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精选多篇)

时间:2022-08-18 02:06: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第一篇: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一、请把正确答案填在括号内,单选题,每题1.5分,共45分

1.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目前,在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A.北京人B.蓝田人C.元谋人D.山顶洞人

2.最早种植水稻的人是()

A.北京人B.半坡原始居民C.山顶洞人D.河姆渡原始居民

3.在传说中,炎帝和黄帝是()的部落联盟首领

A.黄河流域B.长江流域C.珠江流域D.淮河流域

4.公元前21世纪比公元前16世纪()

A.晚500年B.早5000年C.早500年D.晚5000年

5.把商朝的都城迁到殷的是()

A.文王B.伊尹C.盘庚D.纣

6、秦灭六国,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在()

A.公元前230年B.公元前221年C.公元前207年D.公元221年

7.史书记载的“公作则迟”“分地则速”现象发生在()

A.商朝B.西周C.春秋战国D.夏朝

8.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

A.司母戊鼎B.四羊方尊C.可烧炭火的青铜器D.三星堆青铜立人象

9.要研究商王的活动,最有说服力的文字资料的()

A.《史记》 B.《资治通鉴》 C.甲骨文D.铭文

10.我国古代闻名于世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处于战国时期的()

A.齐国B.楚国C.赵国D.秦国

11.“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这里指的是()

A.陈胜、吴广起义B.楚汉战争C.长平之战D.秦完成统一

12.下列几位科学家中,对人类文化传播贡献最大的是()

A.张衡B.蔡伦C.张仲景D.华佗

13.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

A.战国B.西周C.商朝D.夏朝

14.我国最早建立县制是在()

A.春秋B.战国C.秦朝D.汉朝

15.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老子B.孔子C.孟子D.庄子

16.我国青铜文明的灿烂时期是()

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

17.下列不属于西周分封制内容的是()

A.周天子把土地、人民,分给亲族、功臣

B.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带兵随从周天子作战

C.诸侯要向周天子纳贡D.诸侯要按田亩数向国王纳贡18.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使“公天下”变成“家天下”的国王是()

A.舜B.尧C.禹D.启

19.下列现象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使用骨针缝衣②使用天然火③种植水稻④制造色彩艳丽的彩陶

A.②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④③②① D.①③②④

20.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与秦国抗衡的决定性战役的()

A.牧野之战B.城濮之战C.长平之战D.马陵之战

2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是()

A.夏朝B.西周C.商朝D.秦朝

22.陈胜、吴广起义与历代农民战争不一样,其独特的历史作用是()

A.首先提出“平分田地”的口号

B.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后世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C.以大无畏的精神,推翻了封建王朝D.攻占郡县,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统治

23.我国最早的全国规范文字是()

A.隶书B.楷书C.小篆D.甲骨文

24.佛教起源于()

A.西域B.欧洲C.古印度D.大秦

25.《史记》记述了()

A.从西周到春秋的历史B.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C.从战国到西汉时期的历史D.从秦始皇到汉武帝的历史26.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长期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这是因为()

A.董仲舒对儒家学说作了发挥B.儒家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C.儒家思想代表了劳动人民的利益D.汉武帝任用信奉儒家思想人做了大官

27.西域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始于()

A.张骞出使西域B.班超出使西域C.西域都护的设置D.“丝绸之路”的开辟

28.某人想从东向西沿“丝绸之路”考古,他会先后经过()

A.长安→河西走廊→西亚→欧洲B.河西走廊→西亚→新疆→欧洲

C.长安→西亚→河西走廊→欧洲D.河西走廊→长安→西亚→欧洲

29、最能体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绘画和雕塑综合特点的是

A.王羲之的字B.顾恺之的画C.石窟艺术D.青铜器

30.下列对“丝绸之路”的认识,错误的是()

A.加强了汉与西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B.有利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C.是汉朝与外界联系的唯一一条通道D这条通道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仍有着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二、列举题(18分)

1、列举古代史以少胜多的战役(3分)

2.列举汉武帝为推进大一统所采取的措施(6分)

3、举出本册书中著名的雕塑艺术成就三例(3分)

三、材料分析题(第一题12分第二题10分,共22分)

1.阅读下列材料:(12分)

皇帝说:“如果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为习惯,可以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1)上文中“皇帝”指谁?他进行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分)

(2)除上文内容外,他还有哪些改革措施?(4分)

第二篇:初中上册七年级历史试卷及答案

很多人都觉得考试靠的是平时的积累,考前突袭只是安慰自己罢了。其实不然,考前的临阵磨枪也是相当重要的!为此,小编针对大多数人的情况整理了这篇初一上册历史期末试题(附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一、选择题

