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期中考试作文试卷分析

时间:2019-05-11 21:02: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三期中考试作文试卷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三期中考试作文试卷分析》。

第一篇:高三期中考试作文试卷分析

作文试卷分析 扬州中学 张志强供稿

一、审题立意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生活在别处。——[法]兰波 此心安处是吾乡。——[宋]苏轼

第一则材料: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露从今夜白”,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置疑。然而,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却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这是因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对故乡的偏爱是一种近乎本能的情感。

第二则材料:生活在别处。——[法]兰波

“别处”即意味着远方,意味着漂浮于现实以外的人生理想。人有幸来到这个世界上,我们的理想是美好的,但现实生活可以说是残酷的;为了追求接近理想中的生活,我们过着候鸟般的生活,一路奔波,生活永远在别处。也可以理解为:我们此刻生活在家园之外,处于怀乡的怅惘、甚至焦灼之中。

第三则材料:此心安处是吾乡。——[宋]苏轼 “此心安处是吾乡”并非苏轼原创,是出自白居易语“无论天涯与海角,大抵心安即是家”意思是故乡不是一个地域概念,而是一种心灵的归属感。这句话强调豁达从容的内心可以超越处境变化,淡忘此乡、彼乡的影响。

统观三则材料,存在着如下三组对比:“故乡”与“别处”;“心安”与“不甘”;以及由故乡引申出的“当下”与“别处”。第一则材料侧重于思乡情结这一情感层面;第二则材料明显侧重价值追求层面;第三则则可以从浅显角度——只要从容豁达即可忘掉故乡和他乡的区别;也可以从精神层面:只要找到灵魂安放之所情感就可得到皈依。

从三者关系来看,第一则强调人思乡的情感,第二则强调人不安现状、勇于开拓的冲动;第三则给二者找到一个平衡点:无论在异乡,还是在故乡,可以隐喻为无论在当下还是在追求未来,只要从中得到归依感,就是正确的选择。

综合三则材料,可以有如下立意:

(1)勇于开拓而不忘本,才能真正获得心安(心灵归属感)。

(2)乡思不是退缩的理由,生活在别处不是忽略当下,我们要积极而从容生活。

(3)人永远处于怀乡与漂泊的挣扎之中,关键是明确什么是自己最想要的生活。

(4)不管在家还是离乡,人生注定是一场苦旅,所以要以随缘豁达的态度度过。当几则材料存在辩证关系时,如果能够综合立意,会把文章写得深刻、有思想。当然,只从一则材料或结合两则材料立意也可以。但是必须把三个材料当成一个语境来通关,不能把“生活在别处”写成一次外出经历,而应该写出其“离家”(摆脱现状)的冲动和理由;不能把“心安”断章取义为“心安理得”、“不做坏事”、“内心宁静”而应该写出心灵的认同感、归属感;不能把“月是故乡明”简单地写成身处故乡的亲切感,而应该是在与异乡的比较中写出对家乡的偏爱与不舍。

也可以结合两个任意材料:

1、3结合:心念故乡(文化之根、生存的证据),才能真正心安。

2、3结合:不必让乡土观念成为开拓的羁绊,听从心灵的呼唤;

1、2结合,人处于

怀乡情感与离家冲动挣扎之中。

但是,要想写得深刻、有思想最好能找出三则材料的关系,以整体思维驾驭材料,提炼观点。

二、存在问题

阅卷过程中,发现完全不切题的很少,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立意与材料“有关”却“不切合”。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谋篇能力有待提高。

议论文主要偷换概念、以例代证、语段之间缺少逻辑性、分析阐述不充分。

1、偷换概念

近一半的学生写得与材料若即若离,如:由故乡很美,偏离到追求美、追求宁静;故乡有父母,写成父爱、母爱、隔辈亲;怀乡与爱国相关,大谈爱国;把本文“此处”与“彼处”的关系写成“追求宁静”与“拒绝浮躁”的关系;由把“家”上升为“精神家园”(到这一步还说得过去),然后再由把精神家园等同于“良知”、“道德底线”等等。

2、以例代证:“分论点+名人事例”拼成一段的现象仍然非常普遍,缺少对事例与分论点对应关系的阐述;在对例证的叙述缺少主次,不能根据需要安排详略。

3、段落之间缺少逻辑性:本次作文中,“心安需要„„;心安需要„„;心安需要„„”之类缺少同一标准切割的假并列结构有所减少。但是,段落之间逻辑性不强、具体段落与中心论点的关系紧密,甚至无联系。

