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改革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的实施方案大全

时间:2021-09-27 16:20: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改革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的实施方案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改革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的实施方案大全》。

第一篇:关于改革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的实施方案大全

关于改革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的实施方案范文

为改革完善区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改革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的通知》精神,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指导意见》要求,进一步明确改革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的任务目标,坚持政府主导、综合协调,坚持依法监管、属地化全行业管理,坚持社会共治、公开公正、坚持改革创新、提升效能。xxxx年底,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分工明确、科学高效的医疗卫生综合监管制度,健全机构自治、行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多元化综合监管体系,建立专业高效、统一规范、文明公正的卫生健康监督执法队伍,实现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法治化、规范化、常态化、信息化,为建设健康、保障人民健康提供有力支撑。

二、重点任务

(一)建立监管责任体系,明确监管职责范围。

1.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和加强党对医疗卫生行业的全面领导,健全完善党建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发挥医疗卫生机构党的领导和基层党组织作用。完善公立医院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特别是主要负责人监督约束机制,加强对履行政治责任、行使职责权力、加强作风建设等方面的监督。

2.强化政府主导责任。合理界定并落实政府办医职责,明确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管理权力和职责分工,全面落实属地化全行业管理。充分发挥政府在法治建设、行业规划、标准制定、行业准入、行政执法等方面的主导作用。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整合集中医疗卫生行业监管职能和责任。在不单设实体性办事机构、不增加编制的前提下,依托现有资源,建立由区卫生健康局牵头、有关部门参加的综合监管协调机制,负责统筹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的协调、指导和医疗卫生服务重大案件查处等工作。所有医疗卫生机构不论所有制、投资主体、隶属关系和经营性质,均由区人民政府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含中医药管理部门)实行统一监管。

3.落实医疗卫生机构依法执业主体责任。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开展普法宣传活动,提高医疗卫生机构、从业人员的依法执业意识;积极引导社会办医疗机构加强各环节自律,提高诚信经营水平;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医疗卫生行业监督,建立对举报违法行为的奖励制度,不断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格局。

(二)强化全行业监管,实行联防联控。

1.着力优化医疗服务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医疗卫生机构、从业人员以及医疗技术、药品、医疗器械等服务要素准入和行政许可流程,推行医疗机构、医师、护士电子化注册,优化医疗机构诊疗科目登记,规范营利性医疗机构命名,简化医疗机构审批申请材料。

2.持续规范依法执业行为。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和从业人员执业行为、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医保基金以及采购和使用药品、耗材、医疗器械等医疗相关产品的监管,依法纠正和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3.严格落实综合监管措施。强化医疗卫生机构运行监管,建立综合绩效考核、激励约束、审计监督机制,积极发挥各类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行为的引导与监督制约作用;强化对社会效益、服务提供、综合管理、成本控制、资产管理、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监管,不断提升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改进对医疗卫生服务行业秩序、公共卫生服务和医养健康产业监管,建立健全联防联控机制,提高综合监管效能。

(三)创新监管工作机制,坚持依法依规监管。

1.加强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以及行政裁量权基准等制度,完善卫生健康综合监督行政执法层级管理,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发挥法制机构执法监督作用和执法机构内部法制稽查作用,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落实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积极探索容错纠错和免责机制,依法保障医疗卫生行业监督执法人员权益。制定卫生健康行政执法中涉嫌犯罪案件的移送标准,完善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衔接程序,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

2.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机制。严格落实“一单、两库、一细则”,完善抽查事项清单,健全检查对象和检查人员名录库,完善随机抽查工作细则,积极开展“双随机”抽查联合检查。对投诉举报多、安全隐患大、有失信行为和严重违法违规记录的医疗卫生机构,增加抽查频次,加大查处力度,依法向社会公开监管信息。积极探索卫生健康分类监督综合评价,提高监管效能。

3.建立健全医疗卫生行业信用机制。将医疗卫生行业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纳入区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并依法在信用网站进行公示。其中涉及企业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抽查检查结果等信息,通过市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统一归集于企业名下并依法公示。建立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行为记分制度。完善以执业准入注册、不良执业行为记录为基础的医疗卫生行业信用记录数据库。从打击非法行医等领域入手,逐步建立健全医疗卫生行业黑名单制度,加强对失信行为的记录、公示和预警。

4.构建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建立医疗卫生风险分级管控机制,完善医疗安全管理与风险防范相关制度、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形成统一的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安全和费用风险监测评估网络,针对发现的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加强对药品和医疗器械临床应用的监管,强化对药品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等安全信息的监测,并及时做好不良事件的报告和处置工作。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抽查抽检、定点监测、违法失信、投诉举报等相关信息,加强风险评估和分析,提高发现问题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

5.夯实网格化监管机制。因地制宜将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工作纳入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合理配置监管协管力量,做到“定格、定员、定责”,建立健全信息管理、各方联动、协调处理、考核评价等制度。发挥镇街综合执法优势,依法查处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擅自开展诊疗活动、未取得卫生许可从事公共场所经营活动、违反公共场所控烟管理有关规定的行为。充分发挥卫生健康监督协管员、村(居)卫生健康专干等作用,筑牢卫生健康综合监督网底。强化属地监管职责,依法开展日常巡查、备案核查、专项督查、专项整治、处罚后复查等,建立健全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监管方式,加大对医疗卫生机构的监督检查力度。

