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下英语第五单元知识点|八下第五单元文言文中考试题附答案4
八下英语第五单元知识点|八下第五单元文言文中考试题附答案4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我们最离不开的就是试题了,借助试题可以对一个人进行全方位的考核。一份什么样的试题才能称之为好试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八下英语第五单元知识点|八下第五单元文言文中考试题附答案4,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阅读吴均《与朱元思书》,回答1—5题。(13分)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下面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窥谷忘反(通“返”)B.在昼犹昏(夜晚)
C.负势竞上(向上)D.从流飘荡(随着)
2.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概括富春江的景色。请说说富春江的山“奇”在哪里?水“异”在哪里?(2分)
3.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4.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②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5.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3分)
二.比较阅读
(一)【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节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夹岸高山,皆生寒树……有时见日。(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四时俱备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B、沉鳞竞跃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C、泠泠作响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D、有时见日胡不见我于王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4分)
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⑵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甲】文中写到“高峰入云”,【乙】文中具体描写高峰“入”的动态的几个四字短语是:。(2分)
4.【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二)(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有时见日。(吴均《与朱元思书》)(乙)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为清绝: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注:①罗纨(wán):丝织品。②午未申: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③夕舂:夕阳。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奔:②泉水激石,泠泠作响作:
③梅花为寒所勒勒:④山岚设色之妙设: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A.①负势竞上,互相轩邈②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B①猿则百叫无绝②月景尤为清绝
C.①夹岸高山,皆生寒树②皆在朝日始出
D①梅花为寒所勒.②歌吹为风
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文:
②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译文:
4、甲、乙描写的对象各不相同,但是两位作者却都流露出相似的思想感情。请从对待风景和对待世俗社会两个角度写出作者的思想感情。(4分)
2.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一)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下面各组中加点的词与其它三项意思或用法相去甚远的一项分别是:
(1)()(2)()(3)()(3分)
(1)A、期在必醉B、君问归期未有期C、盈缩之期,不但在天D、度已失期
(2)A、或置酒而招之B、怅恨久之C、楚人怜之D、又数刀毙之
(3)A、亲旧知其如此B、其两膝相比者C、以彰其咎D、其真无马邪
2、根据文意,翻译下面的句子。
(1)好读书,不求甚解。(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3、五柳先生有哪三大志趣(用文中原句或词语回答)?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答:
4、陶渊明“好读书”,我们今天的青少年更应该继承前辈的这种优良传统,做到“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请你写出一部你读后受到感染与熏陶的作品名称、作者、人物形象(应写出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
作品名称:《》;作者:
人物形象:
(二)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每有会意(2)性嗜酒(3)期在必醉(4)既醉而退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字用法不同于其它的一项是()。(3分)
A.亦不详其姓字B.其如土石何C.亲旧知其如此D.食之不能尽其材
3.翻译句子(3分)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4.五柳先生“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4分)
(三)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许:哪里B.或置酒而招之或:或许
C.造饮辄尽,期在必醉辄:就D.曾不吝情去留曾:曾经
2.请简要回答作者“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3分)
3.请概括选文第②段所体现的作者的性格特点。(3分)
3.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一)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4分)(1)一食或尽粟一石(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策之不以其道(4)执策而临之
2翻译句子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3.、文中“呜呼”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你结合文本加以分析。(2分)
4、如果想成为“千里马”,你认为最需要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各是什么?请结合文本与现实生活谈谈看法。
(二)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1)一食或尽粟一石或:
(2)才美不外见见: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
(4)安求其能千里也安:
(5)执策而临之执: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从文中看,千里马遇不到伯乐,它们有着怎样的命运?(3分)
4.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3分)
4.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①录毕,走送之()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③媵人持汤沃灌()④左佩刀,右备容臭()
2、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2分)
A、既加冠宋既成列B、益慕圣贤之道杀数人,胡虏益解
C、足肤皲裂而不知久而乃和D、卒获有所闻士卒不尽饮
3、翻译下面句子。(2分)
①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译: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
4、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三条理由(各用四个字概括)。(3分)
①②③
八下第五单元文言文中考题精选答案
1.与朱元思书一、答案:1.B2.写山的“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写水的“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3.加深感受,使人如同身临其境4.①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②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5.第一问: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第二问:表现了作者鄙弃名利的思想。
二(一)1.B2.⑴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⑵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的山谷(就)流连忘返。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4.答案要点:热爱自然,娱情山水;避世退隐,鄙弃名利。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0-23题。(12分)
(二)20、①奔:飞奔的`马。
②作:发出。③勒:约束,阻止。④设:着,涂。21、C22、①(那些)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②这种快乐(只能)留下来给山中的僧人和游览的客人享受,怎么能够对那些庸俗的人说呢?
