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
-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新文化运动》教学反思
新文化运动教学反思 崇岗九年制学校 田立 2016.10.18 在教学中我渗透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确“一切为了学生发展”思想。目标定位明确,注重学生作为一
-
2018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测试:第9课 辛亥革命
第9课 辛亥革命 01知识管理 知识点1 革命志士的奋斗 萍浏醴起义:1906年冬,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蔡绍南在萍乡、浏阳、醴陵发动武装起义,一个多月后失败。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
-
历史教学设计:七年级(上册)第9课
历史教学设计:七年级(上册)第9课 课程标准 知道孔子,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在掌握孔子思想与教育方面的影响和贡献、诸子百家(以儒、道、法三家为
-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老王》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整体把握文本内容及思想感情,理解老王的“苦”与“善”。 过程与方法:1、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品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导学案(合集)
第九课改革开放 共1课时1 课时数
【学习目标】
1.通过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认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 2.以深圳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 新文化运动》教案 新人教版(优秀范文五篇)
广东省珠海市十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 新文化运动》教案 新人教版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①承上启下的作用:新文化运动是思想领域里,资产阶级分子同北洋军阀
-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 新文化运动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新文化运动 一:教学目标 1通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指导思想,活动阵地;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和主要内容;李大钊宣传十月革命
-
第9课 历史的画卷
(苏少版)凤凰初中美术配套教学设计八年级下册第9课 第9课 历史的画卷 ——外国历史画、宗教画 教材分析 本科属于欣赏• 评述学习领域。 本课内容为欧洲历史画、宗教画。理论
-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教案
八年级上册第10课五四运动 刘明月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其意义。◆情感态度
-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2
八年级上册说课教案
李碧秋
教学目标
1.能归纳得出红军被迫长征的原因;
2.通过红军长征过程的学习,说出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的伟大历史意义;
3.在地图上说 -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9课 古诗四首教案 (新版)苏教版
古诗四首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形式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
-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红军长征
总第十三课时 第14课 《红军长征》 〖自主梳理〗: 一、长征的开始 1.反“围剿”失利: ____年秋,蒋介石调集百万大军,向革命根据地发动第___次“围剿”。 _____等人命令红军全线
-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
第15课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导课 师:同学们好。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国民革命的洪流,国民党制造了两次反革命政变,分别是四一二政变,七一五政变。面对国民党斩尽杀绝的屠杀政策,中国共
-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辛亥革命-教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辛亥革命-教案【课程标准】 (1)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 (2)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学习中华民国纪
-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教案(最终定稿)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教学目标】 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了解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2
-
2016-2017学年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9课 新文化运动 同步练习(含材料题答案).doc(优秀范文五篇)
第9课新文化运动 一、选择题: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 A.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B.李大钊发表《青春》一文 C.鲁迅发表《狂人日记》 D.《青年杂志》改称《新青年》 2.新文化
-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9课《古诗四首》 同步练习苏教版
苏教版八上语文《古诗四首》阅读训练题 班级 姓名 检测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 阅读训练 (一)春望(杜甫) ①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②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③烽火连三月,家书抵
-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9课《老王》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
老王 自我反思: 1、主要优点: 备课精心准备,教学目标、重点设置合理,教学设计比较有层次感。主问题设计很合理,课堂教学教学环节转换井然有序;学生参与度较好,学习情绪饱满,课堂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