(四)完善监管保障机制,提升监管效率质量。

1.完善法规规章和标准体系。加强对医疗卫生执业资格、资源配置、服务质量、医疗卫生机构经济运行等全流程技术标准的宣传贯彻实施。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等医疗卫生服务新技术、新设备、新业态标准化发展。加速推进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健全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加快实现各相关部门、各层级和医疗卫生行业内部各领域监管信息的互联互通和统一应用,推进“互联网十综合监管”,完善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监管方式。

2.提升监管信息化水平。基于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完善人口信息、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基础数据库建设与关联融合,健全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信息系统。通过整合、扩容、拓展,实现医疗、医保、医药等网络数据信息的共享和动态监管,以及各相关部门、各层级和医疗卫生行业内部各领域监管信息的互联互通和统一应用。扩大在线监测等的应用范围,推进手持移动执法终端和执法记录仪的应用。强化医疗卫生机构和监管部门网络安全责任,加强网络信息安全培训和检查,保障信息安全。

3.加强综合执法队伍建设。充分发挥行政管理人员、执法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法律顾问等专业优势,不断充实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力量,加强业务培训,推进综合监管队伍专业化、规范化、职业化。加强卫生健康综合监督行政执法体系建设,积极构建区、镇、村三级卫生健康综合监督网络。大力推进卫生健康综合监督行政执法机构的资源配置及规范化建设,区卫生健康部门综合监督所需基本建设、设备购置及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业务经费等,继续由区财政根据人员编制、经费标准、服务任务完成及考核情况通过现行渠道安排。逐步实行卫生健康执法人员职位分级管理制度,破解基层监督执法人员发展问题,充分调动卫生健康综合监督行政执法机构和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加强医疗卫生行业监督执法队伍作风和纪律建设,强化规范文明执法,打造公正廉洁、执法为民、敢于担当的监督执法体系。

4.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利用广播、电视、微博、微信等多种媒体和宣传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的重要作用,动员社会各方共同推进综合监管制度建设。加强舆论引导,广泛宣传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有关部门、单位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把改革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作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细化工作方案,完善相关措施机制,统一部署、协调推进,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二)落实部门责任。区卫生健康局是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的主要负责部门,其他相关部门依法承担相应监管职责。各部门要落实监管职责,厘清责任链条,细化责任分工,确保工作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出现重大责任事故,区卫生健康局同承担主要责任的职能部门依法依规共同承担相应的责任。

(三)强化工作督察。各有关部门的综合监管工作履职情况要与其综合目标管理考核情况相挂钩,纳入重大事项督查范围,切实提高监管效能。把综合监管制度建设实施情况纳入医改考核,加大督导考核力度,确保各项政策措施有序推进。

(四)严格责任追究。严肃查处监管工作中的失职渎职行为,依法依规依纪追究党纪政纪责任;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对发现问题多、社会反映强烈、监管效果不明显的单位和人员,要严肃追责问责,并通报典型案例,形成有力震慑。

第二篇:XX县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协调机制

XX县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协调机制

根据《XX市卫生健康委关于建立XX市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协调机制的通知》(X卫发〔2020〕X号)要求,为进一步推动建立我县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确保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工作落实到位。经县人民政府同意,决定建立XX县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协调机制。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目标任务

通过建立政府主导、分工协作、科学有效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及协调机制,健全机构自治、行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多元化综合监管体系;及时解决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工作中跨部门、跨区域的重大问题,确保信息共享、协同监管和联合奖惩;强化全过程监管,实现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法治化、规范化、常态化,为扎实推进健康XX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二、成员单位

协调机制由县卫健局、县委组织部、县委网信办、县发改局、县教育局、县工信局、县公安局、县民政局、县司法局、县财政局、县人社局、XX生态环境局、县水利局、县文广体旅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大数据发展局、县应急管理局、县审计局、县医保局、县税务局、县人民检察院、县人民法院等22个单位组成,县卫健局为牵头单位。

协调机制召集人由县卫健局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副召集人由县卫健局分管负责同志担任,各成员单位有关负责同志为协调机制成员。协调机制设联络员,由各成员单位有关科室负责同志担任。协调机制办公室设在县卫健局,负责协调机制日常工作。

三、工作规则

(一)全体会议制度。

协调机制召集人或其委托的副召集人主持召开全体会议,原则上每年召开1次,也可以根据工作需要临时召开。全体会议主要听取工作报告,研究审议推进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的重点工作和重大事项,协调解决综合监管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全体会议可以根据工作需要,邀请其他相关单位参加。

(二)联络员会议制度。

根据工作需要不定期召开联络员会议,由协调机制办公室主任或其委托的办公室成员主持,各有关成员单位联络员参加,研究提出全体会议、专题会议议题,落实全体会议、专题会议议定事项。

