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人教版)》备课资料
课程标准: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中央集权制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政治制度,一直沿用至今。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秦朝是中国政治制度史上最重要的转折时期之一。
历史上,中国政治制度演变有两大转折时期(两大分水岭):
①秦朝,表由分封制到郡县制,里由地方分权制到中央集权制,由贵族政治(世袭制)到官僚政治(也有人称之为专制政治)。
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开始转变是春秋战国时期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变革。建立在分封制和宗法血缘关系基础之上的贵族政治必然会随着分封制的衰落和血缘关系的淡化及王室式微而渐趋崩溃。日趋激烈的诸侯国之间的竞争要求集权体制代替分权体制,郡县制就是适应中央集权体制的需要而出现的新的政治制度,与此相联系的是任命制取代世袭制,集权制取代分权制,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到秦统一后,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地方全面推行郡县制,三公九卿、郡守、县皆令由皇帝任命,官僚政治全面建立。
②民国初年,由君主制到共和制,由官僚政治(任命制)到民主政治(选举制)。
一、政治前提:秦朝统一全国
1、历史条件:
(1)社会心理:人民渴望统一
春秋的争霸战争(支配他国)、战国的兼并战争(消灭他国),导致人民徭役、兵役和赋税加重,伤亡和财产损失严重,流离失所,故渴望统一、稳定、和平。(墨子“非攻”代表平民要求)
(2)经济上:
小农经济、商品经济发达,各地联系加强。
(3)政治上:
各国变法、改革,经济、军事实力增强。
(4)军事上:
兼并战争,形成局部统一,民族融合加强,为全局统一奠定基础
(5)秦国的优势:
以上条件对所有国家机会是均等的,但为什么是秦国完成了统一呢?商鞅变法,使秦国从落后国家成为强国之一;秦王嬴政雄才大略。
2、方式:
武力统一。中国历史上,从分裂走向统一,多是采用此方式。
3、标志:
前221年灭齐。
4、意义:
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皇朝国家。
二、措施:秦朝建立“三制”
1、建立皇帝制度:
秦朝的措施许多是继承战国时各国变法,特别是商鞅变法的做法,在某些方面则有进一步创新,其中最主要的创新,就是皇帝制度的建立。首先改“王”为“皇帝”。春秋战国时期的最高统治者一般都称为“王”,但秦统一中国以后,秦始皇觉得自己是“德迈三皇,功过五帝”,“王”已不足以显示其尊贵。自此“皇帝”就代替“王”而成为最高统治者的称谓。
内容:
(1)自称“始皇帝”,世代世袭;
(2)全国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
(3)中央、地方主要官员由皇帝任免;
(4)军队调动由皇帝控制。
特点:
(1)皇帝独尊
①为显示皇帝的独尊,作出了许多皇帝专享的规定,许多通称变为帝王的专称。
如秦始皇自称为“朕”。此字以前任何人都可以用来表示“我”的意思,但是自秦以后成了皇帝独享的字。
如以前一般人的印都可以称“玺”,但是现在只有皇帝的御印才可以称“玺”,而且只有皇帝才能用玉质的玺。
如所至曰幸,皇帝死曰大行(在皇帝去世后至谥号、庙号确立之前,对去世皇帝的正式称谓),叫驾崩,帝王的墓叫陵。
②取消谥号(据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由臣、下评定褒贬)。
不准下一代皇帝、大臣给上一代皇帝起谥号,自称为“始皇帝”,并安排好自己死后儿孙继位,“后世以计数”,称为“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如陶渊明《桃花源记》:“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何论魏晋。”此处“何世”,意为“秦之几世”,“世”不能解释为“朝代”或者“时代”。
(2)皇权至上
皇帝是国家权力的最高主宰和中心,朝议之后,由皇帝独裁,皇帝有最后决定权和否决权。
商王、周王不干涉方国、封国内部事务。
(3)皇位世袭、终身
三公九卿、郡守、县令由皇帝任免,非世袭,体现“公天下”特色。皇位世袭是贵族政治的残余,体现“家天下”的特色。
美国最高法院法官是终身制,保证司法独立。皇帝终身制,保证皇权独立。
影响:
标志专制君主制的建立。(结束于辛亥革命)
2、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三公九卿制作为中央官制,创立于秦朝,以前或有名称,但不是中央官制;结束于隋朝,其间名称亦有变化。
内容:
(1)丞相:百官之长。丞,承受之意;相,帮助之意,即秉承皇帝之意帮助皇帝治理国家。下设九卿(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2)御史大夫:副丞相,并且监察百官。