1、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原始人类遗迹最多的国家,下面四项关于我国远古人类的说法错误的是()

A、元谋人是目前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距今约170万年

B、北京人体征的变化表明,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C、山顶洞人的面貌和现代人已经没有多大区别

D、原始人使用的工具种类很多,以下是其中代表:(依次为)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骨针、铁器

2、中华民族被称为炎黄子孙的主要原因是()

A、因为炎帝和黄帝是传说中的英雄

B、因为炎、黄两个部落走向了联合,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

C、因为炎帝和黄帝通过禅让制和平推选部落联盟首领

D、因为炎黄二帝带领人民治理了水患,发展了农业生产

3、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建立的时间大约是:

A、公元前2070年B、公元2070年

C、公元前1600年D、公元1600年

4、在春秋争霸战争中,楚庄王带领大军长驱直入周天子所在的伊水、洛水流域,并乘机向周王室询问九鼎的大小轻重,这就是成语“楚王问鼎”的来历。以下对这个成语故事理解最准确的是()

A、楚国自己想铸九鼎,但不知道大小轻重,所以询问周王室

B、九鼎是王权的象征,楚王大有取代周天子地位的意图

C、楚国的霸主地位想得到周天子的承认

D、周天子地位低下,谁也不把他放在眼里

5、在商鞅变法的各项措施中,最遭到旧贵族反对的是哪一条?()

A、编制户口,加强刑罚B、奖励生产

C、奖励军功D、推行县制

6、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早在战国时期,秦国曾在岷江修筑过类似的水利工程,至今还发挥着防洪灌溉的巨大功能。这项工程是()

A、郑国渠B、都江堰C、灵渠D、黄河

7、故宫里有一块牌匾上写着“中正仁和”,其中“仁”的思想来自于()

A、道家B、儒家C、法家D、墨家

8、下列主张中,最能体现“可持续发展”这一思想的是()

A、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

B、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C、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D、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9、电影《英雄》中刺客无名对秦王说“剑字有18种写法,互不相同”,秦王说“统一以后这些杂七杂八的文字一律废掉,只留下一种写法”。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有()

①秦始皇完成国家统一后,只是在局部地区统一了文字②秦统一以后,把小篆作为通行全国的标准字体③文字的统一促进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的交流④文字的统一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0.阅读下列材料:(8分)

19世纪末河南安阳发现了许多有文字的龟甲和兽骨,到今天已经发现了1、5万片左右,共计单字4600多个,其中已经识别的有1000多字。请回答:

(1)文中提到的文字被称为什么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什么朝代?(2分)

(2)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什么文字?(2分)

(3)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规范文字叫什么?后来还推广了哪种文字?(4分)

21.阅读下列材料:(8分)

材料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材料二:“民为贵”,“君为轻”。

请回答:

(1)孔子和孟子是什么学派的代表?这一学派的思想核心是什么?(2分)

(2)材料一被推荐为2008北京奥运会的迎宾语之一。请你说说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什么?它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方面给我们什么启示?(4分)

(3)材料二中“民贵君轻”的思想在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抗震救灾中得到了怎样的体现?(2分)

22.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家直接派官吏治理。

材料二: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1)根据材料

一、材料二所提供的信息,你能判断出它们是哪次改革的措施吗?(4分)

(2)材料一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

(3)这两次改革的主持人是谁?在改革过程中,从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什么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4分)

23.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步骤一:走进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1)举例说明秦汉时期,中原王朝与匈奴存在的关系。(各举一例)(4分)

(2)南北朝时期为什么会出现民族大融合?(2分)

步骤二:体验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3)上图再现了“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请写出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张骞出使西域最终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

(4)穿时空隧道,你来到了北魏时期,亲历了北魏一位皇帝改革的前后情况,试举两例说明他进行改革前后北魏的变化有哪些?(4分)

步骤三:感悟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5)由史及今,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民族意识?(2分)

初一历史答案:

一.***13141

5DCDBAABBDCBABAC

16.张衡华佗墨子

17.巨鹿之战赤壁之战官渡之战淝水之战(其他对亦可)

18.匈奴鲜卑羯氐羌

19.××√×√

20.甲骨文商朝金文小篆隶书

21.儒家“仁”自己不愿意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就不要那样对待别人

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别人想一想(意思对即可)

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其他意思对即可)

22.材料一商鞅变法材料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秦孝公北魏孝文帝敢于向旧势力挑战,创新精神(其他意思对亦可)

