是交流讨论讲解的基础,而交流讨论则是发挥班级教学的优势,组织学生互相启发,补充、修止、完善自读的体会和认识。教师要鼓励学生用“我想……”“我认为……”“我觉得……”说一说自己的感想。

③交流问题。学生提的问题,可能是自己真不明白的,也可能是自己懂了,但认为很有价值,提出来让大家讨论的。只要敢于放手,这个环节一般都非常精彩。

2、怎么组织交流讨论?

考虑到课堂教学是儿十个人共同的学习行为,不可能多头并进,也不可能平均使用力量,但又要照顾所有孩子有差异地发展,建议采用重点发言人的办法组织交流讨论,即请一位学生主讲,其他同学围绕他的发言,或纠正,或补充,或反驳,或提问。重点发言人的产生,应该以自愿和全员为原则。最好自己报名轮流做,程度高的学生先做,程度低的学生学了别人自己再做,教师做相应的激励、辅导工作,保证每个孩子一学期之内都能至少做一次重点发言人。每个问题可以有不止一个重点发言人。有些问题也可以即时产生重点发言人,大家针对他的发言展开讨论。重点发言人发言的内容应视课文和学生的水平而定,低年级学生谈的问题小一点,浅一点。中高年级学生谈的问题可以大一点,深一点;水平高一些的学生谈的问题难一点,水平低一些的学生谈的问题容易一点。

采用重点发言人的办法有很多好处:一是发言者和听的人都有准备,有利于把讨论引向深入。二是议题集中,不至于自说自话,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三是锻炼学生听和说的能力,交流的能力,论辩的能力。四是矛盾焦点突出,容易集中全体学生的注意力。

3、在交流和讨论中,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呢?

①学生之间,应用“你”交谈,不要面向教师说“他……”。教师和学生,也应用“咱们……”来讨论,不能说“你们给我……”。不改变交流使用的人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就难以用平等的态度交流。

②作为学习的参与者,学生的合作者,教师应在恰当的时机发表白己的见解,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既要避免以教代学,也要防止一味地退出。

③整体推进教学,把语文知识的学习、语文技能的训练与对课文的体会感受结合起来。

④班级教学的方式多种多样,关键性的问题最好全班讨论,有些问题同桌互议,有些问题小组解决,有些问题个别人请别人帮助解决。这样既节约时间,又突出重点,保证质量。

三、养成阅读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说,“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是语文教学“悬着”的“明晰目标”。“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一辈子受用不尽。

小学生应当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主要是:

①每天阅读。从一年级就开始做起,先在家长的帮助下阅读,有不认识的字也没关系,可以家长念,儿童听。逐渐形成家庭的生活惯例,每到一大固定的时候,就开始阅读。这件事也可以在学校做。每天拿出十来分钟,或老师读书,或学生轮流读报,或自己阅读。最后形成儿童的自觉行为,哪一天不读书、不看报,就寝食不安。

②读书动笔。读书有多种功能:娱乐、识字学词、增长知识、获取信息、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又受教育、接受美的熏陶、帮助写作……读书不动笔,效果常常只在娱乐的层面上。凡是需要费功夫认真阅读的文字,都要动笔读。“动笔”就是做读书笔记。如何记笔记,前面已经讲了,这里不再重复。

③带工具书阅读。学生过了识字阶段,再遇到生字,就应该自己解决了。况且查工具书的意义不只是认字。现实生活中,一般人不可能随时都带工具书,那些总愿意“查查”的人就得益了。建议老师把“查查”当作自己的口头禅,身体力行,直做到学生也喜欢“查查”为止。

④勤问。以往教学强调学生应当养成“多思考、勤动脑”的习惯,“思考”不易落在实处。爱因斯坦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刨根问底地追求问题罢了。”要养成读书时常问“为什么”和“为什么不”的习惯。问“为什么”,就是刨根问底,深入思索;问“为什么不”,是克服思维定式的消极影响,培养质疑批判精神和创造精神。提问,可以针对文章的内容,也可以针对文章的写法。培养好习惯,光提要求和讲解无济于事,要多督促勤检查。

养成了这些好习惯,什么都“好像出于本能”,语文就不需要教了。可以说,培养语文学习习惯的过程,就是培养自学能力的过程;各种语文学习习惯一经养成,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不须教就实现了。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要会选教法,能让学生在你的引导下尽可能用最少的时间,捕捉到最多的信息。

最后,以一句话作为教学中的写照:

“阅读教学崇尚简,依标扣本学语言,人文熏陶含其中,读思议练重实践。”

第二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课件运用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课件运用策略

如今,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教师都想通过多媒体课件让语文课堂焕发生机活力。可是,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觉得多媒体课件往往“鸡肋”,不知道该怎么摆放多媒体课件的位置。那么如何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使之有机融入语文课堂,使其成为语文教学生的“润滑剂”,确实为课堂教学服务,使课堂教学活力实现最大优化呢?

一、找准“动”点,激发学生兴趣

多媒体课件可以通过声音、色彩、图像、动画等各种手段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利用其视听、时空、动态优势,通过创设情景,将静止、抽象、干涩的书面文字变为活泼、具体、有血有肉的直观形象,学生通过认知体验,产生情感,构建多元、多维、多角度的教学模式。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认字识词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如果单纯的出示生字生词让学生读,则显得多么单调乏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不高。在《池塘边上的叫声》一课中,教师也像往常一样出示了“识词”课件,但与众不同的是,一打开课件,课文中的主人公青蛙变蹦边说:“小朋友,我是你的好朋友小青蛙,我有几个词语不认识,想请你帮帮我,行吗?我会请你去听听池塘边有那些故事。”话音刚落,同学们纷纷地轻声读起来,随即小手如雨后春笋一个个竖起来,这一环节的达成度比往常高了许多,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被充分的激发起来。

通过视觉听觉的冲击,课文还未正式的学习,学生主动学习的激情已被有效的多媒体课件“动”了起来,实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凸显“说”点,培养复述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高年级要让学生流利地复述课文。多媒体课件以图形和动画为主要手段,同时可将图形由静变动,由小变大或由大变小,由慢变快或由快变慢。学生通过观察,是学生如同身临其境,可以获得清晰明快的感受,能流利地复述出学习的课文内容。

如《捞铁牛》一文中,教学目标之一就是组织学生有条理的复述捞铁牛中的准备过程和打捞过程。老师精心设计了捞铁牛过程的动画课件,一边点击“并船搭架”“船装河沙”“潜水摸牛”等环节,一边让学生跟着动画的演示复述课文。通过一遍遍的演示,大部分学生都能正确流利地复述课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达到的培养和提高。

三、切入“想”点,拓展学生思维

多媒体课件特有的属性,能够让学生展开想象,自由的飞翔。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文本中的人物生活的背景与我们的学生生活的背景相差甚远,他们的思维想象能力容易囿于自己的固定模式,往往与课堂教学不能有机结合,甚至是呈游离状态。这时,教师就应该适时地打开多媒体课件课件,给学生添上一双想象的翅膀,让学生在想象的海洋中尽情遨游。如《山沟里的孩子》教学中,老师提问:“孩子找到‘金钥匙’会干什么呢?”虽然上课前老师已经把山沟里的孩子的生活、学习状况向学生讲解了一遍,但由于学生对山沟里的孩子的生活学习模式只限于自己的模式,说出来的也是蜻蜓点水,苍白无力。教师这时运用视频课件把山沟里的孩子的衣食住行及我们这里的生活状况一一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让山沟里的孩子生活学习情景所震撼,个个低下了头,随后他们展开自己的想象,畅所欲言的讲述着孩子们通过刻苦学习找到金钥匙后要做的事情:修路、办学校、办工厂、建养老院„„ 多媒体课件展示了丰富多彩的信息,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拓展,他们的认知体验十分独特,感受各不相同,呈现多元化,体现了语文教育的多维发展倾向。

四、落实“写”点,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和发展。而语文素养的提高,离不开“写”。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多渠道的训练途径,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抓住“写”点,让学生进入自由运用的广阔天地,体验成功的喜悦,为学生语文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别董大》古诗教学中,教师在总结全诗后出示了一道小练笔:讲《别董大》这首诗编成一个小故事。可是学生写来写去,都是把这首是的意思铺展开来,没有一点“故事”味,小练笔的有效形式触礁了。这时老师出示了“北风呼呼、黄沙漫天、大雪纷飞的旷野上,诗人和董大依依惜别”的动画,学生从这凄凉悲怆的画面中,对诗人和友人分别之时的场景所感染,有的同学泪眼花花,只听见“沙沙”的书写声,不到十分钟的时间,一篇篇感人的小练笔诞生了。这样既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效率,又培养了学生的习作能力,让课堂教学扎实有效。

总之,随着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教师不能为了表现多媒体课件而滥用多媒体课件,也不能为盲目地追求艺术美感而是用多媒体课件,教师只有遵循教育原则,精心安排多媒体课件课件使用时机,注意使用策略,充分发挥现代教育媒体优势,优化语文教学,才能使语文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第三篇:一年级语文课堂课件

语文教学的开展需要有相关的课堂课件进行教学的指引。下面是小编想跟大家分享的一年级语文课堂课件,欢迎大家浏览。

一年级语文课堂课件

1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g、k、h三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会g、k、h与单韵母相拼的音节。

3.初步掌握三拼连读的拼音方法。

4.认识五个生字,会读儿歌。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图片,探究声母发音和字形的特点。

2.小组合作学习,集体读字母、拼音节。

3.课文解读和情境营造结合,课文情境和生活情境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趣味拼读,感受学习拼音的快乐及其工具性。

2.图文结合,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拼音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读准声母g、k、h的音。

2.初步掌握三拼连读的拼音方法。

3.认识五个生字。

教学难点:

初步掌握三拼连读的拼音方法。

三、教学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本课教学以学生为本,采用观察法、游戏法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1.通过观察图片,借助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兴趣,在老师的引导下读准字母的音,认清字母的形。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拼读音节过程中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形式,让教与学在游戏中展开,在活动中感受学习的快乐与轻松,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

3.鼓励学生大胆拼读,尽可能多地拼读音节、认读字词。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拼音,大家还记得吗?开火车读一读。

2.这里还有一些音节,你能准确地拼读出来吗?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学过的带调韵母、声母,读准音,正确拼读音节,为本节课继续拼准音节和学习三拼连读的音节做好准备。

(二)教授新课

1.认识g、k、h 三个声母,读准音。

(1)请大家打开语文书,书上有一幅图,看一看图上画的什么?他们都在干什么?