4、缺少深入阐述:把某一则材料当成依据来举例,而不是阐释其内涵、成立的条件、之所以这样的深层原因。例如:写“此处心安是吾乡”,对何为心安,如何能在异乡心安等问题避而不谈。因为思考不深入导致持论武断:把走出故乡简单等同于驱逐利益,一棒子打死;把“心安”和“无为”之间划等号,再与高尚人格挂钩。

5、论证过程中对概念在材料中的特定含义关注不够:写给灵魂以栖居之地,没有关注,本组材料中的“安处”是在此处与彼处的安,没有在多种选择的背景下论证,让老师感觉与材料隔着一层。

选择写记叙文大约三分之一,但低幼化比较严重,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偏离主旨:例如,记录儿时乡村生活或叙述一次离乡经历,不同时空中对乡情理解没有通过细节或心理描写表现出来,于是,“月是故乡明”,写成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甚至写成了祖父、外祖父的人物传记。

情节构思能力差:缺少异乡经历,又没能力通过体味游子的心理来合理虚构,导致或胡编乱造,或将乡情写成少年生活,满足于对家乡风土人情的叙述。

详略不当:不能对离家前的感受与在他乡回望故乡的心理进行详写,却把笔墨大量用在异乡见闻上。

思想深度不够:多数学生只是用叙事的手法诠释材料1,对材料2中离家愿望(新奇、不甘心、不安分)、材料3(“不安”到“心安”的转化)都没有落实到叙述描写中来。

有一篇记叙文值得借鉴:一个学生假设一个海外游子的眼光来,“游子”从海外归来,看到魂牵梦萦的故乡已经在现代化大拆大建中面目全非,心生感慨:“原来当代出国潮,并不仅仅因为是国外物质条件好,更是因为心中柔软的那根弦断了,没有了根的记忆,华夏儿女的心往何处安放?”,最后呼吁“华夏儿女的游牧,经常诗意的返乡。”此文,“思乡”、“别处”、“心如何安放”巧妙结合起来,别具匠心;立足时代背景,视野宏阔,思想深刻。可惜,这样的好文章太少了。

三、教学建议

1、结构背后是思维,材料背后是思想,语言背后是积淀。我们不要只为了写作文而训练作文,满足于学生掌握议论文的框架结构,我通过审题立意、构思谋篇训练为支点,提高学生概念分析、比较分析、因果分析能力。

2、除整篇训练外,可以进行一些微格训练,例如针对同一材料,在证明不同观点时,如何删减,如何阐述,使学生体验如何把道理讲透。

3、记叙文训练,要强化如何用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和波澜起伏的叙事,突出思想情感。记叙文也需要思想支撑,只不过思想是通过情节叙述、人物描写自然流露出来的。

第二篇:高三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分析

高三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分析

本次考试是高三以来的第四次考试,也算是高三第一学期的期中考试,学生重视程度很高,早早的就有学生来问考试进度,本次考试的范围是必修一和必修二的全部内容,而我只复习到必修二的第一个知识点,还好学生的学习态度不错。

本次考试共两部分内容,第一卷选择题共22题44分,第二卷简答题共4题56分。

一、成绩分析

第一卷学生的答题情况统计如下:

从表格数据可以发现其中的第2、6、7、8、9、12、14、20和21题学生答得很差,难度系数都在0.5以下,平均分也在1分以下,说明多一半的学生都答错了。

通过与学生沟通了解,发现主要为以下问题:

第2题:误以为图中的深色阴影区域为云贵地区,说明学生已经遗忘中国的行政区划,忘记每个省的轮廓和所在位置。

第6题:不重视读图,尤其是图例。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没有复习到城市的功能分区导致失分。

第7题:对于南方水稻的熟制,学生都知道是一年二熟或者一年三熟这个基础知识,而不重视文字材料中已经告诉了水稻的生长周期和曲线图的暗示。

第8题和第9题: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和文字材料的内容“四川省某市”就可以答对,可是学生都只凭自己的主观臆断去答题。

第12题:很多学生看见图中有“青海湖”就选择“湖泊水补给河流”,都不仔细读图,图中的青海湖和大多河流压根就没有连接当然就不存在补给关系,也说明大多学生都不知道青海湖是咸水湖这个基本知识。

第14题:没有把握题干中的关键词“保护”和结合第13题的答案去做该题。

第20题和第21题:是一道地质地貌题,问该地貌形成原因,而大多学生选错,说明对地理现象的分析能力欠佳,逻辑思维不严密。

第二卷学生的答题情况统计如下:

从上面表格数据再结合对学生答题卡的再一次翻阅批改,发现其中第23题的第(1)小题几乎全部学生都是0分,该题满分为4分;24题的第(3)小题多一半的学生是0分,该题满分为6分;26题的第(2)小题只有个别同学得了1分或者2分,该题满分为4分。

