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师大版 小学数学教师新课标测试试卷
线 : 名 姓 师 教 封 : 学校 密景泰县喜泉学区
A.动手实践
B.自主探索
C.合作交流
.D、适度练习3、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A B C)。
小学数学教师新课标测试试卷
A.组织者
B.引导者
C.合作者
D.评价者
4、复习课教学的特点有(ABC)(满分100分 时间120分钟)
A.“通”,融会贯通、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
B.“理”,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整理、构建知识体系,使之“竖成线”、“横成片”
一、单项选择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C.“补”,对学生学习的缺陷进行弥补,消除疑惑,使学生得到提高
1、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不再单独5、在各个学段中,课程标准都安排了(A B C D)学习领域。出现(A)的教学。
A.数与代数 B.空间与图形 C.统计与概率 D.实践与综合应用
A.概念 B.计算 C.应用题
6、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BC)
2、“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B)、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B.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A.数学思考 B.过程与方法 C.解决问题
C.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B)。
7、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AB)之上。
A.教教材 B.用教材教 C.自己创造教材 A.认知发展水平B.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 C.兴趣
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C)
8、如果我们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来解读问题的性质,可以发现,所谓问题至少含四种成分(ABCD)A.联系生活学数学 B.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C.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A.目的 B.个体已有的知识 C.障碍 D.方法
5、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②)的过程。
9、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ABCD)。
A.单一 B.富有个性 C.被动 A.建立数感 B.符号意识 C.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 D.初步形成模型思想
6、“用数学”的含义是(B)。
10、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ABC)关系。
A.用数学学习B.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C.了解生活数学 A.过程与结果 B.直观与抽象 C.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7、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C)的过程。A.交往互动 B.共同发展 C.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6、评价要关注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C)
1、《标准》提倡让学生经历“数学化”与“再创造”的过程,形成自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T)A.成绩 B.目的 C.过程
2、新课标只提倡关注知识获得的过程,不提倡关注获得知识结果。(F)
7、在新课程背景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C)
3、《标准》提倡采取开放的原则,为有特殊需要的学生留出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满足多样化的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学习需求。(T)
C.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4、教师应由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转变为知识的传递者和合作者。(F)
8、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C)。
5、数学学习评价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以A.组织者合作者 B.组织者引导者 C.组织者 引导者 合作者 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T)
9、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A)的过程。
6、数学学习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A.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 B.主动和被动的、生动活泼的 态度、个性倾向。(T)C.生动活泼的、被动的、富于个性
7、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T)
10、推理一般包括(C)。
8、新课程从第二学段(4—6年级)开始使学生接触丰富的几何世界。(F)
9、课标对教学要求有所提升的内容有:估算、算法多样化、各类知识的应用等。(T)A.逻辑推理和类比推理 B.逻辑推理和演绎推理 C.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10、课程标准在数学学习内容的结构上,将“量与计量”的内容并入“统计与概率”或“数与
二、多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20分)
代数”等领域。(F)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A C D),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四、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A.基础性
B.科学性
C.普及性
D.发
1、内容标准是数学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展性
2、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忆)、模仿和(训练)转变为(自主探索)、2、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A B C)(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
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第1 页(共2页)
景泰县喜泉学区教研室监制
第2 页(共2页)
3、从“标准”的角度分析内容标准,可发现以下特点:(基础性)、(层次性)、(发展性)、(开放性)。
4、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
5、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6、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7、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8.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9.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 发生与发展
10、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四、名词解释:(每1小题2分,共10分)
1、了解:从具体事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或者举例说明对象。同类词有: 认识,知道,说出,辨认,识别。
2、理解: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阐述此对象与相关对象之 间的区别和联系。同类词:认识,会。
3、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用于新的情境。同类词:能。
4、运用:综合使用已掌握的对象,选择或创造适当的方法解决 问题。同类词:证明。
5、探索: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理解或提出 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发现对象的特征及其与相关对象的区别 和联系,获得理性认识。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数学学习评价改革的特点?
答:①评价主体的多元性。②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与开放性。③评价方式的多样性。
2、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数学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答:(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 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 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 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好奇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 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科 学态度。
3、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性质是什么?
答: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 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
性。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 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义务 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4、怎样理解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如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答:好的教学活动,应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一方面,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落实,依赖于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另一方面,有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标志,是学生能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得到全面的发展。启发式教学是处理好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关系的有效途径。教师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组织学生操作实验、观察现象、提出猜想、推理论证等,都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修订后的数学课程标准,为教师实施教学提出的总体建议是什么?
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注意使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 时也能够有机会获得直接经验,即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 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 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 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基本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 处理好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注重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发 扬教学民主,当好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激发学 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 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关注学 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 发展;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条件的地区,要尽可能合理、有 效地使用计算机和有关软件,提高教学效益。
3、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活动应当注意哪些?