(3)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特点:
(1)三公互相牵制,总于皇帝
(2)兼有“家天下”和“公天下”双重特色
家天下——九卿中的“奉常、宗正、郎中令、将作少府、太仆”等官职为皇室专设,为皇帝私家服务。九卿既是皇帝的家务官,又是政府的事务官,家与国“同治”,体现“家天下”特色。
公天下——由皇帝任免,非世袭,体现“公天下”特色。
3、地方全面推行郡县制
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郡县,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是在秦朝统一以后。
特点:
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不能世袭,体现“公天下”特色。
秦行政流程图:
皇帝→中央政府(三公九卿)→郡(守)→县(令或长)→乡→里
三、特点
1、政治上的血缘成分在减少
此前王位世袭制,分封制下的世卿世禄制——诸侯、卿大夫、士皆世袭(世卿就是天子或诸侯国君之下的贵族,世世代代、父死子继),血缘与政治紧密结合。
秦朝皇位为世袭,仍是血缘,但中央的三公九卿,地方的郡守、县令与秦始皇无血缘关系,也不世袭,说明政治上的血缘成分在减少。
到辛亥革命取消皇帝制,血缘意识才完全脱离了与政治的关系
2、“家天下”的性质在减少
夏启开创了王位世袭制,形成了“家天下”局面(传亲不传贤)。秦朝皇位为世袭,九卿中有皇室的家务官,说明“家天下”的性质。
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不能世袭,说明“公天下”的性质。
3、具有显著的历史转折性
表由分封制到郡县制,里由地方分权制到中央集权制,由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
君主制度方面:君权有限(贵族君主制)——皇权至上(专制君主制);
地方管理制度方面:分封制(地方分权制)——郡县制(中央集权制);
总体特色方面:由贵族政治(王位世袭制、世卿世禄制)到官僚政治(三公九卿、郡守、县令由任命产生,也不世袭)
四、影响:积极与消极并存
史学界对此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意见基本肯定,一种意见基本否定。这实际上涉及中央集权统治的双重作用问题。我国帝制时代,从秦始皇起就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体,前后长达二千多年,这与欧洲的封建社会有很大不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在历史上的作用,应该说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它确保了我国在大多数时间内的大一统政治局面,使我国没有像欧洲那样四分五裂、长期处于分裂割据状态。这方面,我们历来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但是,它确实也还有另外一方面的作用,就是使得东方式的残暴的君主专制主义极权统治变得十分顽固,对广大农民的压迫、奴役非常残酷,在经济上又有“统死”的弊病,打击和扼杀地方的积极性,造成了中国社会的停滞和落后。对这一点,多年来我们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1、基本影响: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专制君主制、中央集权制、官僚制三位一体,或者专制君主制、中央集权制、官僚制三条线索)。
谭嗣同《仁学》:“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
毛泽东《读〈封建论〉呈郭老》:“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
2、积极影响:
政治上,(1)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国家的统一;
(2)有利于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郡县的设立);
(3)有利于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共同的地域,共同的经济生活,共同的文化)
经济上,有利于封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3、消极影响:
(1)大大加强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力量,使人民处境日趋恶劣,容易激化阶级矛盾。(如陈胜、吴广起义)
(2)容易激化统治集团内部矛盾
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赵高杀秦二世)
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汉七国之乱)
(3)容易造成地方经济发展的停滞和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