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策略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一经颁布,便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同时对教师要求也不断提高。“双减”之下,教师作业布置要做到“三减”,即减少作业时间、减轻作业帮扶、减小作业难度。为确保“减负不减质”,我们提出作业设计多元化,即分层型作业,倡导自主选择;主题型作业,提高整合能力;支架型作业,辅助教学检测。分层型作业设计中,我们可以分成面对全体学生的“基础卷”、面对部分学生的“发展卷”和“提升卷”。主题型作业可以从“单元主题
”“多学科融合主题”“时代主题”入手。支架型作业则从“平时表现评价”和“单元练习评价”两方面考虑,把“减负不减质”落到实处。
2021
年
月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即“双减”政策。
文件一经印发,便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也在思考,“减轻学生作业负担”,那是不是意味着“学生不需要作业?”当然不是,文件中规定:学校要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可在校内适当安排巩固练习;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
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
分钟。
根据这样的要求,教师在作业布置的时候,就要做到
“三减”。
减少作业时间:顾名思义,就是要缩短学生作业时间。语文学习中,读写、背诵、积累,是必要的手段,所以是不可或缺的。需要减少的是机械、重复的作业。这些作业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并没有多大的作用,但却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因此,可以相应减少。
减轻作业帮扶:作业设计时,要多安排一些孩子能自己独立完成的作业。无需家长帮助,能和生活相结合,易操作、易落实,这样的作业才能更受学生欢迎,才能不让作业成为家长的负担。
减小作业难度:常说“不要随意拔高学习要求”。其实,作业难度往往和作业超标、超纲,学练不一致相联系。我们在追求作业难度的同时,忽略了学生宝贵的成功体验,得不偿失。因此,要注意减小作业难度。那么,减少作业时间,减轻作业帮扶,减小作业难度,不是会降低教学质量吗?在《语文课程标准》提到:“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分量要适当,不要让学生机械抄写,以利于减轻学生负担。”由此可见,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同时,教师还要积极想办法提升教学质量。对此,我们提出了“双
减”政策下,让作业设计更多元化的想法。
一、分层型作业,倡导自主选择
在孔子的《论语·先进篇》中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主张。而这样的教学主张直到现在,仍具有其先进的参考价值。一个班级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因材施教”则显得尤为重要。在减轻负担的同时,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还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分层型作业”就成为了面对全体学生的一剂良药。教师在设计分层作业时,可以以单元为整体设计分层型作业——“周末
ABC”。
(一)基础卷
——
面对全体学生
A
卷是基础卷,可以将整个单元中需要学生掌握的字词句等内容,结合“语文要素”,携手助学系统,设计成面对全体学生的习题。基础卷中的习题,是为学生巩固学习提供保障,主要指向于学生读记、字词的音形义及其理解与运用、听力等方面,可以一一对应本单元的学习要求,所以,习题练习的难度较低,是对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基础知识的一个巩固。
(二)发展卷
——
面对部分学生
B
卷是发展卷,可以在字词句的基础上,把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以综合练习的方式呈现,这是为中等学生提供思考空间而安排的一些阅读练习,难度更高。发展卷中的习题,主要指向于课内外阅读、片段练写等,因此难度整体提升。如果说基础卷是面对全体学生,那么发展卷则是面对部分学生。
(三)提升卷
——
面对部分学生
C
卷是提升卷,在设计时,不必拘泥于
A、B
卷的题型和内容,可以就单元要素中的某一个难点或重点要求,设计出面对一部分有特别需求的学生的习题,往往指向与引领优秀学生发展高阶思维能力。因此,综合性、整合性的特点比较明显,难度更高。
这三份作业,基础卷是全体学生都需要完成的,而发展卷和提升卷并不要求全体学生完成,可以自主选择。基础卷、发展卷和提升卷的设计,既考虑到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也顾及到了部分学生“吃不饱”的情况,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二、主题型作业,提高整合能力
在单元教学中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主题型作业。主题型作业即围绕某个特定主题开展的作业,又称“项目作业”、“综合实践作业”。主题型作业主要指向与灵活运用、高阶思维、学科跨界、小项目、小整合等。
(一)单元主题
我们可以围绕一个或多个单元主题设计系列性作业。如以“鲁迅”为主题的统编本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这个单元安排了小说《故乡》中的《少年闰土》,散文诗集《野草》中的《好的故事》,侄女周晔写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和诗人臧克家写的《有的人
——纪念鲁迅有感》。