① 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合作交流。没有每个 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就缺乏基础;没有同伴间的合作交流,个 人的思考有时难以深入。此外,适当的合作交流,也有利于学生逐渐 形成良好的身心素质。②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必须把握好学生自主探索活 动的时间,给最终的归纳总结留有余地。教师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自己组织、引导学生开展探索活动的能力,提高探索活动的实效。③ 给学生自主探索适当的空间。探索过程中获得的结果固然 重要,探索过程本身也是有价值的。④ 处理好学生自主探索与教师示范的关系。对于学生的探索活 动,教师不仅要给予启发、引导,而且应适时地进行归纳,示范阶段 12性结论,明晰进一步探索的思路。⑤ 对于进行自主探索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给以具体的帮助、鼓励和指导,努力使他们也能参与探索活动并积极地思考。
第3 页(共4页)
景泰县喜泉学区教研室监制
第4 页(共4页)
第二篇: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师备课探讨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师备课探讨
富顺县东湖小学
王德贵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由我来给大家做个交流,交流的题目是《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师备课探讨》。为什么要说是探讨,因为教学本身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教有法,而教无定法,备课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法的多元化,决定了备课的灵活性。今天我只是谈谈备课这个板块的一些思考,不能做到面面俱到的阐述,因此,只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能使大家产生一点共鸣。因为我是长期教数学的,所以今天我的发言主要针对数学学科谈谈如何开展备课。虽然谈的是数学学科,但是与其他学科之间还是有些共性。因此,我希望同样给教其他学科的老师带来一点点启示。今天我的发言分以下几个部分。
一、当前老师们的备课存在的几点问题
备课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上好课,而备好课又是上好课的关键。无论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要上好课,必须要有一份切实可行的教案。对于备课,目前各校普遍存在以下现象:
(一)、备课就是“抄”教案。
抄教案,教师首先买一本教案,每节课基本上把教案详抄一遍,特别是新教师更为突出。我认为新教师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新教师刚走上工作岗位,缺乏实践经验,抄教案也情有可原,但实际教学中一些老教师也是总是完整的,不假思索的抄教案,我想这是应付检查的原因,真正上课的时候,教案上的一些东西不一定用得着。这使我想起全国著名教师于漪老师说的一句话:“现成的教案是别人劳动的成果,犹如贴在窗上的一朵纸花,没有生命力;而自己研究出来的,虽无多少惊人之处,但毕竟是扎根于思考原野上的鲜花,富有生命力。”
所以,备课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见,即使别人再好的点子,也只有融进了自己的思想,(二)备课过于简单
教学目标不明确、重难点未分析、教学具的准备不充分、板书设计几乎没有,教学内容处理过于简单化,没有真正去读懂学生,读懂课标,读懂教材,没有真正的设计好如何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教学流程。这样去上节课是忙乱的,手足无措的,效率低下的。像这样准备不充分的上课,你想小学1-4年级每周数学是4节课,语5-6年级每周是6节课,小学1-2年级每周语文8节课,3-4年级每周7节课,5-6年级每周6节课,你能完成任务吗?
(三)有无备课上课的现象
这主要集中在那些疏于教学管理的学校,是对待工作态度不够端正的教师的表现。这不是能容忍,如果教师经验不足,教学水平又不高,不备课上课那就是在误人子弟,从大的角度讲,那是害国害民。
(三)备课缺少集体思考
很多学校是教师个人独资备课,几乎没有年级组,教研组的集体备课。一位哲人说过:如果我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苹果,交换一下,还是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假如我有一种想法,你有一种想法,交换一下,每个人都有了两种想法。我认为,交换想法后,不只是每人有两种想法,而是每人原先的想法也得到修正、补充和提高。我们学校在教学教研上提倡的理念是: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只有集体思维的碰撞,才能产生集体智慧的结晶。凡是我校老师外出参加比赛的课,我们都有教师参与集体备课,磨课。除此,我们学校在年级组内经常开展集体备课。针对某个章节,某个课题,怎么上课,大家集思广益。
二、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备课
(一)备教法
为什么我要将备教法放到首要的位置呢?因为教法是教学思想的外衣,是教学理念的体现,好的教法就是好的思想,好的理念,教法的改革才是正的课改,所以我把它放在最重要的位置,首先讲。
当前,新课程提出“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响亮口号。“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使教师更多的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可能反应,并思考对策。这就要求教师从传统教学中“只见教材不见学生”的备课方式中转变出来,注重花时间去琢磨学生、琢磨活生生的课堂,关注课堂的生成,而不是在课堂上简单的再现教材。基于这一理念,我们学校正在在实施“立足常态,构建高效课堂”体现“三先三重”的教学改革:即先学生自学后调整教学,先互研后解疑释惑,先学生展评后整理拓展;在重视知识本身的同时,更重视方法的传授,重视思维的发展,重视能力的培养。具体教学步骤分为三步:自学、互学、展学,这就是当前在全国推广的学案导学的教学方法。
1、自学——学习前提
为什么要先自学,然后才教呢?例举一位老师教他的学生做高斯曾经做过题目。他一走进教室,告诉同学们,有个伟大的数学家名字叫高斯。小时候,高斯的老师出了一道……为什么这位老师不能让学生想到最简单的方法呢?那就是先教的结果,先教学生往往思维被老师的方法所禁锢,一味的模仿和记忆导致学生创新的思维被逐渐扼杀。
最近的《人民教育》上有一个“尝试教学专辑”。里面有篇文章:《请不要告诉我,让我先试一试》。这使我想到我家女儿,……弄得鱼不如大人弄得鱼好吃,但是她有自己的亲身体验,她记忆很深,也很快乐。吃饭的时候,我们夸奖她你弄的鱼真好吃,她特别开心。
“先教后学”
到“先学后教”是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分野。