通过查阅答题卡和与学生沟通了解发现主要为以下问题:

23题第(1)小题没有准确找到题干中的关键词“该次”进而不去阅读文字材料导致全部失分。第(2)题和第(3)题小部分学生失分,是由于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不认识世界陆地轮廓和不了解洋流分布特征进而失分,这部分失分较少。

24题的第(1)小题,多一半学生都得到满分;就是第(2)小题,不重视关键词“评价”,是从正反两方面来回答,全部学生都只答出了正面的影响忽视了反面的影响;第(3)小题,让指出来该地的“农业部门”,很多学生将知识点混淆,比如答的是农作物类型、运输业、农产品加工业等,也是由于我还没有复习到产业活动这块内容,学生已经将高一的内容遗忘。

25题,xx铁路线这道题,学生大体答得还是相对较好的,答的比较差的是第(1)小题,“雅鲁藏布江谷地的成因”,自由发挥乱答题,压根就没有按照平时讲的答题步骤去作答导致失分。

26题,第(1)小题,不重视关键词“分析”得从因到果来解答,可很多学生只是回答出了结果,不去分析原因,还有就是有套模板的嫌疑,不去分析文字材料和地图去找该地该种地理现象的因果;所以第(2)小题几乎都是0分,不读材料不在材料中找关键信息点;第(3)小题答题相对较好。

二、后续复习策略

针对以上问题,在后续复习中重点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高考复习:

1、培养学生良好的做题思路

进行试卷评讲时,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来做题思路,并且一一记下,并要在以后的学习中运用该思路去理解地理现象和地理规律。

并且要常常提醒学生将一道题的若干问联系在一起答题,充实该题所揭示的地理规律,并使学生将之形成习惯。

2、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分析

利用补课时的早读全面默写所学基础知识,然后利用课间将全部学生错的基础知识逐一改正并进行加强练习;利用临界生辅导时间,让学生回答做该题的所用的基础知识和地理现象;对于地理薄弱的优秀学生,定期布置背诵内容定期进行默写来提升他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3、培养学生对地理各种图表的读图能力

在平时学习中,遇见地理图表,就让学生自己去读图,自己去总结该类图的读图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对于优秀学生

让他们在平时的做题中随时进行总结,分析答题中的得与失,并且以文字形式进行总结。

5、让学生为自己树立目标,并且在课堂中和课下随时对学生进行表扬,激励学习的地理的兴趣。

希望通过以上的努力,我们的文科生们在明年6月的高考中取得满意的成绩。

第三篇: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地理试题试卷分析范文

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地理试题试卷分析

23题第(1)小题(安丘)

本小题以历史上郑国渠修建之前渭河以北部分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为载体,考查学生材料解读与信息获取能力,基本地理分析与归纳能力。命题使动词是分析,考查的方向原因,对学生的答题要求是必须有明确的因果关系与逻辑表达,突出“原因”是答题的主体。

命题采用一题两问的形式,与材料中“渠道以南原先分布着大面积的湖泊沼泽,虽有零星陆地,但土壤盐碱化严重,难以种植”密切关联,材料与图对问题设置的支撑充分,既要求学生根据图中“阴影区域”的位置特征,联系区域地理的基础知识:气候、地形、水文条件进行分析,又要求学生对“多湖泊沼泽和土壤盐碱化严重”这一问题进行充分的理解,因为这两个问题存在,导致“难以种植”,说明要以自然原因的分析为主。这两个问题看上去是两个独立的问题,实际上是相互关联的,“湖沼众多”说明地势低洼;“零星陆地”说明是在众多湖包围中的陆地,也是盐碱化土地,本身就隐含了“地下水位高”这一盐碱化的必要条件,这就需要学生构建地理空间模型。学生的答题应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分析湖沼众多的原因;一部分分析零星陆地盐碱化严重的原因。

答案与评分标准:

地势相对低洼,排水不畅;(1分)夏季多暴雨,河流流量大;(1分)由北向南注入渭河的支流和坡径流面在此汇集。(1分)

多湖泊沼泽,地下水位高;(1分)春季和初夏气温高,风力强,蒸发强烈;(1分)随土壤水分蒸发盐分在地表集聚。(1分)

从答案与评分标准来看,本小题突出了考查的知识点覆盖,并不符合高考命题的赋分要求,但作为一轮复习,对学生的基本能力和基础知识考查还是非常到位的。

得分点:地形特征(1分)河流补给特征(1分)地表径流特征(1分)地下水位高(1分)季节性蒸发强烈(1分)土壤盐分活动特征(1分)要求学生对上述得分点进行归纳,缺一不可。学生答题存在主要问题:

审题思路不清,答题思路混乱,两个问题混杂在一起。语言表达不规范,逻辑性不强 答题方向跑偏,“盐碱化”有大量的学生答了人为原因(不合理灌溉),材料中明确有„„“难以种植”,说明对材料解读不到位。答题要点不全最为突出。

书写质量差,部分学生没有答在规定的区域。

23题第(2)小题(高密)

1、试题分析

该题考查某水利工程建成之初起到的作用及分析依据。考生需要具有很强的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分析试题的能力。符合高考题命题特点,灵活但不脱离实际,且答案需从材料获取。

2、答题情况;

该题难度较大,满分5分,考生大都得0分或1分,得3—4分者很少,得满分的非常少。设问中实质是想考察两个问题,作用和依据,而考生在回答时不分作用和依据,让阅卷者无法分清哪些是作用哪些是依据,导致失分,最好的是给出提示语,作用:依据:。另有不少考生把依据答成了原因。3.评分细则:

(1)作用回答不正确的,该小题判为0分,作用和依据要对应(2)作用2分,两个要点,第一个答出“增加耕地面积”“扩大种植面积”即可得1分,“开垦荒地”不得分;第二个要点答出“改良盐碱地”“提高土地质量”“增加土壤肥力”均可得1分。学生把作用大都答成“灌溉”、“防洪”导致整个小题不得分。

(3)作用答对者,依据基本都能从材料中获取到 4.备考建议

(1)由于平时综合题训练分析原因类问题比较多,此次考试反其道而行之考查依据,让考生无从下手,不知该从材料中获取答案。以后综合题的训练设问应该更加多样化和灵活化。(2)教师应当亲身示范引导学生认真审材料,获取材料信息。(3)书面语用语规范

23题第(3)小题(青州)

23题(3)本题设问:分别分析郑国渠和六辅渠在工程设计上的优点。评分标准制定:

本题分值五分,要求分别分析郑国渠和六辅渠,把二者合起来一块分析共同优点的答案不予赋分。其中郑国渠的工程设计优点分三个要点采分,每要点一分 要点一:大致沿等高线修建,地形较平坦,工程量小(1分),只要出现工程量小或施工量小即可得分; 要点二:利用西高东低的地势向东自流(1分)只要答案中出现自流即可得分;

要点三:地势北高南低,干渠布置在地势较高处,沿途接纳(截断)其它河流补充水源,扩大淤灌面积(1分)只要答案中出现沿途接纳(截断、截留)其他河流或扩大淤灌面积即可得分。六辅渠的工程设计优点分两个要点采分,每要点一分

要点一:借助北高南低的地势向南自流,增加灌溉面积(1分),只要答案中出现自流或增加灌溉面积均可得分。

要点二:农田排水顺地势流入渭河,避免农田积水和减轻土壤盐碱化(1分),只要答案中出现避免农田积水或减轻土壤盐碱化(盐渍化、次生盐渍化)均可得分。出现的主要问题:

本题平均得分不到一分,得三分以上的同学极少数。失分原因如下;

一、相当一部分同学审题不清,没有分别说明两个工程的优点,笼统分析导致得零分。

二、本题一个要点一分,很多同学组织答案按照两分一个要点来组织答案,一共组织两三个要点,导致要点数量不够。

三、同学们在分析此类问题时对图文信息的挖掘不够,比如在图中郑国渠截断其他河流这个要点,极个别同学分析出来;对文字部分土壤盐碱化严重到后来的良田的变化缺乏有效提取。

24题第(1)(2)小题(市区)24(1)(2)

(1)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相比,说明延边晾晒优质明太鱼干的气候条件。(4分)(2)与韩国相比,分析延边明太鱼加工业规模大的原因。(4分)

一、试题分析 本小题比较对象: 2017年全国卷Ⅰ36题

(2)据图指出与其他地区相比,中国公司在基洛萨附近兴建剑麻农场的有利条件。(4分)(3)说明剑麻收割后需要及时加工的原因。(4分)背景材料均为看似常规实则新颖的农产品及其相关产业,考查思路相似,设问接近,切入点小,考查内容细致,属于考纲要求的主干知识考查,能很好地反映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分析、应用和规范表达。

二、阅卷反馈

答题情况:两小题满分8分,平均得分3.28分,难度系数0.41,极少数同学得满分。(1)答案:纬度低,气温高,蒸发快;(2分)昼夜温差大,冻融次数多。(2分)评分标准制定:

本小题考查气候条件,答案体现两个关键点“晾晒”“优质”。回答时要求体现答案关键词,同时要有简单的分析,不能出现明显逻辑混乱。问题表现:

