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人教版六国论优秀教案
-
《六国论》优秀教案
六国论 一、导入课文:宋仁宗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苏轼二十岁,到京师卞梁(开封)去考进士。在京师等考期间,有几个自负的举人看苏轼年轻,瞧不起他,有意戏弄苏轼。六个举人备了六个下酒
-
六国论优秀教案
《六国论》优秀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史论中借古讽今的写法。 2.学习本文论证严密的特点。 3.认识苏洵关于六国灭亡的观点:“弊在赂秦”。 教学设想 1.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文
-
六国论 教案
六国论 苏洵 【学习目标】 1.了解史论中借古讽今的写法。 2.学习本文论证严密的特点。 3.认识苏洵关于六国灭亡的观点:“弊在赂秦”。 【学习重难点】 本文是一篇史论,但
-
六国论教案
六国论 一、学习目标 1. 领会苏洵关心国家、反对屈辱求和,主张抵抗外辱的思想,了解作者借古讽今的现实针对性,培养学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责任感和“以史为鉴共创未来
-
六国论教案
《六国论》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以史论政,借古讽今的写作目的,领会作者反对屈辱求和的、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思想; 2、学习本文紧扣中心论点逐层论述的写作方法; 3、
-
《六国论》教案
《六国论》教案 【教学目标】 1. 找出并提出文言知识疑难点,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积累总结文言实、虚词、活用情况和句式特点。 2. 把握文章的朗读节奏,品味朴素简劲的语言,体
-
六国论教案
《六国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导入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东周末,战国七雄纷争天下,最后被秦国灭掉,统一了天下,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
-
六国论教案
六国论 湖北孝感高中语文组 张珍荣 [文本解读]: 苏洵对北宋屈辱苟安的政策十分不满,于嘉祐元年(1056)写下此文。本文以古讽今,告诫统治者如果象六国那样贪图苟安,必然会象六国
-
六国论教案
六国论教案 执笔:沈爱琼 [教学目标] 一、体会苏洵明达而深湛的政治见解。 二、理清作者的思路,学习作者始终围绕中心论点不蔓不枝地展开论述的方法。 三、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
-
《六国论》教学案二
《六国论》教学案(二) 【目标导学】 1、知识与技能: ①让学生通过自学自练疏通课文,了解和掌握课文的有关文言文字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的区别以及作者写本文的时代背景。培养学
-
六国论优秀教案设计
一、学习目标1. 领会苏洵关心国家、反对屈辱求和,主张抵抗外辱的思想,了解作者借古讽今的现实针对性,培养学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责任感和“以史为鉴共创未来”的与时
-
六国论教案(推荐19篇)
篇1:《六国论》教案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借史抒怀、借古讽今的为文意图,体察作者的爱国之情;2、掌握重要文言字词及文言现象;3、背诵课文。教学课时:3第一课时教学要点:疏通字词教
-
六国论教案(合集5篇)
苏洵的《六国论》为传统名篇,历来选作教材。《六国论》提出并论证了六国灭亡“弊在赂秦”的精辟论点,“借古讽今”,抨击宋王朝对契丹和西夏的屈辱政策,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六国
-
《六国论》教案[精选5篇]
《六国论》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借史抒怀、借古讽今的用意。 2、结合单元知识短文,学习有关文言文中特殊句式的翻译知识。 3、了解课文中部分文言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的
-
《过秦论》《六国论》教案
《过秦论》《六国论》 [创新设计] 一、教学内容 通过指导性阅读,巩固掌握学过的文言知识,并通过对比的方式,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进行分析总结,从而在通解文言文的基础
-
六国论教案五篇范文
六国论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本文中例证、对比、分层、引用等论证方法。 (二)学习本文极有分寸的论证语言。 (三)理解作者提出“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论题的本意。 二、
-
六国论教案_4
六国论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史论中借古讽今的写法。 2.学习本文论证严密的特点。 3.认识苏洵关于六国灭亡的观点:“弊在赂秦”。 教学设想 1.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文是一篇史
-
优秀教案六国论教学设计(合集五篇)
《六国论》 [教学目标 ] 1、 学习运用分论点,并举例论证的方法,领略借古讽今的写作特点。2、 理解:弊、率、完、患、暴、判、速、再、数等词语的意义。3、 归纳:得、非、或、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