23.(1)和:呼韩邪单于归顺汉朝;昭君出塞等;战:蒙恬反击匈奴;卫青、霍去病攻打匈奴等。(和战各举一例)(2)黄河流域的统一;各民族的长期接触与交往;少数民族的内迁与汉族人民的交流;北魏孝文帝改革等。(一例即可)(3)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作用:促进了西域与汉朝的经济文化交流,开通了丝绸之路。(4)结合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来谈,如从语言、婚姻、服饰、姓名居住环境、社会经济等方面任举两例即可。(5)树立民族平等,友好交往的意识。(符合题意的其它表述也行)

第三篇: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范文)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联考

七年级语文试卷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25分)

1、下面汉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水波粼粼

分歧

刹时

瘫涣

B、宽宏大量

脸颊

阴蔽

感概

C、小心翼翼

绽开

怂涌

威摄

D、洗耳恭听

诀别

发髻

啜泣

2、下列词语含义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匿笑(偷偷地笑)

喙(鸟和昆虫的嘴)忍俊不禁(忍住笑)

B、乌有(虚幻,不存在)倏忽(忽然,很快)栖息(停留,休息,多指兽类)C、清冽(水清凉)

枯涸(干涸,没有水)

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D、伫立(长时间站立)尴尬(处境困难,不好处理)滑稽(狡猾,引人发笑)3、2011年5月12日故宫博物院向北京市公安局送了一面锦旗,锦旗上有八个字“撼祖国强盛,卫京都泰安”,错将“捍”字写成了“撼”字。照片曝光后,网民一片声讨。17日故宫博物院在网上公布了一封致歉信,致歉信内容如下。(5分)尊敬的各位公众:

由于我们工作的疏漏,在5月13日向北京市公安局赠送的锦旗上出现错字,谨向公众致歉。此次赠送的锦旗由院保卫部门负责联系制作。由于时间紧,锦旗从制作场地直接锦旗带到赠送现场,未再交院里检查。下午媒体播出后,院里才发现把“捍”写成“撼”的严重错误。尤其错误的是,在媒体质疑时,该部门仍未请示院领导,继续坚持错误,乃至强词夺理。不仅误导公众,而且使故宫声誉受到严重影响。

事情发生后,院里进行了认真调查,给予当事人严肃的批评教育,并采取了补救措施。故宫博物院现正组织全院各部门举一反三,吸取教训,堵塞漏洞,增强工作责任心,进行全面整改。①、第一段划线句子缺主语,请在合适的地方补上。②、最后一句有个词使用不当,请去掉,这个词是

③、从书信写作格式看,还少了什么,请补上。

4、名著阅读。(8分)

(1)《繁星·春水》是冰心的诗集,现在你要想同学推荐这本书,请从内容或表现手法的角度进行推荐。(3分)

(2)有人认为,冰心是一个散文作家、小说作家,不适宜于诗,《繁星·春水》的体裁不值得仿效,你的看法呢?(2分)

-----欢迎登陆明师在线浏览更多的学习资讯!-----

(3)依照下面的诗仿写。(3分)

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谷底的树,5、古诗词填空。(8分)

①、。烈士暮年,壮心不已。②、问渠那得清如许。③、,归雁洛阳边。

④、《论语》中讲到“学思”关系的句子是。⑤、《夜雨寄北》中诗人想像与友人团聚的句子是。

二、现代文阅读。(24分)

(一)十年前妈妈(10分)

那是在十年前的一天,当这位老师正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在家里睡觉时,突然间,电话铃响了,她接过来一听,里面却传出一个陌生粗暴的声音:“你家的小孩偷书,现在被我们抓住了,你快来啊!”

在话筒里还传出一个小女孩的哭闹声,和旁边人的呵斥声。

她回头眺望着一边正在看电视的唯一女儿,心中立即就明白过来。

肯定是有一位小女孩,因为偷书被售货员抓住了,而又不肯让家里人知道,所以,胡编了一个电话号码,才碰巧打到这里。她当然可以放下电话不理,甚至也可以斥责对方,因为这件事,和她没有任何关系。

但自己是老师,说不定她就是自己的学生呢?

透过电话,她隐约可以设想出,那个一念之差的小女孩,一定非常惊慌害怕,正面临着也许是人生中最可怕的境地。

犹豫了片刻之后,她的脑海里突然冒出了一个念头,对了,就这样做。于是,她问清了书店的地址之后,就赶了过去。

正如她预料的那样,在书店里站立着一位满脸泪迹的小女孩,而旁边的大人们,正恶狠狠的大声斥责着。

她一下冲上去,将那个可怜的小女孩搂在怀里,转身对旁边的售货员说道:“有什么跟我说吧,不要吓着孩子。”