(2)图上画着几只鸽子,其中一只鸽子衔着一支花环。鸽子的“鸽”声母就是g,声音轻又短;花环的形状像g,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读。教师带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3)水里有一群小蝌蚪,它们向水草丛游去。蝌蚪的“蝌”的声母就是k,声音轻又短;两只小蝌蚪在水草中嬉戏的样子像k,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4)两个小朋友坐在椅子上喝水,声母h和椅子侧面的样子很像。你知道h这个声母的读音吗?对,喝水的“喝”声母就是h。教师范读后,学生跟读。

(5)你们能编顺口溜记住“g、k、h”音吗?

鸽子送信g、g、g,蝌蚪戏水k、k、k,小孩喝水h、h、h。

一群白鸽g、g、g,一群蝌蚪k、k、k,咕咚咕咚h、h、h。

(6)g、k、h三个字母大家都认识了吗?学生开火车读。

【设计意图】巩固借助图画认读拼音的学习方法,为学生自主学习打下基础。渗透学法,使学生知道通过看图和编顺口溜的方法能记住字母的音和形,从而将枯燥的拼音教学化难为易,寓学于乐,增添学习拼音的情趣。

2.识记声母的形,指导书写。

(1)你怎么记住声母g、k、h的形?

(2)g:左半圆、竖左弯;k:竖、左斜右斜;h:竖、右弯竖。

用数笔画的方法记住字母的写法是一个好办法,请大家边数笔画边在手心中写一写。

(3)你还有什么好办法记住g、k、h三个声母的形呢?请你大胆想象,可以结合书上的插图或生活中的事物编个小儿歌,帮助我们记住声母的字形。

g:鸽子花环g、g、g,9字拐弯g、g、g。

K:蝌蚪吃草k、k、k,一挺机枪k、k、k。

h:一把椅子h、h、h,椅子靠背h、h、h。

(4)游戏:我来说你来写。(一个同学说儿歌,一个同学书空字母笔画。)

(5)大家都能准确认读这四个字母了,真棒!写在拼音格中要注意些什么呢?教师提出观察要求:一看占格、二看笔顺、三要提醒易错点。

【设计意图】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先观察后动笔并掌握观察的方法。

(6)g:第一笔左半圆和写d的左半圆一样,起笔和收笔在二线下一点和三线上一点,笔画要流畅;第二笔竖左弯起笔在左半圆的起笔处高一点儿,不要顶线,到下格中间的时候慢慢竖左弯,不碰四线,收笔。

请大家按照老师的范写,先在本上描一个,再写一个。提醒大家注意写字姿势要端正,握笔姿势要正确;集体反馈后学生再次书写字母。

(7)k:第一笔竖起笔在拼音格中间偏左的位置,一线的下面一点(不要顶线),要写直,收笔在三线上;第二笔左斜右斜在第二线的下面一点(不要顶线)起笔,先向左写到k中格竖所在的中心点向右斜,在三线上收笔。

请学生自己试着在拼音格中先描一个,再写一写。集体反馈后再次书写。

(8)h:第一笔竖起笔在拼音格中间偏左的位置,一线的下面一点(不要顶线),要写直,收笔在三线上;第二笔右弯竖起笔要在二线下、一笔竖的中间,弯要圆竖要直,占满中格。

按照老师的范写先在本上描一个再写一个。集体反馈后学生再次书写字母。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识记字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练习拼音,拼读两拼音节。

(1)你们还记得拼音方法吗?(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

(2)学生试着拼读:g-ɑ、g-e、g-u。

哪位同学愿意拼给大家听?(随机指导)

(3)自己练习拼读,学生自由拼读、指名拼、开火车拼,检验学生拼读掌握情况。(二、三声易错,多关注。)

(4)小游戏,巩固拼音方法。

请同学们把学过的声母和韵母卡片都放在桌子上,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游戏。

生:拿出g,问:“我的朋友在哪里?”

生:“你的朋友在这里。”(出示ɑ,两人一起拼:g—ɑ—gɑ。)

生:“你的朋友在这里。”(出示e,两人一起拼:g—e—ge。)

生:“你的朋友在这里。”(出示u,两人一起拼:g—u—gu。)

4.练习以g、k、h开头的三拼音节。

(1)出示三拼音节:g-u-ā→guā,你们发现这个音节与刚刚拼读的音节有什么不同吗?由三个字母组成。老师告诉大家,g是声母,在前边;u是介母,在中间;ā是韵母,在后边。由声母、介母、韵母组成的音节叫三拼音节,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的拼音方法

──

三拼法。

(2)三拼音节的拼读与两拼音节一样快速连读气不断。出示课件,看,小姐姐把三个字母推到了一起,它们碰到一起就变成了一个音节guā。

(3)教师示范拼读。大家都试着读一读。要想拼读出正确的音节,我教给大家一个小窍门:声母g读得轻短些,介母u要快读,韵母ā读得响亮些。

(4)教口诀:声轻介快韵母响,三音连读很顺当。

(5)拼读三拼音节:学生自己练习,指名拼,开火车拼。

5.读儿歌,认读字词。

(1)语文书上有一个谜语,谜语中有五个本课新学的音节──带调拼读红色的音节,请你把音节拼读准确,特别是三拼连读的音节。

(2)请你读一读谜语,猜一猜是什么?

(3)为什么说谜底是“手”呢?我们是从“能写会算还会画”知道答案的。

(4)画面上的小弟弟拉着妈妈在一边看小哥哥在美丽的湖边画什么呢?画上有三组音节,请你自己拼拼,有什么发现?轻声。

(5)认识五个汉字:“花、哥、弟、个、画”,你能在谜语和图画中的词语中圈出来吗?同桌同学互相拼一拼,读正确。齐读、开火车读。

(6)区别“画──花、个──哥”的声调。你发现有什么不同吗?读准字音。

(7)游戏:摘苹果。(拼读带声调的音节。)

【设计意图】让学生掌握音节拼读的方法并通过做游戏的方式即以巩固,对拼读音节产生兴趣。

(三)课后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三个声母,认识了五个汉字,还学会三拼音节。同学们学习非常认真!掌握了正确的拼读方法,以后我们就可以自己独立阅读一些有趣的课外书了。

一年级语文课堂课件

2【教学目标】

1.认识“群、竹”等 10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着”的字音;会写“竹、牙”等 5 个 字和横折弯钩 1 个笔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画家”雪地作画的快乐之情。

3.结合插图,知道小动物脚印的不同形状,了解青蛙冬眠的特点。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课文,感受“小画家”雪地作画的快乐之情。

【教学难点】

会写“牙、马、几”等字。

【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35名学生,其中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已经具备了一些识字的能力,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习惯。本课内容非常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给学生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学生喜欢下雪,喜欢玩雪,因此在学习中应利用电教媒体力求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教法方法】

讲授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游戏法、问答法。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四种小动物图片、小脚印图片。

2.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哪些动物也来雪地“画画”,哪些动物也冬眠。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趣入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下雪吗?下雪的时候,你们喜欢玩什么?(堆雪人、打雪仗、看自己在雪地里的脚印。)那你们有什么样的心情?(非常快乐、开心、高兴等。)有四个调皮的小家伙,一看见下雪了,也跑出来玩了,你们看看,认识他们吗?(贴图:小鸡,小鸭,小狗,小马。)

师:小鸭还悄悄地告诉我,它们可不是普通的小动物,它们是雪地里的小画家,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2课。(板书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初识字词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

2.学生自由读文,边读边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3.学生分组读文,互相帮助,读准字音。

三、合作交流,趣味识字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1)学生自由读生字。

(2)教师指名读生字。

(3)教师指导学生认识笔画“横折弯钩”。

(4)学生齐读生字。

2.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

师:同学们,这些生字宝宝摘掉拼音帽子,你们还能认识它们吗?我相信,大家肯定有很多记住这些生字的好办法。那么,就请你把自己的好办法说给你的小组同学听吧!看谁记的字最多!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识字、记字,再互相考一考。)

3.教师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

(1)谁愿意把你记字的办法说给大家听?(应注重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2)教师指名读字卡。

(3)开火车读字卡。

(4)男女生赛读字卡。

(5)“猜字”游戏。(一人指字,大家做口形或动作,一人猜字。)

(6)“找字”游戏。(一人读字,大家举起相应的字卡。)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大家评价。

2.同桌互听互读。

3.齐读课文。

五、指导写字,养成习惯

出示要写的字“竹”“牙”“马”“用”“几”。

1.教师指导笔顺,学生书空。

2.学生观察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范写“竹”“马”“几”,指导笔顺“横折弯钩”。

4.学生描红,练写生字。

六、作业布置

读熟课文,书写汉字。

第二课时

一、听歌导入,复习检查

1.播放歌曲《雪地里的小画家》。

大家一定会觉得很奇怪,《雪地里的小画家》原来还被编成了好听的歌曲。想不想学唱这首歌? 大家今天一定要认真听课,积极发言,我们完成任务后就用剩下的时间学唱这首歌,好吗?

