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下小学数学优秀作业设计与案例分析
一、单元内容及本课知识分析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5单元教学内容。这部分教学内容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知识。本课是在掌握面积的含义,初步认识面积单位以及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测量面积的方法后,再进一步学习面积的计算方法。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与运用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方法打下坚实基础。
二、单元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探究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渗透“实验——发现——验证”的数学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迁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情感。
三、单元作业目标
加强知识的巩固,理解和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通过多层次的练习,达到学以至用。估计学生完成作业用30分钟。
(学习内容、学生学习基础的分析;作业题目的选择及设计:训练方式;作业的批改方式;估计学生完成作业所需时间等)
四、作业设计意图
理解和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训练方式:本节练习我主要是通过学生动手摆一摆、画图、说一说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公式,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利用公式进行解题。通过多层次的练习,达到学以至用,不但顾及中下生,还锻炼了优等生,让优等生带动中下生一起学习。同时注重学生体验,使全班同学都能积极参与。
课前的练习我是先让家长配合检查,回来再同桌互改,教师监督。作业进行分层布置,难易结合。如:第1、2、5、6题为基础性题目,要求中下生掌握。第3、4题要求优等生掌握。最重要的是让孩子们都喜欢完成,达到老师想要的效果,同时也培养各个层次学生思维能力。
作业批改方式:估计学生完成作业用30分钟。
五、作业设计内容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作业
(★)1、填一填
(1)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在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中,沿着长边可以摆()个,沿着宽边可以摆()个,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
(2)长方形的面积=(), 正方形的面积=()。
(★★)2、列式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
长24米,宽16米,长方形的面积()
边长5分米的正方形,面积()
游泳池长50米,宽25米。游泳池的面积()
(★★)3、解决问题
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40分米,它的宽是8分米,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游泳池是正方形,它的边长是60米,小明游泳两圈,他游了多少米?这个游泳池的面积是多少?
(★★★)4、思考题爷爷想用12米的篱笆在空地上围一个长和宽都是整数的长方形或正方形菜地,怎么围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
5.(1)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15平方厘米,宽是3厘米,它的长是()厘米。
(2)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8分米,它的面积是()
平方分米。
(3)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24分米,它的面积是()。
6.小文的床长20分米、宽12分米,要铺上与床同样大小的凉席,这张凉席的面积大约是()。
①100平方分米
②200平方厘米
③200平方分米
《100
以内数的认识》单元作业设计
学段:小学一年级
学科:数学
学习目标:
1.能正确的数出
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和数的顺
序,会比较
以内数的大小。
2.知道个位和十位的意义,能正确读、写
以内的数,感知和理解“位值制”和“十进制”。
3.结合具体情境能进行简单估计和交流,培养数感和推理能力。作业目标:
1.通过主题情境,体会估数和数数的方法,发现数的组成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
2.学生应用百数表和数轴上数的规律解决问题,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感知两个数的大小关系,培养学生的数感。
3.通过猜数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培养简单的推理能力。实施方案: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课堂上完成作业,教师面批,集中讲解,引导学生发现知识间的关联,逐渐形成体系。
作业内容:
一、认真数一数,仔细填一填。
1.我会数,我会填。
(1)
先圈出
个,并估一估共有()个,再数一数,共有()
个,它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
(2)
如果把这些珠子
个穿一串,能穿()串;如果
个穿一串能穿()串。
(3)
它后面的第9
个数是()。
2.我会画,我会比。
百位
十位
个位
个位
十位
百位
(1)请你把这两个数在计数器上画出来,再比较大小。
()
()
(2)
比
多得多,请你在合适的答案下面画。
比
少一些,请你在合适的答案下面画。
()
()
()
()
(3)
把的个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出来。
()˂()˂()
第一题的设计意图:围绕一个大情境——数红色圆,把本单元的核心内容做了巩固,同时在潜移默化中进行了知识之间有效的关联,使学生的认知逐步结构化。
二、想一想,填一填。
1.根据百数表
仔细想一想,填一填。
2.(1)
按照顺序填写
里的数。
(2)
在正确答案的()打“√”。
更接近
50()还是
60();57
更接近
50()还是
60()。第二题的设计意图:本题是把书中
页的“做一做”和练习九的第二
题整合改编的题目,是为了能在形中体会数的排列规律,更加深入的感知两数之间的大小关系,以数形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数感。
三、猜数游戏。
1.我们班一共有()人。
2.猜学号。
(1)
我的学号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我是()号。
(2)
我的号码是刚才那个同学后面的第六个数,我是()号。
(3)
有一个同学的学号个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合起来是
9,这个同学可能是()号。
3.你能把自己或者你的好朋友的学号编成一个猜数游戏吗?请你试试看。第三题的设计意图:本题是把书上练习八的8
题和
题整合改编的题
目,数学游戏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活动,通过猜数这一活动把本单元的核心内容放到真实的情境中,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有条理的推理能力,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数据的合理范围,让不同的孩子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作业效果与反思:
学生能在课堂上完成作业,且作业效果较好。学生在做每个题目时会
自主关联到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前面形成的结论,直接用于解决新的问题;
学生在描述解决问题的方法时,思路清晰,语言虽然不是很精准但能表达清楚;在学生表达的过程中可以观察到,学生的能根据现有条件和已有知识经验条理清晰、合乎逻辑的进行推理,并能根据现实的问题情境选择合适的数据;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感知到知识之间的关联,将碎片化的知识逐步结构化。作业设计没有明显的分层,但是题目中设置的问题是有针对性的和梯度的,这样就能让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体验,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发展,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能够关注到知识之间的关联,会利用这些关联条理清晰、合乎逻辑的推理解决问题。
百数表和数轴中数与数的逻
辑关系构建的非常好。
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很强。
在数数这一环节出现了错误,导致利
用数的结果解决后面问题全部都错了。
个穿一串时没有关注到圈完后剩下的还能穿一串。
没
有
关注到数据在具体情境中的合理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