我们为什么要先学后教,主要是为了把学生激活而不是教死,为了避免思维方式的单一化、同质化、模式化。
在自学前,教师必须注重情境的创设。巧妙的情境创设和导入,将会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课的导入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二、互学——学习的重心
为什么要进行交流互学。有一个学习金字塔理论,大家应该都听说过,是美国学者发现并提出的,这个理论认为:课堂上靠耳朵听讲获得的知识(5%)靠眼睛去阅读获得的知识(10%),靠靠视听结合获得的知识(20%),用示范演示的方法获得的知识(30%),但是靠分组讨论获得的知识(50%),靠练习操作及实践获得的知识(75%)如果是将获得的知识去教别人(即兵教兵)(90%)
美国学习专家提出凡是学习效果在30%及以下的学习都是个人学习或者被动学习,学习效果在30%以上的学习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或参与式学习。可见小组互学、组内交流、教别人的学习的重要性十分重要。
三、展学——学习的关键
“展学”是全班更大范围的“合作”与“互助”,方法是让学生大胆展示讲解,由此课堂进行了升级,把传统的“讲堂”升级为“学堂”,再将“学堂”升级为学生展示才华的“殿堂”。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互学和展学阶段,老师不是听之任之,不该讲的不讲,该讲的必须讲。什么不讲,三不讲,第一、学生自学能学懂的不讲,第二、学生自学有困难但“互学”能解决的不讲;
第三、学生自学有困难、“互学”依然有困难,但“展学”中能解决的不讲。有的人认为学案导学模式要规定老师一堂课老师讲解不能超过多少分钟,这是很教条的。讲多讲少要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而定。当学生不懂的时候老师要讲,当学生讲的肤浅或者讲不清的时候,老师必须引导性的追问和关键性的提示讲解。(二)备学生
备课要做到脑中有课标,心中有课程,眼中有学生,手中有教法。而在平时的备课中,老师们往往眼中就没有学生。如果在备课中忽视了备学生,一定程度上就会影教学,阻碍学生个性的发展。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并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的过程。因此教师在研究教材的同时,也要分析学生的接受能力、生活经验,采取适应学生学习能力的方式方法。备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备。
1、了解解学生基本情况(这是做好老师的前提)
一个班级由许多同学组成,尤其老师接到一个新班级,必须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身体状况、认知水平、学业水平以及家庭环境有所了解,只有做到真正的了解学生,才能做到与学生情感交流、心灵沟通、开展有效教学活动。如果一个老师接到一个班级一两个月都不知道某某些学生的名字,不知道他们的个性特征,那么这学生在心里琢磨,这个老师连我的名字都不知道,我在老师心中没有肯定没有地位,学习上就没有多大兴趣和动力。、2、深入研究学生,找准教学的起点
什么是教学的起点,就是学习者对学科内容或对学习任务已经具备的知识和技能,以及生活经验等,它是影响学生学习新知的最重要的因素。怎样把握教学起点呢?
(1)
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将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如果已经掌握了,就不要再详细的讲解了。
比如:六年级下册,百分数应用题:求比一个数多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在之前,学生已经学会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和求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是多少。由于有了认知基础,因此老师在讲此题是放手让学生来思考解决,而不是由老师来详细的讲解了。
(2)
哪些新知识,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获得?哪些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作为重点、难点、学生的困惑点,老师重点讲解或者可以让优生带动全体学生进行学习。
比如:一年级下册: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整十数加减整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退位,不进位的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对学习并没有多大困难,此课应该重点放在口算方法的多样化和提高口算的效率,确保每个学生都要会算。
3、关注个别差异,设计不同的要求
(1)问题设计分层
问题设计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一般基础的问题必须是独立的思考解决,主要让给中下学生回答。有思维含量的问题交给优等生来回答或者小组讨论解答。这样能力较强的学生发展思维,能力中等的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能力较差的学生掌握基本方法,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提高。这就体现了新课标指出的: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练习设计分层
练习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将技能转化成熟练活动的过程,是反馈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重要手段。练习一般分为三个层次:基本练习、综合(变式)练习,拓展练习。比如:六年级下册学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后的一个练习
(一)基础巩固题
1、这两个图形,形状(),大小(),是()图形。
2、这两个图形,形状(),大小(),是()图形。从左往右看,图形()了,从右往左看,图形()了。
(二)综合应用题
图1
图2
从图1到图2,图形放大了()倍,从图2到图1,图形缩小了()倍或缩小到原来的()。你是怎么想的?
(三)拓展研究题
画一个长6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再把它缩小2倍。
整个练习有梯度,从对放大或缩小的感知认识——放大或缩小几倍的感知认识
——抽象的画出缩小的后图形。这实际就是从感知到抽象的一个对知识的建构过程。
4、摸清学生认知障碍
学生的认知障碍主要表现在三点:
①
回生、遗忘现象
如百分数教学一课,知识的生长点是分数中分率的意义(分率是表示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如果学生遗忘了分率的意义,那么就直接影响百分数意义的建构。
②
混淆现象
在五年级下册倍数和因数这个单元,概念比较多,如质数、合数与偶数、奇数在外延上有交叉的地方,容易混淆。质数中有偶数和奇数,合数中也有奇数和偶数。
③
旧知识对新知识的干扰
如0.42=0.8,23=8,4/7+2/5=6/12