2.出示课件、依次检查生字,认读词语。

3.指名朗读课文,齐读课文。

二、逐句学习,理解课文

齐读课文,找找这篇课文共几句话。

(一)学习第1、2句。

1.出示多媒体课件。学生自己读第1句,体会感叹号的读法。引导学生读出喜悦、惊喜的心情。指名读。

2.第2句联系课文和实际情况重点理解“一群”。(小鸡来了是不是“一群”?小狗来了是不是“一群”?小鸡、小狗、小鸭、小马都来了是不是“一群”?)

(二)学习第3句。

1.播放课件:白雪纷纷扬扬落下,伴随着美妙的轻音乐,小鸡、小狗、小鸭和小马分别在雪地留下清晰的“脚印”,学生看后再读文。

2.启发学生:你们读懂了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3.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动物踩出的脚印形状,指四名同学在准备好的课文图画贴上合适的脚印图案。

4.指导学生读课文第3句。

5.为什么他们画出的脚印不一样呢?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结果,教师适时点拨。(他们脚的形状不同所以踩出的脚印也不同,小鸡是爪子,所以踩出的脚印像竹叶;小狗的爪有厚厚的肉垫,所以踩出的脚印像梅花;小鸭的脚中间有脚蹼,所以踩出的脚印像枫叶;小马的蹄子踩出的脚印像月牙。)

6.拓展教学:你知道还有哪些小动物还能画竹叶、枫叶、梅花和月牙?请你当小诗人来编一编、写一写。

(三)学习第4句。

1.孩子们,如果我们想画画要用笔和颜料画很长时间对不对?小动物们却不用,现在让我们齐读第4句,看看他们是怎样画得又快又好的。

2.你们从哪些地方读出小动物们画画非常简单,而且画得又快又好。(学生自由回答: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等。)

3.朗读这句话,你仿佛看见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

4.指导读法:在轻快活泼的语调中,读出“小画家”们兴奋的心情及几步就能画成一幅画的自豪感。

(指名读、齐读、比读、表演读)

(四)学习第5句。

1.这些小动物们的画画得这么好,让人看着真喜欢。可是有一只小动物却没有来参加,你们知道是谁吗?(青蛙)

2.出示多媒体课件,学习齐读第5句。

3.教师指导学生读出疑问的语气。

(五)学习第6句。

1.青蛙为什么没来参加呢?他去串门了?还是在吃饭?(他在洞里睡着啦。)

2.青蛙真懒,大家都在画画儿,他居然睡觉,我们快去叫醒他,好吗?(不行,他正在冬眠。)

3.教师指名回答,适时点拨:什么是冬眠?还有哪些动物需要冬眠?(蛇、刺猬等动物也冬眠,借此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

三、回顾全文,熟读成诵

1.齐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播放课件,学生根据情境背诵课文。

3.学生自编动作背诵课文。

设计意图:在活动中学习、在表演中学习,学生用动作呈现课文,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课文,使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既能巩固知识,又能发展语言。

四、总结全文,学唱歌曲

1.说一说:学生谈谈通过今天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2.画一画:动手画,感知本课或学生知道的其他“小画家”的作品。

3.写一写:找到其他冬眠的小动物,按课文最后两句仿写诗句。

4.想一想:(1)雪地里还会来哪些新的“小画家”,他们会画出怎样的作品?

(2)还有哪些小动物没参加?为什么?

5.唱一唱:学唱《雪地里的小画家》。

五、作业设计

把你喜欢的其他小动物的画画方式,用儿歌的形式写下来好吗?

第四篇:语文课堂板块式教学及其设计策略初探

语文课堂板块式教学及其设计策略初探

一、什么叫“板块式教学”

“板块式教学”最早由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提出。所谓“板块教学”就是将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分为几个明显的、而彼此之间又有密切关联的教学环节,也叫“板块”,教学的过程、教学的内容呈“板块”状并列而又一步一步地逐层深入。这是一种清晰而又灵动的教学设计思路,每个教学块板集中一个方面的教学内容,若干个板块组合,完成一篇课文的教学任务,既丰富、全面,又实在、有效,对于科学有序地推进课堂教学进程,对于生动细腻地展现课堂艺术魅力都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它和以往传统的阅读教学思路的区别在于:传统的阅读教学思路是“线性”的,基本上是开讲,一个段一个段地分析,然后小结课文特点。而“板块式”思路是呈“块状”的。这种块状设计,主要着眼于学生的活动,着眼于能力的训练,以“板块”来整合学习内容,来形成教学流程,来结构课堂教学。

案例1:《论求知》

(一)读课文,识字词

学生自读课文,认读字词,教师有选择地让学生听写下面的词语: 消遣 装潢 运筹 偏执 愚鲁 挑剔 吹嘘

炫耀 揣摩 梗概 蒸馏 博学 狡黠 掩饰

(二)背课文,悟内涵

每人背三至五条名言,择其一条,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如:正确运用知识意味着力量。

懂得事物因果的人是幸福的。

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

求知不是为了吹嘘炫耀,而应该是为了寻找真理,启迪智慧。

(三)析课文,明技巧

(1)自读课文中重要的一个段落: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思维精密,哲理使人思想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2)自主解决如下问题: ①这一段的结构模式是,②这一段的层次划分是,③这一段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是,④这一段中“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中,“明智”与“聪慧”能互相换位吗?

⑤“塑造”一词为什么用得好? ⑥如果就分总式结构写段,总说句除了用“总之”领起外,还可以用哪些词语?

(3)师生共同讨论问题

(四)用课文,练能力

(1)重点学习、运用一种“三列式”的语言表达方式。所谓“三列”,就是一个句子成分、一个句子、或者一个小段由三个结构大致相同的并列成分构成。如:

求知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潢,也可以增长才干。

狡诈者轻鄙学问,愚鲁者羡慕学问,唯聪明者善于运用学问。

读书使人的头脑充实,讨论使人明辨是非,做笔记则能使知识精确。求知太慢会弛惰,为装潢而求知是自欺欺人,完全照书本条条办事会成偏执的书呆子。

当你孤独寂寞时,阅读可以消遣。当你高谈阔论时,知识可供装潢。当你处世行事时,正确运用知识意味着力量。

学习之后,同学们自选内容,就“青春”(或“书”“ 时间”“奋斗”)等,每人写一个“三列式”的句子或者段落。

评析:

这个板块设计的特点是:内容朴实,流程清晰,层次分明,训练扎实。教师将课文中重要的语言训练内容分为四个学习的板块,较完美地覆盖了教学内容,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特点,也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做到了“一步一步地向前走”“一块一块地来落实”的特色,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教学效果明显。

二、“板块式教学”的特点和作用 特点:

1.教学过程分出若干个“教学环节”,也即“板块”。2.每个教学“板块”各自合理地占有一定的时间。

3.每个教学“板块”集中力量重点解决一个教学问题。4.各个教学“板块”之间大致上呈现出一种由浅入深、由感知到品评、再到创造的逻辑顺序。作用:

(1)有利于彰显教学特色

板块式的教学结构容易形成教学节奏,能够比较顺利地展现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疏与密、快与慢、动与静、轻与重的相互关系,使课堂教学波澜生动,抑扬合理,动静分明,教学的清晰性和生动性得到了鲜明的表现。(2)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

新课程特别强调要培养学生的能力,而学生的能力必须通过学生的语文活动才能获得。那种一维的“讲一听”模式,只适合单纯传授知识的传统教学,充其量只能培养一点听的能力和记笔记的能力,不可能全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二维的“问一答”式的环状结构,培养的是一种应答性行为,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而且过多的问题往往会造成学生思维的阻塞。

在块状结构里,教学过程成“块”出现,教师除在指导和评价中占有少量时间外,大部分时间可由学生自己支配,学生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自己去发现,去探索,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既培养能力,又发展智力。(3)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布鲁纳认为,知识是学生在求知和探究动机驱使下,通过主动选择和发现得来的,发现学习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这就使得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主动地探索甚至探险的“自主学习”活动,变得十分必要。而板块式教学能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学习和探究,使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得到有效提高。(4)有利于展开学习的过程

“让学生掌握自己的学习过程”,已成为现代教学论的核心命题之一。学习过程就是包括学习方法、程序和智力活动的总和。让学生掌握自己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注意探索适合于自身特点的合理的学习方法。在块状的课堂教学结构里,要组织学生开展指向明确的连续的系统的“自主学习”活动,这本身就是一种对学习过程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的思维活动。

(5)有利于开展全员参与的训练活动

语文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必须经过训练,没有扎实的科学的训练,一切教学都是苍白无力的说教。在多维的块状结构里,可以设计各种形式的行之有效的训练活动,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活动,因此使学生的的各种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得到迅速提高。

(6)有利于课堂气氛的活跃

由于板块式教学结构中的每一个板块都着眼于解决教学内容的某一角度、某一侧面方面的问题,于是每个教学板块就是一种半独立的“小课”或者“微型课”,在这种“微型”课之中,教师可以充分地展示自己的调控技巧,使课堂教学呈现热气腾腾的教学局面。

三、如何确立教学的板块

板块结构作为一种课堂教学的形式,它首先要为教学内容服务。所以,板块必须切合教学内容,必须依据教学目标来设计,还好考虑文体特点和学生的实际。

1、确立板块的原则

(1)根据教学目标来确定板块教学的内容。

案例2:《蜘蛛》

教学目标:

1、能通过列表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2、能在品读课文的基础上归纳出蜘蛛聪明、有用等特点。

3、能通过语段对比,说出生动、平实的说明语言的作用。设计板块:

一,走进蜘蛛: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蜘蛛的?

