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必考知识点
第1单元
我们长大了
1.我在成长
1.我们出生后第一年的生长速度(最快),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身高)和(体重)体重发生了变化。尤其是10至12岁身高与体重增长得特别快。
2.我们成长的证据:每年的身高体重数据,毕业证,旧衣服,旧鞋,照片,乳牙,手印和脚印,奶瓶,勺子等
2.我们的生长过程中,头部占身体比例逐渐减小,变化较大;腿部占身体比例逐渐增大,变化较大;躯干部占身体比例逐渐减小,变化较小。由此可以推断:人体的不同部位生长的速度不同。
2.悄悄发生的变化
1.填空
(1)(青春期)是我们由儿童向成年人过渡的时期,女孩大约从(10)岁开始,男孩(要稍晚一些)。在这个时期,我们的(身体形态)、(心理方面)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2)青春期的心理特点表现在(性意识)骤然增长,易对异性产生好感;(智力)水平迅猛提高;(独立欲望)增强,对事物有自己的见解,并做出自己的判断,但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过高或过低);情绪不稳定,易与(老师、家长)产生对立;(兴趣爱好)日益广泛,求知欲与好奇心(强烈);人际交往欲望(强烈),有强烈的(集体归属感和依赖性)。
2.青春期注意点:1、不穿高跟鞋
2、不把胡须
3、讲卫生
4、不吸烟、不酗酒
5、正确对待异性交往
3.青春期发育存在个体差异。有早熟型、晚熟型、均衡型。
3.人生之旅
1.人的一生要经过(幼年)、(成年)、(老年)三个阶段。
2.在人的一生中(幼年)期和(老年期)需要别人较多的帮助。(成年)期独立性较强。
3、可以预测自己的身高的方法
男孩成人后身高=(父亲身高+母亲身高)/2
x
1.08
女孩成人后身高=(父亲身高
X
0.928+母亲身高)/2
4.踏上健康之路
1.从身高统计图上可以看出,身体(中等)的人较多,身材(很高)的人和身材(很矮)的人较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儿童身高平均增长量,男女生分别达到6.9厘米和5.5厘米;体重增长男女生分别达到6.6千克和4.5千克。
2.要想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讲究(营养)并(注意饮食)卫生,注意学习姿势与用眼卫生,还要注意(心理卫生),每天要参加(体育锻炼),保证充足的睡眠,不迷恋(电脑),要科学用脑。
3.科学用脑的五要素是(动静)结合,(课程)交替,(反复)强化,(勤于)思考,(适当)休息。
第2单元
1.生物的遗传现象
1.子女和父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遗传)。
2.描述遗传现象的谚语(或俗语)有: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虎父无犬子
狗改不了吃屎
有其父必有其子
桐实生桐物生自类本种
2.生物的变异现象
1.子代与父代之间、同一物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变异)。
2.子女与父母之间以及子女之间除了外形特征的差异外,还会有其他方面的差异,比如:体质、性格、兴趣爱好等
3.描述生物变异现象的谚语(或俗语)有: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爹矬矬一个,娘矬矬一窝。
龙生九种,各有不同。
九狗出一獒。
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
4.变异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遗传物质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变异,称为(可遗传的变异),如高茎豌豆长成矮茎豌豆;另一种是指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产生的变异,其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称为(不可遗传的变异),如用眼不当,造成近视眼。例如,把小麦种子种在肥沃的土壤中,长出饱满的种子,而种在贫瘠的土壤中,麦粒就比上一代的小,这种变异属于(不可遗传变异)。
5.白虎由孟拉虎变异而来。
3.寻找遗传与变异的秘密
1.对生物自身有害的变异:玉米种子发生白化。人生下来有色盲。人得了白化病。
既无害又无益的:玉米产生白色的玉米粒。有芒的水稻种子长成无芒的水稻。白羊生出黑羊。
有益的变异:水稻出现抗病性。
2.在孟德尔的研究中,当他用同一种颜色花的豌豆进行人工授粉后,发现豌豆花的颜色始终是同一的;当他用两种不同颜色花的豌豆进行人工授粉后,在第一代中,所有用紫色和白色配种的豌豆花是紫色的,而在第二代中,既有紫色花,也有白色花。请你用学到的知识简单解释其中的道理。
在孟德尔的研究中,当他用同一种颜色的豌豆进行人工授粉后,发现豌豆花的颜色始终是同一的,说明花的颜色是可以遗传的。但当他用两种不同颜色花的豌豆进行人工授粉后,在第一代中,所有用紫色和白色配种的豌豆花是紫色的,说明只有一半遗传物质时花仅显示紫色,但是在第二代中,只要白色花的遗传物质又结合在一起就又可以显示白色。第一代的花虽然是紫色的,但是白色花的遗传物质还是在它们体内隐藏着。生物体内的遗传遗传基因有些是显性的,有些是隐性的。