-----欢迎登陆明师在线浏览更多的学习资讯!-----

在售货员不情愿的嘀咕声中,她交清了几十元罚款,才领着这个小女孩,走出了书店,并看清楚了那张被泪水与惊恐,弄得一塌糊涂的脸。

她笑了起来,将小女孩领到家中,好好清理了一下,什么都没有问,就让小女孩离开了,临走时,她还特意叮嘱道,如果你要看书,就到阿姨这里来,里面有好多书呢。

惊魂未定的小女孩,深深的看了她一眼,便飞一般的跑走了,便再也没有出现。

时间如流水匆匆而过,不知不觉间,十年的光阴,一晃而过,她早已忘记了这件事,依旧住在这里,过着平静安祥的生活。

有一天中午,门外响起了一阵敲门声。当她打开房门后,看到一位年轻漂亮的陌生女孩,露着满脸的笑容,手中还捧着一大堆礼物。

“你找谁?”她疑惑的问道,那女孩激动的说出一大堆话。好不容易,她才从那个陌生女孩的叙述中,恍然发现,原来她就是当年的那个小女孩,十年之后,已经顺利从大学毕业,现在还特意来看望自己。

这个年轻女孩眼睛里泛着泪光,轻声说道:“虽然我至今都不明白,您为什么愿意冒充我妈妈,解救了我,但我总觉得,这十年来,一直都想喊您一声,妈妈。”

老师的眼睛里,也开始模糊起来,她有些好奇的问道:“如果那天我不帮你,会发生怎样的结果?”

女孩的脸上,立即变得阴沉下来,轻轻摇着头说道:“我说不清楚,也许就会去做傻事,甚至是去死。”

老师的心中猛然一颤,开始暗暗庆幸。自己当年在一念之间所做出的决定,竟然可以如此影响到一个人的一生。

望着女孩脸上幸福的笑容,她也一起笑了起来。

6、当这位老师接到电话得知事情完全与自己无关,但她还是作出了施以帮助的决定,她作出这种决定的原因是什么?答出两个原因。(2分)

7、“她的脑海里突然冒出了一个念头”,请问“这个念头”指什么?(2分)

8、结合加点词,谈谈对下面这句话的理解。(2分)

她一下冲上去,将那个可怜的小女孩搂在怀里。..

9、文章开头为什么不从小女孩偷书写起,而是从这位老师接到电话开始?(2分)

-----欢迎登陆明师在线浏览更多的学习资讯!-----

10、找出文章中与标题照应的一句话。(2分)

(二)生命化妆(14分)林清玄

(1)我认识一位化妆师,她是真正懂得化妆、而又以化妆闻名的。..(2)对于这生活在与我完全不同领域的人,我增添了几分好奇,因为在我的印象里,化妆再有学问,也只是在表相上用功,实在不是有智慧的人所应追求的。

(3)因此,我忍不住问她:“你研究化妆这么多年,到底什么样的人才算会化妆?化妆的最高境界到底是什么?”

(4)对于这样的问题,这位年华已逐渐老去的化妆师露出一个浅浅的微笑。她说:“化妆的最高境界可以用两个字形容,就是自然。最高明的化妆术,是经过非常考究的化妆,让人家看起来好像没有化过妆一样,并且这化出来的妆与主人的身份匹配,能自然表现那个人的个性与气质。次级的化妆是把人凸现出来,让她醒目,引起众人的注意。拙劣的化妆是一站出来别人就发现她化了很浓的妆,而这层妆是为了掩盖自己的缺点和年龄的。最坏的一种化妆,是化过妆以后扭曲了自己的个性,又失去了五官的协调,例如小眼睛的人竟化了浓眉,大脸蛋的人竟化了白脸,阔嘴的人竟化了红唇。”

(5)没想到,化妆的最高境界竟是无妆,竟是自然,这可使我刮目相看了。

(6)化妆师看我听得出神,继续说:“这不就像你们写文章一样?拙劣的文章常常是词句的堆砌,扭曲了作者的个性。好一点的文章是光芒四射,吸引了人的视线,但别人知道你是在写文章。最好的文章,是作家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他不堆砌,读的时候不觉得是在读文章,而是在读一个生命。”

(7)多么有智慧的人呀!可是,“到底做化妆的人只是在表皮上做功夫。”我感叹地说。(8)“不对的。”化妆师说,“化妆只是最末的一个枝节,它能改变的事实很少。深一层的化妆是改变体质,让一个人改变生活方式,睡眠充足,注意运动与营养,这样她的皮肤改善,精神充足,比化妆有效得多。再深一层的化妆是改变气质,多读书,多欣赏艺术,多思考,对生活乐观,对生命有信心,心地善良,关怀别人,自爱而有尊严,这样的人就是不化妆也丑不到哪里去。脸上的化妆只是化妆最后的一件小事。我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说明: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