①地理专业术语用词不规范,如:气温多变,冻融多;夜晚上冻,白天解冻,肉感质量高;受副极地低压带控制,气温冷湿等;

②简单罗列知识点或逻辑混乱,如:漏掉蒸发;纬度高;纬度低,冻融作用强,晾晒效果好;受东北信风影响,气温低,晾晒天数多;最低温高于远东地区,利于冻结再融化;延边气候寒冷,冰期长,利于明太鱼的晾晒;气温高,鱼干不易冻坏;远东气候干冷,不利于鱼干冻结,融化次数增多等; ③材料信息运用不到位,如:材料“每年10月至次年4月是最佳晾晒时期”,许多同学答出:温带季风气候,夏秋降水少,晴天多,光照足;气温年较差大;位于沿海,受日本暖流影响,增温增湿,气温高等;

(2)答案:延边靠近明太鱼主产区,运输成本低;纬度高,便于明太鱼干晒制、贮存;地广人稀,晾晒场地广阔;劳动力、土地价格低,生产成本低。(4分)评分标准修定:

本小题考查加工业规模大的原因分析,得分点体现“晾晒条件”(气候、场地)两个点各1分,“生产成本”(运输、劳动力、土地)三个点任取两点得2分。考虑到材料中“延边人擅长加工明太鱼”,阅卷时添加生产工艺(或经验)一个得分点,即五个点答对四点得4分,同时要求必须体现行为动词“分析”这一要求,简单罗列 该点不得分。问题表现:

①缺少分析简单罗列要点,如:劳动力丰富廉价;地理位置优越;据市场近;气候优越;地形平坦广阔;原料丰富;靠近原料地;科技发达;运输便利等;

②审题与答题定位不准,逻辑混乱,如:气候寒冷,经济发展水平低,不利于发展其他产业;延边位于寒冷地区,结冰期长,晾晒时间长;港阔水深,利于进口明太鱼;以答“韩国。。;韩国。。”为主,而答延边少等; ③卷面书写规范性差,如:字迹潦草难以辨认,字体大小不当,字间距疏密不等,字体浓淡不一,错别字;要点序号混乱或无;乱涂乱画;答错位置等等。

三、教学建议

1.紧跟全国高考和考纲,注重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关注热点,挖掘经典,了解地理新鲜事物和现象。精选或改编题目时力求体现上述原则。

2.调整节奏,整合主干,重点问题重点练。自然地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多追问,讲细讲透,让学生“懂道理”;人文地理中的条件、措施等基本题型借助高考题、典型题,让学生“会套题”。

3.加强学生四项能力的训练,对学生的答题思路进行规范指导,培养审题习惯、答题技巧、语言组织能力。4.强化卷面规范书写训练。24题第(3)小题(昌邑)

题目分析:延边无明太鱼,明太鱼加工需要从北部海域进口,加工后再出口到日本和韩国,形成了进口——加工——出口的产业链。在整个产业链中加工环节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可以提供很多就业岗位,从而增加从业人员的经济收入。出口的明太鱼产品价格较高,国际需求量大,可以为当地带来可观的财政收入。在当前的新形势下,销售方式和渠道日益网络化、高速化和多样化,围绕明太鱼的销售可以带动物流、电商、贸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这样整个产业对延边的社会和经济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阅卷标准:本题目共3分,需要答出3个要点,每个要点1分。第一个要点,凡能答出出口创汇多、增加财政收入、提高经济效益等均得1分。促进经济发展不得分,带来集聚效应不得分,提高城市化水平不得分。第二个要点,凡能答出扩大就业、增加就业岗位、增加居民收入等均得1分。社会效益明显不得分,形成品牌效益不得分。第三个要点,带动物流、电商、贸易、相关产业发展等均得1分。带动基础产业发展不得分,完善基础设施不得分。

存在问题:1.就问答问,不具体。如促进(带动)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2.审题不清,答错方向。有不少学生回答了发展加工业的措施,如加强国际市场的拓展、大力发展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拓展交通、发展科技、增加投入等。3.画蛇添足,同时答上的生态方面的,如导致过度捕捞、破坏渔业生态等。

教学建议:1.审题审题再审题,确保答题的方向要正确,材料的用途要把握,绝大部分材料是有用的。2.要明确和学生交代,“就业及居民收入”是高中地理问题中最重要的“社会方面”;促进经济发展是个很不具体的表述词。3.设问动词要引起重视,如“分析、说明、简述”等,要教会学生在这些动词下如何准确答题才能得分。25题第(1)(2)小题(诸城)

25题(1)(2)问以“修桥建桥”为主题开展设问,情景、设问新颖,情景与设问契合度高,设问小切口,重点考查学生用地理视角获取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个设问对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的核心素养要求较高。阅卷标准