(三)跟踪落实制度。

协调机制以会议纪要形式明确会议议定事项。重大事项经协调机制讨论后,由牵头单位按程序报批。协调机制办公室要加强对会议议定事项的跟踪落实。

四、职责分工

(一)健全综合监管体系,明确监管职责

1.落实政府监管责任。县卫生健康局承担协调机制办公室职能,负责协调小组日常工作,牵头协调推进全县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各项工作。县人民政府把医疗卫生行业监管纳入重大事项督查范围,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充分发挥在法治建设、行业规划、标准制定、行业准入、行政执法等方面的主导作用。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应分别履行医疗、药品器械、医保、税收、经费、国有资产、审计等监管职责,实行部门间信息共享、协同监管和联合奖惩。(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卫生健康局、司法局、公安局、市场监管局、医保局、税务局、财政局、审计局)

2.落实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主体责任。依法负责医疗机构和医疗服务全行业监管,加强医疗服务质量、安全和行为监管,建立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医疗安全与风险管理体系,负责职责范围内的公共卫生管理和执法监督,负责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医疗技术、大型医用设备的行政审批和监管,牵头开展对医疗卫生机构的运行监管和绩效考核。中医药管理部门负责中医医疗机构、中医医师、中医医疗卫生服务监管。(责任单位:县卫生健康局、中医药管理局)

3.强化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提高医疗机构和从业人员依法执业意识。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引入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推进行业组织建设,积极筹建医疗美容、视光等行业学会,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参与监管的作用。健全相关组织结构,进一步发挥学会在行业信用评价、医疗质量评估等的作用。接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发挥媒体监督作用。完善舆情监测和处置机制,鼓励公众通过网络、“12345”政府服务热线平台等多渠道举报卫生健康行业违法行为。(责任单位:县卫生健康局、民政局、工信局、大数据发展局)

(二)落实综合监管任务,实施全过程监管

4.提高行政审批效能。理顺卫生健康行业管理职能,规范工作流程,明确权责界限。行政许可事项全部录入XX政务服务网。推进医师、护士注册全程“网上办”。利用医疗机构执业登记、校验和评审等关键环节,加强医疗机构执业行为的事中事后监管。(责任单位:县卫生健康局、大数据发展局)

5.强化医疗质量安全监管。实行全县医疗机构分级管理,强化医疗质量控制,完善典型病例集中讨论制度。加强医疗机构院感重点科室、重点环节管理,建立重点科室优质护理服务评价机制。建立抗菌药物配备使用备案管理制度,严格规范毒、麻、精、放等特殊药品临床使用和管理,保障医疗安全。司法行政部门加强指导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依法处理医疗纠纷,会同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加强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组织、队伍和专家库建设。(责任单位:县卫生健康局、司法局、检察院)

6.加强医疗运行效率监管。完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绩效考核结果与薪酬总量核定、院长薪酬、财政补助和医保预算总额挂钩。完善公立医院综合预决算、全成本核算、资产管理制度。规范公立医疗机构药品和耗材采购流程,执行药品采购“两票制”。制订医联体建设规划,完善医联体综合绩效考核机制。(责任单位:县卫生健康局、人社局、税务局、市场监管局、财政局)

7.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控制不合理检查、用药、治疗等行为。建立公立医院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用、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参保患者个人支出比例、百元医疗收入消耗的卫生材料比重等医疗费用指标公示制度。完善临床路径管理,推动公立医院实施单病种付费,将医疗费用控制工作作为对公立医院目标管理、院长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严厉打击医疗价格欺诈、虚假宣传、无证行医等非法行医行为,将其纳入各级政府综合治理重要内容。(责任单位:县卫生健康局、公安局、人社局、医保局、市场监管局)

8.推进行业作风建设。建立医疗卫生机构党委主导、院长负责、党务行政工作机构齐抓共管的医德医风工作机制,严格实施医务人员医德医风考评制度。充分发挥各类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行为的引导与监督制约作用,加强对医疗费用的调控。严厉打击欺诈骗保行为,对骗取套取医保资金行为依法依规加大惩处力度,保障医保基金安全。严查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医疗机构乱收费和“搭车”出售医疗辅助用品、保健品等谋利行为。(责任单位:县卫生健康局、医保局、市场监管局)

9.深化公共卫生服务监管。各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各类公共卫生服务监管。发挥医疗卫生机构对健康危害因素的监测、评估、预警作用,为监管和项目评价提供依据。加强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严厉打击骗取套取公共卫生资金行为。(责任单位:县卫生健康局、XX生态环境局、财政局、市场监管局、应急管理局)

10.强化健康产业监管。加强对医疗卫生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等领域融合产生的新产业新业态的监管,完善对相关新技术的审慎监管机制。加强对药品、医疗器械、康复辅助器具等相关产业的监管。(责任单位:县卫生健康局、发改局、文广体旅局、民政局、市场监管局)

(三)创新综合监管机制,提升监管水平

11.规范执法程序。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建立健全“一处违规、处处受限”五级预警联合惩处工作机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和执法程序,严格执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和重大案件备案制度。实行卫生健康监督执法全过程记录,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健全卫生健康监督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实现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无缝对接。(责任单位:县卫生健康局、市场监管局)