(填表)

二、读懂蜘蛛:蜘蛛聪明在何处?有用在哪里?各用一个短语或句子概括。

(先圈点批注,再文字概括)

三、品味“蜘蛛”:阅读资料短文,比较与课文在语言上不同特点。

(比较阅读)

(2)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教学规律确定“块”的量和序。案例3:《木兰诗》

(一)我说故事

按照故事情节划分故事的层次,并用四个字来简单概括每一部分内容。

(二)评说人物

1、要求以“我从课文_____读到木兰是一个_____的人”句式来说。(人物性格)

2、假如你是木兰,十几年没见家人面了,见到家人会说些什么呢?选择下面的对象,说一段话。(人物内心)

对爷娘:

对姐姐:

对弟弟:

(三)赏析语言

课文虽然篇幅不长,但是语言富有特色,主要表现在句式的整齐,修辞的运用和描写的生动等方面。请找出这样的句子,并说明这样的语言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四)探究发现

(1)木兰替父从军报效祖国,为什么功成名就却辞官还乡?

(2)木兰去时是应“可汗”之征,而归来却受“天子”之赏,那不是前后矛盾了吗?

案例4:《孔乙己》

(一)孔乙己与“酒”

要求:同学们围绕“孔乙己”与“酒”自读课文,从课文的人物、场景、情节、结构等等方面读一读,写一写,并说说自己的阅读所得。

①孔乙己是一个酒客,是一个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②作者设臵了孔乙己活动的特定场所——表封建社会一角的咸亨酒店。③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小说着重描写了孔乙己喝酒时,酒客对他的两次无情嘲弄。

④在酒店里,他在周围的人们包括孩子们的眼中,都只是一种笑料,得不到同情和温暖。

⑤他最后出场是在咸亨酒店里,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二)孔乙己的“偷”

要求:围绕“孔乙己”与“偷”自读课文,从课文中任选一个点进行品析,写出自己的简短发言稿,以准备参加课堂讨论。

①由“偷”引出“酒”。偷——孔乙己喝酒的经济来源之一

②由“偷”引出“笑”。偷——旁人取笑的中心内容 ③由“偷”引出“打”。偷——挨打的直接原因。

④由“偷”引出“情”。偷——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三)孔乙己这个人。

要求:对孔乙己这个人发表自己的看法。发表看法时最好有课文的依据,最好能说出一点儿道理。建议同学们进行“一句话人物短评”。教师在学生发言基础上归纳:

①第一个层次,是从身份、外貌上对孔乙己的真接认识

②第二个层次,是从习惯、性格、命运上对孔乙己的进一步的认识

③第三个层次,是从人物塑造,从小说人物的典型性上对孔乙己深入认识(3)根据学生实际来确定教学板块。案例5:《春》 1.会读、会写、会解释课文中的生字和生词。2.找出课文中表达中心的句子并说出其含义。3.找出文中所用的修辞手法并说出其作用。4.说出文章运用借景抒情手法的具体表现。5.说出本文是怎样围绕景物有层次地写景的。6.能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7.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先根据班级的学情和教情,除生字、生词放到课外预习中解决外,对其余6个目标整合优化,又可组合为三块:目标

2、目标

3、目标5为一块;目标

4、目标6为一块;目标7自成一块。在单位教学课时内,块的数量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过多,失之于碎;少至1块,就等于没有块。

然后按照学生阅读的认知规律,来安排“块”序。一般讲,阅读的感知单元(阅读的内部视线焦点)越大,从整体上理解也就越快。选入教材的课文,文章的中心都较显现,学生通过直觉思维,一般也大致能体会。因此,可以从整体到局部来安排“块”序。这样,三个教学块的顺序就为;

第一块 整体感知——目标

4、目标6,1、说出文章写了什么景,抒了什么情。

第二块 局部分析——目标

2、目标

3、目标5

2、分析文章如何有层次地写景的,并找出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中心的句子,说说它们的作用。

第三块 欣赏朗读——目标7

3、能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说说自己朗读感受

2、常见板块模式

一篇文章有一篇文章的特点,一类文体有一类文体的特点,每位教师、每个班级,都有其特定的教情和学情。要根据这些具体情况,来设计课堂教学目标并进行整合优化,由此形成相应的教学块,以此来确定“块”的量。图示如下:

“块”与“块”之间,要注意内在的逻辑联系,形成一定的结构以保证整体效应。常见的“块”与“块”之间的结构有三种:

1.并列式。各块之间的教学内容各有侧重,互不相扰,只有相承关系,没有相属关系。在教学内容比较复杂时适用。如图所示:

教学目标1——板块1 教学目标2——板块2 教学目标3——板块3

2.层进式。各块教学内容基本一致,层与层之间是不断地加深和拓宽,如“理解——巩固——运用”。在教学内容比较少时适用。如图所示:

教学目标——板块1——板块2——板块3

3.混和式。是并列式和层进式的混合。如图所示:

教学目标1——板块(1)——板块(2)教学目标2——板块(1)——板块(2)教学目标3——板块(1)——板块(2)

四、如何推进和连缀教学的板块

(一)有序

板块式教学结构由若干“板块”组合,但“板块”不是孤立地存在的,也不是简单地罗列的,它是有机整合的,当各板块按一定的“序”合理排列的时候,才能显现出简洁明快、清晰流畅的结构美。教学板块的“序”,主要表现在教学板块所承载的教学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它主要包括板块的并列式逻辑关系和板块的层进式逻辑关系。

1、并列式 案例6:《七颗钻石》

板块一:读一读,读出童话的美感 板块二:品一品,品出童话的精妙 板块三:想一想,想出童话的留白

三个板块整饬分明,又自然舒展,分别从童话曲折的故事情节、积极的教育意义和奇妙的想像三个角度来解读课文,三个板块是并列共存的。但从板块的内在联系来看,“读一读”正是为“品一品”做好铺垫,而“品一品”又为更好地“想一想”做好了准备,因此又有一种层进的逻辑关系。

2、层进式 案例7:《台阶》

板块一:踏上台阶,初识父亲 板块二:凝望台阶,感悟父亲 板块三:回看台阶,探究父亲 板块四:回味台阶,描写父亲

四个板块向我们展现了课堂教学的两条线和两个重点:台阶和父亲,台阶从踏上—凝望—回看—回忆,显示了解读文本由浅入深、由粗到精的层次;父亲从走近—感悟—探究—描写,表现出对学生能力训练要求由低到高的逐步提升,表现出层进式的逻辑关系。

3、混合式 案例8:《勇气》

第一板块:心灵点击。(初步感知)

学生阅读课文,读完后说说文中讲的是怎样的勇气。第二板块:真情告白。(理解情节)

1、“我的故事”

请选择故事中的一个人物:美国伞兵或法国妇女,紧扣文本,仔细揣摩,用第一人称将他(她)当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出来。

“我是一个法国妇女。一天早晨,我正在做早餐,忽然听到有人敲门…… “我是一个在诺曼底登陆战役中被空投的美国伞兵,可是我并没有在预定的地点着陆……

2、我想对他(她)说(理解心灵)

走进人物的内心深处,你会被他们的许多精神所感染,此时此刻,你想对美国伞兵或法国妇女说些什么?