23、寄情山水、热爱山水,欣赏大自然之美,洗掉内心的尘垢,保持一份内心的清净和独立的人格、情操;但又流露出一种避世、避俗的心态。
2.五柳先生传答案:(一)1、(1)A(2)B(3)D。2、(1)喜欢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2)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3、(三大志趣)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刻画了一个虽然贫穷却悠闲自适的饿隐士形象。4、略
(二)1.(4分)(1)体会、领会(2)爱好、特别喜欢(3)期望、希望(4)已经2.B
4.略5.(4分)五柳先生率真随性,读书只为得到精神的快乐;他淡泊名利,不为功名利禄而读书。
(三)1.C2.作者“好读书”是为了获得知识上的满足(1分),精神上的享受(1分),“不求甚解是作者率真性格的体现(1分)。
3.安贫乐道,不慕名利,高洁脱俗(每点1分)。3.马说一、答案1、(1)顿(2)通“饲”,喂(3)用鞭子打(4)面对
2略3、蕴含着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痛恨。
4、主观条件:把握机遇,自强不息;客观条件:适合成长的环境,识才爱才用才的伯乐
二.答案1.(1)或:有时(2)见:显现(3)等:等同(4)安:怎么,怎能(5)执:拿着,举着2.(4分)(1)喂马的人不知道它是千里马,所以不按照千里马的喂养方法喂养它。(2)千里马鸣叫,喂马的人却不知道它想表达的意思。3.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3分)4.反应了当时的社会不重视人才,不善于发现人才的社会现实。
4.《送东阳马生序》答案:22、①跑(赶快)②等待③浸泡④气味香气(2分)
23、A(2分)
24、①(向他求教的)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从来没有稍微把语言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②因为(我)心中有足够快乐的事(读书),(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2分,每题1分。第①题“辞、色”的翻译应注意互文义,即“降辞”“降色”;第②题要注意“以”字,“口体之善”的翻译)
25、①刻苦学习②博览群书③虚心求教(3分)
26、都表达了鼓励晚辈勤奋学习,勿虚度年华的观点。
第二篇:八下第五单元《热爱集体 融入社会》
第五单元《热爱集体 融入社会》复习导学提要
【复习目标】
1.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能以集体的利益为重,自觉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
2.认识从众心理对社会和个人的不同影响,提高生活适应能力,克服盲目从众心理;
3.关注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自觉养成亲社会行为。
【复习重难点】
1.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2.自觉养成亲社会行为。
【复习过程】
(一)知识梳理
1、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是怎样的? P42、集体团结的重要性。P6-83、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是怎样的? P94、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需要我们怎么办? P11-125、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的原因有哪些?P146、中学生为什么要积极参与社会生活?P167、中学生怎样参与社会生活?P17-198、怎样养成亲社会的行为?P20-239、青少年怎样为社会作贡献?P24-2
5(二)点拨重点、强化记忆 【达标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看看我掌握的基础知识牢不牢)
1.无论是汶川、玉树地震,还是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都活跃着志愿者的身影,他们在最需要的时候,利用自己的时间、技能、善心帮助他人,传递爱心,传播文明。志愿者的行为说明了()
A.要集体利益,不要个人利益
B.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C.热心公益、服务社会是我们的责任
D.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
2.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谁若与集体脱离,谁的命运就要悲哀。”这说明()
①集体是个人生存的依靠,是个人成长的园地②集体是每个人生活的惟一条件③个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离不开集体④个人与集体不可分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3.有人把班集体比喻为一个大火炉,班里的同学则像一块块煤炭。大家都想大火炉温暖,就必须把自己点燃放进去。煤炭越多烧得越旺,班集体就越温暖。这段话说明()
①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②只有维护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才有保障③集体利益是集体中每个成员努力的结果④个人应该积极关心和维护集体利益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4.“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永远不会干涸。”没有集体中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协作,个人的智慧就难以发挥作用。下列选项中表明这个道理的有()