3.无籽西瓜是3倍体西瓜,染色体不能进行正常分裂,染色体组不完整,缺乏繁殖能力。
4.你还知道有哪些无籽水果吗?它们是怎么繁殖的呢。
有籽和无籽之分。香蕉没有种子也是因为是3倍体的缘故,不过香蕉在自然状态就出现了三倍体。它主要靠扦插、分株繁殖后代。而无籽西瓜完全是人工培养出来的。
5.生物体除了因父母的结合会出现变异外,生物体自身也可能产生变异。有些变异对生物是有害的,有些变异对生物是有益的,还有一些变异既无害也无益。
用人工的方法也可以使遗传物质发生变异,如X射线照射种子,无籽西瓜、新型草莓、太空椒、瘦肉型猪
6.用X光照射种子,会引起种子发生(变异)。
第3单元
进化
1.消失了的恐龙
1.从恐龙展里,我们认识的恐龙有(棱背龙、梁龙、霸王龙、异齿龙、似鸡龙、翼龙、鹦鹉嘴龙、三角龙、剑龙)等。
2.第一块恐龙化石是在(1822)年被发现的。后来,古生物学家对从岩石中发现的这种动物的(颌骨)和(牙齿)的化石进行了研究,一位科学家将它命名为(恐龙),它是一种(爬行动物)。
2.化石告诉我们什么
1.化石是在地层岩石中(保存的几百万年以前生物的残骸或遗迹),如(骨骼、外壳、叶子、脚印)等。
2.化石分布在(不同的岩层)中。如果把不同年代的岩层比作一本书,那么化石就是书页中的(特殊文字)。
3.化石是这样形成的:当动物死后,身体里的(骨骼、牙齿)等(坚硬组织)被保存下来,被(沉积岩)包围,并被矿物化。数千年后,由于(地壳运动)的作用,已经形成的化石上升到接近地表的地方,(侵蚀和坍塌)使化石暴露出来。
4.现在的一些生物与几千万年前原来的生物(很相似),它们被称为“活化石”,如(大熊猫、银杏、白鳍豚、蟑螂、水杉、)等。
5.地层中的化石年代
鱼类(5亿年前)、两栖类(4.1亿年前)、爬行类(3.45亿年前)、哺乳类(2.25亿年前)、恐龙(2.1亿年前)、原始鸟类(1.5亿年前)猿——人。
6.现代马与5000万年前的始祖马相比,身躯变大了,趾由4个变为1个,牙
改变了,适应啃食草原上的草。
7.海豚和非洲黑猩猩身体某些部位的骨骼排列相同,说明他们可能有相同的祖先。
3.达尔文与他的进化论
1.达尔文是世界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生物学家)之一。他在观察、研究大量(动物)的基础上出版了震惊学术界的巨著《物种起源》。
2.达尔文认为,生物最初是由(非生物)发展起来的,现存的各种生物拥有(共同的祖先)。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而不适应者则(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生物正是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种类(由少到多)地发展着、进化着。
3.达尔文的关于(生物进化)观点已经成为(现代生物学)的经典理论。近100多年来,随着(新的考古证据)的不断发现,达尔文的经典进化论也不断面临着(挑战)。
4.我国科学家在云南澄江发现了一个震惊世界的巨大的(古生物化石)宝库。它的发现表明,生命从单细胞形式向多细胞形式的演变是一个(十分突然)的过程,而并不像达尔文认为的那样是一个(缓慢的、渐进)的过程。因此,对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提出了挑战。
5.用达尔文的思想解释长颈鹿长脖子形成的原因:
变异是没有方向的,长颈鹿的脖子又长又短,当缺乏青草时,颈短的长颈鹿吃不到高处的叶子,就死去,颈长的吃到高处的叶子,就存活下来。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第4单元
共同的家园
1.寻找生物的家园
1.一种生物愿意长期生活在某个环境里,是因为这个环境为它提供了生存、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食物、水、庇护所)等条件,这样的生活环境称为生物的(栖息地)。
2.生物为了(生存),需要从周围的环境中(猎取食物),于是它们之间就形成了(敌对)关系。
3.同一栖息地上不同种类的植物和动物可以在一起生活,有些可能成为(很好的伙伴),有些可能成为(敌人)。
伙伴关系:海葵——小丑鱼
蜜蜂——花
树——啄木鸟
敌对关系:狼——兔子
菜青虫——小鸟
狮子——斑马
蝙蝠——蚊子
2.有利于生存的本领
1.仙人掌能够适应沙漠环境,它区别于一般植物的特点是:
茎——粗壮的圆筒形甚至球形,肉质多浆,这样,有利于(储藏水分)
叶——退化为针形,可以(减少水分散失)。
根——根系浅而广,能够(在短时间内吸收更多的水)。
主干——表面一层像打过蜡的角皮,用来(与外界隔绝,减少水分蒸发)。
2.查阅有关资料,研究骆驼的身体构造是怎样适应沙漠恶劣的自然环境的(1)夏天,沙漠里气温高达50℃以上,地温则更高。骆驼靠(角质垫)和(厚厚的皮毛)隔热。
(2)沙漠干旱缺水,为了防止水分流失,骆驼血液中特殊的蛋白质可以防止水分流失,不变粘稠,保证血液正常循环流动。
(3)骆驼长途跋涉,找不到食物时,就要用(驼峰)内的脂肪维持生命。
(4)骆驼的双层睫毛、鼻子自由闭合,耳毛多,可以防风沙。
3.斑马喜欢过(集体)生活,身上的(条纹)是其他动物没有的,可以混淆狮子的视线、散热、驱虫.4.比目鱼待在海底石子上,它的身上就长出许多斑点;当它伏在泥土上,就变得像泥土的颜色;当它躺在沙上时,它的颜色就和沙子一样,为什么会这样?