这四篇文章和鲁迅都有关联。那么,在学习这个单元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一个大问题来统领“你看到的是一个怎样的鲁迅?说说你的理由。”如果把鲁迅整体的人物形象看做一个面,那么他的一个个特点即是点。有些点,学生可以就书中的某些片段阐述进行了解;而有些点,就需要结合几篇文章进行理解。但不管如何,学了这个单元,对于鲁迅这个人物的品质,他的作品,以及他人对他的评价等,学生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这样的主题型作业,对于学生提高整合能力、促进多元发展很有帮助。
(二)多学科融合主题
2011
课标中曾提到“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也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可见,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因此,我们可以以点带面,以语文学习为主,设计以多种学科学习为辅的实践活动。
如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走进传统节日习俗”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可以与信息技术学科相结合的资料查阅“节日习俗大百科”,安排学生在课堂中查阅相关资料;可以和劳动课相结合,安排学生在端午节时拔艾草、包粽子活动;可以和科学课相结合,安排学生了解中药知识,参与香囊制作。
转变过去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多学科融合主题的实践活动中学得有趣,学得有收获,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时代主题
在2020
学年第二学期的XX
市六年级期末检测卷中,习作提示是这么写的:蛟龙潜深海,祝融访火星,珠峰量升高,科学探索永无止境,你的心底藏着哪些探索未来的心愿呢?请你选择最想和别人交流的心愿,写下来,选一种你认为合适的方式(除诗歌外)进行表达。这个习作要求,正是融合了六年级下册教材中第四单元的习作“心愿”和第五单元的习作“插上科学的翅膀飞”,而且与生活中的热点时事巧妙结合。
经过研究,我们还会发现,小学、初中,乃至高中的检测卷中,习作、阅读部分往往紧扣时代主题,突出时事热点。如果“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潮流,我们应“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将社会、生活与我们的语文学习相结合。正所谓“生活处处皆语文”,只有学以致用,语文教学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
三、支架型作业,辅助教学检测
有学习,就会有检查和评价。教学评价,也是教学的一个导向。“双减”之下的学习评价,也是引导学生如何开展学习的一个关键。区别于以往“一份卷子走天下”的单一评价模式,双减之下的评价应该更加多元。
(一)平时表现评价
学习评价应该是一个过程性评价。那么,学生的平时表现也是其中的一个
方面。我们可以巧妙运用助学系统,辅助课堂教学的同时,也可以以此为学生搭建支架型作业,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
如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北京的春节》一文的课后习题
4“将阅读链接中写过春节的事情与老舍笔下的春节进行比较,找出不同的地方”。这项作业,是让学生通过比较去感受作者在内容安排、写法运用上的不同,同时,通过这样的比较,让学生体会不同的写法之间的特点和优势,从而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而这个比较,同样可以用到《北京的春节》与《腊八粥》两篇课文中,都写到了腊八粥,但表达方式却截然不同,为学生习作拓宽了视野,提供了更多的参考。这个习题,是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的一个很好的支架,两者充分融合,以课文、阅读链接的表达方式为参照,让学生写好这篇习作。
又如《古诗三首》一课中的“习题选做”中要求“这三首古诗分别与哪些传统节日有关,还有一些古诗也写到了传统节日和习俗,查找资料了解一下。”教师就可安排学生去进行实践活动。
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对学生完成情况进行评价,积极引导学生,学习应该“功在平时”。
(二)单元练习评价
完成一个阶段的学习,需要一个练习来检查学习情况,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接下来的学习。因此,单元练习评价也很必要。但需要改变的,我们不应只看最后的这个分数,而应对练习中各个部分的情况加以分析,才能进行“靶向治疗”。
如在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练习中,我们可以安排“积累和运用、阅读、习作”这三方面的练习,而“积累和运用”又可以从“词语书写、辨析、理解、运用,句段的积累”这些方面入手,掌握必要的语文学习要求。“阅读”部分中,可以从“情景交融”的运用和分析,“联想”和“情感表达”的区别辨析及写话来考察。而习作部分,则重点落实在发挥“想象”这个点。
学生练习结束后,教师需要进行细致的练习分析,了解学生的问题所在,并能够反馈给学生,让他们知道自己的问题,并能给出适当的建议。将平时表现评价和单元练习评价相结合,给学生一个具体而客观的评价,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优势和努力,也能发现自己的劣势和不足。多角度,多方面去检查、分析、反馈,才能为下阶段的学习做好更充足的准备。
总而言之,“双减“之下,教师要厘清教学要求,明确教学目标,本着“三减”原则,从设计作业入手,本着教育初心,把“减负不减质”落到实处。
2022“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策略二