A.“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
B.“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C.“—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D.“有志者事竟成”
二、请你分析(温馨提示:第一步,仔细阅读,弄清题意。第二步,联系教材,确定知识范围。第三步,找准切入点,组织答案。)
1、在卡通片《海底总动员》中有这样一段场景:小丑鱼玛林和儿子尼莫一直在澳大利亚外海大堡礁中过着安定而幸福的平静生活。一天,一艘渔船放下网,把蓝色帝王鱼多莉以及其他成千上万条鱼网在其中。为了救出它们,小丑鱼尼莫也钻进网内号召大家一起向下游。小丑鱼父子喊着口号,所有的鱼都同心协力,使劲往下游。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奇迹发生了,鱼儿们拽着渔网挣断了桅杆落入海中,大家终于都平安地逃生了。
(1)你认为鱼儿能够平安逃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请你谈谈该主要原因在这场“逃生战”中所起到的作用。
2、2010年,在玉树,在舟曲,在世博,在亚运,在那些鲜为人知的地方,都活跃着无数志愿者的身影。其中“百万空巢老人关爱志愿服务行动”成为众多志愿服务活动的一个突出亮点。2011年2月14日,中国志愿者群体被授予“感动中国2010人物特别奖”。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从亲社会行为的角度,谈谈对中国志愿者群体先进事迹的感想。
(2)学习关爱“空巢老人”志愿者的精神,你将如何更好地孝敬父母?
第三篇:八下语文第五单元练习1
一、解释加点的词:
1、风烟俱净从流飘荡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
2、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
3、互相轩邈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
4、横柯上蔽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
二、翻译句子: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好读书,不求甚解
4、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三、背默
1、《与朱元思书》中起总领全文作用的句子是:。
2、文中表现水势急促的句子是:。
3、通过联想表现山的奇特的句子:,。
4、表现五柳先生思想性格的句子:。
四、语段阅读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加点字的含义。
一百许里()负势竞上()()急湍甚箭()....
互相轩邈()()风烟俱净()窥谷忘反()().....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写景往往采用“化静为动”的手法,把静景写活,使景物呈现出一种动态的美。本文运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的句子是
4、写景还要注意多角度、多侧面的描写景物的特征。本文第三段写景注意了视觉与听觉的交替,动与静的结合,景与人的变换。请谈谈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5、有人认为,既然“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又怎能听见“泉水激石,泠泠作响”?怎么能听见“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请你就这个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6、文中最能概括全文的美景的句子是
7、作者抒写了“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看到富春江奇异的景色以后“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的感受,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也写了迁客骚人登上岳阳楼之后的种种“览物之情”他们写这些感受的目的有什么不同?
8、“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分别指什么人?
第四篇:八下社会第五单元复习提纲(精选)
【八下历史与社会第五单元复习提纲】(重点记忆兰色字体和表格里边的内容)(图片参考教材)
《5.1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明清帝国的兴替》
(一)明朝(1368-1644)概况:
1、建立者: 朱元璋(明太祖)
2、都城:应天(今江苏南京)
3、明朝的统治政策:(1)明初的统治政策: ①政治方面:废除丞相、设内阁、设厂卫特务机构、迁都北京。(作用:强化皇权,奠定了明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格局。)②经济方面:奖励垦荒、轻徭薄赋、提高手工匠身份。(作用: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发展)③对外关系方面:郑和下西洋(作用:开辟亚非海上通道的壮举,表明了明朝对国外的强大影响和在世界范围的先进地位。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2)明中后期的统治政策:进一步改革赋役制度,刺激商品经济发展。(作用:推动市镇经济高度繁荣。)
4、明末农民起义:
(1)爆发原因:①根本原因:明朝日趋衰败,官府多次增加赋税和各种杂税,土地兼并恶性发展。②自然因素:1627年,陕西北部连续发生旱灾。(2)爆发时间:1627年;
(3)领导人: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