在备课中,教师要分析学生将会在学生中可能发生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教学,就能突破学生知识上的障碍。
备学生是教师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流程都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备课,在尊重儿童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设计教学,才能备好课,进而上好课。
三、备内容
(一)备课标
课标理念是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教学指南,教师们一定要把握小学阶段第一、二学段的课程内容是是什么,搞清楚每个学段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是什么。只有深刻理解了课标精神,才能有效的课堂设计和教学。(近几年凡是城区招考老师都必须要考《课标》。
(二)备教材
1、把握每一册教科书内容。
这样在教学中才能体现教材整合的思想,不是孤立的教学每一个章节内容,而是将知识有机的联系起来。)比如:小学可能性的教学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四年级上册对事件发生的确定现象描述为一定或不可能,对不确定现象描述为可能、也可能、还可能。第二阶段五年级上册可能性有大小,第三阶段可能性的大小用一个分数来表示。只有整合了教材来思考,才能把握好每个阶段的教学重点。
2、深入分析教学内容
(1)
理清知识所涵盖的数学知识点,做到对知识点补遗漏,不增加。
如一年级6-10的认识
(2)明确教材编写思想和意图
如二年级笔算加减法整理复习。这个图意图①是引导学生归纳加减法计算法则,让学生对计算法则进行总结。②淡化运算法则文字的叙述和记忆,注重对计算法则的实质的理解。关键是学生能掌握,会运用,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阐述,不一定一字不差的背出法则。③学习方式是小组合作方式主动学习,不需要老师进行灌输。④桌面上有大量的计算卡片,表明学生是在经过大量计算来总结的,并不是让学生直接抽象的独立的去理解计算法则。
再如二上54页,图中呈现的是老师带领学生量桌子的长度,学生的桌子都一样大小,但由于测量的工具不一样(用铅笔的、用手的、用书的、用三角板的),同样的桌子测量出来的结果不一样。老师问:为什么不一样呢?(测量的工具即使用的测量单位不一样)。看来需要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为什么这样编写呢?这是改变传统的对厘米和米抽象的认识,把认识厘米和米放到具体的测量长度的活动中去,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这样让学生认识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同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明确教材对重难点的处理方式
一年级加减法混合运算
(4)明确教材提前孕伏的内容
如一年级比较数的大小,整齐排列的图形,渗透了条形统计图的内容,为将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再如一年级讲了10的组成后,7+()=10,这里是做加法想减法,为20以内退位减法提供了铺垫,分散了难点。
(5)读懂教材对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提示。如六年级下册比例:在太阳底下测量竹竿的影子长度,提示学生动手操作,进行实践活动收集数据。在教学比列时,是要求学生自己根据表中的数据探究发现的,不是老师讲的。下面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这概念是在老师的引导下总结的。比例的各部分名称,也不是让学生去猜,而是老师直接告诉学生。这里就体现三种学习方式:①实验操作学习法②学生合作自主探究学习③老师讲授式学习。
3、教材如何处理加工
(1)、教材的内容要情景化。
创设良好的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条件。与老教材相比,实验教材最大的特点之一是设计了大量活泼生动的情境图。这些图画的风格和色彩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富有很浓的儿童情趣。像这种现实的、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容易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
(2)静态的知识要动态化。
一般的教材不可能把新有的教学内容讲得十分祥尽。在备课时,应根据教学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教材中的静态的主题图处理加工成可操作的课堂活动。例如教“几和第几”这节课时,让学生做上台上做模拟排队购票的游戏,是一个连续动态的过程。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去体验和理解“几和第几”的联系和区别。
(3)、教学的内容要生活化。
课改理念告诉我们,备课时,我们要使数学教学应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乐趣。例如、教学“百分数的认识”时,课前应开展“我是小小调查员”的活动,走向社会了解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如酒瓶上,衣服的吊牌上,饮料瓶上。有了感性认识,课堂上学生学习积极性就会很高,都争先恐后地介绍自己了解的知识,通过合作、交流,很快而且很全面地掌握了百分数的意义。
(三)备教学反思。
教学需要反思,反思才能提高。一节课教过之后,并不等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终结。应该认真地进行总结成败之处,考虑补救措施,写出简要贴切的教学后记。如成功的教学处理方法、不足的原因、改进的设想等,有了课后反思,才算完成了备课工作的全过程。实践反复表明,这样作对自己教学能力的提高,对专业的成长是非常用的。
老师们,我们身为人师,一生站在讲台上要度过30多年的春秋,这30多年,你如果不善于反思和学习,你将在这里苦苦煎熬30多年,为什么有人说有的老师教了30多年的书,抄了30多年的教案,还是重复着昨天的故事,每天像拉磨的驴一样周而复始,勤恳劳作,但活得却累。全国著名教师华应龙老师讲到:我们为什么感到累而忙,那主要是因为缺少教学反思、缺少学习,没有思考的工作,没有学习的劳动那只能叫瞎忙。古人诸葛亮说过:宁静致远。宁静方能致远,宁静的目的不是无为,而是致远,宁静外在表现是不慌不忙,但却是思考问题的过程。因此,我们不妨在工作之余,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并在教育书刊上和网络中学习一些新的东西,当我们真正学会思考,学会学习之后,我们就会站得高看得远,而不是每天埋头攀登备课、教学、作业这“三座大山”而感到身心疲惫。其实,在生活中,劳动不一定有收获,单纯的劳动或许就是导致贫穷的原因。让我们做一个精神和知识上富有的老师吧,那就只有不断的反思和学习,当我们变得富有的时候,我们就会用我们的知识为学生开启智慧之门,用我们的生命去点化学生的生命,用我们的人格去完善学生的人格,让他们在数学这片广袤而神奇的土壤中孕育并健康成长为一个个崭新的生命体!
