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小学六年级数学长方体
-
小学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
三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一、教学内容。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二、教学目标。 1、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
-
精编六年级上册数学长方体知识点[合集]
精编六年级上册数学长方体知识点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展开图,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
-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范文)
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展开图,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 能力目标: 通过操作,让学生自我感
-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P61——6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用正比例、反比例知识解答含
-
小学数学五年级《长方体和正方体》练习题
小学数学五年级《长方体和正方体》练习题 一、填空。((26分,每空2分)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2.1平方米=( )平方分米 2.04立方米=( )立方分米 0.08立方米=( )升= ( )毫升 3.8升=( )升(
-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长方体正方体集体备课讲稿
长方体和正方体集体备课讲稿 主备人:朱宏飞 组员:潘素娟、王春梅、高耀群 一、 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 二、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有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和展开图,
-
开发区教育资源网_小学数学六年级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测试卷(推荐5篇)
小学数学六年级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测试卷 一、 填空题。(每空1分) 1. 长方体有( )个面,( )条棱,( )个顶点。 2. 长方体相对的面( ),相对的棱长度( )。 3. 正方体有( )个面,每个面都是( )形,共有( )
-
长方体数学日记(5篇)
一天中午,我正在做数学暑假作业。写着写着,不幸遇到了一道很难的题,我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所以然,这道题是这样的:有一个长方体,正面和上面的两个面积的积为209平方厘米,并且长、宽
-
苏教版小学数学长方体表面积教学案例及评析
苏教版小学数学《长方体表面积计算》 教学案例分析 《长方体表面积计算》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出示一个长方体教具,组织学生回顾长方体的特征,特别是长方体六个面的特征,为下一
-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长方体与正方体》专项练习试题(10套)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长方体与正方体》专项练习试题(10套)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一、填空:(38%) 1、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 个面, 条棱, 个顶点。 2、长方体的每个
-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1) 教学内容:国标本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学第10~11页的例1、例2,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三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
-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教案 主备人:亢北小学张艳领 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页,第八页第一题~第五题 教学目标:1、建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理解长方体和
-
小学六年级数学工作总结
小学五年级第一学期工作总结 于艳敏 时间过得真快,眨眼间一学期已将结束。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努力学习新课标及课改精神,并根据学期初制订的教学计划,采用相应的措施,积极进行探
-
小学六年级数学练习
小学六年级数学练习(分数应用题)
姓名:班别:
1、光明小学六年级学生中女生占
7
12
,后来又转来15名女生,这样,女生占六年级总人数的3
5
,六年级原来有学生多少人?2、煤气收款员到一座 -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2010—2011第一学期
一、教材简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分数乘法和除法,圆 -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城关镇中心学校 邹航 一、 学生基本情况本学期本人所任教的是六年级的数学,共有学生65人。从整体上来看,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良好,能按时完成作业,上课
-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设计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设计 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教材类型:苏教版所属学科:数学>>第十二册 主备教师:钱建兵备课时间:2008/2/15 浏览人数:1 教案内容: 第
-
小学六年级数学复习方法
六年级数学复习方法之我见
红原学校:康倩
复习课就是把平时相对独立地进行教学的知识,特别是其中带有规律性的知识,以再现、整理、归纳等办法串起来,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