2021年秋季,教育部对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近期教学中,结合亲身教学实践与探索,尝试对小学第三学段语文阅读作业进行设计和思考,努力实现阅读作业的多样化,努力从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角度,积极探索语文阅读作业的设计与布置。本文以小学第三学段语文阅读教学为切入点,从语文积累式作业、主题式阅读作业两个方面设计学生阅读作业。
语文阅读作业设计,主要指以课堂阅读教学为中心,梳理教材积累点与表达点,联系学生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及表达开展的系列阅读作业。在作业设计中努力寻求“听、说、读、写”一体化路径,给予学生阅读策略,提升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和表达能力。
一、积累表达式作业设计
积累表达式阅读作业,主要指在语文阅读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孩子关注课文在表达方式方面的特点和表达规律,当堂设计小练笔作业,以实现将文本的表达方式通过阅读内化为自己的表达能力的目标。作业的设计与课文的阅读教学与学习紧密结合,作业成为课文学习进一步推进的一个重要环节,真正实现语文学习“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积累表达式阅读作业的设计,大致分三步走:第一步,确定语言训练点。教师结合统编教材小学语文教科书单元语文要素,结合具体教学语境,选择积累表达的语言训练点。第二步,研读体味。在语言的品味中体会作者的语言规律及表达效果,习得语言表达模式,内化情感。第三步,即时运用。根据课文内容,在课文语境中设计运用拓展作业,让作业成为语言学习的环节,同时对课时环节目标作出即时评价。
以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丁香结》一课学习为例,可以结合教学设计课时积累表达式作业:
(一)自由学习课文“丁香花”部分的描写
(二)出示学习提示
读读描写丁香花的句子,圈圈关键词,说说这样写好在哪里。
(三)研读体会
(四)小练笔作业
同学们,作者从用不同的角度为我们展示了丁香花的美,用不同的表达方法表达了丁香花的特点。让我们拿起笔,记录下自己的学习所得,写一写我们眼中最美的花。
我们的校园中有几株桂花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一写校园中的桂花树,注意用上课文中的表达方法。)
二、主题式阅读作业设计
在积累表达式作业设计的基础上,我考虑了课内外联动的问题,即课内的习得如何在课外继续延伸,真正实现课内外的阅读有效拓展。于是,形成了主题式阅读作业设计的思考。以下以统编教材五六年级语文中关于“革命故事”为主题的课文作业设计为例,谈具体的实践思考。
(一)重组革命故事类文章作业设计目标
关于叙事类作品的教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分学段提出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第一学段: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第二学段: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第三学段: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横着看每个学段叙事性作品的教学目标,大致可以分三步:了解大意——感知人物——内化感受,即“知事、识人、润心”。竖看三个学段的教学目标,发现每个年段有不同的要求。为了使实际的教学更具操作性,笔者对名人故事类叙事性作品的作业设计目标作了如下的补充和梳理:
(二)提炼革命故事主题式作业设计基本路径
根据年段目标,我对第三学段“革命故事”主题的文章进行了整理,同时梳理了作业设计的基本路径:
第一步:回顾课文
这一步主要是对教材中的课文内容进行回顾,即从三个学段的要求将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和回顾,目的是让学生从革命故事这类文体的角度再次整体上加以回顾。将课文中语言特点或者语言规律较为明显的重点段落加以罗列,这些段落是课文的重点段落,对于学生来说可以从这些段落或者句子中习得规律性的语言。因为课文学生已经学过,所以这一步主要是复现。在出现的同时注重学生进行朗读品味。如执教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便可以引导学生回顾文中描写五壮士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再次体会革命英雄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第二步:方法提炼
这是针对课文中的重点句段而言的,老师在引导时直接将学生的目光聚焦到这些句段的语言规律或者表达特点上,让孩子们自己去发现,从而将规律进行提炼。针对一定的规律和文本的特点,教师提出本课的阅读方法,即让孩子开始从一篇走向多篇,带着习得从课内慢慢走向课外。如上述《狼牙山五壮士》一课便可以强化“通过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品质”的写法。
第三步:实践体验
教师根据教材特点和语言特点,从课外选择相似的文章让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对课文补充和延续。根据拓展阅读内容设计的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有人物名片设计、给课文配上连环画、人物小介绍、小课题研究等语言活动。《狼牙山五壮士》一课的体验活动,便可以让学生观看电影《狼牙山五壮士》,阅读更多革命英雄的故事,开展主题为“我心中的革命英雄”的阅读交流活动。
主题式阅读这一类型作业的设计,为学生搭建了语文阅读从课内走向课外的有效途径。
根据课堂教学的实践,在落实“双减”政策时,语文阅读作业的有效设计,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而且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