不同的板块设置,体现了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但不变的是,板块的“有序”来自于对教材实实在在的把握,来自于教学内容的整合和优化,所以要求教师对教材、对课文的有深刻钻研、提炼与体悟,能先将书读厚,再将它教薄,“以简驭繁”“举重若轻”。

(二)和谐

在课堂上,“板块”之间要有层次,但“板块”并不是机械地推进的,板块教学的最高境界是几个板块浑然一体,不露痕迹,使整堂课流畅和谐。1.注重过渡连缀 案例9:《勇气》

这堂课,老师围绕“故事”展开板块: 第一板块:老师讲一个二战故事导入。(激发兴趣)第二板块:学生读课文讲故事。(熟悉课文)第三板块:细读片段,探究怎样写故事才能吸引读者更好地表现人物和主题。第四板块:写一个小故事。

由“故事”连缀课堂,在内容上前后照应,衔接过渡自然流畅,内在的“板块”毫无外在雕琢的匠气,整堂课浑然一体。

2.注重创设情境 案例10:《赵普》 在这堂课中,老师引进了“评书”这一课外资源,向学生介绍了“评书”这一传统表演艺术的特点,并让学生欣赏了《杯酒释兵权》评书表演片段。在此基础上,这堂课围绕“评书”创设情境,设计了如下板块:

板块一:播音室——读出故事味儿

板块二:演讲台——像评书一样表现人物 板块三:评书场——我来创作评书段子

整堂课在内容上由读—赏—创,形成了具有层次性的板块,但因借助“评书”这一表演艺术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整堂课一线贯穿,丝毫没有板块的停顿、分割的感觉,表现出一种艺术的美感。

(三)有效 1.巧用资源

板块教学是一种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各板块犹如集成电路中的集成块,不同的组合形式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以语文教学中常见的“作者介绍”这一内容为例,看板块设计的策略和艺术。

案例11:《七颗钻石》 第一板块:认识作者

老师由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引起学生对作者的关注,并结合页下注释了解了作者的简单资料:俄国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也创作了大量的童话。

第四板块:走近作者 在理清了故事的情节、领悟了本文“爱心”的主题后,老师又设臵了“走近作者”这一板块,教师提供了作者的相关资料,让学生结合课文和资料说说对作者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并以托尔斯泰的名言“如果忘却自己而爱别人,将会获得安静、幸福和高尚。”作结,这样设计板块,不仅仅是为了了解作者,而是借此进一步理解主题。

两个板块,两句名言,两次对作者的解读,遥相呼应,但没有停留在同一层面上,体现出一种递进的层次,借助对作者的认识实现了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和对主题的升华,也推动了课堂教学板块的进深。

案例12:《阳关雪》

第一板块:“走近作者”

教师出示了关于作者的两段材料: 材料一: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余姚人,艺术理论家,中国文化史学者,散文作家。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教授,上海写作学会会长。在内地和台湾出版中外艺术史论专著多部,曾赴海内外许多大学和文化机构讲学。1987年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荣誉称号。

材料二:“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人种,其最终意义不是军事的、地域的、政治的,而是文化的。”——余秋雨《一个王朝的背影》

“在历史中寻找合乎自身生命结构的底蕴,寻找那些与自己有缘的灵魂。” “我心底的山水并不完全是自然山水,而是一种人文山水,这是 中国历史文化的悠久魅力和它对我的长期熏染造成的,要摆脱也摆脱不了。”——余秋雨《文化苦旅<自序>》

第二板块:讨论探究

请学生阅读《阳关雪》第1节,结合材料和课文,以余秋雨的身份说说:我更喜欢哪个简介?为什么?

这一板块辐射到整堂课,一举三得:①帮助学生了解作者;②激发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③帮助学生把握住文章的感情基调。如果仅在导入中介绍作者,或在结尾处作为总结,都不可能起到这样的效果。

案例13:《我的母亲》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集中地介绍作者的生平情况,但文中有两次对作者情况的补充介绍:

“解读母亲”板块:家里没有米下锅,„„当时不知道这就是穷的景象,只诧异着母亲的脸何以那样苍白,„„母亲觉得非请一位“西席”老夫子,所以家里虽一贫如洗,情愿节衣缩食,把省下的钱请一位老夫子。„„我到十岁的时候,读的是“孟子见梁惠王”,教师的每月束修已加到十二元,算增加了三倍。

“读懂作者”板块:1937年,因所谓“抗日罪”被捕的邹韬奋在牢狱中仍然奋笔疾书,„„邹韬奋想到自己的一切最初都是由母亲赋予的,„„母亲已早逝,„„只有为民族、为人尽力多做一点事,才算是对母亲在天之灵的告慰与报答,„„他在《经历》一书的扉页上挥笔写下一句话——“推母爱以爱我民族与人群”。

前者帮助学生领会母亲见“我”挨打,一边哭一边说“打得好”这一复杂的情感,后者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作者介绍成为板块之间的“粘连剂”,文本的解读过程就是认识作者的过程,而作者介绍又适时地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相辅相成。

以上三例,“作者简介”在课堂中的不同位置便引起了其不同的作用和效果,因此板块之间应讲究先后顺序、轻重关系、快慢节奏等等的合理安排和结构优化,这样教学板块才能清晰、高效。

案例13:《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

(1)一读,给文章加副标题

(2)二读,将文中小标题改为对称的句子

高贵的中国银行大厦,顶级的美籍华人建造; 远渡重洋赴美求学,奠定基础初露头角

多变的建筑设计,不变的民族情怀; 贝聿铭享誉美国,中国心根系家乡(3)三读,为贝聿铭设计一份个人小档案,了解人物思想内涵(4)四读,拟写名言,要求阐明华夏文化魅力何在。2.提炼问题

一篇文章的解读可以从多个角度入手,也可用多种方法,但如果头绪太多,板块琐碎,犹如蜻蜓点水,学生学得越肤浅,因此一堂课的教学板块宜精不宜多,3~4个最宜。而板块“主问题”,犹如在纷繁复杂中占据一个制高点,将问题筛选、整合、优化,往往入口小,但覆盖面广、牵引度深,使课堂内容精练、高效。

案例14:《背影》

整体感知: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精读片段:1.文章哪个自然段具体叙述了这件事,找出来读一读。

2.作者是用哪些描写方法来刻画背影的?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写。

拓展迁移:用截取法描写父母为你做过的一件事。

《背影》是一篇经典美文,可以发散的角度很多,内容也很广,老师只精读一段,提出一个主问题,这个问题的前半部分学生可以轻易从文中找到:外貌(黑布小帽、深青布棉袍)、动作(攀、缩、倾等),但父亲为何如此穿着(颜色、材质)、为何动作如此缓慢而蹒跚,学生便须阅读上下文,联系父亲的身体状况、当时的家境、写作背景等等,在一步步的解读中理解父亲的形象,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案例15:《窗》

第一板块:理清情节。第二板块:探究问题

1、不靠窗病人的恶的念头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找出表现不靠窗病人心理活动的三个关键句)

2、如果当时他把这几句话说出了,你觉得他会带着怎样的感情、用怎样的语气来说呢?

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人物内心,围绕三个句子进行句意的比较、感情的揣摩、朗读的指导,使学生逐渐领会恶念的产生、发展以致变成恶行的过程,抓住一个点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对文本的解读深入而有效。

3、注重训练 案例16:《济南的冬天》 第一板块:感知

“宝地”、“温晴”、“奇迹”、“有山有水”、“慈善”、“理想的境界”这几个词和短语中,哪一个最适合于概括“济南的冬天”的特点?(温晴)第二板块:欣赏

下面四个比喻中,你最能够欣赏的是哪一个?“小摇篮”、“带水纹的花衣”、“小水墨画”、“空灵的蓝水晶”。第三板块:探究

(阅读“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回答)1.对这段文字进行诗意的“画面命名”。2 .圈出像线索一样贯穿全段的一个字。

3.用“划分”表现你读懂了这段文字精美的结构。4.说说“顶”字、“镶”字为什么用得好。

5.(选做)还可以说说你发现的这段文字的一个美妙之处。

第一板块是整体阅读,第二板块是强调深化,第三板块就是精读研讨。层次深入的分析文本,始终紧扣语文训练。案例17:《林中小溪》

(1)读课文,在小溪前加修饰语(2)读段落,改写成一首小诗(3)品课文,领悟内涵写哲理句(4)改课文,以小溪口吻写《我的追求》 案例18:《纪念白求恩》:

(1)感知一篇——找出体现白求恩精神的句子,任何说出文章在表达上的特点(叙议结合)

(2)精读一节——找出哪些词语是有贬义色彩的,在句式的运用上有什么特点,在说明道理时运用了什么方法。

(3)背诵一段——在5分钟内,自选一段尝试背诵。案例19:《多一些宽容》

板块一:析论据

(1)用简要的话归纳文章的论据,分析这些论据的特点(主要是理论论据)(2)再读《宽容是一种美德》,分析这些论据的特点,并用一句话归纳文章所用的论据(主要是事例论据)

板块二:用论据

(1)运用两篇文章中的有关论据及关键语句进行劝说训练

(2)如果要将《宽》中的论据放到《多》文中,那些可以放,那些不可以,可以放的话该如何组织语言。(写出来)

板块三;评论据

谈体会,运用理论论据和事例论据时,都有什么特点,各自的效果和作用。

4、设计活动 案例20:《威尼斯商人》

(1)速度课文,重拟标题《善与恶》《智斗异教徒》《灵魂的考问》(2)撰写对联,评价人物。给夏洛克和鲍西亚作出评价。

安东尼助友成婚借款三千引出契约纠纷; 。(夏洛克心怀仇恨割肉一磅实属自酿苦果;鲍西亚胸有成竹巧设陷井力挽被动大局)

(3)撰写预案,角色朗读——分析角色性格,设计朗读语气语调等(4)再读探究,揣摩语言——小论文:鲍西亚或者夏洛克语言的特点 案例21:《峡江寺飞泉亭记》

(1)感知课文——朗读文章,说说峡江寺飞泉亭景色美在何处。(2)扮演导游——如果你是一位导游,你怎么介绍这里的美景。(2)拟写对联——美中有不足,请你为飞泉亭拟一则对联。