12.建立行业信用制度。建立与区市联网的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将医疗卫生行业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信息录入该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并依法在部门网站及信用中国网站进行公示。建立以执业准入注册、不良执业行为记录为基础的医疗卫生行业信用记录数据库,接受群众查询。建立非法行医黑名单制度。(责任单位:县卫生健康局、发改局)

13.推进信息化监管。推进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推动医疗服务智能监管信息系统全域覆盖。逐步实现医疗废弃物收集、暂存、运送、处置等信息化监管。开展城镇生活饮用水水质在线监测。运用智能化手段,加强信息采集分析,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强化医疗卫生机构和监管部门网络安全责任,保障信息安全。(责任单位:县卫生健康局、XX生态环境局、市场监管局)

14.落实综合监管结果协同运用机制。完善综合监管结果与医疗卫生机构校验、等级评审、医保定点协议管理、重点专科设置、财政投入、评先评优等挂钩机制,从业人员医疗卫生服务监管结果与职称聘任、职务晋升、评先评优、绩效分配等挂钩机制,推进综合监管结果统筹运用。(责任单位:县卫生健康局、人社局、财政局、医保局)

五、工作要求

县卫生健康局要牵头做好协调机制相关工作。协调机制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推动解决分管领域的重大问题,落实相关工作;要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形成合力,切实发挥协调机制作用。在推进工作机制过程中,遇到重大事项或需要县人民政府协调的问题,由协调机制全体会议审议研究后,按程序呈报县人民政府。

协调机制成员因工作变动等原因需要调整的,由所在单位提出,报协调机制办公室确定。

附件:XX县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协调机制成员及联络员

附件

XX县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协调机制

成员及联络员

人:XX

县卫生健康局局长

副召集人:XX

县卫生健康局党组成员、红十字常务副会长

成员:XX

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县两新党工委书记、县公务员局局长(兼)

XX

县委网信办副主任

XX

县发改局副局长

XX

县教育局副局长

XX

县工信局副局长

XX

县公安局党委委员、治安大队大队长

XX

县民政局副局长

XX

县司法局副局长

XX

县财政局副局长

XX

县人社局副局长

XX

XX生态环境局副局长

XX

县水利局副局长

XX

县文广体旅局副局长

XX

县市场监管局副局长

XX

县大数据发展局副局长

XX

县应急管理局副局长

XX

县审计局副局长

XX

县医疗保障局副局长

XX

县税务局副局长

XX

县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XX

县人民法院副院长

员:XX

县卫生健康局法制监督股长

XX

县委组织部干部教育和干部监督股股长、县委老干部局副局长(兼)

XX

县委网信办网络舆情信息中心干部

XX

县发革局政策法规股干部

XX

县教育局安全股干部

XX

县工信局安环股股长

XX

县公安局食药侦大队大队长

XX

县民政局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股股长

XX

县司法局调解工作与人民参与司法管理股

XX

县财政局社会保障股股长

XX

县人社局事业单位人事管理股股长

XX

XX市XX生态环境局干部

XX

县水利局技术负责人

XX

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副大队长

XX

县市场监管局药品股股长

XX

县大数据发展局干部

XX

县应急管理局危化品安全监管股股长

XX

县审计局行政事业社保和企业审计股股长

XX

县医疗保障局医药服务股副股长

XX

县税务局风险管理股负责人

XX

县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部副主任

XX

县人民法院办公室秘书

第三篇:完善制度 推动改革

完善制度 推动改革

2008年,宜春市制定下发了《宜春市行政事业单位公务卡制度改革方案》,标志着该市公务卡改革正式启动。目前,公务卡改革在我市已实施五年。五年来,这项改革开展得怎样?改革成效如何?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什么样的问题和困难?带着以上思考,笔者深入我市部分区县,对基层公务卡改革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有关调研情况如下:

一、宜春市公务卡改革的基本情况和成效

五年的实践探索,宜春市公务卡消费从无到有、由点及面,改革取得了良好成效。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改革面迅速扩大。从县市看,除三区外,均启动了此项改革,实现了县市全覆盖。从改革单位看,2013年,全市开展改革的预算单位共计1 661个,比上年新增958个,占预算单位总数的89.6%,基本实现了除乡镇以外单位的全覆盖。二是发卡量和消费金额快速增长。2013年,全市累计发卡11 583张,比上年底增加8 094张,累计刷卡消费7 062万元,比上年增加5 569万元,增长近4倍。三是单位用卡意识逐步提高。目前,大多数预算单位从被动接受到主动使用,逐渐养成了勤于用卡且乐于用卡的好习惯。

公务卡制度改革的实施,进一步深化了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规范了财政财务行为,减少了现金支付结算,提高了公务支出的透明度,控制了行政事业单位的现金流量和现金风险。改革进程中,部分县市结合本地实际摸索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上高县将公务卡改革工作列入政府重点督办工作,由财政、纪检等部门具体落实;万载县大力压缩授权支付额度,严格控制预算单位使用现金消费;奉新县根据年初部门预算安排公用经费情况,结合本县实际,分单位下达公务卡消费参考目标,督促各单位落实;靖安县严格对照强制结算目录审核每一笔项目支出,违规支出一律不予报账。四县2013年公务卡消费金额分别为1 872.4万元、1 276.7万元、816.8万元和621.9万元,消费总额分别居我市10个县(市、区)前四位,占全市的比重分别为26.5%、18.1%、11.6% 和8.8%。