第三篇: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备课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师备课探讨
富顺县东湖小学
王德贵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由我来给大家做个交流,交流的题目是《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师备课探讨》。为什么要说是探讨,因为教学本身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教学永无止境,教有法,而教无定法。因此,今天我只是谈谈我在教学设计这个板块的一些思考,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大家能产生一点共鸣,如有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因为我是长期教数学的,所以今天我的发言主要针对数学学科谈谈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设计。虽然谈的是数学学科,但如何进行课堂设计,学科之间都有些共性。因此,我希望同样给教其他学科的老师带来一点点启示。今天我的发言分以下几个部分。
一、当前老师们的备课存在的几点问题
备课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上好课,而备好课又是上好课的关键。无论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要上好课,必须要有一份切实可行的教案。对于备课,目前各校普遍存在以下现象:
(一)、备课就是“抄”教案。
抄教案,教师首先买一本教案,每节课基本上把教案详抄一遍,特别是新教师更为突出。我认为新教师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新教师刚走上工作岗位,缺乏实践经验,抄教案也情有可原,但实际教学中一些老教师也是总是完整的,不假思索的抄教案,我想这是应付检查的原因,真正上课的时候,教案上的一些东西不一定用得着。这使我想起全国著名教师于漪老师说的一句话:“现成的教案是别人劳动的成果,犹如贴在窗上的一朵纸花,没有生命力;而自己研究出来的,虽无多少惊人之处,但毕竟是扎根于思考原野上的鲜花,富有生命力。”
所以,备课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见,即使别人再好的点子,也只有融进了自己的思想,(二)备课过于简单
教学目标不明确、重难点未分析、教学具的准备不充分、板书设计几乎没有,教学内容处理过于简单化,没有真正去读懂学生,读懂课标,读懂教材,没有真正的设计好如何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教学流程。这样去上节课是忙乱的,手足无措的,效率低下的。像这样准备不充分的上课,你想小学1-4年级每周数学是4节课,语5-6年级每周是6节课,小学1-2年级每周语文8节课,3-4年级每周7节课,5-6年级每周6节课,你能完成任务吗?
(三)有无备课上课的现象
这主要集中在那些疏于教学管理的学校,是对待工作态度不够端正的教师的表现。这不是能容忍,如果教师经验不足,教学水平又不高,不备课上课那就是在误人子弟,从大的角度讲,那是害国害民。
(三)备课缺少集体思考
很多学校是教师个人独资备课,几乎没有年级组,教研组的集体备课。一位哲人说过:如果我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苹果,交换一下,还是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假如我有一种想法,你有一种想法,交换一下,每个人都有了两种想法。我认为,交换想法后,不只是每人有两种想法,而是每人原先的想法也得到修正、补充和提高。我们学校在教学教研上提倡的理念是: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只有集体思维的碰撞,才能产生集体智慧的结晶。凡是我校老师外出参加比赛的课,我们都有教师参与集体备课,磨课。除此,我们学校在年级组内经常开展集体备课。针对某个章节,某个课题,怎么上课,大家集思广益。
二、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备课
(一)备教法
为什么我要将备教法放到首要的位置呢?因为教法是教学思想的外衣,是教学理念的体现,好的教法就是好的思想,好的理念,教法的改革才是正的课改,所以我把它放在最重要的位置,首先讲。
当前,新课程提出“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响亮口号。“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使教师更多的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可能反应,并思考对策。这就要求教师从传统教学中“只见教材不见学生”的备课方式中转变出来,注重花时间去琢磨学生、琢磨活生生的课堂,关注课堂的生成,而不是在课堂上简单的再现教材。基于这一理念,我们学校正在在实施“立足常态,构建高效课堂”体现“三先三重”的教学改革:即先学生自学后调整教学,先互研后解疑释惑,先学生展评后整理拓展;在重视知识本身的同时,更重视方法的传授,重视思维的发展,重视能力的培养。具体教学步骤分为三步:自学、互学、展学,这就是当前在全国推广的学案导学的教学方法。
1、自学——学习前提
为什么要先自学,然后才教呢?例举一位老师教他的学生做高斯曾经做过题目。他一走进教室,告诉同学们,有个伟大的数学家名字叫高斯。小时候,高斯的老师出了一道……为什么这位老师不能让学生想到最简单的方法呢?那就是先教的结果,先教学生往往思维被老师的方法所禁锢,一味的模仿和记忆导致学生创新的思维被逐渐扼杀。
最近的《人民教育》上有一个“尝试教学专辑”。里面有篇文章:《请不要告诉我,让我先试一试》。这使我想到我家女儿,……弄得鱼不如大人弄得鱼好吃,但是她有自己的亲身体验,她记忆很深,也很快乐。吃饭的时候,我们夸奖她你弄的鱼真好吃,她特别开心。
“先教后学”
到“先学后教”是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分野。
我们为什么要先学后教,主要是为了把学生激活而不是教死,为了避免思维方式的单一化、同质化、模式化。
在自学前,教师必须注重情境的创设。巧妙的情境创设和导入,将会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课的导入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二、互学——学习的重心
为什么要进行交流互学。有一个学习金字塔理论,大家应该都听说过,是美国学者发现并提出的,这个理论认为:课堂上靠听讲获得的知识(5%)靠阅读获得的知识(10%),靠声音、图片(即直观的东西)教育获得的知识(20%),靠老师示范演示获得的知识(30%),但是靠小组讨论获得的知识(50%),如果是将获得的知识去教别人(即兵教兵)(90%)
三、展学——学习的关键
“展学”是全班更大范围的“合作”与“互助”,方法是让学生大胆展示讲解,由此课堂进行了升级,把传统的“讲堂”升级为“学堂”,再将“学堂”升级为学生展示才华的“殿堂”。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互学和展学阶段,老师不是听之任之,不该讲的不讲,该讲的必须讲。什么不讲,三不讲,第一、学生自学能学懂的不讲,第二、学生自学有困难但“互学”能解决的不讲;
第三、学生自学有困难、“互学”依然有困难,但“展学”中能解决的不讲。有的人认为学案导学模式要规定老师一堂课老师讲解不能超过多少分钟,这是很教条的。讲多讲少要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而定。当学生不懂的时候老师要讲,当学生讲的肤浅或者讲不清的时候,老师必须引导性的追问和关键性的提示讲解。(二)备学生
备课要做到脑中有课标,心中有课程,眼中有学生,手中有教法。而在平时的备课中,老师们往往眼中就没有学生。如果在备课中忽视了备学生,一定程度上就会影教学,阻碍学生个性的发展。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并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的过程。因此教师在研究教材的同时,也要分析学生的接受能力、生活经验,采取适应学生学习能力的方式方法。备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备。
1、了解解学生基本情况(这是做好老师的前提)
一个班级由许多同学组成,尤其老师接到一个新班级,必须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身体状况、认知水平、学业水平以及家庭环境有所了解,只有做到真正的了解学生,才能做到与学生情感交流、心灵沟通、开展有效教学活动。如果一个老师接到一个班级一两个月都不知道某某些学生的名字,不知道他们的个性特征,那么这学生在心里琢磨,这个老师连我的名字都不知道,我在老师心中没有肯定没有地位,学习上就没有多大兴趣和动力。、2、深入研究学生,找准教学的起点
什么是教学的起点,就是学习者对学科内容或对学习任务已经具备的知识和技能,以及生活经验等,它是影响学生学习新知的最重要的因素。怎样把握教学起点呢?
