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石钟山记全文翻译
-
石钟山记翻译
《水经》上说:“鄱阳湖的湖口有石钟山。”郦道元认为它下面对着很深的湖水,微风荡起波浪,湖水击拍山石,发出声音好像大钟一样。这个说法,人们常常怀疑它。如果把钟磬放在水里,即使
-
石钟山记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合集]
石钟山记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石钟山记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
-
石钟山记教案教案
第二讲 语文教师怎样备课 《石钟山记》教案 ●预习题 一、填空 《石钟山记》选自《 》,作者苏轼,字 ,号 ,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 的散文、诗、词、书法都独具风格;诗
-
《石钟山记》教案
导入5分钟) 新授 30分钟)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讲读第一部分,理清这部分的行文思路,把握其结构层次。 2.理解夹叙夹议,记叙为议论服务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
-
石钟山记教案
石钟山记 苏轼 教学目的 1.认识作者反对臆断、重视考察的观点。 2.了解记叙、说明、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设想 过去的教学经验证明,将本文当作游记来讲是讲不好的,将苏轼此
-
石钟山记教案(整理5篇)
篇1:石钟山记教案石钟山记-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有疑必察、反对臆断、重视实地考察的精神。2.重点掌握“鼓”、“是”、“遗”、“得”等实词的用法。总结“而”的用法和否
-
《石钟山记》教学设计
《石钟山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一)认识作者反对臆断、重视考察的观点。 (二)了解记叙、说明、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二、难点、重点分析 实词析疑: 鼓:①乐器。例。噌吰如
-
《石钟山记》教案设计(推荐五篇)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辨析、积累文中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理清的写作思路,辨析与普通山水游记的不同,把握通过记游揭示哲理的写法特征。2、过程与方法:文
-
石钟山记学案教案
石钟山记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了解作者、石钟山。背诵课文。 2.结合语境揣摩语言。掌握重要文言字词及文言现象。 3.学习课文记叙、说明、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二、过程
-
《石钟山记》复习及拓展(合集5篇)
高二下册第六单元《石钟山记》 一、《石钟山记》篇目解读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嘉祐二年进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石钟山记(练习测试)三份
石钟山记(练习测试)三份 一、给下列加黑字注音或按注音写汉字。 1.蠡( ) 2.钟磬( ) 3.枹止响腾( ) 4.栖鹘( ) 5.磔磔( )6.石穴罅( )( ) 7.有大石当中流( ) 8.chēnghōng( )如钟鼓不绝 9.kuǎnkǎn( )tāngtà( ) 10.
-
石钟山记(教师中心稿)-教学教案
1.掌握"函胡/莫/识"等通假字;掌握"鼓/是/绝/而/焉" 等常用实词和虚词; 2.掌握"鼓/舟/目/耳"等在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3.掌握判断句/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和介宾短语后置句; 4.掌握苏轼和本课的有关文学
-
登楼赋、秋声赋、冷泉亭记、石钟山记、登泰山记翻译及赏析
一朵午荷的古文翻译及赏析 登楼赋 [东汉]王粲 【作者小传】王粲(177-217),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省邹县西南)人。少有才名。汉献帝初平初,因董卓劫持汉室君臣迁都,随父由洛阳西至长安
-
石钟山导游词(范文模版)
湖口县石钟山 湖口石钟山位于鄱阳湖出口长江南岸,属湖口县双钟镇,位于镇南的叫上石钟山,位于镇北的叫下石钟山,相对高度只有50多米。石钟山历史悠久,其得名由来,据北魏郦道元说,是
-
石钟山学案
石钟山记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了解作者、石钟山。背诵课文。 2.结合语境揣摩语言。掌握重要文言字词及文言现象。 3.学习课文记叙、说明、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二、过程
-
《学记》翻译
《学记》翻译 1.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
学记及其全文翻译
学记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文,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引发思虑,广求善良,只能做到小有名声,不足以感动群众。亲自就教于贤者,体念远大
-
学记原文及翻译
《学记》大约写于公元前的战国末年,是”礼记”一书49篇中的一篇,作者不详,郭沫若认为像是孟子的学生乐正克所作。 《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最完善的极为重要的教育理论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