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比例意义教案设计及课件

时间:2019-05-11 21:44: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正比例意义教案设计及课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正比例意义教案设计及课件》。

第一篇:正比例意义教案设计及课件

课 题:正比例的意义

教学内容:课本39页-41页的内容及有关内容 学习目标:

1.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的量。

2.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图像。

教学重、难点:理解正比例的意义,会正确判断正比例的量。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质疑引导,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教学过程:

一、以情激趣,揭示课题

二、目标导学,出示学习目标

三、学法指导

复习常见的数量关系 1.已知路程和时间,求速度?

2.已知总价和数量,求单价? 3.已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求工作效率? 4.已知圆柱体的体积和底面积,高度怎求? 2 出示例1,学生把表格填完整

观察图中的小女孩在做什么,她前面杯子里的水一样多吗?水的体积和高度有什么规律?

从上表中你发现了什么?用式子怎样表示?小组交流讨论

小结

同学们通过填表、交流,知道高度和体积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体积随着高度的变化而变化,高度扩大,体积随着扩大;体积缩小,高度也随着缩小。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表示:

出示例2,学生讨论指名回答

例1的实验结果可以用下面的图像表示:

(1)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2)不计算,根据图像判断,如果杯中水的高 度是 7cm,那么水的体积是多少? 225cm3的水 有多高?

四、目标检测:1 做一做,学生先尝试练习再订正 一辆汽车在高速路上形式,下面是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

(1)你能写出几组路程和相对应的时间的比?比较这些比值的大小,说一说这个比值表示什么?

(2)表中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3)在下图中描出表示路程和相应时间的点,然后把它们按顺序连

起来。并估计一下行驶 120km大约要用多长时间。评价设计:

1、通过自学后的提问和课堂展示检测学生是否知道正比例的意义,以此来检测目标1的完成情况。

2、通过教师提问和课堂展示以及目标检测题检测学生对目标2的掌握情况。

五、全课总结 作业设计:练习七第1,2题 板书设计:

正比例的意义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正比例关系式:x=k(一定)

y判断格式:

因为: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路程/时间=速度(一定); 所以:路程和时间是正比例关系。

课堂反思:

第二篇:正比例意义说课材料

《正比例的意义》说课稿

一、说教材

正比例的意义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苏教版版第十二册第5单元的内容。本节教科书安排的是正比例,其内容主要是正比例的意义,并通过例1介绍这些内容。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学习了除法、分数和比的知识等的基础上教学的,是本套教材的一个重点内容。教材通过实例说明: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并且从具体的数据中看出: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扩大、缩小的变化规律是它们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商)总是一定的,写成关系式就是:x/y=k(一定)。通过正比例意义的教学,向学生渗透初步的函数思想。

二、说目标

1.使学生掌握正比例的意义以及字母表达式,会判断两个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关系的量。

2.通过观察、对比、归纳、推断等教学活动,感受数学思维过程的合理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3.通过探索正比例意义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感受事物中充满着运动、变化的思想,并且特定的事物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理解其意义,并能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难点: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感受事物中充满着运动、变化的思想,并且特定的事物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

四、说学情

学生在前面已经初步接触了正比例的变化规律,学习了比的意义、比的化简与比的应用等。学生最容易掌握的是判断有具体数据的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最难掌握的是离开具体数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

五、说教法

六、说学法

在本节课中,我着重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会小组合作交流。具体表现在学会思考,学会观察,学会表达,学会思考教师要设计好问题,学会观察教师要指导学生观察表格和图像,学会表达教师要引导学生如何说,并对学生进行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乐于说,善于说。

七、说教学过程:

一、复检导学

复习各种数量关系,为本节内容引路。

二、自悟初知

1、自学例1 同学们观察这张表,先独立思考后再讨论、交流:从这张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表格完善,并作必要的板书。

同学们发现表格中的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教师指出:像这样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就说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

教师:你们还发现哪些规律?