(9)化妆师接着做了这样的结论:“你们写文章的人不也是化妆师吗?三流的文章是文章的化妆,二流的文章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这样,你懂化妆了吗?” ..(10)我为这位女化妆师的智慧而起立向她致敬,并深为我最初对化妆的观点感到惭愧。(11)告别了化妆师,回家的路上,我走在夜黑的地方,有了这样深刻的体悟:这个世界一切的表相都不是独立自存的,一定有它深刻的内在意义;那么,改变表相最好的方法,不是在表相上下功

-----欢迎登陆明师在线浏览更多的学习资讯!-----

夫,一定要从内在里改革。

(12)可惜,在表相上用功的人往往不明白这个道理。

11、联系上下文,揣摩第(1)、(9)段中加点词语“化妆”的具体含义。(3分)①以化妆闻名: ②生命的化妆:

12、在与化妆师的交流中,“我”的认识经历了这样的过程:(2分)好奇轻视→刮目相看→ →致敬→ →体悟。

13、第(5)段中说“化妆的最高境界是无妆的,是自然”,第(8)段中说“化妆只是最末的一个枝节,它能改变的事实很少。”这两种说法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14、文章最后一句“可惜,在表象上用功的人往往不明白这个道理”中的“这个道理”指什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

15、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2分)

A.化师认为最底层的化妆扭曲了人的个性,而拙劣的文章也常常是词句的堆砌,扭曲了作者的个性。

B.第(5)段中“我”“刮目相看”的原因是:听了化妆师的叙述后,“我”对化妆和化妆师有了新的认识。

C.让一个人改变生活方式,睡眠充足,注意运动和营养,可改变体质。

D.从与化妆师的交流中,“我”体悟到,一切的表象都不是独立自存的,改变表相最好的方法是从内在里改革。

E.全文以“我”对化妆认识为线索,突出了在表象上用功的人往往不明白人的生命是最可贵的这一主题。

三、古诗文阅读。(21分)

(一)阅读下列诗歌答题。(6分)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6、诗歌的一、二两联和尾联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4分)

17、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气势雄浑,感情真挚。

B.后四句想象天晴时登楼眺望,由渺不可知的感受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

-----欢迎登陆明师在线浏览更多的学习资讯!-----

C.尾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作者的思绪,与开头意境相应,情融景中。

D.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

(二)阅读《河中石兽》,完成下列各题。(9分)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①山门圮于河 ②啮沙为坎穴 ③转转不已 ④但知其一 ....

19、给下面句子划一处停顿。(2分)

是 非 木 杮

20、有人说,纪昀这篇文章也是臆断之作,老河兵的说法难以立住脚,你知道它的问题在何处吗?(3分)

(三)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列各题。(6分)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①蚌方出曝 ②今日不雨 ③两者不肯相舍 ④渔者得而并禽之 ....

22、这个故事可以用一个成语概括之,这个成语是,含义是。(2分)

四、作文。(3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的内心深处常常会有很多想法,这些想法有时却与自己的言行相矛盾;从来都很执著,有时也想退缩;一直都漫不经心,有时也想认真„„坚强中有时也想痛哭一场;是非前有时也想正义一回„„尽管不曾付诸行动,但这一切都是真情流露。

请以“有时,我也想 ”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根据自己所写的内容,将题目补充完整。(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不少于600字。

-----欢迎登陆明师在线浏览更多的学习资讯!-----

参考答案

1、D.(2分)A、刹时应为霎时或刹那

瘫涣应为瘫痪;B、阴蔽应为荫蔽,感概应为感慨;C、怂涌应为怂恿,威摄应为威慑。

2、D.(2分 A、忍俊不禁(忍不住笑);B、栖息(停留,休息,多指鸟类);C、清冽(水清澈)。

3、①、在“谨向公众致歉”前加“我们”。(2分)②、举一反三。(1分)

③、故宫博物院(署名)(1分),2011年5月17日(时间)。(1分)

4、名著阅读。

(1)内容主要分三方面: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三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3分)

或表现手法:一是善于抓住刹那间的灵感,以三言两语抒写内心的感受与思考,短小而意味深长;二是语言清新淡雅又情韵悠长;三是句法近于散文。(3分)

(2)是否值得仿效,写出两点,理由合适就行。(2分)(3)写出哲理且语言简洁。(3分)

5、①、老骥伏枥,志在千里。②、为有源头活水来。③、乡书何由达。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⑤、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二

(一)6、处于老师的责任与爱心;可能是自己的学生;小女孩正处在人生最危难的境地。(答出一点给1分,计2分)