二、宜春市公务卡改革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尽管我市公务卡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全市整体情况来看,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总体进度偏慢;二是县市间改革进度不均衡;三是乡镇改革明显滞后。

具体分析起来,阻碍我市公务卡改革进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

1.改革触及不当利益,部分单位找各种借口延缓改革。公务卡具有“雁过留声、消费留痕”的特点,将公务消费置于阳光之下,堵住了过去现金结算“无迹可查、无据可寻”的漏洞。因此,公务卡改革触动了在财务工作中存在“浑水摸鱼”情况单位的利益,导致部分单位视公务卡为“杀伤性武器”,从而找各种借口拖延改革。如有些单位认为公务卡姓“公”,届时会导致单位承担私人消费引致的所有责任,又认为参与改革后单位所有职工都必须办理公务卡,反而不利于加强内部财务管理;有些单位表示对刷卡消费不习惯、嫌保管POS机小票麻烦、对公务卡消费信息的保密性不信任,即使发了卡也不想使用。有些单位认为公务卡报账程序繁琐,即使使用了公务卡消费,但仍按原程序报账。理由五花八门,看法莫衷一是,导致一些单位采取观望态度,能拖则拖。

2.刷卡条件有限,公务卡消费完整性大打折扣。因为公务卡消费主要通过POS机完成,所以公务卡的使用频率和POS机的布设情况直接相关。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商家安装POS机积极性不高。由于刷卡手续费均要商户承担,且公款消费均要索取发票,导致商户经营成本上升,部分商户特别是中小商户不愿安装POS机。这种现象在小县城、乡镇尤为突出。二是有POS机不用。有些商户出于成本考虑,经常以网络不通、设备故障或可以提供付现优惠等借口来诱使客户支付现金。三是许多单位将公务接待转移到刷卡环境较差的地方。为贯彻中央厉行节约的精神,一些单位在公务接待中,纷纷将餐饮招待由高档次酒店转移至乡下、学校食堂、私人会所或普通小店,这些地方刷卡环境更差。因此,受以上因素影响,许多消费无法通过公务卡来进行,公务卡消费的完整性大打折扣。

3.公务卡结算体系不完善,制约改革进程。公务卡结算体系主要由银行反馈消费信息――公务卡结算软件读取信息―按操作流程还款三个紧密相连的环节构成。公务卡还款是否方便快捷,主要取决于结算体系的完善度。从实际运行情况看,三个环节均有待完善。一是银行消费信息反馈速度偏慢。受制于跨行网络清算系统,不同代理银行间的用卡信息传递至少需要三天,如果代理银行经办人员未能熟练掌握相关业务,信息传递时间可能更长。2012年,奉新县某银行就出现过由于岗位变动,公务卡业务衔接未能到位,一段时间内信息传递均超过十天的现象。二是银行信息系统和公务卡结算软件的契合度不强。有时银行信息数据早已发送,但用友软件显示未接收到银行信息,反复查询后仍难以明确是在哪个环节出现的问题。奉新县曾出现因系统不能读取信息,最终持卡者逾期还款而在银行卡征信系统中留下了“污点”的情况。三是公务卡结算软件的成熟度不高。我市于2012年上线用友政务软件大平台,距今仅使用不到两年,软件的部分功能仍需完善。部分县市反映,公务卡结算模块存在着反应速度不够快、报销流程稍显繁琐、界面功能复杂等情况。公务卡结算体系的不完善,会让持卡者觉得公务卡是“麻烦卡”,会采用各种方式抵触使用公务卡。

4.相关问责机制落实不到位,对改革不力者威慑力

不强。现行公务卡管理制度虽然对使用公务卡做出了明确规定,但如何对未使用公务卡结算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问责,各地还处于观望阶段。一是相关部门未能形成合力。公务卡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工作需要由财政、监察、审计、人行等部门分工协作,配合推进。但即使在改革进展情况较好的县市,现阶段也主要是由财政部门“单兵突进”,县市反映,财政部门虽然可以利用会计核算和资金拨付等方式来规范单位的公务卡消费行为,但这仅仅是推进改革的一种技术手段,一旦遇到深层次的问题,财政部门就显得力不从心。二是问责机制未有效执行。在公务卡改革制度设计中,明确了相应的责任追究机制,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弹性过大,由此造成对未参与改革或改革不力者网开一面,改得好理所当然,改得不好也安然无事,无人问津。在这种情况下,相关问责机制落实缺位,没有对改革不力者起到应有的威慑力,同时也挫伤改革执行较好单位的积极性,更引起一些县市对公务卡改革观望情绪仍然浓厚,改革难以进一步深入。

三、推进我市公务卡改革的建议

公务卡制度改革作为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延伸,在我市已开展5年之久,目前已到了从“量”到“质”的转变关键期。如不继续力推,改革将会半途而废。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以下四点完善建议。