学生在这里主要体会路程除以时间得到的速度始终是不变的。

教师:路程除以时间得到的速度相等也可以说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相等,也就是一个固定的数。

板书:路程/时间 =速度(一定)

2、教学“试一试”

学生先独立完成。

这一环节从创设正比例的表象入手,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观察、分析、概括,紧紧围绕判断正比例的两种相关联的量、商一定展开思路,结合例题中的数据整理知识、发展规律,又讨论表象到抽象概念,使知识得到深化。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初步形成了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

三、交流探究

通过对例1和试一试的对比,使学生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与掌握。这一环节还是收到了一定的实效。

四、点拨归纳

1、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对正比例的意义以及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的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又加深了对正比例意义的进一步掌握。

2、接着教师安排了一系列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新知识,由此验证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进一步掌握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比例的方法。

这一环节的设计,教师通过适当的练习题,在反复的练习中,使学生加强对概念的理解,牢牢掌握判断的方法。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3、全课小结

五、拓展延伸

由于时间问题,教师没有完成这一个环节。

我个人认为,这一环节应该出示,学生没有时间做,可以留做课后作业。

六、布置作业

总之,教师这节课从常见的数量关系复习入手,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起点,沟通学生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本节课的学习;同时采用了准备题和新授课用同一个表格,只是表格的数据和列数增加的方式展开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体会新旧知识间的关系,认识到这些问题在前面已经有所研究,只是这节课的研究角度不同,研究的层次更深而已,在教学例1时,从多方面关注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表中的规律,并且还通过多个例题找规律的方式,增加规律的说服力,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学生体会所学知识的价值,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在教学中也比较注意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试一试”环节鼓励学生用例1的研究方法尝试研究,这样不仅使两个例题的教学形式有所变化,而且从中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

平旺小学任雁琴《《正比例的意义》说课稿

第三篇:正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正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小榄 盛.丰

一个月亮在天上 教学内容:

国标本苏教版十二册数学P62~P63页的例1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完成练习十三 量扩大到原来的几倍,另一种量也随着扩大到原来的几倍;有的学生可能会发现一种量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几,另一种量也随着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几。)

3.仔细观察表中的数据,这两种量在变化中有没有什么不变的规律呢?现在小组内讨论,再在班内交流。(有的学生可能会发现两种量中所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不变)

根据交流情况,教师进一步引导:请写出几组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求出比值,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

80:1=80 160:2=80 240:3=80 ……

提问:观察这些比值,你发现了什么?这个比值80表示什么?(速度)你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上面的规律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路程:时间=速度(一定)

4.讲述:通过观察和计算,我们对路程和时间的关系有两点发现:(一定),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

5.让学生根据板书完整地说一说铅笔的总价和数量成什么关系。

四、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正比例关系 1.比较例题和“试一试”的相同点。

提问:观察上面的两个例子,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① 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

② 两种相关联的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总是一定的; ③ 两种量都成正比例。

2.谈话:如果用字母 X和 Y分别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正比例关系可以用怎样的式子来表示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Y:X=K(一定)

谈话:这是正比例关系式表达式,对这个式子要这样理解:X和 Y 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比 的比值一定,我们就说X 和 Y成正比例。

五、巩固练习

1.完成 成正比例,只有当两种相关联的量的比值一定时,它们才成正比例。

5、拓展:明明三岁时体重12千克,十一岁时体重44千克。于是小张就说:“明明的体重和身高成正比例。”你认为小张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六、全课总结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四篇:《正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正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正比例的意义、掌握正比例意义的变化规律。2.学会判断成正比例关系的量。

3.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掌握正比例变化的规律。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

请同学口述三量关系:

(1)路程、速度、时间;(2)单价、总价、数量;(3)工作效率、时间、工作总量。

(学生口述关系式、老师板书。)(二)学习新课

今天我们进一步研究这些数量关系中的一些特征,请同学们回答老师的问题。

幻灯出示:

一列火车1小时行60千米,2小时行多少千米?3小时、4小时、5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生:60千米、120干米、180千米„„

师:根据刚才口答的问题,整理一个表格。出示例1。(小黑板)例1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所行的路程如下表。

师:(看着表格)回答下面的问题。表中有几种量?是什么? 生:表中有两种量,时间和路程。师:路程是怎样随着时间变化的?

生:时间1小时,路程是60千米;2小时,路程为120千米;3小时,路程为180千米„„

师:像这样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这两种量就叫做两种相关联的量。

(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师:表中谁和谁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生:时间和路程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师:我们看一看他们之间是怎样变化的?

生:时间由1小时变2小时,路程由60千米变为120千米„„时间扩大了,路程也随着扩大,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师:现在我们从后往前看,时间由8小时变为7小时、6小时、4小时„„路程又是如何变化的?