25.(1)泥沙(流水、河流)淤积(堆积、沉积);河谷(河床)抬(升)高;埋没下桥(下桥交通功能丧失、下桥交通能力降低);(修建上桥、桥上修桥)恢复(两岸、东西)交通,但“恢复南北交通”不给分。每个要点1分

25.(2)峡谷高差(相对高度)大;坡度大(陡);桥墩高度太高(工程量大,难度大);滑坡等地质灾害多发(滑坡多发、地质灾害多发),但“泥石流多发”、“地质条件不稳定”不给分;建桥墩对河谷生态破坏大(建桥墩对河谷自然环境破坏大、有利于保护河谷生态环境、有利于保护河谷自然环境),但“破坏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不给分。其中:峡谷高差大;坡度大;桥墩高度太高(工程量大,难度大)3点为必答点,每点1分,若答出“坡陡谷深”给2分。后2点答出其中1点给1分,都答出也只给1分。

二、学生答题出现的主要问题

25(1).很多同学能答出“河流含沙量大”但不能直接推出导致“泥沙沉积,河床抬升”,而得分点恰好出现在后两者;河床抬升,多数同学答成水位升高,不准确;淹没下桥或下桥交通功能丧失有一半同学能答出,但有些同学答成通航功能下降,不得分;“恢复两岸交通”基本上没有答出的,有个别同学写成恢复南北两岸交通,属于审题不细。从本题看,学生的语言太口语化,不规范,希望老师在讲评中强调语言的专业性,规范性。25(2).此设问总体得分率很高,出现的问题较少。其中坡陡谷深,工程量大,难度大,成本高基本都能答出,用词也较准确。但建设建桥墩对河谷生态破坏大,很多同学写成对植被的破坏,保护植被多样性,保护鱼类的生存环境等等。教学建议

1、转变复习备考的认识。一轮复习的目的之一是“夯实基础”,这里的基础不仅仅是“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还有“基本技能,如信息获取和解读的技能”、“基本方法,如审题的方法”。

2、提高地理备考复习的站位。地理高考评价已经实现了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变,目前是“能力立意”与“核心素养立意”双侧重。地理教师要提高地理教育教学的学科站位,从立德树人的高度,在抓实抓好“知识掌握”的同时,狠抓“过程与方法”“能力培养”、“核心素养培养”。

3、课堂教学讲练结合,做题、讲题之后给学生留足反思总结的时间与机会。督促学生不断的回看、反思错题。

26题第(1)小题(昌乐)试题分析:

该题设问为“分析大通县成为高品质沙棘果产地的自然原因。(6分)”,考查重点内容为农业生产区位条件分析。该题通过小切口——“高品质”的自然原因分析,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此外,从图表、文字材料中解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在该题中也体现的非常突出。该题很好的体现了学生核心素养的考查,如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考查。该题选材新颖,立意好,考查角度好,难易适中,有很好的区分度。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学生审题出现偏差。没有抓住“高品质”这一关键词,审成“适合沙棘果生长”的原因,错误地从地形、土壤、水源、气候四个方面去分析。

区域定位不准。误认为此区域为西北内陆地区。

规范表达不严谨。答案组织前后矛盾,或者无因果、逻辑关系。如:纬度高(应该是海拔高),气温低,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病虫害少。

答案要点本身出现错误。如: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光照充足等。

综合思维能力有待再提高。很多学生仅答了2-3个要点,思维综合性、全面性不够。

26题第(2)(3)小题(寿光)

两个小题一共10分,平均分5分,现在就阅卷中两个题出现的情况分析如下:

第(2)小题,1、审题不清:问的是打造“世界沙棘谷”的有利条件,有不少考生只是针对本区沙棘生长的有利条将进行了描述。而原材料中提到了“集沙棘保护、研究、产品开发、生产和旅游观光于一体”这样的关键词,就说明本题要分析的有利条件不仅仅是针对农业方面的。另外有的考生回答的内容为打造“世界沙棘谷”的影响,也是不符合题意的。

2、回答不全面,主要是分析原题给的材料不到位。“分布着约10万亩天然沙棘林”得出答案第一点,“生产的沙棘果品质优良”得出第二点,由“其果实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得出第三点,由“伊纳维康投资引进国际领先技术”得出第四点,由“青海省通过实施生态立省战略”得出第五点,由“组织当地藏民”及图片资料得出第六点。

第(3)小题,问题没有理解到位,有比较多的考生只抓住了“生态脆弱”这个关键词,不断地强调生态保护方面的措施,没有注意到还要“脱贫”,还要发展经济,还要稳定社会。也有的考生出现相反的情况。