1.加大公务卡的宣传培训工作,使改革深入人心。一是加大宣传,有的放矢。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要利用报纸、网络、电视等各种媒介,对公务卡改革进行进一步的全方位宣传,大力介绍公务卡改革的相关知识等,使各预算单位尤其是单位领导,对公务卡改革形成正确的认识,引导其积极参与改革中来。二是加强培训,提升技能。将公务卡业务培训纳入部门决算培训范围,邀请相关技术人员,针对公务卡还款的流程和操作要点进行仔细讲解,以强化对各单位财务人员的培训,同时也可以解决单位财务人员因新老更替出现的业务操作脱节问题。

2.优化公务卡的使用环境,不断完善公务卡结算体系。一是加大对POS机的布设力度。鼓励银行抓住2012年底POS机刷卡手续费大幅度降低的契机,并将公务卡制度政策优势积极融入POS机营销理念,积极推广移动POS机,财政部门可考虑将银行的公务卡代理业务工作纳入对银行的工作考评,给予一定奖励。二是提高公务卡的结算效率。由于刷卡信息源均在各省分行,因此可向省财政厅反映相关情况,寻求高位推动,缩短刷卡信息反馈时间,并同时要求银行做好对本行公务卡业务经办人员的业务培训;针对公务卡结算模块中的一些问题,根据实际情况要求用友公司做好软件优化等服务工作,做好银行信息系统和公务卡结算软件“无缝对接”。

3.建立健全考核体系,客观评价改革情况。目前,各地公务卡仍处于“散兵游勇,各自摸索”的阶段,上级有关部门对该项工作的评判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因此,很有必要建立一套标准的考核评价体系,用于指导评价各地改革开展。一是统一全市评价体系。将单位覆盖面、发卡量、开卡量、刷卡消费额等量化数据整合起来。对照公务消费量、强制结算目录情况,同时考虑县市经济发展程度、刷卡环境等因素,建立一套适合本地实际的公务卡改革综合评价体系。二是将公务卡改革纳入县市工作范围。可利用公务卡改革综合评价体系加强对县市改革工作的考评。对公务卡改革进展快、效果好的地区和单位,应给予通报表彰;对改革滞后的地区和单位,可以先予以口头警示,限期整改,到期仍“按兵不动”的,将进行约谈或进行全市通报,以达到激励和鞭策的效果。

4.严格落实责任追究机制,严惩公务消费中违法违纪行为。一是高位推动,密切配合。将公务卡改革进程列入政府督导工作内容,由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组成核查小组,不定期对预算单位公务卡改革的情况进行抽查监管,对于未使用公务卡结算或不按规定使用公务卡结算的单位,可先进行提醒、警示,并限期整改,未及时完成整改的,暂停办理该单位的现金支出业务、暂停审批该单位的授权支付计划,达到震慑作用。二是落实制度,追究责任。完善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逐渐建立起使用公务卡的刚性机制,对于故意不使用公务卡、违反财经纪律或存在其他违规违纪行为的,严格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绝不姑息。

(作者单位:宜春市财政局)

第四篇:《沈阳市基层医疗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实施方案(试行)》已发布

《沈阳市基层医疗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实施方案(试行)》已发布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织全员聘用,竞聘上岗,合同管理。同时将对职工绩效进行考核,实行绩效工资,医务人员工资水平与当地事业单位平均工资水平相衔接。

4月20日,沈阳市基层医疗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工作部署会议在沈阳市政府举行,会上下发了《沈阳市基层医疗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实施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鼓励社会力量“加入”

《方案》规定,原则上每个乡镇设置1所乡镇卫生院。服务人口在10万人左右或处于几个乡镇中心区域的可设置中心乡镇卫生院。城镇每3至10万居民规划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具有公益性的事业单位,主要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由所在区、县(市)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管理,经费渠道为财政差额补助。鼓励和支持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实行一体化管理。除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外,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乡镇医疗卫生机构。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要通过对街道办事处范围内的现有一级或二级医院及街道卫生院、国有企事业单位所属医疗机构转型或改造设立,也可由综合性医院举办。提倡和鼓励社会力量在符合资质条件和区域卫生规划的前提下兴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专业技术人员不低于八成乡镇卫生院的人员编制以县为单位综合考虑经济发展状况、财政收入、自然地理条件等因素,按每万名农业户籍人口7-9名核定;乡镇中心卫生院的人员编制按每万名农业户籍人口10名核定。

乡镇卫生防保单位的人员编制按每万名农业户籍人口2名核定。乡镇卫生防保机构设在乡镇卫生院的,要将此类编制纳入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总量内管理,专编专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员编制按每万人服务人口7名核定,服务人口在5万人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每万人服务人口6名核定。

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业技术人员编制不得低于编制总数的80%,管理及工勤人员编制不得高于编制总数的20%。乡镇卫生防保单位的人员编制均为专业技术人员编制。

全员聘用 合同管理

改革后,这些医疗机构将实行全员聘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的聘用工作,在核定的职数限额内,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组织选聘。