答:动物为了适应长期的生存环境,保护自己而形成的保护色。
5.你能解释弱肉强食这一成语含义吗?怎样认识这一规律。
弱者的肉是强者的食物。只有适应外界环境的动物才能生存下来,弱者要有保护自己的本领,强者必须找到足够的食物才能生存下去。
3.食物链与食物网
1.生物之间普遍存在的“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就是(食物链),它像(链条)一样,把一些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
2.地球上有一类专门“吃”动植物的残骸或废弃的食物,同时,还留下(可以被植物吸收)的物质,它们有个荣誉称号民(大自然的清洁工),科学家称它们为(分解者)。
3.食物链的源头在(植物),终点是(凶猛的动物)。
4.在食物链中,自己制造食物的是(生产者),以其他生物为食的是(消费者)。
5.自然界中的生物之间存在很多条食物链,许多相互交叉的食物链构成了一张复杂的(食物网),通过它就可以发现某种生物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充当(什么样的角色)。
6.分解者:蘑菇、蚯蚓、屎壳郎、霉菌
4.生态平衡
1.生物连同它们周围的环境叫做(生态系统)。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如果(植物)、(动物)及(微生物)的数量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且变化不大,这种状态就叫做(生态平衡)。
2.中国是世界上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目前,中国已建有(22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我们江苏省就有(盐城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3.(保护动植物资源)和(建设生态工程)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方面。(桑基鱼塘)是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
4.我们应该怎么保护生态平衡?
建立自然保护区、植树造林、大力宣传、不破坏生态环境、放置鸟巢等
5.自然界长期形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维系着生态系统的平衡,这些链、网名
任何环节遭到破坏,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甚至造成(巨大的灾难)。
6.选择。
(1)自1995年起,中国政府在东海、黄海全面实行伏季休渔制度,自1999年起将休渔范围扩大到南海。对该项政策的作用:A.有利于渔业资源的养护
B.有利于改善渔业水域生态环境
C.保证渔业产品长期稳定供应
(2)科研人员在水稻种植区推广“鸭稻共作有机稻米生产”项目,即把一定数量的小鸭用围网圈养在稻田里,让鸭子和水稻全天候地同生同长。该措施的作用A.利用鸭子采食稻田内的飞蛾、三化螟虫、稻飞虱、钻心虫、田螺等害虫
B.利用鸭子吃掉田里的杂草(由于禾苗又硬又有毛,鸭子不会吃)
C.利用鸭粪为稻田追肥
7.人为破坏生态平衡的例子:过度放牧、喷洒农药、过度捕捞等
保护生态平衡就要植树造林、保护生物、建设生态农业等。
第5单元
神奇的能量
1.各种各样的能量
1.能够使物体“工作”或运动的本领叫做(能量)。
2.在我们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能量,如光能、(化学能、电能、热能、水能、声能)等。
3.如果没有能量,(人类和自然界的一切活动都将停止)。
4.任何东西只要有(移动、发热、冷却、生长、变化、发光、发声)等现象,其中就有能量在起作用。
5.将下列工作或运动与需要的相应能量连起来。
煮饭——热能
鼓膜震动——声能
酒精灯燃烧——化学能
播放电视——电能
6.选择
(1)高速运动的箭具有很强的杀伤力,因为它具有(D)
A.光能
B.热能
C.化学能
D.动能
(2)湍急的溪水可以使水车运动,这是利用了流水的(D)
A.电能
B.热能
C.化学能
D.动能
(3)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说明人体需要吸取食物中的C
A.光能
B.热能
C.化学能
D.动能
(4)建筑工人戴安全帽才能上岗,且工地对外全部封闭,以免高空坠落的建筑材料对人造成伤害,这是因为高处的物体具有(D)
A.动能
B.热能
C.化学能
D.重力势能
能量的种类: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化学能、热能、光能、声能、电能