生:路程由480千米变为420千米、360千米„„

师:从上面变化的情况,你发现了什么样的规律?(同桌进行讨论。)生:时间从小到大,路程也随着从小到大变化;时间从大到小,路程也随着从大到小变化。师:我们对比一下老师提出的两个问题,互相讨论一下,这两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分组讨论)师:请同学发表意见。

生:第一题时间扩大了,行的路程也随着扩大;第二题时间缩小了,所行的路程也随着缩短了。

师:我们对这种变化规律简称为“同扩同缩”。(板书)让我们再看一看,它们扩大缩小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师:根据时间和路程可以求出什么? 生:可以求出速度。

师:这个速度是谁与谁的比?它们的结果又叫什么? 生:这个速度是路程和时间的比,它们的结果是比值。师:这个60实际是什么?变化了吗?

生:这个60是火车的速度,是路程和时间的比值,也是路程和时间的商,速度不变。

驶多少千米,速度都是60千米,这个速度是一定的,是固定不变的量,我们简称为定量。

师:谁是定量时,两种相关联的量同扩同缩? 生:速度一定时,时间和路程同扩同缩。

师:对。这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商,也就是比值一定时,它们同扩同缩。我们看着表再算一算表中路程与时间相对应的商是不是一定。

(学生口算验证。)生:都是60千米,速度不变,符合变化的规律,同扩同缩。

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时间和路程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路程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时间扩大,路程也随着扩大;时间缩小,路程也随着缩小。扩大和缩小的规律是:路程和时间的比的比值总是一样的。

师:谁能像老师这样叙述一遍?(看黑板引导学生口述。)师:我们再看一题,研究一下它的变化规律。出示例2。(小黑板)例2某种花布的米数和总价如下表:(板书)按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幻灯)(1)表中有哪两种量?

(2)谁和谁是相关联的量?关系式是什么?(3)总价是怎样随着米数变化的?

(4)相对应的总价和米数的比各是多少?(5)谁是定量?

(6)它们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生:(答略)师:比较一下两个例题,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生: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师:对。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新内容。(板书课题:正比例的意义)师:你能按照老师说的叙述一下例1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关系吗? 生: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它们的比值(也就是速度)一定,所以路程和时间是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是正比例关系。

师:想一想例2,你能叙述它们是不是成正比例的量?为什么?(两人互相试说。)师:很好。请打开书,看书上是怎样总结的?(生看书,并画出重点,读一遍意义。)师:如果表中第一种量用x表示,第二种量用y表示,定量用k表示,谁能用字母表示成正比例的两种相关联的量与定量的关系?

师:你能举出日常生活中成正比例关系的两种相关联的量的例子吗? 生:(答略)师: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很多相关联的量,有的成正比例关系,有的是相关联,但不成比例关系。所以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要抓住相对应的两个量是否商(比值)一定,只有商(比值)一定时,才能成正比例关系。

(三)巩固反馈

1.课本上的“做一做”。

2.幻灯出示题,并说明理由。

(1)苹果的单价一定,买苹果的数量和总价()。(2)每小时织布米数一定,织布总米数和时间()。(3)小明的年龄和体重()。(四)课堂总结

师:今天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你是如何理解的?(生自己总结,举手发言。)师:打开书,并说出正比例的意义。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五)布置作业(略)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第一部分:复习三量关系,为本节内容引路。

第二部分:新课从创设正比例表象入手,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观察、分析、概括,紧紧围绕判断正比例的两种相关联的两个量、商一定展开思路,结合例题中的数据整理知识,发现规律,由讨论表象到抽象概念,使知识得到深化。

第三部分:巩固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新知识,由此验证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帮助学生掌握判断方法。最后指导学生看书,抓住本节重点,突破难点。安排适当的练习题,在反复的练习中,加强概念的理解,牢牢掌握住判断的方法。合理安排作业,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总之,在设计教案的过程中,力争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精神,使学生认识结构不断发展,认识水平不断提高,做到在加强双基的同时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并为以后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五篇:正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正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62-63页 教学目标:

1.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够正确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进一步认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规律。

3.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初步渗透函数思想。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掌握正比例变化的规律。教学过程:

一、复检导学

1、看到“时间”这个量,你能想到什么?看到“单价”、“工作效率”呢? 出示:(1)路程、速度、时间;

(2)单价、总价、数量;

(3)工作效率、时间、工作总量。

2、你能说出每组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吗?