7、冒充女孩的妈妈去认领她。(2分)

8、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了这位老师对孩子爱护的急切心理。“冲”说明她救护女孩的急切,“搂”说明她对女孩的爱护。(动作描写1分,爱护的急切1分,计2分)

9、这样写设置悬念,吸引读者(1分);文章中心是表现这位老师母亲般的爱心,女孩偷书可省去不写(1分)。

10、但我总觉得,这十年来,一直都想喊您一声,妈妈。(2分)

(二)11、①指用脂粉等使容颜美丽(1 分)②指通过多阅读一流的文章,多欣赏艺术,多思考,从而改变气质,变得对生活乐观,对生活有信心,心地善良,关怀别人,自爱而有尊严(2 分)(意思对即可)

12、感叹 惭愧(2 分)

13、不设统一答案。示例:不矛盾。这两句话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谈化妆的。前者是从改变表相的角度

-----欢迎登陆明师在线浏览更多的学习资讯!-----

来谈的;后者是从改变人的体质和气质的角度来说的,改变容颜等外表的化妆,作用不大。每个要点2分。

14、这个道理是指:改变表相最好的方法,不是在表相下功夫,一定要从内在里改革。(2 分)惋惜之情。(1 分)

15、C E 三

(一)16、一、二两联表达的是寂寞、惆怅,尾联表达的是思乡之情。各2分。

17、B.后四句为实写之景。2分。

(二)18、①倒塌。②冲刷。③停止。④只。每小题1分。

19、是 / 非 木 杮。2分。

20、水流“啮沙为坎穴,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石兽向上游前进一步的同时,其水平位置也必然下沉一步;“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十几年后向上游前进了十几里,那它的水平位置也可以下沉十几里吗?意思对即可。3分。

(三)21、①正。②下雨。③放弃。④一起。

22、鹬蚌相争。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以上是由明师教育编辑整理======

-----欢迎登陆明师在线浏览更多的学习资讯!-----

第四篇: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答案

2013—2014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5 ABABC6~10BDDBD11~15BCDDC16~20CDBDC

二、请你认真观察下图,回答问题。(17分)

(1)按照从左至右的位置依次为李白、玄奘、毕昇、吴承恩。(每空1分,共4分)

(2)团结少数民族上层、加强中央与边疆少数民族的联系。(2分;意思对即可)

(3)我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南方成为经济重心等类似表述即可,2分)

南方战乱少,社会相对稳定;中原人南迁,带去先进的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人手;统治者重视江南经济的发展;自然条件的变化有利于南方农业发展等。(3分;任意三点,类似表述即可)

(4)八股取士。(2分)大兴文字狱。(2分)

共同危害: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我国科学文化的发展。(2分;意思对即可)

三、主题归类,解答问题。(16分)

(1)唐朝和宋朝对外交往活跃(或海外贸易活跃);唐朝和宋朝与亚洲以至非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答出其中一个方面2分,答出两个方面给3分。表述基本符合题意即可)

(2)郑和下西洋(2分)原因:A.国力强盛B.政府支持C.造船水平的提高 D.航海技术的发展 E.指南针的运用 F.郑和个人的因素等。(A+B+其中任意一点即可得3分)

(3)闭关锁国政策。(2分)原因: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较稳定,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农抑商”政策;自恃中国地大物博,藐视西方各国,夜郎自大;害怕外国商人和沿海人民往来会滋扰生事,威胁其统治。(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每点2分,共4分)

(4)加强交流、实行开放能够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闭关自守、盲目自大只能导致中国逐渐落伍,最终沦为被动挨打的命运。(2分;言之有理、基本符合题意即可)

四、释读图文,以史明智。(14分)

(1)戚继光率军荡平侵扰我国东南沿海的倭寇。(2分)郑成功收复台湾。(2分)

(2)康熙皇帝。(1分)签订《尼布楚条约》。(2分)

(3)观点:对外抗击外敌入侵(1分)史实列举:康熙帝平定噶尔丹叛乱;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每点2分,共4分;其它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给分)

(4)“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要坚决同一切侵犯中国领土主权的势力和行为作斗争;我们要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等。(2分;言之有理,基本符合题意即可)

五、依据材料,探究问题。(13分)

(1)行省制度。(2分)中书省负责总理全国政务,行中书省负责掌管地方政务。(2分)

(2)明朝。(1分)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2分)

(3)逐渐成为皇帝发布政令、处理政务的中枢机构。(2分)

(4)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或君权、皇权)不断加强。(2分;意思对即可)

积极影响:有效地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长期统一和民族融合。

消极影响:专制主义加强,严重阻碍了中国科技、经济、思想文化的发展和进步,造成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各答出任意1个方面,表述基本符合题意即可,每个方面1分,共2分)