(1)
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将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如果已经掌握了,就不要再详细的讲解了。
比如:六年级下册,百分数应用题:求一个数百分之几是多少,在之前,学生已经学会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由于有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认知基础,因此老师在讲此题是放手让学生来思考解决,而不是由老师来详细的讲解了。
(2)
哪些新知识,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获得?哪些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作为重点、难点、学生的困惑点,老师重点讲解或者可以让优生带动全体学生进行学习。
比如:二年级下册: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对学习并没有多大困难,此课应该重点放在口算方法的多样化和提高口算的效率,确保每个学生都要会算。
3、关注个别差异,设计不同的要求
(1)问题设计分层
问题设计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一般基础的问题必须是独立的思考解决,主要让给中下学生回答。有思维含量的问题交给优等生来回答或者小组讨论解答。这样能力较强的学生发展思维,能力中等的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能力较差的学生掌握基本方法,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提高。这就体现了新课标指出的: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练习设计分层
练习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将技能转化成熟练活动的过程,是反馈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重要手段。练习一般分为三个层次:基本练习、综合(变式)练习,拓展练习。比如:六年级下册学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后的一个练习
(一)基础巩固题
1、这两个图形,形状(),大小(),是()图形。
2、这两个图形,形状(),大小(),是()图形。从左往右看,图形()了,从右往左看,图形()了。
(二)综合应用题
图1
图2
从图1到图2,图形放大了()倍,从图2到图1,图形缩小了()倍或缩小到原来的()。你是怎么想的?
(三)拓展研究题
画一个长6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再把它缩小2倍。
整个练习有梯度,从对放大或缩小的感知认识——放大或缩小几倍的感知认识
——抽象的画出缩小的后图形。这实际就是从感知到抽象的一个对知识的建构过程。
4、摸清学生认知障碍
学生的认知障碍主要表现在三点:
①
回生、遗忘现象
如百分数教学一课,知识的生长点是分数中分率的意义(分率是表示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如果学生遗忘了分率的意义,那么就直接影响百分数意义的建构。
②
混淆现象
在五年级下册倍数和因数这个单元,概念比较多,如质数、合数与偶数、奇数在外延上有交叉的地方,容易混淆。质数中有偶数和奇数,合数中也有奇数和偶数。
③
旧知识对新知识的干扰
如0.42=0.8,23=8,4/7+2/5=6/12
在备课中,教师要分析学生将会在学生中可能发生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教学,就能突破学生知识上的障碍。
备学生是教师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流程都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备课,在尊重儿童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设计教学,才能备好课,进而上好课。
三、备内容
(一)备课标
课标理念是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教学指南,教师们一定要把握小学阶段第一、二学段的课程内容是是什么,搞清楚每个学段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是什么。只有深刻理解了课标精神,才能有效的课堂设计和教学。(近几年凡是城区招考老师都必须要考《课标》。
(二)备教材
1、把握每一册教科书内容。
这样在教学中才能体现教材整合的思想,不是孤立的教学每一个章节内容,而是将知识有机的联系起来。)比如:小学可能性的教学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四年级上册对事件发生的确定现象描述为一定或不可能,对不确定现象描述为可能、也可能、还可能。第二阶段五年级上册可能性有大小,第三阶段可能性的大小用一个分数来表示。只有整合了教材来思考,才能把握好每个阶段的教学重点。
2、深入分析教学内容
(1)
理清知识所涵盖的数学知识点,做到对知识点补遗漏,不增加。
如一年级6、7的认识
(2)明确教材编写思想和意图
如二年级笔算加减法整理复习。这个图意图①是引导学生归纳加减法计算法则,让学生对计算法则进行总结。②淡化运算法则文字的叙述和记忆,注重对计算法则的实质的理解。关键是学生能掌握,会运用,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阐述,不一定一字不差的背出法则。③学习方式是小组合作方式主动学习,不需要老师进行灌输。④桌面上有大量的计算卡片,表明学生是在经过大量计算来总结的,并不是让学生直接抽象的独立的去理解计算法则。
再如二上54页,图中呈现的是老师带领学生量桌子的长度,学生的桌子都一样大小,但由于测量的工具不一样(用铅笔的、用手的、用书的、用三角板的),同样的桌子测量出来的结果不一样。老师问:为什么不一样呢?(测量的工具即使用的测量单位不一样)。看来需要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为什么这样编写呢?这是改变传统的对厘米和米抽象的认识,把认识厘米和米放到具体的测量长度的活动中去,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这样让学生认识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同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明确教材对重难点的处理方式
一年级加减法混合运算
(4)明确教材提前孕伏的内容
如一年级比较数的大小,整齐排列的图形,渗透了条形统计图的内容,为将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再如一年级讲了10的组成后,7+()=10,这里是做加法想减法,为20以内退位减法提供了铺垫,分散了难点。
(5)读懂教材对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提示。如六年级下册比例:在太阳底下测量竹竿的影子长度,提示学生动手操作,进行实践活动收集数据。在教学比列时,是要求学生自己根据表中的数据探究发现的,不是老师讲的。下面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这概念是在老师的引导下总结的。比例的各部分名称,也不是让学生去猜,而是老师直接告诉学生。这里就体现三种学习方式:①实验操作学习法②学生合作自主探究学习③老师讲授式学习。
3、教材如何处理加工
(1)、教材的内容要情景化。
创设良好的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条件。与老教材相比,实验教材最大的特点之一是设计了大量活泼生动的情境图。这些图画的风格和色彩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富有很浓的儿童情趣。像这种现实的、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容易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
例如:教学“0的认识”这节课时,教材从学生熟悉的“小猴吃桃”的故事引入,故事是学生爱听的,一只可爱的小猴逐次把2只桃子吃光的过程,教师就要凭借这个主题图,讲述生动的“小猴吃桃”的故事,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兴趣将会很高,对0的理解也会很深刻。
(2)静态的知识要动态化。
一般的教材不可能把新有的教学内容讲得十分祥尽。在备课时,应根据教学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教材中的静态的主题图处理加工成可操作的课堂活动。例如教“几和第几”这节课时,让学生做上台上做模拟排队购票的游戏,是一个连续动态的过程。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去体验和理解“几和第几”的联系和区别。
(3)、教学的内容要生活化。
课改理念告诉我们,备课时,我们要使数学教学应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乐趣。例如、教学“百分数的认识”时,课前应开展“我是小小调查员”的活动,走向社会了解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如酒瓶上,衣服的吊牌上,饮料瓶上。有了感性认识,课堂上学生学习积极性就会很高,都争先恐后地介绍自己了解的知识,通过合作、交流,很快而且很全面地掌握了百分数的意义。
(三)备教学反思。