对其他人员的聘用,在核定的编制、岗位数额内,根据岗位职责和岗位资格条件制定聘用方案,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组织聘用上岗。如岗位出现空缺需要补充人员,在核准的岗位数额内,优先聘用在编在册的未聘人员,也可按岗位资格条件面向社会实行公开招聘。聘用人员首次聘用期限暂定为三年。

所有聘用人员均要按有关规定签订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统一提供的《聘用合同书》,并履行合同鉴证手续。

工资参照事业单位平均值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建立以岗位责任与绩效为基础的人员内部分配激励机制。定期对职工绩效进行考核,实行绩效工资,考核结果与职工收入挂钩。医务人员工资水平与当地事业单位平均工资水平相衔接。

据了解,本次改革涉及8600名基层医疗工作人员,据统计,目前总体超编51人,个别区县超编300多人。

4月30日前,各区、县(市)、开发区完成本地区基层医疗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方案的制定工作。6月15日前,各区、县(市)、开发区组织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员聘用工作。6月30日前,各区、县(市)、开发区完成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收支核定,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绩效考核,实行绩效工资。12月底前,妥善安置在编、在册未聘富余人员,落实相关政策。

第五篇:改革完善我军荣誉制度

改革完善我军荣誉制度

作者:王学军《光明日报》(2016年04月13日 11版)

军人荣誉制度,是国家和军队围绕军人荣誉的设置、实施、培育、管理和保障所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法令、章程的规范体系,是影响和改变军队战斗力和凝聚力的重要因素。习主席在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建立体现军事职业特点、增强军人职业荣誉感自豪感的政策制度体系,以更好凝聚军心、稳定部队、鼓舞士气。贯彻落实这一指示要求,聚焦强军目标改革完善我军荣誉制度,是加强我军荣誉建设的根本需要,是确保我军“打得赢、不变质”的关键举措。

激发官兵创造辉煌业绩的有力武器

人民军队是一支英雄辈出、功勋卓著的军队。我军的荣誉制度是培塑广大官兵弘扬革命英雄主义的有效法宝,是激发广大官兵不断创造辉煌业绩的有力武器。

我军的荣誉制度在血与火的革命战争年代创设和发展。土地革命时期颁发的红星奖章和《中国工农红军优待条例》,抗日战争时期形成的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双拥”工作制度,解放战争时期实行的“迅速真实记功、及时公正评功、隆重庄严奖功、广泛热烈庆功”的立功运动准则等,有效激发了全体官兵舍生忘死、浴血奋战的热血豪情,为革命战争的最终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军荣誉制度得到传承和演进。抗美援朝战争和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颁布的《战时立功条例(草案)》,以及1955年授予革命战争年代参战有功人员的勋章奖章和实行的军衔制,充分调动了广大官兵战胜强敌、建功国防的决心和意志,为保卫社会主义制度、维护我国边境安全稳定和加强我军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1979年,我军开始有了第一代统一的奖励证章;1988年,中央军委给军队离休干部授予功勋荣誉章,实行新的军衔制,颁布实施《军人抚恤优待条例》,极大地增强了官兵的光荣感和使命感。进入新世纪新阶段,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军荣誉制度有了长足进步和发展——启用新式勋章、奖章和纪念章,颁布实行和印发《烈士褒扬条例》《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办法》《军队奖励和表彰管理规定》,大幅调整提高军人工资津贴水平和奖励费标准,广大官兵爱军精武、创先争优的荣誉感使命感普遍增强。

我军依据表彰奖励相关规定,大力开展“争创先进连、争当优秀士兵”的“双争”评比活动,充分调动了广大官兵扎根基层、建功立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了军队基层建设质量;积极评选表彰“学习成才标兵”“爱军精武标兵”“优秀指挥员、优秀参谋”和“践行强军目标标兵”,激发了广大官兵爱军精武、创先争优的热情与活力,在执行抢险救灾、反恐平暴、维和护航、联合军演、纪念仪式阅兵和维护国家领土(海、空)安全任务中,充分展示了我军正义之师、和平之师、威武之师和胜利之师的良好形象,赢得国内民众和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建立与大国军队地位相称的荣誉制度

当前,为服务保证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我军荣誉制度仍需改革完善。

从军队层面看,我军以《纪律条令》和《军队奖励和表彰管理规定》为蓝本,构设了从嘉奖到三、二、一等功再到二级、一级英模荣誉称号的六级奖励项目,增设了国防服役、卫国戍边、献身国防、和平使命,以及执行作战和重大任务等5项纪念性、专项性奖励项目,并对表彰奖励项目实行数量控制和申报审批制度。但上述表彰奖励只适用于现役军人,而我军日益壮大的非现役文职人员则不在其中,同时奖励略章、资历架和姓名牌等荣誉标识没有配发到士官和义务兵。嘉奖作为经常性和一般性的奖励,没有配套的荣誉证章,容易淡化官兵对嘉奖的重视、弱化官兵日常的荣誉追求。

从国家层面看,党的十七大和十八大报告均提出“建立国家荣誉制度”,但国家在军事领域应设置什么荣誉项目尚未明确,军队设置的表彰奖励项目也未纳入整个国家的荣誉制度体系,这使我军荣誉在民众中缺乏认可度,在国际上缺乏影响力,与大国军队的地位极不相称;部队和官兵参与地方的表彰奖励无法可依、无据可查,呈现零散化和无序化的状态。

