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屈原和陶渊明相同点
-
屈原与陶渊明个性差异比较
屈原与陶渊明个性差异比较 一个是百代爱国诗人之祖,一个是“千古隐逸诗人之宗”。在中国人,尤其是中国文人的眼中,他们是同样伟大的,因为在文学的花园里,他们各为中国文学种下了
-
陶渊明
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是乡里小人也——陶渊明。 很早就听说陶渊明很了不起,有骨气,不向权贵低头。 陶渊明又名潜,是东晋伟大的诗人,出生在没落的地主家庭,他青年时代有远大的
-
浅谈陶渊明
五柳先生与陶渊明 一道菜与厨师息息相关, 厨师的味觉嗅觉决定一道菜的品质,诗文也同样,他的好坏被创作他的诗人,深深的影响着。五柳先生的作品,无论是在黑暗现实和官场丑恶下,对生
-
高考作文素材关于李白、苏轼、屈原、陶渊明、项羽、司马迁、杜甫、荆轲(精选)
高考作文素材关于(李白、苏轼、屈原、陶渊明、项羽、司马迁、杜甫、荆轲) 高考作文素材一:李白 1.李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走着笑着红尘,走着辞别故友。一壶浊酒,“歌遍山
-
屈原材料
课本素材在高考作文中的运用 具体说来,在高考作文素材积累中,我们可以: 1.熟悉几个重要的历史人物或文学人物; 2.对其人生经历进行概括总结,掌握其重要经历,特别是著名事迹和散落
-
屈原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平整的土地)。约公元前340年出生于楚国丹阳,苗族人
-
屈原
屈原《湘夫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对诗歌景物的分析,学习“融情入景、因情造景”的写法。 2.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和传达出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
屈原
屈原列传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本课的文言常用实词和通假字;正确理解文中出现的古今异义词,复习巩固判断句与被动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品味文中运用的修
-
屈原
屈原(约前340-前278)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号灵均,战国末期楚国人,是楚王的后代。 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
-
中外合资企业和中外合作企业相同点
中外合资企业和中外合作企业相同点
1、立法的目的和遵循的原则相同:同样是为了扩大国际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并且遵循平等互利的原则。
2、对中外双方的法律主体的要求相同:外方 -
陶渊明作文
陶渊明的飘淡,即使到了今天,也仍能从几页文字中读出,一种隐逸之美。他就是隐士,在残破简陋的草庐里也能饮酒赋诗自得其乐的人。
很难想象,在一个无米无炊的境地怎么才能活得如此 -
论文陶渊明(★)
内容摘要:本文系统的论述了陶渊明田园诗平淡自然的艺术特点,陶渊明的田园诗自然恬淡,不加雕饰,却又匠心独运,意境悠远,他开创了田园诗,为古典诗歌开辟了新境界,同时还做到了情景理的
-
陶渊明文集
桃花源记(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
-
陶渊明演讲稿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归去来兮辞》陶渊明 (解释:姑且顺其自然走完生命的路程,抱定乐安天命的主意,还有什么可犹疑的呢!) 《归去来兮辞》作者写的不是眼前之景,而是
-
陶渊明讲课稿
让我们一起体会,陶渊明安然自如、悠然自得地斟饮、品赏,在斟饮、品赏中让宇宙万物、自然人生汇入自己的那浩阔如海、明净如月的心灵中。 引入词 据统计,陶渊明现存诗文142篇,凡
-
13、陶渊明
第二单元人物长廊
陶渊明
教学目标:
1、简要了解陶渊明极其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理解陶渊明思想的复杂性,学习他积极用世、兼济天下的积极思想。
3、背诵课本《归去 -
陶渊明[5篇模版]
大 学 语 文 姓名:廖智斐 学号:20090718 专业:09土地 (1)作业 (2)论文 (3)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之田园诗人陶渊明 可能将陶老先生作为这次大学语文的心得体会的对象有两方面原因:第一点
-
陶渊明生平事迹
陶渊明(365~427) 中国晋宋时期文学家。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 生平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仕宦家庭。在家族中,他既钦敬曾祖陶侃的积极进取,又特别赞赏外祖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