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苏教版语文必修四名句
-
苏教版必修四名句默写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名句填空默写大全——必修四 1、夫颛臾,__________,__________ ,是社稷之臣也。2、“______ ,______ 。”危而不持,______ ,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_____
-
必修四诗词名句默写
语文必修四理解性背诵默写 《望海潮》 柳永 全文默写 ① 上阙中运用比喻描写杭州城内美丽风光的句子: 万人家。 ② 上阙中最能体现诗人炼字功力的句子: ③ 运用数量词写景的
-
[苏教必修3]长江三峡
长江三峡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阅读,赏析“散文中三峡的神韵”。 2、借助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收集、筛选信息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人们常
-
苏教语文必修一沁园春长沙知识点整理
1.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
-
高一语文必修一名句
一、名句默写 (由于留得空太小,请大家写到作业本上) 1、( ),无长无少,( ),师之所存也。 2、句读之不知,( ),( )( )(),吾未见其明也。 3、(),官盛则近谀。 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如是而已。 5、孔
-
高中生物必修二月考试题(苏教)
生物必修二月考生物试卷 2012年3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5分) 1.下列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水稻的早熟和晚熟B.豌豆的紫花和红花 C.小麦的抗病和易感
-
语文必修四教案
武威六中2010~2011学年度高一年级语文备课组 第一、第二学段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课人马国英 备课者 薛胜元吴开华 周福萍唐波乔得祥 许同兵 杨振华李永章 窦娥冤 三维目标 知识
-
原创高一语文必修二名句默写(范文)
高一语文名句默写 1.《诗经二首》(46分) (1)《诗经·氓》中写女子思念男子的具体表现的诗句是: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2)《诗经·氓》中运用比兴
-
原创高一语文必修二名句默写
高一语文必修二名句默写 1.《诗经二首》(46分) (1)《诗经〃氓》中写女子思念男子的具体表现的诗句是: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2)《诗经〃氓》中运
-
高一语文必修二名句默写
高一语文名句默写 一.《诗经二首》 (1)《诗经·氓》中写女子思念男子的具体表现的诗句是: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2)《诗经·氓》中运用比兴手
-
苏教四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双桥中心学习二〇一八学年上学期 四年级(3)班语文教学计划 罗倩雯 语文是小学生学习其它学科的主要工具,是学生今后继续学习、从事各项工作以及日常生活的主要工具;语文是一门思
-
苏教语文第九册教学计划
2006-2007学年语文第九册(苏教版)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分析。
1、按主题划分为7个单元,为“园丁之歌”、“自然的奥秘”、“故事集锦”、“无私奉献”、“祖国各 -
高一语文必修的名句默写(精选五篇)
高一语文必修二名句默写 1.《诗经二首》(46分)(1)《诗经〃氓》中写女子思念男子的具体表现的诗句是: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2)《诗经〃氓》中运
-
人教版语文必修1—5册名句默写
人教版语文必修1—5册名句默写 1、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2、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3、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
-
苏教版语文必修五名句和文学常识
必修五文学常识与名句翻译
一、名句翻译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形影相吊。
【译】外面没有什么比较亲近的亲戚,家里没有照管门户的僮仆。生活孤单没有 -
高一语文必修2名言名句题
高一语文名言名句题 1壬戌之秋,七月既望,________ 。 2、清风徐来 。举酒属客, ,歌窈窕之章。 3、少焉, ,徘徊于斗牛之间。 ,水光接天。 4、 ,凌万顷之茫然。 ,而不知其所止; ,羽化而登仙。 5、
-
[原创]苏教语文必修一第三专题“月是故乡明”专题测试)
专题测试 一、基础知识(共6小题,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都不同的一组是( ) A. 骨骸 隔阂 弹劾 言简意赅 ....B. 琥珀 漂泊 船舶 剔除糟粕 ....C. 啜泣 拾掇 辍学 点缀渲染 ....D. 悼念
-
必修1-5名句默写(精选)
必修二 (1)《诗经》两首 氓 1、《诗经 氓》中表现女主人公每天都要早起晚睡,辛勤劳作的两句是:“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2、《诗经 氓》中两次写车,一次喜庆,“以尔车来,以我贿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