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历史检测题二
-
自我检测题二
自我检测题二
一、填空题。
1.逻辑变量和逻辑函数只有两种取值,它们仅代表两种相反的逻辑状态。
2.描述逻辑函数值与对应变量取值关系的表格叫。
3.基本逻辑关系有三种,它们是 -
七下历史期末检测题(★)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练习题一、选择题1、隋朝末年,家住余杭的商人,想通过最便捷的方式去洛阳,应选择的最佳出行方式是A、乘马车 B、坐牛车 C、乘船 D、坐人力轿子2、“忆昔开元
-
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质量检测题二答案
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质量检测题二答案
1.C2.A3.B4.D5.A6.D7.B8.B9.C10.A11.B12.A13.D14.D15.C16.A 17.C
18.D19.A20.A21.C22.A23.C24.A25.C26.B27.D28.A29.A30.B
31.(1)其目的 -
文化生活第九课检测题二
文化生活第九课检测题一、单项选择题2008年8月6日,以弘扬传统美德,传承中华文化,倡导忠贞爱情,促进社会和谐为主题的第三届河北省‚七夕‛情侣节暨第四届‚中国邢台天河山‘七夕
-
旅游地理复习检测题(二)
旅游地理复习检测题(二) 班级 姓名 1.诗句“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描写的是中外闻名的钱塘江大潮,依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
高考历史全程检测二:秦汉大全
高考历史全程检测二:秦汉 本试卷分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
-
高一历史第一单元检测题
第一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 1.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A.刀耕火种 B.耜耕 C.石器助耕D.铁犁牛耕2、1.“金猪去,玉鼠至,贺岁夜无眠;举金樽,对玉阙,瑞雪似舞翩;家为天,人如仙,快乐走人
-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次检测题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次检测题班级姓名得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1949年3月23日上午,毛泽东率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出发时,毛泽东回过头来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
-
历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检测题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检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63分)
1.“高粱叶子青又青,九月十八来了日本兵!先占火药库,后占北大营,杀人放火真是凶!中国的军队 -
九年级语文单元检测题 (二)
九年级语文单元检测题 (二) 一、 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40分) 1.选出下列加点字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3分) A骈.进 pián 忐忑.tâ 栖.xī息 凌.驾líng 僧侣.lǔ B耸.立sǒng
-
证明二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2.如图,在△ABC中,AD=DE,AB=BE,∠A=80°则∠DEC=.25.如图,△ABC中,E是BC边上的中点,AADC PABEC(2题图)(4题图) 4.如图,∠AOP=∠BOP=15°,PC∥OA,PD⊥OA,若PC=4,则PD=.5.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
-
九年级历史科单元检测题2010.11
九年级历史科单元检测题一、 请选择:1、古代文明的形成与自然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以下四个古代文明中,自然环境明显不同于其他三个的是A、古代埃及 B、古代希腊C、古代两河流域D
-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检测题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检测题 【考点知识表解】 表91-4-1:文艺复兴 时间 14-16世纪 地区 开始于意大利,15-16世纪,文艺复兴扩展到欧洲其他地方。 背景 经济基础 地中海区域是欧洲
-
2013届高三历史复习周末检测题
2013届高三历史复习周末检测题(八)一.选择题1.建国后的过渡时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哪些方面曾发挥过重要作用:①恢复发展国民经济 ②巩固新生人民政权③推进社会主义改造④
-
2011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高三历史专题检测题
2011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高三历史专题检测题《古代中国与世界》一、选择题1.“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
-
检测题
一、选择题。(多选)1.梳理教材需要教师针对以下哪些内容之间的关系进行整理()。A.学生学情B.课标C.教材D.教学资源2.教师的常态课容易出现的问题有()。A.讲授半节课时间,然后让学生
-
历史题
第一学期八年级期中复习卷 (总分50分,时间50分钟) 姓名:班级:得分: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0.5分,共15分) 1. “国家危难,救国意坚,广东禁毒,虎门销烟”描述的历史人物是( A ) A
-
历史题(范文模版)
26.一些欧洲国家发生主权债务危机以来,不断传出针对中国充满矛盾的声音,“中国应该救欧洲”、“中国向欧洲提出‘恐怖要价”’„„欧债危机阴霾迟迟不散,中欧关系也随之变得微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