(3)锦上添花——假如你是园林设计师,请为峡江寺增添一些景点。(4)开听证话——如果你是旅游局长,说说增添的景点是否合适。依据文本阐明理由。案例22:《越巫》

(1)基础知识大比拼:看谁记得牢——字词理解(2)故事擂台赛:看谁说得好——内容理解

(3)挑战法官:越巫之死谁之错?——内涵理解(4)再读故事《板桥三娘子》,比较两则故事在写法上的异同——构思理解 案例23:《往事依依》

(1)探访名师金色年华——《于漪生活小档案》(2)探寻名师文学足迹——《于漪赠言》(3)探讨名师成长原因——《我眼中的语文书》

五、板块式教学设计注意事项:

第一,教学目标是导向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依据,所有的板块都必须始终围绕目标展开,每一个板块可以完成一个目标,也可以在一个板块内完成两个目标,也可以用几个板块完成一个目标,都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进行设置和调整。

第二,文体把握是依据

要因课文的不同而设计不同的思路。课文有文体的不同,有语体的不同,有长短的不同,有深浅的不同,有教学中的地位不同,我们应针对这些不同而精心运筹,巧妙组合,使各课的教学思路有各自的特色与风采。

第三,文本解读是主线

板块教学的目标还是为了更好地解读文本,所以,板块设计必须紧紧围绕文本展开,不能游离于文本搞不着边际的花架子,正看不中用。

第四,能力训练是宗旨

板块教学强调的是能力训练,所以,在解读文本的同时,不能局限于,或者满足于讲清文本,还必须充分利用文本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和听说读写的能力,唯有如此,语文教学才真正发挥应有的效益。

第五,语言品味是重点

语文课之所以区别于其他学科,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它是感悟研究语言的学科,所以,语言的训练必须成为语文课的显著特色,千万不要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历史课或其他什么课等。

第六,提升效益是目的 进行板块教学,必须以提升效益为目的,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当然,也要提高语文成绩,只有这样,我们板块教学才有生命力,才有说服力。

综上所述,板块式教学设计植根于学生实际,着眼于教学实际,着力于课堂教学方法的优化,既是对传统语文教学的一次革新,又是课堂教学艺术在教学中的着力体现,既实用、又灵活,既简洁、又丰满,既清晰、又有深度,既朴实、又很精细,既有很强的操作性、又可呈现独特鲜明的个性,因此,这种教学模式应该有它长久的生命力。

优秀案例赏析:

《卖油翁》教学简案。

教学板块:四读 四说——全课教学由“读”与“说”两个板块“系列”相互交叉构成。

导入,初读课文。(约6分钟)

①介绍作者: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谥号文忠,北宋吉州永丰(现在江西省永丰县)人,著名文学家。

②学生读课文,老师检查预习情况。解决字音的认读与字义的理解问题。第一个教学板块:读课文 说译文(约10分钟)

①学生再读课文,要求读得顺畅。②学生自读自译。

③男生读课文,女生说译文。④女生读课文,男生说译文。⑤老师读课文,学生说译文。⑥学生再读课文。

第二个教学板块:读课文 析文句。(约10分钟)

①学生再读课文,要求读出语调的轻重。

②教师以句子为单位,以对句子的表达作用进行理解为重点,要求学生发言。教师示范:“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文章开篇就用这句话写人物,写了人物的特有技能以及他对自己的欣赏。

学生们发言,老师点拨。如: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这句话有两层,写了陈尧咨的一次活动,由此引出一个更重要的人物卖油翁,作者一下子就把他的神情显现在我们的面前。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这句话写卖油翁看射箭的态度,这种态度表示他对陈尧咨射技不是十分地肯定,这就给故事的发生、发展设臵了悬念。第三个教学板块:读课文 品字词。(约10分钟)

①学生再读课文,要求读出情景。

②请同学们用“ 用得好,写出了 ”这个句式谈谈对字词的品味:

“善射”用得好,写出了陈尧咨的特长;“自矜”用得好,画出了陈尧咨的神态。

“睨”和“微颔”用得好,写出了卖油翁不以为奇的心理和神情。

“忿然”用得好,写出了陈尧咨的恼怒;“笑而遣之”用得好,写出了陈尧咨的折服。

卖油翁的“无他,但手熟尔”“我亦无他,惟手熟尔”用得好——它们反复出现,借卖油翁之口点出了事物的真谛,也表现了卖油翁的谦逊与朴实。第四个教学板块:读课文 说感受。(约8分钟)

①学生再读课文,要求读出情感。同桌交流互评。

②同学们就“感受”进行发言准备。句式:读完这篇短文,我懂得了 道理。

③学生发言,老师评点。

评析:

这个设计的特点是双线结构,内容精细。“读”与“说”两个“板块系列”中的小板块彼此依存、交叉、交替、连缀,教学的过程显得严整而又细腻,表现出一定的结构之美和造型之美。

由于需要“读”与“说”,便充分而科学地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与空间,使他们在课中有充分的活动与丰富的积累,有创造的条件与成功的希望。由于小板块的细致划分且学习要求与角度的变化,学生能够读得起来,也能够说得起来,整个教程同样是“一步一步地向前走”“ 一块一块地来落实”,为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而努力。

第五篇:《成长中的快乐》课件资料

成长中的快乐

成长如同一杯咖啡,芳香扑鼻,有时还带有一丝苦涩,而更多的是细细品味中的甜蜜,成长还是一缸陈年老酒,需要时间的酝酿,越久越浓,百般滋味让人回味,而我成长中的快乐,正是这咖啡中的淡淡的甜蜜。

当我呱呱落地,成了家人很大的快乐,因为我是在天使的守护下,希望的包裹中,幸福的降临到这个世界上,而后的生活更多的是浸润再母爱的滋润中,一点一滴的成长。等到我能够在妈妈的怀抱里手舞足蹈的时候,便顽皮的离开妈妈的怀抱,走到毫不遮拦的天空中,寻找起飞的出发点。毫无顾及的嬉戏玩耍。正如鲁迅说的‘‘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我便疯了般玩游戏,或是捉迷藏,老鹰捉小鸡,丢手绢,玩久了便喜新厌旧,钻研另一种游戏。偶尔也会必不小心摔的皮开肉腚,大哭大闹,鼓着小嘴又闯进妈妈的怀抱。在妈妈的百般讨好下,便又喷嚏微笑。

渐渐的时光飞逝,岁月将我装扮成一个青春四射的初中生,抛开童年的面具,真正的坚强的离开母亲的呵护。声音不再稚嫩而是一头扎进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在故事的天地里,倾听书中的心声,书写梦想的进行曲,快乐随之而来。因为内心有了一颗理想的种子,所以生活多了一份动力,去奋斗,去努力,我要用汗水浇灌它,用感情修饰它因此多了一份期待,渴望它开花结果。有时也会为了一点收获而沾沾自喜;有时。也会为了一次失败而垂头丧气,但生命不会为了一朵花而绽放,一片枯叶的凋零而失去色彩,只能靠自己再接再厉。

成长是灯,快乐如烟,只要坚信,一生准赢。come on.成长的烦恼

成长,就好比我人生中的一艘小船,行驶在波面上。有时风平浪静,有时也会遇到汹涌澎湃的海浪。但我的成长之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也经历着各种**。对我而言,酸甜苦辣咸,样样都有。

现在,因为我长大了,正在变成大人,所以在家长眼中,我已不再是小孩了,已变得有意识,有胆量,有知识了。有时,他们东一句“你已经长大了!”西一句“你不再是小孩了!” 听得我头都疼了。现在的我无论做什么事,自己都要先认好“罗盘针”,都必须要有原则在身,不能马虎完成,也不能粗心对待,如果稍有差池,随时都会招来暴风雪。

回想起自己小的时候,生活是多么轻松,无忧无虑,自由自在,身边根本就没什么 烦恼。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前方的海浪也更大了,海面也更波折了,我成为一个小学生了,往日那个我已经荡然无存了。我个子高了,上学时间长了,回家作业增了,学习科目多了,我的双肩背起了更重的书包,心中的压力也不断加重。如果是小时候,我无论做错什么事,没有人会来责怪我,再加上还有父母为我当“向导”。可现在的我,长大了,懂事了,要适应独立了,凡是做事都要小心翼翼,三思而后行。这与小时候那悠闲自在的日子相比也渐渐地拉开了距离。

小时候,身为小孩子的我,虽然生活地会自在些,可是我却处处受着长辈与他人的约束,走路时,有父母掺着;摔倒了,有父母扶着。但是我知道,在自己长大了后,我就变成大人了,与小时候不同了。就好比现在的我一样,正在渐渐地成长着,我对凡事都已经有了自己的主见。

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经历风雨,怎能成功?我的成长之舟,行驶得虽然不稳,有风平浪静,也有波涛澎湃,但也正是各种各样的惊涛骇浪,才让我学习到了不少,锻炼到了不少。通过我这成长的旅途,我才真正了解到成长有一定的烦恼,但是有更多的快乐。

成长中的酸甜苦辣

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一定免不了有一些挫折,我也不例外。下面,就说说我成长中的酸甜苦辣。

酸:在被冤枉后。记得有一次,我和表姐在床上玩,把被单弄得一塌糊涂,床上乱七八糟,为此我被妈妈狠狠地批评了一顿,却没有批评和我一起闯下大祸的表姐,我问妈妈为什么?妈妈说:你姐姐是个小女孩,真么可能把单子弄乱呢?当时我觉得被冤枉了,鼻子一酸,流下了伤心的眼泪。事后,妈妈告诉我:虽然表姐也犯了同样的错误,她却不能批评表姐,今后只要我把事情做好,她一定不会批评我的。从那以后,我玩完或做完事后,都把现场收拾得干干净净,再也没被妈妈吵过。

甜:在马虎之后。五岁的一天,我自己洗袜子,没有了洗衣粉,由于我急于去看《大耳朵图图》,就在柜子里随便拿了一包接着洗袜子,揉了半天却不起泡沫,仔细一看,原来拿的是刚买的一包白糖,怪不得呢。惹得我们全家哈哈大笑,这件事成了一个笑话。

苦:在没钱的时候。有一次早上去上学,到了坐车的时候才发现没带学生卡,且没带钱,回家取的话,至少需20分钟,肯定要迟到。想了半天,只好硬着头皮向司机叔叔说明原因,结果被司机数落一顿。唉,真是苦不堪言!

