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部编人教版九上历史
-
人教部编版八上历史通关秘籍
一、不平等条约和列强侵华战争《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战争鸦片战争道光帝第二次鸦片战争咸丰帝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光绪帝八
-
部编九上历史7-12课知识提纲
部编九上历史知识提纲【第7课基督教兴起和法兰克王国】基督教兴起时间地点1世纪,巴勒斯坦地区(备注:在西亚地区)创教人耶稣教义耶稣就是救世主,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传播4世
-
人教八年上历史时间轴
1839年 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年—1842年 鸦片战争 1842年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鸦片战争结束 1856-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2年 京师同文馆成立 1864年 天京陷落,太平天国
-
新版人教英文教案九上unit2
Unit 2 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delicious! Learning Target: 1Language Target: Words and key structures 2 Ability Target:improve listening and reading abilities 3
-
九上历史总结
仁寿县识经镇白凤九年制学校 2017年秋季九年级上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一班班历史教学工作,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 我所教的九年级一
-
《醉翁亭记》教案(部编语文九上)
11.醉翁亭记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壑、辄”等文言字词的音形义。 2.理解全文内容,理解主题思想。 过程与方法 1.朗读和背诵全文。 2.把握作者的思路,理出文章线索。 3
-
部编版九上古诗鉴赏(最终定稿)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
-
八年级(上)历史(人教)期末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提纲 1. 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 2. 中国的禁烟,使英国决定发动侵华战争来维护鸦片贸易,在1840年6月,发动鸦片战争。 3. 1842年8月,中英签订《南京条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测试题[推荐阅读]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来源:Zxxk.Com] 1.(2分)如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第一幅浮雕,描述的是愤怒的群众正在把一
-
人教部编版2018-2019九年级上册历史综合试卷
2018-2019学年九年级历史上册综合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1.十六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这反映了当时 A.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基
-
部编九上历史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案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 能力: 11世纪 晚期,农村垦殖运动的发展;农业出现了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手工业也出现了新的生产方式;欧洲王权得到加强。 过程
-
2018年九上历史题
2018年九上历史期中猜押题 原创 2017-11-14 因材教育 中考历史(针对九年级期中考试,部分题目是节选,请谅解。)1. 材料二美国独立战争期间,路易(法国国王路易十六)援助美国并非他热爱
-
九上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历史教学计划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二个班的历史教学工作,由于不是专业的,深感压力,再加上学校对九年级教学十分重视,鉴于此制定本计划如下:
一、教学 -
九上历史小论文
“爱”历史、“悟”历史、“懂”历史,才能以史为鉴,明得失,正言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下是九上历史小论文,欢迎阅读。九上历史小论文1唐朝年间,有许多人叱咤风云。然而我却
-
人教部编版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第14-17课检测卷
第三次月考测试卷(第14~第17课) (考试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 学校_______ 班级 ______ 姓名______ 总分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纷纷开展垦殖运动,大
-
部编 九上课外古诗后四首教案
课外古诗四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借助注释,独立学习,正确理解本首诗的意思。过程与方法:通过层层诵读方法的指导,初步感受诗人的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
-
《论教养》教案(部编语文九上)
8.论教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贸然、疲惫不堪、自持”等字词的音形义。 2.通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1.理顺文章的论证思路。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
-
《你看》教案(部编语文九上)
5.你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积累“丰润、红晕、翅翼”等词语。 2.感知诗中的形象,理解诗人的思路和全诗的主旨。 过程与方法 1.赏读诗歌,理解诗歌意境。 2.结合诗歌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