第五篇: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30*1=30分)

1、近代史上,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俄国

2、中国近代史上,共和政体确立的标志是()A、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B、清帝退位

C、湖北军政府成立 D、袁世凯当选为临时大总统

3、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A、鸦片战争 B、甲午战争 C、中法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4、中国近代迈出“师夷长技”第一步的代表人物是()A、严复 B、林则徐 C、魏源 D、李鸿章

5、割让台湾岛给日本是 的内容()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C、《辛丑条约》D、《马关条约》

6、左宗棠收复新疆后,根据他的建议,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A、1871年 B、1884年 C、1875年 D、1876年

7、全国性的抗战开始于 爆发后()

A、七七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柳条湖事件

8、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是在()

A、1945年8月15日 B、1945年9月2日 C、1945年9月9日 D、1945年10月25日

9、洋务派最早创办的近代民用企业属于()

A、航运业 B、采矿业 C、冶铁业 D、纺织业

10、孙中山曾自称“洪秀全第二”,他同洪秀全思想的共同点是()A、建立民主共和国 B、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C、武装推翻清政府 D、修改不平等条约

11、洋务运动之所以破产的根本原因是()

A、顽固派的阻挠 B、西方列强的破坏

C、局限于引进西方先进科技 D、没有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12、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根本目的是()

A、改造传统的儒家思想 B、倡导西方文化,促进社会进步 C、倡导新文学和白话文 D、反对思想领域的尊孔复古

1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与巩固,其意义在于()A、是土地革命时期开始的标志

B、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C、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端 D、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14、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发动统治的第一枪()A、南昌起义 B、广州起义 C、秋收起义 D、武昌起义

15、南京国民政府不代表 的利益()

A、民族资产阶级 B、官僚资产阶级 C、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D、国民党新军阀

16、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是()

A、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B、东北抗日义勇军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联军 D、新四军

17、西安事变发生的根本原因是()A、蒋介石逼张、杨执行“剿共”计划

B、张、杨受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 C、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活动活动的加剧 D、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 的政策

18、五四运动和一二九运动相比,共同特点是())

①都有中国共产党领导②以青年学生为先锋③背景都是面临着民族危机④始于北京,后扩大至全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 19、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的主要目的是()A、消灭陈炯明反动势力,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 B、推翻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统治,消灭资产阶级 C、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统一中国 D、进一步多大国共合作的基础

20、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A、百日维新 B、康、梁创办《万国公报》 C、强学会的成立 D、公车上书

21、编写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A、《海国图志》 B、《四洲志》 C、《资政新篇》 D、《天演论》

22、义勇军进行曲的曲作者是()

A、田汉 B、冼星海 C、聂耳 D、徐悲鸿

23、中国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是()

A、淞沪铁路 B、滇越铁路 C、京张铁路 D、京汉铁路

24、宋代以来形成的妇女缠足的陋习,被废除

A、戊戌变法后 B、辛亥革命后 C、抗日战争后 D、新中国成立后

25、郭沫若为适应抗战需要而创作的历史剧是()A、《屈原》 B、《棠棣之花》 C、《虎符》 D、《雷雨》

26、宣布中国科举制度废除是在()

A、1905年 B、1906年 C、1911年 D、1919年

27、全面内战爆发是在国民党军队进攻()

A、中原解放区后 B、晋察冀豫解放区后 C、大别山后 D、陕甘宁解放区后

28、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被焚毁于()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29、“洋人好比一只鹰,黄毛高鼻绿眼睛,鹞鹰凶恶怕弓打,洋人怕的红头军。”这首民歌中的“红头军”指的是()

A、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军 B、宁波的黑水党 C、徐骧组织的义军 D、刘永福的黄旗军 30、下列关于中共七大的表述,正确的有()①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②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③讨论了抗战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问题④决定建立敌后根据地,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填空题(10*1=10分)1、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的革命团体是。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的革命组织是。

2、年5月4日,五四运动在 爆发,五四运动是中国 革命的开端。

3、北伐战争中,领导的独立团,英勇善战,屡破强敌,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的称号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 流域打到 流域,声势震动全国。

4、抗日战争中第一次大捷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的最大规模战役是。

三、连线题(8分)

南京条约 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 北京条约 割让香港岛

马关条约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 辛丑条约 割让乌苏里江以东领土

四、材料解析题(29分)

1、时间回转,你回到了几十年前的中国烽火大地。你是一位勇敢的战地记者,你的足迹遍

布大江南北。1932年你到了东北,1936年你到了西安,1937年底你来到南京,1938年你去了山东台儿庄,1945年你又来到延安……你怀着一颗爱国心,用你的笔与中国人民共呼吸,共抗争。