辣:在我想退缩的时候。在我遇到难题想退缩时,就会想起和好朋友比吃辣椒,正 是因为比赛有一股动力,才不会被辣倒。生活中在我感到“辣”的时候,说明已接近胜利,继续努力就一定会成功,但危险的事可不能勉强。

这就是我成长中的酸甜苦辣,不知你是否有同感呢?

成长中的关爱

有一棵大树,我们在春天倚着她幻想,在夏天倚着她繁茂,在秋天倚着她成熟,在冬天倚着她沉思……这棵大树便是给予我们无限关爱的老师。

我们仍然深深地记得,去年的九月我步入初中的校门,那是我刚刚告别小学,融入一个新环境,新集体的时刻,我们首先迎来的是那艰苦的军营生活,很早便听师兄师姐们说过军训之苦,可我却并没有望而却步,即使还有那么的一点点恐惧,我还是踏着春光走上了军训之旅。

在欢声笑语的校园里,我认识了许多陌生的同学,唯一不陌生的是老师关切的目光和悉心的关怀,在这里,我认识了我初中的班主任——缪老师

在这段军训的日子里,老师给予了我们无限的关爱,这使我非常感动。

刚刚开始军训的时候,我常常不遵守纪律。最后老师把我叫了出来,我原本以为老师会狠狠地批评我,可是出乎我的意料,老师是语重心长地为我讲道理,分析我的错误,要我知错能改,力争做完美的人,做人上人,不要受身边人事的影响……老师的爱就是指南针,引着我们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

在军训的过程中,老师看到我们艰苦的训练,痛在心里。于是,老师就到办公室为我们借来饮水机,解决了同学们的喝水问题。同学们看到饮水机,别提有多兴奋,都争先恐后地去装水,老师就在一旁默不作声地看着,心里也别提有多开心,当天军训结束后,同学们都回教室去了。老师却留在军训的地方——帮同学们收拾场地。原来同学们用瓶子、杯子装水喝完之后,就扔得到处是,是不辞辛苦的老师帮这我们收拾这场破摊子,或许军训最辛苦的是老师,见此,我虽然没有留泪,却有一种透彻肺腑的感动,难以言说。可老师并没有怨言,他心里是幸福的。老师的爱就是这么平凡而又伟大。

老师的身体是一座桥梁,引我们来到这个充满宝藏的知识世界;老师的脸是庞是永不落的太阳,给我们生生不息的能量;老师把爱给了我们,让我们踏着健康,充满关爱地成长。

感谢您,老师,感谢您对我们无限的关爱,感谢!

成长中的关爱

人的一生好似一杯香醇的酒,慢慢地享受,细细地品味,自然也可以韵出生命的味道。

妈妈曾经问过我:“你想要拥有一个怎样的人生?”我不加思索的回答:“我想拥有一个充实、快乐、精彩的人生。”

每当我做错了一件事,或让她发现我不好的行为和习惯,她便会很耐心地跟我说些大道理:做什么事都要有责任心,要勇于承担自己的过失,并告诫我下次别再这样做了。当我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的时候,她帮我分析失败的原因,妈妈时常教育我在困难面前不要气馁,妈妈总是我的心灵上的纠正器。当我取得了好成绩,得到了老师的表扬,这时,妈妈便会夸奖和鼓励我:在荣誉面前不要骄傲,未来的路还长呢,你现在只不过是到达了远航中的一个小小的码头,离你胜利的港湾还远着呢!

在漫长的读书航程中所经过的每一个“码头”中都会有妈妈的关爱。在寒冷夜晚,写作业坐的时间长了,她会轻轻地给我披上一件衣服,端上一杯热气腾腾的牛奶,在夏季炎热的夜晚她又会把一杯清凉橙汁轻轻的送到我的面前……

这刻骨铭心的母爱时时伴随在我身边,是鼓舞、是幸福!

在课堂上,当我遇到难题焦急得抓耳挠腮时,是我敬爱的老师用温柔的话语轻轻的为我讲解,及时排除了学习中的拦路虎,使我得到了关爱

当你还未完成作业,看到同学帮你打扫卫生的时候,请不要无动于衷,拍一拍她的肩,并附上一句温柔的话语:“不好意思,谢谢你帮我打扫!”那时你会发现她的嘴角微微颤动了一下,目光中的情谊更深了,那又为何不是对你的关爱呢?

亲情,就像一颗蜜糖,给你甜蜜的味道;师生情,就像沙漠中的一汪清泉,可以在你学习困难时帮助你;友情,就像一艘理想的轮船,载着我和同学一起程远航。

万物皆有情,不要忽视它们的感受,不要看低它们的感受,每一个人,每一件物,都需要关爱,请在心中架起一座人人相互关爱的桥梁吧,那时你会发现天更高,海更阔,世界更加美丽!

家乡的秋天

雪白的隆冬,嫩绿的初春,火红的盛夏,沿着季节的轨迹,我那稚嫩的心又融入了金色的秋天里。

田野现在被人们辛勤汗水的染成了金黄色,一望无际的稻田,秋风吹过,一层层稻浪涌向了天边,像是对勤劳的人们唱起了一曲丰收的赞歌。

果园充满了浓香,远远望去,一个个柿子,像一个个红火的灯笼;一颗颗葡萄像晶亮的玛瑙;金灿灿的鸭梨像硕大的宝葫芦。人们望着这些丰收的果实不禁喜上眉梢,也似乎看到了幸福在向他们招手呢!

中秋之夜,月亮犹如盛满了黄金的大圆盘,那熠熠闪亮的小星星大概就是那大圆盘里不小心撒落出来的点点碎金吧。这时,月色溶溶,竹影婆娑,凉风习习,合家团圆之时,难怪爸爸妈妈总会在此时说此刻此时此景是他们最喜欢的,“但愿人常久,千里共婵娟”应该是每一个渴望美好的人心里的期盼吧。常言道:春华秋实,万物始于春,而成于秋啊。

那些黄色的落叶,就仿佛离开妈妈的孩子,依依不舍,没有谁去理会它们,也没有人去亲近它们,人们从它们身边匆匆而过,脚下的落叶发出了“沙沙”的哭泣。风来了,又有几个孩子极不情愿地离开了妈妈的怀抱,轻轻飘落在妈妈的脚下,就是离开它们也不愿意离妈妈太遥远。但是我想:“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叶以另一种方式来反哺大树,虽有分离之痛,却也有回报之欣慰吧。

秋天的美是成熟的美,它不像春那样羞涩腼腆,不像夏那样袒露奔放,也不像冬那样内裣含蓄。秋天的美是充实的美,到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又播种着来年收获的希望,在我,秋天是最美的季节了。

啊,我爱你,家乡的秋天。

家乡的秋天

我的家乡在洛阳,我爱家乡的秋天。

家乡的秋天像一位魔术师,它能把人带入梦的世界;还像一位设计师,把一切都设计得那么美;又像一位画家,把美好的风景都融进这美好的画卷。

我爱家乡秋天的田野,咧开嘴的玉米,猫着腰的稻谷,红着脸的高粱,蓬着白发的棉花,真是五谷丰登。田野那边汩汩流淌着一条清亮明净的小河,天空倒影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瓦蓝瓦蓝的;悠悠飘流的白云倒影在河水中,更显得雪白无瑕;苍鹰在水 中飞,鱼儿在天上游;虫吟鸟鸣,汇成一曲金秋交响乐。远山朦朦胧胧,幽幽的,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小河两岸都是树林,时而有几片弯弯的柳叶打着旋飘落下来,小鱼浮在水上的叶子旁欢快地游来游去,恰似为远航的小舟送行。

家乡秋天的果园更美,那压弯了枝头的红苹果,似乎少女含羞的脸蛋,还有那黄橙橙的大鸭梨,“戴帽子”的石榴和那满树的大柿子,累累果实给秋天的果园抹上了艳丽的色彩。秋风中飘散着淡淡的果香,亲人肺腑,令人沉醉忘归。

秋天的草地也是多彩的,草地绿中带黄,黄里透红。草丛中,蛐蛐在探亲,蝈蝈在歌唱,蝴蝶在跳舞,花儿在欢笑。登高远眺,使我生出无限的遐想,我仿佛来到了童话的世界。

虽说“洛阳牡丹甲天下”,可我觉得洛阳的菊花也别有情趣,那像绣球一样的菊花,白的如雪,粉的如霞,黄的似金,红的则像一团团跳动的火焰,真是再高超的画家,也难以描绘出这如诗如画的美境。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秋天是勤奋者的天地,我盼望自己快快长大,也为这迷人的秋天添上一笔浓浓的色彩。