师:今天我们进一步研究这些数量关系中的一些特征。

二、自悟新知

1、口答:

一列火车1小时行80千米,2小时行多少千米?3小时、4小时、5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师:根据刚才口答的问题,整理如下的表格。

出示例1。

(1)、表中有几种量?是什么?

(2)行驶的时间和路程有关系吗?行驶的路程是怎样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 引导:从左往右看,有什么变化?用一句话说一说。

从右往左看,有什么变化?谁用一句话概括?

师:像这样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这两种量就叫做两种相关联的量。(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

师:表中谁和谁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他们是怎样变化的?

(3)行驶的时间和路程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引导:写出几组相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并求出比值。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和同桌说一说。

师:比值都是80,是一个固定的数量,我们也可以说:比值是一定的。(板书:比值一定)比值80表示什么? 你能用式子表示上面几个量之间的关系吗?

板书:路程/时间=速度(一定)

2、讨论、交流

路程和时间是两种什么样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为什么?(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怎样变化?(时间扩大,路程随着扩大;时间缩小,路程随着缩小。)扩大、缩小的规律是什么?(路程和时间的比的比值总是一定的。)路程/时间=速度(一定)

3、谁能用自己的话总结这两个量的关系?(看板书)谁能根据板书完整的说一说这一题路程和时间的关系?

4、师小结

同学们总结得很好。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当路程和对应时间的比的比值总是一定(也就是速度一定)时,我们就说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是成正比例的量。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新内容。(板书课题:正比例的意义)出示结论自己读一读

5、试一试(课本62页)

(1)填写上表,说说总价是随着哪个量的变化而变化的。(2)写出几组相对应的总价和数量的比,并比较比值的大小。(3)这个比值表示的是什么?你能用式子表示它与总价的关系吗?(4)铅笔的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三、交流探究

比较两个例题,它们有什么共同点?(1)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

(2)两种相关联的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总是一定的;(3)两种量都成正比例。

师:如果用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那么上面这种数量关系式可以怎样写呢? 板书:y/x=k(一定)

四、点拨归纳

1、师讲解: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在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的比的比值一定(也就是商一定)时,我们就说这两种量成正比例,这两种量是成正比例的量。

2、巩固反馈(1).课本上的练一练(第63页)。(2).判断并说明理由(媒体出示)(3).巧判断(媒体出示)(4)、完成练习十三第1题。(5)、完成练习十三第2题。(6)、完成练习十三第3题。

3、课堂总结

1、什么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2、什么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3、如何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

五、拓展延伸 第一题:

A、B、C 三种量的关系是: A×B = C

1.如果 A一定,那么 B和 C成()比例;

2.如果 B一定,那么 A和C 成()比例。

第二题:

如果Y=8X(Y,X都不为0),X和 Y成()比例

六、作业 板书设计

正比例的意义

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路程=速度(一定)时间y=k(一定)x

下载正比例意义教案设计及课件word格式文档
下载正比例意义教案设计及课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正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

    “正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 “正比例的意义”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着重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正、反比例知识,内容抽象,学生难以接受......

    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案设计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案设计北师大版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41—43页 教学目标: 、结合丰富的实例,通过三种不同的表示方法,认识正比例。 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

    公开课_正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成正比例的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P39正比例的意义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认识成正比例的量以及正比例关系,并能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过程与方法 :......

    正比例意义教学设计[5篇范例]

    《正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课 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正比例的意义》 【教材简解】: 正比例的意义是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第4单元的教学内容。这部分知识是在......

    正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1

    课题:认识成正比例的量 教学内容:P62-63页的例1、“试一试”和“练一练”,P66页练习十三的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初步理解正比例......

    《正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及反思(范文模版)

    《正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 “正比例”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帮助学生以一种新的观点研究数量关系中具有的一些特征,渗透对立统一的观点和函数的数学思想。学生对什么是相关......

    《正比例的意义》的教学反思[全文5篇]

    “正比例的意义”教学,是在孩子们掌握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着重使孩子们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正、反比例知识,内容抽象,孩子们难以接受。学好正比例知识是学......

    宽容序言教案设计及课件

    示范课教案设计: 《宽容》序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学习“序言”文体知识,理解本篇序言的独创特点。 2. 理解文中的象征意义和“先驱者”与“守旧老人”这两个形象的典型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