教学需要反思,反思才能提高。一节课教过之后,并不等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终结。应该认真地进行总结成败之处,考虑补救措施,写出简要贴切的教学后记。如成功的教学处理方法、不足的原因、改进的设想等,有了课后反思,才算完成了备课工作的全过程。实践反复表明,这样作对自己教学能力的提高,对专业的成长是非常用的。
老师们,我们身为人师,一生站在讲台上要度过30多年的春秋,这30多年,你如果不善于反思和学习,你将在这里苦苦煎熬30多年,为什么有人说有的老师教了30多年的书,抄了30多年的教案,还是重复着昨天的故事,每天像拉磨的驴一样周而复始,勤恳劳作,但活得却累。全国著名教师华应龙老师讲到:我们为什么感到累而忙,那主要是因为缺少教学反思、缺少学习,没有思考的工作,没有学习的劳动那只能叫瞎忙。古人诸葛亮说过:宁静致远。宁静方能致远,宁静的目的不是无为,而是致远,宁静外在表现是不慌不忙,但却是思考问题的过程。因此,我们不妨在工作之余,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并在教育书刊上和网络中学习一些新的东西,当我们真正学会思考,学会学习之后,我们就会站得高看得远,而不是每天埋头攀登备课、教学、作业这“三座大山”而感到身心疲惫。其实,在生活中,劳动不一定有收获,单纯的劳动或许就是导致贫穷的原因。让我们做一个精神和知识上富有的老师吧,那就只有不断的反思和学习,当我们变得富有的时候,我们就会用我们的知识为学生开启智慧之门,用我们的生命去点化学生的生命,用我们的人格去完善学生的人格,让他们在数学这片广袤而神奇的土壤中孕育并健康成长为一个个崭新的生命体!
第四篇:小学数学教师学习新课标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二街小学 李仁敏
这段时间再次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使我领悟到了教学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因此,本人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再学习,有以下的认识:
一、备课:变“备教材”为“备学生”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备教的方法很多,备学生的学习方法少。老师注意到自身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如语言应简明扼要、准确、生动等),注意到实验操作应规范、熟练,注意到文字的表达(如板书编写有序、图示清晰、工整等),也注意对学生的组织管理,但对学生的学考虑不够。老师的备课要探讨学生如何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指导如何进行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复习、做作业等;要考虑到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一位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不仅仅表现他对知识的传授,更主要表现在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上课:变“走教案”为“生成性课堂”
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其间必然有许多非预期的因素,即便教师对学情考虑再充分,也有“无法预知”的场景发生,尤其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育过程远远要比预定的、计划中的过程生动、活泼、丰富得多。教师要利用好即时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灵活的教学机智,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案”。要促成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教师要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如果我们的课堂还是师道尊严,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回答,不予理睬,或马上表现出不高兴,不耐烦,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定大打折扣。因而要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气,师生关系一定要开放,教师要在教学中真正建立人格平等、真诚合作的民主关系。同时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一言一行,在教与学的平台上,做到教学相长,因学而教,树立随时捕捉教学机会的意识,就必定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活泼有趣,更加充满生机,也更能展示教师的无穷魅力。课堂提问注意开放性。开放性的提问,没有统一的思维模式与现成答案,学生回答完全是根据自已的理解回答。答案一定会是丰富多彩,这可以作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资源。教师根据这些答案给予肯定、或给予引导,使学生的思想认识在教师的肯定或引导中得到提高。要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智慧,教师对教育过程的高超把握就是对这种动态生成的把握。
三、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即要求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过去由教师控制的教学活动的那种沉闷和严肃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多是在积极发言中,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压抑,本有的学习灵感有时就会消遁。
四、变“教师说”为“学生多说”
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这个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对全班学生也有指导意义。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组织学生讲。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只满足于学生说出是与非,或是多少,至于说话是否完整,说话的顺序如何,教师不太注意。这样无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师要鼓励、指导学生发表见解,并有顺序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让尽量多的学生能有讲的机会,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上好数学课应该尽量地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能把学生埋在越来越多的练习纸中。例如,口算,现在已经名不副实,多数用笔算代替,学生动手不动口。其实,过去不少教师创造了很多口算的好方法,尤其在低年级教学中,寓教学于游戏、娱乐之中,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其它教材也可以这样做。我们不能把数学课变成枯燥无味、让学生学而生厌的课。在数学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既动手又动口,并辅以其它教学手段,这样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
学习数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掌握知识的层面上,而必须学会应用。只有如此,才能使所学数学富有生命力,才能真正实现数学的价值。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注意从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联系生活实际,导入新知教学。
数学知识的形成源于实际的需要和数学内部的需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的大量知识均来源于生活实际,这就为我们努力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引入新知识提供了大量的背景材料。例如,在教学“认识分数”时,结合日常生活中分物品的经历,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可以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个;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1瓶;而 1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分是多少呢?按照习惯的说法是叫做半个。生活中常会遇到分东西或物品不是整数的情况,在学生学过的数小哪个数可以刚来表示半个,学生找不到这样的数,那么半个该用什么数来表示呢?此时就要学习新的数——分数,这个数又该怎样写,怎样读呢?学生对学习分数有了一种需求和愿望,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就存在于自己熟悉的现实生活中。
二、设计问题情境,增强应用情趣。