我的家乡可美丽、漂亮了。

家乡的秋天

家乡的秋天是不冷不热的,虽然空气是没有以前新鲜,树叶也开始凋谢了,但是有一样东西越来越成熟了——那就是水稻。走出家门,放眼望去,第一个看见的就是水稻了,那么多水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水稻在人们的不知不觉中渐渐地长成熟了。

家乡的秋天是金黄色的,基本上一切事物都是黄色的。家乡的秋天,水稻成熟了变成了黄色的。家乡的秋天,小草枯萎了变成了黄色。家乡的秋天,树上的叶子也渐渐地黄了起来,不久后就会凋谢的。田野里、泥路上、小路边,不管是什么绿的植物基本上都要枯萎了。尤其是小草,它正在等待着春天的来临,再给世界添加一份绿色。

家乡的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桃树上结起了大桃子,梨树上结起了大梨子,橘树上结起硕大的橘子,田野里的水稻也成熟了等许许多多的可以吃的果实都成熟了。

风是那么的柔,水是那么的流畅,天空是那么的蓝,人们是那么的活跃。家乡的秋天就是这样,与春天不相上下。家乡的秋天比家乡的冬天要暖和得多,家乡的秋天更比夏天要凉爽。

啊,家乡的秋天,你是多么得柔和!

家乡的秋天

炎热的夏天终于熬过去了,凉爽的秋天在人们的期盼中如期而至。

秋天的天空就像小孩那张多变的脸。有时晴空万里,阳光明媚。天空是那么的高,云朵是那么的白,使人不禁想起“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的优美诗句。有时天空阴云密布,像一潭浑浊的湖水,苦着脸,不一会儿,便滴滴答答地下起了雨,这连绵不断秋雨,一下起来就没完没了,真是“秋风秋雨愁煞人”。

秋天的树木是多姿多彩的。大部分树木的叶子都开始凋零,每当一阵秋风吹过,枯黄的树叶就像一群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似的,盘旋着、盘旋着,最后落下;而像枫树一样的一些树木,天气越冷,树叶越变的鲜红。一簇簇,远远望去像一团团火焰在燃烧;还有松柏一类的树木,依然四季常青,在寒冷的天气中,它们愈发挺拔苍翠,给秋天的原野增添一片生机。

秋天的花园依然是五彩缤纷的。各种花草争奇斗艳,令人眼花缭乱。一串红,格外的鲜艳耀眼。远远望去就像一团红色的云朵;菊花则展示“满城尽带黄金甲”风范,在瑟瑟的秋风中,满地金黄的菊花,惹人喜爱,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走到田野里,山坡上,一眼望去,金灿灿的一大片,满是繁花似锦的野菊花。

秋天的果园,果实累累。你看树上的苹果红艳艳、香喷喷的。令人馋涎欲滴,上去摘一个个苹果,咬上一口,一直甜到人的心里,满嘴都是香气。黄澄澄的梨子也上市了,看着它好像在叫你似的,叫人无法抗拒。毛茸茸的猕猴桃更是引人注目,别看见它的长相非常难看,可是吃在嘴里,却非常可口。一阵甜,一阵酸,令人舒服到每个毛孔。咦?那是什么,像一个个红灯笼似的挂在树上,想快要掉下来似的。令你不由自主的想要把它接住。走近一看,噢!原来是柿子呀!这柿子看起来不怎样,可是吃起来却十分爽口。

秋天是丰收的田野。到处是丰收的果实,到处是忙碌的农民。春华秋实,一年的汗水,得到了回报。丰收的田野里,农民伯伯又撒下希望的种子,播下来年的希望。在农家的屋檐下,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

家乡的秋天啊!你太迷人了!我要大声的为你歌唱,为你献上一首最美的歌!家乡的秋天啊!我祝福你,我要为你描绘美好的未来,愿你的明天更加的美好!

家乡的夏天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我觉得以此来形容夏天天气,是再恰当不过了。暑假的一天;天气热得厉害;太阳毒辣辣地烘烤着大地,一整天也没有一丝风,护城河旁的柳树垂头丧气,没有一点生气。知了拼命地叫着“热,热”,地面上连只蚂蚁也难寻--它们也受不了这热魔的肆虐。就这样煎熬了一天,到了傍晚,还是这么热。

风一阵紧似一阵,可是那整整一天积攒下来的热浪却还难以驱尽。“啪嗒”,一个凉凉的东西打在我身上。雨!而且是这么大的雨,刚开始下,雨点就有5分硬币那么大!雨点不断地往我头上落,头上顿时感到凉凉的,真痛快!可那讨厌的热浪仍缠着我的腿和脚,马路依旧烫人。

雨。越下越大,终于连最后一丝热气也被“驱逐出境”了。密集的雨变成了银白色的雨跑道,砸到人身上,还真有些疼呢!我浑身上下淋透了雨,像只落汤鸡似地往回跑。这时,雨更大了,窗外白晃晃的雨水没头没脸地往下浇。那一排排柳树闪着翠绿的颜色,使劲地左摇摆,像是在狂欢;天上电闪雷鸣,这是雷公在助威呢!

过了半个多小时,雨下小了--更小了。最后只是轻轻地蹦雨星。天晴了,云散了。天空碧蓝碧蓝的,那快要落山的太阳,又露出了笑脸。柳树经过风和雨的洗礼,显得更加苍翠欲滴。

突然,柳条稍微动了一下。谢天谢地,终于起风了。一会儿工夫,风大起来了,吹得尘土和纸屑乱飞。我高兴地跑出去,享受这珍贵的凉风。看天上,好像是天公不小心打翻了墨水瓶,浓浓的乌云迅疾地盖住了半边天。

夏天就是这样--多变。

家乡的冬天

在我的家乡,说到冬天,人们便会想到寒风呼啸,大雪纷飞——但在这狂风和大雪中,我并没有感到寒冷,而感到无比的欢笑与幸福。

冬天再一次来到了,教室的玻璃哗啦啦的响。也许,这响声就是在为冬的使者鼓掌,激起了我童年时代的回忆。

在我上小学的时候,下了雪,我们高兴地不得了。我和小伙伴在漫天飞舞的雪花中尽情的玩耍,也不觉地寒冷和悲伤,因为笑声主宰着一切。

从我家到小学,有一条宽阔的土路。夏天,这条路上车辆有时从远方开来,总是尘土飞扬;但是冬天就大不一样了:下了雪,长路像是一条白色的哈达,如 果车辆行驶过,雪花就变成了洁白的雪片,上面光滑得很。当时,我和几个同行的伙伴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总是要滑滑雪——一个人蹲着,其他俩人拉着手,留下一路的欢笑……

更有趣的是,幼时我和爸爸妈妈带着小冰车去东滩游玩,那时,东滩的水很充足,那里简直就是一个大冰场。我坐在冰车上爸爸妈妈拉着冰车,我们跑着,笑着,可高兴啦!

……

可是如今,我已是一名中学生了,不可能再像幼时那样天真,那样无忧无虑了——即使可能,我不再经过那条土路了,也不再光顾东滩了,因为那里已经干涸了。

值得安慰的是,我依然可以享受冬日校园的美景:

雪,像一件纱衣,罩住了万物,树儿披上了银装,大地渲染了白色,房屋也盖上了棉被;风,不是那样凛冽,它是冬的交响曲,它是冬的守护神。

听着窗上玻璃的震动声,我有不禁这样想: 家乡的冬天,梦幻般的冬天!

下载语文课堂中阅读教学的几项策略课件资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课堂中阅读教学的几项策略课件资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物传记中的高频词语课件资料

    文言文人物传记类文章中出现的高频词语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语 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

    语文课堂中的朗读教学

    语文课堂中的朗读教学 【摘 要】朗读既是一种语言能力,又是学习语言的一种基本方法。因此,学生朗读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的高低。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合理利用时......

    语文课堂中的童话教学

    语文课堂中的童话教学 新街小学———-王文苗 童话是儿童非常喜欢的一种文学样式,是一种美妙、神奇奇特的幻想性幻想的虚构故事。童话教学作为小学语文课堂一个重要的教学方......

    《黄河颂》教学设计课件资料

    13《黄河颂》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生活的内涵有多深,语文的内涵就有多深;生活的外延有多宽,语文的外延也就有多宽。语文教学应当体现实践性这一学科特点。同时语文学习又是个性化......

    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策略

    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策略 摘 要: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好的导入能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追求导入技巧化,为课堂教学整体艺术化创造一个良好开端。从创设情境、设......

    教师在教学中的教化功能课件资料

    如何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 教化功能 李东颖 如何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教化功能 摘要;教师的质量决定着教育的质量,教师在传播文化的同时,也在构建着学生的思想与灵魂。在......

    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评价方法与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评价方法与策略 在有些小学语文课堂中, 教师更多的是机械地、习惯性地点评,“真好!”学生的表扬声、掌声不绝于耳,似乎学生的学习劲头很高,学习自主性得到了......

    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导课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导课策略研究 石柱师范附小 谢小容 课堂教学的导入,既是一种技能又是一种艺术化的手段.如果导入方法得当,可以迅速安定学生的情绪,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充分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