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高中语文默写训练
-
高中语文必修三默写训练
高中语文必修三默写训练
一、《蜀道难》
1、西当太白有鸟道,。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3、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4、,枯松倒挂倚绝壁。
二、《杜甫诗三首》
5、,孤舟一系故园心。 -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第二单元默写训练
2021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必上册理解性默写押宝卷(高二语文)《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1孔子在《论语·雍也》中探讨文与质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2孔子在《论语·
-
高中语文名句默写
高中语文课外名句默写 课外名句检测 《诗经》名句 1.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周南·桃夭) 2.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3.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4.如切如磋
-
高中语文理解性默写
《离骚》 屈原 1、为人民生活多灾多难而擦泪哀叹的诗句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
-
高中语文诗词曲默写
3eud教育网http://50多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高中语文诗词曲默写:
1、长太息以掩涕兮,。(《离骚》) 2、亦余心之所善兮,。(《离骚》) 3、民生各有所乐兮,。(《离骚》) 4 -
开放式默写训练范文
文章来源课件 w ww.5 Y K J.cOm 3开放式默写训练1.写出两句与船有关的古诗句:(1)_。(2)_。2.写出你喜欢的两句描写春天的古诗词:3.写出饱含悠悠不尽之情思的送别诗句:4.写出一句咏莲的古
-
高中语文 离骚 情景默写及答案
《离骚》默写训练 1、《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在《离骚》中所描写的“初服”是
-
高中语文必背古诗文默写大全
高中语文古诗文名篇名句默写强化训练1.古诗文填空。 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______________,俯察品类之盛,__________,足
-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默写
苏教版语文必修一、二复习——默写练习 班级 姓名 《沁园春· 长沙》 1.独立寒秋,湘江北去, 。 2.看万山红遍, ;漫江碧透, 。 3. , ,万类霜天竞自由。 ,问苍茫大地, 4.携来百侣曾游。
-
高中语文第三册古诗词默写测试
高二语文第6周作业古诗词默写与测试姓名:班级:得分:一、课内部分1、桑之未落,。 ,。吁嗟女兮, 。2、,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既见复关,。(《卫风·氓》)3、岂曰无衣?。·无衣》)4、静女其
-
九年级上默写训练
九年级语文(上)默写训练
班级姓名
一、根据原文填空。
1、野语有之曰:。 2、征蓬出汉塞, 3、烟笼寒水月笼沙,。商女不知亡国恨,。 4、春蚕到死丝方尽,。晓镜但愁云鬓改,。 蓬山此去 -
2011中考诗句默写训练
2011中考诗句默写训练 (2)征蓬出汉塞, 。(王维《使至塞上》) (3)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岳阳楼记》中描写夜晚洞庭湖波光月影的语句是: , 。 (5)潭中鱼
-
高中语文古诗文必备篇目默写竞赛题(含答案)(定稿)
语文知识竞赛试题 写出下列诗歌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依次填在答题卡) 1.他山之石,_____________。(《诗经•小雅•鹤鸣》) 2.高山仰止,_____________。(《诗经•小雅•车辖》) 3.靡不有
-
《登高》理解性默写训练
1.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这些句子是:, 。 2.杜甫在《登高》中发出:“, 。”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
-
高三默写和阅读训练5篇
高三周考语文练习试卷 一、 默写练习1. 携来百侣曾游, 。 2.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3. 她是有 , , 。 4. 那河畔的金柳, 。波光里的艳影, 。 5. 那榆荫下的一潭, 。 ,沉淀着
-
2012年初升高名句默写训练[推荐]
初中诗文名句分类默写 姓名 一、直接默写 (一)背诵优美的诗文可以丰富语言积累,提高语文素养。请你根据上下句默写出相应的诗句。 1. ,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2.问渠那
-
中考必备古诗文分类默写训练
中考必备古诗文分类默写训练(三)
1.“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展现的是大漠的雄浑沉郁,而与此句类似的被王国维赞
为“千古壮观观”名句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 -
2014年中考诗歌默写训练
诗歌默写训练
七年级上册
一、用课文原句填空
1.,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2. 见贤思齐焉,。(《论语·里仁》)
3.,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4.,可以为师矣。(《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