(4)结果: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推翻明朝。
(二)清朝(1636-1912): 1、17世纪初(1616年),女真人努尔哈赤建立“大金”,史称“后金”。
2、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即位,改族名(女真族)为满洲。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今沈阳)称帝,改国号为清。
3、1644年,明军将领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击败李自成起义军。
(三)明清时期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明修长城,清修庙”,体现了明朝的“防御的民族政策”(修筑长城,防范蒙古骑兵南下),清朝“怀柔的民族政策”(在避暑山庄利用联姻、宴饮、围猎等手段与少数民族联络感情。)
注:“四书”是儒家经典《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五经”是《诗》《书》《礼》《易》《春秋》的合称。
第二课第二课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基础重点记忆单)
(一)进步思潮
1、进步思潮兴起的背景:
(1)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统治阶级极端腐败。(2)经济: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3)文化思想:文化专制;西学东渐。
2、代表人物:李贽、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
3、主要思想:(1)追求个性解放
(2)主张平等民主(3)批判专制皇权
(4)反对以农为本,主张工商皆本。
(二)世俗文化
(1)明清时期社会风气的变化 ①商业和商人的社会地位提高;
②拜金逐利成为社会风尚,金钱至上的观念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③社会上普遍追求奢侈享乐。
(2)晴清时期,中国的传统节日基本定型(3)文学艺术(小说、戏曲)①中国“四大名著”
②京剧是以徽调、汉调为基础,融合吸收其他剧种曲调和表演方法,在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的新剧种。
③昆曲发源于江苏昆山,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
第五篇:八下语文作业本第五单元答案
八下语文作业本第五单元答案
21课 与朱元思书
一、1.(1)Piǎo
(2)tuān(3)miǎo(4)líng(5)yīng(6)yuān lì
2.(1)“转”通“啭”鸟叫声
(2)“反”通“返”返回
3.(1)一样的颜色。(2)独一无二。
(3)青白色。(4)高。远。
(5)向。
(6)全都。(7)比箭还快。
飞奔的马。
4.略
5.略
6.梁
吴均
叔庠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二(一)7写景抒情的散文富春江“自富阳至桐庐”8总写富阳至桐庐的奇山异水。总领全文。9写“异水”:先抓住其“缥碧”的特点,写江水之色。“千丈”写江水之深;“见底”写江水之清;“游鱼”写江水之净。然后用比喻夸张的手法,勾勒其急湍猛浪的激越美。写“奇山”:首先从形的角度写山势本身之奇;其次,从声的角度写空山天籁之声的奇; 10既是作者在百里富春江上所见所感的概括,也可以说是本文所写山光水色的一个总体特点。1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作者由景生情,从侧面表达了险峰幽谷夺人心魄的魅力,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鄙弃功名的思想。
12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13(1)连接。(2)河流。(3)飞鸟。(4)覆盖,长满。14绝壁、孤峰、绿嶂。15到这里随意走走,可以消除烦恼,怡情养性,在自由自在地欣赏山水美景时,人的内心会有所感悟的。16①山之雄奇;②山之绿;③溪流清澈;④鸟兽满山;⑤四季有景。17寄情山水,排遣烦恼;避世隐居;怡情养性。22课
五柳先生传
一1(1)处所。(2)体会、领会。(3)往,到。
就。
(4)指衣服上有洞和补丁。(5)心情急切的样子。2.(1)喜爱读书,却只求领会其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探究。(2)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3)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4)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的,遮不住风和阳光。3不求甚解
先生的一种读书方法,即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下工夫。
指不求有深入理解,停留于一知半解。4(1)魏晋 诗人 元亮
五柳先生《陶渊明集》(2)略
二(一)5好读书;性嗜酒。6环堵萧然……晏如也。
7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8是一个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的人。(言之成理即可)(二)9告诉10围绕“屋漏,日晒雨淋,读书自若”或“家人埋怨环境艰苦,读书自若”回答皆可。11结合陶渊明品行高洁、安贫乐道和他的诗文流传千古、影响深远,围绕“读书人若无高洁品格,一定不会写出好作品”回答即可。23课 马说
一、1.略
2(1)B A
(2)A
B(3)B A
3(1)“食”通“饲”,喂养。(2)“见”通“现”,表现。