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训练学生的阅读与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同时注意与已学知识的联系。

第四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期中考试工作总结

为了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更好地完成后半学期的教学任务,对这次期中考试的试题、组织和成绩进行了分析,找出考试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并查找原因,就下一步的工作制定整改措施,分析如下:

一、试题分析

1、绝大多数科目的试题考察覆盖面大,难度适中,试题新颖,灵活,注重主干知识考查,能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较好的考查与区分,对重点知识的考察比较全面。试题符合学校的出题要求和标准,也出现了一些对学生自主设计能力考察的题型。

2、答卷方面的典型问题:答题缺乏条理性,书写较差,表达欠准确,考虑问题不全面,审题不认真,答题不规范,要按步骤,按关键点给分。

二、考试工作

期中考试目的,就是检测同学们真实的学习基础,更重要的是希望通过考度能让师生们清醒的认识到教与学存在的差距,从而认真分析学生的学和我们老师的教学的现状,反思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认真思考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

这次期中考试教导处组织得都比较严格,比较规范,成绩的可信度较高,值得肯定的地

方有:

(1)老师们都能做到按时到岗,规范操作,认真履行监考职责,确保了考试过程的高质

量。

(2)这次考试的考风考纪好,没有发现有学生作弊,显示学校的考风越来越好,学生诚

信考试的意识越来越强。

(3)这次期中考试的阅卷进展较快,全体老师对成绩处理及时,效率高,效果好。

1、考试管理:考试管理较为科学、流程畅通、各环节组织严密、成绩真实可靠。这都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如:班主任在考前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不要作弊等方面作了一定的思想教育工作;学生没有无故迟到和提前离开考场的想象;教师没有迟到现象和监考不认真的现象,考试中监考教师对作弊的学生处理及时。

三、成绩分析

1、偏科现象严重。

四、值得肯定的地方: 开学以来,教师的工作责任感普遍增强,敬业精神值得称赞,教学研究日渐浓厚。突出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

1、强化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突出教学常规的重要地位,教导处在月查工作中责任落实,分工到位。大家在常规教学上的备、讲、批、辅基本上都做得非常到位。

2、大部分教师工作责任感强,积极主动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当中,带动了全校各个班级的学风建设,特别是七年级三位班主任基本上每天都提前到学校室,抓组纪、指导学生的学习。

3、地理生物学科,学生的重视程度有了一定的变化,李萍老师几乎每节课都利用多媒体教学,精心准备课件。期中考试学生答卷比往届强了许多。

五、存在问题

1、班级管理上要加强,要形成优良的班风、浓厚的学风。好的班集体,必然是积极向上的班集体,是奋力拼搏、知难而上、不甘落后的班集体。既要抓组纪,更要抓学风。有了良好的学风,才能有良好的成绩。而好的学风,需要每个班全体任课教师一起下手,而不是只寄希望于班主任,或某个任课教师。如果只寄希望于某一任老师,那么这个班的学生就会出现偏科现象,尤其主科如果偏科,这样就只会使学生畸形发展,最终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2、教师的责任心仍要加强。课前要认真钻研教材、要认真备学案、课堂上热情不够,课后要加强辅导。要把学生学习该学科的兴趣都培养起来,掌握较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考出好成绩。

3.许多学生答题卷面潦草、过程不规范。这充分暴露了学生应试能力还不够,在平时没有形成科学的答题习惯;审题不仔细,答题不严谨,规范性不够,很多解答题中的常规步骤写的不全、不准。

4.学生中存在眼高手低、忽视基础的现象。对知识掌握不够扎实,思维不严密,会做的题得分率低。如很多基础不错的同学选择题只得了一半的分。

六、下一步的工作建议:

1、各班应在班主任的组织下狠抓落实,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搞好学法指导,抓好优生的培养工作、差生的转化工作、边缘生的推进工作,力争期末考试时,既避免了学生的流失,又保证成绩有较大幅度地提高。

2、对于本次考试中没有考好的知识点,应通过适当的强化训练,进一步夯实基础。

3、在平时的教学当中要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答题习惯和思维品质,克服审题不清、答题不当的毛病。

4、我们教师不要满足于现状,要继续学习,继续提高。强化自我,最终达到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5、任课教师要加强沟通,各学科齐头并进。现在的教学形势是:“一科缺腿全牌瘸”,如有位学生英语差,势必会打击他学习其它学科的积极性,最终一个优秀学生就会被埋没,为了那些有潜质的学生能够顺利升学,我们应该让每个班的学生各个学科能够均衡发展,我们应该让各个班的学习成绩缩小差距。