军人荣誉褒扬制度,主要是指相关组织机构依据表彰奖励实施的权限和规定要求,对获得荣誉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褒奖和宣扬的制度。我军对获得荣誉的军队单位和个人进行褒奖和宣扬的制度日臻完善,但只规定军人在一些重要仪式和场合可佩戴勋章、奖章,而没有规定军人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如何佩戴勋章、奖章,不利于军人荣誉感的日常培养。

世界上许多国家,高级军人荣誉颁授仪式一般都会在国家的标志性建筑物和标志性场所举行,国家元首会出席和致辞,并亲自为获奖者颁发勋章、奖章和证书,还会通过电视和网络进行全程直播,在主要报纸发布通告。由于荣誉颁授仪式隆重热烈,外军军人荣誉的影响力都比较大,对军人的激励和感召作用也更强。

军人荣誉保障制度,主要是指国家和军队为维护和提升军人荣誉感,对现役军人、服现役或退出现役的残疾军人,以及复员军人、退伍军人、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和现役军人家属,进行优抚优待、物质生活保障和职业发展保障的制度。由于军人权益和优抚优待的制度规定法律效力不强,系统性不高,加之我国存在的地区差异、城乡差异和行业差异,导致地方各级在落实和执行上五花八门、参差不齐,军人在转业安置、住房保障、医疗服务、家属就业等优待上,还存在着许多有形和无形的障碍与“门槛”。这些都要求我们进一步构建完备优厚的军人荣誉保障制度。

改革完善荣誉制度要突出我军特色

改革完善我军荣誉制度,要充分体现党的军事理论特色、我军的历史文化特色、打赢信息化局部战争的实践特色和信息化、法治化的时代特色。

首先,要着眼实现强军目标,大力培塑“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在军人荣誉制度设计上,要强化听党指挥的根本价值取向,引领广大官兵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保持高度一致,要突出能打胜仗、锤炼血性,表彰奖励要紧扣战斗力标准,突出打仗主业,服务打赢目标,激励官兵练就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过硬本领。在荣誉培育和实施的导向上,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官兵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始终保持革命军人的本色。

其次,要搞好系统集成设计,坚持军民融合。要将我军荣誉制度纳入国家荣誉制度体系中通盘考虑,切实通过国家立法使军人荣誉制度融入社会体系、体现国家意志、强化军事职能。要形成军民融合推进的大格局,按照军地“一盘棋”的思路与要求,重点推进国防教育制度改革、军人褒扬制度完善和军人军属权益保障优待政策的落实。要坚持全面统筹和系统把握,切实使我军荣誉制度设计和安排既着眼当前,又放眼长远;既体现我军优良传统,又彰显时代特色;既对全军作出整体安排,又使诸军(兵)种形成具体规范。

最后,要秉持兼收并蓄理念,紧贴形势任务创新。要注重吸收我国古代和近代军人荣誉制度中修身精武、精忠报国、舍生取义的武德思想,借鉴世界各国军人荣誉制度的有益做法,紧贴军队改革的现实要求,努力使我军荣誉制度的具体规定与新的体制编制相一致;紧贴我军信息化建设的历史趋向,为荣誉制度创新发展插上信息网络翅膀;紧贴我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的实践标准,着力解决好各类痼症顽疾和老大难问题。

(作者系军事科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研究中心博士后)

下载关于改革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的实施方案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改革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的实施方案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完善和改革信访制度

    :完善和改革信访制度——从法院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情况为视角 发布日期:2012-06-13 文章来源:互联网 【出处】中国法学会 【摘要】目前,涉诉信访已成为各级法院的沉重压力和负担,法......

    强化制度监管 完善责任追究

    强化制度监管 完善责任追究 “小金库”现象对国民经济发展、社会和谐进步产生了巨大危害。治理“小金库”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工作的关键在于强化制度监管,完善责任追究,坚决......

    隰县基层医疗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总结

    隰县基层医疗卫生体制综合改革 工 作 总 结 隰县医改办公室 我县是全省35个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辖3镇5乡97个行政村,全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10个。其中乡镇卫生院8个,卫......

    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方案

    《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学习心得体会 高新区第二小学 商丽津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在基础教育的改革中,我深深地感受到新课程使学校的管......

    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

    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1 刚察县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医药 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青发 [2011] 9 号),顺......

    xx工商分局完善六项制度加强种子行业长效监管力度方

    xx分局完善六项制度加强种子行业长效监管力度 xx分局以完善制度建设为抓手,规范辖区的种子市场经营秩序,加强种子企业诚信建设力度,推进了种子行业商品质量长效管理。一是强化......

    创新监管模式 改革检验制度

    创新监管模式 改革检验制度 检验监管模式呼唤改革创新当前,在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大背景下,检验监管部门毫不懈怠,志在改革创新进出口商品检验监管模......

    正镶白旗基层医疗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汇报材料

    正镶白旗卫生局基层医疗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汇报材料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内政发[2010]25号)精神,现将工作汇报如下: 苏木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