人的思维起始于问题。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寻求问题的答案。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凡是没有发自内心求知欲和兴趣而学来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巧妙的设计问题情境,注重存疑,把问号装进学生的头脑,让学生从数学角度去描述客观的事物与现象,寻找与数学有关的因素,主动的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
三、搜集应用事例,体会应用价值。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可以自己搜集有关资料并介绍给学生,例如,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与使用、地图用四种不同颜色区分地区、飞机设计等都和数学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代社会已进入“数字化”的世界。另一方面,可以鼓励学生自己通过多种渠道搜集数学应用的具体案例,并相互交流。例如,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时,可以让学生课前搜集关于百分数的资料,像商品标签各种成分的含量、存款利率等。再如,教学“认识千米”时,到图书馆或网上查找世界最长的三大河流是多少千米。通过查阅资料,搜集数学应用的事例,可以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广泛应用,进一步了解数学的发展,感受数学的文化魅力,体会数学应用价值。
四、创造应用机会,开展实践活动。
实践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亲身体验过的知识才会更深刻的理解和熟练的运用。美国数学家彼得•克莱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可见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最有效的办法应该是让学生有机会亲身实践。例如,教学“百分数”后,做小会计师,在父母的带领下把自己积攒的钱存起来,根据银行的利率算——算,怎样存更合算,熟悉、掌握存款的方法和计算利率的方法,或者到商场购买打折商品,计算打折商品的总价。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应用到现实中去,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形成初步的实践能力
第五篇:小学数学教师学习新课标心得体会
梨林东坡学校 卢新合新学期开学以来,又一次学习了小学数学新课标,让我受益非浅。对新课程标准和教材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新的教材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教材的编写无论是从内容的呈现方式,还是页面的设置上都重视儿童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提供丰富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这些正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新教材无论教学内容安排还是呈现形式,处处都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重视和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的。下面就谈一谈我的一些学习体会:
一、教育理念的转化
新课程要求教师确立新的教学观,克服教育生涯中的陈旧观念,使教学方式显现多样化的格局。在很多教师的概念中,教学就是讲课,就是把书本知识传递给学生,把学生作为知识的“容器”进行灌输,“填鸭式”教学是某些教师惯用的教学方法。而在新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把自己定位于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而不是知识的化身,以权威自居。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是起辅导、帮助、引导作用的人,而不是支配学生的控制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学的目的是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要通过讨论、实验、探究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性学习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如《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提倡让学生在做中学”。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力求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的知识要求,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培养技能、技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通过摸一摸、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做一做等活动,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在操作中激起智慧的火花,从而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学有价值的数学。
二、要正确认识新的学习方式,主要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就是自己作为学习的主人,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自控性,关注学习者的兴趣和责任,有助于弘扬主体性和自主精神。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相互性学习。它强调学习的交往性、互动性、分享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习的问题性、过程性、开放性,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机,批判的思维品质和思考问题的习惯。自主、合作、探究性等学习方式,能够更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力,更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大力提倡这样的新的学习方式,是现实的要求和未来的需要。
三、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认识;
〈新课程标准〉〉来看,自主学习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就培养能力而言,自主学习是发展潜能的桥梁;从教育实践来说,自主学习也是当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新课程的改革迫使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中倡导自主学习。什么是自主学习?指学生在教师的指点下内在的或自我激发性的学习。自主学习就是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打好基础的。它把学生作为主动的求知者,在学习中培养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探求,主动运用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在教学中我认为:激发兴趣是自主学习的诱因。在教学活动中,如果学生没有兴趣,就根本谈不上“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只有当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才可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使课堂变得生动、轻松起来。其次,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教学中我们应该创设宽松和谐平等民主氛围,让学生想象驰骋,感情激荡,思路纵横,乃至异想天开,自然会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引发创造的潜质。还有,建立一个激励评价机制也很重要。激励性的评价,能给学生以帮助,给学生以鼓励,给学生以信心。评价中既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及变化发展,既关注水平,更要关注学生情绪态度。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愿望,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数学是思考性极强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必须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