(3)“邪”通“耶”,语气词。4(1)只能辱没在仆役的手里,(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2)想要它与普通的马一样尚且不可能,怎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3)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根本不认识千里马啊。5(1)它 难道 表肯定语气
(2)一顿 吃 喂养(3)鞭打 马鞭6.C 7.略
二(一)8如果没有“伯乐”的发现和爱护,“千里马”就会“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有也等于没有。作者借此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愤懑和对统治者摧残埋没人才的控诉。9统治者平庸浅薄,不识人才,摧残人才,大批的人才被埋没。10需要广阔的施展空间,需要统治者的赏识和提拔。11示例:文章托物寓意,寓理于事,字句上是在说马,其实是阐发关于人才问题的一些道理,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寄寓在人们熟知的故事之中,使文章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二)12(1)动词,显灵(有灵异)。(2)靠近。遮盖。感应。产生神妙。(3)使……神妙。(4)降雨,滋润。水奔流的样子。13(1)失去它所凭借依靠的东西,真正不行呢!(2)奇妙啊!龙凭借依靠的东西却是它自己创造出来的。14一段:龙凭借云能变化无穷。二段:龙失去云则毫无神异。三段:云的有无全靠龙自己创造。15A√B×(提示:“信不可欤”表达的是感叹语气。)C√D√16略
24课 送东阳马生序 一1.B2.(得到)(借给我)(担心)(等待)(最终)(腰佩)4D 5A
6B7.(1)支通肢,肢体(2)(3)被通披,穿8(1)汤:热水;汤汁(2)走:跑;行走(3)趋:快步走;趋势(4)或:有时;或者(5)卒:最终;士兵(6)假:借;不真实
二
(一)9.勤奋刻苦10.远道求师,表现了求师的迫切愿望和坚定的学习信念 11.侧面表现前辈道德声望高,学识渊博,求教的人多。
12.色愈恭……又请焉。不论求师多么艰难,都恭敬地求教。
(二)14.(1)偷偷地(2)总是,常常(3)入迷(4)安静的样子(5)离开(6)通“披”,穿着15C 16(1)为什么不由着他呢?
(2)自己穿着古代的衣服亲自跟在车后
17,品质:勤奋好学,孝敬母亲。原因: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入迷的程度。这种坚定的志向,顽强的学习精神,是他后来成功的基石。25课
一、积累运用
1.Kē jǐ, liáo què
qǐ
chóu chú(1).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2)增强、振作(3)销蚀(4)荒凉冷落(5)这里指史册(6)不能承受
3、(1)唐
刘禹锡
白居易(2)杜牧
唐 《樊川诗集
(3)文天祥
履善,宋瑞,文山、浮休道人
《文山先生文集》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4)苏轼
子瞻
东坡居士
宋
文学
苏洵
苏辙。《东坡乐府笺》(5)
张养浩
希孟号云庄。元代
散曲家
4、(1)沉舟侧畔千帆过⑹,病树前头万木春。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4)兴,百姓苦;亡,百姓苦。(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二、阅读简答
5、交代作词的缘由,领起全篇
弟弟
苏辙
6、天
月
人生
7、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8、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9、B
10、B
词牌名
题目
1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3、我千百次寻找她,都没看见她,不经意间一回头,却看见了她立在灯火深处
14、幼安,稼轩
南宋《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15上片写元夕之夜灯火辉煌,游人如云的热闹场面,下片写不幕荣华,甘守寂寞的一位美人形象16树
雨
路
舞
缕
去
度
处17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8、猿鸣三声泪沾裳
江入大荒流
后天下之乐而乐
徙倚湖山欲暮时
举杯消愁愁更愁
病树前头万木春
铜雀春深锁二乔
不尽长江滚滚流
单元五答案
1、B
2、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小苑春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
4、至
通“返”凭借
美丽的.5(10(重重叠叠的)山峦各倚仗着自已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谁爬的最高,伸的最远,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2)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
6、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7、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百里,虽乘奔御风以疾也。
8、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9、①借 ②周到 ③报酬 ④感到奇怪
10、D
11、①我站在他旁边侍侯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向他请教。②主人被感动了,赞叹他的精神,把书借给他,后来,他就成为大学问家。
12、甲文:①“余”凭诚信借书苦读。②“余”毕恭毕敬请教老师。乙文:①匡衡凿壁借光读书。②匡衡劳作不求报酬借书。
13、一个人要在学习上有所成就,就应该:①刻苦勤奋
②博览群书③虚心请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