总之,在下一阶段的教学当中大家要延续上一阶段优良作风,再加上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我们相信大家一定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第五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来到实习学校后,经过无数次小考以及两次大考,第一次月考和期中考试。相比较这两次考试,月考和期中考试,有了一些想法。

这个学校高中部学生少,我所教的是高二理科班数学,而理科班只有一个就是我教的班级,没有可比性,所以只能把学生的两次考试成绩进行比较。

月考试卷出的偏难,而且有一章内容是上个学期所学,学生遗忘得很多,所以月考成绩不理想,没有考出学生的正常水平,而且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了很大负担。这次期中考试相对较好,试卷难易程度适中,涵盖各章知识点,并且在考试前用了大概四节课的时间带领学生复习,效果明显。学生考出了自己的真实水平,也有了自信心,只要学习,只要跟着老师走就没问题。

通过这次考试,发现了一些问题。首先对于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基本知识点掌握,但是缺少攻克难题的能力,综合素质欠缺,所以对于这类学生应该鼓励其多多做题,丰富大脑,多见一些类型。当然还有一些问题是必须要避免但是又不好避免的,就是马虎大意,答题不规范,还有不扎实的地方。这就要求这类学生在提高综合素质的同时也要把基础打牢,并且查缺补漏,把薄弱环节加强,还要注意规范答题,切记马虎大意。

然后对于成绩中游的学生,各个知识点都掌握了,但是不扎实,都需要较强。对于这类学生不要求其攻克难题,首先要抓的是基础,把各个知识点掌握牢固,没有漏洞,巩固所学知识,多做题并且认真对待错题,把错题真正真正搞懂。当然马虎大意依然不能有,不然这种失分太可惜,一定要避免。

其次还有一些上课基本不学,不跟着老师走,课后也不完成作业的学生,我想这类学生也希望自己的成绩提高,只是没有目标没有动力,坚持不下来。所以可以找这类学生谈谈话,多多鼓励,让他们觉得自己还有希望。

最后这类学生是态度的问题,与学习无关,只要他们找到了为什么学习的答案,一切问题就都迎刃而解了。

这是大体情况,而针对个别学生还要个别分析,比如有几个学生课上很努力,思维一直是跟着老师走的,但是落实到试卷上不尽如人意,这是典型的落实的问题。头脑很聪明,但是缺少动手能力,课下落实情况不好。还有一部分学生无论课上课下都没有使出全力,还有很大进步空间,只要从基础抓起,监督好课上课下功夫,上一个台阶还是没问题的。还有一类学生数学这科成绩一般,但是其他科目成绩很好,对于这种情况,身为数学老师就要针对学生情况好好分析该类学生数学成绩低的原因,更进一步。

针对这次考试,一样要求学生写错题本,把错误的题目认真改正,争取下次不出错。还要找学生谈话,按照类别,让学生知道老师没有放弃,并且和他们一样,一起努力,共同努力。

下载高三期中考试作文试卷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三期中考试作文试卷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昨天第一、二节课,我们六年级进行了语文期中考试。我从考完试一直埋头在改卷,到昨天下午试卷终于改完了。 现在对试卷进行一个分析。 本次试卷试题难易程度......

    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浙江省湖州中学2010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考试语文考生须知:1. 全卷分试卷和答卷。试卷8页,答卷4页,共12页。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2. 本卷的答案必须做在答卷的相应位置上......

    2010-2011学年度江都市高三英语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2010-2011学年度江都市高三英语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一、总体评价 本次扬州市高三期中调研英语试卷难易适中,试卷与课本内容关系密切,充分体现了试卷的检测功能。所选材料语言丰......

    高三12班期中考试分析[最终定稿]

    高三(12)班期中考试考情分析 一、班级整体成绩情况: 1、从上线情况看:班级共有63人参加考试,模拟上线人数为27人,其中语文单科上线33人,有效上线23人;数学单科上线26人,有效上线23人;......

    期中考试试卷分析(推荐5篇)

    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一、试卷定量分析本试卷题型分为单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总分为100分,90分钟完成。单项选择提共60小题占70分,非选择题共2大题占30分。试卷难度整体上偏易,但是......

    2012年下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2012年下期中考试试卷分析伴随着今天期中试卷的讲解完毕,期中考试就正式成为过去式了,我们和孩子们又将投入新的下半期的学习了。下周将进行本学期的家长会,各位家长应该已经知......

    初一英语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初一英语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信宏杰 一、试卷总体印象 初一英语期中调查测试以考查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部分题目比较灵活,突出考查了......

    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文章来源莲山课 件 w w w.5y K J.Co m 5 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本次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从基础知识、阅读、作文等方面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较全面的检测。整份试卷密切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