(1)请你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你在以上五个时间段的所见所闻写一个提要式的报道。(不超过五十字)(6分)

(2)时光飞逝,当你在晚年得知日本政府企图借教科书事件篡改这段历史时,你想对日本新一代的中学生说些什么?(6分)

2、“在重庆,有些人认为蒋介石是靠不住的,是骗人的,要同他谈出什么结果是不可能的……我向他们说,你们说的是有理由的,有根据的……但是,这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事情还有另一方面,还有许多因素,使蒋介石还不能不有很多顾忌。” ——毛泽东

(1)根据上述材料,你可以判断毛泽东谈论的历史事件是(2分)

(2)在这个历史事件中,既然知道“蒋介石是靠不住的,是骗人的,要同他谈出什么结果是不可能的”,毛泽东为什么还要去呢?(3分)

(3)这次和谈达成什么结果?从哪些事情可以看出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举两个例子)(4分)

3、读图回答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面粉出口增长表 略

(1)这张曲线增长图,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如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4分)

(2)列举近代史上著名实业家。(写出两位即可)(2分)

(3)当时我国民族企业主要集中在哪些行业?(2分)

五、问答题(共23分)

1、关于辛亥革命的结局有两种说法:一种说辛亥革命是成功的,一种说辛亥革命是失败的,你的观点如何?(结合史实说明)(12分)

2、近代中国在科技、思想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你从中有何感悟?(11分)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答案:

一、选择题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D A A B D B A A A C C B B A A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C B C D A C A B A A A B A A

二、填空题

1、兴中会 中国同盟会2、1919 北京 新民主主义

3、叶挺 珠江 长江

4、平型关大捷 百团大战

三、连线题

1南京条约 A 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 2北京条约 B 割让香港岛

3马关条约 C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 4辛丑条约 D割让乌苏里江以东领土 1-B 2D 3A 4C

四、材料题

1、东北锦绣河山沦于敌手,东北军奋勇抗争,局部抗战开始; 中共调停,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十年内战结束,团结抗战开始; 血债累累,日寇杀害南京军民30万同胞;

台儿庄我军扬威歼敌一万,取得抗战以来重大胜利; 抗战即将胜利,中共七大召开,为抗战胜利指明道路

2、(1)1945年重庆谈判

(2)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3)达成了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1946年撕毁“双十协定”进攻中原解放区;1947年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

3、(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中华民族工业得到了一个发展机会,进入了 “黄金时代”(2)张謇 范旭东 荣德生 荣宗敬(3)集中于面粉、纺织等轻工业部门

五、问答题

1、(1)同意第一种观点。理由: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2)同意第二种观点。理由: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但这次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他没有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

(3)两种观点皆有道理。我们既要看到成功之处,理由如(1)所说,又要看到其最后的失败结局,理由如(2)所说。

2、成就:詹天佑主持修建了中国人自行设计、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侯德榜制出纯碱,还撰写了《制碱》一书,将制碱的奥秘公诸于众,打破碱业的垄断。魏源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严复译著了《天演论》一书,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

感悟:我们应当学习他们不畏艰难,勇于克服困难,为振兴中华,努力学西方、赶西方、超西方的爱国精神。

下载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七年级上册历史试卷

    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检测卷 一、单项选择题(请选出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将正确答案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每小题3分,共60分) 1.我国境内最早人类发现于() A、四川省B......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题目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题目(北师大版) 一、慧眼识珠(请把正确答案填在括号内,单选题,每题1.5分,共45分) 1.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目前,在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 ) A.北京人 B.蓝田人 C......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考试试题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考试试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就是继承和发扬先人的传统知识,获取新知识,新信息;而习,就是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就是感受、体验知识的魅力......

    七年级上册思想品德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每题1分,共2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题号1112***81920答案1.我们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班风,以下有利于优良班风......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下册 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小山中学 柴新秀 一、试卷基本情况分析 1、试卷结构 本套历史试卷考试包括四种题型,其中选择题20道,20分,判断题6道,6分,填空题6道,6分,材料与问......

    八年级上册岳麓版历史期末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

    八年级历史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岳麓版) (闭卷总分:40分 时间:35—4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18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18分) 1.下图是列强侵华大事年代尺示......

    七年级上册历史试卷分析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一历史试卷分析 庞村中学 常小芳 期末考试是检验一个学期教学成果的最重要的手段,其试卷质量的高低决定能否很好检验一学期的教学成绩。下面对本......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 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陈方永 今年七年级历史测试考试试题既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的课程理念,又有利于促进学生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