7.下列能量的作用有:光能可能使(植物生长等),热能可能使水(沸腾等),电能可以使(电灯亮等),水能可以使(水车转动等),化学能可以使(我们的身体“工作”等),声能可以使(纸片振动等)。
2.能量的转换
1.填空
(1)能量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可以由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如电闪雷鸣:能源转换,电能转换成光能和声能。
(2)太阳光使番茄生长,就是(太阳能)转换成(化学能)的实例。
4.公路上经常可以见到一种无需外接电源的信号灯,不管白天黑夜都闪烁,它是怎样工作的。
白天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再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使信号灯工作。
5.填写出下列能量形式的转化:闹钟发条(机械能)转化为门铃响(声)能,太阳照射植物(光能)转化为植物果实(化学)能,通电的电热器(电能)转化为水被烧热(热)能。
6.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的能转化成其他形式。在下面括号里填写能量是怎样转化的(1)发电机(机械)能→电能→电灯(光能)→收音机(声能)→电饭煲(热能)
(2)(化学)能→电池
(电)能
蓄电池充电
(3)太阳(太阳)能→植物(化学)能→人吃食物(机械能)→运动
3.能源
1.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中使用的能量有些是不可再生的,因此被称为(不可再生性)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还有一些能源是可以再生的,称(可再生性)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2.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所需要的总能量中,(矿物燃料)所占的比重相当大,达到约(77%)。由于消耗速度极快,(面临枯竭的危险),所以(世界各国都在努力开发可再生性能源)。
4.节约能源与开发新能源
1.我们每天都在消耗大量的能源,地球存储的能源是(有限的)。
2.地球上几乎所有的能源都来自(太阳能)。因此可以说(太阳)是人类的(能源之母)。无穷无尽的(太阳能),不仅给了我们(绿色植物),给了我们(煤炭、石油和地球上的生命),而且将成为未来人类解决能源危机的重要途径。
3.辽阔的(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能源库,人们把(海洋潮汐)称为蓝色的煤海。
第6单元
拓展与应用
1.拓展
1.我们应该把在课上学到的知识尽可能拓展到生活中去,解释(更多的现象)、探究(更多的问题),这样,我们就能像滚雪球那样,知识(越积越多),本领(越炼越强)。
2.你知道的描述“拓展”的成语有(举一反三、闻一知十、一叶知秋等)。
3.写出采用快慢两种速度用尺子翘平摊在桌上报纸的结果,写出你对这两种现象的解释。
(1)慢速:慢速翘时,报纸被掀起来
(2)快速:快速翘时,报纸翘不起来,尺滑落
(3)我的解释:因为快翘时,空气来不及进入纸下,报纸上方受到的大气压力远远大于报纸下方受到的大气压力和翘动的力量。
4.用玻璃杯罩住小草后,小草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哪些改变?其结果如何?
气温变高以及微量的光照减弱、二氧化碳减少。小草变黄变干死亡。
5.烧热试管上部的水时,试管下部的水的温度还比较低。请解释其中的道理。
水传热的主要方式是对流,对流传热的速度较慢,在液体中,温度较高的部分向上,温度较低的部分下降。
6.在瓶子里吹泡泡的实验中,瓶子里能吹出泡泡的原因是什么?在瓶子里吹过泡泡后,为什么在向瓶壁浇冷水后,玻璃杯中的水又被吸回到瓶子里?
空气受热体积膨胀,空气受冷体积缩小
7.在桌上放两叠书,中间隔5-10厘米,上面放一张纸,向纸的下方、两叠书的中间吹气,你会看到什么现象?纸不会飞起来,却从中间往下垂,你能解释这是什么原因吗?
大气压力造成的8.右图是一个自动浇花的装置,盆里面装满水。把水盆放在靠近花盆、比花盆略高一些的地方,把棉纱绳一头放在水盆里,一头放在花盆里,盆里的花就自动得到浇灌。请说明其中的科学道理。
毛细现象
2.应用
1、懂得科学知识是一种本领,应用科学原理是更大的本领。
2.把科学家的名字与他们运用的科学原理及其发明用线连起来。
张衡-地震波-地动仪
瓦特-蒸汽产生动力-蒸汽机
法拉第-磁感应生电-发电机
3.除了用发电机发电外,你还知道用哪些方法可以得到电?
电池、摩擦、太阳能电池板等
4.按照设计制作完物品后,还要对它进行(修改)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